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卫生知识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卫生知识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卫生知识教育

小学生卫生知识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等卫生学校 素质教育 整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素质是指后天在环境的熏陶和教育中形成的,稳定的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身体、思想、知识、心理等良好的品质。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求得一种理想人格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倡开创精神,鼓励个性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侧重于人的素质的优化与提高。它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是一种适应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过程实现着教育过程,教师不是机器,而是具有个性特点的道德主体,不存在教书而不育人的教育者。教书育人的真正用意在于强调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应该增强育人的自觉性,育人意识是教师德育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中等卫生学校的教师除了要担负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担负起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

对于中等卫生学校来说,素质教育包括的内容为: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自觉的法律索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

1 坚定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1.1 坚定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人才标准的核心内容,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中专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因而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理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做到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高的政治鉴别能力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1.2 良好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指思想道德总体的素质基础,是指导人们社会生活的行为规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道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正在由封闭转向开放,由一元转向多元,由虚转向实,由依赖顺从型转向独立自主型;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在现实生活中也导致了某些人社会道德观念的转变,诱发了金钱万能、权钱交易、有偿援助、欺行霸市等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从而造成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困惑和道德选择的艰难。因此,一方面要教育学生端正思想,认清自己的义务与使命,分清善与恶,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教育学生爱国家、爱集体、爱他人,尤其是医学生以后将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为此,教师应当的传播者,尽我们的所能来净化周围的环境,以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关爱。例如,可以介绍一些抗洪救灾、舍身救的动人事迹来教育启发学生。白求恩大夫从繁荣发达的加拿大来到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和平宁静的家乡来到战火纷飞的异国,决不是金钱和物质利益能吸引来的。

2 丰富的文化科学素质

卫生职业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适应环境变化、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竞争意识。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文化理论知识,树立强烈的敬业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劳动技能、科教如识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社会贡献力量。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医学科技也同样日新月异。新的知识需要学生去努力学习,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在等待学生去迎接。我们必须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培养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掌握和使用资源的能力。可以利用典型的榜样来进行宣传教育,尤其是当代各行业杰出人物的典型事例,也可充分利用教师的模范表率作用。教师对事业的热忱,对学生的关爱,对知识的不断探索,这是敬业意识的具体化表现。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其寓意就在于此。

创造力是民族的灵魂,是科学进步的动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创造力才能适应社会医疗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发挥主体与主导的两个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教师应成为导师型的人物,使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学会创造性地生活、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创造性地对待和建立人际

关系。

3 自觉的法律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3.1 自觉的法律意识

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位公民的基本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法律意识不强,守法意识有待培养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要培养其法律意识。教育者只有自身掌握一定的法律意识,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严格守法的习惯,从而保护其健康成长,使之能够承担起法律责任。

3.2 健康的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心理思想素质,具有与只能因素几乎相同的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胸怀宽广、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严于律己、不畏激烈竞争,善于调节情绪,能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屈不饶、勇敢顽强,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样的学生才能担负起建设未来、开创未来的重任。

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人生观的最佳时期,也是心理薄弱、情绪波动最剧烈的时期,在校期间一定要接受思想情操的陶冶,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由于中专生知识有限,往往认识肤浅,不能利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区别,最好以例证加以说明。引导学生与教师交流、辩论,让学生感到他能超越老师,却也需要老师的指引。情感意志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能造就人的责任感。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感和培养顽强的毅力,教师应该注意:对有学习热情的学生,要给予表现的机会,对学习情绪低沉的学生,要注意引导、鼓励、帮助他们,对那些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及时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举办各种演讲会、师生座谈会,以便消除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利用寒暑假进行农村、社区的卫生状况调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需要、信任和尊敬,体会到做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小学生卫生知识教育范文2

一、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增大学习的信息量

由于食品微生物学内容抽象繁杂,涉及到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态分布等内容,难以记忆与掌握。学生听得多,想得少,学生参与意识差,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因此,知识遗忘快,教学效果差。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视觉化的画面及可视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生动地表述抽象无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声、像、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适用于专业课的教学。多媒体课件能逼真、直观的反映出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外观形态甚至动画演示。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简便、灵活的特点,加大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将生物体内的致病菌如何产生抗药性用漫画的形式讲解,简单明了,学生印象深刻。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二、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化繁为简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疾病的防治、食品保藏、卫生习惯到生产科研,其中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例子不胜枚举。传统课题模式是老师就着教材讲解,这样的话,学生很难将微观的世界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实际上各类微生物的特征在食品中的应用很多,比如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一条高温灭菌。高温灭菌的原理是什么?蒸汽灭菌与干热灭菌哪个效果好,为什么?从一个问题引出,逐一展开教学。让学生从问题中得到启发,自己能够主动地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去找寻答案,并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比如有的同学想到了家庭中烧开水、实验室中高压蒸汽对培养皿等灭菌各种现象。最后由老师再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答案,与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变性相结合,如高温灭菌,主要使微生物的相关蛋白质的功能失去活性,杀死微生物。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知识点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比如讲解假丝酵母属微生物,学生不熟悉,可结合图片介绍石油勘探时这种微生物的贡献,形象地把它们比喻成“食烃一族”,专门喜食含烃的物质如石油,因此可根据这些微生物的蛛丝马迹找寻石油。鼓励学生多提问,因为微生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能很多现象、事物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把问题提出了,老师的任务就是解惑答疑,如太湖蓝藻的爆发及防控措施、冬虫夏草的生长史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理论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将学生以前的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堂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印象深刻,促进了自主学习。可极大的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相关的原理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讲述微生物抑菌的过程中,与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

三、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相辅相成

课前老师要根据微生物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准备授课和实验教学内容,授课,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求对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交叉学科也要了解。在我校教学计划中,下一学期将开设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相关的微生物学科知识很多,微生物基础打好了,生物化学将更易吸收理解。另外微生物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这门课程也有着重要联系。在讲解食品中的生物污染这部分时,主要回顾的就是微生物的特性。可在微生物课程中着重介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微生物,结合实例及图片将可造成食品腐败变质的甚至是可导致疾病的致病菌重点介绍。在食品发酵技术课程中也需要重点介绍相关微生物的特性,因此在微生物讲解过程中,也可适当结合生产实例介绍发酵生产各种有利菌的特性。

四、关注最新动态,提高兴趣

基本理论与最新科学动态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微生物的教学增添无穷的色彩。微生物与食品安全问题紧密联系,可结合国际国内发生的与微生物有关的食品安全案例,如2011年11月发生的“金葡菌”事件,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龙头企业的产品先后被检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从而引发消费者对速冻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从此事件引出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常见致病菌的形态特征。再比如人们现在普遍关注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因此可以就如何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展开分析,提出有些微生物(现被人们利用的微生物有苏云金杆菌等细菌、白僵菌等真菌及昆虫病毒等)寄生在有害昆虫体内,引起害虫致病死亡,对农产品发展是有利的。指出最新趋势目前利用微生物消灭农业害虫已成为微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入浅出。先分析后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手段,不断地补充微生物的内容,有的放矢地教授新方法、新内容,让学生逐步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

五、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可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更好的验证课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善实验教学。

“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结合以上方法并能做到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策略,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铁晶等.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性设计.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9):105~107

小学生卫生知识教育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1―0108―01

在职业学校,把英语作为手段和工具来学习运用,对基础英语教学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从根本上回归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势在必行。

在专门用途英语教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卫生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整合教学资源,采用跨学科合作教学模式,尝试使英语教学专业化,避免英语课内容与专业课内容脱节的不良状况,达到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全面评估学生素质和就业方向的前提下,选用内容相关、难度相当的中等职业学校行业英语系列教材《医护英语》和自编教材《医护同步英语》,并与专业课教师通力合作,适当调整传统的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的教学计划,力求做到英语课教学内容与医护课相关教学内容相互呼应。例如,基础护理教材中的《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与英语教材中的《Admission and Discharge》(入院与出院)同步进行;《病人清洁的护理》与《Cleaning Care》(清洁护理)同步;《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与《Vital Signs》(生命体征)同步等等。章章相关,节节相扣,让学生感到英语课是专业课有益的延续,而不是一门毫不相关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的热身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讨论所涉及的话题,突破英语课和专业课的界限,使二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这样,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有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在《Intravenous Infusion》(静脉输液)章节中关于“How many ways of injections do you know?”(药物注射有几种方式)的讨论,很自然地引出生词短语intravenous injection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drip injection(静脉滴注), hypodermic injection(皮下注射)以及 intramuscular injection(肌肉注射),大家还能将话题引申到不同注射方式的利弊。并展开热烈的讨论,结合专业知识对课文内容做了大量补充。有了热身环节的铺垫,进入课文难点和重点讲解时更加顺利,学生更易接受,更加轻松愉快,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改善。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同学们还能从专业角度对课文内容提出异议,并加以完善。如在课文《Safety and Accuracy》(用药安全与精确)中提到的药品管理的“六对”,学生们对其补充为“八对”; 在遇到单词cannula时,学生们对教材上的解释“套管”提出质疑,经过讨论和咨询,学生们认为它在课文中更确切的含义应是“静脉留置针”(IV cannula)。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很有成就感,老师也及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课文解析是医护英语教学过程中比较繁琐的环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详略得当,避免过多的语法分析影响课文整体内容的连贯性和专业性。由于与专业课教学内容做到了同步,学生们对相关内容比较熟悉,所以英语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讲解,课文释义就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如果按传统的方式去分析讲解这些不仅生词多、句型复杂而且专业性较强的课文段落,不仅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也难以避免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

让学生笔译部分课文段落,也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切实感觉到英语学习和他们的专业知识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更多了一分主动积极性。

小学生卫生知识教育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创造力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

1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现状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培养大批的实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容乐观。

(1)我国传统文化压抑了高职学生的创新热情。单一、封闭的人文、学术环境不利于高等院校学生新观念、新思维和新方法的产生,教育评价的应试化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学方式仍然机械的以知识传播为根本任务,教学目标体系过于死板,过度强化理论阐述和逻辑推导的过程教学体系,缺乏弹性,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引导不够。

(2)高职院校教学定位的偏差。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有中专办学的经验,甚至有的高职就是由中专或者技校合并而来的,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校对教学的定位常常停留在技能的掌握上。还片面的认为,技能性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点,这种对自身定位的偏差也会导致忽略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实力较弱,因此教学设备及师资力量相比优秀的本科院校也存在不足,实验设备不足,缺乏必要的设施。教师的科研活动经费也不足,难以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平台。

(3)高职学生自身原因。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入校成绩偏低,这些学生无论在知识掌握还是学习能力,都有所欠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不愿意吃苦,学习积极性不高,生活懒散。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为了专升本,所以忽略了实践课程。

2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直接影响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今的社会是一个追求创新的社会,大学生有了创业的经验或者丰富的社会实践,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会有意识的专门提升自己。

(2)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一个企业能不能更好更长久的发展,也在于这个企业有没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就要求企业也在不断的创新,那么企业在选聘人才的时候,也会额外偏爱那些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学生。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意味着学校的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但能够让毕业生在就职时具有优势,在自主创业方面也会大大改善,同时也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前瞻性选择。

3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

(1)从教育理念的高度上,确立科学正确的创新教育理念,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必然目标,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内在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建立以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在指导理想理论上有一个新的高度。

(2)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和专业内容,完善发挥选修课的作用,不仅让学生也让教师重视选修课的作用,灵活选择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改革毕业设计环节,不再做纸上谈兵的理论论文,鼓励学生动手,根据自己的设计做出实物,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对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大大的提高。通过增加实践性课程,增加课外课程,给学生以更多更自由的选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对教学主体进行具体的改革措施。教师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加实验课程,充分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创新,设置较为完善的奖励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具有借鉴意义或者推广意义的创新活动进行大力表彰和鼓励,形成学校的风气。针对毕业生,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在学校形成创业的风气。

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选修课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这种环境下教师队伍趋于得过且过,没有竞争意识,也缺乏创新改革,是以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创新动手,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乃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结项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畅.以人为本视阈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前沿,2012(10):175-176.

小学生卫生知识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位一体;教育管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学生的教育管理摆在首要位置。我院多年来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但是通过本人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发现我院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辅导员数量配备不足,无法保质保量完成相对繁杂的工作任务。目前,我院采用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是专职二级学院书记领导下的辅导员工作制。虽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文件)规定,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但是我院专职辅导员数量不足,负担过重、事务繁杂,投放到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根本无法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造成了学生教育工作保量不保质,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成效。

二是辅导员队伍构成单一,无法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我院目前专职辅导员几乎都有由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担任,虽然年龄与学生相仿,与学生有一定共通性,但绝大多数辅导员不是思政专业出身,不具备良好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自身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深,难以为学生提供恰当建议和有效指导,难以达到辅导员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是学校全员教职工参与度不够,无法实现实行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我院现实行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分为学生管理和学生教学两部分,这使得学生管理成为少部分教师的职责,师生之间沟通渠道单一。我院班主任制度采用的是专任教师兼任班主任。专任教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普遍缺乏与学生的深入接触,下课即下班,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近几年,我院实行了“三二二一”联系制度、“教职工联系寝室”制度,强化了对学生管理,加强了师生联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全院教职工充分发挥个人作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即是指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体,班主任与专业导师为辅助,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相辅相成,以形成教育管理、协助、指导各有侧重的学生工作新格局。辅导员工作贯穿于学生管理和教育的始终,注重学生成长的培养;班主任主要发挥课堂的优势和自身的特点,主要关注学生成才的培养;专业导师重在培养学生专业学科的深度学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为了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我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力军地位,提高管理效率。我院辅导员是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的专职人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全校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开展工作。一是要建立辅导员职业准入机制。通过实施严格的辅导员选聘制度,确保把优秀人才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以稳定辅导员队伍建设。二是建立辅导员职业培训机制。深入开展对辅导员的培训,鼓励辅导员进修深造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健全辅导员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晋升阶梯,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

二是切实加强班主任的选拔和管理,发挥其“剂”作用。要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首先应选拔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乐于为学生服务,并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其次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培训,从思想上、理论上进行武装。要及时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帮助;要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建立对应的激励机制,以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利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剂”作用。班主任对班级情况了解更为透彻,师生交流更为顺畅,在辅导员与班级同学之间可起到“剂”作用。

三是切实加强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专业导师熟悉本专业及其相关职业,可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加强专业学习,并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我院还未实行专业导师制,还没有成熟的经验,需要先行试点,不断总结。应选拔优秀的具有双师素质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来成立专业导师队伍。同时建立管理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在组织和制度上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在实施专业导师制中,导师工作可采用定性考核为主的评价方法,以此作为下一年度导师继续聘用的依据,并将是否担任过导师及导师业绩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年度考评、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广泛动员各种力量,形成学生工作的一种合力。学校和管理部门要深入实际,明确分工、加强协调,努力建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指导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构建和谐校园。

小学生卫生知识教育范文6

Discussion o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as a Starting Point of College Teachers' Morality

LI Wenjua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o raise the level of university teachers' morality is the?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The morality level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relates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mployment, in some cases may even affect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direction,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employment psychology and view. College teachers with noble morality can effectively help student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teacher's morality; career development; employment guidance

近年来,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诸多新的变化,回顾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历程:从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就业过程指导―职业选择指导―职业规划指导―职业发展教育,实际各高校也先后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以及“创业教育”等课程,以便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研究工作,现已初步形成了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体系。在许多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教师师德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影响。高校教师师德与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师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就业工作的成败,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甚至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表现、就业心理和择业观。

1 教师师德的内涵及重要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可见师德的重要性。

2 高校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观的影响

教师要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的要求作为自身的目标,德才兼修,落到实处。目前,高校教师师德总体情况还是很好的,绝大部分教师能够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然而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奢靡之风、享乐之风、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之气已开始侵蚀着高校这座文化圣殿,也不乏一些教师已经被这些浊气所污染,凡事都斤斤计较、吵吵闹闹,表面上是维护个人权益,实际是不从大局出发、只顾个人眼前利益,更有一些教师将这些挂在嘴边、表现在行表之上,甚至有的教师将其带到了课堂之上,比如,在课堂上堂而皇之地教育学生找工作单纯看的是薪酬、公司的气派,未考虑学生将来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发展前景,这种拜金主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择业观。笔者及周围同事就多次遇到大学毕业生前来办理工作毁约事宜,理由就是某某老师说这家公司不好,待遇不高,工作环境较差,还经常加班出差。

人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受其观念支配的,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中所面临的问题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性的问题,只有帮助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需要与想要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就业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进行职业观、成才观和就业观教育,根据个人的性格、兴趣、特长、职业愿景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制定可行性较高的就业路径,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实现职业发展。

3 高校教师在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应具备的职业品质

3.1 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大学生的就业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因为这既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成长成才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高校教师应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肩负起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任,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活动、职业发展规划竞赛、就业创业讲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尤其是在日常课程和课堂上,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好专业基础上能够积极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孜孜不倦地指导学生做学问,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生活,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就业,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师德目标,既培养学生,同时也能提升自己。

3.2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生为本

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循循善诱是一个成功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作为教师负责精神的表现。教师要切切实实将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视为己任,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个人能力优缺点、职业兴趣与职业愿景、职业目标等,通过坚持群体指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地进行职业指导。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后进生、对未来就业方向不明确的同学、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的同学、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出国考研深造的同学,更要进行细心、耐心的思想教育和指导。

4 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还应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

4.1 教育心理学是目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基础课

高校教师要做好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如果教师能够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便能够更好地、更及时地、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和性格特征,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测试、信息咨询、心理辅导、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学生做出更加适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可以通过后续观察、学生不断反馈,协助学生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期望值。另外,帮助学生维持身心健康,也要求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通过自学或参加专业培训的方式,提高自己心理辅导技能。尤其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问题之一。就业心理是影响大学生求职择业和顺利毕业的重要保证。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心理调试的方法,保持良好的端正的择业态度,在面试过程中能够调试好心理,克服种种困难、矛盾和冲突,即使失败了,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认知不足,重振精神,以健康的心理继续参与就业活动,不自暴自弃,不一蹶不振,不气馁。

4.2 掌握国家、省、地区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及时传达给学生

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指导是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基础,高校教师要自己切实掌握政策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状况,适时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特别是对于那些面临就业迷茫,盲目跟风的同学,更要进行细致的就业辅导。

4.3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发展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高校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就应意识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目的,并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能力测试,以及初步完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跟踪、访谈、反馈,引导其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并鼓励其为达到规划中的目标,需要炼成一定的技能活能力或取得的证书。一份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激发大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理想,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增强他们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4.4 了解和掌握所在院系开设专业的相关知识及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教师在掌握个人专业知识、提高课堂讲授技能、强化个人科研能力的同时,还应了解和掌握所在院系或所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前景、往年专业就业情况、考研出国情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

4.5 大学生创业知识和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