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村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研究

大学生村官研究范文1

Study on the Village Official Policy Impact Assessment Index Construction

ZHOU Dong

(School of Politics &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228)

Abstract The village official policy for undergraduates' target is alleviating employment pressure, promot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for decades, whether the policy's target is desired is debated, there are indeed opinions, the reason of it i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policies used by people being differe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polic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from the economic effect, social effect and the political effect of three large dimension to build out the village official policy for undergraduat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an objective and reasonable poli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Key words village official policy for undergraduates; policy impact assessm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面对大学生群体,用于将我国一大群高素质人才和最基层的农村连结起来的政策计划,旨在拓宽打声就业渠道,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近年来,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就业是毕业后面临的最大难题,向往着“安稳生活”的家长和学生,都希望进入“体制”内,于是乎,“大学生村官”也变得越来越火热起来,“大学生村官”成为了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之一。面对这样的现状,结合“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推行现状,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留住人才,和农村自身的发展,建立一个更为合理的长效机制万分迫切;以公共政策的理论对现行“大学生村官”计划进行评估机制的构建,直观地体现出该项政策的实施效果,显得十分必要且颇具现实意义。在本文中,首先将大学生村官政策效果评估的一级指标定位为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其次,在以前三个大指标――一级标题的基础上,从政策第三方的视角,在以下的二级及三级标题中以政策目标为主线展开。

1 一级指标:经济效果“投入――产出”

本文研究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评估,主要是针对政策效果的达成,而经济效果是政策效果的一大主体,它是指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前后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它包括政策本身主体、相关课题以及对应环境等方面就以达到某种水平而进行的投入和产出比较。我们常用公式“P=M/I”①来表示,即分别表示P代表政策的经济效果,M为政策的产出,I为政策的投入。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投入主要是指政策本身人、财、物方面的投入,而产出主要只是政策正面的产出,及物质、精神等负面的消耗产出等。以下为了更好地进行指标体系的建构,用两个方向――“投入”与“产出”两条主线来设计指标,在“投入”指标下的三级指标主要设计标准以政策制定、执行为主的时间顺序安排,而“产出”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则是按照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的目标为主来设计展开。因此,本研究所述的“经济效果”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上,以下的指标设定也以经济效益展开。

1.1 二级指标“投入”下: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期的成本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成本是指在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即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前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在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大概可以概括为政策宣传、政策实施、政策监督和政策总结几个大的阶段,政府为了更好地完成预期的政策实施的经济效果,会从几个阶段具体的展开成本的投入,如政策预期效果的价值性宣传、人员和机构的配置投入和相关物资、财力投入等等。

1.2 二级指标“产出”下: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目标的完成情况

在本文开始已经提及,对于政策的效果评估原本就是从政策的目标效果达成效果角度出发,就这个意义上,“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产出”评估即从政策实施目标的完成情况出发。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涉及的相关对象主要有大学生村官、农村及所属村民以及政府代表的国家,而计划实施的目标也是从这几个对象出发设计的,因此,在我们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的产出时,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最完整和真实地体现政策的完整情况。

2 一级指标:社会效果

这里涉及的“社会效果”是指“大学生村官”计划所达成的结果或影响程度与原预期的目标的对比评估。该指标的评估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等主要政策价值目标是否实现的体现。本研究对效能下的二级指标的和三级指标采取描述性说明方法。因此,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影响作全面的效能分析,不仅要对目标涉及的因素进行评估,还要对外在的因素进行比较评估。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大学生村官政策所达成的预期结果与影响的程度。②

2.1 二级指标:大学生对政策的满意度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涉及范围就在大学生与农村之间,因此,在对其进行政策评估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一维度,在横向角度看,我们应该首先分析大学生在这一政策进行过程中对该政策的满意程度如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2 二级指标:所在村对政策的满意度体现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可谓是我国政府一个显著的“杰作”。在面临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就业难两大困境的时候,可以将之巧妙地结合起来,从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作为一个研究者而言,对这一政策出台的效果评估进行研究,仍需要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就该政策另一个另一相关者――村官所在村的发展状况而言,需要进行可操作性的评估指标构建。

3 一级指标:政治效果③

“政治效果”主要是指一个总揽全局的宏观效果,它和前面提到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是属于同一阶梯,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在政治上投入所带来的效果。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政策本身作为一项公共政策而言,在讨论其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以后,对其进行一个深入的政治效果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3.1 二级指标:政策落实的直接政治效果

政策落实的直接政治效果是指在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实施后,对接受政策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产生的政治影响,本文的分析角度定位为政策相关第三方,因此,在以下研究分析中自然采取从政策相关的三方――政府、农村和大学生(村官)群体出发来制定三级指标具体事项。

3.2 二级指标:政策落实的间接政治效果

政策落实的间接政治效果是相对政策落实的直接政治效果而言的,即在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后,其对直接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以外,所折射出的在更广阔范围内产生的政治影响。以下会就该政策对农村发展、社会发展及国家发展等维度产生的政治效果作详细三级指标分析。

4 大学生村官政策效果评估指标建构完整结构图(表1)

5 结语

本文尝试着通过从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后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三个维度出发对政策效应的分析,设计了大学生村官政策评价模型。以期就此指标体系可以提高政府行政人员的工作效果,提高大学生就业资源的利用效果,促进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向更加公平、民主、高效的方向迈进。同时,就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大学生村官政策为农村在政务创新和发展问题上出现的人才缺失方面做更好的调节,也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性的意见,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

注释

大学生村官研究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胜任素质;胜任素质模型;素质提升对策

2014年12月22日,再次强调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表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以及选拔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命运,大学生村官是国家在基层落实农村政策的有力保障。大学生村官的引入,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同时对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了“人才”的供给侧,为农村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希望。

一、胜任素质模型的概念及发展

(一)胜任素质的概念

自麦克利兰教授提出胜任素质这一概念以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定义胜任素质的概念,但他们所提出的胜任素质概念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动态的,与某一任务相关的,以绩效目标为参照对象、包含个人潜在的特征,如:知识、技能、自我认知和意识、个人特质和动机等。本文将胜任素质界定为,个人所拥有的能够区别于低绩效的知识信息,技能、价值观、自我认知和内在的驱动力等个人条件和特质。

(二)胜任素质模型的类型

1. 冰山模型。1993年,Spencer夫妇认为,运用冰山模型可以将这些胜任素质要素分为两个层次,知识和技能属于表层的、易见的胜任素质要素,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则属于核心的、隐避的胜任素质要素。显现在表层的胜任素质要素易于发现和开发,而核心的胜任素质要素则较难测评和开发。

2. 洋葱模型。洋葱模型是由Boyatzis提出,他将胜任素质从内至外进行排序以区分每个胜任素质要素的培养难易程度和评价程度,依次包括最核心层面的动机和特质,中间层面的自我形象、态度和价值观,而知识和技能是处在最表层的东西。

二、大学生村官职位分析

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在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主要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助理工作,主要职责是配合做好村务工作中的经济发展工作,负责村民的培训接待工作,承办上级政府下派事宜,做好国家政策的宣传和推进,协助完成民政、计生、治安、社保、文体等日常工作;参与文字起草、档案管理、宣传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市、县、乡三级党委的组织部门及村支部、村委会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大学生村官的能力、特长等,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工作分工。从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应用到的知识信息极为广范,除此之外大学生村官还需在村民面前起到树立模范先锋的作用,勇于创新,并在德、勤、廉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三、大学生村官胜任因子的提取

(一)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提取胜任因子

本文以“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为检索关键词,得到72篇相近的文章,并选择其中有关胜任素质内容的文章进行研读,最终确定为32篇,在提取文章中所有胜任因子并将相近胜任特征进行合并的情况下,按照胜任因子出现的频次由多到少的次序进行了汇总,如表1所示。

(二)关键行为事件访谈中的胜任因子提取

本文选择了35个大学生村官,要求他们对自己过去半年岗位上感到有成就感的关键事件进行叙述.对他们的回忆进行描述时提到的部分关键词是文献中和胜任特征词典中没有的,因此,我们按照语言习惯和相似性对这些关键词进行了合并和概括,共得到37个胜任特征,表2所示。

(三)对胜任因子进行项目分类

结合胜任素质词典及前人的归类方法,本文对已经提取的胜任特征进行初步的归类,归类情况如表3所示。

四、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一)初步构建大学生村官胜任素质模型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大学生村官的访谈两个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最终得到大学生村官胜任素质模型,模型由5个维度构成,分别是基本知识、综合能力、品质和心理素质、政治素质、个人特质。基本知识包括农村农业知识,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素养及政治立场,个人特质包括外向型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包括个人品质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力素质包括管理能力、业务能力以及岗位综合能力,共9个胜任因子。

(二)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胜任因子验证

大学生村官研究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有效需求 充分供给 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 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 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 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 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 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 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 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大学生村官研究范文4

摘要:本文想要探讨的是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的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经过多方查阅资料和进行调查问卷后发现我们想要探讨的主题背后的实质关系是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的主管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采用了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量表,同时也借鉴了一些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论文。试图说明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支持;生存质量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生活质量是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经历的良好状态的主管感受,他是衡量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生对学校各种因素产生的一种幸福感也就是一种满意感[1]。生活满意感是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质量做出的判断的程度。Ed Diener[2]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3个部分。而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消极情感越少,则个体的幸福在就越强。

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支持,即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另一类是主观的支持,这类支持是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国外许多研究都发现,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有着明显的正相关。由于社会支持提供的材料或信息上的帮助会有助于提高个体愉悦感、自尊、自信、归属感,当人们面对压力的生活事件时,还可以缓解应激反应抑制负性情感,从而增加积极的情绪和感情,从而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因此探讨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以及自尊水平都很有帮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调查问卷是本小组的三个组员向身边在校的同学朋友分发,没有特定的地域和年纪的偏向,对于被试的唯一条件就是在校大学生。一共发放了400份问卷,收到的有效问卷361份。

(二)测量工具

1、生存质量测评量表简表(WHO QOL-BREF)简介

WHO QOL-BREF量表包括4个领域:生理领域、心里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该量表能够产生四个领域的得分。

量表另外包含两个独立分析的问题条目:问题1(Gl)询问个体关于自身生存质量的总的主观感受,问题2(G2)询问个体关于自身健康状况的总的主观感受。

生存质量测评量表简表的信度效度指标

采用cronbach’s ɑ对 WHOQOL一BREF量表中的四个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进行信度分析[2,3]。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社会支持量表采用的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是由肖水源1993年编制的[6]。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等三个维度。

量表计分方法:第1-4,8-10条:每条只选一项,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第5条分A、B、C、D四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自己个来源就计几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析方法:总分:即十个条目计分之和,客观支持分:2、6、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分:1、3、4、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第8、9、10条。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生存质量的情况整体状况

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平均生存质量分数是88.6分。其中59-69分的比例最少,只占了4.4%;其次是71-79分数段,占总人数的13.3%;分数分布最密集的还是集中在80-100分数段,占了总人数的70.9%;100分以上的人数排第三任然高过59-69分数段的人数。这说明了大学生的生存质量还是普遍偏高的。

(二)社会关系维度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生存质量量表包括了四个维度,文中主要分析的是社会关系维度(包含题目:20,21,22主要包括个人关系,性生活,所需社会支持的满足程度。)与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三)社会支持的总体得分状况

社会支持量表赋值题目一共有十题。

(四)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

四、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生存质量水平比较高

男女大学生生存质量的得分非常高,并且高分数的比例较高。这说明男女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还是很高的,即他们的生存质量还是很高的,可能是由于他们还没有出社会学历较高,社会地位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的尊重较多,得到的社会支持也比较多。其中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由于被试的不同,他们的调查对象为大一新生,因此作者认为比起刚脱离紧张高中生活的男生而言,女生在学习期间更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更加勤奋,因此,学习的回报能给她们带来成就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她们的满意度,但是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高年级的大学生而言,单纯的学习成绩已经不能再给她们带来成就感了。

(二)社会支持性别差异分析及应对方式

但是男、女生在主观支持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性,说明大学生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更多,即个体在社会中受到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更能高,这与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一致的。由于社会对学历和知识的重视,拥有它们的大学生自然会受到各位的对待,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大学生的身份使得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认可,所以大学生的在主观支持维度上的得分会显著高于常模。但是在主观支持利用方面,男生显著低于常模说明虽然男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支持,但是他们却不懂得如何利用所得到的支持,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这与男生本身独立的性格有关,不希望接受别人太多的恩惠,希望自己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三)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及对策

生存质量与社会关系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因为拥有更多社会支持的人,其体会到的关心和帮助就会更多,对生活就会更加满意,相反,社会关系不好,得到的支持较少,其体验到的负性情绪就会较多,生活满意度自然就不高。学校也是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一个支点,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生活是其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因此营造良好地学校学习生活环境对于大学生的主观生存质量感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 100.

大学生村官研究范文5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岗位的增长量相较于快速增长的大学生数量已经无法很好地进行消化,这就使得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在目前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有很多新问题与新情况浮现出来。本文着重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问题;对策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许多因素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产生了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国家的就业政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中慢慢浮现出了新的问题与矛盾。在这种情形下,探寻可以解决、缓解大学生就业观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矛盾的有效策略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规划模糊,没有确定的职业目标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并未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更没有根据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并结合社会职业的需要进行客观、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身没有明确的定位。这种状况一般有以下两种具体表现:首先,没有确定的职业目标。许多大学生会在毕业前夕去参加学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或是当地的人才交流会,但是相当一部分人都抱着一种“赶集”的心态,去之前没有做丝毫的准备。等到达招聘会、人才市场后毫无目标,总想碰碰运气;其次,职业规划模糊。许多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会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看到良好的职业规划对于未来的个人发展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进步的重要作用,仅仅简单的将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方式。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在寻找工作时往往会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态,对于个人的工资待遇、工作福利等问题十分关注,对于公司、企业可以为个人提供的工作环境、年薪假期等问题考虑甚多,却忽视了其个人可以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这份工作能否使自己的工作技能得到提高、未来自身在工作的公司里能否拥有合理的发展空间、自己能否在这个专业领域、行业里实现个人价值并在未来有所成果[1]。

(二)缺乏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薄弱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很多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时,表现得缺乏社会责任感,并且没有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艰苦创业的品质。只重视“小我”的利益,而忽视了“大我”的存在。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单单看中工作的功利性价值。更有甚者,会把职业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于各类职业有着高低贵贱的看法,完全忽略了国家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的大学毕业生的诚信意识严重不足,在寻求工作的过程中不惜做出欺骗的行为。在应聘材料中甚至填写虚假的信息,妄自抬高。例如:编造实习经历、篡改学习成绩等等。然而他们却对用人单位指指点点、评头论足,总是试图“骑驴找马”。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所呈现的就业观中的不稳定性甚至是个人道德问题,不但对于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的正常展开产生了影响,也对于同届甚至是还未毕业的其他同学的就业事宜产生了影响。

二、目前大学毕业生如何建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

(一)各高校应针对大学毕业生加强就业观教育

目前全国各高校针对大学毕业生加强就业观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将就业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面中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观教育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这样就能够给予大学毕业生有效、科学、正确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敢于面对就业的竞争压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注重对于大学毕业生的价值观教育。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的浪潮也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在目前社会经济新形势下,多种因素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高校需要充分利用这把市场经济的“双刃剑”,从多种角度帮助大学毕业生发自内心地建立良好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各高校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指导大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既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又从根本上理解职业规划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2]。

(二)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应给予正确的指导

要全面的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就业观教育,就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观的重要作用。第一,在心理上,家庭应为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提供良好全面的心理支持。对于面临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自己的家庭就是自己可以依赖的港湾;其次,家长对于孩子的就业问题要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道路。同时,对于孩子的期望不可过高,要量力而行,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结束语

严峻而紧迫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高校与家庭需要用“以人为本”的就业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予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

[参考文献]

[1]谢安国.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与就业观教育新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1,(3).

大学生村官研究范文6

1 引言近二三十年来,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这些研究的结果促使人们以积极的视角看待压力、逆境中人的发展。在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大学生走入大学后,可能面临更多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冲撞,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一定影响。国内外学者针对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做了大量研究,例如社会学家Becker(2000)发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社区等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密切。李志凯(2009)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及各个维度与心理弹性均显著正相关,并且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心理弹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作用很大。宋广文(2013)等研究结果发现,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其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水平都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的中学生,并且心理弹性能显著影响并预测主观幸福感。综合以上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研究对象较为单一,两者与三者之间的综合性实证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将探索农村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三个变量间的关系,试图构建以社会支持度为前因变量,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主观幸福感为结果变量的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在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下,大学生即使遇到压力和逆境也能够表现出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

2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和施测过程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法,从河南中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中随机选取700名学生进行调查,收回的调查问卷677份,有效问卷即农村户口为521份,有效率为74.43%。其中男生133人,女生388人。2.2 研究工具本研究运用肖水源(1986)等编写的社会支持量,共17个条目,包含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等三个维度,该量表重测信度R=0.92,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9±0.94之间。心理弹性量表运用2007年于肖南和张建新根据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编制,共25个条目,中文版包含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1。总体幸福感表(GWB),由国内学者段建华在Diner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相关在0.48~0.78,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聚敛效度为0.27~0.47。

3 统计分析本研究对社会支持度、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三个变量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3-1:〖TP朱平生1.tif,BP〗从表3-1中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之间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0,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01,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09。三个变量间两两呈正相关。3.1 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中介作用的检验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成正相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弹性也成正相关,心理弹性可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为继续验证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我们首先假设,心理弹性能够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参照Baron和Kenny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分别作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度之间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3-2中的第一步检验了社会支持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从表中的结果数据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09(p

4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4.1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度、心理弹性间及主观幸福感两两呈现正相关这一结论与国内外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例如Pinquart 和Nahum-Shani,吴丹伟等人,其研究结果均发现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度获得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越高。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论增强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变量的水平,都对其它两个变量有积极的影响作用。4.2 心理弹性在农村大学生社会支持度和主观幸福感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之前的部分研究也表明,心理弹性在两个变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例如衡书鹏(2012)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得出心理弹性对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有中介作用。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下,大学生即使遇到压力和逆境也能够表现出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同时在社会支持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可能还存在其他中介和调节变量,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总之,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三个变量之间两两正相关,并且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方向,在今后的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社会支持度,增加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关心和支持,可以有效地增强心理弹性水平,最终实现提升农村大学生提高主观幸福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