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运输安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粮食运输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粮食运输安全

粮食运输安全范文1

关键词:高速铁路;箱梁预制;吊装;安全措施

高速铁路不同于普通铁路,其运营速度快、建设标准高、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新。国外高速铁路建设的经验表明:在长桥或高架桥桥梁架设中,采用“工厂集中预制,架桥机架设”的施工工艺是最经济的方法。采用在工厂集中预制混凝土箱梁、使用架桥机进行逐跨吊装架设、利用箱梁运输车完成箱梁自预制场到架设地运输的成套施工方法,具有施工组织周期性较强、大大减少了现场的工作量、可大量节省施工费用、压缩施工工期、降低各种事故发生概率等优点。

一、箱梁的运输

采用“工厂集中预制,架桥机架设”的施工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加快特点,从制梁开始到吊装完毕,可以达到平均每天架设一孔,被认为特别适用于几十孔或上百孔的长大桥的施工。由于预制场、运梁与吊梁机具需要巨额的投资,一般认为:采用此法对环境要求有相当的条件,必须有足够的规模经济长度,至少需要100跨梁或大于等于3km长,才能达成工厂化生产的经济性及快速施工的目的。

粱体架设前,需要利用提梁机将梁体放置到运梁车上。提粱机分为轮胎式提梁机和轨行式提梁机。巨大的梁体运送过程十分复杂而困难。利用已架设好桥面运送预制梁显然是最安全、最经济、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在已架好的梁上通过,运梁设施及梁本身的重量总和已超过已架好的梁体重量,甚至远大于梁本身的计算动负荷。无限制降低运梁设备的重量是不可能的,如果想使运梁的总负荷低于梁体计算动负荷,这必将使梁体尺寸加大,这显然也不经济。因而要求这个运梁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特征:自重应尽可能小。不能在运梁车通过已架好的桥面时,对已架桥梁构成破坏危胁。尽可能将梁体的负荷分散,以减少作用在已架好的桥面上的集中负荷绝对值。为了将动态因素引起的负荷增加(动负荷)降至最低,运梁设备需要有高的弹性吸收能力(缓冲性能)。在不十分规则平顺的路面或轨道上行驶时,对作用在各轮子上的负荷应具有自动平衡和补偿能力。为了保证梁体在横移过程中梁体4吊点共面,均匀受力,提梁机各驱动电机行走同步。主要从人员、机械、工装三方面加以保证。运梁车运梁时必须保持平稳,严禁箱梁碰撞架桥机支腿。起移梁作业班组的所有成员必须经过设备厂家的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颁发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在移梁时,梁体在移动过程中要有专人观察梁体移动情况。当需要一台起重小车吊住箱梁前端向前移动时,起重小车的前进速度必须与运梁车的前进速度保持同步。

二、箱梁吊装及架设

根据移梁通知单,核对梁号后安装吊具,吊点设在梁端腹板内侧,吊点位置符合设计图要求。在接到提梁命令后,搬运机开始加载(整个过程采用低速),搬运机起升箱梁约100~200mm后停止,静停10min,观察梁体是否有下溜现象,一切正常后,搬运机调整保证整体箱梁水平后,进入移动状态,并起降一次检测设备负载制动性能,制动经测试良好后,继续提升和吊梁行走,直至完成箱梁吊运作业。存梁支点设置在梁腹板下,纵向距梁端距离1.45m,横向距梁中心2.20m。在存梁过程中,保证各支点受力均匀,梁体四支点位于同一平面,误差不大于2mm。存梁台座采用混凝土基础,其承载能力及截面尺寸通过检算确定。吊梁存放时,先对存梁台座四个支撑垫石顶面进行水平测量,并采取加垫不同厚度的钢板的方式,确保四个支点处于同一平面内,高程偏差不大于2mm。当梁移到接近存梁点时,要调节横移速度,精确对位。箱梁移到位后,提梁机下放钢丝绳,使箱梁落在混凝土支墩上。

采用导梁式架桥机架设时,架梁作业的主要工艺流程:拼架桥机和导梁运架桥机和导梁就位运梁车喂梁就位起吊箱梁前移下导梁安装支座,落梁就位架桥机前移一跨。辅助导梁式架桥机是专门用于架设20m/24m/32m铁路双线整孔箱型截面为13m×3.6m、重量为900t的混凝土梁的设备。导梁式架桥机与运梁车配合完成架梁作业。架桥机在移位时可以通过运粱车驮 运实现短途运输。

采用运架一体式架桥机架设时,架梁作业的主要工艺流程:拼架桥机下导梁就位座梁场取梁运梁喂梁落梁架桥机退回支腿转移。运架梁机在桥上或路基上行驶时,其前后轮组总是分配在轴距33m以上的路面上,最大限度降低了轮组作用在1孔粱体上或一段路基上的载荷。运架梁机轮对可以原地90°转向,使运架梁机在制梁场可以灵活地横向、纵向移动,吊取箱梁。升吊系统采用三点吊装平衡系统,保证箱梁在各种使用工况下(提升、运输和架梁)不会受到扭曲。设备起动制动时,纵向水平力不超过载荷的5%,各轮负荷偏差不超过2%。下导梁各支腿可自行换位,不需使用辅助机械。架桥机架梁作业时,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过孔时,起重小车应位于对稳定最有利的位置,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5。粱体就位后,应确保支座上板与梁底间密贴无缝。

三、安全保证措施

正常工作前,须先作空载运行,以检查机构、电机等有无异常声音和异常现象,检查制动功能是否正常,切记带病作业。吊装作业不准超负荷运行,不得斜吊提升作业,不允许机械及电气带病工作。定期检查制动器和限位开关,确信这些元件的功能正常。定期检查钢丝绳、载荷限制器和操作按钮面板工作正常,无损坏现象。确认起重机吊具和吊杆无裂纹、非正常磨损、损坏或缺少安全装置等现象,如果起重机吊钩不能正常起升,这意味着载荷限制器已经开启,必须立即检查是否超载、是否有阻止载荷起吊的障碍物或束缚。起吊和运行时,必须确保运行空间没有障碍物妨碍。每次作业之前,操作人员必须确信遵守了所有安全标准,设备本身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确认没有人员处在上部走台、梯子等不安全的环境之中。检查维修人员在检查主梁及天车设备时,必须检查走台跳板的连接螺栓以及栏杆的连接是否紧固。每项动作开始前要求鸣铃警告所有在场的工作人员。当发出各种不同命令时,避免快速改变正在执行的命令。在离开操作室之前,先将门式起重机停机,然后再关闭开关。

所有人员在进行各种作业时穿戴劳保工作服,确保符合现行的安全作业规程。操作人员开始工作之前,必须检查制动器和限位开关功能是否正常。操作人员一旦发现设备出现功能方面的故障或严重的问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向安全员及设备主管人报告。当设备存在安全缺陷或隐患未搞清楚前,安全员及设备负责人必须及时检查维修,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容许设备带病工作。遵守并坚持维护原则,在起重机工作之前、工作期间、工作完毕,所有相关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警告、警示和安全防护措施,确立预防为主的意识,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陆平,王吉连,袁丹诚. 大吨位预制箱梁横移及定点起吊施工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J]. 铁道标准设计. 2008(01)

粮食运输安全范文2

关键词:粮食安全;物联网技术;流通环节

中图分类号:TP27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73-01

物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促进粮食物流产业意义重大,如果物联网技术能在粮食物流环节中广泛应用,必将使我国粮食物流的运作水平大大提升,同时也将为政府进行粮食宏观调控、保证粮食安全创造有利条件。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在粮食储存、运输、配送的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的活动中。物联网的技术可以解决和改善目前粮食在流通环节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一、物联网技术在粮食仓储环节的应用

粮食在存储期间,由于黑龙江省特定的环境、气候和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变化,粮仓内的温度或湿度会发生动态变化,这极易造成粮食腐烂或产生动物危害。同时粮仓中粮食储存质量还受到粮仓中气体、微生物以及虫害等因素的影响。针对黑龙江省粮食存储的特殊性,粮仓监控预警系统一般以粮仓和粮食的温度与湿度为主要检测参数,以粮仓内气体成分含量为辅助参数。粮仓监控预警系统主要完成对存储粮食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等参数进行采集、存储和向监控中心传送数据以及执行监控中心的指令等功能。在传统的粮仓监控预警系统中,粮仓与监控中心大多采用有线连接的数据通信方式,连线繁多,但是远程通信困难,当一个节点出现问题时就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顺畅。不利于粮仓的监控与管理。现在,可通过无线网卡传输信息把粮食管理部门所属企业全部联通起来。

二、物联网技术在粮食运输环节中的应用

物联网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粮食物流过程中可实时实现车辆定位、粮食运输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的管理系统。目前,全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可视管理网络还没有,但初级的应用比较普遍,初步实现了粮食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物联网技术在粮食运输工具之间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粮食运输效率。首先, 可以实现运输过程的可视化,做到粮食运输车辆的及时、准确调度, 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尽量避免无效运输;其次,把粮食运输车辆纳入物联网,实现对车载粮食的动态感知,动态监控在途粮食的质量与安全,以降低粮食运输中的损失;第三,可以实现对各供需粮点库存、在途运输量的动态掌握,科学做出运输决策,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运输的合理性, 实现粮食物流的有效流通。

三、物联网技术在粮食配送环节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基于传感技术、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云存储技术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粮食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网络的系统,由此可以实现物流与制造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如:有这些先进的粮食自动化物流中心,就实现了机器人码垛与装卸,无人搬运车进行物料搬运,在自动化输送线上开展拣选作业,出入库由自动化的堆垛机完成,以及物流中心信息与制造业ERP系统无缝对接。由此,整个粮食物流作业系统与生产制造环节,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

四、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对策

(一)应用数字粮库系统

数字粮库系统能够大幅提升粮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粮库业务管理系统,作业控制系统与粮库安防系统。粮情监控系统不仅能够帮助粮食管理部门有效减少管理层次,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绿色低碳储粮,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还能够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二)政府对物联网技术应用提供支持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和国家粮食储备。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与水平。首先,通过把全国各大粮食仓储单位纳入物联网,可实现粮食质量、数量等信息的有效集并,使政府能更好地掌握国家粮食储备情况,既节约了粮库普查的人力与物力,又为国家进行粮食调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持。其次,通过物联网,可实现规模不等的仓储、加工、销售点进出粮食数据的动态监控,真实掌握各地区粮食物流状况并进行合理供需预测,为政府进行储备粮的吸收及拍卖提供数据支持,能更好地平抑我国粮价,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再次,通过对各粮食节点的监控与感知,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粮食物流的真正流量流向,从而为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提供有效的依据,减少浪费,降低政府粮食物流与粮食安全保障投资成本。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物联网技术与粮食安全的结合除了可以帮助各国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提高我国粮食的自给率,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有效地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保护有限的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物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促进粮食物流产业意义重大。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粮食物流环节中,必将使我国粮食物流的运作水平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谭章禄,刘浩,张长鲁,赵敦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粮仓系统研究与设计[J].物流技术,2013(11).

[2] 王常伟.大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3(8).

粮食运输安全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粮食物流;应用

中图分类号:TD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41-01

我国的粮食物流承载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发展等重要的职责。由于目前我国的粮食物流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较低且供应链不够协调,致使出现运用运作成本过高的情况。如果物联网技术可以在粮食物流中得以研究和应用,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我国的粮食运作水平,为政府的粮食调控和粮食的安全做出可靠的保障。

一、物联网的含义和基本框架

(一)物联网的含义

比尔・盖茨曾经在《未来之路》这本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那是没有很多的人予以关注。在2005年的时候,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这个概念才得以推向世界。在物联网认知的发展过程中,初期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认知是对各个物体的植入芯片也就是指电子标签的认知。对物体的信息进行读入和读取,利用互联网达到物物相连的效果。此模式的物体信息是接受被动的进行读入和读取的。现今的物联网的含义已经超过了电子标签的范畴,发展到可以主动的感知的功能。可以运用多种的信息传感设备例如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装置等等和互联网相结合而组成的巨大网络。它可以让全部的物品都可以进行远程的感应和控制,并和现在的网络连接起来,促进更加智慧的生产活动的体系。

(二)物联网的层次和特点

物联网可以划分为:传输层、感知层和接受控制层三个层次。感知层运用感应器达到对物体的变化和性质的动态感知,并对感知的情况利用RIFD技术收集起来。传输层利用INTERNT技术把所感知的数据进行轻微的处理然后进行远距离的传输。接受控制层也就是用户端达到对物体感知结果的可视化,确保对感知物体和条件的控制。

和原来的互联网系统相比,物联网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主动感知的功能。传统的信息系统里面可以对信息实施记载,物联网可以达到对于物体进行主动的感知;第二方面,物联网可以达到对各个物品的随时了解和掌握,达到物物相连的情况;第三方面,物联网系统可以达到对物体的动态感知的能力,如果出现感知的情况超过了原有的预定值,物联网可以自动的做出反应。

二、物联网在粮食物流中的应用

(一)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收购储存到销售的全部步骤的实体运动和在粮食流通中的所有的增值和信息应用的环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确保了粮食物流环节的提升。物联网技术通过感应器达到对粮食储存领域的感知,达到各个储量仓和储粮点相互联系起来。可以很好地对储粮的形态做出掌握和控制。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更高效的提高粮食仓库的保管水平。第一步运用感知做到对粮食质量动态的监管,达到粮食的自动调节的条件;第二步可以做到对储粮食的动态感知,为了感知到粮仓中粮食数量的变化,可以在粮库的地面进行感应秤的设置,确保可以合理的控制库存的创造条件;第三步,运用物联网的红外感应的技术手段,感知虫类和仓管人员的入侵,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仓库的安全管理。所以,物联网的应用确保了全部仓库的可视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仓库保管的质量不断提高,达到了仓库条件的自动调节。

(二)物联网技术在粮食运输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粮食运输的效率。第一步,为了加大运输的效率,避免出现无效的运输情况,可以做到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确保粮食运输车辆准确、及时的进行调度。第二步,为了确保粮食运输的质量安全,减少粮食运输途中出现的损失,可以对粮食运输的车辆纳入到物联网中达到对其动态感知的状态。第三步,物联网可以定义各个地区的粮食的物流情况进行动态的监控,确保可以对各地区实行合理的供需预测,也为政府在储粮和拍卖的时候提出了可靠地数据帮助,可以在最好的状态平抑粮价,进一步的提高我国的储粮安全性。第四步,利用从各个地区粮食节点的监控和感知情况,清楚的明白我国粮食物流的流向,进而减少了浪费的情况,为粮食物流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出具有效的依据。

三、对于我国物联网在粮食物流应用中的建议

(一)由于粮食物流的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影响,政府可以加以引导,进一步加快物联网技术的分步实施。第一步,可以对国有的重点粮仓和粮食运输企业进行设置,进而对民营的粮食物流企业进行物联网应用的引导。可以运用政策的手段,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归入到考核民营企业的指标中去,一资金进行支持的方式不断的推行粮食物流行业的物联网工程的应用。也可以运用某些粮食大企业的影响力,确定其为粮食供应链中的主题位置,加快物联网在粮食物流中的应用。

(二)不断地对物联网技术和粮食物流的模式进行探索确保它们可以协调性的发展。对于粮食的四散化物流和粮食的散货性,可以对物联网的载体单元进行研究,可以把运输的设备、运输的工具和仓储的设施当成基础的物联单元,间接地达到对粮食的感知和物流条件的掌控,实现物联网技术为粮食的四散化物流而服务。也可以对新的粮食物流模式进行探索,确保可以更好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粮食物流的发展步伐。

(三)可以发挥政府作为物联网技术的主体性进行推广。在粮食物流的发展中,政府可以运用其自身的主体作用,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中的应用。可以把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中的研究进行加大,政府可以组织更权威的人以课题的方式展开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研究,加快物联网引入到粮食物流中的步伐。政府也可以对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企业进行适量的补贴,更好的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粮食物流信息的掌控和收集;也可以把物联网粮食物流的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对于所有的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可以在做决策的时候有很好的参考依据,使得物联网的价值得以发挥。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传统的行业带来了变革,粮食物流也该研究该技术在本领域的合理应用,确保我国的粮食物流运作水平不断上升,为国家实施粮食的调控提供依据。现今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物流应用中还需要不断的探讨改进。

参考文献

[1] 扈志峰,陈江.浅析物联网的安全性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11(10).

粮食运输安全范文4

关键词:粮食;粮食现代物流;物流中心;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29-1

粮食是维系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基础与命脉。粮食触及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贸易等各个方面,没有一种商品如粮食般可以形成一个如此完整的产业链条,贯穿于经济发展的一二三产业之中,也没有哪一种商品对国计民生有如此特殊而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粮食物流中有90%是包装运输, 除粮食散失外, 主要表现在流通效率低, 流通成本高。为满足我国粮食流通和储备的需要,发展以粮食散装化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粮食现代物流势在必行。

1 粮食物流中心定义及特点

为了实现粮食的完整物流, 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不同主体必须紧密合作、互相协调。首先对产区而言,流通可以反作用于生产,物畅其流便是保护了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活力,最终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催生大型现代粮商,提高市场竞争力,占领国际粮食竞争制高点。对销区而言,产区的粮食及时、均衡地运到销区,保证了有效供给,稳定了销区市场和饲养业发展,保证了粮食安全。农业基础夯实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可以在更扎实的基础上,实现振兴的宏伟目标。

现代化的粮食物流要求对传统物流设施加大改造力度,提高自动化和现代化的水平,使粮食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做到运行顺畅。另外,粮食物流设施还应该具备柔性化,能够迅速随着市场而变化。

2 粮食物流中心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做好粮食储运设施的选址与建设

从政策环境看,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供应没有问题,但市场却令人眼花缭乱。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小麦价格持续低迷,水稻价格却长期稳定在最低收购价上下;粮食储运设施的建设是粮食物流运作的基础和前提。粮食运输方式落后,成本偏高。除东北地区形成区域性散粮运输雏形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原粮仍然以包装运输为主。重要物流节点应多功能结合,以发挥集聚效应,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建议对全国粮食物流节点进行统筹规划,并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入住物流节点和大型粮食港口,为物流企业提供稳定的流量,便于粮食物流规模化组织和高效设备的应用。

2.2 加大粮食物流技术的研发,实现粮食物流运作科学化、标准化

最近10年,国家在粮食物流项目的巨额投资形成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并没有形成预期的流通能力与调控能力。原因在于各孤立散在的设施没有形成完整的通道,没有达到理想的流量。目前,在已经建设的粮食物流中心中,业务比较单一,仓储、运输、装卸、加工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具备一定规模和粮食流量的粮食物流园区只有宿迁粮食物流园等少数几家。从粮食物流中心的观点来看,粮食物流中心应集粮食仓储、运输、货运、加工、交易、整理、配送、检验检测、市场信息等现代物流功能于一体,实施综合经营,规模较大、运作规范的粮食物流枢纽中心区,目前我国在建的物流园区只具有其中一小部分功能。我们必须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粮食加工向专业化和综合利用方向转变。我国的政府和行业管理机关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粮食储存的技术标准,许多粮食储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被应用到实践中去。

2.3 抓好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加快粮食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粮食行业现有的信息资源,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现代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同时,加强国家级粮食信息平台与各省粮食信息网、各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以及重点用粮企业的信息交流合作。形成一个上联政府部门,下联粮库、粮食交易市场、粮食购销企业的物流信息网络。粮食物流企业通过粮食物流信息网络,对供应、生产、销售、储运等环节的物流活动实行综合管理,实现对粮食收购、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物流环节的有效管理,使粮食物流效率达到最优化。

可以向广大客户提供一个了解信息的大窗口,整合提升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存量资源的效率。总之,物流中心为粮食的生产、加工、运输以及消费提供及时而准确的信息,从而为产区与销区搭建起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网络。

粮食物流系统是粮食安全大系统的子系统, 粮食物流在粮食安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物流中心的建立和成功运作,又将大大促进大连以及东北地区的粮食产业。粮食产业前景广阔,比如玉米的深加工永无止境,潜力超乎想象。美国围绕粮食深加工产品有1200多种,而我国只有10余种,潜力非常巨大。从全球范围来看,粮油、饲料、食品加工业前途看好,粮食产业的牵动能力非常强,以之为支点,可以撬动全市国民经济大盘子。把粮食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扶持,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王常伟,吴新燕,张敏洁.基于物流的无锡地区粮食安全保障实践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06).

粮食运输安全范文5

首先是生产环节。由于我国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导致排放“三废”量持续增加,从而使粮食中的各种重金属含量超标,此外由于对各种农药滥用导致残留量与标准严重不符;其次,在粮食储存过程中,由于气候等外在因素导致粮食受到严重的污染,会滋生各种霉菌毒素,容易引发急慢性中度,还可能引发癌病出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第三,加工环节。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产业化水平不高、生产标准及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水平较低等问题,能够达到相应体系认证要求的企业凤毛麟角;第四,流通环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使粮食长距离运输、大范围销售成为可能,但粮食在运输、销售等环节达不到规定条件,极易受到微生物及有害物质污染而影响质量安全。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监管体系。由于粮食安全事件频发发生使得各地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现如今,各地政府已经采取统一协调、分段负责等方式进行监管。由粮食行政部门负责粮食的收购、储存、运输及政策性粮食购销等事项,工商部门则对粮食的流通环节加大监督力度,质监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各省和市政府也相继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监管粮食质量安全。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各个地区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加大对粮食的监管力度,采取合理的措施对粮食经营人员进行安全储存技术及粮食质量标准的指导和教育,保证粮食收购和储存过程中质量的优质性。另外,要对各省级的粮食入库、出库及储存等环节严格把关;推进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增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技术保障能力;组织粮食质量标准宣贯、检验及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从源头上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建设。一般国家在建设粮食监测机构时主要将其创建成不同的三个类型,即省级监测中心、区域监测站及综合检验中心。Z食监测机构主要是负责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下发的储备粮及其他粮食的质量监测和监督工作;对粮食经营人员进行各种管理制度的教导,协助开展对粮食经营者履行粮食质量安全责任、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与技术规范情况的监督检查;承担收购、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和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粮食的出库检验等工作。

粮食监测机构创建中存在的不足

不具备完善规范的监督管理机制和体系。本身,我国对于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创建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导致各个部门对监测机构没有一个透彻全面的认知,使得监测覆盖面不够,监管体系缺乏,且质量安全技术控制方式及应急反应机制都还不够健全规范。

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无缝对接。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所牵连到的范围十分的广泛,不仅仅只是对单纯的粮食进行监测,所以会涉及到农业、工商、卫生、质检等多个部门,如果这些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无缝隙对接,那么很难形成一个有效合理的质量安全监管链条。

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手段落后。由于粮食质量检查机构兴起较晚导致目前所具备的工作人员素质及能力低下,检测设备配置欠缺等问题存在,这都阻碍了粮食质量检测方法及标准制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针对于转基因粮食检测及快速检测检验等所具备的技术及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

完善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创建的对策

加强机构协调,丰富管理手段。上文中提到了粮食质量监测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那么为了实现各个部门之间无缝对接,需要对每个部门的沟通协调性不断加强,明确分划各部门的职责,防止出现职能重复和交叉的现象;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创建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工作人员应变能力。多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实际,制定适合国情的粮食检测标准体系。

注重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机制的构建。人才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关键,所以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人员进行全方面培训,同时还要从创建相应的奖惩机制,鼓舞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粮食检测技术研发中,提升检测技术能力。

粮食运输安全范文6

1.1编制目的

保证粮食有效供给,稳定粮食市场和价格,提高紧急情况下的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全市粮食供应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浙江省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和《平湖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粮食应急状态下,对原粮和成品粮(含食用油,下同)采购、调拨、加工、运输、供应等方面的应急处置行动。

1.4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嘉兴市粮食局和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不同等级的粮食应急处置要求,由各部门各负其责,在本级粮食事权范围内,负责本市粮食安全应急处置。

(2)科学监测,预防为主。提高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加强粮食市场的跟踪监测,出现前兆及时预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防患于未然。

(3)协同应对,果断处置。各部门之间积极沟通协调,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多渠道粮食经营主体的作用,出现粮食应急状态时能够立即响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快速果断,取得实效。

(4)依法规范,权责一致。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应急措施与常规管理的关系。参与应急处置的单位和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使权力,在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单位和人员应视情临机决断,控制事态发展。

(5)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证全市人民“有饭吃”作为粮食安全应急处置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脚点,切实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粮食应急保障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能

市粮食安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应急指挥机构、日常办事机构组成。

2.1应急指挥机构

根据应急处置行动需要,成立市粮食安全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粮食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

2.1.1市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市粮食局局长。

成员:市粮食局、市发改局(物价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经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供电局、市农发行等单位负责人。

2.1.2市指挥部职责

(1)掌握粮食市场形势,负责本预案的启动或终止。

(2)负责对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开展粮食应急处置行动的督查和指导。

(3)及时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通报)事态发展变化情况。

(4)本预案启动后,粮食应急状态升级或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经市政府同意,报请省、嘉兴市粮食应急指挥部进行调控。

(5)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1.3成员单位职责

(1)市粮食局:负责粮食行情的分析,购销预警信息的和应急粮源、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等相关应急措施的落实;负责粮食市场调控和供应工作,以及粮食的储备和调配;承担市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2)市发改局(物价局):会同市粮食、农经等部门,负责全市粮食产、销、调计划的制订。负责粮食价格监测、信息和监督检查工作,向市指挥部提出采取价格调控和干预措施的建议。

(3)市公安局:负责应急处置行动中粮库和粮食调运的安全保卫,维护粮食应急供应现场秩序和社会治安。

(4)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审核实施本预案所需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5)市交通局:负责全市粮食应急运输车辆、船舶的保障和协调工作。

(6)市农经局:负责提出恢复粮食生产的规模、品种和布局计划及具体措施。

(7)市统计局:负责与粮食安全应急处置相关的粮食生产和消费统计监测工作。

(8)市工商局:负责对粮食经营活动中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粮食销售活动中囤积居奇、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

(9)市质监局:负责对粮食加工环节进行监管,严肃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

(10)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对市场供应粮食质量安全进行监管。

(11)市供电局:负责确保粮食应急预案实施时粮食加工企业的用电。

(12)市农发行:落实应急粮食采购资金贷款。

各有关部门在市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2.2日常办事机构

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市粮食局,负责综合协调和日常工作。

2.2.1市指挥部办公室组成

市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市粮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市粮食局、发改局(物价局)、财政局、交通局、工商局、农发行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2.2.2市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根据应急状态下粮食市场动态,向市指挥部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

(2)根据市指挥部指示,联系市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行动。

(3)综合有关情况,起草有关文件和简报。

(4)协助有关部门核定实施本预案应急处置行动的各项费用开支,提出对参与本预案实施应急处置行动单位和个人的奖惩意见。

(5)完成市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事件分级

根据省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的分级,市粮食应急状态分为Ⅰ级(较大)、Ⅱ级(一般)两个等级。

3.1Ⅰ级(较大)粮食应急状态

粮食供应的紧张状态持续一周以上并且在一周内价格上涨50%以上,市民抢购且恐慌,加工企业及销售网点库存急剧下降。

3.2Ⅱ级(一般)粮食应急状态

当粮油供应趋紧,市民开始争购,价格上涨一周或上涨幅度达到30%以上。

4预警监测

4.1市场监测

市粮食局负责粮食监测点信息收集工作,建立信息报告制度,负责对国内和周边地区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和预警分析,随时掌握粮食市场供求和价格动态变化情况,及时报告主要粮食品种的生产、库存、流通、价格、质量等信息,为制定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当监测到市场粮食价格短期内上涨幅度较大或粮食价格波动逼近省粮食局设立的“安全警戒线”,以及本区域内发生重大灾害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时,要跟踪监测,出现紧急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发出预警信息,并做好各项应急供应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各部门所属信息中心等单位现有的信息资源实施市场监测,加强信息整合,实现信息共享。

4.2信息报告

建立粮食市场异常波动应急报告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粮食、物价等行政主管部门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及时逐级上报。

(1)发生洪水、地震以及其他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

(2)发生重大传染性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公众恐慌,造成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

(3)其他引发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情况。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程序

出现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时,市粮食安全应急指挥机构立即进行研究分析,指导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稳定市场。确认出现粮食应急状态时,按照本市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立即做出应急响应,对应急处置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并向上级粮食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报告。

5.2Ⅰ级应急响应

5.2.1预案启动

出现Ⅰ级粮食应急状态时,市指挥部在接到有关信息报告后,立即向市政府上报有关情况(最迟不超过4小时),负责启动本预案,对应急处置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市指挥部办公室24小时值班,及时记录并报告有关情况。

5.2.2应急处置

本预案启动后,市指挥部统一指挥全市粮食安全应急处置行动,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各自职责,迅速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安定民心。以市政府名义,召开新闻会,或进行电视广播讲话,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政策、措施及市场监测情况,防止信息误传、谣言误导引起社会恐慌。各级要根据市粮食应急指挥部的安排,通过各村、居委会做好宣传稳定工作。启动本预案后2小时内把有关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向上级指挥部和有关部门报告。

(2)加大市场监测力度。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电话全天24小时开通。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粮食市场的监测,建立信息日报制度,加强对重点网点的监测,及时将粮食购销及库存情况报市指挥部。

(3)加强粮食市场管理,打击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违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4)由市粮食局动用周转成品粮投放市场,并动员企业利用原有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及时组织外地粮源,扩大市场粮食投放量,调控市场,平抑粮价。

(5)抛售储备粮食调控市场。在抛售周转粮仍不能平抑粮价的情况下,由市政府下达动用本地储备粮的指令,通过应急加工企业,加工储备粮食投放市场。

(6)在粮食应急状态下,如动用本级储备粮仍不能满足应急供应,确需动用省级储备粮,由市粮食局向市政府提出方案,报省政府批准。

5.3Ⅱ级应急响应

5.3.1预案启动和信息上报

出现Ⅱ级粮食应急状态时,市指挥部成员单位执行市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24小时监测本地粮食市场动态,及时上报信息,重大情况在第一时间上报至嘉兴市指挥部办公室。

5.3.2应急处置

市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做好粮食调配、加工和供应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市粮食局要求各应急加工企业提高生产能力(必要时满负荷生产),各供应网点备足粮油,动用最低周转粮库存粮源投放市场,维护市场秩序。

5.4响应终止

粮食应急状态消除后,市粮食应急指挥部负责终止粮食安全应急响应,恢复正常秩序。

6应急保障

6.1粮源保障

6.1.1完善地方储备粮制度。做到“规模、资金、费用、仓库”四到位,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

6.1.2保持必要的粮食周转库存。市粮食局要储存一定的粮食周转库存和成品粮周转库存,确保政府掌握必要的应急调控资源。

6.1.3各粮食经营企业都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要求,保持必要的粮食库存量,承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义务。

6.2粮食应急保障系统

出现粮食应急状态后,有关应急粮源的加工、运输及成品粮供应,在市指挥部统一协调下,通过地方粮食应急网络组织实施。

6.2.1建立健全粮食应急加工网络。根据粮食应急加工的需要,由市粮食局掌握、联系并扶持一些靠近粮源、交通便利、设施较好且常年具备加工能力的粮食加工企业,作为应急加工指定企业,承担应急粮食的加工任务。

6.2.2建立和完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根据城镇居民、当地驻军和城乡救济的需要,完善粮食应急销售网络。市粮食局要选择认定一批信誉好的粮食零售网点、军供网点和连锁超市、商场及其他粮食零售企业,委托其承担应急粮食供应任务。

6.2.3建立粮食应急储运网络。根据粮食储备、加工企业、供应网点的布局,有关部门要提前确定好运输线路、储存地点、运输工具等,确保应急粮食运输。进入粮食应急状态后,对应急粮食要优先安排计划、优先运输,确保应急粮食运输畅通。

6.2.4市粮食局应当与应急指定加工和供应企业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随时掌握这些企业的动态。粮食应急预案启动后,市粮食局指定的应急加工企业必须服从统一安排和调度,保证应急粮食的优先加工和及时供应。

6.3应急设施建设和维护

各级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强中心城镇粮食加工、供应和储运等应急设施的建设、维护工作,确保应急工作的需要。

6.4通信保障

参与粮食应急处置行动的市有关部门向市指挥部办公室提供准确的通信联络方式,确保指挥通信畅通。

6.5培训和演练。

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预案的学习培训,并结合日常工作进行演练,尽快形成一支熟悉日常业务管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保障各项应急措施的贯彻落实。

7后期处置

7.1评估和改进

有关部门要及时对应急处置行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对粮食安全应急预案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要研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应急预案。

7.2应急经费和清算

(1)市财政局会同粮食局,对应急动用地方储备粮发生的价差、贷款利息和费用开支进行审核后,及时进行清算。

(2)对应急动用的地方储备粮占用的贷款,由市农发行会同粮食收储公司及时清算、收回贷款。

7.3应急能力恢复

根据应急状态下对粮食的需要和动用等情况,及时采取促进生产、增加粮食收购等措施,补充地方储备粮食及周转粮库存,恢复应对粮食应急状态的能力。

8附则

8.1名词解释

粮食应急状态:指因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其他原因,引起市内粮食供求关系突变,在较大范围内出现群众大量集中抢购、粮食脱销断档、价格大幅上涨等粮食市场急剧波动的状况。

8.2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市粮食局牵头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随着粮食安全形势发展,市粮食局会同市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报市政府批准,并报省粮食局备案。

8.3奖励和处罚

对参加粮食安全应急处置行动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本预案及其他有关规定,对粮食安全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依法给予处罚。

8.4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粮食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