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馆藏品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馆藏品管理范文1
关键词:美术馆 数字化 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16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数字化工程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带来的各种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在我国美术馆普及程度还严重不足的形势之下,利用数字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让美术馆的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现代美术馆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美术馆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的兴起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数字技术开始在各国博物馆兴起,各信息科技大国都非常重视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建设和推广工作中的运用。在北美,美国国会图书馆1990年开始启动“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项目,将图书馆内的文献、手稿、照片、录音、影片等藏品数字化,到2000年共实现了500万件文件文献的数字化。
加拿大遗产信息网络(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简称CHIN)将各博物馆的丰富资源全部整合到加拿大虚拟博物馆(VMC,Virtual Museum of Canada)中,利用加拿大藏品资料库的影像信息提供各种在线展览,虚拟影像画廊服务,并开设了趣味游戏、教师中心、社区记忆、博物馆活动、个人博物馆及在线购物等特色栏目。自开通以来,以其生动的形式和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吸引了自世界各地的在线观众,第一年的访问人次就达到了300多万。[1]
在亚洲,日本最著名的数字博物馆计划是“全球数字博物馆(Global Digital Museum)计划”,主要是支持网络环境中数字典藏资料的检索,同时支持互动式的网络浏览、编辑,尤以博物馆教育为重点。[2]
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国外同步,较为成功的案例有“数字故宫”、“数字敦煌”、“今日数字美术馆”等。
故宫博物院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数字故宫”的构想,旨在采取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对故宫的建筑、藏品和档案进行模拟与复原,实现文物影像的细节浏览和虚拟展厅的360度旋转展示。2001年数字故宫网站开通,改变了故宫近百万件藏品只有不到1%能与观众见面的旧有格局,源源不断地将故宫中珍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珍宝陆续介绍给世人。
十多年前,敦煌研究院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始了“数字敦煌”的探索和研究。对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壁画、彩塑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有关敦煌的文献、研究成果、相关资料等,全部进行数字处理。近10年,敦煌研究院已对43个洞窟进行了数字化保存,在文物图像采集与保存、文化遗产历史复原、洞窟虚拟模拟、壁画图案创作等方面已经掌握一套成熟的技术和经验。2011年,今日数字美术馆正式上线,包括了今日数字美术馆实体空间、今日数字美术馆虚拟空间、VR艺术研究推广中心和今日艺术网。[3]
2、数字化技术在美术馆的运用
关于“数字化美术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定义,本文所探讨的美术馆数字化建设是指将美术馆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运用数字技术来实现美术馆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娱乐等功能。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美术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这是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建立藏品的数字档案,不仅压缩了存储空间,还使得藏品信息可以反复使用而不受损,减少了实物的流通次数和珍贵藏品人为损坏的机率,有效地解决了藏品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通过相关的软件系统,美术馆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查看藏品信息,缩短了查找藏品的时间,也可以不用通过查看藏品实物本身就可获取藏品信息,有效地改善藏品管理的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美术馆资源的数字展示,这也是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常见的有网站信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两种形式。目前我国大部分美术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成为公众深入了解美术馆的一个窗口。好的美术馆网站还可以实现远程教育功能,成为公众接收美育熏陶的“第二课堂”。
虚拟展厅,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表现展厅真实场景的一种形式。参观者在虚拟环境中可以身临其境,随着计算机中所呈现的参观路线来浏览展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了大部分观众不能亲自到美术馆现场参观的遗憾。2011年上线的今日数字美术馆虚拟馆充分地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艺术在数字世界的自主浏览、实时交互、临场体验。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虚拟展厅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虚拟展厅解决了馆长以及策展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让已经结束的展览永久的存活下去;虚拟数字技术还可以成为策展人的一个策展工具,他们可以按自己意愿自由摆放虚拟展馆的任何一件藏品,并且对虚拟展厅内颜色、布局、灯光任意更换,从而达到最佳的展出效果。[4]
三是多媒体数字技术在实体美术馆中的运用,包括了馆内的计算机终端、数字化投影设备、数字化电视机、DVD播放系统、触摸屏、语音导览系统等。这些都已经逐渐在各美术馆普及,帮助观众在展厅增强视听感受,参观时获得全方位的体验。例如南京博物院的科技人员邀请音乐家编写了编钟的专用曲谱,用数字高科技手段编入多媒体系统,当观众在导览系统中点击相应的图片时,就会听到古朴的钟罄竹之声。
更有美术馆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展厅,在美术馆内设定专门的空间并配备特定的设备,产生亲临现场的感受和体验。如今日数字美术馆实体馆就是基于今日美术馆实体建筑而营建的全球首个公益性的高科技艺术展示空间,包括以大型环幕、大型三维立体投影、头盔显示器、360度可触摸设备、数据手套以及各种多感知系统为核心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混合现实”环境。[5]
四是对美术馆内部行政和业务管理系统的数字化,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建筑设备自动化以及藏品鉴定、修复、研究交流等系统的数字化,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美术馆内部的科学管理。
3、我国数字化美术馆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美术馆的数字化经历了美术馆网站建设,藏品管理数字化和美术馆全面数字化三个阶段。从现实发展情况来看,由于观念、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我国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的美术馆网站建设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网页设计长期不更新、内容陈旧等诸多问题。在虚拟展示方面多以静态图片和文字介绍为主。视频窗口和三维立体展示因为硬件和软件的限制而导致网速过慢或无法观看,形同虚设。
藏品的数字化建设方面,各美术馆在长期的工作中基本上都建立了本馆的藏品数据库。但是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美术馆的藏品数据采集、记录方法与别的美术馆完全一致,美术馆藏品数据标准缺乏全行业范围的一致性。这就为将来的资源整合和交流带了了一定的障碍。因此,为达到数字化建设的目的,首先需要制定一套合理、严谨而完整的数字化标准,适用与各个美术馆,并且定期进行修订。[6]
在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面,各美术馆的建设程度不一,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这跟各个美术馆的历史发展、政府投入、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起步晚、基础差,任务重,这是我国美术馆数字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现在国家也开始重视美术馆的数字化进程,文化部与各地方政府也开始加大力度支持美术馆的数字化工程,各大美术馆也提高了对数字化建设的认知,这给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增强了人们对美术馆的关注,也对数字美术馆的建设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完善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逐渐提上各美术馆的规划议程。
但是美术馆实现全面数字化是否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呢?大量数字化资源被放在互联网上,数字藏品的侵权、篡改更加容易,将严重侵犯到数字资源拥有者的合法权益。除了数字水印外,还有没有更好技术保证数字作品的所有权归属?观众是否会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的网络呈现方式,而放弃了到美术馆去体验原作魅力的机会?高仿真艺术品泛滥是否会以假乱真,让艺术贬值?原作可随意放大缩小,是否会让观众模糊现实和虚拟的界限?这些问题都值得在发展中认真思考。
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美术馆管理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的投入和维护,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些都决定着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如何适应时展需要,加快建设步伐,需要各美术馆科学规划,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抓住机遇,拓展美术馆的展示、教育、研究等功能,为实现美术事业的全面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陈刚.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中国博物馆,2007年第3期,第91页.
[2]陈刚.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中国博物馆,2007年第3期,第92页.
[3]百度百科.今日数字美术馆.
[4]中国创意同盟.全球博物馆步入虚拟数字时代,网络版.
美术馆藏品管理范文2
有一个广为传播的说法,美国孩子是在汽车和博物馆里长大的。美国的博物馆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体现其国民水平的场所,这种意识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国博物馆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国的“民间博物馆”和中国的民间博物馆有很大的不同。总体上,美国博物馆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类型,国立的博物馆很少,基本上都是公立或者私立,公立即某个组织或基金会为博物馆的拥有者,私立则是个人私有。按照国内对博物馆国有及民间的划分,公立博物馆和私立博物馆就是国内通常所说的民间博物馆。不过,在具体机构设置和经营模式上,美国的公立或私立博物馆与中国的民间博物馆都有很大差距。
如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赛克勒博物馆等等,它的形成是一个藏家把他的藏品捐出来,以他的名义或不以他的名义,开办一个博物馆。接受捐赠并开办博物馆的人是社会——由社会某个组织或者某个基金会来管理。
接受藏品捐赠后,博物馆并不对捐赠人负责,接受捐赠的组织去筹集资金、开办博物馆,然后运营。政府是不管这类博物馆的,而博物馆与藏品的捐赠者,也脱离了关系,捐赠人可能只是博物馆的会员。
看过很多美国的民间博物馆,就容易产生了一个念头:博物馆就像是“文化的肺”,一个国家倘若没有了博物馆,它的文化将会窒息。我们需要对历史文化遗存充满敬畏,我们的博物馆文化形象也亟待提升。
多元化的博物馆董事会结构
美国博物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博物馆的董事会,无论是大学博物馆,还是国立、公立以及私立博物馆都有性质相同、相近的董事会、理事会组织。
对于公立博物馆,董事会是公众意识的象征;对于私立博物馆,董事会则是在联邦宪法机制下,化私为公的手段。因此,美国许多名义上民间博物馆都不是私人产权,普遍的方式是投资者拿出藏品或者钱,交给董事会或者基金会,实质上大多数都是公立博物馆,被定性为国民教育与休闲的公益性社会事业机构。
以美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为例,其董事会有90个人,主席1名,副主席3名,还有选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董事会成员,这些董事一定要是各个领域行业的知名人士,他们不是挂个名,而是担负着一项很重要的职责:给博物馆弄钱。美国的博物馆都不是国有的,国家基本不管,国家的财政支持仅有它所有运行经费的2%至3%。除了著名的国立博物馆组织史密森尼博物院,大部分经费都需要各自博物馆的董事会来筹措,筹措之后给基金会,由基金会拨款进行博物馆的投资、运作和建设。博物馆对董事的任期、年龄有规定,每届任期5年,不得超过72岁。
美国民间博物馆董事会成员结构是多元化的,董事不掌握行政和财务管理权力,也不拿薪水,但得承担筹款、咨询、办事的职责。董事不称职还可能落选。尽管如此,董事们还是乐此不疲。博物馆董事有的是会员选出来的,有的是股份制推出来的,也有依托基金组织的专职和家族成员为主的。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董事们对“非营利性公共机构感兴趣,愿意并有能力帮助博物馆正常运作及实现其宗旨”是公开一致的。
有些细节很有意思,董事会的人,包括博物馆的领导层,大都需要有个特长,即能跟很多私人收藏家有交往。一旦他们感情关系好了,私人收藏家就有可能变成博物馆的捐赠者。
目前我国博物馆界个别单位拟尝试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度,但从其他行业董事不懂事、不办事的尴尬局面来看,实有隐忧。
博物馆日常工作全靠义工支撑
美国民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分为正式员工和义工。义工没有报酬,但却与员工一样担任咨询、讲解、纪念品销售工作,有时还协助专业研究、藏品管理、展厅设计、宣传教育、募捐筹款、法律事务、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工作。许多民间博物馆是全靠义工来维持的,其敬业程度令人感动。
马里兰州皇后县有家民间博物馆,工作人员几乎都是退休老兵和退休职员。他们除了捐钱捐物,还自愿常年守护着博物馆,对于青少年游客,他们甚至自费赠送纪念品。
博物馆的义工组织完全实行自我管理,一般除了主管是正式员工之外,其他都是义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现有义工1500名,另有2000份申请等待候选,有的已等了近两年。
美国的民间博物馆资金主要来源于基金、捐赠、会费、门票等。随着发展、馆舍的扩建和设备的改造,资金需求出现匮乏也是常有之事。有许多博物馆经营纪念品非常成功,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高仿真艺术品也走上市场,为博物馆创造利润,弥补年度预算缺口。
“为公众服务”的核心价值
义工文化只是美国民间博物馆提供服务的一个方面,一位美国学者曾说:“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美国博物馆协会1990年在解释博物馆的定义时,将“为公众服务”作为了博物馆的两大核心价值之一。
以大都会博物馆为例,它公共服务的基本项目包括:建议门票;大厅的咨询处提供英法德日西意俄葡中等语的语音导览,全部是免费索取;提供“馆长推荐”、“精品导览”和“专题导览”等项目,每15分钟就有一次。
除导览外,这座博物馆还有展厅、谈话、演讲、电影、音乐会等公众服务项目。每年的7、8月以外,每周都有面向公众的免费演讲。另外也举办收费的系列演讲,可通过电话和邮件提前订票,免费演讲和收费演讲主要是根据演讲者而定,收费演讲的主讲人一般是比较著名的专家,收费固然有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同时也可适当限制听众人数,保证演讲秩序和效果。
美国民间博物馆展厅中的保安也尽职尽责,平常他们站在所值班展厅的最角落处,不影响观众的视线和行动空间,不能聊天的,不能随意走动,当你有他问题问他,他会非常热情地回答;但如果你违反了规定,他会马上健步过来制止你。
部分资金充裕的博物馆内还设有自助餐厅、酒吧、咖啡厅、公共大餐厅、董事餐厅、员工餐厅等等。总之,公共服务设施很多。
美国民间博物馆馆内陈设的展品说明也是煞费苦心,不仅是写得详细,而且非常严谨。比如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每一条展品说明要经过5个部门,且这5个部门都有不同的专业所长,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研究员,这也就保证了说明的透辟详尽,并凸显出文化的内涵。
在美国,民间博物馆文化还带动着大学博物馆系的招生热,许多知名大学都设有博物馆系,报考博物馆系的学生也很多。那些博物馆系的老师,从一开始就在教学生如何收集文物的同时,告诉学生要热爱美国,热爱家乡。那些古旧的文物一下子就成为了爱国、爱家的载体。
捐赠文化使得民间博物馆持续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资深义工余女士介绍,“富于捐助精神是美国的国粹”,美国民间博物馆的馆藏主要靠捐赠。
大都会博物馆到目前统计的捐款人数有6600万,99%的藏品都是捐献的。美国私立博物馆更是如此,收藏基本为私人捐献,亚洲艺术博物馆有15000件藏品,其中9000件是1966年由个人捐赠。
不仅藏品如此,有时公立博物馆的办馆经费都是捐赠的。史密森尼博物院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组织,也是美国唯一的国立博物院,其他多是私立。即使是公立,政府每年拨给史密森尼6亿美元经费,而私人捐赠就达到了4亿美元。
博物馆通常对捐赠者有各自的回报,有的会在博物馆的说明牌中显示出来;有的把捐赠者当成博物馆的高级会员;有的冠名展室;有的镌刻名字作永久纪念。
美国人富于捐赠精神,源于一种好的捐赠制度,另外,美国的税法也鼓励私人、团体和基金会捐赠,美国的遗产税是70%。
洛杉矶的盖蒂博物馆堪称富豪捐赠的典范。据介绍,盖蒂基金会每年有高达4000万美元的预算,可以用来增购艺术品,高居全世界各博物馆之最。这笔雄厚的基金来自于创办人保罗·盖蒂的精心策划。
保罗·盖蒂是美国早期知名的石油大王,曾经在英国牛津留学,二战后争取到了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开发权,逐步迈向石油大王之路。1974年,盖蒂在马里布花1700万美元兴建了保罗·盖蒂美术馆。1976年,83岁高龄的盖蒂谢世,留下了7亿美元的股票给基金会,后来基金会便依照他的遗嘱,拨出23亿美元给了盖蒂艺术中心,而盖蒂的家族和财团企业也每年授权将经费和基金注入这个基金,所以坐落于西洛杉矶山头上的这座博物馆非常壮观漂亮,耗资12亿美元,开馆半年参观人数即超过100万。而且,它的建成还具有这样一种意义:以迪斯尼和好莱坞通俗文化为象征的洛杉矶,不再是文化沙漠,因为这里不再只是迪斯尼与好莱坞的洛杉矶,也是盖蒂的洛杉矶。
再来看亨廷顿博物馆,它其实是图书馆、美术馆及植物园的集合体,它的主人是出生于纽约的亨利·亨廷顿,他靠经营管理南太平洋铁路公司及房地产致富。亨廷顿夫妇早在1919年就签了一份信托契约,把财产和收藏品交由基金会来管理,而后这所有的钱都用来办馆,这座庄园1928年开放后经营至今。
有人说,美国人肯尼斯·贝林把这样的捐赠精神带到中国。贝林是世界轮椅基金会的创始人、主席,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给150个国家的残疾人捐献了50万把轮椅——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2001年3月,该基金会向中国捐赠轮椅,他赞助了14万把,覆盖了中国23个省近30个城市,许多人因为他的捐献而改变了生活。
贝林的捐献是不避喜好的,他曾给上海汽车博物馆捐献了68辆老爷车,那些都是他心爱的奢侈收藏品。
事实情况就是如此,外国的捐赠热情远高于国内,这也是国内民间博物馆发展远不如外国的原因。有统计称,近几年来,中国民间博物馆收到的善款绝大部分来自国外,国内的捐款只占15%。
从美国民间博物馆看中国民间博物馆
当然,将中国民间博物馆与美国相比,本来就有些勉为其难。美国是个博物馆大国,仅首都华盛顿,常住人口52.6万,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就有100多家。更应引起关注的是,美国民间博物馆领先于中国民间博物馆的规划意识与经营方式,
美国的民间博物馆习惯于制定战略性的长远规划,包括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吸引公众。馆长的统筹领导极为重要,通常要由馆长制订发展计划、提出方向,并督促实现每个具体目标,同时还有衡量目标的措施。
规划目标一般不能好高骛远,既要切合实际,也要跟上潮流。美国民间博物馆常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建议委员会,专门负责向馆方提供意见。同时,博物馆还会向参观者征求意见。
然而,美国的民间博物馆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与展览、教育等工作相比,美国博物馆的藏品统计、建档等基础工作还相对比较薄弱,似乎普遍存在家底不清的问题;由于美国博物馆普遍实行业务主管负责制,各业务主管在自己分管的领域具有高度决策权,因此造成不同博物馆、同一博物馆的不同业务部门(如亚洲部、欧洲部),甚至同一博物馆不同部分的业务规范(如藏品分类计算方法、展览设计思想等)也常常不一样;他们在保护藏品、展品安全方面,比如喜欢在展厅举办各种招待会的惯例,还存在一些隐患甚至漏洞。
中国现在已有4000多家博物馆,绝大多数是最近20年里建成开放的,民间博物馆有相当比例。可见,中国的民间博物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正呈现出勃兴之势,如何借鉴别国博物馆好的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外知名民间博物馆
1、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与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遥遥相对。大都会博物馆是典型的美国式民间博物馆,1870年因J·杰伊的提议在纽约成立。成立后博物馆历任9届主管,馆藏文物囊括全世界各地珍宝330余万件。
大都会博物馆的门票为20美元,是美国博物馆中票价最高的之一。但这是建议门票,即馆方建议收取的价格,如果参观者没钱,只给1美元也行。即使如此,参观的人也很愿意掏足20美元。
2、英国蒂洛尔民间艺术博物馆
英国蒂洛尔民间艺术博物馆始建于1829年,该博物馆十六世纪时是一座修道院,1785年起改为学校,其后才成为博物馆。博物馆主建筑为文艺复兴风格,陈列着具有浓郁阿尔卑斯山区民族风情的珍品:房屋起居室、民族服饰、面具及耶稣诞生马槽等,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博物馆。
英国有“事无巨细”都要建立乡间博物馆的传统,几乎所有村镇都有自己的博物馆,有展示本地历史的,也有专攻某一领域的博物馆,藏品五花八门,比如浴室、蒸汽船、高尔夫、铁桥等等。
3、日本麻将博物馆
日本麻将博物馆位于日本东京旁边的千叶县,于1999年4月落成。该博物馆的建立有个故事:竹书房曾经了出版了《现代麻将》一书,正赶上麻将在日本的盛世,这本书成为畅销书,野口恭一郎也一跃成为日本麻将界的重要人物,为纪念麻将,野口恭一郎就出资建起了麻将博物馆。
日本的民间博物馆体系与美国类似,也分为国立、公立、私立三大类。截至2010年5月,日本共有博物馆5775座,其中私立博物馆1405座。
4、德国森根堡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