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演讲口才与演讲技巧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演讲口才与演讲技巧培训范文1
“口才充电” 为自己增值
这是一个越来越注重“说”的时代:竞争职位需要演说,应聘面试需要演讲,推销业务要有说服力……在国外,口才训练是企管界颇为流行的培训项目之一,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的口才培训也应运而生。改善口才其实也就是在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在为其职业发展而充电。“投资口才等于投资未来”、“要想成才先练口才”,这已经成为新流行口号。
充电目标:
1.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增强自己的表现能力,改善职场的人际关系。
2.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以利于竞聘新职位。
3.因为晋升到了更高的管理层面,需要学习与上下级更好地交流沟通的技巧。
4.业务员或推销员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竞争力。
5.“老板级”人物为了让自己树立更良好的领导形象。
充电书籍推荐:
这是作者最成功的“演讲”经典,出版后立即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几十年来一直在全球持续畅销,许多读者通过阅读并实践书中的各种方法而改写了自己的人生。时至今日,在教导人们追求自我进步和获得成功的书中,本书仍是必读的经典著作。本书的惟一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当你通过本书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充电个案:
吴先生是国企的中层领导,由于自身的性格问题,在口头表达上总是有些欠缺。在一次单位总结发言上,虽然他准备得极其充分,但一上台却由于紧张过度而完全忘词了,因此丧失了一次升迁的大好机会,为此他后悔不迭。当听说有口才培训班时,他便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不仅通过如声音训练、目光训练、肢体语言这些基本功练习课程,让吴先生学会说话技巧,还在心理上给他指导。吴先生还和其他学员一起,通过在各种模拟场景中的演练,如开会,演讲、晚会等,亲临其境,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有效地进行训练。第一次培训老师叫他上台演讲时,吴先生还抱着迫不得已的心态上台,在台上结结巴巴,手足无措。事后,培训老师对他上台的录像进行了评点指正,并对他的演讲心态进行了指导,使他受益匪浅。经过3个月的培训,如今吴先生上台已表现自如许多,他对自己的职业也充满了信心。
修养充电 绽放人生华彩
由于广泛而日益频繁的社会活动,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穿等物质享受,而开始寻找精神生活,更加注意个性和修养。于是,一种新的时尚开始蔓延,学国学,学艺术……白领们正悄悄为自己的修养而充电。修养充电虽然没有像技能充电那么直接,但对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并能从中得到对生活的启迪和乐趣。
充电目标:
1.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人气质和仪态;
2.追求心灵上的完全放松和心境的彻底改变;
3.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锦上添花。
充电书籍推荐:
这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作者丹纳以渊博精深的见解,贯穿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提出了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种族、环境、时代和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程度。作者驾轻就熟地出入于文学、绘画、建筑、音乐、雕塑和诗歌缪斯殿堂六大分支之间,游刃有余地将几千年的人类艺术成就熔为一炉,读之使人沉醉。
充电个案:
林彩自己也没想到,业余的充电竟使她顺利地迈进了电力局的高门槛。林彩在行政管理学院文秘专业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合资公司做文员。平时下班后回到家中除了看看书外,似乎没什么好做的事。于是从小对声乐有极高兴趣的她,便把精力和寄托转移到唱歌中来,并拿出自己大半个月的薪水请来了某大学的著名歌唱老师做指导。林彩每个周末去老师家上一次课,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林彩从不耽误。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林彩渐渐地入了门,成为区合唱团的一员,后来还成了合唱团的领唱。电力局的领导是通过一曲“春天的故事”发现林彩的。电力系统每年的各类文艺比赛非常多,为了在各类比赛中拿奖,几年来已经搜罗了不少人才。当电力局的领导了解到她不但歌唱得好,在文秘方面的业务能力也很强时,表示非常需要她这样一专多能的人才。半年后,林彩顺利地调进了电力局。
求学充电 定位人生新坐标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的折旧远比固定资产快得多,不断学习新知识是让自己处于职场优势的最佳途径。一些高级白领工作了几年,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就想到辞职选择继续读书充电。能这样选择的人,其经济积累必定足已经能够满足生活所需,并还有富余,换句话说,他们是不必为了日常开支而守着一份工作的“自由人”。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种体现。
充电目标:
1.调整好心态
2.定位人生新坐标,更好地走入新职场
充电书籍推荐:
有钱要看,没有钱的也能从本书中学到不少重要的理念,一辈子受用。
――苏镇国/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运营部总经理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个人也有更多的资金需要管理。陈老师的书能把很深的道理用故事描述出来,看过之后,记忆深刻,的确比一般的讲解更好看、易懂、实用!是一辈子都受用的理财之宝。
――王胜利/携程旅行网
理财不只是培养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更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及态度。陈老师的书很有启发性。钱的确并不代表一切,有时候、健康、家庭愉快及孩子成才更为开心。钱带来自由、但不能带来快乐。
――黄进兴/NoveoNordisk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在中华区财务总监
充电个案:
余敏(40岁,原为某公司销售经理)
演讲口才与演讲技巧培训范文2
一是演讲比赛。
这次比赛的主题是学校55周年庆,经过初赛、复赛及决赛的争夺,很多选手从中成长、成熟并取得不俗的成绩,最终的冠军也被本协会会员取得。这次比赛无论是宣传还是效果都在学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是户外郊游。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加强协会新成员之间与委员的交流。活动场所是人民公园。经过一个上午的交流与沟通,委员们与会员互相都有了新的了解与认识。这不但有利于协会今后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方便新成员的学习。
三是口协的十三周年庆典。
为了庆祝口协成立十三周年,本协会通过商量,决定以会员朗诵,委员点评的方式举行了一次小型的朗诵比赛,既突出口协的宗旨,也以此来表达口协走过的风风雨雨,更重要的是让会员们在娱乐中学习,不断地得到锻炼和进步,增进对口协的感情和对演讲的热爱。
四是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这是出于加强会员们的校外实践的目的而安排的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与进步的同时,更真切地体验生活,从而更富有爱心,在与老人们接触和交流的同时增长社会见识,此目的在于让人们了解口协,不仅仅能够为大家提供展现才能的舞台,在这也能学到的做人道理。
五是驻邕高校辩论赛。
演讲口才与演讲技巧培训范文3
[关键词] 公共演讲;交替传译;技巧 应用
一、前言
公共演讲,又称演说、讲演。简单地说,就是面对众人较为系统的讲话。具体来说,它是一种借助于口头表达的社会交际、信息及情感传播和交流的直接现实性很强的活动。[1]公共演讲一直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间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2]
公共演讲的技巧研究与应用,既能有效提高口译的效果,还给基于传统的翻译能力与技巧训练的口译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这对于口译教学和口译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公共演讲和交替传译相似的交流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公共演讲技巧中的听众分析、场合分析、有效表达应用于交替传译中,以提高口译的质量,更好地达到交流效果。
二、公共演讲与交替传译的交流过程具有相似性
著名演讲专家史蒂芬・卢卡斯认为,公共演讲的过程包含七个部分:演讲者、信息、渠道、听众、反馈、干扰和场合。即在某一场合中,演讲者通过渠道传递信息给听众,听众会产生反馈于演讲者, 交流期间由于外在或内在原因,信息和反馈可能会受到一定干扰。[3]
口译专家刘宓庆认为,口译员在交流过程中是扮演“渠道”的角色,整个交流过程即演讲者传达信息,译员作为中间渠道,把信息传递给听众,听众会形成反馈给演讲者。[4]
从以上两个交流过程可以看出,公共演讲和交替传译的交流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公共演讲中的一些技巧,从理论上而言,是可以应用到交替传译中的。
三、 公共演讲技巧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1、听众分析
史蒂芬・卢卡斯认为,公共演讲中的“听众分析(audience analysis)”是很重要的一个技巧,演讲者应对听众的年龄、性别组成、教育程度和文化种族背景等进行适当分析,才能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演讲,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3]
在交替传译中,译员可借用此技巧,对听众进行一定的分析,诸如,听众的经济、政治、教育、职业、种族和文化背景,听众的性别、年龄组成,听众是行业的专家还是外行,等等。只有了解听众的情况后,译员才能更好地进行措辞用语,以充分达到交流目的。例如,若听众是行业专家,讲话人若提到一些专业术语,译员可进行直译,无需过多解释。但若听众是外行或外行居多,译员则应有选择性地对一些术语进行适当解释,以期达到交流效果。
“听众分析”这一技巧,在交替传译中还可扩展应用到对讲话者的分析。译员在口译前,可对讲话人的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这将有助于译员更顺利地完成口译任务。译员可提前了解讲话人的说话特点,如语速、音量和口音等。译员可找机会先与讲话人进行一定交流,以适应其说话特点;如果可能,可礼貌请求讲话人与译员进行更好地合作;译员还应了解讲话人的交流目的和态度,比如,是签订协议,还是仅表达合作意向,是培训指导,还是交流讨论,是积极态度还是否定态度。只有充分了解讲话人的目的和态度,译员才能避免在口译过程中出现根本性的错误,以更好地表达讲话人的信息。
2、场合分析
演讲专家Michael Sproule认为,公共演讲中的“场合分析(situation analysis)”包括对时间和地点的分析。她认为,时间分析包括对整个活动时间安排的分析,因此演讲者应根据活动安排来调整自身演讲的内容和长短;地点分析包括了解是演讲是在室内还是室外,以及演讲现场的布置等。[5]
在交替传译中,译员可借用这一技巧对口译现场提前进行了解。译员首先应记准活动时间和地点,提前到达现场;译员要充分了解活动安排,避免因译员原因导致活动出状况;译员还应对现场布置进行一定了解,例如,译员和讲话人均有无麦克风,场地大小如何,译员被安排的位置在哪。如果没有麦克风,译员能否听清讲话人发言,译员的翻译能否被听众听清,等等。这一来自公共演讲中的“场合分析”可有助于译员熟悉活动现场,避免因陌生环境导致的紧张,同时也能让译员提前进入状态,保证翻译质量。
3、有效表达
公共演讲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即讲话者如何有效地展现演讲。史蒂芬・卢卡斯认为,演讲者应综合运用语言要素(verbal factors)和非语言要素(nonverbal factors),才能做到演讲的有效表达(effective delivery)。语言要素包括发音、音量、声调、语速、发音等;非语言要素包括着装、手势、眼神交流、身体姿势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的Albert Mehrabian教授对影响听众印象的各类因素进行了一项调查。他发现影响听者对信息理解的因素中,55%是演说者的非语言交际(面部表情、手势等体语),38%是演说者的声音(音质、声调、语气、音量、语速),7%才是演说者所说的话[6]。在交替传译中,口译员若能有效运用公共演讲中的语言要素和非语言要素,将会大大提高口译的质量。
译员应注意正确清晰的发音。译员正确清晰的发音能让听众和讲话人准确清楚地明白其翻译,从而使双方更好地进行交流。
译员应采用适中的音量。声音过大,会给听众造成听觉不适;过小,会造成听众听入不清。若现场有麦克风,译员应调整麦克风位置,使之与嘴部保持适当距离,以免距离太远声音过小,或过近发出噪音。
译员应保持适当的语速。译员若语速过快,既让观众难以跟进其讲话内容,也容易“舌头比脑子转得快”,造成说话拉扯重复,流利度打折;译员若语速过慢,一则容易让人认为译员说话迟疑、自信不足;二则耽误活动时间,造成活动超时。一般而言,译员中文速度为每分钟150字―180字,英文是120词―150词。
译员应采用中等语调。中音显得自信沉稳,是最佳语调。同时,译员翻译时,要避免从头至尾一个音调,单调无变化的音调容易让人感到沉闷,影响讲话人的演讲和交流效果。
译员应选择合适的着装。着装应根据口译场合选择。在正式场合,如谈判、会议、宴会等,译员应着正装,避免休闲、奇异、暴露着装,且女性不宜化浓妆;在相对非正式场合,如旅游陪同、非正式谈话等,译员可选择相对休闲的服饰,但也不宜暴露奇异。
译员应与听众、讲话人眼神交流。口译员不要只埋头看笔记、做口译,而应适当与听众眼神交流,既表示对观众的尊重,还可获取听众反应,提高口译效果;当译完每一部分(segment)后,译员可看向讲话人,示意本部分翻译结束,讲话人可继续讲话,这将有助于译员和讲话人更好合作,让交流更加顺畅有效。
译员应保持合适的身体姿势和手势。译员应坐/站姿端正得体,不要懒散无力、伏靠讲台、跷腿晃腿等。同时,译员不宜手势过多、手舞足蹈,应给人端庄稳重、职业自信的良好印象。
总结:
交替传译与公共演讲具有相似的交流过程,公共演讲中的听众分析、场合分析、有效表达的技巧可充分应用于交替口译中,从而提高译员的口译质量。无论是在口译的自我学习,还是在教师的口译教学当中,公共演讲技巧都值得充分重视。将公共演讲技巧能灵活、有效地应用于交替传译当中,口译的整体质量会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捍东.有效演讲口才技能[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Lucas, E. Stephen.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Eighth Ed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4]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5]Sproule, J. Michael. Speechmakin [M].Dubuque: Times Mirror Higher Education Group, Inc., 1997.
演讲口才与演讲技巧培训范文4
开会时,他们总是坐在后排或角落里,肚子里有很多好的想法和观点想表达,但他们却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最终失去了展示自我、让领导发现一匹千里马的机会。
谈判时,他们总是精心准备,把任何一个自己认为客户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都考虑到,然后在客户面前畅所欲言,自信满满,但他们却总是不能让客户满意,顺利签单。
当众讲话时,他们总能将准备好的演讲内容倒背如流,数据、道理的精密程度让人无法说“不”,但听众却总是兴趣不大,听完了事。
还有人苦恼自己的讲话不能吸引人,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只是自我沉醉,台下要么哈欠连天,要么应者寥寥,怎一个“冷清”了得。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人们习惯通过网络进行沟通,殊不知,键对键不如面对面。网络聊天、短信、微信、微博等即时交流方式就是造成沟通不顺畅甚至产生误解的重要因素。所谓沟通,沟的是内容,通的是情感。越简单,越直接,越高效。遗憾的是,大部分失败的沟通都是因为带着情绪,这样的“七分情绪三分内容”的沟通必然会以不欢而散告终。这时,如果你懂得一些沟通的技巧,在沟通时加入一点情趣,融入一点情感,减少一点情绪,你的说服就会瞬间变得更有力。
《立即说服力》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用好这张“好嘴”,一句话切中要害,3分钟与对方达成共识。
它不同于一般的口才指导书,而是著名实战派营销专家、“铁军销售系统”创始人陈震先生立足于当下管理实际、结合自己多年营销和培训实战经验凝练而成。分别从开口力、倾听力、提问力、技巧力、陈述力、文案力、演讲力、决胜力八个角度传授给读者说服技巧,切实帮助企业管理者、销售人员、公关谈判人员等练就过硬的嘴皮子、笔杆子,提升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书中最新颖之处,就是把说服力拆解成这八“力”,让读者一目了然看清自己沟通遇阻的真正“病因”所在。
其实,很多人对于“说服”都有一个认识的误区。他们或者认为客户自己会看产品,愿意买的人自然不会走掉,不需要过多地介绍;或者直接把产品说得天花乱坠,把一些溢美之词强加到产品上,让客户心动;或者根本不会、不懂说服,更别提说服力了……
演讲口才与演讲技巧培训范文5
我们所了解的德式思维常常具备这样的特点:严谨,冷静,丰富,激情,内敛,深刻。他们的艺术教育与创作往往也是具备这些特点。笔者此次参加了从德国柏林艺术学院邀请到的三位德国艺术教师组织的为期两周(共120个学时)的名为“互联城市”的WORKSHOP,从中真正体味了德式艺术教育的风格与特点,并充分感受与欣赏到了德国风情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历程。
在训练营中,德国老师们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几件艺术创作作品以及影像资料。从影像资料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设计作品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例如一个名为“超级弹弓”的装置,弹弓造型设计为树丫的形状,只不过结合进去了一块手机键盘和一个小型显示屏,可以用来输入内容。参与者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输入完毕后对准建筑或墙体等,可以将屏幕上面所显示的内容发射到建筑或墙体上,就像发射出去的一团油漆。只不过显示出来的是投影而不是实体。
另一个有意思的设计作品叫做“全方位面具”。这个作品的形状类似于一个漂亮的金属头套,带上去可以看到两块屏幕分别显示连接在头套上的两个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而奇妙之处在于这两个摄像头可以分别拿在左手与右手上,随意转换视角,让参与者体味一把全方位视角的感觉。
外教们展示完自己的作品之后,让大家尝试将各种毫无关系的词语联系起来,形成创意或设计。短短的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与潜力,很多创意甚至是天马行空,这也是德国人艺术思维中富有激情的表现。这种“头脑风暴”似的训练对大家的思维能力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与训练。
“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参与者们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尽可能激发参与者的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最后发现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这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法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对发言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或者评价。其次,创意要越多越好,越夸张越好,奇异的,不可行的都无所谓。最后,创意无专利,属于整个团队。教学中,使用此方法的好处是:操作执行容易,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了团队每个成员的创造与想象力,使难题迎刃而解。同时,参与者会更加自信,有利于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开阔大家的思路,激发大家的灵感。
在拟定好每组的创意目标之后,外教们对每组的组员进行了分工,让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来执行。有的同学负责与外教沟通交流,有的同学负责摄影录像,有的同学负责软件制作,有的同学负责后期剪辑,有的同学负责激光切割等等。这样细致而富有人性化的分工合作的方式也正是体现了德国人的严谨冷静的处事风格。让大家自由搭配与选择,可以扬长避短,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让不同专业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让学科与专业间更好的交叉渗透。
由于体制的原因,这种让不同专业的同学形成一个团队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国内的高校教育中很少真正实现,但是在国外高校中却屡见不鲜。多专业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会比本专业同学要多得多。教师们可以利用寒暑假这样的无课时间,组织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团队进行教学以及项目工作。
大家经过为期两周的培训与工作,每组同学都完成了外教布置的任务:实物模型,短片,故事版,展板,以及英语演讲等。在最后一天的结营展览上,同学们对自己两周的成果很满意也很欣慰。但是却在最后的英文演讲环节比较怯场。这也是国内教育的另一个问题所在。设计师们往往有很好的创意与作品,却因为平时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口才的训练,而让设计师们很难将自己的创意推向市场。
演讲口才与演讲技巧培训范文6
在现今教育体系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始终处于核心位置,语言类课程占据大量课时,但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书面轻口头,因此,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自如地表达的人总是凤毛麟角。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士主动地到戏剧院校寻求帮助,学习表演、主持或演讲方面的课程,或请表演老师进行个人专门辅导,希望借助艺术表演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在本文中,我将以公诉人和高级饭店服务人员为例,讨论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的训练。
一、表达形式的培训
1、培训方案设计
每一种成熟的职业都会有明确的职业特征,包括社会功能、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工作环境以及社会表演规范等,这是开展表达培训前首先需要了解的背景材料。在为上海市某区检察院的公诉人进行培训前,我们专门请教了该院主管培训的负责人,得知公诉人的职业素养包括:①正确的执法观念;②扎实的法律专业功底和较广的知识面;③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考、应变能力;④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前两项属于专业范畴,第三项与表达间接相关,第四项与表达直接有关,其具体要求是:“公诉人需要在法庭上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对证据进行质证,发表公诉意见,并与被告人、辩护人展开辩论。案件的处理结果虽然不是由公诉人的语言表达所决定,但出庭公诉的效果往往与公诉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直接关系,法庭辩论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公诉意见能否被人民检察院采纳。公诉人不仅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性强,还要善于运用各种发问、辩论和演讲技巧,才能在法庭上占据上风。”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学员在表达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这是培训课程的关键,找到了问题,培训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反复分析庭审视频记录以及到法庭观看公诉人的现场表达,我们了解到,公诉人作为行使公诉权的检察官,代表国家出席法庭指控犯罪,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依法进行监督,他们的职业形象是严肃的、公正的、权威的,绝大部分公诉人在法庭上都能保持这种形象,维护法律的尊严。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严肃有余,自然不足;逻辑有余,情感不足。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性强,能够以理服人,但在以情感人方面做得不够,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声音、表情和动作,让自己的陈述或辩论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导致他们的表达显得比较单调,在某些雄辩的当事人律师面前,他们有时占不了上风。有的公诉人可能因为过分严肃,导致呼吸和发声器官产生了过多的压力和紧张,说话时间长了,声音就容易嘶哑。有的女公诉人音量过轻,气息不够,即使用了麦克风,有时也无法让法庭上的所有人听清楚她的陈述。
根据第一、二步的调查研究,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我们主要引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节目主持人现场即兴表达的一些训练方法,如“口头写生”等练习,训练他们的边看边想边说的即兴表达能力,运用“抓点互动”等练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倾听、如何去抓点以提高辩论能力。实践证明,这些基础练习对于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针对某些学员的个别问题,如气息不够、音量过轻的女公诉人,我们重点训练她的呼吸和共鸣,以增强气息和音量;而那位声音发紧、容易嘶哑的公诉人则重点练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2、培训实施过程
人们的表达习惯是长时间形成的,要想改变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因此,培训需要一个周期,一个连续的培训课程,而不是一次性的。课程的开展应采用体验式培训的模式,根据体验式学习的原理循环进行,在行动和体验中学习和提升。同时,培训的全过程都需要结合多媒体录放技术,随时为学员提供反馈,既要考虑团体的普遍问题,也要照顾、解决个人的问题。具体过程可归纳为“三到”:看到悟到做到。
① 看到:摄录、回放、分析表演
生活中我们需要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得体。在表达培训中,我们需要摄像机和投影仪,来帮助学员清楚看到自己的行动过程。大多数人一般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在行动,很少去留意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是什么样子,自己说话时习惯的语调、重音和节奏中存在哪些问题。因此,我们不但要在培训前借助录像分析和判断学员存在的问题,在培训的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也要与学员们一起观看和分析他们的表达,让他们对自己的问题及其原因有一个清晰的意识,尽管他们还不能马上改正过来,但这种对表达主动关注的意识能帮助他们从自然的状态上升到自觉的状态。
作为社会表演的培训师,我们培养他们对社会表演的兴趣,在帮助他们指出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创造宽松的、包容的良好氛围,保护职业人士的自尊。尤其是在内训时,受训的学员彼此间既是同事,有时也是竞争对手,而且,现场还可能会有领导观摩,这样的影像回放和分析过程,有点像当众“揭丑”,把他们的问题清楚地摆在众人面前,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压力,这时,我们要更多地讨论共性的、普遍具有的问题,以鼓励为主。当然,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团体性的培训可推动他们努力完善自己的表达,让他们彼此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促进彼此的表演。
②悟到:边练边悟,学会控制
人们在生活中的大多数动作是习惯性的、无意识的,如走路时根本不用思考如何去迈腿,但是,在表演时,无论是舞台上的专业表演,还是在工作中的社会表演,我们都要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组织,维持形象的完整。
要让学员掌握对自身动作的控制,学会运用气息、声音、表情、手势等非语言传播途径来增强社会表演的效果,我们应从他们最容易感受到的地方入手,给他们做示范,由易到难、由分解训练到综合训练,一边练习,一边细细地体验和感悟,逐渐找到身体内部和外部控制的感觉。这个阶段的练习,也应进行同步录像,当他们找到了正确的感觉和方法时,可以立即回放给他们自己看,帮助他们确立和巩固这种感觉,同时,能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兴趣和自信。一次课程结束后,可要求学员将上课的影像材料带回去复习,彼此观摩,相互学习。
③做到:摄录现实中的表演,通过反馈与练习提升技术
经过反复练习,学员在培训课堂上的表演意识和控制能力通常会有所提升,但这只完成了训练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将这些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正像运动员在训练场上成绩再好也没有用,关键是在真实的比赛上能取得好成绩。检验他们应用效果的最直接方法也是借助录像,可让学员自己录音或找人暗中将自己工作中的实况拍摄下来,为后续的培训或回课提供素材。回课,是艺术表演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社会表演的培训,是巩固技能、架起培训环境与现实环境的桥梁。表达培训不仅是课堂上的教学、示范,带领学员反复操练,掌握表达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应对学员在现实环境里的表达做出评价和反馈,提供进一步的练习和提升方案,帮助他们将所学的方法与现实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产生实际的效果。
二、表达内容的培训
在国内的商务演讲培训体系中,《说服:全球顶尖企业的商务沟通之道》一书非常受欢迎,该书的英文原名是Presenting to Win: The Art of Telling Your Story,照字面翻译应该是“赢在表达:如何说好你的故事”。2008年,我曾电话采访过该书作者杰瑞-魏斯曼(Jerry Weissman)。他认为,在各种商务演讲中,演讲者的目的在于表达和说服,而能否达到目的关键在于演讲者能否讲清楚他的故事。一个清楚而简明的故事,远远比各种技巧更为重要。他说:“如果故事本身乱成一团,不管演讲者声音如何美妙,口才如何花哨,肢体语言如何活跃,都于事无补。相反,一个清楚而简明的故事能让他在演讲中思路清晰、坦然自若。”在他的书中可以看到,他不是在否定形式和技巧的训练,只是把这些训练放在最后。他首先要帮助演讲者做的事情是“把故事理清楚”(Getting your story right),与演讲者一起把要讲的内容全部梳理一遍,确定哪些内容是重点,与现场观众的利益密切关系,哪些关键信息必须要表达,哪些信息是次要的或多余的;然后,去芜存精,对所有重点和关键信息进行重组,形成一个逻辑清楚、自然连贯、首尾呼应的故事;接着,让演讲者练习讲述这样的故事。由于故事条理清楚了,演讲者成竹在胸,表达时更多地关注所讲的内容而不去考虑技巧,因而显得自信而有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故事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毫不费力地跟随演讲者的话语去理解他所说的内容,心悦诚服地认同他的结论。
他的理念和方法很值得我们的借鉴。表达培训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和技巧,同时也要关注到表达的内容和重点,让表达者紧紧围绕“我讲的内容对你们有什么帮助?”(英文是WIIFY,What’s in it for you?),从观众/听众的兴趣、需要和接受心理出发,通过讲故事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表达的最大效果。
上海衡山集团马勒别墅饭店的管理者很早就意识到社会表演训练对提升员工表达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他们请我们去为员工开展了表达形式和技巧的训练,包括声音、语言和形体动作等方面。如今,我们正在共同探索表达内容的构建和训练,双方不约而同地把目标集中在“讲故事”。
马勒别墅饭店位于上海市陕西南路上,1927年由英籍犹太人马勒(Eric Moller)建造,耗时9年建成,主建筑是三层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梦幻城堡”。2001年,国有企业上海衡山集团入主马勒住宅,把这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打造成兼具餐饮和住宿的五星级饭店,2002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
最初,马勒饭店的管理者认为,身处这样一个充满着故事的城堡和精品酒店里面,马勒员工应该熟悉本店的历史和文化,以便较好地回答客人的问题,满足客人的好奇心。他们一开始还没有想到要对员工进行讲故事训练,员工们也只是被动地回答客人的提问,讲述一些与马勒建筑风格、时代背景等有关的趣闻轶事。后来,员工们发现,客人对于他们在服务过程中不经意讲述的这些故事越来越有兴趣,有时在宴请宾朋时还主动提出要服务人员给众人讲故事。这个现象让管理者意识到,马勒饭店其实就像老舍笔下的茶馆一样,是上海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缩影。来这里请客吃饭的人,所期望的不仅是享受精致的菜肴和优质的服务,还希望获得历史的、文化的体验。讲故事将是马勒饭店形成服务特色、提升服务品位和产品附加值的最佳实践点,因此,他们在2010年启动了“马勒人讲马勒故事”的系列培训活动。
《全新思维》的作者平克认为:“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的价值下降了。谁能讲故事,把各种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其具有引领个人和组织继续前行的意义,并有情感地表达出来,谁将赢得这个时代。”这段话对于马勒的员工而言,意义非同小可。在同等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是否有故事可讲?能否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将成为区分他们服务水平高低的一项关键能力,因此,众人对讲故事的培训活动非常重视。
要讲好故事,首先要有故事可讲,需要选编素材,形成故事。马勒别墅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因此,他们有自己的资料室,上海市档案馆也有与其相关的一些历史资料。2002年饭店开业时,他们还曾请解放前马勒住宅的管家和工人们的后代为员工讲故事、作介绍,让尘封的历史往得鲜活起来。经过一些专业人士的整理、加工,饭店就有了一套基本的故事版本。马勒饭店的管理者要求员工熟悉这些故事版本,但不能死记硬背。经过我们组织的一系列社会表演训练,马勒员工上下都充分理解了“好的社会表演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的原则,因此,他们努力让自己与这些故事建立真切的联系,记录下那些最让自己感动的场景或事件,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去自由发挥。在消化那些故事素材的基础上,他们写出了自己想讲的故事,先在班组里练习;然后,各班组挑选出比较好的员工到饭店层面进行交流,向全体员工讲述。这样的训练方法既保证了故事讲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又充分调动了员工个人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个人特有的表达风格。
随着讲故事活动的不断深入,员工们在完成了基本故事的个性化表达之后,开始主动去挖掘一些鲜为人知的素材,张大眼睛去发现马勒建筑中不为人注意的某些部分,琢磨其中的含义,发挥想象编创故事,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饭店里的故事因而越来越丰富多样。
马勒别墅饭店毕竟是一家服务型企业,以创造产值和利润为主要目标,因此,他们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员工的讲故事必须融于每日的服务之中,目的是将饭店的产品和服务销售出去,吸引、留住更多的客人,形成稳定的、忠实的客户群。因此,在员工能够把规定必讲的故事和自己发现创作的故事讲好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训练他们能够“到哪座山,唱哪首歌”,让他们学会根据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客人,迅速地在头脑的故事库中找到与客人联系更紧密、更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故事段子讲给客人听。同时,客人来到马勒别墅饭店,主要的需求还是餐饮或住宿,讲故事的时机把握、时间长短也很有讲究,这些也都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