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境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环境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环境教育

小学生环境教育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境教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语文的重要特征,这些都决定了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学习关于环境的知识,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研究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章描写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学习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理解好词佳句,品味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1)读中找景,用“”圈出自己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读中找特点,用“――”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在读中感悟了小兴安岭的美,感受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我想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之情,这种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美、语言美的感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

二、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卢梭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儿童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与其进行一百次生硬的说教,不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接受教育又增长知识。

1.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多媒体课件渗透环境教育

利用图片、科教片、风光片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识,让学生欣赏、想象、对比。学生通过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内化为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依恋,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比如利用《九寨沟》的插图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斓的大小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平湖瀑布。当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丽的插图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继而使其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地球上,除了九寨沟的美景外,还有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还有沟壑纵横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镇、马达轰鸣的工厂和矿山……他们会由衷地感叹:古老、慈爱的地球,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千万种生命,她宽容、忍耐,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既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身边事做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2. 抓住重点课文和重点语句,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重点语句,说体会,谈感受,加深理解。如文中的“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做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表达这种随意心态的还有“一棵一棵”, 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做一回事。“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里的“锋利的斧头”,不仅仅指的是人们砍伐树木的工具,还包括人们的愚昧及破坏生态平衡的落后观念、行为。

《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课,让学生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如果精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可爱的地球就会更加可爱。

3. 课外拓展延伸,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紧紧联系现实生活,将环境教育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知识、环境道德的教育,深入思考,拓展视野,蕴蓄情感,逐渐增强环境意识并动手动脑,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完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理解动笔写写保护地球的宣传语。学生写道:“ 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保护地球=热爱妈妈,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请不要向她的血管里注入废水。”写到这,我想学生们的心肯定犹如大海般不能平静,幼小的心灵里油然而生出一个想法:保护地球吧!那是我们的家啊!

三、通过作文教学,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广大的中小学生进行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使国家未来建设者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这学期,我在鲤城区“习作(写话)专题研讨”活动中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想象作文《假如我是……》,重点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换位想象,表达自己心中的美好想象和愿望。在指导时,我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写环境方面的内容,比如有一位同学写《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引导她从当前山林毁坏严重、森林火灾繁多、人们为谋私利乱砍滥伐等现象入手,道出大树希望受到人们的正确对待。还有一位同学的题目是《假如我是环保专家》,其中写道:“以前天是湛蓝的,水是清澈的;现在天是灰蒙蒙的,水是浑浊浊的,许多飞鸟走兽不现其踪迹,鱼虾之类少得可怜。假如我是环保专家,我首先处理的是那些成堆成堆的垃圾,一个城市一天要埋掉数以千吨的垃圾,一些垃圾能腐烂,而白色污染几千年都烂不掉。我想要发明一种药水,滴上一些就能使垃圾自动分解,对土壤有利的埋在土里,而烂不掉的呢?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变成人类需要的氧气,还给大家天之蓝、水之清,让飞鸟走兽能和人类协调共处。”

通过这次的习作教学,让学生产生了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并且在作文中表达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在语文活动中正确渗透环境教育

1. 结合各种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3月12日是植树节,3月22日是世界节水日,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有选择性地利用这些绿色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就能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利用各种语文活动正确渗透环保教育

如组织学生查找有关环保的资料并进行阅读、开展各种宣传口号和绿化环境的设计等语文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这不仅渗透了环保教育,而且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利用新闻报道进行环境教育

当今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其图、文、声、色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及时了解环境信息提供了方便。我们在培养学生关心新闻的习惯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了解那些近在咫尺、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导致的恶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适时进行讨论。这样既考验了学生捕捉信息的敏锐程度,又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嘴唇的上下翻飞中锻炼了口才。与此同时,我们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的目的也得到了落实。

小学生环境教育范文2

关键词:教学生态环境;有效教学;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09

一、教学生态环境

教学生态环境也叫教学生态场景,是学校教育环境的核心内容与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生态环境,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二、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三、笔者所在学校生物教学生态环境与有效教学的结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灵山中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一流办学设施和学习环境、一流师资队伍和一流教学质量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名校。目前全校共有教职工300多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也达到全区一流水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94570多平方米,学生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上课;教学仪器装备达全国一类标准,图书馆藏书270000册(含电子图书)左右,教室基本实现多媒体化,学校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电脑备课中心、电教资源信息库;学校完善的生活设施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学生全部住上了整洁的公寓楼,宿舍安装有电话、电风扇和热水系统等设施,宽敞明亮、高档次配备的学生饭堂大楼能同时容纳5000人就餐。

我们生物学科全体人员在教学生态环境方面,也为学校努力创建好有关生物教学生态环境的硬件。

1. 协助学校搞好“生物绿化”

我们灵山中学创建于1914年,位于灵山县城西郊著名的三海岩风景区内,占地面积215亩。校园三面奇峰环抱,风景优美,古树成荫,四季如春,素来有“花园式学校”之美誉。学校植物、动物等生物品种繁多。有桃树、牡丹、海棠、金钟、杜鹃花、石榴花、茉莉花、桂花、木芙蓉、山茶花、迎春花、、荷花、睡莲、芍药、万寿菊、水仙、荔枝树、芒果树、铁树等,甚至还有国家级保护植物的银杏。

在校内景区三海岩门口旁边甚至还有野生灵芝。在学校校园内,由于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生态较好。经常可以看到县里其他地方不容易见到的松鼠在我们校园的树上跳跃。还有猫头鹰、老鹰等不时在校园内出没。我们在三海岩山脚下还特地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植物园”。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到这里观赏我们种植的灵山县少见的植物品种。

我们在教室周围开辟园地让学生自己种植,让他们学习种植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豌豆。体会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中孟德尔的实验乐趣。由此,从普通的认识生物个体开始,学生进而产生对高中生物课学习的兴趣。不仅喜欢曾经初中了解的花鸟树木,对他们高中阶段的关于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也会更感兴趣,从而产生了学好生物的浓厚兴趣。

2. 先进的生物学实验室设备

我们学校生物实验室水平可以达到省级同等学校实验室水平。配备有光学显微镜等一大堆与实验相匹配的先进仪器。对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有关实验都指导学生参与并完成。

3. 具有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4. 在学校校园和教室内粘贴励志名言

张贴名人名言,读记名人名言,说讲名人名言,抄写仿作名言等。这样,以名人名言为载体,或教师一起来,或让学生独自搞,以“共赏名人、共读名言”,相互交流“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我想推荐的名人名言”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育,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走得踏实。

5. 有效的课堂教学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如“细胞膜的功能”适合采用自主学习。而合作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

总之,和谐的生物教学生态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远不止上述几种,应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应是因材而异、因生而异的,有时还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这些都需要我们学校继续摸索和探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编委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 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小学生环境教育范文3

(一)物理性限制因子

1援自然环境优良的学校自然环境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也是办好学校的不容忽视的物质环境条件。农村中小学学校的自然环境较差,体现在:学校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学校的建筑陈旧、布局不合理、绿化较差。学校的自然环境可以对师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影响学校的教学。例如,笔者曾对湖南省祁阳县最近10年分配到农村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做过调查,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从大城市高等院校本专科英语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绝大部分是女老师)到了农村中小学,普遍认为学校的自然环境差,并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相当比例的教师想寻求各种途径进行工作调动。学校的自然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引发了部分教师不良的价值观的爆发,表现之一就是:一些教师尚处新手型教师阶段,便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农村中小学的自然环境在某一程度上限制了英语教学。2援班级规模班级规模作为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因子之一,其对课堂教学的师生行为、态度、情感及学生成绩等问题都有影响。班级规模小,学生几乎都在教师的视野、交流范围之内,教师能较多地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有更多地机会使教学计划适应于个别化的需要,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效率。班级规模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情感,卡亨(Cahen,L.S.)的研究表明,在规模较小的班级里,教师和学生往往会表现得更愉快、更活跃。对于需要创设大量语言情境、注重语言交际的英语教学来说,班级规模影响很大。笔者抽样调查了湖南省祁阳县农村8个镇的中心小学,结果发现:有8所小学的班级平均规模超过60人,其中4所小学的班级平均规模超过70人。据课堂观察发现,在拥挤的英语课堂里,学生的行动受限制,教师的一些教学步骤无法实施,教学要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耽搁、拒绝、阻断以及分心等体验。而在一些学校,由于班级规模过于庞大,产生了英语课堂纪律涣散、英语教学过程无法正常进行、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等诸多直接危及教育生态系统的问题。班级规模大固然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却限制了英语教学。3援师资力量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梯队的建设,是学校这个生态群落或生态系统的主导因子。尽管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力量有一定的改善,但从整体上来说,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职称和水平都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以笔者调查的湖南省祁阳县为例,到2013年7月为止,在祁阳20个农村各镇的中小学,第一学历为专科或本科的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占该镇英语教师队伍的一半以上的没有一所,超过30%只有2个镇。因为薄弱的英语师资力量和不合理的梯队建设,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受到限制。4援教学设备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科目,有其特殊的学习规律。英语在中国作为一门外语,学生缺乏语言习得的良好环境。比起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更加缺乏接触英语的机会,因此学校更需承担起提供学生这种机会的责任。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非常匮乏,大多数学校没有语音室、多媒体设备,一些学校甚至缺乏教学录音机。由于缺乏多媒体和语音设备,学生语言输入较少,因此听力弱,口头输出语言能力也差。例如,在最近5年的湖南省祁阳县中小学英语艺术节的听力口语比赛中,农村中小学获奖学生数量极少。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的匮乏,使得英语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不到更好地发展,限制了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人为性限制因子

1援学校制度环境对教育生态系统来说,要使教育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自主运行和发展,就必须使各个学校形成相对独立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需要放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中来维持。所谓制度环境,就是指依据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学校各种工作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层次性、组织性和程序性规定的有机集合。优良的运行机制转化为一种制度文化,往往对师生员工有引导、规范和激励的作用。很多农村中小学校缺乏合理、规范的制度,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成为学校发展的桎梏。

1)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学校制度是学校借以约束,激励师生,规范行为,使得学校能够正常运转,保持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规范。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教师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学校管理制度中包含对待英语课程和英语教师不公平的元素。笔者以湖南省祁阳县最近十年公开招聘的小学英语教师这个群体随机抽样78人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有56人,71.8%的教师都有担任过语文、数学教师的经历。对于他们现在所任教的科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这78个教师中,16人已经完全不上英语课,成为了专任的语文或数学教师,占20.5%。23人既上英语课又上语文或数学课,占29.5%。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制度对英语教师有限制。他们选择教语文或数学,主要是因为:在学校这个场域中,英语学科在学校被定义为“副科”,学科地位较低。具体体现为,英语课大多安排在下午时段上课、英语教师在评职评优和个人提升等诸多制度中处于劣势等。出于对场域自身利益的保护,很多专业能力合格的英语教师选择了教语文或数学。这种学校管理体制下的教师无可奈何的“转行”,造成了英语师资的浪费,限制了英语教学。

2)教学评价体系基础教育与学习心得农村中小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多以考试这一终结性评价为主,众多农村中小学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英语教与学的唯一标准。英语考试内容不全面,大多局限于单词、句子和语法,很少包含听力内容,基本不考察学生的口头能力。这种评价体系直接指挥着英语教学的教学,导致教学内容的偏颇、教学方法的不合理,不利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2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农村中小学,大多数英语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填鸭式”的教学仍然普遍存在于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中。许多英语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在课堂教学中仅靠一块黑板和几只粉笔,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他们不善组织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不会利用视觉、听觉和动作等多种感觉通道来进行教学;他们的教学内容缺乏学生的参与,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抽象;他们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他们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片面。据观察,许多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只关注到少数的学生,让少数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处于活跃地带之外的学生因此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成为了英语教学的限制因子。

二、结束语

小学生环境教育范文4

关键词:索取与回报水土流失植树造林

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是湛蓝的;人类从丛林中直立着走出来,森林是碧绿的。我们生活的地球之所以如此美丽,适宜人类居住,海洋与森林真可谓功不可没。下面让我们看看义务教育语文课本是如何对学生进行保护树木森林的教育的。

一、动物之深情:索取与回报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上册),以孩子的语气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为小树遮风御寒;夏天,“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为爷爷带来荫凉。人与树之间亲密、和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薰陶感染,从而养成从小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松鼠和松果》(一年级下册)这篇童话讲的是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松鼠植树造林、回报自然的故事。“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因此,松鼠决定“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它们相信“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这两只松鼠之所以可爱甚至可敬,是因为它们具有忧患意识,能够从未来长远的角度,考虑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问题:“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这个故事提醒我,在向自然索取时,千万别忘了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园。

《去年的树》(四年级上册),日本作家新美南吉讲述的这个故事令人凄然泪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它和树成了知音,鸟儿要到南方越冬,树请求它明年春天再回来为自己唱歌,鸟儿慨然允诺。可是到了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了,却不见树朋友的踪影,经过多方探询,才知大树已被人锯倒,搬进工厂做成了火柴。当鸟儿找到它的朋友时,仅存用火柴点燃的灯光。尽管朋友不在了,但是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充满忧伤地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之火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曾经唱过多遍的歌曲。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这两个“看”字,让人回味不已。第一个“看”,仿佛在说,树朋友啊,我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但眼前的灯光就是你吗?第二个“看”,仿佛在说,树朋友啊,你听见我唱的歌声了吗?朋友,永别了。鸟儿无可奈何地惜别了自己的朋友。这两句话不仅写出了鸟儿对大树的深情厚谊,也把自己心中那种怅然若失的凄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高尚品质,而且能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橡树之幸运:一颗善良而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下册》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颇富人性的作品。因要修建一条贯穿南北城市的“宽阔、平坦又漂亮”的公路,橡树面临被砍掉的危险。筑路工人和工程师都被眼前这棵屹立在草原上的“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深深地震撼了。但由于筑路计划不可更改,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筑路工人沉重叹气。但幸运的是,这棵巨大的橡树,遇到的是一位心地善良、具有环保意识的工程师: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经过一阵犹豫和思考,工程师最后毅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了保留橡树,把本来笔直的公路弯成了马蹄形。坐车经过这里的人们,不但没有责备工程师这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还不约而同地对他的做法大加赞赏,说他有一颗善良而高尚的心。但大家在对工程师盛赞之余,切莫忘了筑路工人的那一声沉重的叹息。大树离不开脚下那片深厚的土地,同样,工程师的善良和高尚也离不开伟大的俄罗斯民族那颗宽厚包容之心。这个故事,呼吁人们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尽量保护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森林树木。只有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才会自觉地保护环境。

让我们象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那位善良的工程师保护橡树那样来保护我们生活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吧。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国际环境伦理学学会主席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说得好:“森林和土壤、阳光和雨水、河流和山峰、循环的四季、野生花草和野生动物――所有这些从来就存在的自然事物,支撑着其它的一切。人类傲慢地认为‘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可这些自然事物是在人类之前就已存在了。这个可贵的世界,这个人类能够评价的世界,不是没有价值的;正相反,是它产生了价值――在我们所能想象到的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它更接近终极存在。”

三、古树被砍伐:斩断与大地的血肉联系

可是,王鼎钧笔下的《那树》

(九年级下册),却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棵橡树那么幸运。台湾作家王鼎钧笔下的那棵大树,尽管“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棵树,像生铁铸就一般,即使遭遇台风袭击,也仍然屹立不动。正因为有了这棵大树,才有千百鸟儿的呜叫,与附近幼稚园孩子们的甜美歌声相应和。夏天在骄阳下匆匆赶路的人,可以到树下吸一口浓荫;到了夜晚,凉风袭来,情侣们在树下散步,那斑驳朦胧的树影,更使他们的爱情增添了无穷的诗意。但是,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树在艰难的挣扎,人们希望它能永远屹立在这里。但是,计程车像饥蝗一般迎面飞来。由于一位酒后驾车的司机飞速撞上树干,在司机死去的同时,这棵古老的大树也被交通专家宣判了死刑。这棵通灵的老树,“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但是,面对惨酷的命运,它莫法逃走,只能引颈就戮。临死之前它还不忘通知寄居在树上的蚂蚁,叫这些弱小而坚忍的黑斗士,赶快搬家,另寻乐土。

在一个星临万户、天象庄严的深夜,对大树的“屠杀”开始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一位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听到了大树的,她说那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而那些伐树的工人却麻木不仁,什么也没听见。对大树的“屠杀”并未因此而终结,铲草还须除根。在一个无星无月的夜晚,一群在工作灯的强光下挥动利斧和十字镐的工人们,他们的身影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作者悲愤地写道:“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看到这里,不知读者的心情是否和作者一样沉重。不知人们是否意识到,在他割下树的“头颅”、切断树的“动脉静脉”的时候,也在割断自己与脚下的这片土地的血肉联系。如果人们在城市中挤走了最古老也是最后的一簇绿阴,那么依靠生命之绿才得以繁衍的生灵,离灾难还远吗?中国环境文学的先驱者、著名诗人徐刚在报告文学《绿色宣言》中写道:“人类,以及人类之外的万类万物,无不需要绿色的庇荫,我们说绿色就是生命与和平,我们甚至不得不再一次沉痛宣告:当绿色最后凋敝之际,便是人类末日到来之时。”

四、小村庄的故事:人类自Ъ以暗乃跤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自己的家园。“锋利的斧头”成了人类对自然冷酷无情地掠夺的象征。早在19世纪末,恩格斯就曾经针对工业化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出过严重警告。他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竞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牧畜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竞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描述的这些灾难,在20世纪的中国竟然可悲地重演。20世纪中叶以来,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森林在“改造自然”之后已经所剩无几,“八百里洞庭”经过几十年的围湖造田,面积至少缩小了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环境危机也日益严峻,如北京的沙尘暴、天津的水荒、黄河的断流、太湖的污染、长江的洪魔等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并已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如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

五、愚公移山:义无反顾地植树造林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环境学家曲格平认为“水土流失是中国头号环境问题”,他说:“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38%的国土遭受水蚀和风蚀之害,每年流失的土壤至少在50亿吨以上,损失的土地也在100万亩以上。”302

“我国近几年水涝灾害频繁,并不是降水量的变化,而是森林植被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水土大量流失,河道淤积,河床抬高,蓄泄洪水能力减弱。实践证明,治水之本,在于治山。不彻底解决江河上游水土流失问题,许多治水措施都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

小学生环境教育范文5

湖南省醴陵市姜湾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围绕《净化校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近四年的研究,并取得了如下的初步研究成果。

一、净化了校园语言环境

1.完善了学校语言工作管理制度

我们成立了以校长和副校长为正、副组长的语言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学校中层和语文教师组成的学校语言工作小组。学校还设立了语言工作专职人员,职责明确,考核落实。学校语言工作网络覆盖校内各条线,从年级段到班级,从教研组到班级,从备课组到班级,深入各教学班。各条线协力配合专职人员开展工作,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每学期召开校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语言工作。学校制定了校园语言监督监测及督促整改的制度。语言工作纳入教职工考核、教学管理及学生评优等制度。

将语言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有明确的规定。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和日常教育中使用普通话,不定期检查,作为教师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听课、评课等教研中考察是否用语规范,并作为评价的指标之一。教职工评选先进的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教学管理及评估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教学评优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学校积极派出人员参加上级语言相关工作培训,并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成绩计入了教师业务档案。将“在公共场合自觉讲普通话”纳入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班主任配合检查落实。学生常规管理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学生评优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

2.将语言规范化纳入了教育教学管理中

⑴ 德育内容。在学校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培养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和能力的具体内容。办公楼内、教学楼内、走廊等设立了有关语言工作的标语牌、宣传牌;每学期校广播台进行了4次以上专题宣传。每学期班级黑板报进行2次以上专题宣传,并进行评比。班级黑板报开辟了“说普通话”语言工作宣传角。每学年中,在9月份的第三周开展“推普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等。每学期,在校园内组织语言规范化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达4次之多。在“推普周”活动中,组织师生参与社会语言工作。其中学生开展系列活动:“我教爸爸妈妈说普通话”、“我当推普员”等,社会影响好。

⑵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由语文组带头组织带动了全校的推普活动的开展,在学校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中,语文组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推广普通话而开展的,如:举行“推广普通话”演讲比赛等,取得了很好的规范效果。学校按年段语文备课组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语言能力培训要求,并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认真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常规化。

⑶学科渗透。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体系中有关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各科教学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规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和实施重点。各科教师普遍树立在日常教学中适时进行语言规范化教育的意识,有相关教学事例。教学管理中正确把握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关系。

二、探究出了消除小学生口语交际心理障碍的对策

研究前期,我们围绕“口语交际过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很多普遍的心理障碍。其中,主要表现在:

⑴惧怕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口语交际 “难”而产生惧怕心理,不敢说。还有部分学生怕说得不好被人笑话,怕写不好挨老师批评。

⑵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是口语交际能力低的学生。他们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他们从未获得过成功的喜悦,信心丧失殆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⑶厌恶心理。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情绪放松,竞争心理不强。在口语交际时,存在着应付心理,随便说上几句,应付过关。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情感是一种内在力量,它能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使口语交际能力主动地得到发展。实践中,我们探究出了如下有效策略:

1.兴趣诱导策略

兴趣是学生口语交际入门的导向,是直接推动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强大内驱力。小学生具有喜新好奇的心理特点,而且对色彩鲜艳的动态事物尤为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如下两项目具体策略:

⑴ 经常变换口语交际的主题、内容与形式,使学生每一次都有一个新鲜的感觉。

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唤取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产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动力。

2.“循序渐进”策略

信心是兴趣的基础。教学中,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差异,设立分层目标,即对学生口语交际要求设立不同层次。对困难较大的学生暂时地、适当地降低一些要求,使这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赶上去。

3.“鼓励”策略

有一部分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写好课本中的要求,而是把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口语交际中,让他们尝试即兴演讲、辩论等较有挑战性的口语交际的形式。在习作中,让他们尝试着编童话、写诗、写小论文、写小散文等,积极投稿。只要他们思考了、实践了,并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就应该为他们喝彩,使学生多一份自信,多一点兴趣,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小学生环境教育范文6

【关键词】MOOC;自主学习;有效辅导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learning has been favored in recent years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as a relatively new learning styl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eachers’ effective guidance in the MOOC environment, and in practice for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MOOC;Autonomous learning;Effective guidance

0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学理念的发展,教育研究的焦点逐渐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参与的网络学习兴起。“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MOOC)具有易于使用、费用低廉(绝大多数MOOC是免费的)、覆盖的人群广、自主学习、学习资源丰富等优点,发展得很快。但是,单纯的MOOC学习并不完全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与掌握。MOOC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有效辅导教学模式综合考虑了传统教学与MOOC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对所有教学要素进行了优化选择和组合,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传统高校教学在MOOC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加强教师有效辅导,利用 MOOC 的优秀资源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1 MOOC与传统教育的不同

MOOC(中文也称为“慕课”)以其注册门槛低的独特特点和资源开放在线及使用异步无限制的独特优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不同背景、不同特征和不同目的学习者。MOOC的这些特点使它与传统课堂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并且对现有的教育产生了一定冲击。

在注册方面,注册门槛低,对学习者的背景没有要求,并且学习者不必完成全部课程,注册的时间比较灵活,这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目的的多样化。

在课程的参与方面,相较于传统课堂教育,学习者要按照课程的要求,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大部分或全部学习活动。MOOC学习者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多样化的参与方式导致多样化学习结果,这是学习者自主个性化的体现。

在课程的内容方面,传统课堂教育中,课程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等制定的教学计划。对于MOOC而言,虽然其教学内容结构完整,可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其内容又以一种模块化的方式呈现。在MOOC的课程学习中不存在统一的学习路径,学习者根据其需要自主参与,自主完成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学习结果的判定方面,传统的课堂教育中,通常情况下以学习者最后的课程成绩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作为课程完成的判定依据,学习者的成绩与学习者对课程的努力程度直接相关。对于MOOC学习者来说,学习者的课程成绩与其自主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有关,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更能准确的判断学习者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

总之,MOOC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新的学习途径,在MOOC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主导的地位。

2 MOOC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2.1 MOOC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MOOC提供的学习资源必须是丰富的,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对资源的需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基础,同时还要保证资源的正确性。而且MOOC中的学习资源应当与传统的学习资源有所不同,学习资源多样化,学习资源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可能更偏向于实际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围绕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展的课程可能会更受欢迎。因此,MOOC中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应当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2.2 MOOC中实施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自己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自主性学习说明的是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指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在MOOC中实施自主能动性学习,一定要注重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弘扬。

2.2.1 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想学

MOOC环境下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沟通”、“激励机制”、“设疑刺激”等手段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之想学、乐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某科教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着对该科的学习兴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在MOOC自主学习过程中增加互动交流、讨论答疑等环节,和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MOOC学习评价体系,利用“成功激励”、“设疑刺激”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2.2.2 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活动

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对于既是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又是专业课程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在MOOC环境下要针对学生基础的不同,从教材中发掘出而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不同学生群的学习兴奋点。如在Excel学习中,提出问题如何对成绩表排名次?让学生理解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区别及应用的环境;进一步对于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提出如何快速制作九九乘法表?让学生理解混合引用知识点的应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体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开启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在MOOC环境下对课程中每个章节重点、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3 MOOC中实施有效辅导,促进主体发展

3.1 课前设计学习任务,保证自主学习顺利进行

对于同一门课程来说不同学生对其中所含内容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就需要在学习之前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节点,设计不同学习任务。而且由于MOOC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各种资源在课程的设置中会有不同的侧重。在教学实施过程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关课程学习的MOOC资源放在校园网上,满足不同接受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顺利地进行。

3.2 课中组织讨论深化,进一步完善学习过程

通过一段时间的MOOC学习实践,学生可以自主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组织课堂研讨,深化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团队合作,使学生既发展了人际交往能力又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例如,学习Excel中的高级筛选时,针对容易出错的难点筛选条件的构造,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构造筛选条件的要素,教师实时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由学生自己探索完成筛选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的正确操作。每次研讨深化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制定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任务。同时,也可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完善自主的学习过程,实现学习目的。

3.3 课后规划个性扩展,更好地推进自主学习

在MOOC学习中,学习个体多样化,每门课程都会有不同背景的学生去选择学习,每个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方法、已经具备的学科知识水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性就使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总结MOOC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律,加强课后规划,更好地推进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

通过课前设计学习任务、课中的组织讨论深化和课后的规划个性扩展三个步骤,教师把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换为新型的个性化有效辅导教学方式,促进主体发展。

4 结束语

学生想学、会学,教师就要给予创造条件,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学生能否有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还有赖于教师的宏观、有效辅导。在面向多样性、个体化的学生群体、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和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MOOC环境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加强教师有效指导对于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研发是非常有利的,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是促进教学资源进一步研究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辛永涛.慕课(MOOC)视野下高校教学改革初探[J].教师, 2014(11):24-27.

[2]陈希,高淼.MOOC课程模式及其对高校的影响[J].软件导刊,2014(1):12-15.

[3]汪刚,张振峰.MOOC对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影响[J].电子商务,2015(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