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发展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的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的发展史

光伏的发展史范文1

坦率地说,全国不少地方的广电报日子都不太好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些广电报一味地追求“带电”作业,这无异于画地为牢,自己把自己束缚在了小圈子之中。要想走出广电报目前的窘境,紧紧抓住专业不放松,努力在副刊上做文章,倒不失为一条良策。

“副刊做文章”是广电报发展的必然

广电报创刊之始,就是为读者提供一张节目单和简单的内容介绍。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各地广电报纷纷扩版,在“节目单+内容介绍”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内容,如影视传真、视听评论和圈内人物等,尽可能给读者更多的内容。

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因为读者花钱订报、买报,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是希望从这张报纸上,能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帮助。这就需要广电报在“副刊上做文章”。从另一个角度讲,广电报虽然是一张专业报,但它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的,是进入家庭的。在它所拥有的庞大读者群中,由于读者的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需求也不同。如果一张广电报刊登的完全都是广播影视的内容而无其它内容,就会使一些读者感到单调乏味,不尽兴,甚至会失去部分读者。因此广电报的家庭化决定了报纸内容的多元化,而扩版、在“副刊上做文章”就使得这种多元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观全国各地不少的广电报,都有一些副刊,从内容上看,尽管名称不一,但大体也就分为五类 :家庭类、社会类、生活服务类和对象性以及文学性副刊 ;从数量上来看,副刊版占到整个版数的1/3―1/2。由此可见,副刊在广电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副刊如何做文章

笔者所在广电报现有的主要副刊版面有:社会扫描、健康、消息・315、百姓副刊、校园生活。因为内容的不同,所以难有一个统一的办版标准。但有一个指导思想是明确的,那就是:为读者着想,为读者服务,做读者的知心朋友。

社会扫描(现改为“法制聚焦”)――这是一个社会类的副刊。该版的宗旨是:透视大千世界,扫描社会万象,在“透视”和“扫描”中,讴歌人间真善美,披露一些假恶丑。该版刊发的稿件,不少是由本地的政法、司法机关和两台(电台、电视台)提供的,贴近性强,针对性强,读者爱看。在今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徐州市公开处理了一批的干部,徐州电视台记者据此采访播出了一期节目《失职、失责、失官》。“社会扫描”版及时将这档节目的播出稿登出来,这对于推动当时的“非典”防治工作,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健康――这是一个生活服务类的副刊。它以关注百姓健康为宗旨,编发了大量的有关健康的文章、知识,这些文章、知识通俗易懂,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都很强,有的读者还经常将其中的一些内容剪贴下来,长期保存。非典防治期间,该版连续编发了《防治非典,别入误区》、《以健康的心态面对非典》等文章、知识。这对普及非典防治知识,引导全民科学防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消费・315――这也是一个生活服务类的副刊,除了介绍消费知识、消费市场走势外,曝光假冒伪劣商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它的重要内容。今年“3・15”期间,该版就曝光了徐州市2002年消费者投诉的10大案例,其中,有的吃糖吃出断手指,有的种瓜得葫芦,有的防盗门不防盗,令人触目惊心。

光伏的发展史范文2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光伏工程;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55-02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启示

工信部于2012年2月24日印发《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从经济目标、技术目标、创新目标和发电成本目标四个方面明确提出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作为光伏行业十二五最重要的规划文件的,使得近日来一直处于寒冬的光伏行业,终于迎来期盼的政策“温暖”。规划表示,“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适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要求,同时积极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要。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规划还调整了光伏发电成本目标,称: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到2020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千瓦时,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规划还提到了“十二五”期间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提升光伏能源地位,加强产业战略部署;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着力实施统筹规划,推进产业合理布局;积极培育多样化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检测认证、监测制度建设;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作为河南省首批申办光伏工程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我们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应跟上国际形势和国内产业战略的变化,针对光伏工程专业在校学生正在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实践的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二、光伏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1.本科光伏人才培养的定位。从十二五规划看,我国的光伏产业要走自主发展道路,一改过去大量生产太阳能电池及原材料,企业依赖出口销售的单一生产局面,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适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要求,同时积极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大幅度调整光伏发电成本,提升光伏能源地位,将逐步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推动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行业的蓬勃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的同时必须有充足的人才作为支柱。就目前光伏行业人才现状来看,出现两个极端:一是高端人才,包括海归在内的太阳能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生,他们是企业研发部门和科研单位向外挖取的对象;而另一方面是极少数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或经过短期职业培训的技术工人,他们主要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劳动和管理工作。光伏行业目前的这种人才结构,不能满足行业长足发展要求。而目前作为一个新兴本科层次的光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在国内同等层次的高校中,尚无可以参照执行的标准。根据这种现状,我们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本科层次,应用研究型”,所谓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是既可以在企业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在生产一线作为技术员工程师使用,也能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补充到行业科研人员队伍中,以弥补光伏行业人才的缺口。

2.本科光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合理配置,设计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比例,本着“重基础、宽口径”的思路进行课程设置,同时满足高校本科必须的实验环节要求。为着重基础,光伏工程专业外语、计算机应用四年不间断,同时电磁学、电动力学、电工学、电路、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光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工程企图等都要保证足够的学时数;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覆盖面要适中,既包括应用光伏学、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技术与工艺、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还应该有太阳能电池材料等方面的课程;在选修课程与科技创新活动教学计划中要列举更多的与太阳能相关联的可选课目,如洁净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能源材料、应用软件,科技创新等。在各个课程计划中应保证足够的实验学时,确保理论与实践合理配置。

3.“应用研究型”人才是光伏行业当前的市场需求。光伏工程“应用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重基础、宽口径”为思路,既符合我国光伏行业的现状,也符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要。尽管在国际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都持续迅猛发展,我国按十二五规划既定方针,即便是五年内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与传统水力发电或火力发电成本不足0.2元/千瓦时相比,发电成本还是很高。另一方面,要上马光伏发电系享受国家财政补贴需经过严格审批制度,企业完全靠自行投资光伏发电系统回收资金周期太长,再者太阳能发电单位面积上功率小,国家电网大规模上项目受到场地的限制,所以目前和相当一段时间里,光伏发电要走用电企业自发电、供电之路,要经历一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对人才的需求更是“技能+应用+研究”的多面手。我们输送的人才要对发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等有全面的掌控能力。然而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毕业生要面对就业的双向选择,不能否认会有一部分毕业生从事光伏相关甚至相近(如LED等)行业的工作。为了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局面,我们本着“重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把“应用研究型”作为光伏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当下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4.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设置为学生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创造了必要条件,实践性环节和校外课堂也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不可缺要的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年来,各个高校很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或者教师科研课题分出一部分作为子课题让学生来做,这是对学生科研能力、团队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很好方式。我们在光伏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很重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在这方面也给予了很大支持,每年都有学生创新项目和大学生基金项目申报和审批,并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还给予必要的学籍学分。事实证明,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是非常高的。在这项工作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思,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是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历经实践来检验,要在执行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光伏工程这个最新兴的行业人才培养方案正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中。

参考文献:

[1]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

光伏的发展史范文3

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应该尽快更新观念,学会在舆论监督环境中工作,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由认识误区向理性认知转变: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找岔挑刺,就是拆自己的台,是跟自己过不去,是往自己脸上抹黑。有的不反思工作中的缺失,却指责刊登批评报道的新闻媒体“损害”了自己所在地区的“形象”,“毁掉”了自己所在行业的“成绩”。其实,实践已经反复证明,重视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是党和政府提高工作透明度、提高执政和行政效率、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舆论监督成本低,见效快。善于将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改进工作的手段,反映了坚定的党性,更体现了政治智慧,是新形势下检验执政能力的一杆标尺。一个勤政为民的政府及其领导干部是应该欢迎新闻舆论监督的。

二是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适就转变: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视舆论监督为“洪水猛兽”,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拒绝、抵触记者采访相关问题,千方百计加以阻挠;有的绞尽脑汁“捂盖子”,使批评报道无疾而终;有的不是去下功夫改进工作,而是在批评报道的个别细节上纠缠不休,甚至不惜人力、物力展开针对新闻媒体和相关记者的“反调查”;凡此种种,都是被动应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表现。主动适就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克服消极和抵触情绪,更不要为了顾全所谓“大局”而颠倒黑白,结果置自己于更为被动不利的境地;同时,必须加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减少批评性报道的诱发因素,让媒体“无话可说”;当报道确有严重失实或不全面时,应及时与媒体沟通,掌握主动权,以最快的速度来消除公众的误会。

三是由重视传统媒体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转变:在大众传媒时代,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平台,舆论监督威力无比,“不怕上告,就怕见报”,成为人们对新闻舆论监督渠道的生动表述。如今又有了互联网,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群众可以直接在网上“短、平、快”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反映民众的呼声。监督的力量,从未像今天这样蔚为壮观。网上的舆论监督,作为“电子民主”之一种,成为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和全国“两会”后,不少党政领导干部迅速转变观念,以开放的胸怀,愿意和网友们一起“灌水”“拍砖”,敢于并善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包括网上的舆论监督,这种与时俱进的反应当然值得大力倡导。

光伏的发展史范文4

关键词 光伏农业大棚;必要性;建议;现代生态农业;山东枣庄;台儿庄区

中图分类号 S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25-01

1 光伏农业大棚概述

农业是生态产业。我国各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说明,破解农业发展不可持续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离不开清洁能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清洁能源首选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把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被人类利用,实践证明,设施农业利用太阳光能进行作物差异季节生产,产量是露天种植的3.5倍,并且农产品的质量较优,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应用的最有效技术工程[1-3]。据统计,2012年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85%以上,其中95%以上是利用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利用太阳能的工程,绝对数量优势使我国设施农业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期,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其次就是光伏发电,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原理,把人类不可直接控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电能[4-5]。

通过安装太阳能组件发电和现代农业生产的跨界组合,光伏农业大棚在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产出清洁绿色能源的同时,开启了现代生态农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诸多的发展优势:一是光伏发电利用的是农业大棚的棚顶,并不单独占用地面,也不会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达到了农业和发电的双向收益,实现了阳光、土地资源的立体高效利用;二是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不同数量、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既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又可实行优质农产品、名贵苗木等的差异季节精品种植,实现作物的高附加值;三是生产的电能除供采暖、通风、照明、滴灌、农药喷洒以及棚内环境监测等农用外,还可以将剩余的电能并网出售;四是光伏农业大棚采用全框架高标准支架系统,造型非常美观壮丽,具有观光特性,与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等要素组合,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实现现代农业、生态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增加旅游收入。与传统农业相比,光伏农业大棚更加重视科技要素的投入,更加注重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为用现代工业管理方式经营农业提供了条件,通过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成为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

2 台儿庄区发展光伏农业大棚的必要性

枣庄市属于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从一次能源生产量和生产结构分析,原煤能源比重占绝对量日渐减少,由此引发的能源资源短缺的矛盾和压力日趋增大。台儿庄区作为枣庄市辖区也不例外。《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要求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能源补充。

从全国来看,《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把台儿庄区的台儿庄大战遗址列入重点旅游区,台儿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列入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国家将在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从全省来看,《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台儿庄区的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张山子镇、泥沟镇列为重点开发区域,今后应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新型原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增强对优化开发区域转移出来的产业吸纳能力,通过园区建设和发展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打造国家级新型产业基地;台儿庄区的其他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域中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这种类型的区域今后应重点发展旅游、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严格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的产业扩张,同时享受包括提高地方财政返还比例、增设专项转移支付在内的若干扶持政策。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决策部署,将枣庄定位为“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并在服务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为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政策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台儿庄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热量丰富,年均气温13.5 ℃,年均日照时数2 182.3 h,年太阳能总辐射量5 410 MJ/m2。根据《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划》分布,台儿庄区属于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区,拥有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较大潜力。而目前台儿庄区对太阳能的转化利用除农业生产用塑料大棚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杀虫灯等绝对量利用太少。光伏农业大棚是当前塑料农业大棚的科技升级产品,棚内生产绿色食品,棚顶生产绿色能源,节约土地、集约经营一举两得,是绿色能源与绿色农业产业的有机结合,是新能源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是工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设施农业中的精品。从发展前景看,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从台儿庄区实际需要看,发展光伏农业大棚,建设现代生态农

业,是台儿庄区建美好家园和推动农业创新发展、培育现代农业新优势的现实选择。

3 台儿庄区发展光伏农业大棚的建议

一是从战略高度认识这个新生事物。太阳能是一次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更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绿色能源,开发推广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少或替代常规能源,这对于实现全区发展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是制定出发展规划。光伏农业大棚在全国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兴产业,在台儿庄区也是2014年才提出的发展课题,项目建议还刚刚起步。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发展。要明确光伏农业大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阶段目标、发展路径和工作重点;要明确全区的光伏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基地、重点园区,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到既要积极促进产业的发展,又要有法可依;既要实现规模扩张,又要切实注重发展质量。三是制定完整的激励政策。制定有利于光伏农业大棚产业发展的激励和扶持政策,完善配套产业链,促进产品扩大市场,逐渐形成优势产业集群;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知名品牌。四是切实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为企业的引进、项目的实施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在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4 参考文献

[1] 任俊芳,程毅,陶新娥.3G技术在农业大棚远程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18):193,210.

[2] 王东涛,鞠凤船.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35):20446-20447.

[3] 齐志才,韩成浩.农业大棚温度适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J].农业与技术,2002(6):111-112,116.

光伏的发展史范文5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区域产业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 2013B033)

[作者简介]廖一祯,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政府行为、公共政策分析,广西 南宁, 530003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1-0030-0003一、地方政府竞争的机理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地方政府竞争研究也逐渐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政府竞争最早出现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他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争夺居民,各国将在保护财产和税收方面展开竞争,居民会根据某个国家能否保护其产权,甚至提供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来选择在某个国家进行生产生活 ①。真正意义上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的时代要属于美国经济学家蒂伯特研究出的蒂伯特模型,他认为一个地方的地方政府若能提供满足的公共物品和税收组合,就会有居民流向这个地方进行生产和享受财富。反之,居民将选择其他的地方进行生产生活,即“用脚投票” ②。在我国,研究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专家学者也很多,其中,周业安认为在我国政府体制改革中,一些地方政府努力成为进取型政府,这些政府就会通过发展地方产业经济和制定专业化产业政策,从而引起地方政府在产业制度方面的竞争 ③。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格局中,地方政府为了自我发展,自然地或者强制自己不断改革产业政策,经济增长潮流引发地方政府竞争 ④。同时,冯兴元认为,地方政府竞争不仅是由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所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的GDP大赛和地方政府的政治地位的争夺也是驱动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因素 ⑤。在我国分权制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竞争的原因形式多样并不断变化,并对区域产业的发展效应越来越凸显。

二、产业发展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政府竞争现状分析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说过,中国区域经济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的成果离不开各地方政府的强力作用。自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经济成立、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2012年统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GDP达4316.36元,占广西的1/3以上,经济区内一批重点产业已相继投产,一批东西部产业转移项目纷纷进驻,逐步形成石化、电子信息、林浆纸一体化、冶金、新材料、轻纺、机械装备制造、磷化、保税物流等特色产业体系。2013年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完成工业产值3324亿元 ①。随着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政府的竞争形式也越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状态。

第一,为招商引资而展开建设投资环境竞争。据调查,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建设和扩大地区产业规模,尤其是产业园区的发展,地方政府不仅一方面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路、铁路、水电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压低土地价格、工业用电价格等吸引外商入驻产业园区进行投资生产。如,防城港市政府认为发展产业经济加强公路建设是“筑巢引凤”的必要准备。2013年,防城港市政府把交通主干道延伸到工业园区和每家工厂的门前,为提高旅游产业,防城港市增加了7路公交车,同时增加多处公交候车亭等。

第二,政策竞争。为了发展各自地区产业,各地方政府除了在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环境方面进行竞争外,同时还制定各种不同的政策制度,努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例如,北海市政府为了整顿其旅游产业市场秩序,制定并下发《关于优化旅游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若干意见(试行)》,将“三罚退市制”作为旅游市场整治的统一标准,每次处罚都要记录在案,经营黑名单3年内改名不消账② 。钦州市人民政府为了提高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项目质量,推出了《保税港区优惠政策及产业准入标准》。同时,为促进产业发展质量、优化产业升级、合理科学地进行产业布局,2012年钦州市又出台了《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产业发展促进政策》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推出都体现了各地方政府利用政策手段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竞争。地方政府的财政毕竟有限,地方政府不能无限制将财政无限制地投入公共物品。因此,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和优质的人力等各种资源,地方政府还通过创新内部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据调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地方政府为了提高产业投资软环境水平,竞争打造“廉洁型政府”、“高效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创新型政府”等。如,近几年来,南宁市政府努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对之前遗留的行政乱收费一律清理,建立和完善网上政务公开和市民投诉机制。南宁市政府通过提高行政能力和效率,建立服务型政府在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已有五千多家海外企业入驻南宁市产业园区,亿元企业已有190多家,南宁已成为广西第一个拥有百家亿元企业的城市 ③。同时,防城港市政府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优质的投资软环境,出台了《防城港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清正廉洁“三十条”》和《防城港市机关作风效能“十不准”》等相关条文规定,试用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争取产业资源④。

第四,价格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地方政府往往在市场经济不健全的条件下,通过制定公共物品的价格来提高产业竞争力。据调查,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地方政府价格竞争主要表现在压低土地租用价格、降低工业用电价格以及港口运输价格。例如,钦州市对钦州港保税区内五万平方米的厂房对外招商引资的价格为21000万元,而邻近钦州市的防城港企沙工业区能容纳十三万平方米厂房的招商投资价格才20000万元;北海和钦州相差不到60公里的距离,但在2010年的大园区工业用电价格制定的过程中却发现,北海和钦州在110千伏以上的工业用电价格竟然相差将近0.3元/千瓦时之多 ⑤。由于钦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地理位置相近,港口资源和港口产业运作方式相似,导致港口运输价格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有些企业为了争取货源将价格压低至政府规定的价格以下。另外,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为了扩大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出台各种价格优惠和税收优惠,扰乱了市场规律和竞争秩序。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政府不良竞争的治理策略

据调查,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由于四个城市地方政府的激烈竞争,使得各地方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等。但是,地方政府为了在横向或纵向的经济利益和政府利益博弈中获胜,从而开展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意竞争。如,不断出台相关制度政策,控制物品价格以及提供各种税收优惠,扰乱竞争秩序,违背市场规律。地方政府不良竞争不仅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而且会破坏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对区域经济增长造成消极的阻碍作用。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地方政府不良竞争的治理,对经济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建立健全协调组织机构,加强管制。由于缺乏相应的协调机构或组织,同时监管的力度较弱,使得地方政府一些不良竞争行为得到蔓延和加剧。据了解,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有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其虽然承担协调组织的任务,但实际上针对地方政府不良竞争行为的协调治理力度较弱。建立健全协调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协调办公室,或者成立协调专家委员会或者成立相关的社会组织,并赋予协调机构真实的权力,有针对性地对地方政府不良竞争进行管制和治理。其次,通过专门的协调机构,对各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部分,使得各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减少或者避免一些不合理税收优惠和价格战。同时,协调机构可通过实地调研、民意举报、媒体等渠道收集不良竞争案例,多方位、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协调,促进各地方政府保持科学合理的竞争活力。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目前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存在的地方政府不合理的竞争行为,一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区还处于开放开发的初级阶段,规章制度尚未健全,有些不良或者不法行为尚未得到处理或者处罚,由此导致了竞争行为越来越激烈,竞争方式越来越多样甚至出现乱象。针对经济区内产业发展市场,建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市场制度。一是完善市场进退规则,在产业园区的项目建设中,对外来企业入园要进行企业规模、产品类型和性质、产品质量规格等方面进行审批,建立一套统一的准入程序和标准。不管是外地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地方政府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审查,不助长地方政府垄断和市场割据,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其二,完善市场交易规则,遵守市场规律,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交易规则。地方政府不能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影响市场公平交易。即使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博弈的格局中,若对生产要素获取方式和产品价格进行管理,用规章制度来规范产业发展,就会减少地方政府出台各种“零税收”等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

第三,与时俱进,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规划。2008年,广西编制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中对经济区四个城市加上玉林、崇左六个城市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但由于经济区中主要的四个城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地区地理位置相近,拥有资源的品种和规模大体相同,导致在产业规划中对四个产业定位和布局大体相似,各市地方政府在《规划》的指导下发展产业,难免会出现产业建设重复、产业结构趋同等现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从2006年开始已有近8年的时间,产业规模和发展形势已有很大程度的变化,虽然在2010年时广西区政府提出要在北部湾建设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八个方面产业的突破,迅速形成北部湾核心竞争能力, 但是,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还欠缺。如,南宁市具有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水平较高,但工业发展水平相对不足,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时应将第三产业具体包括信息业、交通服务业、会展业、金融业等作为产业主导,同时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优惠,加强加快农产品产业和食品加工业等第一、二产业发展。北海、钦州、防城港都富有港口、海洋资源的优势,在石油化工、林浆纸、船舶、海洋产品、农副产品等进行合理的分工,有主次有层次地进行产业布局,从而不仅不会导致产业结构趋同,还会促进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整个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质量。

第四,建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在区域产业发展中,构建合作型地方政府并不是不让地方政府的竞争存在,而是打破非合作性竞争,实现双赢。首先,地方政府竞争很大程度是为了争夺经济利益,构建产业发展利益分享机制是治理地方政府竞争的有效手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分工协作后,再对整个经济区的经济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和协调,让多方享受产业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共同谋求更高的产业发展质量和更大的产业规模。第二,建立政府间“网络”合作模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属于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的观念和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从而出现地方政府间狭隘的对抗型等非合作竞争。由于缺乏合作网络,许多地区政府趋向走地方自治的道路,寻求短期利益。应构建合作“网络”机制,让地方政府间互通信息、协商合作,逐步走向合作共赢的道路。最后,构建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制度,通过制定规范地方政府非合作的竞争行为。例如,合作制度包括各地方政府必须按照合作制度的标准履行相应的职责,不履行义务者将受到一定的惩罚等,通过制度规范让各地方政府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不管在主导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或者是环境保护、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塑造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提高经济区的整体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曹荣湘.蒂伯特模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高汝熹,罗守贵.城区核心竞争力[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哈罗德・德姆塞茨.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维度 [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2.

光伏的发展史范文6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技术;常规能源;生态化;广场设计

1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日益突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不论城乡,人们对各类广场的需求更为迫切,广场设计不但要追求使用功能,更要注重人文景观的设计与建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广场设计更加接近自然、更加舒适、设施更加齐全(如照明、采暖、制冷等设施)、材料更加环保等等。然而,有数据统计,如果全球的能源开采量保持在目前水平上,那么地球上的石油将在42年后枯竭、天然气和煤炭也将分别在66年和150年后耗尽[1]。因此,在设计建造各类广场项目过程中,就要合理规划利用各类能源,特别是要关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作为一种使用方便简洁的再生清洁能源,把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在各类广场一体化设计中是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的。

2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背景与意义

2.1研究背景

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能源消耗大国,他们对太阳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技术研究早已开始并取得了重大突破。著名的集热蓄热墙采暖技术就是由法国人菲利克斯•特朗勃发明的。同时近几年来由太阳能提供给建筑物全部能源消耗的“零能耗房屋”的面世,真正做到了能源利用清洁化、无污染,这也代表了21世纪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除了局部地区不太适合太阳能开发利用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据估算,每年中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能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吨标准煤,年均辐射量约为5900兆焦耳/平方米[2]。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研究始于70年代末,通过近40多年来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太阳能光伏技术设备已大量投入社会实践生活当中,得到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为此,在广场设计中合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不但可以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而且对于防治环境污染、雾霾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当前应该积极提倡“广场设计生态化、能源利用清洁化”这一概念。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开发利用效率会日益提高,施工成本会日益下降,这都为持续扩大推广太阳能光伏应用范围创造了积极条件。

2.2研究意义

各类广场建设是我国城市及新型村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研究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点现实意义。2.2.1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突显,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各类广场设计建设中配套相应的照明、音响、制冷、制热、生活用水技术已成为广大城乡广场建设的基本要求与配置。各类广场建设施工中对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积极引入,不但能节省大量常规能源,而且对改善城乡环境、治理雾霾,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与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2.2.2推进可持续太阳能绿色能源建设,逐步减少环境污染经过这些年对常规能源的无遏制开采,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使用常规能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严重性。人们在消耗常规能源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环境污染物,这不仅导致了资源匮缺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了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大气雾霾日益严重,在此情况下,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利用恰恰适应了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绿色环保能源要求。因此在广场设计中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因耗用常规能源而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问题,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防霾治霾等将发挥积极的作用。2.2.3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储存非常有限,无外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如无节制开采,终有一天会枯竭。为此,在广场设计中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不仅仅因为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而且对抑制常规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确实是一条可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值得推广。2.2.4太阳能资源用之不竭,取之不尽我国幅员辽阔,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估算,每年中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能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吨标准煤,年均辐射量约为5900兆焦耳/平方米[2]。除了局部地区(如四川、贵州等地)不适合太阳能利用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利用太阳能。按科学估算,太阳的寿命约600亿年,地球寿命约为50亿年,因此,相对于只有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人类社会和更短时间人类使用矿物燃料的历史,可以说太阳能是用之不竭的一种永恒性清洁能源。

3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广场作为城乡特定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个整体的、统一的特定区域空间,从视觉上表现为设计景观元素的多样性和技术性,如植被、树木、喷泉、雕塑、健身器材和现代化照明技术、音响技术、空气净化技术、供水技术、公共厕所服务技术等在广场景观环境设计中缺一不可,这些都需要太阳能光伏技术来支撑和帮助。因此,规划设计好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科学、合理开发与应用,对提升一个城市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对外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以人为本”的应用设计原则

广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艺术、科技等手段,来满足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的需求。城乡广场的设计与规划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情节。以前的广场一般以绿地和铺装为主,面积小,基本没有空气净化系统、音响系统、高科技灯光系统;现代广场设计则充分体现了科技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出现了大片的绿地,饮用水处理技术、空气净化技术、高科技灯光技术、音响技术、空调技术等,并通过把太阳能光伏技术引入广场设施配置和改造工程中,基本实现了广场的“功能性”、“科技性”和“环保性”,强化了绿色能源利用与环保意识,强化了广场作为城市“客厅”与“城市名片”的概念意识。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常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性进一步贴近了民众的生活。1)广场不仅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而绿化地的灌溉、除草等各类保障设施均需要太阳能光伏技术来保障,以便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气候变换,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2)广场中需有灯光、坐椅、直饮水设备、公共厕所、大型电子屏、书报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景观雕塑、景观小品、音乐喷泉等来充实设计内容,以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这些基本设施的正常运行都需要太阳能光伏技术来作保障,只有做到设计有创意、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节能环保,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3)提高人文景观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其中形、声、色是人文景观设计三大基本要素。不论是亭台画廊、还是瀑布池水,都会给人带来回归自然的感觉,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美的生活享受。但无论是人工飞瀑、亭台楼阁、音乐喷泉都需要太阳能光伏技术提供保障才能带给人激情,满足人的视觉享受与心灵共鸣。

3.2凸显照明景观设计应用原则

现代人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城乡广场的亮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城市广场照明是利用灯光塑造城乡夜景的一种照明技术,对于美化城市,展现城市个性,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等均起着积极的作用[3]。只有在设计中深度融合太阳能光伏技术,才能因地制宜、整合空间内各种元素,协调好它们的相互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视四维效果。

3.3结合当地光照条件,合理融合建筑设计观的原则

首先使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建造的文化广场在设计的时候必选要做到考虑当地光照因素,因为在不同的地区与季节光照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整合太阳能光伏技术设计的文化广场要充分利用日照条件。同时,使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建造的文化广场还要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广场的审美需求,但是就目前的国内建筑设计情况来看,将以上两点原则综合设计到一个文化广场之中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做设计时合理统筹设计与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关系,最终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3.4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实现能源生态化原则

广场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态能源与材料,尽可能将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与材料的潜力[4]。太阳能光伏技术是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之中最常见的技术手段,我们在各类广场设计建设中使用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绿色环保与效益,只有综合考虑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科学参数、材料应用以及建筑物周遭环境的种种情况,才能将太阳能光伏技术恰到好处的应用到现代广场设计当中去,实现能源应用生态化,科技化,才能把城乡广场设计做到最佳。

3.5效益兼顾原则

现代城乡广场用地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在进行广场规划设计时要有“生态先行”的人文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设与效益兼顾的原则。太阳能光伏技术作为绿色资源在建筑行业之中的应用是一个相当新颖的概念,在当前社会,太阳能资源主要应用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太阳能空调还有太阳能暖气等等,这些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只局限于较小的领域之内,与其他能源利用相比,花费的成本较低。同时这些设备之中的集热技术在太阳能光伏技术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文化广场设计使用太阳能光伏技术过程中需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

4结语

文化广场是城市文化广场与新农村文化广场设计的主角,体现着现代城乡的多样性与发展水平。随着传统能源的开发造成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能源问题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作为一个设计师,在现代广场规划设计中,要有意识加大对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可以说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优秀设计师,我们不但要求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更要注重生态、节能、环保,创造富有人文特色和节能环保的各类城乡广场,主动遵从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原则,提高广场的节能环保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主动了解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规范,以便在设计中倡导和利用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资源,进一步为人们设计出舒适、美观、绿色、环保的各类城乡广场。

参考文献

[1]黄毅诚.能源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600-611

[2]高峰,孙成权,刘全根.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及若干思考[J].能源工程,2000(5):8-11.

[3](美)凯文•林奇,项秉仁.城市的印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