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1

一、“过度”的小语课堂教学

今天的小语公开课追求完美,这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答:否。

有一次,我在市区听课,课题是:《田忌骞马》。这位教师备课很精细,什么细节都考虑到了。上课的应变能力也不错,课上得还算成功。可听课的专家老师,说法不一致,基本的意见是不怎么成功。有的说小语教学应该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这节课老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读书的形式单一,读书的时间也不够。这样说也有道理。可有位听课的老师反驳道:那样别的环节时间就不够了,整个公开课就不完整了。提出反对意见的这位老师说得也有道理,那么究竟谁的观点对?其实就关系到课堂教学是要实效还是要完美的问题。前者要的是实效,后者要的是完美(实际上是完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事无俱全,这些是自古以来客观真理。有些事看似完美,其实不然,细究还是有不足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哲学说,事物都有个度的问题,超过了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一旦我们只追求完美,那么这种完美也必然不再完美。同时我们追求的实效也会不复存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尊重这样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宁可要实效也不要所谓的完美。也许有人就说:“既然如此,我们干脆不要形式了。”这也不对,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是过“度”的表现。其实形式和内容是对立统一的,内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形式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内容决定着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的形式与之相适应。小语课应以内容为主,如果能有较为完美的形式加上有效的内容,那是最理想的结果。

二、平淡自然、质朴无华的小语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常态课和公开课。公开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展示课,是一种近似于追求完美的课,也是一种“千锤百炼”的课。这其中饱含着执教老师及其幕后的协作者(也可戏称“导演”)的辛勤汗水。对于他们的付出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肯定,可是这样的课太过于雕琢,华而不实。试想想,每次都这样上课,那么整个教研组就不要工作了,专门为你服务好了。更何况每个学校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多媒体教室供许多老师同时上多媒体“优质课”。所以我认为“优美”的公开课只能是作为常态课的启示课。常态课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即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例如,学生的朗读不行,在完成主要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加强朗读指导。有些老师认为语文课就是读,除了读还是读,这其实是过“度”的,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行为。如果朗读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还要老师干嘛?朗读只不过是帮助理解课文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较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万能的。

常态课要“平中见奇,朴而不素”。所谓“平中见奇,朴而不素”是指方法要新,看似平淡、朴素,实则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譬如,在教《珍贵的教科书》时,我在同学们对“珍贵”二字理解肤浅时,拿出了我珍藏多年的,上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本旧语文教科书。学生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以为我在骗他们,当他们看到书上写得不够工整的我的名字时,大家都惊呆了。同学们都问为什么我的书能保存这么久,我告诉了他们:这本书是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候的,当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上学,父亲曾经不想给我读书了,没有办法,我只好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去捡破烂,最后挣了10元钱,用这点钱缴了学费。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这一年是我家最困难的时期,所以这本书我珍藏至今。(别的书,如三年级时的数学书等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为此我还痛哭了一天。)最后我问同学们:“你们说,我的这本书珍贵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的。”我又问:“那么我的这本书同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相比哪个更珍贵呢?”同学们说:“用生命换来的珍贵些。”我又问:“为什么呢?”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说:“因为鲜血和生命比汗水珍贵得多。”我于是借机说:“那你们看,我们的英雄指导员伟大吗?”……“我们的革命先烈高大吗?”……做了这样对比和铺垫以后,学生对英雄的精神就有了真正的领悟,老师的教学也就有血有肉,没有了说教之嫌。这节课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别的突出的闪光点,有了这点就足矣了,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本节课我没有运用什么现代化的电教手段,也没有什么“华丽的外衣”,可照样能上好课,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无比的优越性,但是,它不是万能的。在广大农村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打破常规,逆向思维——有效就行,不必追求有形。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事不同理而同啊!

三、中国小语课堂教学未来的发展动向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的教育说到底还是以应试教育为实质,以素质教育为追求目标,后者如理想的华丽的外衣。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一点都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考试制度,这种制度在我国隋朝就有了,到现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当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到了今天,它的缺点也越来越凸显了——导致高考生分数高,能力低,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虽然这种这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变,但是没有从根本得到改变。举个例子说吧。中国人进大学难,出大学相对容易;美国人进大学容易,出大学难。美国人的大学生活是很苦的,上大学时就要进行各种实验,写学术论文,只有知识,没有能力,是无法毕业的。而中国的大学生高中以前很刻苦,进入大学以后就可以放松放松了,好像买了保险一样。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除了我们的国情不同外,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同欧美的不同导致的。所以我国至今还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不得不引起国人的深思!发达国家不是不要考试,而是不像我们这样考,他们高考时居然没有作文,特别重视实践能力,实践性题目占主要的,如美国和法国。所以我认为为了素质教育没有障碍,为了课堂教学能有宽松的环境,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势在必行。为什么?试想,一个只想着学生拿高分的老师怎么会去想着怎么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其结果必然是走向极端——追求高分。现在的小学虽然没有初中、高中那么注重分数,但是不要忘了,高考的门槛在那儿等着未来的孩子呢,谁敢不重视学习成绩啊!有了高分,别的方面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创新教育 环境

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少满差费”的弊端,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应进行了下述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营造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环境

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1.1 精心营造宽松氛围。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1.2 巧妙创设创新情境。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2 利用多种教学技巧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①相机而动,巧引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②实时而为,妙点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3 运用求异法,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育

小学语为一门小学基础学科,无论是教材的设置,还是大纲的要求,都含有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挖掘,通过系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原来的“学会”达到“会学”,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的于归宿的统一和学生独立探索与创新意识的形式,还能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完善,适应社会的能力,创新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是适应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人才发展的根本需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行之有效呢?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应进行下述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古往今来,那些有成就的发明家,他们的创新行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激发。快速计算法的发明家史丰收,在上小学时发现了一个算术教学中的新问题,教师在黑板上演算习题,习题的数字、读、写、看都是从左向右,从高位开始的,而运算正好相反。史丰收问老师: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从高位算起呢?老师沉思后说几千年来都是这么算的,课本上也是这样写的,你就跟着这么学吧!不过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发明创造嘛!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的创造愿望终于如愿以偿。因此,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必须千方百计的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的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们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造欲望就会激发起来。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1)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的创新。学生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幼稚天真而充满幻想,个性品质的充分展示,思维和表达不受任何限制,疑问看似简常却又新颖奇特,回答跟老师的预设答案总有距离却有其客观合理性等等。教师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创新,更不要误解为严密的逻辑思维,重要的理论发现和科学的创造发明等,那就势必把很多具有创造新天赋的人才夭折于摇篮中。

(2)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是天生的创新人才,他们的成长经历凝聚着他们创新的胆识和能力,孩子的创新意识、学习欲望、生命发展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联系的。在相互信任的氛围中,学生会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3)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发现,有些教师常常不以为然,不置可否。我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置学生的质疑于不顾,仍按自己的设计组织教学。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发现,不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硬拉学生“跟我学”的做法,导致学生失去了创新的欲望和学习的要求,创新精神被扼止于萌动之中,出现学生“高分低能”“越学越没灵气”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发现,满足学生创新学习的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挖掘课堂教学的创新因素,进行思维训练是实施创新能力的过程

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潜在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多句性思维训练,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如《草船借箭》一文,主要描写周瑜由于妒嫉诸葛亮的才能,设计陷害诸葛亮,要他三日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巧妙地挫败周瑜的计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思维特点分析周瑜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思维定式的影响,没有摆脱思维习惯的束缚,他认为,凡是箭都是造的,只要看好造箭材料,时间限制紧,即使诸葛亮三头六臂也将被置于死地,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思维的创造性,这样不仅深化了对文章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在无形中从诸葛亮身上受到感染,学会了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三、让学生发展想像的翅膀

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4

一、确立教学目标

我们要在教育中创新,在创新中教育,这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有确立了目标,我们才能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情感认识、性格和爱好、素质和技能上进行分析。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创新?教师要帮助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发展性。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语言表达、实际操作能力等情况。主要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2.主体性。要想使主体性得到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实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让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得以开发,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才能发展。教师要在按照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情况下,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和生理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小视,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任自流,教师一定要做好整体控制,适时加以点拨和激化。

3.动态性。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是更为动态性的。学生需要从直观性的学习当中去进行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中进行实践的操作,最后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创新学习。

二、发展学生个性

我们的传统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几乎是没有的,更有个别学生一旦提出新的思想就立刻遭到老师劈头盖脸的批评,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此被扼杀在摇篮中,再也没有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只能循规蹈矩地学习,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一切任务,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活多样性格及创新的表现便从此消失得无踪无影,从而无法谈起学生的根本发展,更无法谈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先要改变自己传统成旧的思维方式,善于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创新思想和创新倾向,让学生敢于好奇、敢于提问、敢于冒险,培养学生专注、自信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知识的不同,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反应的快慢不一样,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采取相应的方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有相应的灵活头脑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主要体现在教学层次要鲜明、课堂训练要鲜明、作业要分层、个别辅导要到位、学习评价要及时等。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激励学生思维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对学生常规性思维进行培养,在21世纪的今天,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也是我国和西方国际教育的不同,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学生要敢于批评,敢于批判一切。我们国家对于学生的要求一贯是遵规守纪,做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学生从来也不敢创新。学生从小就接受这种被动式的教育模式,唯老师是从、唯书是从,从小就缺乏批判世界的勇气和精神,所以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教学目的、以批判为创新的前提,不敢批判就不会有创新。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但不能让学生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要帮助学生从中甄别出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腐败的,教师要将批判和创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5

关键词:创新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创新型人才

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当今,从信息社会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分析、运用、传递信息的综合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少满差费”的弊端,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应进行了下述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例如在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这时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去 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游览的情景。有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

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教师可抓住结尾循着文路展开合理想象。或是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有些课文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蕴含着创造思维培养的许多因素和良机,教者可根据体裁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小学语文课本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好课文,蕴含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机,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把握培养良机,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学生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求异法,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例如在教《司马光》时,有位教师设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这种方法,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同学们好奇心,大家七嘴八舌,积极讲自己独特的见解,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些小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的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

四、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范文6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语文;应用;教育情境一、教育游戏的概念

教育游戏是近年教育界普遍推广的一种教育方法,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模式,主要为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生活经验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育游戏。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逐渐引进了游戏教学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正是活泼好动爱玩游戏的阶段,因此将游戏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虽然不是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游戏还能够借助其虚拟性、合作性、竞争性、趣味性来帮助学生以娱乐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育游戏实施策略

1.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具有注意力集中较差和爱做游戏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能采用“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方法,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还会挫伤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虽然目前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画面感极强,但是教材中并没有游戏内容,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习惯来制定出符合学生的教育游戏。教师在学习拼音字母ü时,讲到汉语拼音声调标注口诀时,可以用儿歌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如,“j q x y小淘气,见到ü眼就挖去”,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法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2.开展各种具有特色的游戏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兴趣以及情感认知的情况,并选择符合学生的课堂游戏,这样才能使游戏教学发挥到最大作用。尤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能够明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放几杯水,每一杯的味道都不同,之后选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品尝杯子中的水,并要求品尝到水的学生把感受到的味道用表情传达给台下的同学,台下的学生则要通过台上学生的表情来猜测杯中水的味道。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还提高了写作热情,整堂课师生都沉浸在愉悦的气氛中。课后,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记忆写下了参与游戏的整个过程,并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由此看出,教育游戏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教育游戏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特点,并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情感认知的教学游戏。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要以启发、引导为主,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来达到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目的,从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团队合作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处理好课堂教学时间与游戏时间的安排,从而更好地配合游戏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覃国初.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现状与创新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4).

[2]金晓芳.幼小衔接语文游戏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0(5).

[3]马洪芳.有效朗读,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