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范文1
一、大学生村官出现的时代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重点表现在农村传统观念落后及对现代观念的无知和抵制。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当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此外,面对我国目前城市人才资源过剩,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急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正确导向,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稳定因素
1.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不畅
大学生“村官”期满有五种出路可选择:可担任村干部;可参加公务员考试;可自主创业;可另行择业;可继续学习深造。大学生村官这五种出路是国家政策性安排,但众多原因使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依然面临困境和隐忧。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难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有户籍限制,没有法律保障,二是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会面临利益博弈。大学生村官续聘农村面临困境:首先,编制数量和逢进必考制限制进入公务员队伍;其次,逢进必考制和一考定胜负的机制挫伤了部分村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大学生村官没有资格参加面向优秀村干部的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难:自主创业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而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文案工作。大学生村官主要能力错位和内心诉求导致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难;就业形势和生活压力削弱继续深造的信心。
2.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不适应性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心理不适应、生活不适应和工作不适应。心理适应上的困难:大学生村官从象牙塔直接到农村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突然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在心理上存在很大落差。如果缺少应有的心理准备,就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一些眼高手低的村官会觉得基层工作太琐碎,自己所学无用武之地,因此产生一些抵触情绪;生活适应上的困难:一方面语言沟通上有障碍,另一方面某些偏远地方生活条件艰苦;工作适应上的困难:专业理论知识上有所欠缺和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3.村官身份职责不明确
角色的认同对于一个人在新环境中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斯特克瑞认为,“为了能够以一种有序的,内部一致的方式行动,一个人必须定义环境,即谁是环境中的他人,谁是环境中的自我”。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对其角色认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自我认同度低。大学生村官对于自身的身份认同处于漂移之间,认同基础模糊不定,导致了行动取向呈现多样性。其次,村民认同度不高。“当好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村级工作的助理员、村务管理的信息员、农村工作的调研员、科技知识的传播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等”都是政府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期望的形象描述。最后,乡镇干部认同度有限。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
三、对策研究
1.规划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
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要了解村官的具体工作政策和内容。学校在宣传大学生村官政策时,要进一步宣传村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能力需求,同时开设与村官对口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辅导,帮助他们做好工作定位与规划,更快适应角色转换,服务新农村建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高等学校是大学生村官的娘家,为大学生村官成才提供智力支持和后援力量,但是在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2.严格村官选拔程序
建立严格的村官选拔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统一组织考试、面试和考察。根据大学生村官工作特点,建立一套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量化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任职的素质要求,有利于选拔更加适合这个岗位的人选,同时有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考核时要侧重考察大学生服务农村的动机和热情、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设置,要求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因地制宜,按需分配。大学生村官上任前,要进行系统培训,可以试行导师制。
3.构建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实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在缓解毕业生就业、改进农村人才结构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为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村官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首先,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针对具体工作,开展特定的培训课程。培训的教师可以是各级领导干部,也可以是大学生村官自己。培训方式可以灵活处理,根据工作中的难点,开展特色工作交流,创新工作方法。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村官培训,村官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形成合力,为完善村官培训体系共同努力。其次,建立正常的村官流动体制。正常的村官流动体制有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把更多的优秀人才留住,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党和政府要通过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探讨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为建立正常的流动体制提供政策性支持。最后,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实现角色合法。加强政策导向,解除后顾之忧。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范文2
我街道从2008年开始招聘大学生村官,先后共招录过13名,其中4名已经离开了大学生村官队伍,现还有9名坚守在岗位上,工作时间最长的为6年。9名村官中,实际在村工作的有5名,4名在街道科室工作,有3人目前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可以说,近年来,大学生村官这个年轻的群体对街道、村、社区工作发展发挥很大作用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是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传播了新观念,大学生有学识、有见地,他们的到来,为基层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二是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学生村官的务实高效、求新求变给基层工作注入了活力。三是带动了基层社团组织的发展,尤其是公益活动的发展,目前我街道已拥有市级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4个。在服务地方建设的同时,基层的广阔舞台也给大学生村官的进步与发展带了很大帮助,使其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如__区大学生村官公益联盟法定代表人__荣获省十佳青年志愿者、市十大杰出青年,__村大学生村官设计的防走失二维码徽章,发放给老人和孩子,成为服务群众的新载体,还得到了《__日报》、《__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关注报道。
(一)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适应性还不够。一是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大学生们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他们接触基层尤其是农村社会不多,对于到农村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一旦来到农村,理想与现实出现很大差距,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村民或村委的认同。有些村民可能对大学生村官不太理解,觉得他们是“外来户”,心理上拒绝接受他们,导致在行为上排斥他们。另外,有些村委会成员还不是很信任大学生村官,不愿授权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也不会全力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三是对基层的风俗习惯不熟悉。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很少关注农村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参与农村社会实践的机会也很少。因此,他们对农村政策法规可能缺乏了解,有的甚至一无所知,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二)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一是身份定位还不明确。虽然我街道的村官都在各村、社区担任了书记、主任助理职务,然而事实上他们在基层发展的各项事情决策中,既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决策权。目前他们的工作仅局限在帮助村书记、村主任打打杂,跑跑腿,扮演“秘书”的角色,上级政府借调村官们去打杂的事时有发生,更多的是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身份。二是自身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他们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思想,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的村官发挥自身的这些优势,绝大部分并没有真正派上用场。有的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不能脚踏实地地沉到村里工作;有的对村民的需求并不真正了解,与群众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有的眼高手低,自以为本事很大,不愿意做琐碎的小事。三是受制于复杂的工作环境。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实际事务、问题时往往显得能力和经验不足或方法不当,而且他们年轻气盛,不够成熟稳重,思考问题容易可能脱离乡情、村情,加之部分村民传统的宗族观念和排外思想的影响,甚至有的外地大学生村官对地方语言还不通,使他们难以真正融入村民当中。所以,他们在任职之初,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或无助的状态,进入角色慢,难以迅速开展有效的实际工作,久而久之便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大学生村官未来发展出路还不够明确。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出路”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与困惑。一是制度设计安排不明确。目前,“当村官”还只能看作是一项权宜性安排,聘用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没有建立起明确的通道。基层的干部也容易习惯性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是过渡,流动性大,不能安排重要的职责和岗位,村官往往成为哪里缺人去哪里的“临时工”,在村、社区一般成为“跑腿”处理“台账、文字”的代名词。所以从上到下,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这使得村官对期满出路充满了迷茫,不得不在岗位时忙着准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找其他合适工作,寻找新的出路。二是职业发展前景不确定。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时间不长,各项制度、措施都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尽管政府在村官的发展问题上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上得到兑现的可能性就要大打折扣。任职期满后一旦选择重新就业,则面临着就业渠道不畅、几年的村官工作经验难以移植到其他工作岗位上等诸多问题。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会干部还存在法律瓶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大学生村官由于户口不在所服务的村故不能参加村委会干部的选举。三是对村官的管理不到位。名义上,区、街道、村社区都可以算是大学生村官的直接管理者,但是在管理培养上没有真正明确责任分工。在选拔时缺少与基层的沟通,不了解农村的真
正需求,致使下派的大学生感觉“无用武之地”,用人单位也热情不高。(一)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事实证明,角色的模糊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效。自2012年实行村官享受“特殊编制的全额事业编制”以来,村官的收入和福利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说从短期看,大学生村官获得了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这也使得大学生村官对留下来有了一定的信心,但是,这还不能认定这种留下来是一种长期的愿望。导致村官身份上的尴尬,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尽早给予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角色身份。村官到农村到底是干什么的?大部分村官对自身还没有明确清楚的定位。大学生参与基层建设,绝不应只局限在帮助村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打打杂,跑跑腿,而应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基层发展的各项事务中去。所以我们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明确村官身份,安排适合的位置,使他们有发展空间,能发挥所长。引导村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坚定胸怀服务人民、服务基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转变择业观念,真正树立服务意识,及时合理定位自我,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农村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贡献自己的才智,实现自身价值。
(二)加强大学生村官科学动态的管理
1.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派机制。选派“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关键一环。完善选派机制,要保证以“公平、公正、公开”和双向选择的原则,按照严肃、严格的选拔程序,选聘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大学毕业生,同时还要充分征求基层需求,结合当地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而不是简单的分配,基层对那些能安心扎根基层、用心服务基层的大学毕业生还是非常渴求和欢迎的。
2.建立切实可行的使用机制。一是做好结对“传帮带”工作。大学生刚刚开始农村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为此,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要很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起固定的“一对一”帮带对象,帮助大学生尽早熟悉工作,完成角色的转变。二是尽可能提供岗位锻炼机会。应督促有关村镇,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质性村级事务分工,安排他们参与中心工作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让他们在农村的主要工作和岗位上担当重任;强化实践锻炼,采取交流、轮岗、挂职等多种形式,使他们熟悉多方面的工作,培养处理问题的胆略和魄力,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针对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特长,创造条件,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自身作用的岗位,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村级具体工作,在处理村务中提高农村工作能力。
3.加强培训促进村官专业化。针对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优势难发挥和横向交流沟通不够等实际,实施大学生村官培训制度。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金融知识、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做好岗前培训;以村务管理、村际经济、村庄规划、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工作领导艺术、心理健康调适为重点做好岗位培训;以专业技能、职业培训、职业规划为重点做好后期培训。要整合教育、科技、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资源,拓展培训渠道,设置大学生村官课程模块,通过大学生村官论坛、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实地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交流学习。
4.拓宽大学生村官退出渠道。退出机制关系到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出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持久性、稳定性。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退出渠道,避免盲目地承诺难以实现的优惠条件。关键是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不同种类的大学生村官量身定做“职业规划”,为他们的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建立一套公开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根据大学生村官的自身条件和客观实际,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绩效考核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地方补贴和职务任免的主要依据。要做好届满时的分流工作,如建议设计“荣誉村民”或者出台有关规定或程序对符合条件的村官将户口转移至工作地等渠道,使大学生村官获得选举权,保证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原则下的正常选举任职;对要求就地创业的,要在考核的基础上,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每年安排一些合适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定向招录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等等。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范文3
本刊讯 今年,北京市将预留部分基层公务员岗位,专门面向即将卸任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定向招录。4月14日,记者从北京市政府获悉,北京市已为首批卸任大学生村官拟定了7条新出路。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透露,今年,本市2006年选聘的首批大学生村官即将合同期满卸任。市政府已初步拟定了7条新出路,包括每个乡镇增加专项事业编制,继续选拔优秀村官到行政村工作;从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优秀村官续聘;在鼓励村官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录用公务员考试的基础上,北京市将再拿出一定数量的基层公务员岗位,面向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选拔符合条件的村官直接进社区工作;鼓励企业招用合同期满村官,招用大学生村官的企业可申请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小额担保贷款:村官自主创业,可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各区县和各企事业单位,积极挖掘本系统和本地区就业资源,通过举办面向村官的专场招聘洽谈会等方式,努力为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提供工作岗位。
此外,大学生村官考研究生的政策也在研究中。
黑龙江新增5亿斤优质水稻生产能力
本刊讯 去年秋天以来,黑龙江省全力推进水稻育苗大棚建设,截至目前,全省新建水稻育苗大棚102714栋,总面积3049万平方米,今年可为500多万亩水稻田提供优质秧苗,预计每亩平均增产优质水稻100斤以上,总产至少增加5亿斤。全省3800万亩水稻大棚育苗面积升至75%以上。
该省财政专门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水稻育苗大棚建设。对农民建设大棚给予补贴。全省31个有新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县市拿出1.62亿元资金投入水稻大棚建设,五常、肇东等县市把全部奖励资金都用于大棚建设。通过努力全省共建设水稻育苗大棚102714栋,总面积3049万平方米。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21元
本刊讯 中国社科院15日上午举行“2009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周介绍,2008年我国农产品普遍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增加621元。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范文4
自____8年以来,我县先后有四批共82名大学生村官到村、社区任职。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工作思路,优化关爱环境,注重宣传引导,加强教育培训,畅通流动渠道,有力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干事创业、历练成才。
一是优化关爱环境,用真情感留住人。建立组织部、镇、村“3+1”关爱机制,明确组织部1名领导、镇1名领导和村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对,三级共抓,实现部、镇、村成为“大学生村官之家”。细微处入手,真心关爱,对每年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县委组织部及时衔接,各镇积极协调,各村第一时间配备生活必需品、解决好食宿问题。镇村还结合实际在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同时,面对省、市财政拨付资金不能及时到账实际,县委组织部通过多种渠道,协调解决,争取按月足额发放工资,统一为每位大学生村官办理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最大限度解除后顾之忧。
二是注重宣传引导,塑新时期新形象。运用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依托扶风公众信息网、扶风党建网、远程教育平台开辟大学生村官专栏,注重宣传大学生村官历史使命与时代风采,加大大学生村官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宣传力度,鼓励引导优秀大学生走向基层、走进农村,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着力展现全县优秀大学生村官形象和风采,树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导向,强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同,增强大学生村官留守农村干事创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是加强素质培养,增基层工作能力。注重教育培训,每期大学生村官到村、社区任职前统一进行为期五天的岗前培训,熟悉“三情”。注重结对帮带,建立县委组织部各部长、镇领导班子成员、村主要干部“三位一体”的联系帮带机制,三者同时联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注重健全机制,建立教育培训、岗位目标、工作考勤、年度考核等相关制度,明确规定了县、镇、村三级组织职责。注重实践锻炼,开展以帮助制定一个规划、扶持发展一个产业、培养带动一批新型农民、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辅导照顾一批留守儿童、树立一个品牌等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村官实践工作能力,促使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是畅通流通渠道,定干事创业信心。通过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推荐参加各类招考、续聘期满考核称职人员、扶持自主创业择业、妥善安置落聘干部等五条途径,为大学生村官畅通出路、营造宽松的个人发展环境。近三年来,先后有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公开选拔担任镇副职领导,9名考取选调生、公务员,10名录入振兴计划和企事业单位,7名进行续聘,在____1年村级“两委”换届中,有7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1名当选村党支部书记,3名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范文5
2012年9月,县共接收4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前,除22人离开工作岗位,其他378人仍在村任职,分布在16个乡镇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198个村。据统计,在这批“80后”村官中,团员青年是主体。大学生村官落户农村,既为新农村建设投入了新的力量,也为全县农村共青团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抓好农村团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团县委通过联系服务大学生村官作为重要抓手,借大学生村官力量强势推进农村团建工作,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深入调研,了解问题。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现状,我们采取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了解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学生来到农村后容易产生以下困惑:一是容易产生“失落感”。工作生活条件差,相对于大多数习惯在城市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乡村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以及居住条件落后,因而表现出较多的不适应。另外,大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渴望在社会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到了农村过了“新鲜劲”后,会感觉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感。二是容易产生“孤独感”。大学生在到村工作以前过的是集体校园生活,大学生之间沟通学习生活相对比较容易,但到农村工作后,往往是远离家乡和同学,这本身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孤独感”。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二十三、四岁的年龄,同样会面临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现实问题,电视剧《孽债》的情景虽然不会重演,但是他们在恋爱婚姻家庭上面临的问题矛盾仍然无法回避。三是容易产生“无助感”。多数大学生村官在学校期间很少接触社会,对社会“真实”的一面还缺乏了解,即便是家在农村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党团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传、帮、带”,势必会大大延长大学生村干部的角色转换期,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由于大学生村官年纪轻,工作经验不足,再加上与许多村民在思路上存在“代沟”,不能很好理解农村各种现象,因而要被村民接受仍有很大难度。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怎样当好一个“官”,是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上最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观念冲突、条件艰苦是他们当前最为苦恼的问题;而今后的出路和发展问题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而我们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关注现在最重要的不应该是能否“长期扎根农村”的问题,而是在他们来到农村的短暂时间里能否真正给农村带来变化,农村的短暂经历能否使他们的得以历练成熟、人生得以升华。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努力帮助大学生村官更快更好进入角色,服务新农村建设。着手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借大学生村官群体,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开展活动,真情关怀。大学生村官群体是建设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背景下涌现出的新青年群体。反映这一批青年的意愿,促进他们更好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共青团组织责无旁待的任务。去年以来,团县委在竭力为大学生村官做好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加强了活动阵地建设,在乡镇普遍建立了功能齐备的青年团员之家,我们为青年团员之家统一制作上墙了团旗、团员的权利、义务等规章制度,配备了图书、电脑、羽毛球、篮球、象棋等学习娱乐设施,重点解决大学生工作之余有出去的问题。二是加强了组织建设,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团支部,挑选有热心、肯付出、组织能力强的为支部书记,同时健全了班子各负其责,解决开展活动有人组织活动的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建立青年QQ群、召开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开通共青团网站大学生村官专栏,加强大学生村官之间和大学生村官与主管部门的交流,随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在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生活、恋爱、出路等方面帮助他们答疑释惑,努力给他们创造“家”的感觉。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增强大学生之间交流,促使大学生村官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去年12月,我们组织开展了“我的青春在这里”大学生村官演讲比赛,大学生村官踊跃报名,积极参与,一丝不苟的准备,展现了大学生村官的良好精神风貌,活动不仅让他们在走出校园后又一次感受到了青春激情的迸发,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当好村官、服务农村责任意识的培养;今年五四前,我们组织开展了大学生村官辩论赛,就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在大学生村官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十八场辩论既增进了他们之间思想的交流又为他们搭建了友谊的平台,也展现了共青团组织凝聚力量、朝气蓬勃的一面。今年为纪念九十周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星火传承,青春闪亮”大型文艺演出,让大学生村官走上舞台抒发自己的豪迈感情,也让社会对这一青年群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各基层团组织也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活动。组织带领大学生村官与辖区内的贫困中小学生、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围绕党政工作重心,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活动是共青团的生命力,是共青团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抓手,活动丰富了大学生村官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内容,提供了锻炼平台,培养综合能力,为他们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为更好的开展农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夯实基础,增强活力。一是在服务大学生村官中,农村基层团建得到有效促进。长期以来,基层团组织不健全、团干部年龄偏大的问题较为突出。以大学生村官进驻农村为契机,吸收了部分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了农村团的工作岗位,有效解决了农村团干部人才缺乏的问题,促进了镇、村两级团组织建设。二是在服务大学生村官中,共青团组织参与中心工作效果凸现。针对大学生村官,各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活动,如大学生村官担任法制宣传员、科普宣传员,开展专业培训,建设村级团组织建设示范点,开展志愿服务、清洁家园我争先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农村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共青团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村里的老百姓对这群年轻的“村官”们竖起了大拇指。镇6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志愿者法律服务队,义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目前已为群众提供咨询百余次,解决问题纠纷15件;镇三名教育专业的村官,与12名留守儿童建立起帮扶对子,当上了他们的“家长”,辅导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并陆续为其筹集帮扶资金1000余元,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镇印制了“亲民联系卡”,村民只要按卡片上的电话拨打,就可咨询到办理证件、涉农政策、红白喜事、计划生育等业务的服务信息,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三是在服务大学生村官中,我们认识到,人才是共青团工作的核心资源。因此,做好共青团工作,必须抓住团员青年这个中心,深入调研,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需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实效。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范文6
一、河北省大学生村官队伍现状
本次调研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政府机关及大学生村官,共发放给政府机关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66份,问卷回收率93%,问卷有效率为95%。发放村官本人的调查问卷350份,回收312份,有效问卷306份,问卷回收率为89%,问卷有效率为98%。
(一)应聘的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应聘村官的动机为迫于就业压力的是主流。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想为农村做贡献”;37%的被调查者是“迫于就业压力”;有的是“作为过渡,先解决就业”,有的是“ 积累经验便于以后找工作”;30%的被调查者选择“公务员或研究生考试优先”。
几年来,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难题,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现吸引了很多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对一些想考研、考公务员的农村毕业生来说,选择做“村官”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按河北省村官保障制度来看,任职2年以上,他们可以享受到考研加分和公务员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找工作太难、就业压力太大已经成为应聘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岗位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是日杂、勤务、处理文字工作以及协助村干部处理日常事务。被调查者中,“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委会的日常事务”和“处理各类文件,拟写报告、总结及汇报材料等文字材料”共266人,占87%;“普及科普农业知识”的共36人,只占11%。在对农村实地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村干部文化水平比较低,大部分农村户籍人口通过考学等渠道提高学历后离开本地,而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正好弥补空缺。大学生村官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基础、活跃的思维,所以来到农村基层就往往担负起处理文件、撰写文字材料及日杂等工作。但真正从事普及科普农业知识、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传播的却占少数。
二、大学生村官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
目前,河北省村官任职后,不仅高校没有设置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开设的专业,各级党校、相关部门也很少组织大规模的工作培训、指导。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要满足这个标准,不论是高校,还是政府机构都是有一方责任的。
(二)村官的管理、保障体制存在问题
首先,在认定村官身份上缺乏统一标准。现在,大学生村干部是政府公选出来的“干部”,但不能纳入国家公务员体系;与本地选出来的村干部相比,他们又有着质的区别。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吸引大学生到村任职,但这些都只是可能性的短期的政策,没有明确的长期政策。
其次,村官对自身待遇满意度不高。大学生村官虽然和乡镇干部做一样的工作,但没有编制,待遇也不同,有的地方也没有养老以外的保险。据调查,在邢台、张家口、衡水等地区任职的村官,工作三年以上,工资还在每月1500元以下。在对于自己工资待遇满意度的调查上,有14人持“非常满意”的态度,占5%;174人持“满意、一般”的态度,占57%;而持“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人数比例分别占到10%和28%。
再次,村官服务期满后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虽然目前对于期满后考研或考公务员的村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对于有意继续任职的大学生来说,保障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住房,落户,配偶、子女的安置等问题上。调查显示,因待遇保障和发展空间而无法安心工作的村官占被调查者的65%。
(三)当地村干部、村民思想保守
对于大学生到村任职,仍有一定数量的村民乃至村干部思想比较保守。村民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服老不服青。农村干部对于大学生的到来一方面积极欢迎,另一方面又担心被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取而代之,从而产生戒备思想,不让其接触核心村务。通过调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中的受欢迎程度上看,124人选择“受欢迎”,占到40%;而164人选择“一般”,占54%;同时有16人选择“不欢迎”,占6%的比例。
(四)工作条件有待改善
在工作条件方面,大部分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比较落后,网络通讯不发达,基层村委会也没有能力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很好的工作待遇。因此村官住宿条件不是太好,部分村官所在工作地区比较偏远,交通出行、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都受到了限制。
(五)大学生村官本身发展的不足
1、缺乏农村工作的必备知识、实用技术
从对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的调查中看到,农学、畜牧、种植、农村经济管理以及适合农村需要的专业知识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具有农学背景的大学生村官只占21%。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只学习了某一专业知识,技术方面懂得很少。担任村官后,他们所掌握知识、技术的单一性与农村工作的多样性二者产生明显差距,故不能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
2、 缺乏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
由大学生村官户籍性质的调查中看出,有将近一半的村官工作在陌生的乡村。首先,不熟悉当地方言,特别是跟村民沟通产生了障碍,难以融入到当地人文风俗当中,大学生村官就像外地人一样受到排斥。其次,大部分农村的人际关系复杂,有较多的利益纠葛,对于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本身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特别是在农村的工作经历。虽然满腔热血,但处理具体问题时,缺乏招数,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是好心办了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