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

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范文1

大家上午好!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县人事局、团县委在此共同举办迎新春*县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在此,我代表团县委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县所有大学生村官及其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祝大家新春快乐、工作顺利!

过去的2008年,全县人民紧紧围绕“立足好,突出快,集中精力抓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开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650多名大学生村官带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激情,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满腔热情地投入我县农村工作中,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

2008年,总书记就大学生村官工作作出重要批示。12月22日,同志讲要切实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县委、县政府也给予大学生村官更多关注和支持,新年到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村官这个优秀青年荟萃的群体,在县人事局的支持下,团县委将牵头指导成立大学生村官联谊会,目的就是深入大学生村官群体,主动靠前服务,增强村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友谊,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

为此全县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服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主动配合县村官办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联谊会这一平台,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需求,提供共青团组织力所能及的帮助。二是根据大学生村官的需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兴趣小组等组织,把大学生村官联系、凝聚起来,组织大学生村官不定期的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为大家提供培训讲座、文体娱乐、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评选表彰和推优荐才工作,在大学生村官中树立优秀青年典型。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感人事迹和突出贡献,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关心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将大学生村官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鼓励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共青团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大学生村官兼任团支部书记工作成果,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农村共青团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范文2

家住瑞丽城区的小段是家里的独生子,2009年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报考了村官,被分配到了瑞丽市勐休乡户瓦村。初到户瓦村,对于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段必清来说困难重重,在家从不做家务的他开始从做饭、打扫等细小之处学习,自己打理生活。虽然一开始山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很新奇,可是每天单调重复的工作让他迷茫了起来,他也和同批的其他村官一样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同批的村官几乎走了大半。

小段是坚强的。迷茫期过后,他开始振作起来,在一次偶然看到电视中介绍一个村子发展生态放养土鸡的节目后,小段萌发了同样的念头。在确定了土鸡养殖这条创业的路子后,小段说干就干。用仅有的6万元钱开始了创业的第一步,与工友们用锄头自己填平租来的山地,到山上砍竹子自己动手搭建鸡舍,自己研究土鸡养殖技术。就在养鸡场慢慢步入正轨的时候,小段的合伙人提出撤资,这对小段来说是晴天霹雳,最后他还是同意了合伙人的提议,退还了朋友的资金。

合伙人的突然退出、养殖经验的不足、可用资金的欠缺、鸡场的规模较小、设施简陋……种种问题摆在了小段的面前,时刻考验着这个80后的小伙子。在父母的支持下,他用瑞丽城区家中的土地房产到银行贷款,但受养鸡场规模和效益的限制,大银行不贷给他,小银行能力有限,最多只能贷20万元,依然解决不了小段的燃眉之急。就在这个时候,作为受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支持最多的瑞丽市沪农商村镇银行负责人听到了小段的事迹,了解到小段急迫的金融需求,在实地前往调查后为小段及时发放了70万元的涉农贷款,为小段的村官创业之路迈过了一道“坎”。在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支持下,如今小段的养鸡场越办越大,拥有土鸡13000余只,也正在新建规范化养殖的脱温房、养殖房等等,每年能够实现毛利润200多万元。

养鸡场的发展如日中天,小段对自己的养鸡事业越来越有信心,现在他也正在为他的养鸡场申请专门的注册商标,看着小段激动地拿着三个备选商标让我们提意见时,我们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和自豪。同样的年代,不同的经历,让小段成为了当地大学生村官中的杰出代表,也成为了敢想敢干、实现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范文3

近年来,**省**市妇联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省妇联的部署,把促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妇联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搭建服务平台,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妇女创业就业环境。各级妇联充分利用“三八”节等时机,通过开展“妇女创业宣传月”活动、举办事迹报告会、座谈会、评先优秀创业女性等形式,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妇女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新观念,宣传妇女创业就业典型,宣传妇联组织开展创业就业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为妇女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环境。今年“三八”节期间,市妇联举办了巾帼创业事迹报告会,组织第四杰**十大杰出女性**诚谊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虞娜和第五届**十大杰出女性**天汇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茜、**财源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娟三位优秀创业女性作创业事迹报告,她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感爱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千余名妇女。协调**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频道播出了第五届“**十大杰出女性”创业事迹,充分展示新时期优秀创业女性的良好风范,在全市广大妇女中树立了榜样。组织女企业家参加高层论坛开阔视野,先后组织带领部分女企业家参加了“中国女性经济国际论坛”和 “世界未来500强”国际论坛,并组织出国学习考察,教育引导她们把握发展机遇,提升发展潜能,进一步做大做强。通过召开女企业家座谈会、组织女企业家参加创业项目成果展示和环渤海区域妇女创业发展论坛等,为女企业家相互交流、洽谈项目搭建平台。在全市评选表彰了十佳种植、养殖、加工女状元和百名结对帮扶带头人。在**电视台开设《魅力女村官》栏目,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表彰了“十大魅力女村官”,激发了女村官带领妇女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2、加强培训,增强妇女创业就业本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的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创新开展“百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活动,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的重要载体。活动中,注重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培训。一是实施项目培训。联合市农业局开展了“百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培训”行动,对农村妇女开展创业致富、就业转移、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沼气综合技术、公共卫生和文明礼仪知识等主题示范培训。去年以来,示范带动培训100场次,培训妇女骨干2万人。与市人事局联合开展了“引进国外智力,助推巾帼创业”培训行动,聘请外国专家进行课堂授课和现场指导,重点对农村妇女进行蔬菜种植、果品生产、畜禽养殖、水稻栽培四个方面的培训。去年聘请日本专家先后到沂南、郯城、临沭等县对1000多名妇女骨干进行了蔬菜、逆“v”字水稻、草莓栽培新技术培训。各级妇联采取送科技下乡、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现场参观学习等形式,重点进行了优质林果、无公害蔬菜、养殖技术及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培训。二是搞好示范培训。市妇联依托森罗生态园和鲁南花卉市场,创建了妇女科技示范基地和妇女创业示范基地,对3000余名农村妇女骨干、失地妇女进行了食用菌、花卉栽培等农业新技术培训。各级依托658家“三八”龙头企业和1200余处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广泛开展示范培训,带动妇女创业致富。三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协调农业部门和有关职业技术学校,采取减免费用等措施,对低收入家庭中的1万余名后备女劳动力和大龄贫困女童进行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服装加工、电子和计算机操作等岗位技能培训。

3、搭建服务平台,扶持妇女创业就业。一是提供资金扶持。针对农村妇女创业缺少资金的问题,协调市农信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信贷援巾帼致富、助推新农村建设”活动,对农村妇女创业致富进行重点帮扶,在贷款额度、期限上给予优先,在贷款利率上给予在现行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30-50%的优惠,共帮助3000多名低收入妇女提供信贷资金1亿多元。费县妇联联合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县法院成立了小额信贷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小额信贷的运作协调,聘请法律专业人员为贷款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发放贷款400万元帮助2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60名农村妇女就业。二是推动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注重依法引导,扶持培育,推动向规范化发展。去年与市扶贫开发办联合,在平邑县开展了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金,采取增股、配股、参股的形式,扶持农村妇女发展“短、平、快”的增收致富项目。目前,入会会员户数达到1158户,其中妇女入会人数达968人,协会已办理借款业务125.10万元,主要用于黄桃果园管理、草莓种植、营销、加工和小规模养殖等,户均增收20xx余元。各级通过妇联组织牵头创办、致富女能手带头领办、指导流通服务组织转型等形式,推动妇女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蔬菜、金银花、果树种植、特种动物养殖、草柳编、绣品 、煎饼加工等以女性为主的合作社3500余家,带动30多万名妇女共同致富。三是促进妇女劳动力有序转移。积极协调配合劳动等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妇女就业促进月”、“春风送岗位”等活动,为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今年与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先后举行了以“进城务工,帮您解难”为主题的全市“20xx春风行动”暨大型招聘会和“求职就业有门路,岗位信息送到家”为主题的大型招聘活动,市妇联以沂蒙大姐创业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启动仪式现场招聘大厅内设置了服务咨询点, 提供月嫂、保洁、健康咨询员等就业岗位112个。各级“沂蒙大姐”创业服务中心利用市、县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五进入市场集中一批适合农村妇女劳动者、返乡妇女、城镇失业妇女和普通高等学校女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信息,为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服务。全市9个县区创办了沂蒙大姐创业服务中心,34个乡镇成立了分中心,共输出、安置就业妇女3万余人。

4、搭建帮扶平台,统筹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坚持每年突出一个主题,先后在全市城乡妇女中广泛开展了“万名妇女结对帮扶”、“岗村联动·共建新农村”和“百岗联百村,创建巾帼示范村”等活动,组织动员各级“巾帼文明岗”、各类妇女先进典型,通过多种帮扶形式,与联带村和贫困妇女结成对子,为她们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岗位等方面的扶持。全市共帮扶、协调资金8200余万元,帮助上项目40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帮扶妇女2万余人,帮助建立了“农家女书屋”139个,创建市级以上“巾帼示范村”49个。蒙阴县实施“1+10”工程,由评选出来的十大种植、十大养殖、十大经营女状元,每人分别与10名贫困妇女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安置到本企业就业或提供一定资金和技术帮助创业等形式,对年均纯收1500以下特困妇女、失地妇女及城镇下岗女工进行帮扶。由下岗女工胡怀英创办的胡氏缝纫公司与界牌镇海子崖村、县水泥厂等结成帮扶对子,帮助1300贫困妇女就业,形成了“一帮十、十帮百、合作经济组织带一片”的辐射带动局面。兰山区在岗村联动中开展“五个一”工程(即动员“巾帼文明岗”为农村贫困妇女提供一条致富信息、传授一门致富技术、确立一个增收项目、扶持一笔启动资金、提供一个就业岗位);郯城县在“巾帼示范村”创建中实施六项行动(妇代会整建、岗村联动帮扶、女性教育培训、“巾帼创业致富”、“清洁家园”、“平安家庭”创建),取得良好的效果。

**市各级妇联组织在深化妇女创业就业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以妇女为主的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农村妇女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偏低,选择的项目科技含量不高,给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带来了一定困难,服务城镇妇女创业就业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下步工作打算

按照全市“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部署要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注重搞妇女创业就业宣传教育的同时,着力搞好四项服务:

1、加强对妇女创业就业的宣传教育。要采取报告会、表彰会多种方式,宣传妇女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新观念,宣传妇女创业就业典型,引导妇女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妇女创业热情。下一步,将联合新闻部门在全市大张旗鼓地评选表彰一批杰出创业女性,与**电视合在《**新闻》开设《巾帼创业风采》专栏,从4月中旬开始陆续展播,宣传30余名优秀创业女性的先进事迹,激励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市是商贸大市,已建立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00多处,是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鲁南苏北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的繁荣,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抓住市委、市政府在批发市场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的时机,组织巾帼创业事迹报告团到**师范学院为大学生作专场报告,引导女大学生和返乡女农民工到批发城发展适合自己的项目,为打造经济大市、商贸强市贡献聪明才智。

2、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服务。针对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偏低与现代化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将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密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采取不同形式,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一是继续同农业部门联合开展“百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培训行动”,到20xx年,全市每个行政村至少培养1名具有中等以上专业技术的新农村建设妇女干部,培养2户以女性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带头户;培养1000名农村妇女创业人才;对15万名农村妇女劳动力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并实现转移,使20xx0名农村妇女劳动力获得农村劳动力转移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继续同人事部门联合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助推巾帼创业”活动,聘请外国专家每年对农村妇女开展4次不同内容的培训,再连续开展2年,培训农村妇女50万人次。三是同科技部门联合开展“巾帼星火创业培训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十百千”创业培训目标任务,即通过妇联系统的组织发动和科技部门的政策支持,全市培植并认定十处“巾帼星火创业培训基地”,百处“巾帼星火创业示范基地”,培养千名“巾帼星火创业之星”、“巾帼星火带头人”,进一步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开展。四是继续发挥鲁豪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尤其是对大龄春蕾女童的培训,争取每年免费培训大龄春蕾女童120名,并帮助她们安置工作。

3、搞好资金扶持服务。继续抓好“信贷援巾帼致富、助推新农村建设”活动,一方面对那些有创业能力和帮带能力的农村妇女以及以女性为主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色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搞好重点扶持,另一方面,对那些有致富愿望但缺乏启动资金的低收入贫困妇女,也进行重点帮扶,帮助她们在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标准化生产领域,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免费和补贴培训政策,积极争取将妇女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全面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

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范文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agriculture-related special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ke a discussion from professional settings,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determ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study,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关键词:能力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三农情怀

Key words: ability-oriented;talent training mode;feelings of the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peasant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23-02

0 引言

自2004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文件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三农”问题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而中国传统农业也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认知从“体力型”转向“知识型”,拥有农业技能的人才无疑是转型发展之必须。但是由于社会上涉农工作岗位单一,高校涉农专业的毕业生走向农业岗位后需要不断深入基层,不仅工作辛苦,社会地位也不高,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报考涉农专业,高校招生时也不得不降格以求,并且考生及家长对农业和农业院校认可度低,农村与城镇生源人数差距很大。除此以外,我国部分高校在涉农专业教育方面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考核和学历,轻技能应用”的问题。如何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农业高职院校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高职学院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确定、综合素质的培养、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1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我国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等农林教育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地位。”要培养“面向农林业生产一线以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深化面向基层的农林教育改革,培养数以万计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懂经营、善管理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更多的熟悉并热爱三农、具有服务“三农”意识的大学生是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责任。

服务“三农”意识的教育属职业教育范畴,它除了培养学生必须具有服务“三农”的职业意识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对涉农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基于兴趣导向去自主学习农业专业技术,并对农业行业和自身的未来就业拥有信心和高昂的热情。

服务“三农”意识的教育需要高校开设农业专业课程,通过专业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在国内关于此课题暂时没有相关学术作品,根据国内文献检索,针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情感教育,仅有《大学生村官情感教育问题探讨》(姚琳2009)一文,文章提出大学生村官要树立起尊重农民、热爱农村、关心农业的基本感情。但是国内学者对提高大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大学生基层就业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吉林农业大学郭为民、王成章的《农业高等院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北京大学张秋山的《农村籍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研分析》、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李文涛的《论大学生基层意识的培养》等,分别研究了提高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及大学生基层培养意识的障碍问题等。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关于涉农专业大学生提高服务“三农”的意识问题研究较多,在关于如何培养涉农专业大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方面研究较少,亟待完善。

1.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此类研究甚少,但是关于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我国可以采纳借鉴。在西方,职业生涯理论是慢慢形成的,期间与职业辅导的关系密不可分。美国是最早开展大学生职业辅导的国家,早在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帕森斯教授就创办了职业咨询所,对每个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从而确定专业和职业定向,便于在毕业前期确定择业目标。而在日常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确定了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定向,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需要的某些能力,学会掌握职业发展策略,形成毕业辅导与日常规划相结合,注重知识、注重能力。

2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对涉农人才的需求

2.1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的有效途径。

2.2 现代农业对涉农人才的需求 我国虽然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但现代农业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比较缓慢,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够。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培养一批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现代农业人才至关重要。

3 基于能力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涉农人才教育思路

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服务“三农”,从职业情感教育层面培养大学生到农村和农业战线工作,具备服务“三农”的热情、能力和素质,对大学生服务三农的热情和素质培养,提出“一课程、一活动、一讲座” 的理实一体化农科人才教育体系(见图1)。

3.1 理论教育模块――通过理论讲学培养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 改变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式的学科教育为模块式能力体系教育;由注重专业教育向注重素质教育转变;由专业教育“一元化”向辅修制、双证制的“二元化”转变;由以教师为主的单主体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转变。要培养学生服务“三农”的专业理念,就应该在课程体系上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划分涉农专业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必修课程,2个学分(1+1)。理论教育模块(含农科专业课程和围绕专业举行的三农讲座)占1个学分。

该模块主要针对全校所有专业学生设立,主要任务和整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了解当前“三农”问题以及国外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培养全校各专业学生“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情感。树立求真务实,特色鲜明,立足专业,服务三农的志向。

3.2 实践教育模块――培养学生服务“三农”的专业技能 实践融入模块(学校统一按生源地组织学生走进农村、了解家乡的调研活动)占1个学分。

本模块以家乡三农发展为立足点,了解家乡农村环境,农业发展现状,培养“热爱家乡,情系三农”的情怀,树立当代农业发展观。

实践教育模块主要通过由学院组织的“走进农村,了解家乡”大学生调研活动,进一步提升对家乡新农村建设、产业状况、农产品的供销产业链、家乡农产品的发展历史、发展环境、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如当前许多农业学院的特种动物养殖技术专业确立了“建立专业基础公共平台,实践教学实行分流,按模块嵌入主要生产环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5+1的教学法模式”。中草药栽培技术等相关专业形成了3+2+1的教学模式、双循环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启动的二主二辅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与丰富多彩全园素质教育模式。农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了“融合式理论教学与开放式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培养模式。

3.3 文化养成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 通过“三农”宣传阵地、社团、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强“三农”情景教育,深化对农村农业农民的认识,形成具有三农氛围的校园文化;各社团组织一定数量的走进三农、服务三农的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以三农为载体的志愿者活动,培养“三农情怀”。①加强微博、空间等网络媒体和纸媒等三农情怀宣传阵地建设,宣传三农政策、农业创业典型事迹等。②通过农村社区志愿服务,了解农村,加深对农民的感情,培养农村认同感。③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农村农业农民题材选用,以文艺形式,挖掘三农的魅力,增强三农吸引力。④通过主题论坛、演讲、征文等,农业创业、农村工作典型事迹宣讲、认知交流。⑤通过三农主题社团建设,开展三农特色活动,培养自主能力,培养从事农村工作、农业创业的学生骨干。⑥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新苗人才计划,引导学生思考三农问题,认识和探索发展规律,通过农业创业实践,挖掘、孵化农业创业项目,培养骨干。

3.4 以校、地合作为纽带,实现产学结合 加大力度开展院校和地方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院校的人才、信息和科技等优势,指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地方实习和学习,如此不仅能够为地方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也能够发现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高校树立新的研究课题,推动院校的科研与创新。

比如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立足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先后与吉林省的九台市、双辽县、郊河市、长春市双阳区等十多个县、市、区、镇建立了院地合作项目对接,充分发挥学院教育培训、科研开发与推广等优势,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吉林省政府校企合作优秀奖和吉林省人才优质项目二等奖。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涉农专业调整成为了当务之急。目前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把专业调整与专业内涵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涉农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方向,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优势专业作用,立足涉农产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案和方法,彰显办学特色,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性优秀人才,较好地满足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学梅.福建省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范文5

2009年,辽宁省庄河市全面推进远程教育工作,小河东社区的一班四五十岁的老社区干部们面对着崭新的远教设备,感到很头疼,因为没人会操作使用。这时社区团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孙丽颖站了出来:“让我试试吧。”其实,小孙还真是最合适的人选,只不过她平时既要忙活团支部的一摊事,还要协助开展宣传、组织、卫生等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若再让她当这个管理员,恐怕是分身乏术啊。孙丽颖瞧出了大家的担心,开玩笑说:“没事儿,我有三头六臂呢。”

带着大家的信任和期待,小孙走马上任了。但“三头六臂”毕竟是一句玩笑话,要干好管理员,她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使远教工作规范开展,她四处查阅资料,熟记制度规章,还根据社区实际编制了远教工作记录册,让学前有计划、学时有针对、学后有反馈。为了提升自身的操作管理水平,她一期不落地参加了各级组织部门和街道举办的业务培训班,整理出好几本学习笔记。现在,小孙早已成了兴达街道站点管理员队伍中的佼佼者,每逢街道搞远教培训,她都会受命走上讲台给同行们传授经验。

虽然业务水平达标了,但小孙深知让社区居民真正从远教中受益才是最终目的。一开始她苦口婆心地动员,居民口头上答应得挺好,到了组织播放活动的时候,真能来捧场的却不多。小孙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着打开工作局面的契机。一天,有位居民到社区办事,无意中说起自家种的玉米这两天叶片突然生斑,不知该咋办。小孙听了,赶紧到远教网站上帮助查找病因,确定玉米是得了斑枯病后,又从网上找到了治疗办法和用药注意事项,让那位居民浏览学习。那位居民回家后照着一试,效果立竿见影,喜得他逢人便说:“远程教育还真管用!”好口碑就是好广告,有了这个成功的例子,社区远教站点的人气也逐渐火爆起来。

小河东社区地处庄河城郊,庄河市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地就座落于此。因为这一有利的市场条件,社区居民几乎家家有大棚、户户种蔬菜。为了使远程教育成为居民增产增收的科技后援,小孙可没少下功夫。她采取农闲集中播、农忙错时播、按需来点播的方法,精心制订播放计划,让居民都能学到自己需要的实用农技知识。同时,她还注重发挥远教的思想教育功能,经常播放一些反映先进人物事迹的专题片,引导社区居民学典型、树新风,形成和谐互助的新风尚。2012年,在辽宁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中,孙丽颖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站点管理员。得奖后,她说出了心中的愿望,就是通过远教工作,让乡亲们都能充实头脑、鼓起腰包。

(作者系辽宁省庄河市委组织部干部)

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范文6

关键词:金融危机;政府;大学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不仅面临着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而且经历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考验。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缓慢好转的迹象,尤其是我国经济复苏明显。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下简称“后危机时代”)。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经济发展任务很重,就业压力也很大。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了社会容纳大学毕业生数量少。长期以来,我国过分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经济,比较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虽然促进了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对经济和产业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加上分配不合理,使得我国消费规模偏小、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足。尤其是遇到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容纳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使大学生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最能增加就业岗位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只占GDP的40.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也制约了大学毕业生的有效就业。

(二)高等教育改革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差。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走过了一段大规模扩招的道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时代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这无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一阶段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高校忙于扩招和建新校区,忽视了教学方法、教育模式的改革,导致了大学生培养质量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长期以来,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习惯于对高校进行微观管理,致使高校缺乏办学自,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而造成教育质量不高。

(三)体制和政策缺失导致了社会人才不能高效合理配置。创建统一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资源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前提。在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人的身份色彩依然很浓,甚至某些大中城市为缓解城市压力,设置障碍阻止人才的合理流动。此外,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和高校“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资源的有效配置。为推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许多政策具有柔性色彩,这就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在执行时会大打折扣。另外,这些法规过于宏观,还缺乏一些配套措施,从而制约了法规作用的发挥。

(四)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导致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排斥。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追求经济效益本无可厚非,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社会责任。遗憾的是,很多用人单位不能担当社会责任,具体表现为:一是较强的成本意识,不愿支付新进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成本,无视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往往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拒绝接收应届毕业生;二是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不愿在危机背景下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反而乘机压缩人员、降低待遇、排斥人才;三是高学历情结,人为抬高学历门槛,以硕士、博士为招聘对象,拒本专科毕业生于门外。

(五)舆论导向偏差导致了社会和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就业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媒体关注的重点问题。媒体报道大学生就业现状是必要的,但是部分媒体偏离舆论引导的方向,过分渲染大学生就业难,有意无意地误导社会舆论,增加了大学生及其家人的心理压力,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无所适从。此外,媒体对中央及各级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解读不够,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统筹大学生就业信息,政策宣传和媒体服务相对缺失。

二、发挥政府职能推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领导体制,把握促进就业工作大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树立促进就业工作的责任意识,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工作,作为“解民忧、促和谐”的“民心工程”来抓。要进一步健全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劳动人事部门负总责、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同时建立大学生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研和决策咨询。要科学评估过去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正确评价各项政策的执行效果,始终把握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局,及时调整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就业。

(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建设,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发展为生产生活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三产业,扩大大学生就业岗位的有效供给。要着力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给予第三产业和中小城镇发展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增强第三产业、中小城镇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要加快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大学生就业配套措施。要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就业的政策体系,努力做好“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

(三)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的意识,合理分流大学毕业生在中小城市就业。要促进高等教育合理分工,稳定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确保各类人才培养数量与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要进一步改进高校评价和拨款机制,建立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拨付、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的制度。要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使高校能真正立足于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教学改革,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社会适应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大学生。要进一步健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大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巧与能力。要进一步实施专业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开展,开辟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途径。

(四)完善相关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政府要立足于社会大局和本地实际,逐步放开、取消落户限制,确保毕业生“进得来、出得去”。要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人事、劳动、公安、教育等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人才招聘协作、管理服务一体化。要进一步健全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往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公务员制度,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也进一步改进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结构和工作作风。要完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档案转移制度。要明确落实就业政策与法规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设立专门机构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及时公布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相关就业政策法规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