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教育经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教育经验范文1
一、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深入领会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35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教学效果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为主,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基于以上思考,实际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一、开放性的教学处理。我在教学中重视用开放的视角处理教学。其一,课程内容的开放。我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这有利于完成教育目标,有实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其二,学习方式的开放,学生的学习没有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来自于课外,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二、多样性地选用教学活动形式。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在多种活动体验中不断深化学习主题。童话的故事情节使课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充满了童趣。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愿望。
小学生教育经验范文2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体育意识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中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内涵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反映。体育意识是由意识衍生出来的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人们对体育运动实践的感受、经验、知识等的集合,也是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地位、功用、价值、现实状况以及发展态势的主观认识。中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是指人正处在中小学时期,在对于体育的内涵还没有形成理性思考的状态下,对于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意愿和需求。
2 中小学生体育意识的特点
2.1 具有强烈的塑造性和不稳定性
中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中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两个保障:一个是时间上的持续不间断性,另一个是学校、家长乃至社会的多方面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中小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实效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2.2 具有强烈的自身需求和内隐性
中小学生对于体育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其中,既包括其身心成长对于体育运动的客观需求,也包括中小学生精力旺盛、朝气蓬勃,体育运动能使他们收获快乐,在紧张繁重的学习之余得到身体和内心的释放。因此,中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属于其自身的潜在意识,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往往不被发现和重视,更加容易被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所掩盖甚至是磨灭。
3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3.1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迫切需求
1985年至2005年,5次大规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水平下降现象,尤其是从后十年的调查发现,部分指标更有加速下降趋势。我国学生的整体体质状况令人担忧,其中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比如:肺功能始终维持在低水平上,超重和肥胖现象普遍且严重,近视的发生率持续上升,速度、力量和耐力等素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血压机能不良现象较为普遍……
分析原因发现,青少年由于承受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直接导致了闲暇时间特别是体育锻炼时间的减少。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能达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将近一半的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足0.5小时。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和时间都在减少,高中学生的情况最糟糕。研究结果说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体质的下降。而体育意识的缺失也正是他们不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
3.2 中小学生终身体育的客观要求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以电子计算机、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身体健康也在生产、生活方式急剧变化之下受到严重威胁,对于正在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影响尤为严重。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自主意识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强。积极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对于个人、家庭乃至整个民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4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意识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三者共同关注孩子们的体育意识的培养、激发和维护,必将能够有效改善中小学生体育参与状况,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1 社会方面
社会具有制度和舆论的导向功能。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正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加了学生的余暇锻炼时间。国家有关机构,要在制度上对于中小学生的体育参与和文化教育之间的矛盾进行调和,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取缔以各种名目举办的培训和补习,坚决杜绝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排名而造成的低水平重复教学和题海战术;加强宣传教育,定期组织体育竞赛,从而营造出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充分激发中小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
4.2 学校方面
学校是体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学校总是会摇摆不定,立场不坚。而学校应当认识到自身对于学生体质健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通过提高体育活动的组织水平,优化体育活动的组织结构,合理设计体育实践的步骤环节,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并化为永久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对培养综合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宣传导向作用,从而端正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深体育情感,培养体育意识。
4.3 家庭方面
中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绝不能单纯依靠社会和学校,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许多优秀运动员的成才都源于父母的耳濡目染,家长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鼓励和引导,能够使青少年摆脱繁重的课业负担所带来的压抑和焦虑,轻松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去感受放松与欢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充足的体育锻炼会让学生体会到身心愉悦,头脑灵活,更加热爱生活,全身心投入学习,从而取得好成绩。因此,聪明智慧的家长决不能一味地督促孩子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的价值。
5 结语
实践证明,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正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逐渐凸显,罪魁祸首当数体育参与的缺失。中小学生对于体育参与虽未能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但在潜意识中具有强烈的需求。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体育参与意识正在中小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下逐渐被掩盖甚至是磨灭。中小学正处在欣欣向荣、蓬勃发展阶段,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能够对于他们体育意识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起到积极作用,无疑将使得孩子和社会的发展得到双赢。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形成合力,共同为中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提供保障,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陈永年.体育意识浅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4):19.
[2] 孙国友,何珊.论青少年体育意识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12(5):36-38.
[3] 吴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J].中国教师,2011(10):12-13.
小学生教育经验范文3
关键词:教学生态环境;有效教学;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09
一、教学生态环境
教学生态环境也叫教学生态场景,是学校教育环境的核心内容与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生态环境,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二、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三、笔者所在学校生物教学生态环境与有效教学的结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灵山中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一流办学设施和学习环境、一流师资队伍和一流教学质量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名校。目前全校共有教职工300多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也达到全区一流水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94570多平方米,学生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上课;教学仪器装备达全国一类标准,图书馆藏书270000册(含电子图书)左右,教室基本实现多媒体化,学校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电脑备课中心、电教资源信息库;学校完善的生活设施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学生全部住上了整洁的公寓楼,宿舍安装有电话、电风扇和热水系统等设施,宽敞明亮、高档次配备的学生饭堂大楼能同时容纳5000人就餐。
我们生物学科全体人员在教学生态环境方面,也为学校努力创建好有关生物教学生态环境的硬件。
1. 协助学校搞好“生物绿化”
我们灵山中学创建于1914年,位于灵山县城西郊著名的三海岩风景区内,占地面积215亩。校园三面奇峰环抱,风景优美,古树成荫,四季如春,素来有“花园式学校”之美誉。学校植物、动物等生物品种繁多。有桃树、牡丹、海棠、金钟、杜鹃花、石榴花、茉莉花、桂花、木芙蓉、山茶花、迎春花、、荷花、睡莲、芍药、万寿菊、水仙、荔枝树、芒果树、铁树等,甚至还有国家级保护植物的银杏。
在校内景区三海岩门口旁边甚至还有野生灵芝。在学校校园内,由于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生态较好。经常可以看到县里其他地方不容易见到的松鼠在我们校园的树上跳跃。还有猫头鹰、老鹰等不时在校园内出没。我们在三海岩山脚下还特地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植物园”。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到这里观赏我们种植的灵山县少见的植物品种。
我们在教室周围开辟园地让学生自己种植,让他们学习种植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豌豆。体会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中孟德尔的实验乐趣。由此,从普通的认识生物个体开始,学生进而产生对高中生物课学习的兴趣。不仅喜欢曾经初中了解的花鸟树木,对他们高中阶段的关于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也会更感兴趣,从而产生了学好生物的浓厚兴趣。
2. 先进的生物学实验室设备
我们学校生物实验室水平可以达到省级同等学校实验室水平。配备有光学显微镜等一大堆与实验相匹配的先进仪器。对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有关实验都指导学生参与并完成。
3. 具有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4. 在学校校园和教室内粘贴励志名言
张贴名人名言,读记名人名言,说讲名人名言,抄写仿作名言等。这样,以名人名言为载体,或教师一起来,或让学生独自搞,以“共赏名人、共读名言”,相互交流“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我想推荐的名人名言”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培育,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走得踏实。
5. 有效的课堂教学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如“细胞膜的功能”适合采用自主学习。而合作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
总之,和谐的生物教学生态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远不止上述几种,应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应是因材而异、因生而异的,有时还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这些都需要我们学校继续摸索和探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编委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 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小学生教育经验范文4
关键词:生活情境;知识生长点;实践活动;思维发展
学生数学经验包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只要是通过自身努力,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就可以统称为“经验”。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数学潜能的主要阵地,那我们如何在课堂上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开展有效教学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使经验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创设与现实生活情境贴近的教学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2个;再出示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1个;那么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几个?学生想到的是半个。那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半个呢?于是引入“分数”。“分数”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刚刚接触时,就把它放在一个分苹果的情境中,他们感到既亲切又熟悉,觉得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心理上就乐意接受,所以新知识很容易被接纳。
二、找准知识生长点,使经验自然化
数学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新内容,前面没有知识铺垫;另一种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比、迁移得来的。对于第一种知识,我们可以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寓知识于生活情境中,引起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对于第二种知识,我们要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探索研究,最终发现数学的真谛。教师只是起组织、点拨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例如,在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让他们猜一猜,做这两个纸盒哪一个要用的硬纸板多一些?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把长方体沿棱剪开,得到它的展开图,再比
较大小。于是我巧妙引导:办法是个好办法,可是如果不能剪开这个盒子,还有别的方法比较吗?学生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有个学生说,根据展开图直接比,也不一定比得起来,也要算出6个面的总面积,还不如先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正方体的棱长,算出6个面的硬纸板的总面积,再进行比较。
比较“哪一个要用的硬纸板多一些”其实是找准了学生新知的生长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思考,是比较6个面的总面积。而求每个面的面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学生已经掌握,关键是怎样求6个面的总面积,学生再通过思考、交流得出不同的方法,每个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因为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是属于不同的层次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也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三、重视实践活动,使经验过程化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不亲历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孩子们来讲,动手做始终是他们最欢迎的学习形式,只有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积累的数学经验,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和探索,通过各种动手活动,灵活、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活动中学习和感悟数学。
如,在研究圆的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圆的直径、半径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时,我让他们四人一小组,动脑筋、想办法。有的是通过量出长度比较的,有的是通过折一折发现的,还有的是通过想象的,根据圆的特征想到的,根据直径、半径的图示想到的……方法太多了。学生研究的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
四、关注思维发展,使经验提升化
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有三个层次,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是教书匠;能够体现数学思维的,是智者;能进行无形的数学文化熏陶的,则是大师。可以说,老师们已经开始关注数学经验,但有点浅尝辄止的感觉。
比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已经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遇到只求前后、左右四个面时,根据以往的经验有的学生先求两组相对的面中的一
个,再加起来乘2,也有的一组对面一组对面求,这时,我就让学生画出它的展开图,由于剪法不一样,展开图也不一样,我选择了其中一种四个面靠在一起的,“看一看,这四个面正好拼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长方形的宽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经过思考,学生发现,长相当于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高,可以用底面周长乘高直接求出这四个面的面积和。这样,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又学习了新知。换一个角度思考,方法就不同,而且很巧妙,潜移默化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思维也是一个提升。
总之,数学学习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知识技能、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小学生教育经验范文5
湖南省醴陵市姜湾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围绕《净化校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近四年的研究,并取得了如下的初步研究成果。
一、净化了校园语言环境
1.完善了学校语言工作管理制度
我们成立了以校长和副校长为正、副组长的语言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学校中层和语文教师组成的学校语言工作小组。学校还设立了语言工作专职人员,职责明确,考核落实。学校语言工作网络覆盖校内各条线,从年级段到班级,从教研组到班级,从备课组到班级,深入各教学班。各条线协力配合专职人员开展工作,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每学期召开校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语言工作。学校制定了校园语言监督监测及督促整改的制度。语言工作纳入教职工考核、教学管理及学生评优等制度。
将语言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有明确的规定。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和日常教育中使用普通话,不定期检查,作为教师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听课、评课等教研中考察是否用语规范,并作为评价的指标之一。教职工评选先进的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教学管理及评估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教学评优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学校积极派出人员参加上级语言相关工作培训,并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成绩计入了教师业务档案。将“在公共场合自觉讲普通话”纳入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班主任配合检查落实。学生常规管理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学生评优制度中有关于语言工作的规定。
2.将语言规范化纳入了教育教学管理中
⑴ 德育内容。在学校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培养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和能力的具体内容。办公楼内、教学楼内、走廊等设立了有关语言工作的标语牌、宣传牌;每学期校广播台进行了4次以上专题宣传。每学期班级黑板报进行2次以上专题宣传,并进行评比。班级黑板报开辟了“说普通话”语言工作宣传角。每学年中,在9月份的第三周开展“推普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等。每学期,在校园内组织语言规范化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达4次之多。在“推普周”活动中,组织师生参与社会语言工作。其中学生开展系列活动:“我教爸爸妈妈说普通话”、“我当推普员”等,社会影响好。
⑵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由语文组带头组织带动了全校的推普活动的开展,在学校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中,语文组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推广普通话而开展的,如:举行“推广普通话”演讲比赛等,取得了很好的规范效果。学校按年段语文备课组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语言能力培训要求,并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认真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常规化。
⑶学科渗透。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体系中有关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各科教学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规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和实施重点。各科教师普遍树立在日常教学中适时进行语言规范化教育的意识,有相关教学事例。教学管理中正确把握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关系。
二、探究出了消除小学生口语交际心理障碍的对策
研究前期,我们围绕“口语交际过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很多普遍的心理障碍。其中,主要表现在:
⑴惧怕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口语交际 “难”而产生惧怕心理,不敢说。还有部分学生怕说得不好被人笑话,怕写不好挨老师批评。
⑵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是口语交际能力低的学生。他们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他们从未获得过成功的喜悦,信心丧失殆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⑶厌恶心理。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情绪放松,竞争心理不强。在口语交际时,存在着应付心理,随便说上几句,应付过关。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情感是一种内在力量,它能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使口语交际能力主动地得到发展。实践中,我们探究出了如下有效策略:
1.兴趣诱导策略
兴趣是学生口语交际入门的导向,是直接推动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强大内驱力。小学生具有喜新好奇的心理特点,而且对色彩鲜艳的动态事物尤为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如下两项目具体策略:
⑴ 经常变换口语交际的主题、内容与形式,使学生每一次都有一个新鲜的感觉。
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唤取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产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动力。
2.“循序渐进”策略
信心是兴趣的基础。教学中,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差异,设立分层目标,即对学生口语交际要求设立不同层次。对困难较大的学生暂时地、适当地降低一些要求,使这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赶上去。
3.“鼓励”策略
有一部分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写好课本中的要求,而是把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口语交际中,让他们尝试即兴演讲、辩论等较有挑战性的口语交际的形式。在习作中,让他们尝试着编童话、写诗、写小论文、写小散文等,积极投稿。只要他们思考了、实践了,并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就应该为他们喝彩,使学生多一份自信,多一点兴趣,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小学生教育经验范文6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蕴意是指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主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各部门和机构通过明确分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以建立能够长期有效对学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蕴意包含工作保障体系和工作落实体系,既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又具有具体性和实践性。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理解、尊重和关爱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
1.全面育人政策的目标难以落实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不健全,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确立从党委领导到校长负责及至各下属相关部门的共同作用。另外,高校中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高,以致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措施不得力以及人力和物力等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思想政治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的落实。
2.教育内容缺乏生活基础
实际生活上,包括实际的教育行业中,还是有很多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误区,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简单化地理解为政治教育或以政治教育为主导,以至于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教育功能,相对地忽视了思想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太过宽泛,并且大多缺乏生活实际和生活基础,不仅不能实现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1.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模式
首先高校领导应该加强重视,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并努力将其融入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从党委、校长到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体系,做到统一领导、积极发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出现的思想状况,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和规划,从整体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另外,从规章制度上明确各方责任,促进全体密切协作,以真正实现把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目标。
2.整合高校各类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及教师、学生等的支持,统筹整合高校的各类资源,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建立起反馈系统以协调系统内上下左右的反馈行为,并且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其他互补系统之间的反馈制度,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
首先是在教育理念上的创新,树立人本教育的理念,树立和谐的教育目标,并为高校学生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觉悟的发展;其次教育内容的创新。要不断强化对学生的道德观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等教育内容,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和社会竞争奠定基础;最后是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的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素材,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另外,积极组织和管理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宣传组织活动,全方位立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就业、经济等压力,减少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