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养老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养老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分级;照护;医养结合;养老;体系
现在,我国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不衔接,当老年群体发病后,需要在医院、家庭和养老院等机构来回往返。加上老年人群本身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如此周折增加了老年人的负担,也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何更好的解决老年人群的医疗和养老问题,达到医养结合的资源合理配置和长短互补,使老年人群更好的安度晚年生活,成为当下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分级照护医养结合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实现了居家养老功能的最大化,遵从老年群体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差异,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优秀的发展蓝图。现在,本研究就该体系建设中的内容、发展必要性、问题及改进措施等综述如下。
1.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体服务体系的内涵
1.1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体系
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体系中,医是医疗保障服务,医疗保障服务的内容兼具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检查、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医疗知识咨询、医疗设备保障和临终关怀等,帮助老年人远离疾病的侵害,提升生活质量。养是老年患者日常生活的主导,包括日常生活看护、开展趣味文化活动、精神心理照顾等服务,给老年人增添生活的乐趣,帮助老年人开心、舒适的度过每一天。医养结合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将老年患者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医疗、养生、康复等结合为一体。这种老年人的日常康复治疗和生活关照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1.2分级照护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论证
分级照护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论证是结合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社区老年养老和医疗的基本特征,基于养老服务相关理论和政策背景,结合服务体系涉及各方人士深度访谈,明确分级照护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内涵结构及相应责任主体,形成体系中配套制度,论证制度的衔接、运行机制及保障。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及国内历史的纵向比较,并参照地方经济发展现状,阐述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一步论证长期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老年意外伤害保险以及涉老政府补贴政策间关系,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以长期护理保险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经费保障制度建议。
1.3分级照护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医养结合需要医院的医疗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的等级,具备有完善的诊疗项目、健全的科室、足够的硬件设备和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人才。同时,也应该有专业的养老机构。两者统一合作,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等结合,提高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身体孱弱的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医养结合通过社区内医院和养老机构签订合作计划或在养老机构设定内置医院,实现医院和养老机构的资源共享,将医疗、养老和康复全程紧密结合,使老年人群享受到从养老机构到医院治疗的全套服务。
2.我国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必要性
2.1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增加
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发展中国家中,是较早的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几个国家之一。据统计,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5%左右,在65岁以上的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而这一数字将在21世纪中期达到30%。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因此,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老龄化还在不断发展。而与此同时,家庭结构在不断变化、年轻人群同比减少、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等导致家庭养老能力不断削弱,养老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群还是多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其慢性病的患病率是其他人群的3倍以上。老年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十分强烈。我国当下急需合理的措施和制度促成医疗卫生和B老服务体系的结合,以适应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2.2我国医疗机构难以提供精致的养老服务
在我国,即使是一些大型的医院也主要以各类疾病的诊治为主,相关的护理服务也多集中在病人治疗后的康复期,无法完成长期的、细致的生活护理。医疗机构本身的基础资源未涉及到老年人群的非疾病期的养护,加上医疗机构本身的资源有限,许多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无法满足。因此,迫切需要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出现,保障老年人的常规合理、治疗和康复的完美衔接。
3.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
随老龄化发展老年人群依赖外界支持及长期照护的需求量会明显增加,而长期照护更是养老服务中任务最重、最难解决部分。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应解决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无论从服务的覆盖面,还是养老服务的持续性来看,医养结合的立足点和重心都应在社区、在居家。而从慢性病和老年失能失智的防治特点来看,诸多研究证实尽早预防的积极意义,基于社区的医养结合模式将有利于主动预防策略措施的实施。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居家老人最易获得的卫生资源,为建立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医养结合模式提供了有效途径。
3.2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融入问题
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医学专业服务不仅是养老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更因其专业性强,使其成为制约养老服务系统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养老和医疗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构建医疗卫生资源融入的有效机制和适宜途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部分的养老机构、社区医院等资金条件有限,医疗设备不完善,不能够满足高质量医养结合的老年服务。当老年患者突发疾病需要治疗时,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健康无法得到正常保障。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资金支持,鼓励有能力的养老机构和医院联合起来,举办有一定服务质量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参与合作的各个单位需要明确自身的义务、责任,构建有效的双向转诊体系。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可设立内部医疗机构,保障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
3.3居家养老照护的分级标准问题
目前老年照护分级标准多参照临床护理分级标准制定,多用于养老机构。这需结合地方养老服务和社区可利用资源现状,制定合理、可行的居家养老照护分级标准,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3.4医疗和护理人员不足问题
社区养老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制度; 贫困县
[中图分类号]F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2-0145-02
一、茶陵县新农保试点情况
从2009年国家开展新农保试点以来,湖南省已有122个县(市、区)纳入试点,实现全覆盖·茶陵县是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湖南省第三批52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之一,2011年实施新农保试点。2012年,茶陵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88元,远低于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入7440元的标准。截至201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2.14万,农业人口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16~59周岁的适龄农民26.5万人,已满60岁的农村老年人口6.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2.03%。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按此标准,茶陵县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茶陵县新农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新农保制度的初衷是将尽可能多的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农村居民的晚年生活,但新农保制度在贫困地区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缴费档次较低
目前,我国规定的新农保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 100 元、200 元、300 元、400 元、500 元五个档次,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缴费标准进行调整。茶陵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个人缴费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800元、1000元七个档次,农村居民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一年一定,按年缴费。2013 年茶陵县参保人员中,缴纳前五个档次的人员分别占98.45%、0.64%、0.17%、0.04%、0.37%;800元和1000元两个档次的人员总共占参保人员的0.33%。
2.集体补助缺失
我国新农保制度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根据茶陵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对参保缴费的农民,财政部门给予每人每年30元补贴,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的资金全部划入个人账户。由于茶陵县是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资助,因此,茶陵县的农村居民个人账户中只有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而集体补助资金缺失。
3.出现退保现象
与传统农保相比较,新农保无论在政府执行力度上,财政资金投入上,还是收益上都略胜一筹。因此,自2009年试点以来,农民参加新农保的积极性很高,参保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退保的现象。2011年茶陵县参保人数为26.31万,参保率为98.9%;2013年参保人数为25.3万,参保率为96.6%,相比2011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
茶陵县农民退保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缴费时间相对固定,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错过缴费时间。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即使回乡后进行补缴,财政补贴部分不纳入个人账户,所以,这部分农村居民退保。二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由参加新农保转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三是部分子女参保后退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家庭联动缴费”制度,即年满60周岁,达到领取养老保险金条件的老人,其子女如不参保缴费,则老人不能领取养老金。子女为了使父母亲顺利领取基础养老金,先参保缴费,待父母领取基础养老金后就退保。
4.年轻人参保率较低
2013年茶陵县参保农民中,45岁以下的农民相比45岁以上的占比较低,16~30岁参保率为81.01%,31~45岁参保率为93.47%,46~59岁参保率达到99.89%.
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新农保缴费年限最低累计15年,60岁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这就使得16~45岁的农民觉得,45岁以后再参保也不迟。虽然各试点地区大都鼓励中青年农民长期参保缴费,如茶陵县新农保制度规定累计缴费超过15年的, 缴费每增加1年,其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0.5元。这种对长期缴费的人员在制度“出口”上实行加发的制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增加额度太低,显然对农民缺乏吸引力。
三、完善贫困地区新农保制度的政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加新农保积极性
自2009年新农保试点以来,湖南省已经实现全覆盖,但是在对茶陵县的调研中发现,已经参保的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不够全面。近一半的已经参保的农民只知道缴费有很多档次,但不清楚具体是哪几个档次,对于选择较高档次的缴费标准财政是否有补贴也不清楚。这样有意愿参保的农民不能根据自身家庭情况选择相应的缴费档次,进而影响其以后的养老生活。政府应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各种传播媒体,设立咨询服务站,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新农保”政策宣传活动。
2.县级以上的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
贫困地区的养老保险目前是由县级财政统筹,但是,随着农业税等税种的取消,县级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因此,中央政府、省市级政府应拨付财政资金对新农保进行适当补贴,尤其是对于新农保制度中72岁以上老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应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给予适当的支持。
3.灵活设计缴费周期,为农民参保提供便利
首先,针对外出打工人员,可以考虑灵活制定缴费参保的频率和周期。据了解,茶陵县现在的缴费周期是从4月延续到11月,缴费期延长7个月,这对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缴费问题很有效,但这只是县级财政汇总缴费的时间,实际农民缴费周期是5月到10月,缴费时长只有5个多月。考虑到有部分人可能一年只在年底回来一次,可以适当调整缴费时间。例如,一 年可以两次缴费;或一年半内可以一次缴费等,以解决农民工返乡的时间时断时续,部分人回来时已经错过当年规定的缴费时间的问题。
4.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物质基础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各种政策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积极鼓励农民实行多样化经营,改善经济状况。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稳定农民增收的来源途径。第三,大力促进农村发展教育,提高农民受教育与培训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第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军民.试论推进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领和战略重点[J].社会保障研究,2010(3).
[2]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分析——兼析个人、集体和政府的筹资能力[J].经济体制改革,2010(1).
[3]梁鸿.试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其特殊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4]赵曼.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问答[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5]黄瑞芹.贫困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两个贫困民族自治县的调查[J].社会保障研究,2013,(1).
[6]李晓云,范冰洁.山东淄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7).
社区养老的建议范文3
>>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及对策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建议 人口老龄化下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 社会工作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进 浅析苏州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与发展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太原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现阶段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探讨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探析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浅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居住郊区化背景下城市老龄人口居家养老模式与环境需求问题 西部城市社区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庄琦.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出路[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4):13-15.
[3]刘玉芝.关于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政,2009(5):36-37.
社区养老的建议范文4
“我们有护理中心、养老院提供给老年人,”罗杰尔·斯通是英国罗泽海姆市镇议会议员,他说:“我们的养老机构给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现在还没有太多的抱怨。”是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斯通先生介绍,英国人也为这个伤脑筋,问题是年轻人不太愿意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希望生活得更有乐趣。
一位比利时的女士则说:“现在夫妻双方都要上班,必须出去工作,否则生存都有困难,这种情况下虽然父母老了,但我们也不可能停止上班去照顾他们,所以建立大量的老龄公寓,让老人们一起在那儿快乐地生活,这对子女和老人都是件好事。”
巴西:社区养老更经济
来自巴西圣保罗社区大学护理部的科莱格尔女士认为,“空巢”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社区医疗服务。“老人还是习惯待在自己家里,所以在社区附近建立起低成本的诊所、药店对老人的养老非常重要。现在我们还培训了很多护士专门给老年人提供服务,这种住在自己家里,需要时就叫护士的做法比去养老院的费用低很多,让老人既待在了自己家里又获得了看护。”另一位来自非洲的女士则直言,在不少非洲国家老人的养老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中国:“一碗汤”的距离最好
虽说养老是个世界性难题,可是各国的国情全然不同。当非洲人还在为老人的基本生活所需寻求资金来源时,中国人考虑的并不是这些。
在这次城市论坛上,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原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司长张元端就站在老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亲情社区”的概念,将老年公寓盖到住宅小区里,让老人与子女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形容两代人不住在一起又很靠近的距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关牧村也提交了一个提案,建议国家要建立相关机制,并拨一些资金,建立居家养老、敬老院并存的社区。
调 查
想住养老院的不到一成
在前不久召开的江苏省新时期人口老龄化对策高层论坛上,省老龄协会披露了“南京退休人员养老方式调查”结果:
92.37%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7.63%的老年人选择“住养老院”。
社区养老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威海市 社区养老 养老模式 发展出路
一 、威海现有养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威海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根据2012年底威海市民政局的调查统计,威海市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7%,远远高出全国的13.7%和全省的15.3%的人口比例,养老问题成为威海市构建“和谐威海”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传统养老模式概念解释
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载体,由老人的子女、老伴作为主要赡养主体的养老模式,主要养老方式是老人在家中生活,安享晚年。
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以养老机构为载体,由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作为主要赡养行为履行主体的养老模式,主要养老方式是老人在养老院中进行文化及生活等各种活动。
3.传统养老模式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被广泛应用于现实问题的逻辑分析与定位的一种分析方法。借助对威海市传统养老模式的SWOT分析,我们将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传统养老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为社区养老模式的推广取长补短。
优势(strength):
家庭养老: 情感孝道纽带,生活照料细致,人身安全保障
机构养老: 健康保障及时,同龄沟通方便,机构娱乐安排
劣势(weakness):
家庭养老: 人力资源不足,家庭人口外迁,住房压力增大
机构养老: 制度法规缺乏,传染疾病风险,硬件设施较差
机遇(opportunity):
家庭养老:传统孝道推广,子女尽孝体现,老人内心慰藉
机构养老: 政府财政补贴,服务对象多元,市场经济背景
威胁(threat):
家庭养老: 小结构家庭增多,中青年工作压力,健康保障风险大
机构养老: 专业人才匮乏,传统理念阻力,社会资金缺乏
综合上述分析,从优势(strength)的角度看,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各有长处,家庭养老突出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传统的情感、孝道观念为纽带,老年人可以得到精神的慰藉,在熟悉的家庭便于日常生活。而机构养老的突出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医疗设施配置情况较好,可满足老年人保健医疗的需求。但是现阶段,从其劣势(weakness)的角度看,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中青年工作压力大,因而物质、精力耗费较大不利于家庭养老的推广。而机构养老中部分养老院硬件设施较差,传统的“养儿防老”理念使老人对养老院有所抵触。
二、威海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1 .社区养老模式概念解释
社区养老是以社区为载体,由社会力量(社区养老机构、家庭等)作为主要履行赡养行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主要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相结合,辅有托老所服务。
2 .威海社区养老发展现状
威海市作为全省甚至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市之一,截至去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5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7%,养老保障与服务问题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客观分析威海市面临的巨大的养老压力,笔者认为集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两者优点的社区养老模式是威海市未来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而对于现阶段社区养老模式开展,笔者认为有以下制约因素。
传统观念制约:
囿于传统意义上的“养儿防老”、“居家养老”的观念制约,老年人对于社区机构养老的扶持有所排斥,心态上对于社会养老机构的短期的赡养行为较难接受。
专业人才缺乏:
威海市现有的老年公寓、社区工作室等社区养老机构中的服务人员,本科生研究生比例较少,甚至部分活动室工作人员以临时社区工作志愿者为主,社区的专业人才极具匮乏。
资金缺乏:
笔者实地走访威海的两家民办老年公寓,多个街道和社区,部分负责人表示资金缺乏是制约其规模扩大,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资金问题使上述养老机构难以有效的整合资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区养老服务体制不完善:
笔者实地走访威海市的部分社区老年活动室,发现其中部分的老年社区管理机构已经成为社区工作的办公室,由于工作范围的扩大,社区负责机构对于老年群体关注率相对较低。
地区发展程度不均:
学术界对于社区养老问题的研究个案选取多以社区养老发展先进地区为例,难以具有普遍性推广意义。在威海市的社区养老工作推广也有此类弊端,部分试点地区例顶社区设立的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发展较快,但环翠区的其他社区,由于经济圈辐射的微弱差异,发展较慢。
三、威海市社区养老发展出路探究
通过实地调研和上述分析,结合国内外社区养老发展模式开展方面的经验及缺陷分析,针对社区养老发展出路,笔者对威海市日后社区养老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亲情管理,提升社区养老机构公信力
据威海市民政局调查数据显示,六成以上老人在养老方面首选居家养老。故而社区在开展养老服务时要加强亲情管理。针对社区中的空巢老人,居委会、社区管理者要主动提供上门服务,针对老人恋家、不愿离开子女的特点要做好日间照料站的活动策划工作,提升社区养老机构的公信力。
2. 提升专业人才数量,培养优质志愿者
威海市的社区养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专业人才较少。因而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养老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对大学对口人才实行竞争上岗。同时政府、文化宣传机构要广泛宣传,对志愿者实行定期培训,对其进行心理学、病理学方面的知识讲解,提升其服务水准。
3.着力解决社区养老模式推广的资金问题
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行社区养老资金来源市场化社会化制度。政府应明确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提升财政拨款支持力度、加大公益基金发放数量等。同时社区自身同时应善于从多方筹募资金,以达到收支平衡的效果。
4.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制,缩小地区发展差异
从政府层面完善社区内部的分工制度,从法规方面加以引导,高度关注国家地方法规的落实情况。同时在试点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推广工作的跟进,利用成熟社区模式的基础,结合地区差异,进行深层次的有益探索。
总之,社区养老模式在威海地区推广虽有一定阻力,但是结合威海地区实际情况,社区养老在威海仍将成为养老模式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徐守勤.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社区医疗服务,2005,8(3).
[2] 詹秀娟.加快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_推进养老服务功能多样化[J].管理科学与经济学,2013(1).
[3] 李洪心,李 巍.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12).
[4] 刘立清 金美荣.我国社区养老现状及发展建议———以丰台区新村街道育芳园社区调查为例[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5(2).
[5] 徐鹏 张辛梓.浅谈城市社区养老的现状及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
社区养老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居家养老模式;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莲湖区
一、西安市莲湖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基本现状
西安市莲湖区总面积42.87平方公里,全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21个村民委员会和113个社区,总人口数为74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1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3%。截至2011年4月底,全区成立99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其中有12个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服务示范站(西安共计65个)。目前该区已建立起区、街、社区三级居家养老管理网络,投入400多万元建成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如亲居家养老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服务示范站两级服务网络;同时,莲湖区区已为8万多老人建立了基本信息档案,累计为500多人提供各类助老服务15360人次。
西安莲湖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包括服务形式、受益人群、财政支付、技术支持及服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内容。
(一)服务形式方面
目前莲湖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初步形成日常生活服务、精神生活服务及医疗保健等三方面的服务内容。具体包括有老人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紧急救助、信息咨询、配送递送、温馨提示、助餐服务等20大类130多项服务。同时,该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地为老人提供咨询类、服务类、事务类相关服务的信息,以便老人的养老需求得以满足。
(二)受益人群方面
对于受益人群方面,可以分为接受免费养老服务的老人即“三无”老人、特困、高龄老人、伤残军人,由政府购买的生活照料、康复按摩、精神慰藉等为其服务;同时也包括接受有偿服务的一般老年人群,对辖区内有支付能力的老人实行有偿和低偿的养老服务。
(三)财政支付方面
莲湖区老龄事业经费由2008年的136.8 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83.1万元,增长了34%;同时政府对高龄、孤寡、特困等老人,每年拨付70万元养老生活补贴,“公费保姆”服务的人在区内有160位老人和71名残疾人,根据实际情况每人可分别申请享受40 元/月到300 元/月不等的政府服务补贴;护理员的工资则以12元/小时由政府支付,每人每月收入为1000多元。另外,区民政部门每年根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程度和为老服务开展情况,通过福彩公益金分别给予资助,扶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和设施改造。
(四)技术支持方面
从2010年9月莲湖区投资160万元开始筹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于2011 年3月投入使用,该服务信息中心不仅拥有自主设计研发的信息服务软件,而且内部构架、运营模式、硬件设施、服务内容、网络分布是目前西安市网络辐射最广、服务门类最全的养老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同时,该平台将固话、移动、网络三种方式与信息系统实现有效对接,服务平台将辖区内的老人信息档案和养老需求结合起来,全面实现快速反应、快捷服务的服务目标。另外,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建立养老服务的热线、养老服务的求助系统和救援系统,即与110、119、120 实现三方通话,对于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予以快速反应。
(五)服务管理方面
关于居家养老的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区和街道办相关职能部门予以承担。具体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该指导中心主要对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面进行政策制定和宏观方面规划和管理,同时对养老公共服务进行监督以及区政府养老援助服务的标准制定和审批等方面的工作;街道办居家养老评估指导小组的主要工作是政策的执行和对各个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指导、对区政府的养老援助服务的审批工作的协助和对老人养老服务实际情况的调查工作,从而为区政府提供居家养老公共服务与社区间的老人养老需求相匹配。
二、居家养老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现途径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支持
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适应社区居家养老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构一种多层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主要包括:纯福利性社区服务、邻里互助的社区服务和有偿社区服务。
(二)要加快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完善的评估机制既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开展服务的基础,也是衡量居家养老中心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考核服务员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首先是要有一整套完备齐全的评估标准,包括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标准、服务建议评估标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核标准和服务员服务质量考核评估标准。其次是要有一个相对独立、客观的评估机构,这一机构可以由多个政府部门联合小组及其常设机构构成,也可以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开展评估。第三是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程序和办法。
(三)要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工作
对于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不应大包大揽,而是应该将自身角色定位在政策的制定者、工作的监督者、法规的执行者和资源筹措的参与组织者。对于具体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交由具有民办非营利性质的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公益性社会团体、专业养老机构等来运作。社会化运作模式是居家养老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要加强开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完善社区服务
做好居家养老工作必须要进一步增强主观能动性,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了解老年人需求,多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向老年人宣传开展居家养老的理念、办法,宣传服务的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公示免费项目等。建立以社会援助为主要内容、为困难老人提供公益服务的机制,组成志愿者队伍。
(五)改变传统观念,将居家养老深入人心
要从观念上改变人们的理解,促进社区居民资源共享的理念,产生对社区的主体感和责任感,自觉将自己融入社区的集体中,并对自己居住的社区产生一定的感情和归属感,愿意为其发展和荣誉做自己的贡献。
两年多来,居家养老服务给莲湖区人民带来了“实惠”:减轻了一笔财政负担,提高了一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解放了一批老人家庭,安排了一批下岗工人,锻炼了一批社区工作者。每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都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一事业中来,为今天的老人也为明天的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让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创新实践落实每一个人的身上。
【参考文献】
[1]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03)
[2]曾智.我国居家养老模式比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