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范文1
关键词 财政资金 项目支出 绩效评价
近年来,我区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以编制项目预算绩效目标为抓手,综合运用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和评价反馈等措施,大力推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求真务实,创新思路,绩效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财政绩效评价在指标体系设计、评价结果运用、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绩效评价职能的充分发挥,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充分,评价重点把握不准
目前,我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虽然每年都制定工作计划,并按规定流程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但评价重心大多在项目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形式性资料审核、管理制度把关上,而忽视了对项目效益的科学合理评价,认为绩效评价工作就是找问题、提建议、促整改,认识上存在误区,不能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效益问题,更不能对项目效益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指标体系设置不够科学规范
绩效评价指标是指按照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指标设计原则形成的,用以衡量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一种评价工具,是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区区级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主要是运用一些行业性规范标准、经验惯例等评价尺度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评价,侧重从工程、技术以及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上进行合规性认定,而没有按照绩效评价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深入评价。同时,区级部门设置的评价指标比较单一,维度狭窄,不能很好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财政项目进行综合性评价,直接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效果。
(三)评价结果应用约束力不够
按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对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可以采取反馈整改、预算结合、绩效报告、绩效公开、绩效问责等方式进行合理运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评价结果应用约束力不够。一般情况下,单位把形成的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作为档案保存,或作为开展新项目建设、管理的参考资料,过多注重绩效评价工作的形式,对绩效评价实质内容重视不够,这既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又限制了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度。加大评价结果应用约束力,需要区级各部门通力配合,形成良好的绩效环境氛围,促进绩效评价工作有效实施。我区虽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绩效评价经验,并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制度具有的权威与约束力仍较低,这势必会影响区级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效果。
(四)未全面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我区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出台了相应的绩效评价管理规范,对绩效评价主体、评价对象作了更加细致的规定。但通过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看,区级很多预算单位只是形式性应付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不强,工作的主动性不够。“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形象依然存在。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复杂的工作。大多区级部门尚未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对预算绩效的认识比较肤浅,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广与实行。
二、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对绩效评价工作的认识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在我区起步迟,开展时间短,目前还不太完善,是各部门需要加强学习的一种崭新管理方法和理念。建立健全与财政支出框架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全方位地养成绩效思维观念。区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发展质量与效率,加速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区政府要带头做好典范,在部门财务管理中全面体现绩效管理理念,将财政支出项目绩效情况作为对区级部门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要加大对绩效评价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让普通群众都能深刻理解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让纳税人知道财政支出项目的履行效果,积极推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全面公开,切实建立起令公众满意的“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运行机制。
(二)设置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投入量大、技术性要求高的系统性工作,要组织开展好此项工作,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评价制度,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要注重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充分体现财政支出项目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要求,还要注重各绩效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要求。二是评价指标应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科学性是指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准确合理地反映被评价项目的绩效内容,实用性是指按照现实可行性的要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尤其要考虑收集、处理指标数据的难易程度与取得成本。三是指标体系要遵循全面与简明相统一原则。设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能够从不同维度反映出被评价项目的全面绩效情况,同时,反映项目评价要素的指标也要简单明了,清晰易懂。四是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考虑设计指标体系。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目的以及指标设计原则,使用恰当的方法,设定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三)加大评价结果应用约束力
第一,在项目管理中,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按照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督促项目管理单位及时整改,保证项目按预期目标实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第二,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参考绩效评价结果,根据项目评价结果情况相应安排年度项目预算,绩效优的先安排、充足安排,绩效差的后安排、缩减安排。第三,在“谁用款、谁负责”绩效问责中积极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较差的要追究相关当事人工作职责,评价结果优良的要给相关当事人奖励,从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绩效问责机制。第四,逐步提高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将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民生、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全面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在我区起步晚,开展时间短,目前还不太完善。要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目的、意义,强化预算绩效意识,使区级各部门都了解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并争取区领导的重视及区级各部门配合,积极做好我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要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原则,为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是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区级各部门应改变过去那种随意申请、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做法,统一思想认识,逐步养成资金使用的绩效意识。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 张雪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J].经营管理者,2009(08).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范文2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
财政部将其定义为: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现有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中融入绩效理念,实现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它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
高等学校虽然是非营利组织,但仍然需要将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用,注重产出和结果。因此可将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定义为:预算绩效管理是在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报告中,树立以绩效为目标的思想,实现预算和绩效的匹配,改善高校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美国对高校的绩效评价主要由民间机构检查和监督,评价的结果将作为政府教育拨款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英国高校绩效评价主要是高校进行自评。《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由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三部分组成。
陆媛(2006)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体系设计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戴晓燕(2007)借鉴国外高校预算管理的经验,从前期预算绩效编制、中期预算执行绩效控制、后期预算绩效考核、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反馈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财务预算实施绩效管理的具体途径。
王立会(2012)在研究绩效预算的理论基础上,引出绩效预算的内涵特征,指明了高校预算绩效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完善高校绩效预算管理配套制度的建议。
王倩倩(2014)介绍了相关的制度文献、国外高校的预算管理情况和国内学者对高校预算管理研究的现状,针对 S 大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侧重从预算管理信息化和预算绩效评价两方面提出优化措施。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监控为保障、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评价结果应用为关键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模式。以下从预算绩效目标、绩效评价体系、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四个方面结合湖北省省属高校Y大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Y大学近年来逐步从“投入型”预算向“绩效型”预算转变,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
1.绩效目标编制逐渐科学合理,但项目整合后的绩效指标难定。
Y大学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用款单位编制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时经过调查研究,绩效目标从数量、质量、成本、效益等方面尽量细化量化。高校绩效目标按大项编制,例如,其中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专项,包括人才培养项、学科建设等四个小项,每个小项下面还涉及多个子项目,学校预算执行落实到校内各业务处室,使得大项目绩效目标不能完全覆盖各子项目,执行后对子项目的考核难以衡量。
2.预算管理制度尚在健全中,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Y大学目前的绩效考评工作主要是针对财政专项的绩效考评,每年向省财政厅报送上一年度财政专项的绩效自评报告,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绩效评价工作情况、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缺乏对学校部门的整体评价。预算管理部门没有对归口部门绩效自评结果的准确性做进一步的审核。
3.绩效监控每月开展,但监控运行仍有困难。
通过每月对项目执行情况的通报,控制项目用款进度,促进项目按进度执行,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出现年终突击使用、集中用钱的情况。但由于时间紧,项目多,且科研等项目的运行都有一定的周期,部分项目的绩效目标不便于量化考核,导致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运行情况的监控不够及时、全面和具体。
四、相关建议
1.完善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
参照省财政厅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系列制度,包括年度绩效目标编报、省级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及评价操作指南以及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制定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
2.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可以使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英国高校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的做法,建立全面丰富、科学合理、可行可控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范文3
【关键词】供电企业;评价体系;绩效评价理论;措施
1.企业绩效评价理论
在绩效管理广受关注的今天,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实践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理论:
1.1关键绩效指标评价理论
关键绩效指标评价理论是指通过设置关键绩效指标,来反映个体的工作成果,并以此来评价其绩效水平。关键绩效指标(KPI)来自于对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它们与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相联系。
1.2标杆管理理论
标杆管理以度量标准来衡量各单位之间的绩效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推崇先进单位在经营管理中的优秀措施和方法,促使企业突破本组织的局限并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寻找基准。
1.3平衡计分卡理论
平衡计分卡理论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建立一套财务与非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财务绩效指标、客户指标、内部业务流程指标和学习与成长绩效指标等,以此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评价。
1.4经济增加值评价理论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 d ed,以下简称 EVA)是指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包括股本和债务等所有投入资本成本后的利润余额。①EVA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指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即为了提升绩效水平,企业应不断降低投入资本成本,并追求资本产出的最大化。
上述每种绩效评价理论的产生都有着各自的时代背景,每种理论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该说,不同的绩效评价模式之间不是互斥的关系,它们完全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2.省公司对地市供电局绩效评价体系的概况
结合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及国内外电网企业绩效评价实践来看,广东电网绩效评价体系仍存在可改进之处。
2.1部分绩效评价指标尚需完善
例如,基层供电局每年都有大量的拆旧物资,这些物资是否已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呢?其再利用的情况如何?对于上述问题,目前仍缺乏较为直接有效的评价指标。又如,在经济效益评价方面,目前资产经营考核及绩效合约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内部利润总额、总资产内部报酬率、内部经济增加值等指标,然而,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其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域性差异的影响,加上各单位的资产规模、人员数量均不尽相同,因此上述指标未必能够确切反映各供电局的实际经营盈利能力。
2.2尚未形成全面的对标评价机制
国家电网公司较早引入对标管理机制,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对标指标体系和工作制度保障体系。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部,各单位逐月通过对标信息系统上报对标指标数据,定期统一进行对标评价,同时通过分享学习,不断推动各单位优化自身经营实践,全面提升整体电网绩效水平。
2.3目前绩效评价体系偏重考核完成结果,较少评价工作过程及质量
例如,技改投资计划准确率指标,虽然地市供电局大多能够在年内完成投资计划目标,然而如果项目结算过于集中在年末,则不仅容易造成省公司的资金压力,也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考核周期来看,目前的考核评价均以年度作为考核周期。从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出发,单纯以年度为考核周期并非最优选择。正如前文所述,虽然全年投资计划目标可以完成,但是其完成的过程可能未必是最合理的。
2.4绩效评价沟通及分析机制尚不健全
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更多的是一种事后评价,而对各单位的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事前预测、事中分析沟通及调整的机制似乎并不健全。国家电网公司在完成年度目标的过程中,定期通报各单位的各项完成情况,组织各单位开展分析沟通、分享经验;并针对定期对标的统计结果,进行预测分析,适当调整各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及所下达的预算等指标,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绩效水平。在这方面,广东电网现有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还有待健全。
3.对广东电网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建议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突出电网“安全、质量、效益”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供电企业的有效措施。以下在借鉴先进绩效评价理论及国内外电网企业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绩效对标评价机制、完善绩效评价周期及绩效沟通分析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点思路。
3.1从EVA理念出发,完善资产经营相关绩效评价指标
EVA 理论不仅关注企业产出,还注重控制经营成本;不仅评价经济效益的现状,还关注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及未来的增长能力。由于供电分公司不可对外融资,本文从“经济效益”、“资产效率”、“发展能力”、“成本控制”及“基础管理”等五个方面对 EVA的资产经营效率驱动因素进行分解,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资产经营相关绩效评价指标。
3.1.1经济效益方面
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在经济效益方面对EVA 的分解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内部报酬率、内部利润总额等。然而,上述指标都是依据调整后的利润总额等数据计算得来,这可能难以反映各单位实际盈利能力,也不便于将各单位进行横向对标分析。从国内外电力企业的成熟经验来看,人均贡献毛益(人均贡献毛益 =(销售收入 - 变电成本)/ 职工人数)可以作为参考指标。该指标既考虑了企业的收入成本比率,也评价了企业人均劳动效率。本文建议增设人均贡献毛益评价指标,以反映各单位经营效益水平。
原有指标:资产内部报酬率、内部利润总额
建议增设指标:人均贡献毛益
3.1.2资产效率方面
一般来说,如果每万元电网资产所带来的电力销售收入越高,则可以反映该资产所满足社会的电力需求越多,同时也为企业本身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考虑到地区当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电网企业效益的影响及电网建设的适度超前特性,对于万元资产销售收入,可以考虑采取各单位近三年的平均值来进行评价。
原有指标:售电量、线损率
建议增设指标:万元资产售电收入(三年平均值)
3.1.3发展能力方面
本文认为,能够较直接地对比各单位发展及增长能力,同时又便于统计的财务评价指标可以选择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投资电量增长比。
原有指标:内部 EVA
建议增设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投资电量增长比
3.1.4成本控制方面
现有成本控制方面的评价指标仍可进一步精细化。例如,电网企业每年支出的资产维护费数以亿计,但是,这些维护费的合理性如何?各供电分公司每单位资产维护费是否偏高?又如,每年大量的电能表轮换,是否存在不必要的浪费?现有的指标均没有直接分析评价。本文建议以万元资产维护费作为评价指标。
原有指标:购电单位成本、供电单位成本
建议增设指标:万元固定资产维护费=(修理费 + 材料费)/ 固定资产总额
3.1.5基础管理方面
目前各单位每年都有大量的拆旧及闲置物资,为了更好地实现精细化管理、避免资源浪费,本文建议,增设拆旧物资利用率③,以便对比评价各单位闲置物资的再使用情况,敦促各单位降本增效。
又如,对于应收电费余额,目前采用的是年度目标值考核,但是,部分单位可能会出现前三季度电费回收率较低,第四季度回收率高涨的情况,这不利于公司的资金周转。本文建议增设月度、季度电费回收率指标,并设定月度、季度完成值,对各单位每月、每季度电费回收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年度综合考核。
原有指标:主要经营指标预算准确率、应收电费余额、资金计划准确率、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完成率、投资计划准确率
建议增设指标:拆旧物资利用率、月度(季度)电费回收率
建议变更指标: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完成率
3.2建立绩效对标评价机制,将对标得分纳入各单位考核结果
为了更好地促使各单位突破管理封闭,推动其积极改进绩效,建议借鉴标杆管理理论及国网公司的成熟经验,引入内部绩效对标评价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建立内部对标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平衡计分卡理论,企业的绩效评价应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学习与创新等四个维度来进行衡量。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上述四个维度可以演化为资产经营、营销服务、安全管理、电网运行可靠性、人力资源结构等五个方面。本文建议对地市供电局的对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设置如下:
3.2.1资产经营类对标评价指标:(1)万元固定资产维护费;(2)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完成率;(3)拆旧物资利用率;(4)供电单位成本;(5)人均贡献毛益;(6)每年度电网基建计划完成率;(7)资金计划准确率。
3.2.2营销服务类对标评价指标:(1)市场营销类指标,包括季度电费回收率、电网用电负荷率、应收用户电费余额占应收用户电费比例;(2)供电质量类指标,包括综合电压合格率、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3.2.3安全管理类对标评价指标:(1)人身伤亡事故次数;(2)恶性误操作事故次数;(3)有关人员责任重特大电网、设备事故次数;(4)一般事故次数;(5)电网事故次数;(6)设备事故次数。
3.2.4电网运行类对标评价指标:(1)电网调度类指标,包括日均负荷预测准确率、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2) 线损率;(3)分别针对 500KV、220KV、110KV 三个电压等级电网系统中的架空线路、变压器、断路器及母线等四类资产,设置强迫停运率、非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运时间、计划停运率、计划停运时间及跳闸率等六个评价指标。
3.2.5人力资源类对标评价指标:(1)全员培训率;(2)全员培训合格率;(3)高级技能人才比例。
其次,定期公布各单位对标指标的完成值,然后将各单位的月度、半年度和年度指标完成值进行比对,形成排名并按每个指标值所在名次赋予一定的分数,并将对标评价得分作为各基层单位年度考核得分的一部分,促进各单位不断争优创先;同时通过标杆的模范及带动作用,提升整体绩效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网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提升技术与服务水平,并不断强化内部管理,进而实现客户与企业双赢。然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应该有一个更加符合电网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要的绩效评价体系来作保障。进一步完善电网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整体电网绩效水平,已成为电网企业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黎莫林.平衡计分卡在深圳供电局绩效管理中的设计与实施[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鲁晓敏.基于EVA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范文4
关键词:广东省 环保项目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环保投入逐年递增,评价环保投入与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果正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在开展绩效评价实践,如山西省2004年颁布实施了《山西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及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河北省2008年了《河北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暂行办法》。另外,我国也有部分学者开展了有关环保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如李国君[1]就如何构建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进行了研究,程亮等[2]提出从投入、措施、产出、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设计绩效评价指标,王如燕[3]选择北京作为切入点研究政府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权重不仅关系到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开展,也关系到评价对象下一阶段绩效的改进和提高,而且其所具有的强烈的价值取向引导着评价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4]。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5]。
本文以广东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为研究对象,拟通过总结广东省近年来开展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的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2.广东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回顾
从2005年开始至今,广东省已连续十年开展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2005年,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只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支出明细表报送项目执行情况报告,绩效评价工作基本按照资金类型进行绩效评价,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
2006年绩效评价工作在2005年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调整,按项目类型分为五类,针对各项目类型设定特定的绩效评价指标,按项目类型编写绩效自评报告。
2007年评价指标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提出了定量指标包括通用指标和个性指标的概念。同时,为了强化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开始组织开展绩效审核工作,对项目绩效进行审核评级。
2008年仍将项目分为五类,最大的变化就是对项目(用款)单位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表进行了调整,由以前统一表格改为每一项目类型一类表格,每类表格针对具体类型项目特点设定相应的绩效目标及评价指标,项目(用款)单位进行自评时根据不同项目类型选用不同的自评报告表。
2009年仍采用五种项目类型进行自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用基本和2008年一致。
2010年绩效自评工作作出了较大调整,绩效评价首先由项目单位自评,在此基础上县级(市级)对本地区所有项目进行一个总体性的绩效自评。评价指标表按项目类型分为六类,绩效评价指标表突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程度。评价指标包括一、二、三级指标及权重,各类项目的一级评价指标为固定指标,不得调整; “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及其权重可根据项目特点适当调整,但“二级指标”不可删减原有指标。在设置指标时,重点是需要根据评价项目特点选用个性化的“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2010年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使得无论自评工作还是审核工作都较往年更易于开展,可操作性更强。
2011年至今,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基本延续了2010年的方式,但每年仍会根据实际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作出调整,近几年来尤其是在完善基础信息表、评价指标表及突出佐证材料作用等方面作出了较大改变。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省绩效评价工作在全国来看开展得较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单一类型环保项目,对于同一地区,多个不同类型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多个同类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建议如下:(1)对于同一地区,多个不同类型的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可选用不同类型项目的共性指标,加大项目绩效情况的比重。(2)对于多个同类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议在单个同类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建立,具体每项指标的评价标准、指标内容、数据来源于单个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随着项目类型的不断增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仍需不断更新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国君.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142-143.
[2]程亮,吴舜泽,孙宁,等.论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189-194.
[3]王如燕.北京市政府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3):78-80.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范文5
关键词:科学计量学;预研基金;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3-3555-03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Scientometrics to evaluation of Pre-research Foundation's Achievements and Effects
PAN Li1, LIU Yun-jie2, ZHOU Wen3
(1.Management and Economy Academ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2.The forth Aviation College of Air Force, Shijiazhuang 050001, China;3. Department of Command, Zhenjiang Watercraft College,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bstract: It's a very pressing task for management of the pre-research foundation to evaluate its achievements and effects. The paper uses the scientometrics method to construct reasonable frame for evaluation of pre-research foundation's achievements and effects, and ascertains its requirements, feasibility and process.
Key words: scientometricss; pre-research foundation; evaluation of achievements and effects
科技预研基金(以下简称预研基金)是为科技创新发展设立的专门性基金,旨在通过基金制形式,开展具有基础性、前瞻性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的探索研究,为国家科技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研究成果,增强科技发展后劲。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预研基金制度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国家科技经费管理、优化资源结构、引导公平竞争、加快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预研基金取得的成效,提高预研基金项目在立项、验收以及效果评价等环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预研基金的完成质量,切实使预研基金更好地继续为科学技术发展服务,是当前预研基金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迄今为止,国外对预研基金项目绩效的定量评价研究尚不多见;我国对预研基金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估研究还较为零散,缺少一个公认的、系统权威的评估方法。而目前常用来评价预研基金绩效的同行评议方法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同行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严重受制于专家的学识、品质和态度,共识决策及有限经费助长保守的思考和选择,过高的业绩权重和知名度影响不利于年轻科学家脱颖而出,评审成本较高等等。
为此,论文试图将科学计量学方法引入到预研基金绩效评价中,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构建合理的预研基金绩效评价框架,通过提供量化的评估标准和量化的决策依据,科学、公正、客观地评价预研基金项目的效果,以加强预研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的后期管理,通过绩效评价促进创新并扩大优秀研究成果的显示度与影响力,切实发挥预研基金为科技发展的导向、引领作用。
1 预研基金绩效评价的需求
1.1 预研基金绩效评价的定义
对于预研基金来说,绩效是“绩”和“效”的合成,即成绩和效率,是基金项目成果与过程的综合反映和体现。“绩”指基金结果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主要任务是否完成,完成得怎样,侧重反映基金的结果;“效”则指完成基金的效率,侧重反映基金完成过程[1]。由此可见,绩效包括两部分内容:与基金相关的组织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而本文所讲的预研基金绩效评价是从宏观层面对预研基金研究成果的整体评价,目的是综合评价一段时期内预研基金的研究成果,找出其中存在的质量或制度问题,并提出改进预研基金管理制度的建议或措施,本质上是一种预研基金的管理绩效评价。预研基金绩效评价是预研基金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切实加强科技预研基金项目的管理,以绩效评价促进预研基金创新,并通过评价发现现有预研基金在立项、验收和后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预研基金管理改革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促进预研基金制度健康良性的发展,切实发挥其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研究成果、增强科技发展后劲的作用。
1.2 预研基金绩效评价的内容
预研基金绩效评价主要是对一段时间内预研基金的数量、质量和费用进行的评价,评价的中心是对预研基金成果质量的评估,包括对预研基金完成质量的评估和潜在价值的评估。
预研基金绩效评估内容必须紧贴评估目标,由于本文研究的预研基金绩效评估主要面向预研基金管理工作,目的是提高预研基金管理质量和效率,进而促进预研基金质量的提高。而提高管理效率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①一段时间以来总投入与总产出的关系如何;②质量与费用有没有必然联系,是增加费用还是减少费用;③质量与时间跨度有没有必然联系,需不需要调整预研基金完成时间;④各个学科的完成质量如何,需不需要对某些学科增加投入;⑤各个完成单位总体的完成质量如何,是否需要调整今后的完成单位;⑥完成人的情况与完成质量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完成人的学历、职称、年龄、人数等对完成质量有何影响。为此,预研基金绩效评价需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估:
1)预研基金投入-产出评估
预研基金投入-产出评估主要用于评估预研基金总的投入与总的产出之间的关系。总投入包括对预研基金经费、时间、完成人员等的投入,总产出包括与基金相应的数、著作数、申请专利数、培养人才数、基金成果潜在价值、基金成果被引用次数等等。通过预研基金的投入-产出评估,明确一段时期内预研基金的总体质量与总体投入情况,可以了解预研基金的发展趋势,为今后预研基金总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意见。
2)预研基金质量-费用评估
预研基金质量-费用评估用于评估基金投入费用与成果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预研基金的质量-费用评估,明确基金成果质量与投入费用情况,可以了解预研基金完成质量与费用之间的联系,为今后预研基金经费调整提供量化的依据。
3)预研基金质量-时间评估
预研基金质量-时间评估用于评估基金完成质量与完成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预研基金的质量-时间评估,明确基金成果质量与完成时间情况,可以了解预研基金完成质量与时间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为预研基金完成时间的调整提供量化的依据。
4)预研基金质量-学科评估
预研基金质量-学科评估用于评估基金完成质量与学科之间的关系。通过预研基金的质量-学科评估,可以明确预研基金各学科的质量分布情况,为预研基金在学科之间的调整提供量化的依据。
5)预研基金质量-完成单位评估
预研基金质量-完成单位评估用于评估基金完成质量与完成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预研基金的质量-完成单位评估,可以明确各完成单位预研基金的质量分布情况,为预研基金在完成单位之间的调整提供量化的依据。
6)预研基金质量-完成人评估
预研基金质量-完成人评估用于评估基金完成质量与完成人之间的关系。通过预研基金的质量-完成人的评估,可以明确预研基金的质量与完成人之间的关系,为预研基金应该交给什么样的人员来完成提供量化的依据。
2 科学计量学方法应用于预研基金绩效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
2.1 科学计量学方法
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是借助有关科学文献产生、传播和利用的定量数据,试图描述科学以及研究活动特征的学问,是对科学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它借助科学计量学指标,运用数学方法来计量科学研究的成果,并对科学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估[2]。科学计量学指标是标示科学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度等的一组信息,其基础是现有科学文献数据库所存储的大量数据以及其他各类与科学相关的数据。
科学计量学试图通过定量方法寻找科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或准规律,并为更有效率地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指导。下面列出几个典型的科学计量学问题:
1)科学研究的生产率问题;
2)通过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和确定资助重点;
3)通过科技产出指标进行科研绩效评估;
4)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研究科技人才和科技教育问题。
从科学计量学出现以来,它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结论就一直被广泛应用到有关科学和科研的方方面面,比如预测科学的发展趋势、评价科学潜力的状况、分析科研状况的发展、评估和比较科研的水平、动向等许多方面,已经成为科学技术事业宏观政策管理和微观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科学创新体系中具有非常关键而重要的影响。
2.2 科学计量学方法在预研基金绩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
评价一个方法是否适用于某个领域的研究,需要对方法的适用领域和领域的特点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从科学计量学方法的适用领域和预研基金绩效评价的特点来说,科学计量学是非常适合应用于预研基金绩效评价的。因为:
一方面,预研基金定位于基础研究和一部分探索性强的应用研究工作,其质量指标很大程度上可以用预研基金的数、著作数、申请专利数、培养人才数、基金成果潜在军事价值、基金成果被引用次数等来衡量,而这些指标大多是客观存在并且是可以度量的,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构建合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预研基金的绩效进行评价是科学的、可行的、合理的。另一方面,科学计量学方法在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局限性对于本文所研究的预研基金绩效评价来说都不存在。首先,由于本文研究的绩效评价是从宏观角度对一段时期内预研基金的综合评价,所以科学计量学方法对单个项目评估的局限性[3]可以有效避免;其次,本文所依托的预研基金项目设有专门的数据采集组,专门负责对近5年来预研基金的相关数据采集,且数据源直接来自于预研基金的管理部门,数据齐全,具有很高的可信性,对科学评估预研基金绩效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本项研究并不对预研基金的各个学科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更多的是学科内的纵向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学科内的质量分布情况,即使是横向比较也是在衡量潜在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相对性比较,避免学科间在不同层面上简单比较。
综上可以看出,将科学计量学方法应用于预研基金绩效评价是可行的,评价结果也是科学的、客观的,有助于加深对预研基金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从而为预研基金管理工作和预研基金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3 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的预研基金绩效评价过程
使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学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估的步骤是:首先根据科研管理实践的要求或该学科本身发展逻辑的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并确定使用哪些科学计量学指标:接下来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最后分析数据、构建科学计量学模型并对计量结果进行解释。
据此,基于科学计量学的预研基金绩效评价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6个步骤: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
1)确定评价目标
预研基金绩效评价作为预研基金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从宏观层面对预研基金研究成果的整体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质量或制度问题,并提出改进预研基金管理制度的建议或措施,为预研基金管理改革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促进预研基金制度健康良性的发展,切实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研究成果、增强科技发展的后劲。
2)提出评价需求
主要包括预研基金投入-产出评估、预研基金质量-费用评估、预研基金质量-时间评估、预研基金质量-学科评估、预研基金质量-完成单位评估和预研基金质量-完成人评估等。
3)构建绩效评价的科学计量学指标体系
基于评价目标和评价需求,按照“投入-产出-结果”逻辑构建分层次、可操作的预研基金绩效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问卷调查与专家研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设计。
4)数据采集
依据评价需求和评价指标,收集近5年来预研基金项目的相关数据,包括项目名称、学科类别、完成单位、负责人、完成时间、资助经费、完成论著、、申请专利、应用情况、获奖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等。为了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我们特意建立了预研基金绩效评价专用的数据库,开发了数据录入系统。
5)构建绩效评价的数学模型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权重的计算模型和评价函数,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相对有效性指标计算模型,以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得出的绩效评价值为基础,结合DEA模型建立绩效评价值的修正模型,有效克服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DEA模型的局限性[4]。为了提高绩效评价的效率和可靠性,我们还依据上述数据模型,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负责对录入预研基金绩效评价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计算,以得到科学、准确的结果。
6)分析绩效评价结果
按照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的预研基金绩效评价方法,对近5年预研基金项目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按照排序-频度、时间-序列、投入-产出排序等分析方法分析评价结果,提出对当前预研基金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4 结束语
从科学计量学的视角系统地分析预研基金管理情况,系统性、全面性,把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预研基金管理绩效评价问题,并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价,提出成功经验、改进建议,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跨层次的交叉与综合的研究,是对预研基金管理问题研究的一个新尝试。它不但可以提高预研基金管理的效率和成效,还可为其它基金的绩效评价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马辉,杜亚灵,王雪青.公共项目管理绩效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软科学,2008,22(7):49-53.
[2] 马强,陈建新.科学计量学方法在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学研究,2001,19(3):78-83.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范文6
一、现阶段绩效评价的发展状况
(一)财政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推进情况。财政部一直高度重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问题。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要求后,财政部就开始制定规章制度,对中央部门预算支出进行绩效评价试点,先后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关于开展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开始,到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财政部对项目支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做了具体的规定,即到2016年,要求绩效自评全覆盖,全面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目前,绩效评价工作积极推进、步步深入,绩效理念已初步树立,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增加,也促进逐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农业部开展绩效评价的情况。1.从制度层面对绩效评价进行规范。为进一步规范农业部部门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根据财政部及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农业部先后出台《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价规范》《农业部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试行)》《农业部部门预算项目绩效评价规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年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农业部财务司关于开展2016年部门预算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明确了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工作规范、技术规范、行为规范及评价成果应用,强化了绩效评价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调整工作机制,实现了绩效自评全覆盖;规范对重点财政专项的绩效评价等,从制度层面对绩效评价进行了规范。2.绩效评价开展情况。从2011年起,农业部启动对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试点,先后开展了对各地“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进行验收考核;扩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绩效评价范围,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补助这两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项目的试点;进一步将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控、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防控等项目纳入试点,这些项目均为目标复合、内容复杂、涉及行业面广、实施单位众多、管理模式复杂的整合打捆项目。2015年,农业部选择草原监理中心开展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探索指标设置、评价方法、实施机制,为下一步扩大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范围和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积累了经验。2016年开始,在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的基础上,农业部按照不低于本部门项目支出总金额50%的比例,选取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部门重点一级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上报财政部。从这几年绩效评价的试点来看,农业部为落实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积极研究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指标体系不健全,试点范围较小,特别是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刚刚开始,与财政部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农业部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财务管理不规范:①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核算不规范。如:会计核算科目使用错误;有的仅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列支,支出依据不足。②扩大项目支出范围,实际支出与预算批复不符,在项目中列支与项目内容无关的费用。③未进行专账核算。如:有的省将农业部下达资金与省财政资金混淆使用,未对项目严格进行专账核算。④账表不一致。如:项目中无预算却列支了相关费用,但决算中未作反映,账表不一致。(二)项目管理不规范:①项目内容变更未履行变更程序。②项目任务内容或项目预算经费无详细测算依据说明。③个别单位委托业务程序不规范。如:委托业务费支出未见委托合同协议。④未按要求完成全部项目任务等。(三)绩效自评报告深度不够:①自评报告中预算支出与绩效目标完成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存在扩大或缩小的情况。②注重完成数量的描述,效益成果方面总结提炼不够。③没有客观区分自身完成的绩效和全行业、全系统完成的绩效,以致部分绩效目标与相应资金投入不匹配。(四)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①个别绩效目标未能清晰反映预期产出和效果,如设置的“开展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绩效目标,就不能清晰地反映预期产出和效果。②个别指标设定值偏低。③绩效目标内容不完整,如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职责是为公众服务,应设置满意度指标,对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测评。④个别绩效目标与相应的预算支出在内容、范围、方向等相关性指标上不一致。(五)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①绩效评价指标与绩效目标的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②不能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③共性指标较多、个性指标偏少;财务类指标多、效果指标少。④缺少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标准,对部分指标值的高低优劣无法判断。(六)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①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不紧密,缺乏刚性的制度化规定。②绩效评价结果公开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向社会公开仍面临诸多障碍。③绩效问责的机制、程序、范围等尚不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尚未制度化地纳入到单位绩效管理体系之中。(七)绩效管理理念未深化:①目前“重预算争取、轻资金监管”的传统思维模式已经显著转变。但一些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对于“资金监管”的认识,还主要集中在保障资金安全和加快执行进度方面,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认识还不足,未真正树立绩效预算的理念。②个别预算绩效评价的组织者、实施者、专业机构,对于绩效评价的认识存在偏差,将绩效评价简单等同于项目资金检查。
三、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