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金融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金融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金融前景

农业金融前景范文1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 农业经济 农村金融

1、农业金融借贷理论

黄宗智先生是华裔学者,他对中国华北农户十九年代经济通过调查,总结,归纳,分析,发现了我国农户的“过密化”的现象,这一现象的研究基础上,又发表了举世闻名的“拐杖逻辑”的理论,而农户的融资拥有“内援融资”的属性。根据黄宗智的理论,在上个世纪,在清末民初中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降解迅速发展的人口,在北中国平原农业区到足以让农户的基本生活条件的一般水平下,在强化管理过程农户是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过密化”现象。小农家庭农场是不能“解雇”自家的剩余劳动力,同时,由于其他的就业机会和生活需求不足,农户不得不接受这种近似饥饿的收入水平,并依靠家政业和商业这两个拐杖,坚强地活下去。中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地高度之间的矛盾是巨大的,中国农户的需求行为,不能离开基本国情。在理论的角度看,农户作为一个基本的经济单位,最大的特点是不解雇的剩余劳动力,由于家庭组织不能将过剩的劳动力,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会越来越少,单位土地劳动力会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可转让的,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此外,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发展到一个新的类,所以他们会继续坚持家庭经济,黄宗智说,中国农户经济的“过密化”现象。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业收入相对较低,以弥补低收入工人,农户工作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供大于求迫使农户又取决于家庭的小块土地的作为保险,密集的小规模,低收入农业系统和恶性临时系统。因此,当需求农户工繁荣的城市经济增长与农村土地制度背景,形成密集型农业模式今天半农半工作制度化(黄宗智2006)。黄宗智提出的“小农经济,在华北中国”和“长江三角洲小农经济和农村发展”的社会变化的一个方程,即农户收入=家庭农业收入+非农业工资收入,在收入两个部分,家庭农场收入作为人的腿,和非农业收入是类似的拐杖,拐杖总是在腿和不容易使用时派上用场,这种现象被称为“拐杖逻辑”。黄宗智也认为,和农业收入和非农工资收入的角色地位是不同的,尽管家庭农场的收入不高,但相对稳定,属于“生存保险收入”,非农工资收入虽然可以形成,超过农业收入,但只是一个“外快”。这不仅是因为对非农工资收入相对缺乏稳定性,但也因为农户,这是天生的孕育的、对土地具有深厚的情感无限的亲密,和传统无法彻底抛弃,除了在家庭和社会中生存并保持土地现状,建立家庭的尊严深刻内涵的因素。黄宗智教授的“拐杖逻辑”的命题,虽然时间很长,但在“过密化”和“拐杖逻辑“中国农村仍然适用于今天的许多部分。类似于几个世纪前,改革开放后,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一个成年男人不能依赖外出务工(或进城打工)为一个大家庭,因此不能脱离自己的土地上成为一个纯粹的雇佣农(或城市雇工)。先生认为,这些家庭,农业或农村土地不仅是一种生存的尊严,是依靠。因此,农户依靠土地,不仅对农业收入的考虑,他们中的很多事情,很多土地。经济效益可以替代,但在农业和土地,如传统文化,尊严和情感,很难放弃和替换。大量事实证明,农业和副业收入没有农村经济的变化,但维护它在很大程度上。低收入家庭依靠副业和农户工增加收入,而是使他们在家庭农场更依赖,因为非农收入的增加和加强在很大的程度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家庭管理。为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户工,收入只有一个家庭收入的一些补充而不是取代。即使非农收入已经大大超过了农业收入(如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农业收入仍然是非农收入的主体,仍然改变的辅助作用。作为农户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户借贷行为是指农户接受信用为主要表现,包括农户和正式制度,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非正式金融机构融资,乡镇企业和个体活动(马忠富2000)。它包括家用借出和借入资金两个方面。借钱是指农户获得收益或确保资金给农户使用的资金安全,包括储蓄金融机构的劳动收入,或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以及为投资目的的利润或控制等。借来的钱是从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或个人借钱给农户。

2、对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分析

通过文献梳理,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影响农户家庭主要农户社会关系的借贷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经营收入和生产经营情况和国家。拖欠还款有负面影响正规信贷,农户的人力资源来获得家庭借贷资源形式因素的能力没有明显影响。材料属性和社会关系农户获取非正式贷款资金的影响。根据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销售收入都有明显的影响,而作为农村干部的借贷行为的个体经营企业。年长的,更不可能有任何贷款。信用政策的了解程度高的农户,更可能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贷款或信贷。家务劳动人口,农户更可能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贷款。农户的土地面积大,更容易农户借贷和借款,可能来自不同的来源。农户家庭财产的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更可能有正式和非正式的贷款。农户收入很高,农户可能没有钱。高农户的自我保障业务的收入,更可能的是有规律的家庭借贷或正式或非正式的贷款。现任或前任的农户村干部更倾向于选择有正规借贷和非正式贷款,或可能没有任何借款。韩军(2007)利用农村金融市场利率Iqbal模型分析是外生的利率和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借贷,家庭的特点和生产和农户家庭收入的操作,在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其中,家庭收入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是“U”型,并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是积极的;农户收入和主要消费的生产也具有积极作用的借贷行为是明显的。当前研究中的缺失,农户借贷的家庭福利的影响总体而言,多数研究者认为借款是适当的将加强农户的家庭福利的影响。一个重要的结论是:增加农户欠发达地区小额贷款收入稳定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复不断的贷款收入的作用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农业金融前景范文2

关键词:金融支持;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124-02

一、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机理分析

(一)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

市场经济中,金融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聚集资金的合理支配,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金融通过储蓄、投资等金融行为,使资金流量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产要素发生重新组合,最终影响产业发展趋势与发展格局,达到完成产业调整的目标。简单的看,其流程如下:金融―控制储蓄和投资―资金流量―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资金存量改变―产业调整完成。

(二)金融支持对产业调整的具体作用

1.从资源配置上看,金融支持中资源的重新配置是支持措施的核心目标,这个配置过程就是利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等改变资金流向,利用增量和存量的改变来实现资源重构,影响产业的格局。增量的调整是将资本注入到某个产业中,使其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该产业的生产能力,使之获得市场优势,实现产业扩大的效果。金融增量起到的是调节作用,其主要是引导金融市场的投资趋势,此时资金将流向优势明显或者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最终带动该产业的产业链发展,成为某个区域的优势产业,这就改变了该地区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存量则是指在原有的资产规模下,对资本进行调控,使得资金在某个产业内部发生流动,从低效益到高效益,从低效率向高效率,从消耗性到生态化等方向过渡,使得产业内部的资源向着促进该产业升级的方向流动,改变产业的存量侧重以实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2.从信贷角度看,对产业调整的影响主要来自银行的调控作用,利用信贷措施将储蓄资金配置到各个行业中,具体包括生产信贷和消费信贷。生产信贷是利用资金流动调节增量,消费信贷则是鼓励跨时期消费来改变消费比例,从终端支撑某些企业和产业进行快速发展,达到产业调整的目的。另外,将融资作为目的的信贷则是,针对资本流动的增量与存量的调整,一方面信贷市场通过合理的选择使得资金流向发展前景好、技术优势明显、效益丰厚的产业或者项目上,一方面则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加方便、丰富的融资渠道,从而保证产业结构向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金融支持是促进资源在不同行业、行业内部发生流动的动力源泉,其发挥的资金融通、资源重置的基本功能,进而改变某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反之某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就体现了该地区金融支持的重点,金融支持利用其对社会资本的形成、导向、信用催化、产业整合、风险管理五个机制影响着地区产业的调整,从而使其协调发展。

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症结所在

(一)对新兴技术产业支持不足

在区域产业调整中,产业的发展多数需要信贷支持,信贷支持的方向往往影响资金在各个产业间的流动,决定了产业的发展前景。就目前情况看,一些地区的信用制度仍不完善,直接会影响信贷支持,弱化信贷在产业调整中的基本作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看,银行机构为了保证风险的降低,其投资结构呈现趋同化,优势产业得到的支持力度大,而新兴产业获得的金融支持弱,大部分的投资集中在第二产业中成熟的行业,虽然保证了银行体系的风险降低,但是不利于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趋同化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反而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因为产能转化为产品就导致产品过剩,直接影响了产业效益,导致了一些企业从盈利转变为亏损,资金投入从优势变为劣势,反而增加了银行的投资风险。而一些新兴行业如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生态产业等获得的金融支持较少,影响了其发展,从某个方面看制约了整体经济的更新能力,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此种情况也影响了技术创新,因为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对于新兴产业的支持不足也从某些方面影响了技术创新,缺乏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不会获得绝对优势。

(二)对农业产业支持不足

农业是中国立国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而金融支持针对农业产业的支持明显力度不足。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大部分区域农业产业所占比例较大,一旦相关产业发展不能跟上经济发展则会严重地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也就不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中,农业基础设置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农业产品开发落后、科技转化缓慢等都是现实问题,而其根源就是资金不足。尤其是从农业经济的信贷来看,其贷款比例相对较低,虽然这些年增加了相关的投资,但是与工业或者其他产业投资相比仍然处在明显的弱势,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三)金融支持的产业导向作用不足

区域内资本市场发展较为落后,资本市场的规模相对小,且市场的功能性欠缺,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从而影响了其对整个市场乃至产业发展的支持,也弱化了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容易理解的是资本市场小,总体不够发达对于资金的配置影响也就相对弱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构建不够完善,债券市场不发达,证券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就相对单一,最终失去了对资本市场的掌控能力,多数情况下只能对上市公司进行业务支持,不能对大规模的资产重组起到作用,所以金融支持不能有效地调节区域内的产业重组与升级。

(四)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不足

在金融支持中没有对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持体系,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在发展中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其不能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回报,所以风险预期也就相对高,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项目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在遇到经济环境转变或者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往往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而遇到发展的困境,从而影响其发展。

三、结束语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不能或缺的重要经济手段,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其对资金的引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金融支持完全可以改变某个区域内的产业格局,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对于产业结构影响较大,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在未来的金融支持途径上进行全面的调整,大力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庞清静.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0).

农业金融前景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世界农业;有效供应

中图分类号:F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8―0037―04

从2007年开始,美国因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引发次贷危机。2008年7月中旬以来,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将风险不断扩散,并进而蔓延到全球整个金融体系,最终酿成金融危机。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还在深化,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对于刚刚经历粮食危机的全球而言,金融危机对世界农业发展又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一、金融危机对世界农业影响的主要表现

金融危机对世界农业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农产品价格变化上。由于金融危机造成流动性紧缺,加之市场预期全球经济放缓、需求下降,各国投机性资金纷纷撤离农产品期货市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国际大宗农产品需求的明显下降,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也出现高位回落。国际农产品价格变化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下跌幅度大。2008年6-10月,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从最高点179.8跌到130.7,跌幅约达49个百分点(见图1)。二是下跌速度快。2008年10月份国际产品价格与2007年8月份价格差不多。从2007年8月份价格上升到最高点,共花了10个月,而从最高点跌到2008年10月份价格,只花了4个月。三是各种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2008年进入7月份,谷物和油脂开始大幅下跌,月跌幅分别达到19和30个百分点;进入8月份,奶类价格开始加速下跌,月跌幅达23个百分点,比1-8月份快了20个百分点;进入9月份,糖料价格开始大幅下跌,月跌幅达到11个百分点;进入10月份,肉类价格开始大幅下跌,月跌幅达7.5个百分点。

二、金融危机给世界农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受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8年11月6日的《世界经济展望》作出预测,预计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5%下降到2008年的3.75%,2009年将降至2.2%。全球经济的持续下滑将给世界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一)农产品需求下降已显现,今后压缩的空间不大

农产品的需求主要包括食物需求、饲料需求和工业需求。在这三种需求中,食物和饲料需求刚性明显,不会出现较大波动的增减情况;工业需求弹性大。增加和减少的速度快,波动比较剧烈。以谷物为例,口粮和饲料的消费增长相对缓慢,2008/09年度仅分别比2007/08年度增长1.3%和2.O%,而工业消费增长了11.8%(见表1)。在农产品的各种需求中,金融危机主要影响的是工业需求。受金融危机冲击,许多深加工企业(如淀粉、味精、生物燃料)效益普遍大幅下滑,企业亏损严重,停产、限产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金融危机波及原油市场,从2008年8月份开始,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跌,价格指数从248,43跌到10月份的136.25,3个月下跌了45.16%(见图3)。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暴跌“挤压”生物能源“泡沫”,导致大批生物能源生产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压缩,部分企业还将面临破产。如2008年12月份,美国第二大乙醇生产商Verasun公司宣布破产,德国的生物燃料生产商Campa GmbH公司第二次宣布破产(该公司年产能在15万吨)。生物燃料行业遭受重创,将大大减小对农产品的工业需求。但是,由于工业弹性大,需求变化“来得快、去得也快”,估计后期工业需求再次压缩的可能性不大。总需求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很小。

(二)生产要素投入可能减少,农产品供给将出现大幅下滑

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从土地来看,土地投入将减少。2007年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为了缓解农产品供需紧张的局面,主要农业生产国如美国、欧盟都减少或放弃休耕计划。如美国国会通过的2008农业法案,将休耕保护计划的土地面积上限由3920万英亩下调至3200万英亩;欧盟委员会决定在2007年秋季至2008年春季期间将欧盟境内土地的休耕率由过去的10%降为零。但随着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主要粮食生产国的农民极有可能再次加入土地休耕保护计划。从资本来看,农业投资将减少。一方面,农业投资风险大、利润率低,一般在资金转移时,投资者首先会从农产品市场不断撤资:另一方面,银行对农业部门的贷款会减少。目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如美国、一些欧洲国家等出现了信贷紧缩,银行普遍惜贷,农业生产者更难得到生产所需要的贷款,这会影响下一年度农作物的种植,给农业生产前景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劳动力来看,劳动投入将减少。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挫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劳动力投入将会减少。

(三)农产品贸易额将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抬头

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世界各国均在收缩消费,加之政府采取紧缩政策,减少开支,必然导致农产品进口的减少,最终导致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下降。以谷物为例,根据美国农业部2008年11月份的《全球农产品供求预测》,2008/09年谷物的总出口为2.64亿吨,比上年减少500万吨。这一数据还是在2008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繁荣的情况下发生的,预计今后农产品需求会进一步减少,出口总额还将下降。在2008年农产品供给既定的情况下,随着需求的减少,世界农产品贸易竞争将异常激烈。由于金融危机,一些国家的货币将贬值,这将大大增加这些国家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为了减少或缓解危机对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贸易伙伴国家可能采取进口保护措施,其中包括提高关税和配额限制。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对抗由于贸易伙伴的货币贬值所增加的竞争力,波兰提高了某些重要商品的关税并引入了关税配额限制。1999年2月,配额按季度确定。以防止季节初期进口洪流的冲击。

(四)金融危机对世界农业影响的综合判断

目前金融危机对世界农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上。其深层原因是在农产品供给基本确定的前提下,需求大幅度萎缩。从短期来看,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对消费者是有利,但是从长期来看,并非如此。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会切断国际低价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幅度可

能不大;另一方面,供需矛盾可能再次出现。从需求来看,农产品的工业需求在2008年已经大幅下跌,总需求再进一步压缩的空间很小。从供给来看,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农业投资)将减少。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很难出现“V”型翻转,更可能会呈现出“U”型翻转的特征,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将较长时间保持衰退状态,持续时间可能是3-5年。金融危机较长时期的冲击下,可能导致农产品供给大幅减少。在需求基本不变,供给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世界农产品价格可能再次上升。

三、我国应对世界农业形势变化的政策选择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世界农产品价格再次大幅上升的可能,我国要积极做好准备,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甚至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加大支农投入,确保主要农产品充足供应

首先,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产量。一是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快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的转基因新品种。二是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三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采取委托、招标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的活动中来。其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产品损失。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是农业最重要的抗风险工具。因此,各级政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部署的政策措施,切实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第三,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离不开农民,需要坚持生产性补贴和收入性补贴相结合、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继续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各种补贴,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办法,鼓励农民积极进行农业生产。

(二)加强宏观调控,确保主要农产品均衡供应

政府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不断完善储备吞吐调节机制,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保证主要农产品均衡供求。一方面,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合理安排进口,确保国内主要农产品均衡平衡。一是要把握好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要密切关注农产品国内外供求和市场变化形势,重点跟踪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把握好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二是要健全高效灵活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加强农产品进出口协调和管理,密切关注并及时分析农产品国内外供求形势和市场变化情况,及时把握国际市场重要农产品价格动态信息。做好粮食进出口调控工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快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国内主要农产品区域间的均衡供应。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等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通过政策扶持和投资引导。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推进主要物流通道和节点项目建设,推广应用散粮运输装卸新技术新设备,改善农产品物流条件。通过各类流通组织的积极参与,采用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平衡区域间农产品供求矛盾。

农业金融前景范文4

1.1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量不足,农业投资强度偏低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然要求财政资金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部门把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放在了突出位置,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较有力的保障。但是,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的绝对量虽然逐步增加,相对量仍然不足,农业科研政府投入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农业投资强度偏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产值比重大于2%时,该国农业科技才会出现原始创新,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可能协调发展。我国农业投资强度远低于该投入水平,尤其是地方财政可支配的资金不多,民生工程建设等其他方面的支出压力又比较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就显得力不从心,资金到位相对较低。

1.2财政对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补贴很少,降低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意愿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而且在创新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种风险,因此,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不仅规模大,而且占用时间长,具有较高的风险,一旦创新失败,就无法偿还资金。而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安全性的特点使得其不愿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支持,金融机构惜贷现象比较严重,从而使得一些发展前景好的农业产业项目和新技术推广项目由于缺乏资金难以具体实施。而我国财政资金对于金融机构的这种活动的补贴很少,不能很好地激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意愿不高。

1.3金融产品的供给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

1.3.1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品种少目前,虽然部分金融机构把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了信贷扶持的重点,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周期比较长、风险比较高、收益不确定,往往很难得到充足金融资本的支持,大多数金融机构也没有建立相应的信贷管理制度或者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开发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主要是提供贷款,而且所提供的贷款品种单一化。同时,这些贷款还需要提供以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为主的抵押物,使得许多承贷主体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农产品抵押贷款等与农业科技创新相关的贷款很难获得金融机构支持。

1.3.2金融产品的期限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农业科技创新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农业新品种从研发到广泛推广需要大约7年左右的时间,但是现有的金融产品多是短期小额的流动资金贷款,或者是针对大项目的长期贷款,与农业科技创新周期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几乎没有。再加上银行贷款程序复杂,贷款条件严格,许多承贷主体满足不了银行的条件,很难获得银行的融资。

1.4农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狭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也逐步增加。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仍然不足,政策性金融的贷款门槛相对比较高,商业性金融贷款条件严格,而且发放贷款时有着明显的倾向,倾向于农业龙头企业,证券市场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创业板和中小板主要支持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企业,国内上市的农业企业数量较少,而且这些上市企业缺乏投资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农业保险品种还不丰富,风险投资发展缓慢,投资主体单一,这些都使得农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

1.5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缺位农业科技创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创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削弱了投资主体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使得农业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农业科技创新的这种高风险需要有良好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来防范和化解。但是,目前我国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缺位,无法分散风险。一是能够转移分散风险的保险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窄,险种少,同时由于存在补偿范围认定难、农民参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农业科技创新保险存在更高的风险、更大的不确定性,开展业务也更艰难,一旦出现风险,金融机构只能自己买单。二是担保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担保能够起到放大资金的作用,但是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担保体系还不完善,担保机构承担风险过大,资金规模过小,财政支持不到位,都使得担保体系不能满足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对担保的要求。

2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建议

2.1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的引导和资金撬动作用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都离不开财政的鼎力支持。因此,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我们需要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并且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但是,增加财政投入并不是把资金投入所有农业科技创新环节和领域,财政应重点支持基础研究领域,中央财政在加大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的基础上,以资金配套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带动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改变地方财政由于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局面。同时,要充分调动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例如,可以通过无偿资助、财政贴息、创业投资引导、以奖代补、经营参股、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的注入,使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渠道多元化。此外,通过对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不同的扶持,充分发挥财政的引导和资金撬动作用,探索财政资金的金融化运作方式。一方面财政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降低农业科技企业的风险,增强其融资能力,提高农业科技企业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财政通过对扶持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机构进行贴息、给予税收优惠、补偿其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所造成损失等方式激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意愿,从而使财政资金更大范围的发挥作用。

2.2创新金融产品和模式,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机构要优化农业科技贷款的审贷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同时,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农业科技创新对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一是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品种。扶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必须把自身的特点和农业科技创新对产品的需求结合起来,设计出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特征的产品品种。例如,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周期比较长的特点,设计出与农业科技创新在时间上相匹配的贷款品种;针对农业科技企业一般抵押物比较少的特点,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扩大抵押物或质押物的范围,探索以农业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权、股权、应收账款等抵押或质押进行贷款的信贷产品;对一些信用等级较高、有还贷能力的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放信用贷款。二是适当放宽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信贷限制,如对贷款对象资产规模的要求、抵押物的要求等等。三是探索实践多种贷款模式,如对于规模比较大的贷款,可以联合几家银行通过银团贷款提供支持;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可以用企业联保贷款、企业互保贷款等方式;针对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农业科技企业,可以发放供应链融资贷款;探索开发“银行+保险+担保”、“银行+保险+财政补贴”等多种贷款模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增信融资。在不断开发新的贷款模式、金融产品的同时,要注意对这些模式和产品的推广,进而推动金融资本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融合,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

2.3拓宽农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一是政策性金融要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政策性金融应该主要支持农业科技研究及基础农业科技发展等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一般属于国家优先发展领域、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社会价值,但是由于建设周期长,财务风险高,商业性金融一般不愿意介入,需要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政策性金融要扩大所支持的项目范围,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满足承贷主体的资金需求。二是商业性金融要适当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允许贷款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不断创新信贷品种,加大对农业科技企业等承贷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通过财政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商业资本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四是支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竞争力强、运作规范、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农业科技企业通过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并且对已上市农业科技企业,采取各种方式鼓励他们做大做强。五是完善风险投资体系,扩大风险投资规模,通过政策优惠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

农业金融前景范文5

本文对涉农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涉农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然后对涉农企业融资研究的文献综述进行了梳理,综合了各位学者的意见。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涉农企业;融资;金融机构

1.农业产业化发展介绍

1993年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随后在全国开展。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针对性的完善巩固农业产业化成果。

2.涉农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1我国涉农企业融资现状

汪金敖(2003)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通过民间融资的企业仅占20%;通过银行类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依然是6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首选;农业企业几乎无法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获得资金。

2.2涉农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2.2.1国外相关研究

(1)财政资金方面

Milkove D(1990)在研究财政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中认为,财政资金支持是农业经济发展初始阶段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2)金融体系方面

UlrichKoster、Jensen (2000)等认为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财政资金不再是导致农村经济缺乏资金的最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才是关键因素。Hieu,N.T.等(2010)认为民间金融支持在越南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应重视民间金融体系的建设。

(3)融资渠道方面

Myers(1984)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会遵循先内源后外源的规则。而在外源融资选择中,一般会先考虑债权融资,其次才是股权融资。金融投资公司与商业银行贷款逐步成为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2.2.2国内相关研究

(1)财政资金方面

吴群、冯青松(2004)认为虽然财政支农资金绝对量逐年递增,但其占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却有下降的趋势;陈澍,韩俊(2003)认为财政资金投资结构存不合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

(2)金融体系方面

赵明杨等(2006)认为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贷款准入门槛过高,审批权限上收过度,贷款发放人员“惧贷”心理增加等。齐成喜、陈柳钦(2005)认为我国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信用担保体系十分薄弱,间接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

(3)融资渠道方面

融资渠道狭窄,没有建立起适合农业企业的资本市场。汪金敖(2003)强调道:农业类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公司数量、市价总值、流通市值和筹资额在总量中所占比例仍然是极低的,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极不相符。

(4)农业企业方面

叶堂林(2006)指出:涉农贷款总体风险较大,导致了金融机构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中偏于谨慎、积极性不高。张永生、程晓娟(2008)通过实证调查发现:50%以上的农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60%以上其信用等级都是3B或3B以下。

3.总结与启示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企业的研究都比较多,由于体制不同,国外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金融体系作为解决融资难的解决途径,而国内学者则更多的兼顾财政支持和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有:(1)关于涉农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比较少;(2)研究分类不够细化。涉农企业包括了农、林、牧、副、渔、菜、茶、烟等行业企业,其在产业化程度、进入门槛、财政优惠政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更细化的分类研究是必然趋势。

所以,本文建议以省或市为单位,对区域内蔬菜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也为区域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Hieu,N.T.;Akiyama,K.Hieu,N.T.;Akiyama,K.Rural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in vitenam.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Kagoshima University (Japan),(no.60)p.43-54.Mar,2010

[2]Milkove D.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U.S.Dept.of Agriculture,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Div.Financial market intervention as a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Washington,DC (USA).The Service,1990.p.21-37

[3]Koester,Ulrich:CA P is Something ng We Can be Pround of,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Kiel,2000

[4]中国社科院农村金融研究课题组.农民金融需求及金融服务供给[J].中国农村经济,2000(7)

[5]王桂堂.资本市场:解决中国农业产业化瓶颈约束的突破口[J].经济评论,2001(4)

[6]林宝清.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导刊,2002(1)

[7]刘希宋,王姮,赵德海.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导刊,2002(10)

[8]齐成喜,陈柳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8)

[9]姜长云.农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3)

[10]谭静,郭燕枝.农业产业化资本运营研究.农业产业化[J].农场经济管理,2005(2)

[11]赵明杨,朱鸿轩.融资难:制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J].农村金融,2006(07)

[12]张永生,程晓娟.农村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

[13]叶堂林.论我国农业弱质性及其弥补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6(4)

[14]陈澍,韩俊.在中国农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现状和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03(9)

[15]汪金敖.论加大农业金融资本投入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3(7)

农业金融前景范文6

2、医学类专业特殊领域潜力无限,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私立医院,这使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

3、艺术类专业需求层次不断提升,传统的美术、音乐、表演等专业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4、财务金融专业顺应潮流,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

5、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前景好,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6、民航管理专业薪资待遇好,学民航管理专业薪资较高。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再新增2600多架飞机,民航总局将投入超过5000亿的资金用于机场建设。

7、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类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类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类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8、法律类,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法律类因此成为前景最好专业之一。

9、物流类,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同时又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物流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物流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引发物流人才整体和多样性需求的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