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智育教育内容及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智育教育内容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智育教育内容及措施

小学生智育教育内容及措施范文1

一、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小学课程改革花了很大力气,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在国内外环境形势的影响下,德育工作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德育工作的圆满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对小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在日常的常规课程教学中,德育和智育的天平严重失衡。一手硬一手软的育人方针,与社会主义素质教育总工作背道而驰。德育教学的开展,往往采用旧有的方针,手段和方法都相对滞后,且缺乏必要的目标和实效性。在社会全员领域,德育工作仅仅是作为一种模糊的形式存在,失掉了其最初的使用价值。教育界课程研发部门,并没有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做强制性的要求,相应的机制和教学之风与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和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机制

1. 班主任德育工作要以爱心为出发点。班主任德育工作,要以爱心为出发点,以尊重、理解为基础,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实际、思想实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才能够真正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爱心的力量,要相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真情付出,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因而,在实践中让每一个班主任相信,在进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期间,爱心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在以后的工作期间,要更加注重发挥爱心的力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意愿,帮助小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在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期间,要充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积极参与的乐趣,增强其参与班主任日常活动安排的兴趣,才能够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2. 严格要求,“爱”与“严”并施。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的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施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从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出发,在民主的基础上对他们实行一些强制措施会更加有利于德育管理。作为小学生来讲,他们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我调控能力,他们也是认识的主体,因此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对他们施加一些强化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制能力。要做到严格管理,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以《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行动的准则,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的成长甚至以后的人生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加强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必须还要做到学校、班级、家庭与社会齐心协力来完成,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可以采用在网上联系或是登门拜访的形式,保持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根据学生在家长眼中和教师眼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制定德育措施。“爱”与“严”并施,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及各方面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以身作则,提高班主任自身德育。教师作为德育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小学生培育成健康优良的好少年起了直接作用。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努力增强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在日常的智育过程中,它融合渗透德育工作内容,积极开展有益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各项校园活动,加强对小学生积极分子的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应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德育工作之上,来提高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的。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改善措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员参与,各部门通力协作,才能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在社会上通过新闻媒介等平台,宣传正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消除影响小学生正常成长的文化垃圾。

小学生智育教育内容及措施范文2

关键词:素质发展;评价方式;评价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13-02

哲人布莱尼兹曾经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教育必须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应当尽可能设计多元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总结性评价的多元化更容易调动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的积极性,运用学生自评、家长评、教师评相互结合的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发展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唤醒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从《学生成绩报告单》到《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的历史进程中,它突破了报告单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改变了教师仅仅把期望值、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的现状,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是积极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写道:“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1]尽量满足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课题以江苏省教育厅编制苏州市教育局印制的《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为列进行基础研究分析。

一、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现状及问题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序安排了“江苏省小学生素质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了十条对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具体详尽的要求。譬如“10、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会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注重效率,讲求质量。”基本要求简练明确,有层次能拓展。由于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在素质要求方面彰显了人文素养,对学生价值取向方面也做出了有特色的引导。《小学素质发展报告书》第一页是小学生及家长的基本信息与衔接上来的幼儿园名称。随后每个年级学年度两个学期都有评价情况。每学期评价主要分为四个大块:身体状况、品行表现、学科课程学习状况、活动课程学习状况,以下按板块进行分析探究。

1.身体状况评价。

由身体情况评价表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的体格、发育情况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师生、家长也深刻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智力活动及一切精神生活的基础,更是体力活动不可或缺的条件。江苏省小学生素质基本要求第一条便是“体格健壮,发育正常。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这一项评价督促学生进行科学恰当的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各个方面的器官健康的发展,使得身体各器官的机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2.品行表现评价。品行在教育中应占主导地位,因为“人的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3]以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部分品行表现表为例。

由《小学素质发展报告书》中品行表现评价表我们可以发现每一学期结束时,班主任老师根据内容对全班学生的品行表现作出评价,认为做得十分满意的后面标注为“”,是一种能让学生接受的等级评定。值得一提的是在品行评价中至少有“”,也就是说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时候是肯定的,没有否定。这样的鼓励评价方式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在内容上可以发现每一条都很细致具体,符合该年龄段心理与所能接受的水平。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年级升高,对品行表现有更高的要求,从数量上看一年级有15条,而二年级有20条,三年级往后就更多。儿童的可塑性非常大,通过总结性评价给家长、学生呈现优秀的一面与需要改进的一面,共同朝着同一目标前进,让学生逐步成长为积极向上、文明幸福的新一代。但是对全体学生全面的肯定这样的行为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最好的评价方式。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主观评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强学生耐挫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学科课程学习状况。智育是学校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智育。小学阶段应通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说明相关规律,继而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记忆、创造等能力。如今学科课程学习情况表改变了以往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的“成绩报告单”展现形式――以分数作为学习唯一评价成果,而是采用等级评定。

从图3学科课程学习状况发现采用的都是等级制“优秀”“良好”“合格”,横向上看,对学生的评价分为“平时”、“期末”、“总评”;纵向上看,科目设置完整、丰富,课程又细化成各个项目,在学科课程评价下面有四个主观项目填写:学得好的科目、学有进步的科目、学习兴趣(打星)、学习习惯(打星)。在这一部分学生自己一点都没有参与课程成绩的评定,一直很被动的当个旁观者,或许亲身参与这样的评价更能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

4.活动课程学习情况。活动课程是教育内容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习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现实,提高学习效率。活动课程学习评价内容丰富,涵盖了学生各个活动方面:班队活动、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文体活动与特别表现。评定方法还是打星星(等级制),星星的个数使学生和家长对相应活动能力水平有直观清晰的认识学生的活动表现。

活动课程是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的主要课程。但是在评价活动课程的时候给的等级评价,是评价学生的知识还是评价能力这一点不明确,什么样的能力是欠缺的,什么样的能力能给予肯定这也是不确定的。在四项内容之后,分别是任课教师寄予、班主任寄予、奖惩记录、出勤、附告、签章、家长的话与学生的话。我建议寄语可以在下学期初发送给学生,不求数量,但求质量,本着一颗心全为了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个性。

二、对《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的几点思考及对策分析

通过以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印制的《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为例,对报告书进行粗浅介绍与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对策分析。

1.《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应进一步并且细致地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整个评价结构清晰,评定标准明确,使学生和家长对该学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品行表现、学习课程与活动课程学习情况有大概的认识,也可以与上学期的整体情况进行对比,扬长避短。

2.《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应在主张激励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更具指向性的主观建议。在分析《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评价的方法上一般用“优秀”、“良好”、“合格”或者“”、“”、“”,也就是说均采用等级评价。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评价结果至少也是一颗星或是合格,全是肯定,缺乏否定。当然我们都知道鼓励的评价能有效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但是激励评价也要注意适度,要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只有直观的描述学生问题,才能有明确的方向,良好的计划,也只有师生、家长共同克服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3.《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中注入学生的自我评价才更富有活力。纵观整个报告书,作为被评价对象反而像是个局外人,默默地接受评价,被动地,死板的被参与评价中,除了一小节“自己的话”就没有说话的地方。可是“学生只有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评价活动中去,才能从自己发展的实际出发,与老师一起确定评价内容,分析和解释评价结果,及时正确地获得自己发展状况的反馈信息,提出进一步发展的计划和措施,从而促进自己朝着更聪明、更高尚、更富有的方向努力发展。”[5]毫无疑问,只有当外界给予学生的评价与学生产生了共识,才会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内心。譬如在学科课程情况中设置的“学得好的科目”、“学有进步的科目”、“学习兴趣(打星)”、“学习习惯(打星)”,让学生自己填写,可能评价的效果更有效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不能随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评价,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发展。当学生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了,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整个《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中应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家长、社会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多个主体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折射出来的光芒才是五彩的,相信学生的人生也会因此像彩虹般绚烂。

参考文献:

小学生智育教育内容及措施范文3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多样化;德育教学

一、农村小学生思想与性格不良的表现

目前农村孩子的生活情况是:获得信息量极少,居住非常分散,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不多,大量年轻父母都选择外出工作,看管孩子的工作都交给了老人,通常祖辈都对孩子十分溺爱,不免会产生教育问题。这些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缺失的家庭教育,极易造成孩子们形成自闭性格,思想与性格极易出现不良问题,如自私自利、任意妄为,自我意识极强,无法对他人的感受充分体会,缺乏集体主义理念;被动应付学习,缺乏学习的热情,正常的学习任务无法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习题更是不愿意做;缺少自信心,具有极强的自卑心理,不能积极承担学习任务等。

二、农村小学德育产生的主要问题

1.学校缺乏充分的认识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仅停留在表面上,缺少有效的措施。农村小学各个方面评比的主要根据是智育成绩。学校工作的重心集中在智育方面。虽然设置德育工作的有关制度十分完善,但也仅是停留在形式上。很多学校由于对上级检查进行应付而根据上级规定建立了德育室,基本上这些机构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甚至有些并不清楚自身职责,在个别管理德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扯皮问题。所以,在学校品德课变成了自由课,致使上课缺乏教案,课下也不会布置作业。

2.德育内容空洞,教学方法落后

(1)教学材料远离了实际生活。德育教材内容体现出了空洞的说理性,虽然也包含了一些生活知识,但是与农村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由于农村小学德育老师缺乏专业性,授课方式通常是顺手牵羊。很多老师并不了解德育教材,把握德育教学目标缺乏准确性,无法将教材与实际生活很好结合。

(2)无法保证正常课时,教学方法落后。根据相关规定学校科学安排了德育课,但是却不能确保实际上课时间。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落后的教学方法,学习中无法提起德育课的兴趣,甚至非常厌恶德育课。

(3)评价考核机制不科学。通常利用期末统考的方法对小学品德课进行考核,评判标准十分单一,缺乏准确的评价准则,一般是将学生对试卷成绩与平时的表现彼此综合得出最终德育成绩。

3.缺乏教育师资

教育者素质无法符合规定要求,不能突出教学理念。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到教师个人素质高低的影响。由于经济条件与环境对农村学校造成各方面的制约,无法配置专业的德育老师,主要是由语文老师兼职德育老师。很多教师由于没有接受专业的学习培训,很难体现出德育教学的理念思想。

三、农村小学教师开展多样化德育教学对策

1.德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我们应当对学校、社会各界领导班子积极监督使其形成领导小组,通过负责人的领导对德育工作全面开展。整体计划与安排教师实行德育教育活动,同时确定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具体时间、地点与人员,保证充足的教育经费。指派专门的领导地道德教育进行管理,有利于在农村小学中道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开展。例如,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每天探讨开展德育工作的情况,确定接下来需要开展的德育教学目标,保证将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在小学教育中。同时教师也和学生家长构建紧密的关系,利用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其交流,促使家长对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情况及时了解,方便在关键时刻及时与家长进行配合。

2.教师需要积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执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人员是教师,其思想觉悟、能力都要紧密联系时代的发展。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学习,有效提高自己的素质。学校还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组织学习会议,准确下达国家对教师颁布的教学文件,利用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教师了解一些法律规定。

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本地的真实情况与学生实际道德水平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有效转变,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月份组织道德主题活动,可以在三月份组织美化校园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校园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感情;四月份组织向革命烈士学习勇敢无畏的精神,培养学生伟大的爱国情感;五月份组织劳动光荣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对别人的劳动果实充分尊重等。如此我们联系每个月的特点,组织能够突出这些特点的活动,更加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产生崇高的道德理念。

目前已经是法制化社会,不懂法律的人就相当于文盲,因此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需要向学生及时灌输法律观念,帮助学生对一些法律规定积极了解,保证学生拥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可以利用法律理念对自己的权益积极维护。

3.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产生了道德思想。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思想道德理念做好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行为守则对学生严格要求,促使学生提高自我要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蕴含崇高道德的事迹对学生积极渲染,使学生得到深刻的启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促使学生可以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品质。

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登记道德行为,将每一天学生的举止及时登记,定期翻看并且适当评价学生,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学习那些崇高的行为,及时指导学生改正那些不道德的行为,最终产生崇高的行为活动,构建正确的道德理念。

四、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农村小学是重要内容,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心。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与努力,积极应用小学时期具有的可塑性特点,强化德育工作,提高人们的道德思想。

参考文献:

[1]郭小武.地方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3)

[2]张艳红,张澍军.促进德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教育科学版),2011,(3)

小学生智育教育内容及措施范文4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措施的推进,艺术类的教育逐渐走上教育屋头。但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引起重视。首先,小学音乐在小学教学中不被重视,导致其地位缺失,具体表现就是课程缺少,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音乐器材比较缺乏。其次,“不作为”普遍存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作为”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低,导致教学活动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延伸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就可以解释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知识和音乐素质的培养没有完成相关标准的要求。最后,小学音乐教学依旧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无法让小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教学的魅力,进而导致小学生在音乐教学课程中缺乏自主性。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及目标

1.教学宗旨

小学音乐教学与其他义务教学课程教学宗旨一样,即从德智体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价值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便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进而投身到社会的建设中,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同时,小学音乐教学更注重从美育人,通过音乐体验来感受教学的意义。

2.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有两个目标,即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能力的培养。在音乐实际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2.1对音乐基本要素的学习,比如节奏、节拍、音色、曲调、旋律等,熟悉音乐的风格、体裁、解构等。

2.2熟悉音乐的乐谱,通过乐谱了解音乐的演唱技巧、演奏方法和创作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关于音乐的审美能力。

2.3熟悉音乐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了解不同时代、民族、地域的音乐特征及其代表音乐家。

2.4结合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等联系,了解音乐教学在社会中具有哪些功能。

三、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1.深化小学音乐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教学课程体系中,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小学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学科之一,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故而,深化小学音乐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具体就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其自身具有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但也因其教学的内容有着独立性,是智育中的组成之一,同时也对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拓展其他学科的知识。第二,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在本质是加强小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对音乐审美理念的提高。因而,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不可或缺,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应保证充足的课时,不能因忽视音乐课程的意义,就占用其课时,这是小学音乐改革中首要注意的方向。[2]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

现阶段,国家在教育的改革中重点提出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发挥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依然沿用到此处。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也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在演唱技巧的教学课程中,就可以将教室作为学生的表演舞台,鼓励学生上台演唱。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技巧,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进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演唱技巧。

3.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资源的质量

教学资源质量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的质量,软件质量重点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就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增加年轻教师的就业机会,一方面这样可以便于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是年轻教师更具创新能,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硬件资源就是需要教育部门增加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将以前陈旧老化的设备淘汰,配备与小学生相适应的设备,这样一方面是可以吸引小学生进入到课堂中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可以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小学生智育教育内容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性;多样化;分析

引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教育,德育为先”……数不清的至理名言都在反复地说明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更加深入。德育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版块,其教学内容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关系密切。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本文笔者结合实践总结的经验,从以下几点展开研究:

一、德育教育实施激励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小学作为基础性的关键阶段,加大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的工作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接着,再围绕小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性,贯彻德育教育的激励措施,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德育教育的激励策略具体而言,指的是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利用一切符合小学生思维方式的条件,展开德育教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施效率。

二、班主任应以诚待人,加强德育教育效果

众所周知,小学生天生爱玩,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威严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在保持一定的威严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以诚待人。即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之中,并在其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是,奖惩制度的设定要灵活。比如,当学生表现优异时,班主任一定要按照奖惩制度中的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要坚持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这样也更便于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能积极投入其中,积极表现自己。如果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某些学生出现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适时引导,使得教育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三、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效率需要各科老师的全力配合。为此,笔者通常会选择课后主动与任课老师加强沟通,对任课老师的工作进行支持,从任课教师那里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薄弱科目,便于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与任课教师一起努力,发扬学生的长处,改善他们的短处。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育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为学生的学习,接受德育教育理念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四、班主任的适时关怀、激励和爱

在素质教育的当下,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也不能是不分彼此。作为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为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出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在关爱的基础上实施德育教育。一个挚爱学生的班主任,自然会在学生中拥有很高的威望,自然也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这样的教育会像磁铁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好的德育教育离不开沟通,同时还需要无时无刻的激励教育,“多激励、少批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帮助学生克服某些缺点,激励学生不断上进。让学生都能在班主任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五、与日俱进,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一定要结合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方法。首先,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要身教重于言教。其次,要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要能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第三,要能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使德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也要加强量化管理,并且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与规章制度。

班主任要抓好德育工作,当然远不止这几个方面,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如果班主任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能长期有意识地注意这三个方面,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也会逐渐培养起来。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主任是主要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能全心全意地去关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在此基础上合理引В相信学生都能在班主任的耐心引导下有所成就。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工作,德育教育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只要每一个为师者心中有爱,心中充满爱,再用我们博大的胸怀去启发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笔者也有理由相信,在潜移默化之中去影响学生,最终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基于此,作为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指导者――班主任一定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片绿叶都能闪耀出不同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周宣.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6,(1):13.

小学生智育教育内容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45-02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实践调查

1.实践调查的初衷和目标。近年来,有关中小学德育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及社会案例时有发生,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及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提到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圆梦蒲公英”农村学生看县城活动,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修订、审查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解中小学德育现状,利用大学生寒假返乡时机,作者组建大学生团队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特定访谈等方式展开有关中小学德育实践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采访对象覆盖老师和学生,调研区域为江苏省南京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区、山西省太原市、湖北省宜昌市、咸宁市、十堰市等地的部分中小学。在调查中设计了一份包含42道题目的调查问卷,根据学生、老师、自由职业者、政府部门人员及其他职位人员分别有相对应的问题,共回收有效问卷有140份。学生填写有116人,占回收有效问卷的82.86%,老师和其他职位人员占17.14%。

2.德育活动调查的初步发现。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师授课时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引导方面效果不突出,而学生们除了平时的课程学习,对于身边发生的事及时事的关注度不高。广大师生对于“德育”的概念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也有48.14%的人对“德育”的概念仅有模糊的认识。而学生在对于德育教育途径的选择时,大部分同学倾向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反映出学生愿意通过实践,来认识和理解德育教育的概念。但结合实地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学校并未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只是沿袭应试教育的传统教授相关课程,大部分的学校表示对德育很重视,但时效性却一般。

随时了解新闻的变更,关注时事新闻也是学习和理解德育的必要途径,然而调查结果反映,不到半数人时常关注新闻的变化。实地调查中,虽然学校领导及教师都很重视德育工作,但是对比问卷的结果我们会发现,许多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开展得并不多,而且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也不明显。对于这个现状,老师和大多数非老师的人却一直认为靠实践活动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德育效果。

二、调查发现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1.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识淡薄。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学校为发展形成的分工管理制度,使得许多教师对于自己学生课程的优秀率的重视高于德育教育的效果,致使教师的德育意识相对匮乏。许多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实践性活动,但是老师更加重视外界对其的关注,使之流于形式,德育责任意识淡漠。许多家庭对于学生成绩的关注远高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在农村及偏远地区,监护人对于自己孩子德育方面的普及较少,学生对于德育概念模糊。社会过于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有综合素质测评,等等,但其流于形式的评价无形之中在学生身上压了一座“学习当先”的大山,使得学生坦言,虽然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但却更加重视自己的成绩排名,对于德育的关注少之又少。

2.中小学德育内容单一化。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常常由班主任承担,而随着农村民办小学的合并,城区中小学的城镇化扩张,每班的学生数剧增,一般超过50人,兼任德育工作的教师不堪重负,往往只能疲于应付,在德育目标的设计,德育实践的落实上大打折扣。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德育上有所提升,常常是通过一周一次的班会课进行训话或者总结点评,更多的时候是将道德教育等同于智育教育,将其当作一种知识进行传授。德育内容缺乏新意,难以抓住成长中的不同个性的中小学生的需求。

3.中小学德育活动缺乏实效性。德育工作中常常容易犯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即德育目标内容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的设置上脱离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导致现实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缺乏落实性。学校习惯性地把中小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的境界中,脱离学生的道德实际认知水平,学生肤浅地理解,使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达不到理想化目标,一味地唱高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名义上的“加强”,实际上的“淡化”;名义上的“落实”,实际上的“落虚”现象,最终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4.中小学德育工作师资配备滞后。大部分学校只开展了与思想品德、政治相关的课程,学校德育的教导主要以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老师的课堂传授为主,其他学科的课程目标与德育教育的课程目标的兼容性不高。教育本身是用语言和文字让学生去学习知识,然而德育教育被固定的模式所桎梏,缺少生命力。部分城镇和农村中小学德育师资力量薄弱,德育师资设备严重滞后,无法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德育文化。

三、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激发学生自主德育的意识。学生不能被动的依靠社会、家庭、学校的思想灌输,还需要自身的主动性。首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自己的思想上开始重视德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还要改变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自我评价思维定式,积极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工作,从态度上改变自己,积极主动地了解德育,并真正的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使自身的德育意识提升。当然这个自主德育的过程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从班级管理的制度设计及学年考评的奖励措施中予以系统设计和统筹,提高学生德育认知度。

2.德育实践活动多元化。德育实践活动要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伴随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去感悟。要善于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学生熟悉的师生中选树典型,发挥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让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见贤思齐、不断进步。同时,德育实践活动目标制定要有一定的伸缩性,根据实践的结果对德育目标进行修正与调整,使实践的结果与原本制定的德育实践目标不背离。可以让学生自行举办班级关于德育方面的实践活动,独立设计,自行组织,通过更多的实践与体悟学生加强对于德育的认识与理解。

3.推进德育目标落地生根。在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个性,使以后德育工作的展开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遵循德育大纲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德育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德育内容。例如,农村和城市学校的差异,沿海学校和西部地区学校德育实践目标的差异,在不同的年级完成不同的培养目标,并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同时,社会各界亦需加大资金的投入,把教材资料上的投入放在首位,加快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修,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和“马工程”教材编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育平台,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条件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力量,直接有利于学生德育目标的落地实施。

4.加强德育阵地环境建设。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中小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防线。对于德育阵地,不仅仅体现在美丽整洁的校园外部环境,同时需要一些活动和制度来铺垫德育的软环境。学校应深入实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倡导学生阅读学习爱国诗词、名家名篇提升文化修养,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充分挖掘校规、校训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教风、学风的育人作用。而教师作为中坚力量应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并与自己的课程相结合,将德育的真正内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课堂中。

5.促进德育师资与时俱进。发挥老师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指导作用,首先是要教师自身不断提升德育素质,加强对于德育界定的了解,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与表率,并以此为基石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而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要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方式。学校可以拟请省内著名的德育研究专家来校进行有关德育工作的讲座和辅导报告,也可以组织各学校的德育骨干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举办面向学生政治、心理辅导相关的培训,开办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培训班。学校还可配合市教育局实行的相关德育教育规定,有效引导教师向更专更精的方向发展,提高德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统筹驾驭工作的能力。

6.保障全面育人工作的中心地位。中小学应努力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人人重视德育,人人参与德育,加强校纪校风建设,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以智育代表全优的局面。广大中小学要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制定完善教育行业规范守则,使广大师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要完善修正中小学生守则,改进评价制度,发挥好综合素质测评的作用,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全面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志军.德育哲学研究丛书之德育管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徐德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校长阅刊,200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