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村官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培养范文1
加强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建设,使这一群体更好的对所在村发挥积极作用,逐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积极参与云南新农村建设中来。
一、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调研,进一步分析出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在“三农”工作、人际沟通协调及创业能力等主要方面都存在欠缺,这些与现今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不相适应,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三农”知识不足,难以学以致用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来自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纷纷选择了考取大学生村官的就业之路,由此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知识无法派上用场。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专业各异,理、工、农、医、文、法一应俱全,而具有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学专业(包括农业科技、农经管理、农村社会学等)背景知识的仅有 5%。这无疑阻碍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能较好地为云南省农村、农业、农民提供合理的发展思路,无法满足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2.人际沟通欠缺,难以融入其中
人际沟通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锻炼、提升的一门学问,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为大学生村官与其他村干部、村民们的有效交流提供了保障。然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刚刚走出校园就投身于农村建设工作,往往缺乏社交知识和经验,缺少与农民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调查的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基本都是接近90后的一代,具有很强的自我为中心意识,从城市来到一个全新的农村环境中,难以通过谈话交流就能迅速融入到当地,受到村干部、农民群众的认可更是不容易。
3.创业能力不强,难以开拓进取
云南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自主创业能力、自主创业意识不强烈,仅有少数大学生村官有创业想法,这在规模、数量上是远远达不到农村创业要求的。仅有想法对于今日的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对云南省桥头堡建设来说,是于事无补的。大学生村官们并没有深入理解农村创业的意义,不管创业是否成功,它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启示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从长远看创业是一项长期而漫长的任务,充满了各种风险与挑战,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们保持坚韧的毅力和不断前进的心态。
二、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1.政府的选拔与培养机制不完善
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的问题。按照目前的招聘工作方法,招聘对象、招聘条件都是由县(市、区)统一组织,农村基层组织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和决定权,很难招聘到真正需要的人才。同时,招考部门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注重对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的考察,对其专业关注不够,导致了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整体思路等与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实际工作需要相差甚远,无法满足农业发展创新的需要。
2.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能力不够强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部分“大学生村官”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些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在思想上有“高人一筹”的优越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大学生村官”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工作中随意性强,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大学生活已经使大学生们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在选择当村官后,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感到与自己想象落差太大,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有的“大学生村官”缺乏必要的实践和经验,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独立工作能力不强。
3.有效的监督与绩效管理机制不建全
大学生村官工作在村里,考核主要依靠乡镇,从而给大学生村官考核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乡镇会围绕推动本级工作来使用和考核大学生村官,从而弱化推动大学生村官履行本职;二是受乡镇组织体系、工作人员等限制,对大学生村官考核工作的组织还不够严谨、规范;三是受大学生“村官”身份的限制,考核结果难以直接与大学生村官进入县乡事业单位和公务员队伍等选拔使用挂钩。
三、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主要接受的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而当毕业之际考入大学生村官,身份转变的过程要求对其工作能力的培养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1.高校学习阶段
各个高校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进行改革,探索出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培养的新路,为大学生村官在“三农”工作、人际沟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上做出积极贡献。一是应切实转变办学观念,在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教育教学组织、大学生村官政策宣传、就业理念引导等方面应积极转变,科学求索。可以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依据云南省农村生产、生活等发展的现实需要,增设相关的涉农专业选修课程。例如,设置大学生村官专业学习的课程,对有志向服务“三农”的大学生加强相关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组建优秀的教师队伍对意向性大学生村官进行创业能力培养,积极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着力强化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加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与技巧培训。
2.岗前培训阶段
在大学生村官上岗之前,相关部门应当科学规划培训事宜,对培训的时间安排要周密考虑和编排。对大学生村官在岗前培训内容上,可以适当使用普及农业知识讲座、致富经验交流会、实地考察学习等方式,具体学习的知识包含涉农专业知识、农村法律法规知识、农业管理知识、解决农村纠纷、农民矛盾的方法等实用性内容。并可以结合不同时期建设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发展需要,来逐步调整、补充、完善与之相匹配的岗前培训内容。
3.任职工作时期
由于受到在校所学专业知识的限制,大学生村官所学知识、持有的相关技能与农村的生产活动联系不够紧密,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村官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系统性教育和指导。同时,国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创业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创业,对创业团队建设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肯定。农村各有关部门要以人性化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好沟通平台,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和拉近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创造条件,在农村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武胜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理论支撑[J].长白学刊,2011(2)
[2]王兆萍,罗文映.大学生村官政策建立的理论基础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2)
[3]闫雯,李云飞.探索农林院校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途径[J].农业考古,2011,(03)
[4]张曦,杜嘉,王进.和谐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研究[J].农业考古,2011,(03)
作者简介:
张磊(1980-),男,法学硕士,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团委书记,讲师。
大学生村官培养范文2
一、涌泉镇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基本情况
自XX年2月以来,我镇先后选聘大学生村官20人。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培养使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离职的7人中,有1人进入镇领导班子,4人进入行政事业单位,2人进入国有企业;在职13人中,有10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3人担任村民委主任助理,5人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1人创办了“网络餐厅”。这些大学生村官大多是涌泉本镇人,熟悉本地情况,能快速融入所在村,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宣传农业农村政策、献计献策村务管理、引导村民增收致富、调解村民矛盾纠纷等工作中发挥了有力作用。
二、涌泉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涌泉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坚持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模式,努力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积极鼓励他们发挥个性特长,多元多向发展,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鲜血液和骨干力量。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分层分类,因人定岗,明确大学生村官培养方向
大学生村官拥有不同的学业专长和个性特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科学分类是关键。涌泉镇结合大学生村官聘期的不同阶段,因人制宜、多次微调,科学制订每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方向。对首次聘任的大学生村官,遵循“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的原则,综合考虑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选派村的实际安排工作岗位和职务。如:将土建类专业的选聘生徐云安排到康居工程建设任务较重的小炉头村;将爱好摄影,懂市场营销的周达贵,安排到风光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兰田村等。这样的安排,为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优势创造了有效平台,徐云协助村里完成了农民建房40间,周达贵将兰田山起名为台州市的“香格里拉”进行宣传,带领村民建起了农家乐,卖起了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山度假休闲。从选聘的第二年开始,大学生村官对基层工作有了切身体会,镇、村两级也对大学生村官加深了了解。涌泉镇在综合评定各人个性特征、兴趣志向和发展潜质的基础上,将大学生村官划分为社会管理、便民服务和创业致富三种类型,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短期挂职锻炼。对聘期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村官,我镇着重考虑出路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大学生村官竞争力。同时,给予大学生村官更多的自由空间,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
(二)导师帮带、创业帮扶,促进大学生村官快速成才
大学生村官一出学校大门,就跨入广阔农村舞台,缺少工作经验与资金技术,导师帮带、创业帮扶是加快他们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我镇拓宽视野,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帮带导师资源库,在镇机关、行政村、企业等不同领域选聘了全国劳模孔先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金铿等优秀人才20多人,有针对性的为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村官提供指导。
对社会管理型大学村官,列为党政后备干部及村两委干部预备人选,由镇班子成员担任主要帮带导师,着力培养组织协调和行政能力。同时,积极放手让大学生村官参与村级具体事务,对部分优秀的,直接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让他们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大学生村官项玉君先后担任村情复杂的炉头村、横路村党支部书记,极大改善了两村面貌,被提拔为涌泉镇人大副主席。
对便民服务型大学生村官,着力培养为民办事的专业技能,由机关事业单位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担任主要帮带导师,指导业务工作开展。并安排到镇“三中心”,便民服务窗口等进行轮岗,加强实践锻炼,熟悉工作流程和性质。通过结对帮带、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等形式,提高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蒋雅君、夏玲芳、冯兵胜大学生村官考入了事业单位队伍。
对创业富民型大学生村官,提供人员、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的热情。一是建立创业顾问团。聘请优秀企业家、农村致富能手等担任创业导师和技术顾问,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引道路,随时解决村官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二是建立学习平台。组织参加syb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大讨论,促使大学生村官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同时,在“忘不了”专业合作社、梅尖山橘场、葆隆食品等企业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学习水果种植、管理及合作社经营等技术。三是提供创业帮扶。与市人劳局、市农村信用联社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村官创办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目前,我镇大学生村官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创办网络餐厅1家,农家乐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三)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规范的管理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今年,我镇出台了《涌泉镇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十项制度》、《涌泉镇大学生村官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十项制度》对镇、村、大学生村官各自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加强了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考核办法》分共性项目、个性项目、组织评价和群众公认度、奖励加分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了镇、村两级重点工作和大学生村官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民主监督、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等多方面的因素,为全面考察大学生村官打下了基础。同时,我镇按照跟踪考察、动态管理的要求,对大学生村管实行工作周志、实绩月评、季度检查、年终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三、大学生村官管理与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践来看,我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较好作用,培养使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镇历届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仅1人是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其余都是通过任命的方式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民委主任助理。在工作岗位上缺乏村民认同,在目标任务上没有明确要求,以致个别大学生村官镇、村安排什么就干什么,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具体表现为工作“文书”化,承担了大量应当交由村文书完成的事务性工作,如做会议记录、建工作台账,报送材料等琐碎事项,真正以村两委成员身份主抓的工作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官的成长。
二是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动机有较强过渡化倾向,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不景气、高校扩招等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级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双重驱动下,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目的性更加现实和功利,多数人将此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对自身的大学生村官身份缺少认同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村官们在思想上扎根农村,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是大学生出路选择有待进一步拓宽。明年2月,第一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就要满两个服务期。往后,历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要逐年有序流动。从我镇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选择还比较狭窄。大家都将目标定位为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每年的行政、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无一例外都会报名参加。在其他出路上,有5人正在尝试自主创业,1人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任职,至今没有1人以自主择业的形式进入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他们出路问题的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涌泉镇对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是要设岗定责,强化培养。大胆给大学生村官搭台子压担子,根据他们学历专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结合所在村实际,参与村级班子实质性分工,每个大学生村官至少独立分管一条线的工作,让他们直接参与具体工作,在处理村务中提高能力,树立威望。同时,要加强大学生村官农村政策法规、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配强导师,做好传帮带工作,在他们遇到具体困难和问题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多教方法、多出点子,增强大学生村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农村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村官培养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有效需求 充分供给 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 发展 的长效机制?
1 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 经济 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 政治 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 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 考试 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 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 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 法律 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 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 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 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 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 农村 发展 变迁与农业 经济 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 理学 、经济学和人文社会 科学 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 现代 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 艺术 修养和能力。
2.2 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 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 政治 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 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 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 教育 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 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 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 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 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 文献
[1] 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 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 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大学生村官培养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大学生村官培养范文5
[关键词] 和布克赛尔县; 大学生村官; 出路; 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52
[中图分类号] F3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81- 02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在哪,这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应给大学生村官的一个交待,也是大学生村官就任伊始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政策上任期满后的大学生村官有5大出路,即鼓励担任村干部、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另行择业和支持继续深造。本文根据和布克赛尔县的具体情况,对和布克赛尔县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进行探讨。
1 和布克赛尔县政策层面为大学生村官铺就的出路
1.1 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
和布克赛尔县“两大举措”,鼓励村干部及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发挥作用,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第一,落实待遇,落实好大学生村官待遇,认真落实岗前培训费、一次通补贴、年度工作经费、地方津贴和取暖费。第二,完善保障,及时兑现福利津贴和采暖补贴,集中为大学生村官办理社会统筹五大保险和大病保险。
1.2 鼓励大学村官自主创业
自治县不断创新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方式,加大对大学村官创业扶持力度,通过“两培养一完善”工作法,为大学生村官创业铺平道路。自治县帮助大学生村官向“YBC”申请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扶持资金;协调金融机构开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力争帮助大学生村官实现创业梦想。自治县同时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实地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邀请专业导师对项目进行评审,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稳步发展。
1.3 通过“考、提、荐”确保出路
通过“考”、“提”、“荐” 3种方式,确保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出。“考”即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中央及自治区统一组织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提”即通过组织提拔和利用“一培三任”机制,将优秀大学生村官纳入乡镇(场)领导班子,“荐”即推荐服务期满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报名参加企业招聘。
1.4 组织培训,鼓励学习
县委对不再留村工作或没有通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的任职期满大学生“村官”,纳入人才储备规划,鼓励继续学习深造,考取本科或研究生以及更高层次学位。
2 大学生村官出路不畅的原因
2.1 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难
截至目前,全县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留在村两委班子者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农村条件艰苦,基本上从城镇考入村官队伍的大学生都不愿意留在农村,而农村本地的大学生由于父母及自己的期望,走出农村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② 农村环境较闭塞,村民思想保守,能够取得村民信任,在村委换届中能够得到支持难。③ 和布克赛尔县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场及农村,语言不通也成为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阻碍之一。
2.2 创业条件有限
和布克赛尔县是祖国边陲县,全县28 783.95平方千米,然而人口不足6万人。创业需要有较好的消费环境,首先人口成为了创业的瓶颈之一。同时,虽然县委提供了很多村官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很多大学生村官创业积极性不高。
2.3 村官培养方式使另行择业难
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的培养方向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村干部,所培养出的工作能力很少有能适用于企业单位的,同时农村经历也使大学生原先的专业几乎荒废,大学生要重新择业面临专业考验。
2.4 继续深造信心不足
迄今为止,全县大学生村官考入全日制研究生的只有1人,数量极少。大学生村官在经历了3年的工作之后,对于文化知识遗忘严重,重新学习的激情也不高,考研难度大。同时,他们也担心研究生毕业就业环境又发生改变,如果毕业之后还是无法就业处境将更加艰难。
3 对策建议
和布克赛尔县要根据本县的具体情况制定鼓励政策。
(1) 根据该县少数民族中多的情况,制定出少数民族扎根基层的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及会说少数民族语言的大学生留任基层。
(2) 根据创业环境艰难的现状,对想要创业的村官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鼓励从事农业、牧业、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提高创业成功率。
(3) 为想要继续学业但有经济困难的村官给予一定的学费补助,同时政府可先与考研村官签订毕业后的劳动合同,这样在解决了村官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自治县引进了人才,一举两得。
(4) 推动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对于服务期满另行择业、不再续聘的大学生村官,由县里给予择业培训费补助,并积极帮助推荐到其他领域就业。鼓励企业招用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通过享受补贴、减免税收和获得小额担保贷款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招用大学生村官。
4 结 语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研究侧重于从整体上揭示其实施状况,对实施效果也有一定的描述,但仅仅就村官出路问题而言,研究较少。目前全国除了港澳台外,其他31个省级行政区都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因此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致力于探讨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期满后清楚何去何从,保障其出路的畅通、有序流动以及成功再就业,对大学生村官政策长久有效地运行及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主要参考文献
大学生村官培养范文6
>> 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问卷的编制 对大学生村官角色认知冲突的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认知与择业的浅析 自我认知与成长小组在大学生成长中的运用 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及健康行为管理的调查与分析 虚拟与现实:大学生电子阅读情感倾向的认知差异 浅析大学生村官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困惑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自我价值的实现 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试论大学生创新力的自我培养 试论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对策 试论大学生村官能力培养的路径 大学生“村官”自我角色定位研究 试论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自我调适 大学生村官政策:愿景与现实 自我认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及对择业的影响分析 女大学生社会支持、元认知策略和自我效能的关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自我认知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6).
[2]曹大友,孙博.大学生“村官”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 (12) .
[3]王丽欣,朱哲.对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反思[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5) .
[4]张星星,南国良,刘剑莉.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分析——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个案分析[A].中国农村建筑与环境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
[5]周晓琳.村官的感悟[J].新湘评论,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