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1

一、活动的组织机构

为保证活动如期顺利举行,并达到预期效果,活动设立组委会。组委会由学院党委书记任主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任副主任,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团委、学生工作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和各系党支部为成员。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团委,主要负责具体赛事的组织、协调、信息、资料收集、工作人员安排等工作。

二、活动项目

1、金话筒主持人比赛。金话筒主持人比赛通过即兴演讲、晚会主持、现场采访、新闻评说四个项目进行。即兴演讲时间为2-4分钟,现场抽题,准备3分钟后进行演讲,要求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演讲技巧处理较好。晚会主持以“文艺晚会”为内容,主题自拟,时间为2-3分钟,要求仪态端庄,语音标准协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现场采访时间为2-3分钟,由选手抽取题目,对观众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式采访,要求主题明确,问答合理,语言流畅。新闻评说由工作人员播放一段当年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片段,参赛选手进行解说和评论,时间为2-3分钟,要求评论观点正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得体。以四个项目的积分总和排取比赛名次。

2、书法比赛。书法比赛采取提供书法作品和现场比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供的作品由承办部门限定主题,硬笔、软笔均可,章法不限,其中硬笔不超过4开纸,软笔不超过4尺宣。现场比赛由承办部门指定内容,提供专用纸张,现场作业。以作品得分和现场比赛得分之和计本项目比赛名次。

3、摄影作品展。摄影作品展以校园生活和校园场景为内容,彩色、黑白照片均可,照片最小必须为七寸,要求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美感。

4、英语才艺表演。英语才艺表演通过英语诗歌朗诵和英语演讲两个项目进行。英语诗歌朗诵内容自选,要求朗诵语音准确,声情并茂,时间为3-5分钟。英语演讲主题由承办部门确定,时间为3-5分钟,演讲后当场回答评委的提问。以两个项目的积分总和排取名次。

5、校园歌手赛。校园歌手赛曲目自选,要求内容健康。独唱、重唱、合唱、表演唱均可,形式不限。

6、器乐比赛。器乐比赛曲目自选,管弦乐、民乐均可,合奏、小合奏、独奏等形式不限,时间不超过8分钟。

7、舞蹈比赛。舞蹈比赛要求动作编排为自创,群舞(不超过36人)、三人舞、双人舞、独舞均可,时间不超过8分钟。

8、曲艺比赛。曲艺比赛要求选手自创作品,相声、小品、短剧、评书等均可,形式不限,时间不超过10分钟。

9、诗文朗诵赛。诗文朗诵赛以中外文学名篇为内容,脱稿朗诵。参赛选手可配以背景音乐,人数不限,形式不限,时间为5-8分钟。

10、青春形象大赛。青春形象大赛要求参赛选手形象气质较佳,知识视野开阔,爱好广泛,口头表达及思维能力强,女生身高160cm以上,男生身高173cm以上。比赛分为自我介绍、才艺表演、服装展示、素质考核四个项目。自我介绍以班级、姓名、爱好与特长、参加比赛的感受、自己的学习生活等为内容,时间为1-2分钟,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楚流利。才艺表演形式不限,歌、舞、小品、乐器、戏曲均可,内容自选,时间为3-5分钟。服装展示要求自行设计或准备服装,符合学生身份,富有青春气息,采用舞台表演方式展示,时间为1-2分钟。素质考核由承办部门确定内容,如成语新解、时事点评、知识问答等。选手以四个项目的积分总和排取名次。

三、各项目的评分标准

1、金话筒主持人比赛。即兴演讲满分10分,其中主题与内容3分,普通话2分,表达技巧2分,台风2分,效果1分;晚会主持满分10分,其中普通话2分,技巧3分,台风2分,效果3分;现场采访满分10分,其中采访内容4分,采访技巧3分,普通话2分,采访效果1分;新闻评说满分10分,其中观点2分,内容3分,台风2分,普通话2分,效果1分。

2、书法比赛。书法作品和现场比赛满分分别为10分,综合其笔力、风格、章法、技巧等评分。

3、摄影比赛。满分10分,综合其内容、选景、拍摄技巧等评分。

4、英语才艺展。英语诗歌朗诵满分10分,其中语音3分,表达2分,技巧2分,仪表及台风2分,效果1分;英语演讲满分10分,其中语音3分,主题与内容3分,表达技巧2分,效果2分。

5、校园歌手赛。满分10分,其中音准3分,节奏3分,技巧2分,难度1分,台风及效果1分。

6、器乐比赛。满分10分,其中音准3分,节奏3分,技巧1分,难度2分,效果1分。

7、舞蹈比赛。满分10分,其中编排3分,动作3分,难度2分,效果2分。

8、曲艺比赛。满分10分,其中主题与内容3分,技巧3分,难度2分,效果2分。

9、诗文朗诵赛。满分10分,其中内容2分,普通话3分,技巧2分,形式1分,台风及效果2分。

10、青春形象大赛。自我介绍满分10分,其中内容3分,普通话2分,表达技巧2分,台风及效果3分;才艺表演满分10分,其中难度2分,技巧2分,表演水平3分,台风及效果3分;服装展示满分10分,其中服装3分,动作3分,技巧2分,效果2分;素质考核满分10分,其中内容4分,普通话2分,技巧2分,效果2分。

四、活动组织及参赛要求

1、每年从以上10个项目中,选取6-8个项目开展比赛活动,由组委会指定部门承办单项活动的复赛和决赛。

2、各系以班为单位,积极组织动员,广泛发动学生参与,组织进行班级选拔,每个学生至少参加班级选拔赛的一项活动,各班推荐选手参加各系预赛。

3、各系预赛后,规定时间内推荐3-10名选手或节目参加学院复赛,每名选手最多可参加两项比赛。

4、承办部门按组委会办公室通知,统一组织各系推荐的选手进行复赛,决出15-20名选手决赛。复赛和决赛题目由组委会办公室统一制签,评委由组委会办公室统一聘请,现场抽题及统计分数的工作人员均由组委会办公室统一安排。

五、奖励及记分办法

1、各单项预赛由各系对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决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5名,由学院颁发证书并进行奖励。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2

1 理解课程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在此次比赛中,结合最后的评比结果以及专家点评来看,笔者觉得理解课程,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把握课程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课程进行深入研究,仔细地研读教材及课标,当我们对课程的理解达到一个相对的深度,把握住课程的核心之后,才能设计出精彩的课。

就“可持续发展”一课而言,在备课的过程中反复研究教材是很有必要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点的内容本身较少,但还是需要教师去体味、感悟,深入理解教材本身,并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参考教师用书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否则,就难以把握住教材的核心目标,难以达成形神兼备的效果。如“可持续发展”一课,首先必须明确,这一课是属于国情板块的教学内容,即首先应立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国情,不能偏离核心主题;第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层意思必须讲清楚,讲透;第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和世界割裂开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具备全球意识;第四,可持续发展内容,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否则难以在学生中达成效果。通过对教材、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生成了本课的四大要点,在这样一个思维框架下来备课,就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

2 精巧设计,让课堂精彩

一堂比赛课,即使把握住了课程的核心要求,但没有较为精巧的课堂设计,很难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省优质课的参赛教师,都是各地市的优秀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在此次优质课比赛中,几乎所有老师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尽量精巧地设计课程,力争让课堂更为精彩。在课堂中,有小组讨论、猜谜语、小品表演、视频播放、朗诵,甚至有老师当场秀才艺,放声高歌。然而,精巧的设计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何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一课的设计中,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首先是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教学目标中有关知识点的内容其实没有多大难度,学生也都能理解。因此,本课的目标设计主要就定位在“价值判断”上。即本课的核心目标是定位在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确实感悟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迫切性。第二是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设计。“可持续发展”一课从逻辑上来讲是按“为什么”、“是什么”到“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的。通过引入介绍资源问题,并阐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讨论引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简单地介绍和阐述。讨论以及后面讲到的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国际意识,都是围绕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概念的全面理解和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展开的。第三是教学活动设计。本课中设计了一个学生分组讨论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并且通过学生课堂参与生成出后面课程内容展开的背景,也试图让学生找出解决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方法。第四是材料运用设计。本课的主题是一个普及性的话题,涉及的面很广,可供选择的材料也很多,但如何筛选材料,(下转第117页)(上接第71页)并把那些材料合理地运用到课堂中是本课设计过程中比较吃力的一点。最后选择以“森林”为代表,并力求使之贯穿于整个课程设计中。用“森林”这根主线把整个内容串起来。

在“可持续发展”一课中,笔者也使用了一些技巧性设计。其中有几个技巧应该说基本达成了教学效果。如“开心林场”分组讨论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开心农场”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开心林场”讨论活动设计,和“开心农场”在程序上有类似的地方,因此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体验到活动的实质意义。另外一个设计得较好的活动是在课的结尾部分。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调查,让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要落实在中学生的实际行动上来。通过学生调查展示后,让同学们以不同的方式宣传可持续发展,然后把他们的想法贴在事先准备好的泡沫板做的树上。②这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尽可能的表达出真情实感,让学生确实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内心的约束或规范。这一环节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很好地控制课堂时间。

从本次比赛中所显现出的问题以及比赛结束后专家的点评中,都反映出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针对这一问题,专家谈到,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应该持这样的原则:能用语言表述清楚的,不用图片展示;能用图片展示清楚的,不播放视频;能用视频解决的,不用小品表演。也就是说,设计技巧方面,应尽可能的以简单明了地达成教学目标为原则,而不应该是为了技巧而使用技巧。

3 精选素材,让课堂锦上添花

搭建了课程的基本框架后,选取合适的素材,就能完成课的基本形态。如果在选取素材的时候,能够做到精选,并且做到合理取舍,也能为课堂增色不少。

另外,课件中选取的图片也非常重要。图片的清晰度、色彩的搭配、图片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等都必须尽可能的精致。在“可持续发展”一课中,仅课件的背景图片就是从几百张图片中选取出来的。课件中其他图片也都是精挑细选,并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进一步修改、美化,直到满意为止。

4 熟悉学生,必不可少的环节

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是有提前安排参赛老师熟悉学生的环节的,对于这一机会要用心把握。笔者在教研组老师帮助下,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并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笔者设置了一个学生调查活动,让学生在校园里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学生调查得很仔细,准备很充分。学生最后在课堂上也展示出了他们良好的个人素质,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专家认为,这是真正的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其中,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了切身体会,并且其他学生也在同学的展示过程中,得到启发。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3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教学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综合运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实践型、应用型人才。根据课程性质,理论讲授是必要的、基本的,但是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性,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同时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教师就必须通过理论讲授和相应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实现教学导向,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我们探索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主题演讲法

主题演讲法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主题讨论与演讲,演讲的主题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所面临和关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外在行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讨论与演讲”的主题:

第一章“我的大学我做主”。任务要求:认识到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不同,积极适应这种环境的转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发言人自拟发言提纲,内容包括专业学习、生活自理、社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制作PPT课件进行展示,为增强观点说服力,可在PPT中编辑视频、音频材料。第二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讲述身边的爱国主义人物故事,或者讲述自己的“红色之旅经历”,写出演讲稿。最后推选出有代表的讲述稿,进行补充修改,利用课上时间,进行讲述比赛和评选,时间为10分钟。第三章“大学生如何端正人生态度”。任务要求: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做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难的主题演讲,要求脱稿,富有激情,表达流畅,仪态大方。第五章“培育职业精神”。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出令人敬仰的职场楷模,讲述他们的优秀事迹,从中让学生领会职场精英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境界,并以榜样为动力树立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

在这类实践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选择好演讲的主题,只有主题选得好,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制定规则,角色划分。小组内要选任一名组长,善于协调,有很好的组织能力;选任一名记录员,学会归纳总结;选任一名监察员和计时员。为了能够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得到锻炼,小组长也可以实行轮值。由组长协助教师安排实践教学任务,开展实践教学的各项活动。最后,从语言和效果两方面制定主题演讲的评分标准。

二、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法是一项主题来自于真实情境、具有一定挑战意义,需要协作研究来揭示原因、创意解决方案、着手解决问题,并展示协作探究成果的有反馈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把知识的内化过程融入到课堂实践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项目形式一:情景剧“寝室风波”。材料:新生入学的一个寝室里,来自各地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不同的学习生活经历,相处起来可能会有很多的矛盾。任务要求:请编排一个情景剧,设定矛盾并解决矛盾。项目形式二:情景剧《青春进行曲》。材料: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理想,并为理想的实现付出努力,要认识到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在于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而很多大学生进入了大学,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逃课、逃晚自习,荒废了大学宝贵的时光,当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知道后悔。任务要求:联系材料,请学生编排一个情景剧,教师在课下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最后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进行相应的加分。项目形式三:情景剧《我的未来不是梦》。材料:人生目的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它决定人生道路的方向,对待生活的态度,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任务要求:请编排一个情景剧,说明人生目的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学生微课法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进行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高校教学策略。展示是最为关键,总结才能让学生真正提高,能把别的同学教会,自己才算是真会。学生在课下分组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并派出一名学生代表把学习内容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的微课展示,每一个实践小组选派一名评委打分,其他同学与教师认真聆听,然后在个人和小组点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一,“如何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任务要求:选取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法治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搜集资料,然后进行筛选梳理,确定本组认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法治案件。制作PPT课件,并选出代表进行精彩一课的讲解。通过此次任务,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法治思维方式。

第二,“盘点我国年度道德事件”。任务要求:选出的年度事件应该是代表我国道德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通过事件点评,对道德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源查找、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讨论、选择代表我国道德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件,制作成PPT课件,进行精彩讲解。

第三,“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任务要求:通过对和等人物的爱情故事进行生动讲述,从中让学生亲身领会如何正确对待恋爱,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实施步骤: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所下达的任务,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搜集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梳理;主题鲜明,观点新颖,文字简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能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的认识;要求学生尽量脱稿演讲,语言表达流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这种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翻转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代表主讲,教师负责引导和点评,有效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协同配合、集体备课的能力,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独立授课能力。教师要事先给同学们讲清楚微课的基本要求,教会学生制作课件的基本技巧,提醒他们讲课时注意把握时间,事先制定出微课的评分标准,在每次学生微课讲解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点评。

四、诗歌朗诵法

诗歌朗诵法是指通过特定的诗词朗读让学生了解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身行为的实践教学法。主要设计了两项朗诵内容:其一是流沙河的《理想》,目的是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思考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并为理想的实现付出自己的努力。其二是舒婷的《致橡树》,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和“橡树”两个形象,歌唱了不卑不亢至纯至美的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目的是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爱情也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相互尊重倾慕为基础,千万不要在爱情中迷失自我。

这类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有:一是要求选手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二是要求选手自备背景音乐,在背景音乐中倾情朗诵;三是要求教师做好记录,以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参考文献】

[1] 林江梅.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学,2014(11)36-37.

[2] 王欣.高职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6(2)92-94.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4

【关键词】实践活动;有效训练;策略;反思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较好地发挥培养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的课型,在现今的职教语文改革中备受关注。中职语文新教学大纲在课程结构的三个模块中都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但在实际执行中,不少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研究、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过程中,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缺乏有效性,没能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预期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识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基于“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就业工作以致终身发展而服务”这种双重职能而设计的把语文素养与社会实践结合的项目训练课。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它具有形式的开放性、内容的综合性、过程的体验性和结果探究的生成性的特点。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在新职教观念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职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以活动为形式整合知识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由此可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有效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的策略

不同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内容设计、实施过程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专业、教材实际,选择和设计恰当的活动形式进行训练,才能获得有效的课堂效果。

我校现在使用的是“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上下册,修订版)。教材中每单元最后都结合单元能力培养目标设计有“语文活动”的专题内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有效开展实践活动训练,要做好如下几点。

2.1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提炼和设计

在活动课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在做到统筹兼顾、系统安排的同时,保证每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有一个贴合实际、集中鲜明的主题。活动中各项内容的选择、各个活动程序的设计都要紧扣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不把综合实践课搞成“大杂烩”。这是保证活动教学的有效前提。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每单元的学练要点、能力目标和专业培养特点,对不同专业班提炼设计了相对有针对性的活动主题。

2.2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整合和选择

2.2.1 有计划地优化整合教材中的专题活动内容

教材上下册共有12个活动专题。我根据知识的联系和能力的构成特点,把“介绍自我,求得认同”与“求职应聘,从容应答”整合为一个专题;把“抒发己见,感谢他人”与“共贺生日,礼仪致辞”整合为一个专题;把“拟写计划,朗诵诗文”与“拟写讲稿,激情演说”整合为一个专题;把“扩写成语,讲述故事”与“编写剧本,演绎名作”整合为一个专题。同时,把综合活动需要的能力要求贯彻到单元的课文学习中,例文学习必须为综合实践活动训练服务。这样优化整合后,教材读、写、听、说能力更为清晰有序,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起来更有连贯性,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更为有利和有效。

2.2.2 有计划地创设各种语言场合,按照学生能力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可灵活安排有一定梯度的训练系列

例如,新生入学自我介绍,介绍一本书的内容摘要,介绍一位杰出的或熟悉的人物,召开故事会、演讲会、调查座谈会、辩论会等。根据学生将来就业需要,还应创设一些模拟性的语言场合,如产品说明、导游解说、顾客与营业员的对话、应聘者与招聘者的对话等。安排训练的形式要体现由简到繁的层次,逐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听说能力。

2.3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绝对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训练过程实施动态管理。

2.3.1 注重活动前的准备指导

在活动课的教学中,学生必须在进入课堂之前有足够的准备工作,在课外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收集信息资料、理解思考,甚至排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根据专题实际加以指导,包括工作方法、专业知识的解疑答难等的指导。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的,为了保证活动课的效果,需要制定一个方案或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其有效顺利进行。制定方案一般以学生为主,教师应给予指导,对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老师要力求对学生的准备情况有检查。因为准备工作到位,可以说活动训练的有效性已成功了一半。

2.3.2 灵活控制好活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

1)合理分组,确保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与协作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过程一般需要分组进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协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本人一般会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水平进行搭配分组,力争做到组内优势互补、各组水平接近,利于任务的完成,也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合理的分组合作,每个学生都发挥了特长,在出色地完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分享与协作。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确保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升

想办法激发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的信息获取和整理,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获取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源,从而训练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3)创设合理的训练环节,确保实践活动成果的生成

就拿“自我介绍,求职应聘”为主题的活动来说,活动设计有组织问卷调查,开展大讨论,收集资料,撰写应聘书,制作个人简历,评选优秀作品等6大环节,才能达到效果的最优化。教师一定要按照拟定的活动目标和活动流程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然后通过加强过程督导来保证活动的有效运作,确保实践活动成果的生成。

4)精心设计活动的展示过程,力求实现预设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活动成果展示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考评,学生必须具有自信心,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亲和力及应变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事先准备的内容。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活动展示前,由学生推选出活动主持人和评委,教师对主持人和评委进行辅导,并安排学生对活动现场进行适当布置,营造活动氛围。展示过程中,教师首先明确评分标准,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时都能心中有数;然后各小组推举出的代表在班级进行成果展示,评委打分,教师也参与打分,目的是及时纠正评判时出现的偏颇;最后按成绩排出小组次序,给予不同的集体奖励,同时选出单项优胜者给予个人奖励。以成果展示,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明显增强。

2.4 注重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形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要形式,但如果不不能给学生呈现出新颖的喜闻乐见的及易于学生接受的活动方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那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还是流于形式,其培养目标也无法顺利实现。

首先,可以根据单元所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相应的拓展,以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比如可以临时设置一场未来职场专题实践活动,如模拟应聘现场,通过进行面试准备、面试技巧、职校生求职常用方法等辅导,提高学生求职应试的能力。

其次,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即便是公共基础学科也应对学生加强人际沟通、业务洽谈及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养,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应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如进行企业文化观摩及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学习优秀企业的人际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2.5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创新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一般采用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和总评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具体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态度方面有自主学习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包括发现探索能力和收集整理能力;学习效果包括归纳总结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成果展示情况、总结与反思能力。

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可以紧贴学生的活动过程,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自评和互评的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特别是个性化的评价,要尽可能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2.6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还要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才能真正实现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和长效性。我校的做法是:

2.6.1 以社团活动带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校建有“芳地文学社”、“菁菁诗社”、“学生记者社”、“演讲与社交协会”等文学社团。这些社团活动涵盖了课外阅读、文学欣赏、写作、口语交际等各个方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引大批学生参加。其中,我校“芳地文学社” 定期出版正副刊《芳地》,已发展成为茂名市知名的校园文学社团。

2.6.2 以比赛活动促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全校性的现场作文比赛、征文比赛和黑板报、手抄报比赛。每学年都指导“演讲与社交协会”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普通话知识比赛、语文综合智力竞赛、中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和辩论赛。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校园文化气氛,又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的语文知识及得到了相关的语文技能训练。

近几年,我校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先后培养了曾嘉(《茂名日报》政文部副主任、记者)、柯丽娜(茂名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卡力(化州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等一批优秀的毕业生。

3 有效实施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的困难与反思

3.1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变了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语文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45分钟,它已经渗透进了课前课后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语文。然而,中职学校里,厌学情绪太普遍。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严重地影响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从其体验性的特征出发

注重活动的系统性、深刻性和广泛性,要注重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知识与技能,在意义的动态生成中构建个人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3.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更好地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中职语文要服务于专业教学,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要在活动课中更好地体现出学生所在专业的特点,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找准语文课和专业课程的结合契机。

总之,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系统操作项目,它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整体系统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正确地、科学地在这一领域中挖潜,探索出一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路,为中职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好基础,是我们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形势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Z].

[2]毛辉玲.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8).

朗诵比赛评委点评技巧范文5

论文摘要: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职业技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统称“品德课程"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训练活动,是石家庄市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活动。它以提高教师任教能力为目的,以全员参与、练以致用、注重过程为原则,对品德课程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示了过程培训的实在效果。

为了转变、更新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励他们立足本职,苦练教学基本功,努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组织全市品德课程青年教师开展了历时一年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基本功达标训练活动。

这次活动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基层学校人人参与,层层选拔;县(市)、区严格把关,优中选优;市级展示交流,评点互动。为了提高活动实效,我们确定了重在全员参与、练以致用、注重过程的活动原则。要求每位选手在市级交流阶段,不仅参与全程比赛,还须做群众评委为其他参赛教师评分,并将此作为其竞赛参考成绩;每项比赛内容结束后,评委都要针对比赛情况,有重点地进行点评,使该项活动真正成为展示交流、学习借鉴、培训指导的平台。

通过这次大练兵,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优良、勇于实践、富于创新精神的新秀脱颖而出。本次活动共分演讲、说课、即席表达、特长展示四个项目。选手们在教育理念、精神风貌、表达技巧、特长展示等方面均有可喜的进步。

一、关于演讲(主题:我的教学故事)

品德课程教师的教学演讲重在结合品德课程教学实际,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用饱满的热情来摆观点,谈认识。活动中多数参赛选手有较深的理论积淀,演讲内容有深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从教学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有很好的实践指导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能充分挖掘教材中有意义的真实素材撰写演讲稿,观点正确、鲜明,主题明确、深刻,见解独到,论述严谨;多数材料真实感人、典型、新颖、耐人寻味,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2.常言说得好,三分戏,七分演,好的演讲内容还应辅以好的演讲技巧。多数教师的演讲条理清楚,主次分明,修辞得当,语言生动,感情充沛,气势旺盛,表情自然,肢体语言恰当,能与听众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能感动自己和听众。

3.部分教师还大胆创新,突破了以往演讲比赛的传统模式,辅以多媒体课件,新颖生动,演讲效果突出。

4.多数教师举止大方,精神饱满,妆扮得体,脱稿演讲,按时完成。

主要问题也有四个方面。

1.个别教师演讲时缺乏自信、激情和演讲技巧,有讲无演,直接影响了演讲效果。

2.本主题演讲本应凸显日常教学中的故事,而一些教师演讲内容空泛,只是堆砌理论或词汇,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说服力。

3.有的教学故事内容与班主任管理工作故事内容混淆,缺乏针对性、典型性和可借鉴性。

4.个别演讲稿之间存在雷同现象,可见其中有非教师本人经历的故事。这是青年教师,尤其是品德课程青年教师成长的大忌。因为该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渠道,是关注学生一生的教育,真实应是课程灵魂。其任课教师的教学故事应该是原汁原味、真实可信的。作为教师,如果教学多年都没有自己值得记取的教学故事,实在是一件很令人遗憾的事情。对于品德课程教师而言,最致命的就是心灵僵硬,因此,品德教师必须不断给自己以心灵滋养,否则就无法感召自己和学生的心灵。

二、关于说课

说课是阐明教师对教材内容、框架定位、学情适应性、重难点及其确定依据等的认识和思考,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及其理论依据、施教策略:教学方案准备怎样实施,作了哪些预设,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据哪些教育理论,以及备课中的有关思考等。其中,要使新课程教学理念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与落实,使备课的过程更趋于理性。

从整个说课情况来看,多数教师能够把握品德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定位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能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以活动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且活动设计新颖,有坡度,层层递进,实效性强。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活动目标生成全面、适度。

(1)教学目标是活动的灵魂。多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能贯彻“三维”理念,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又符合活动类型、内容的不同特点。其中,特别关注学情,因为品德课程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经历和文化背景,唯此才能切实地指导学生生活并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能够阐明说课内容所处单元的知识结构、要点、特征及该内容在单元整体中的地位和任务。依据教材特点设计活动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所选择的活动方法,同时注重体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活动要素。

a.活动流程简明、清晰,重点突出。

l清晰流畅。很多教师能够明确阐释教学意图、教材处理方法和目的,根据学段要求、教材特点和学情来设计教学流程;且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大多教师能从引人说起,然后按照教学设计逐步展开,明确说出课前准备、课堂小结、课后延伸及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并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拓展内化的层次安排教学活动。

(2)详略得当。能够采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阐述,详细说明活动的重、难点及其中蕴含的各个教学环节,设想活动开展中每个环节的状态细节及其指导方略,预测达到的学习效果等。针对课程实施的不可预知性,有的教师还进行了多种预设构想,从而为课堂教学的生成预留了空间和选择,也有了悬念和生气。

(3)理念凸显。说课教师能在一定高度上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理性思考,即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不但说清“教什么”和“怎样教”,更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而且理论引用自然、恰当、明确,阐述简明扼要,令人信服。从而,使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能从中感受说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以及对本课程教学的认识高度,与之产生共鸣。

3.活动设计精心,方法多样。

第斯多杰认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在活动中习得的。为了凸显活动效果,多数教师能够注重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即不仅关注课前活动的认真准备和课中活动的精心安排,更关注课后活动的延伸。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活动准备认识充分,全面深人。①充分的课前活动准备是保证活动有效进行、目标得以达成的基础和前提,是活动化教学的根,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最重要的准备是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包括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生活水平及状况、接受的教育和周边环境等方方面面。②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都能够关注活动的实践性、体验性,关注引导学生深人生活,进行课前调查,搜集有关资料,获得“鲜活”的体验、感受,从而促进积累直观、鲜活的生活素材,使学生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能在亲历亲为中获得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提升与发展。③除考虑学生的必要准备,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还考虑到有时必要时动员家长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例如,在每次相关活动前,给家长写一封信,与家长沟通活动目的,征得家长支持,以形成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家校教育合力。

(2)活动方法多样,贴近学生生活。①活动设计层次清楚,实效显著,能很好地为学生的情感发展、明理、实践留有体验的空间,能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基础。②能够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活动形式,设计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系列活动,尽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找出答案,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自我生感与欲望。③活动目的明确,方法得当。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质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道德判断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情景模拟、交流讨论、角色扮演、欣赏、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帮助,促使学生回味、感受生活,并在感受、回味中不断提升认识,悟出道理。④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疏导得体,有说服力。能考虑到学生在各种感性活动中,身体及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3)活动过程注重学生亲历、体验与感悟。品德课程的教学提倡通过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感悟,学生通过感悟来明白道理。因此,多数教师能够努力为学生的活动和探究“铺路、架桥”。一方面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活动情景及引领学生自悟、自得的情感场,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体验、思考、研讨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生成对活动的自我需求,即“活动需要我,我需要活动”;另一方面,在活动中还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想到的,能给大家说说吗,你为什么这样想?以显示学生正确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激发,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预设的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达成。

4.活动效果追求:近、小、实。

《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行统一”原则:“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因为在课堂上很难创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机会,所以要提高教学实效,必须向课外延展,与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要实行课内学习与各种课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校外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做到“近、小、实”,即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规模小些、效果实在一些,以利于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和内化。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我们在课堂活动结束时,考察到其所追求的两种教学效果。

(1)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紧密结合。这确保了贴近学生实际,随时随地解决学生身边发生的现实问题。

(2)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具体、可行。例如: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学生能做什么教师就提什么要求:提倡他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个小宣传员,诸如动员家人不用或少用塑料制品,少扔白色垃圾,节约每一滴水、一粒粮等等,都是学生凭举手之劳即能做到且可立竿见影的活动项目。

5.教师形象大方、得体。

说课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同时还注意了以下能力的发挥。

(1)精彩表达。常言道“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很多教师不仅说课方案设计精彩,而且表达也十分精彩。其语言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快慢适度,语言节奏适宜,尤其注意到了独白与对话交替使用。例如:教材分析、方法选择、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概括介绍教学环节、阐述教学理念等多用独白的方式;情景模拟时,则以对话方式为主,仿佛身处课堂、面对学生,说得活灵活现,生动可感。不但打动听众,甚至还能使听众推测、想象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状态,从而引导听众清晰完整地感悟教学环节。

(2)自信尚美。很多教师不仅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学素养,能对教材、教学设计了然于胸,还能够自信交流、探讨,其仪表大方,谈吐轻松自然,体态语言恰如其分,都使听众获得了视觉和听觉的美感享受。

(3)力求特色。很多教师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遵循说课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创造空间,力求创新、灵活、有特色。例如,对某些环节作一定拓展,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精彩导语与环节,或艺术地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辅助,增强了说课的新意与效果。

说课环节主要存在的四个问题。

1.有的教师说课目标定位过高、欠准,目中无学生;学情分析不能面对相应年级段的学生;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思想现状了解不够,使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落空。

2.有的教师对教材要求盲目拔高,大量准备理论性的东西,缺乏实施及可操作的环节。

3有些教师书写欠功夫,缺乏美感及整体感;有的为了板书而板书,例如一年级刚人学的学生并不认识教师板书上的字,但教师仍然费时费力板书,浪费了学生课堂活动体验的时间。

4.有些设计的课堂体验活动很难引发学生深刻的感悟,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游离于目标之外,华而不实。

关于说课的五个方面的成效,体现了青年教师对把握教学要点、优化活动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深层思考。

三、关于即席表达

即席表达是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能力的综合检验,是教师综合实力的象征。要求直觉准确,观点鲜明,有理有据,逻辑性强,思维敏捷。这是本次活动中多数教师表现比较薄弱的一项。个别选手知识面较窄又缺乏锻炼,抓不住文章主旨,观点不明确,表达欠条理,不充分,达不到要求。问题的实质是内功浅薄。瞬间捕捉、分析、评判事物的能力是品德课程教师的内功,是教师精神世界宽窄和学识修养高低的分水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文字理解、分析能力差。对所抽取的短文主要内容概括不精炼,主题把握不准确,阐述不够充分,论据单薄,有的教师甚至明知要求是提炼要点,却作了全文复述。

2.文化积淀浅薄。教师的竞技状况表明,一些青年教师平时生活阅历浅,阅读涉猎面狭窄,知识储备不足,文化积淀不够,需要多读、多看、多思,增加文化积累,加强能力锤炼,以迅速提高分析、提炼和即兴表达的能力。

四、关于特长展示

为了全方位了解品德教师的综合素质,体现教师的文化底蕴及个人风采,我们特别设计了特长展示这个考察项目。其形式不限,凡能体现个人风采和有助于发挥本课程教学优势、特长的内容、形式均可展示。

这是本次活动中最异彩纷呈、赏心悦目的项目,教师们展示的内容有歌曲、戏曲、舞蹈、书法、绘画、手工,语言表演等。赛场上,歌舞热情洋溢,激人奋发;诗朗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绘画作品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有些参赛教师的特长还很见专业功底,体现出本届参赛教师的艺术综合素养较前有很大提升。

总之,广大品德课程教师通过此项活动,不仅品德素养得以提升,责任感、使命感有所增强,对本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感悟也更深人,更明确。大家都进一步认识到,品德课程教学与学生心灵接触最微妙,任课教师需要用心灵去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得到滋养,性情得以陶冶,习惯得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