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性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的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的性质

小学教育的性质范文1

关键词: 职校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实效性

现代人会说“我想和你结婚”,而古人会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代人会说“我没办法去,但我真的很想去”,而古人会说“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现代人会说“你该回家了”,而古人会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古语隽永,古语优雅,古语有致。跨越千年的时间隧道,至今熠熠生辉。然而,时至今日,打开这一隧道的钥匙――语文,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丢弃。

没有升学压力,不是专业课,作为一名职校语文教师,我越来越感觉到语文教学的尴尬,越来越感觉到母语学科――语文,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一落千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静下心来,查找资料,决定进行一次教学改革,力求使职校语文教学具有实效性。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载体,凭借它,可以帮助学生穿越千年的文化隧道。因为没有应试的压力,这一点也给了我很大的灵活性。

一、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兴趣在人的学习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学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单调了,多媒体成了教学的得力手段。

演一出好戏,上一堂好课,应该说没有规定的方式。就上课而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增进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教学质量是有很大作用的。

讲授《琵琶行》时,我利用电脑给学生播放了配乐朗诵,随着忧伤的琵琶曲响起,同学们的思绪一下子被拉进了文本中,随着优美的诗篇感受着作者情感的起伏。对于缺乏人生经历的学生,用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十分有效的。经过多媒体的引导,学生很快抓住了本文的情感线索,对理解本诗的主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要善于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教师教的动力转化为学生学的动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寻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成了我每次上课前必做的功课。

在学习《荷塘月色》、《台湾蝴蝶甲天下》等课文时,多媒体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将竞赛机制融入语文教学,打造竞赛课堂

“没有竞争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把竞赛机制引进了语文课堂,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小组研讨,自主发现问题,并采用小组对抗的形式,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贴近文本,就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充满“斗志”。

在讲述《鸿门宴》之前,我了解到学生对秦汉战争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刘邦、项羽二人的评价存在着分歧,因此在解决了重点实词虚词与文本的翻译问题后,我从讨论对二人喜欢的原因入手来分析这篇文言文。

经过小组的充分讨论后,学生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喜欢刘邦:(1)机智,表现在初到鸿门时的谦卑隐忍、能言善辩,离开鸿门时慌而不乱,回到军营后又能够果断除奸――这一切都说明刘邦是一个非常机智的人。(2)遇事能够沉着应变,初到鸿门时善于抓住项羽的性格弱点,投其所好据理力争,稳住形势以观其变;趁樊哙闯帐,项羽赐酒赐肉,气氛缓和之际,借故“更衣”而逃离“虎穴”。

喜欢项羽:坦诚直率、重情重义,与刘邦比起来,他更富有人情味。表现在当刘邦初到鸿门时顾及兄弟之情而未将刘邦杀掉;在刘邦看似真挚、合“情”合“理”的言词感动中说出了“曹无伤”的名字;在樊哙闯帐的情形下对樊哙的勇敢感到敬佩,这是因为两人在这一点上性格有相同之处。

令我意外的是有一个小组对刘邦、项羽二人都喜欢,认为“成也英雄,败也英雄”,原因在于刘邦有大智慧,充满理性;项羽重情义,只不过项羽的重情重义被刘邦所利用,成了他政治、军事道路上的障碍。

经过一节课的讨论,学生对刘邦、项羽二人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对其他人物的分析与文本的掌握问题也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敏捷、快速反应的人,能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更快地适应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

三、培养学生“每天读一点,每天写一点,每天背一点”的习惯

名师魏书生老师曾说:“一个人,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类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而习惯了的事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很难。”

我一直在思索:何为语文?语文学习的习惯应该是什么?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要想“口头”成功,就要以“书面”的读、写为基础。而我一直认为,被诗书滋养的人,他得到的绝不仅仅是飞扬的才情和视野的开阔,实际上更应该是一种丰富的人生。我在读书过程中也总能看见类似的话语:“谁不善于阅读,谁就不善于思考。”“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所以,我把阅读作为一个根本。“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用进废退”的,为了巩固阅读,同时也为了配合学校的读书识字工程,我也注重“背”和“写”,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给学生订了每天“三个一点”。

刚开始的几天,学生做得还不错,但几天过后,就有调皮的学生拒交作业,我秉持的态度是不愠不火、不批评、不发脾气,只一句话:“抓紧时间写,我下次再来看。”我是班主任,出入班级的次数很多,这个“下一次”可能就是下午,所以,要的次数多了,他们自己也就“烦躁”了,这个“三个一点”也就继续坚持下去了。时间长了,学生们每天见面时往往会先说一句:“‘债’准备好了吗?‘老班’一会就来讨了。”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学期里班上38名同学都坚持了下来,即使是寒假期间也是每天都干一点。

让我更加欣喜的是,本来只是想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却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学生们仍叫我“讨债老班”,但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班级管理越来越容易,并且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尤其是专业课也有了很好的习惯。这一步是走对了,让我看到了希望。

小学教育的性质范文2

摘 要: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是中职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双重功能弱化的状况,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关键词:中职德育课 教学有效性 措施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78-02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的视觉与听觉的记忆活动,获取一种方法把每一个知识点牢牢存放在自己的大脑里;而对于老师来说是把自己曾经多年总结的学习经验最简单最直接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把书本里的知识要点掌握并牢记。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教学和人才的质量,所以其课堂教学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使其课堂有效性能达到最大,是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重要问题。1 中职学校德育课的重要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两个选择即:一是继续再学习;二是直接面临社会参加工作。中职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2 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年龄较小,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成长经历等多种原因使他们心理敏感,逆反心理较强,易受外界干扰,易产生自卑感,教育难度较大。在中职学校日常教学实践和管理中,我们发现,德育课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低,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弱化。2.1 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知存在偏差在多数学生的思维里,除了专业课程是必修课程,对于德育课程只是一个附带课程,只是为了考试有那么一个分数而已。他们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考试是实行开卷考试,对应中职德育课就成了中职学生眼中可有可无的课,甚至是“休息课”,加之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德育课在学生的眼里就更不值得一提了,加上中职学校学生中考成绩不太理想,普遍表现出厌学情绪严重、学习主动性不高、想学一技之长却缺乏恒心和毅力等状况,直接造成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忽略。2.2 德育课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表现在:(1)教学观念落后。多数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一味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产生思维惰性,无法创造性地去学习。(2)知识构成陈旧,教学内容空洞。由于不注重持续学习,不少教师的业务知识陈旧,虽然用的是新课标,教的是新教材,但教学套路还是旧的,以不变应万变是他们的“法宝”。这势必造成教学内容空洞,说多用少,理论脱离实际,枯燥乏味,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积极性差。(3)教学手段落后。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德育课课外教学辅助材料较少且设备投入不足,教师基本上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手写板书,“课上全靠吼,板书全靠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对于德育课课程,多数中职学校往往简单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没有体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技能特长等内容,致使教学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习过程。造成师生缺乏足够的沟通,很少互动,教学效果差。3 提高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作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和各专业学生必修基础课的德育课,如何切实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深化德育课程改革的关键。3.1 变换课堂空间授课模式打破传统的课堂空间授课模式,即老师站在前面的讲台上讲,学生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的教学形式。中职学校专业班级学生人数较少,德育课教师可课程需要交待班干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全班学生们一起参与把课桌很整齐的围成一个大圈,老师和学生都围坐成一个大圈,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面对面的交流。变换课堂围坐模式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们在课堂环境视觉上感到上课有一种新鲜感,借助学生时代的单纯,必须营造学生时代最喜欢的课堂活跃氛围,充分挖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潜力,老师在课堂上能及时抓住某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并及时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改掉了平时不爱动手不爱动脑的个别学生身上的一些坏的习惯,避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头接耳,激发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热忱,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体现了班级的凝聚力及号召力;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体现了师生间的同等地位。3.2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历史“舞台”上来看,因材施教是最为悠久,虽然现代是一个科技信息时代,讲究时髦、讲究突破、讲究创新等,很多捷径教学方法都还有待考量,许多教学者在大胆尝试去创新、去探索,但是在笔者看来是万变不离其宗,“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德育课教师教学在遵循“三贴近”原则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髓,应该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对每个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指导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职业价值取向、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等特点进行。(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观念的感悟,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为学生自觉规范行为创造了条件,是一种适用于职业德育课教学,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德育课亲和力的有效形式。如在《哲学与人生》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中,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的活雷锋郭明义和厦门洗脚妹刘丽等人的感人事迹,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理解,和学生探讨人生价值实现的主客观条件,提升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3)分组讨论。课堂分组讨论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实现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它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承载体,是课堂上促使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有效途径。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事先拟定讨论话题,在课前把所有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由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员和小组长要相对固定。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针对某个问题开展探讨并及时记录组员讨论的情况,归纳要点,以备课堂组与组之间交流。需要强调的是,在分组讨论时,一方面,要让组员学会聆听,学会聆听既是对发言者的尊重,也是提升自己的好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讨论过程进行全程监督,适时点拨、引导,对讨论的结果要进行集体公开的点评,以发挥讨论的积极效应。如讲到《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职业理想的作用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畅谈自己的职业理想,互相评议一下,看谁说得最具体、现实,最符合本人实际。在点评过程中可结合社会理想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用苦干、实干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样通过倡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善学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创新课堂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改善师生关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是有十分有效的。广大德育课教师应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生本意识和终身学习观念,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用良好的教学成效贯彻落实十精神。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S].2001,2.[2]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贯彻党的十精神教学指导纲要》[S].2013,3.[3] 孙丽群.课堂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与反思[J].文学教育出版社,2012,7.

小学教育的性质范文3

关键词:德育课程;职业学校;实效性

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的知识,而在于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做一个大写的人。“以德治国”这四个字便道出了德的重要性,即“德”是人成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在现阶段的教育领域中,大多数的职业院校都仅仅只注重于对学生进行“智”的培养,而忽略了“德”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学生在信念理想、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等方面产生理解偏差。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我国职业院校就应当积极提升德育教学课程的实效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

多样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在不同的时间、地区展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德育教学活动,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发挥教学的指导地位,又能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促进师生的良好交流。因此,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教师在德育课上,要懂得如何通过精美的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素材,借助多媒体进行音乐、图片、文字的展现,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合理而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开展竞赛教学。在职业教学阶段,学生的竞争意识已逐渐形成,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德育教学融入竞赛中去。例如,定期让学生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辩论赛。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进而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教无定法,但是却要以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总之,只要是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就是好的方法。在德育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其实效性,教师就要积极地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以丰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2倡导身教重于言传,促进德育教学的发展

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流露的身教,其处事的方法、品德的修养表现等,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德育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种表述都充分的表明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起到“以身为范”、“师高为范”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为学生构建起了一种无声的教育环境。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德育课的教学高效性,教师就要尽量的将每件事都完成好,重视自己在日常生活及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例如,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观察教室内是否有纸屑,如果有,则要及时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而且在下课的时候,要将黑板擦净后离开。这些很小的事情,其实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时,在德育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观其行、闻其声、明其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地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恪守言行一致、用身教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是现阶段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平等处理每一个问题,留给学生诉说的时间和机会,只有这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才能真正在师生间建起友谊的桥梁,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德育素养,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3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学生是德育教学课堂的主体,他们对学习的观念以及看法能直接影响到其对德育知识的吸收与内化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就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德育知识的观念、激发其学习德育的积极性。首先,改变学生对德育课堂教学的认识。大部分的学生还将对德育课的理解停留在以前的思想品德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其认为德育课只是空洞的说教,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就导致了学生看不清德育课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的重要价值。同时,过去传统“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本身对德育课就具有一定的厌烦情绪。这种种的现象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因此,为了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学生对传统德育课的认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其次,进行适时的心理指导。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升学考试中的失败者,这一事实常常会使得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自卑感、挫折感,因此,教师就要降低对学生的高要求,以平等的心相待,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提升学好德育课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优秀毕业生的事迹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有可以学习的榜样,促使他们产生“自己也可以成功”的想法。当然,适时的交流和心理疏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4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德育教师,必须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丰富专业知识储备,创新教学方法,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是学生获取德育知识、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一渠道的价值,教师就必须要格外重视德育教学,积极探索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进而为社会培养成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刘卫星 单位: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欢.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

小学教育的性质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是传授语文知识的阵地,它肩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它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高宗旨。因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最大限度提升公民文化素质的基础前提,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中国,乃至全世界和平相处的重要保障。

1 依托文本资源,提高学生参与性

语言直观能够凸现语文的学科特色。发挥语言文字能给人充分想象空间的作用。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出现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文字中所蕴涵的情感、体会作者所传达的心意,从而使自己身历其境、印象深刻。具体有以下几种呈现方式:

1.1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方式。

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教学相对枯燥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或自然常识大部分学生课内外都没有接触过。精讲课文内容,容易让语文课堂“走样儿”,若不提及课文内容,学生又在理解上有困难。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四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低年级语文当然以识字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自然界奥秘的兴趣为附加的教学目的。

1.2 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解决问题时一种能力,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力。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能力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依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质疑文本的参与度。

2 练习与反馈

练习、作业、考试是教师常规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步骤。能及时地传递、反馈出学生对知识能力的习得和掌握情况。也是新课改思想中广泛为社会重视的环节,因为是衡量学生课业负担轻重的重要一环。我们现在的学生是国家的可靠接班人和未来建设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布置的课后作业,应该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传统的语文作业体现在听、说、读、写几个层面上,有效的作业设计不是要偏废哪一方面,而是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有趣味。作业单纯的抄抄写写、读读背背不是积累、掌握、运用。扼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该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使人耳目一新,跃跃欲试。

二要多层次。十个手指不一样长,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就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已有基础等等设计不同的作业。可以设计“作业超市”,按易到难把作业分成不同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针对教材重、难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三要重实践。实践出真知。教师布置的作业也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让学生把己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尤其是课外阅读的作业。让学生在教师开出的书单中自由地选择阅读。

3 三维目标能落到实处

新课标指导语文课堂的实践,他们是旗帜,是方向"提高课堂有效提问能够将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3.1 知识掌握扎实,技能形成稳定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有效提问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效的课堂提问紧紧抓住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分析教学材料!清楚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这段知识和其他知识点的相关链接,明确考试大纲要求,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设计问题,使设计的问题突出章节的知识重点,并清晰的认识、理解知识,能体现关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3.2 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得以重视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会探索!会合作,会运用,会创新。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得到正确引导

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具体内容繁多,有效提问使学生树立有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是不同的课文培养的主题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出的问题时,根据实际需求和课标要求设计相应的问题,真正起到点化的作用。二是要有实践性"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与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结合教学实践体现,也在实践中培养。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不能脱离小学生具体实践,可以和他们的身心特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三是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由于学生情商多维性,决定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与此同时,学生的思想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如果就事论事,这可能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也对培养学生情商不利"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我们需要更多的考虑学生现在的思维扩展,多设计看法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思考中成长。

结语: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积累、听读的理解和说写的运用,而且在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自学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开发,更加在于对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中集中体现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意志行为的影响和传承。要让学生植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生发出具有先进、放、多元的文化精神的枝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孕育出赋有历史的浓郁芬芳和现代的流光溢彩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程瑞雪.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上下位联系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51。

[2] 杨舟.新课程背景下小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5.

[3] 陈海云.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6

小学教育的性质范文5

【关键词】体育礼仪;中职学生;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44-01

1 时代呼唤体育礼仪教育

体育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中应该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体育礼仪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体现在体育的各个方面,包括仪表、服饰、语言、礼貌礼节、典礼仪式等在体育文化活动中的综合运用。良好的体育礼仪,体现着运动员本人的人文素质和综合修养。

体育礼仪缺失现象一:

人民日报2009年5月20日报导,在横滨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员包揽五项冠亚军,但在赛后的新闻会上,两名中国女选手刚入座就低头发手机短信,全然不顾在场的记者。在其他一些场次的会上,我们的乒乓球运动员,一会儿做着各种怪表情,一会儿又交头接耳。赛会新闻官轩斯女士批评“为什么中国队队员在会上动作那么多,那么不尊重人、不礼貌?”就在本届世乒赛前,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也曾向中国乒协发出一封信,批评中国球员“职业素质与球队的成绩并不相称”。

然而,1994年日本广岛亚运会闭幕式结束后,6万名观众退场时没有留下一片废纸和垃圾,而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世界媒体惊叹日本民族的素养。

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古人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体育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我们的体育缺的不是职业素质,而是基本的体育礼仪。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课大部分是以考试或考核的方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体育课成绩,学生在体育课上大都目标很明确,以达标或及格为主,学到的主要是体育教师教授的肢体活动,对其内涵、该项目的竞赛规则不做过多理解,导致基本体育礼仪的缺失。在当今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迫切需要文明礼仪。因此,加强体育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 加强中职学校体育礼仪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由于中职招生的无门槛入学,生源多来自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的时间长,他们的特殊成长环境造成学生不良的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矫正,不但文化基础差,而且生活习性、行为风尚和自控能力也差,思想道德素质一般较低。在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礼仪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公民,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强化职业道德,加强礼仪修养。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质和教育行为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加强体育礼仪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礼仪必须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自律为基础,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和习惯,而且还应该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形体、文明的礼仪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过于看重动作技能及技战术的传授,完全忽视了体育教学中的礼仪教育成份。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礼仪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厚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面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良好的礼仪风范,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得到熏陶和滋养。

2.2 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一个社会人懂不懂得规范是个人教养和修养的问题,讲不讲规范是个人素质问题。无论体育运动还是余暇体育活动往往都是一些群体参与的活动,作为一个现代人所需要的思想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几乎都能得以体现。因此,体育教师在充分利用教学的不同环节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与人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在比赛的成功和失败体验中提高他们的耐挫折能力, 以及为实现目标顽强拼搏、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注重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加强体育礼仪的教育。

2.2.1 在集队中渗透礼仪教育。

集合、学生练习、分组赛等都离不开队形、队列,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最基本的上课集合、点名,下课集合、解散来规范学生“在不同场合应遵循不同规则”的基本礼节;在指定的地点要求学生点准时集合,按时出勤,生病或者有事要及时请假的考勤制度来规范学生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通过体育课的队列练习来规范学生的组织纪律,构筑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2.2 在收、发体育器材中渗透礼仪教育。

在发放体育器材时,教育学生不争抢。在实施这一教学环节时,首先让学生排好队伍,由小组长依次发放或从队列的先后顺序学生自己去拿取器材,教育学生相互谦让,形成守纪有序的作风;练习完毕,养成收拾整理器材的习惯,归还时做到有序合理摆放,教育学生爱护公物、按时归还。

当然,体育礼仪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切入口,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此过程中用心去发现,恰当的引导,培养学生与人礼貌交往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崇礼、修礼、习礼的良好风尚,就能造就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的性质范文6

学校对孩子要求严格,目的是加强教育的效果,目标一旦明确,落实显得格外重要,只要对孩子要求正确、恰当的,一定要坚持,对孩子要求严格,是一种明智的举动,也是培养孩子忍耐力、适应集体生活和培养孩子品行的重要途径。

可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孩子在学校里就有不同的表现。孩子模仿能力极强,父母爱打扮,虚荣心强,女儿也会爱打扮虚荣心强,父亲不拘小节,谈吐粗鲁,儿子也会油嘴滑舌,口出脏话。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家长里短素质也不一样,学校里制定的严格校规校纪在执行时有时会受到阻碍,学校就要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同时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加大执行的力度。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谈”上的演讲中这样说道,独生子女是自有人类这个物种出现后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尽管我们在拚命地反思,但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现在的家长一味的溺爱孩子,为孩子花很多钱,恨不得倾其所有,而且无怨无悔,一味地溺爱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会提出和家庭收入不相称的要求,如果孩子单纯消费,如果说孩子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渐渐地变成好吃懒做的人,家长不懂教育和教育无力,造成的必然后果,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他们子女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家长要告诉孩子热爱劳动,做事有条理,待人诚实,如果说孩子只顾享受别人创造的福利,那么些他长大了就会蛮横地对待别人,――首先是对待家长自己。

学校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教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教育过程象纸做的房子一样倒蹋下来。

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否注意家庭精神生活的质量,读书是否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古代文人有兰亭赋诗,郊游吟啸,风流儒雅的生活境界,而今我们今天一家人吃过晚饭,看电视、上电脑玩手机,有几个家庭一家人每天 能一起读书一小时?父母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教会孩子读书。

二是否关心孩子的道德教育。如关心别人,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培养爱善憎恶的态度,让孩子知道对长辈要尽什么义务,限制孩子不合情理的愿望,发展善良有益的意向,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可现实问题是学生出了问题,家长社会将所有的教育责任推向学校推到老师头上,学校虽说是素质教育,可是高考的指挥棒没变,重点还是围绕着分数转,所以我们的教育就出现了严重的缺失,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我们老了指望他们来养老吗?他们将来 怎么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如果是发生在今天,这些学生们能否挽救民族的危亡?

三是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惩罚教育。

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惩罚有时在改变行为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也就是说强化和惩罚一样都要可以达到要求。

新加坡是规矩最多,刑罚最多的国家,规矩造就文明,没有交警交通顺畅;没有清洁工地面干净;没有巡警,社会秩序良好。自觉背后是严厉的惩罚,其奖不吝啬,惩罚不避讳。新加坡最有名的是藤条处罚,学生一次不完成作业警告,两次不完成作业报告校长,三次通知家长,用藤条抽打屁股,当然,惩罚前会通知家长,并征求家长意见,如果家长不同意抽打,那么家长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案。

在英国,好的学校教育制度也是极严格的,英国议院规定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有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也就是说学生不听话,讲道理不听时,可能以适当地揍。

我们对孩子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我们太过于保护,太过于弱化责任意识,孩子不是成年人,必须管,犯了错误要惩罚他,让他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孩子的青春只有一个,他们不懂时不严格地管教他们,他们不会有好的前途。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今年我教高三毕业班,高三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有的学生受不了苦,就让家长找借口,请假,今天拉肚子,明天 脑袋疼,家长就帮着孩子撒谎,其实我心里知道,他们的是心疼孩子学得太辛苦了,他们的认为别人的孩子不上学也能吃上饭,别把孩子累坏了,家长们啊!我们的高考是公平的,不付出 哪些会有成绩,这第一步迈多远对孩子的一生多么 重要,后来我在家长会上我很严肃地给家长讲清楚了高考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告诉家长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哪有那么多的快乐学习,以学习为快乐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的。孩子只有付出 了,才会有收获。家长们配合得都很好,所以在2014年高考中我们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班52人,其中二本以上46人,这在一所普通中学来说,成绩是喜人的,那位经常给孩子请假的家长,孩子本来有希望上重本学校,可惜只上了一所省内的一般学校,可谓是鼠目寸光。

所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要想让孩子成材,首先要改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让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双方要经常沟通,家长要支持学校老师的工作。学校请家长,家长要么推说工作忙,要么来了以后不讲道理,护自己的孩子,我所带的班级里就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打架,两个孩子都要被带到派出所。家长来了,只是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孩子,不听班主任老师的调解意见,家长在派出所闹一大通,被处以罚款,孩子在同学当中影响也不好,这件事后在班级里受到了孤立。如果家长听班主任的处理意见,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尴尬了。还有学生被警告性停学,时间长短看过错程度,这时家长会求学生,别让我的孩子回家,那会落课的,要么让他听完一节课再走吧,可怜开下父母心!

二是家长必须以身作责,为学生做榜样,潜移默化地教育孩

子。学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好,要求孩子坐在桌前学习,自己开着电视声音大大的,或者让孩子自己在家里学习,自己却出去打麻将。家长的为人、品德、人格魅力无不影响着孩子,家长要认识到孩子首先是向他们的学习,包括学习好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家长里应经常检查自已,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通过教育孩子气让家长自己也振作起来。让自己懂得更多的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更好地对孩子尽自己的责任。美国有一个家庭格外受人尊重,这一个家庭培养出几位议员、几名律师、医生等;而另外 一个家庭则出了很多罪犯和酒鬼,可见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是学校应开办家长学校,定期传授各年级教育的知识。在这一点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书中这样论述“我们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我们坚信,教育学知识,就像法制知识一样,是所有的社会以成员都要必须知晓的.”帕夫雷什中学有95%至98%的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分为几个组:学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以学前期为例,学前期家长学校讲授学生这一年龄期的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教育父母如何在家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求知欲,培养儿童顺利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