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土地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新土地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新土地政策

农村新土地政策范文1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土地整合、精准测量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为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及新农村规划,全面实现现代化新农村的农业化、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政府如何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合理规范流转和集约利用,应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进行积极探索。以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整合,不仅最大限度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发挥了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了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土地整合的优越性

第一、节地增效,扩大集体经济。实行土地整合后,节水滴灌技术得以应用,田间大埂、灌溉毛渠不复存在,耕地利用率显著提高。以老沙湾镇老沙湾村为例:全村5100亩耕地面积,土地整合后,耕地面积变为5900亩,农户拥有的土地数量不变,机动地却多出800亩,增加了集体收入。不但还清了村里了20万元外债,而且为村队拉了电线6.7公里。走乡入户等措施,鼓励农民土地“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连片规模经营,使分散、零星的耕地集中,并对土地集中连片。

第二、节水增效,节约水资源。当前,水资源相对匮乏。据调查,由于近年来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和浪费,地下水位已明显下降。例如老沙湾镇以前打井100米深即可见水,而现在需要300米深度。如何解决节约用水与保障作物合理灌溉的问题显得迫切而重要。节水滴灌技术无疑是农业灌溉制度的一次革命,它将传统的“浇地”改变为“浇作物”,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可实现节水30%左右。如:四道河子镇下八户村土地整合前,大水漫灌的棉花全生育期浇水4次,需水量480m3/亩左右。土地整合后,实施了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棉花全生长期滴水7-8次,需水量320 m3/亩左右,相对节水160m3/亩。若该县有40万亩棉花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则为该县节约农业用水6400万 /m3。

第三、节肥、节药增效。与大水漫灌或沟灌相比,可实现节省化肥20-30%,节省农药用量8%-10%。

第四、节力增效。由于土地整合后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在田管作业中,可减少中耕次数2-3次,按7元/亩?次计算,平均可节省开支14-21元/亩。

第五、增产增效。节水滴灌技术的应用,使灌水、施肥、施药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满足农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如可实现棉花亩增产50公斤以上,小麦亩增产80-100公斤。

第六、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首先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以老沙湾镇西坑湾村为例:全村8000余亩地,760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1亩。土地整合前,地块分散在十几处,不集中,耕整地、播种、田管、收获的重复作业次数较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人均管理土地面积较少。土地整合后,大型农业机械和高新节水技术的应用使作业速度明显加快,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不仅缩短了作业周期,而且提高了人均管理土地的面积,有效的解放了劳动力,解放出的劳动力又可从事第二三产业或为周边村队打工,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其次有利于村队的合理规划,改善村队生活环境。例如老沙湾镇蒋家庄村在对田、水、路、 林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了整合,布局十分规则,形成了内部是农田、中间是机耕道、是防护林的环形格局,营造出农田、机耕道、防护林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田园化良好发展环境。8米宽的机耕道为大型机械的引进和使用铺平了道路,同时减少了粉尘污染,改善了生产环境;在原有的土地中划分出的防护林区域,不仅改变了以前老沙湾片区盐碱地“种树难活”的局面,而且起到了防风、减风的良好效果,缓解了过去“风吹地膜漫天漂”的不良局面。

土地整合各村委所做工作

各村队严格规范程序,制定具体详细可行的分配实施方案。同时,主动接受广大农民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断调整完善具体措施。为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对劣质地、低产田地,采取相应补助措施,将各项优惠政策宣讲到位,达到群众满意、家家欢喜,提高了广大农牧民参与土地整合的积极性。要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各村委应加大典型引导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专门成立调查组,深入到各村,通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认真分析。利用广播、入户宣传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切实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其次要着力提升土地流转质量。在土地规模化流转过程中,及时加强对土地转出方的管理和土地转入方的管理,教育引导农户签订流转协议,不断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并积极探索组织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农业公司,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和质量。最后是要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充分挖潜土地内涵。委托规划编制部门进行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实现土地利用规划与总体规划的配套衔接。

土地整合的原理和程序

土地整合是通过工程测量学使用高精度仪器RTK卫星时时定位系统的准确性,利用国家水利建设滴灌技术工程和土地整合相统一来进行的。主要采用独立坐标系统(也可与国家网联测)。工作程序:先各村队组织安排土地整合工作—再进行独立控制点布设—测出各村土地的实际面积以及独立地物—核查当地实际用户总面积—村委研究土地整合细则—村民抓阄确认地块—按照各户村民顺序和土地整合细则电脑分地—检查确认无误进行实地分地—各户村民确认分地边界。

土地整合技术方法

一、野外数据采集

GPS测量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由于施测地块地势较平坦且面积大,基本无障碍物,采用GPS进行外业测量。设备使用南方灵锐S82 RTK。首先仪器设备精度的准确性高、操作性简单。其次技术、设备的优良性和效率性能高。野外操作步骤:先架设基准站,连接流动站,建立独立坐标系统和控制点。当达到固定解的状态下,采集控制点。控制点采集完后,进行GPS坐标与控制点坐标的校正,再进行外业测量的采点工作,主要对独立地物的测量(道路、渠道、高压线、林带等)。外业数据采集时,外业数据全部贮存在GPS的电子手簿里,外业人员用草图来描绘测点的连接关系和实体的地理属性,然后将电子手簿中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数据文件,根据这些数据文件可直接在相应的成图软件中展点,绘制地形图。

制图软件主要采用南方Cass6.1软件进行内业成图。首先确定成图比例尺,然后数据展点成图,选择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将所有的地物绘制出来,系统中所有地形图图式符号都是按照图层来划分的。最后按照各户村民顺序和土地整合细则电脑分地,必须按照顺序和实物数据进行分测,若少分地,漏农户则重新分测。按照土地整合细则分完后,经个村委对电子版图件检测和抽查。确认准确无误以后进行实地分测。最后将最终图件上交与各村委或乡政府进行资料备案。

分地主要利用南方Cass6.1成图软件中的面积自动求和功能以及国家水利工程中的滴灌技术。通过滴灌施工图将其管线准确放到实地位置,这样既满足滴灌技术要求,也发挥滴灌最优使用化,也满足了土地整合的要求;即每家每户地界与滴灌管线相平行。若管线位置布设在某农户家,均去除管线相占有的用地面积。例如:户主张三家4口人,村内平均5.5亩/人,家内有条管线,管线长度400米,管沟宽度1米。则张三家共4×5.5×666.67+390=15066.74平方米,精度要求不大于5个平方米。读出张三家地界拐点坐标,利用高精度仪器RTK点放样放测于实地,平面点位误差精确到8mm以内。如下为博乐市小营盘镇巴尔托哈村1-4号地的土地整合效果图。

巴尔托哈村1-4号分地图.dwg

通过图件可以任意的检查各村户人员的分地亩数。例如:为博乐市小营盘镇巴尔托哈村1-4号地的土地整合图中的王兰英26.88亩,共计17920.01平方米,点击王兰英边界就可看到面积为17921.4655平方米。

结语:

通过科学的土地整合,完成土地整合的任务,最终达到土地整合的目的和目标。为积极推进新农村现代化、机械化做奠基石。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博乐市小营盘镇土地整合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2、新疆沙湾县土地整合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3、如何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杨继瑞

4、GB/T 18314 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5、GPS RTK测量技术规程-乌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农村新土地政策范文2

唐代的土地承包责任制

如果您留心历史的话,会发现唐朝实行的农村土地政策跟咱们今天非常相似。

在唐朝,农村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在今天,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严格讲,农村也有少量的国有土地,城市也有少量的集体土地,但就宏观而言,说农村土地归集体,城市土地归国家,基本没错)。不管是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总之都是公有,个人在法律上都不享有所有权。

国家向农民授田;在今天,集体也向农民发包。授田也好,发包也罢,都是把土地的使用权让渡给农民。唐朝授田按户口,一个家庭的人数越多,分到的田地也就越多;今天发包也按户口,一个家庭的人数越多,能够承包的责任田也就越多。

同时授田是有年限的,一个男性农民从成丁18岁那年从国家那里分到土地,到60岁那年必须再把土地还给国家,只享有42年的使用权;在今天,发包也是有年限的,最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不超过30年,草地的承包期不超过50年,林地的承包期不超过70年,承包期限满了之后,集体有权收回土地,重新发包。

在唐朝,农民耕种的田地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继承,叫永业田,另一类不能继承,叫口分田;在今天,农民耕种的田地也分两类,一类发包之后就不能再收回,叫自留地;另一类发包之后还可以再收回,叫责任田。农民使用宅基地受限制,每3口人最多占一亩,不能超标;今天农民使用宅基地也受限制,一户农民只能占用一块宅基,而且那块宅基的面积还不能超过地方政府规定的标准,譬如在河南城郊,每户宅基不能超过134平方米。

唐朝农民的宅基地允许买卖,但是无论怎样买卖,都不能超过每3口人占一亩的标准;今天农民的宅基地也允许出售,但是原则上只许卖给同一集体的村民,而且卖了之后就不能继续申请宅基地。

耕地也可以出租,但是不准买卖和抵押;今天的耕地也可以出租,同样不准买卖和抵押。

在唐朝前期,曾经出现大量的土地违法案件,譬如非法买卖耕地,非法占用宅基,以及把分到的农田抵押给钱庄和当铺等,朝廷屡禁而不止,甚至愈禁愈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今天,广大农村的土地违法案件也是数不胜数,譬如农民从基本农田里取土,村集体通过无限期租用的形式变相卖地,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截留和贪污本来应该属于农民的征用款,以及城市郊区不断涌现的小产权房……中央虽然三令五申,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在唐朝后期,以捆绑为特征的农村土地政策终于松动了,朝廷不再授田,土地允许流转,无论出租还是抵押都成为合法,耕地和宅基在事实上成了农民的私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农村土地虽然不可能私有化,但是农民手中的土地使用权必将在法理上进一步强化和扩大,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简言之,唐朝的农村土地政策从最初定型到后来改革,几乎每一步都像极了现代。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您在现代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而且对唐朝又足够熟悉的话,很可能就会产生梦回唐朝的错觉。我的话并不夸张。

我甚至认为,如果您不了解我们的农村土地政策为什么会改革,那么不妨先了解一下唐朝的农村土地政策为什么会改革,因为两者改革的背景也有相似之处。

对土地流转的把控

唐朝的农村土地政策为什么会改革呢?

首先,长期授田和还田,把田块分割得越来越零碎,不但单个田块的面积小了,而且每个田块还分散坐落在互不毗连的地方,使农民耕种起来费时费力。举个例子,小明家5口人,授田300亩(唐初地广人稀,理论上一名成年男子可以分得100亩耕地),后来小明不幸亡故,得向国家交回100亩;小强家3口人,授田200亩,后来小强也不幸亡故,也得向国家交回100亩;而此时小芳家刚好添了两名男丁,需要授田200亩。

假设村集体内只有小明、小强和小芳这3家农户,那么国家会从小明和小强家的农田里各划出100亩来分给小芳家。再假设小明家的农田在村东,小强家的农田在村西,那么很明显,以后小芳家种地必须村东村西两头奔忙。这只是个简化了的例子,现实当然更复杂,《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朝授田,有“乡有余以给比乡,县有余以给比县,州有余以给近州”的说法,这就好比一个住在北京延庆的农民,分到的田地很可能会在密云,下一回地就得跑百八十里,比今天住在通州的小白领每天去市中心上班都累。

其次,人口越来越多,城乡对流越来越频繁,朝廷根本没有精力和能力做到“添丁必授田,减丁必还田”。

农村土地流转的势头越来越猛,朝廷已经压制不住,只有改革法令,主动认可。笔者读过《册府元龟》第四百八十七卷《邦计部》“赋税”篇所载唐朝诸帝禁止农村土地流转的诏令,发现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颁布均田令开始,到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一年下令禁止农地买卖和抵押结束,近130年内共有个皇帝(含大周皇帝武则天)九道诏书,都是禁止农村土地流转的。如果朝廷控制得住,我相信一道诏书就足够,也用不着连发九道了。

农村新土地政策范文3

1. 黑龙江农村的早期的境况

在改革开放前,农村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与农村合作社相结合的经济发展体制,这样的体制下发展的农村经济,会对经济产生阻碍作用,农村人民生活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中,只能是降低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活力,使农村经济得不到发展,甚至是出现负增长。这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会降低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也会降低,导致降低粮食产量,从而会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发展,再者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人私有经济得不到高效的发展,使人民生活艰难困苦。

2. 黑龙江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行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农村经济的政策进行了重新调整,我国农村经济逐渐进入了正轨,也慢慢得到了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城乡经济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从原先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走出农村,到学习先进知识后纷纷返乡,振兴发展农村经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变得越来越乐观。从最初打破了我国农村计划经济体制,废除了,到开始建立以的经济体制,到后期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和土地承包关系相结合,全面的发展了农村农产品发展的市场,就此走出了一条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改革道路。

二、黑龙江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高技术人才缺乏

对于传统农村来说,人们的文化素质水平相对偏低,没有很好的技术水平支持,很难让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出现,投入较高的成本却得不到较高的收入的情况。因为人们普遍缺乏具体细致的科学技术,然后则是留在农村中的人们都是只会传统种植的人们,一些懂得技术的人们不甘埋没在农业生产中,而外出务工。所以在物价上涨的今天,土地种植的成本也在提高,可农民的技术产量没有提高,就会降低收入,国家的补贴的又少,所以农民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2. 现行的土地政策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

现行农村的土地政策,成为了制约农村发展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应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式,改变土地政策变成了当务之急。那些机制不完善、流转行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是其主要困难问题。这些问题下又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

2.1 农产品的价格相比较生产所花销的费用来说相对较低,农民对农产品的贩卖上得不到利润,而土地的附加值又偏低,这时农民就想将土地承包出去,可是这样赔本的生产方式,又会导致土地转包困难变大。

2.2 土地就算被承包下来,可是经济压力大,又让人难以承受,所以承包关系也是很难稳定下来的,土地转租现象严重,频繁的转租使土地的肥力下降,大型水利设施应用量也会降低,抗灾能力也就变差。

2.3 土地承包时间太短,多次这样的短期承包,会对土地肥力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对土地的资源产生一种掠夺式的经营方式。这样的行为,既不利于农业生产,也不利于土地的使用年限,对自然资源在相对情况下也是一种破坏。

3.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及产值降低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条件的发展,人们对农业产品的需求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市场需求也就变得更加多样化,需要向高品质方向转型,所以农产品的生产也就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3.1 农产品过于单一,农业总体结构单一,大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这样的生产方式会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效益低下,难以提高综合的收益。

3.2 农业结构与地区区域经济结构不相适应,农业经营没有产生一定的规模性,所以农业的经济发展也难以出现协调发展的效果,因此农业规模化发展也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3.3 农业与其所服务的市场不能很好的适应,也就是说,农业的资源不能与市场的配置相适应。从农业内部的结构分配上来看,市场在农业发展的资源配置上,几乎没有发挥到任何作用。这样会影响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会利于农业对市场经济建设上的作用。

三、针对黑龙江农村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具体措施

1. 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问题

为农村专门引进高技术人才,对农村的发展提供高技术人才的帮持工作,同时在农村设立新兴技术培训基地,对于一些新兴的高新技术的操作对农民们进行手把手的教学,让他们对于新兴技术能够更快的适应,才能够让高新技术更好、更快的进入农村,让大部分农民所接受和运用。

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人才进农村政策,在大部分大学内进行推广,让当代大学生了解农村的状况,从而更好的进入农村,来帮助农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再而,要对于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们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好处,从而才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以后返乡,来为自己的家乡的建设尽一份力量,提高自己家乡的技术水平。

2. 对于现行土地政策的问题

对于现行的土地政策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的问题,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也就导致了农村的经济落后。因此,解决现行的土地政策才能够更好的使得农村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在这一方面上,开始是取消计划经济下的土地政策,从土地公有转变成为私有,农民自己开始拥有土地的使用和所有权,再到后来的的出现,更加进一步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再到现在高新技术应用到土地当中,更加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对于农村生产结构的问题

农村的生产结构方面是对农村经济发展阻碍最大的方面,倘若农村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结构方面 ,农村的经济就不能稳步快速的发展,永远就只能停留在落后的生产结构当中了。

所以,对于农村生产结构方面,要在注意传统农业的种植上,更应该注重农业的转型,不能只埋头种植而不利用高新技术,去发展新型的农业产品,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收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度。

三、有效发展黑龙江农村经济的途径

1. 改革需要践行创新

农村的改革是充满实践的创新、理论的创新、体制的创新、组织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其实说到底就是要将农村的发展推到一个科学的发展的道路上,要以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来引领人们来建设处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也就成了在新形势下推动的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

2. 注重经济的发展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意且要突出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注重科学发展观中的第一要义——发展。只有农业事业不断发展,才可以在根本上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维护国家的安全等,才能够在作为改革创新最重要的方式,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成长的新农村经济体制,才会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3. 重视全面协调工作

要注意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发展机制,兼顾农村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的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共同进步。

农村新土地政策范文4

>>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土地产权变更的补偿与交易机制 农村土地流转与城乡统筹发展 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中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探讨 城镇化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再思考 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农村土地 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利益的保护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中土地流转与粮食补贴发放的研究与思考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思考 论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及思考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法律思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利益保护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与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0]党国英.股田制:不是农村方向[O/L].南方报业网.2007-07-27.

[11]史清华.农户家庭农地流转及形成根源 [J].农业经济导刊2004(01)

[12]张丁.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07(02)

[13]张良悦.土地保障、劳动力转移与土地的有效利用[R].第七届中国青年经济论坛论文2007.

[14]涂军平、黄贤金.区域农地流转与农产品商品化关系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07,(2).

[15]彭美玉 叶子龙 王成璋.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中的权力依附论 [J].华东经济管理2006(02)

[16]梅东海.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土地意识.中国农村观察 [J].2007,(1).

[17]蔡银莺、王晓霞.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研究.中国农村观察 [J].2007,(1).

[18]蔡P.农村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6.

[19]姚洋.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0]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21]克劳斯,丹宁格.促进增长与缓减贫困的土地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7.

[22]Wen,Guanzhong, 1995.The land Tenure System and its Saving and Ivestment Mechanism:The Case of modern china ,Asian Economic Journal 9(3 ),233-259.The Transaction of Land Secure Right ,Rural Labor Migra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Rural Land.

农村新土地政策范文5

一、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住宅修建比较混乱

根据我国的土地政策的有关规定,任何土地的建设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格按照国家的规划进行土地审批。事实上,农村宅基地的土地属于当地居民集体所有,农村的建设住房用地相对来说有很大的自由性。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存在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等问题,土地资源浪费、占用耕地等现象突出。

(二)农村住宅面积超出规定

由于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出现了很多住宅面积超出规定的现象。根据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农村村民修建住宅的土地有规定的标准,不能随意进行“霸占”,但是农村仍然有很多村民霸占住宅用地进行违规建设。再加上相关部门的管理不规范,从而使农村宅基地的取得具有无偿性,因此诱发了一部分村民牟取暴利的心理,造成普遍的一户多宅的现象出现。

(三)农村宅基地监管不力

国土部门和住建部门是农村宅基地的主要管理部门。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住宅部门很少对农村的宅基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在村民心中,只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才是他们修建住宅的管理部门,而其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却远远不到位。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很大比重。因此,农村的住宅面积也占我国土地资源的很大比例。国土资源的工作人员严重缺乏,管理经费又不能落实,加上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了农村抢占土地现象的监管不力。

(四)农村宅基地审批不严格

根据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农村村民每户只能拥有一处建筑住宅,而且宅基地的用地面积也要符合规定的标准。但是根据调查得出的情况,一般村民向村委会申请住宅用地,村干部不管村民现在拥有几处住宅,都会非常容易的通过审批。国土部门的监管工作也只注重形式,只要是乡镇政府的领导签字,都会对其给予宅基地手续的办理。

二、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农村规划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规划不合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前许多村干部缺乏规划理念,村里不会搞长期规划,即使墙上挂着一些规划方案也只是为了应付上层领导的检查和监督,根本不会按照规划去实施。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村民在老村子外面又建立了新的住宅,造成了老宅基地荒废的现象越来越多。二是有些村庄虽然进行了规划但是科学性不高,有很多经济条件好的村民在城里购置了新房,但是仍然拥有农村的宅基地,并不把村里的宅基地补换给集体,并且村领导也不主动的收回他们的宅基地,而是任由他们“霸占”,加之这些村民又不会重新修葺这些老房子,造成很多村里的宅基地废旧、杂乱无章。

(二)农村干部不重视

农村的村干部是农村宅基地的直接管理人,部分村干部的法制观念不强,以个人的感情影响宅基地的使用权,不按照国家的土地管理要求进行宅基地的审批;部分村干部的工作原则不坚定、怕得罪人的思想比较严重,影响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程序;部分村庄对宅基地管理没有制定具体的条例,没有形成书面形式的审批规定,许多都是口头协议,遇到不配合新农村建设的“钉子户”,不能根据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处理,而是搁置不管,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农民法制观念淡薄

当前农村村民的法制观念仍然很淡薄,对一些土地使用权的法律法规不清楚,认为“只要我在这个地方建房,这块土地就是我的”,缺乏集体意识。也有很多村民存有传统的观念,认为老的住宅不能进行拆迁,怕影响风水。农民法制观念淡薄也经常造成邻里之间的住房矛盾,影响村民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各地的国土资源管理局应在每年的地球日和土地日等节日,在其管辖的范围内围绕“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这一主题开展宣传活动,使农村居民详细地了解和掌握国家土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使老百姓真正做到知法、用法和守法,坚决杜绝违法用地、占地等事件的发生。同时,各地政府应加大对土地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做到真正为老百姓服务。

(二)合理规划布局

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村布局,对农村的土地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规划,严格地控制农村土地的使用规模,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政府应聘请专业人员对农村居民的房屋建造情况进行详细规划,有效避免农村住宅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盲目使用和大量浪费。

(三)加大执法力度

政府应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完善土地执法体系,通过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有效杜绝农村的违规建设问题。土地管理部门应严格执法,一旦发现农村存在违规建设、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应立即进行查处,使违规用地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使老百姓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此外,政府要特别加强对基层土地使用情况的巡查力度,严格查处各种违法乱建现象,如果发现较为严重土地违规使用的问题,应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严格规范程序

在农村宅基地管理过程中,农村宅基地管理部门应严格规范审批程序,对宅基地的申请成员进行严格审核,保证宅基地批准人的地位,确保只有符合“一户一宅”规定的申请人才能得到宅基地的审批。县、乡人民政府应根据相应的审批层级进行逐层审批,对符合批准要求的宅基地应及时进行相关信息的,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结语

农村新土地政策范文6

现阶段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发展规模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在促进国民经济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土地的流转,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从而促进、提高农村现代化农业水平,推动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很多现代化的机械逐渐应用到了农业生产活动之中,这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水平。目前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整个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必须持续推进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工作,将农村现有土地进行集中化管理,进而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方面的作用,土地集中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提升农业规模化建设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能够极大地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土地流转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农民可以“亦农亦商”,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很多农村土地资源出现了闲置情况。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实施,我国可将农村现有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价值。此外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还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模式的多元化,例如市场的“工业化”农场模式、市场的农民合作社等,这些创新出来的农业模式各具优势,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步。

2土地流转能够发展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在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大量农业机械的应用,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土地的集中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土地政策却使我国农村土地呈现出零碎、分散现状,阻碍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我国应逐渐推进土地流转政策的落实,将农村土地进行集中化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正在逐渐加大,很多农民都选择放弃农业生产转而进城务工,使农村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造成大量的农业土地被闲置。这不仅是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不利用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而优化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力。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享受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同时吸引大量进城务工农民回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及人才。

3土地流转可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土地流转能够实现土地的集中化管理,这不仅能够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水平,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土地流转政策的逐步推进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投资者能够将土地集中在一起,这样就为农业机械的利用提供了基础,同时还能够吸引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应用,进而推动整个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土地流转政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力,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为农业经济步入市场打下坚实基础,让农村经济充满发展活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稳步推进农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不经济可以推动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农业产业的市场化可让农业生产更加契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让农业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产品,进而吸引大量市场资金进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从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