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振兴社会效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振兴社会效益范文1
某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汇报
xx县位于江汉平原中部,濒临汉江,全县国土面积20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显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改善城乡生态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我县拟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湖北重镇之一”,素有“小汉口”之称,是“中华第一县”——权县所在地。xx县湿地资源丰富,汉江流经xx57公里。建国以来,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人工河流——江汉运河,全长67公里,xx境内34公里,湖北省第三xx泊——长湖70%面积在xx范围内,xx县湿地面积达40多万亩;县域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壤肥沃,易结土球,树木适应范围广,花卉苗木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35万亩,建成了湖北省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十里花木城,香樟成为了全国绿化苗木知名品牌;我县已成功创建了“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县”、“湖北省园林城市”等,2017年xx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验收,我县已有3个镇荣获“省级森林城镇”称号,43个村荣获“省级绿色示范乡村”称号。xx林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
二、工作进展
1、对标评价指标,着力抓好前期准备工作。为认真落实“湖北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此为契机,构建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打造便利的森林服务设施,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我们已成立了xx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副书记、相关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分管领导、各镇镇长为成员。召开了创森动员大会,下发了《xx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实施方案》,分解了目标任务和工程建设项目,将创森宣传经费50万元纳入了财政追加预算,开展了创森宣传,张贴了创森标语,在电视上进行了飞播,我县创森已形成了一定氛围。
2、对标绿美荆楚,着力抓好森林环城建设。2018年县财政投入500多万元,修建了xx城区东外环、工业十路等30多公里的生态廊道;县政府筹措资金700多万元,扩建了江汉运河xx绿化带950亩;县政府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对潘集湖中心岛进行了补栽补植,高标准绿化了4.7公里、折合面积380亩的潘集湖中心路旅游通道。西荆河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已开工建设,城郊太一湖湿地公园已启动建设,主要交通干线207国道两侧各30米、五洋线两侧各50米绿化带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
3、对标乡村振兴,着力抓好森林乡村建设。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为契机,造林与造景相结合,把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大力开展身边增绿行动,通过就地取材,栽植乡土树,配置景观林,合理改造湾子林,把乡村打造成美丽的森林。将精准灭荒和国土绿化作为森林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2018年全县精准灭荒任务3318亩,已完成灭荒3326亩,上级下达我县国土绿化任务12000亩,已完成植树造林任务18048亩;后港安坪村回乡能人投资800万元,打造了500亩的“鸣闻天下”茶花休闲观光园;曾集孙店成功人士计划投资1000万元,高标准建设猛虎山林业休闲观光园,目前已完成投资400万元,植树造景300亩。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精准灭荒绿美xx行动。
乡村振兴社会效益范文2
2016年9月,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文化部、人民银行、林业局、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意见》明确了七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规划引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编制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二是丰富产品业态。鼓励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渔人码头等模式。三是改善基础设施。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扶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着力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四是推动产业扶贫。支持贫困户发展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五是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加强对已认定的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监管,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六是保护传统村落。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健全保护管理机制,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和监督。七是培育知名品牌。重点打造点线面结合的休闲农业品牌体系。鼓励各地培育地方品牌。
《意见》强调,要强化政策落实创设,鼓励各地将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鼓励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扩大信贷支持。要加大公共服务,开展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加强科技支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加强规范管理,加大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加大对认定的示范县、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的动态管理。要强化宣传推介,努力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
(据中国政府网)
乡村振兴社会效益范文3
虞城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前言
为积极响应商丘市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积极融入商丘“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提升发展工程,切实推进刘集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使“乡村旅游”成为我乡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社经考察研究论证,决定依托我乡北部的明清黄河故道开发建设“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打造“菜花小镇”。该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旨在打造一座风光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集“电商网店、亲子体验、养老养生、自助采摘、自助烧烤、休闲垂钓、林下养殖、花卉园林、农耕文化、孝善文化、乡村特色购物、农家风味小吃”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休闲旅游农场。
二、项目概况
“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地处豫东平原,位于河南省虞城县刘集乡北部,北隔黄河故道与山东省单县相望,东与苹果之乡乔集乡毗邻,西和“千年古城”利民镇、国家优质梨生产基地田庙乡接壤,虞(城)张(集)公路横穿境。该项目地气候适宜,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优美,周边常住人口达14.6万余人,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200亩,分三期建设开发,总投资1.2亿元。
刘集乡具有独特的农耕文化背景,本地区有长期种植油菜的习惯,盛产花生、西瓜、油桃等小杂果,农家柴火鸡、农家黑猪肉、甄寨的小龙虾、怪味黄瓜条等菜品极具地方特色,同时,古黄河治水英雄喝挡(赫党)二将军和苏楼村王刘氏剜肉奉母被称“孝思格天”等美丽传说,长期向刘集人民弘扬着忠诚孝道思想。“菜花小镇--刘集”是体验农家生活、享受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三、项目的必要性
1、随着我国即将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绿色,更加追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高品质生活。当前,放飞心情感受,赏农村风景,过农村土生活,摘农田鲜果蔬,吃农家野饭菜,体验农村淳朴的农家生活的自然、健康休闲,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又可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当地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2、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的开发建设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受到当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整合开发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拉动当地的消费水平,同时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也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一举三得的项目。
四、项目的可行性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旅游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而花海旅游更是热潮。春季旅游,3-4月份旅游是赏花品种缺失的季节,唯油菜花观赏担当大任。如何围绕油菜花打造特色景观,一直是各级政府、各个景区倾心关注的议题。目前刘集乡政府已经与澧县鑫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积极推广彩色油菜技术,通过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方式,使油菜花的花色种类不断更新,专家经过40余年的研究,截止2017年已研制红色、紫色、粉红色、粉白色、桃红色等花色愈20种。彩色油菜花主要适用于各大景区及特色种植基地造景。因花种新奇、花色鲜艳、花瓣大,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最大限度的挖掘产品的价值,极具特色且前途光明。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决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变现速度加快。
4、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找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5、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6、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乡村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7、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8、刘集乡地处黄河文明腹地,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性很高。本地区有长期种植油菜的习惯,盛产花生、西瓜、油桃等小杂果,农家柴火鸡、农家黑猪肉、甄寨的小龙虾、怪味黄瓜条等菜品极具地方特色。绵延4.8公里的黄河故道大堤全部为新庄、朱集、甄寨三个村集体经济用地,没有当作承包地分给当地农民,项目建设用地不存在任何障碍。特别是作为项目景点精品聚焦的新庄村,村容村貌整洁,居民思维意识普遍较高,具备整村开发旅游产业的条件。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一)项目设施
1、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设施 包括景区主辅道路、景观道路、林荫步道等;
二是供水工程 景区采用喷灌节水措施,安全绿色无污染。
三是排水及垃圾处理工程
四是鱼塘开挖
五是通讯、供电等设施建设
2、农户旅游接待改造
对原有的自然户进行统一规划,利用长期在外地务工农民闲置的房屋、院落低价租赁过来,统一标准改造成农家乐、民宿、客栈等,完善景区的小设施,包括填整草皮、绿化环境等。
3、各功能区的规划与建设
①种植园区建设。新庄村区域内黄河故道大堤堤面和堤脚共560亩,春季种植彩色油菜,夏秋季与进口红地肤进行轮作,朱集、石庄、甄寨500亩故道大堤栽植普通油菜,堤脚80亩栽植冰岛虞美人,古堤南北两岸120亩栽植多彩蔷薇,打造四季花海,供游人观赏;新庄村吴堤口村以东建设50亩以杂豆、洋芋、红芋、荞麦、山药等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区,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50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0亩拱棚瓜菜种植园;懂菜基地南侧建设60亩有机蔬菜采摘园;园区北侧建设30亩奇异鲜果采摘园。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②栽植园区建设。围绕现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5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③养殖园区建设。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千只围栏养鸡区、500只兔养殖区、500只鸭子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孔雀、鸽子、彩色山鸡等;甄寨村建设650亩小龙虾养殖区。并建鱼塘两座,投放鱼、鸭、鹅等。
④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新建3个农家乐、2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景区大门2个,建停车场3个;改造提升民宿品位,建乡村宾馆10个;建设1处农耕文化博物馆、2个演艺广场;建设孝善文化产业园1个;建造5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20个休闲生态茶座,10个休息亭台、1座移动式游泳池、11座水冲式卫生公厕。
旨在把刘集乡建设成为虞城县居民的后花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地、农耕文化展示地、黄河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二)旅游项目内容
1、观光旅游项目:赏花、摘菜、林荫小道。
2、农家乐项目:农家一日游、农事体验、豫东婚嫁体验(24拜)、 特色民俗演出、学做独有风味的农家饭、农家自酿葡萄美酒等。
3、水上乐园项目:垂钓、游泳、水上游乐、湖中抓鱼、摸泥鳅等。
4、其它娱乐项目:篝火晚会、自助烧烤、下棋、打牌、品茶、K歌等。
六、市场预测与分析
1、游客旅游心态分析
中青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娱乐性、刺激性同时又具有放松心情,追求回归返璞自然的生活。
中老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文化、品尝、健身、购物、休闲等内容。
专业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科研、文化、采风、购物等。
外来旅游者市场:热衷于民俗、民情、品尝、购物等。
2、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游客结构主要以商丘市虞城县游客为主。旅游方式主要以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1-2天。游客动机以休闲、健身、度假、娱乐、购物为主,市域区内短途游客将成为景区客源的主要来源。据了解周边的田庙乡万亩梨园、利民古城、山东浮岗镇浮龙湖等旅游景点旅游形势日渐火爆,尤其前往山东浮岗镇浮龙湖的各方游客越来越多,由此预计每年将会有3万人以上的客源。
七、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共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到2019年12月完成投资8000万元;第二期工程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完成投资2000万元;第三期工程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投资2000万元。
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旅游优势,从该项目建成第一年开始回收,预计年均游客量可达3万人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解决当地部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成员的转移就业问题,可安排1000余人就业,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有利于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同时还将带动辐射周边乡村经济、交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生态效益
本项目在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更为利于取得竞争优势、赢得游客和占领先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进一步得到优化。
九、环保措施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破坏,反而进一步加强了绿化保护;在营业过程中,对外不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等“三废”有毒物质,对周边的环境也不会产生影响,是一个典型的环保型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项目。
乡村振兴社会效益范文4
农业是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振兴农业,关键在科技。针对目前农业科技存在的投入偏少、科技人员队伍不强、农民科技素质偏低等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校通过深入调研,对如何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思考。
一、加大科技投入
投入是前提,是必要的物质基础,没有较大的投入,科技兴农无从落实。一是要建立县、乡、村三级机制。县财政每年要按照人均0.4元的标准安排科普经费,并要安排重大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推广专项资金,乡村两级也要从转移支付资金中切出一定数额用作科技投入专项资金。二是要整合农业开发、农业发展、扶贫开发、科技三项费等专项资金,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种养大户等方面倾斜。三是要建立银行信贷投入机制,凡是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农业科技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扶持。四是要积极利用有关政策,包装项目,努力争取上级财政及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五是要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农业及农副产品资源,通过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吸引县外及本县民间资金,开发农业资源,发展高效种养、高附加值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以此带动我县高效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建强壮大科技人员队伍
农业科技工作,首先要靠农业科技人员宣传、指导、服务、落实。科技人才是科技兴农的关键,建强壮大科技人员队伍不仅重要而且紧迫。一要抓好现有人才队伍的素质提高。通过加强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培训,鼓励在岗自学,请进专家授课,派到农业发达地区学习或有关院校深造、强化业务考核等措施,不断更新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知识和业务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二要大力培养乡土人才。要把种养大户、有一定文化知识且在科学种田上有“钻劲”、肯带头者吸收到乡土人才队伍中来,作为科技示范户来培养,根据其不同行业、不同需求,县乡两级分批组织集中培训,使其学以致用。同时,把他们列入科普队伍管理,建立完善基层科普网络,使其发挥一户示范户带动一片的作用。三要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每年接受一批农业大专院校各类专业毕业生,公开招考录用一批农业技术专业人才,不断充实到农业科技战线不同岗位,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使其充分发挥一技之长。同时,通过高薪聘请、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方式,以及通过提供创办项目、技术开发和攻关等创新平台,广泛吸引外地科技人才来我县发挥作用。四要通过财政拨一点、部门给一点、向上争一点、有偿服务赚一点等多种途径,解决农业科技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并要逐步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尤其是领差额工资的基层农技人员的经济待遇,使他们能安心、有热情地投入工作。
乡村振兴社会效益范文5
近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乡村旅游资源堪称我国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忽视。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足够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是题中应有之义。山东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乡村旅游”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一个旅游市场。一些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山里人家、海边渔家乐、务农旅游、乡村体验等等一系列乡村概念的旅游项目在为旅游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成为山东省旅游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丰富了我国旅游资源。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牧场冰山、农村风光,自然保护区、多民族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无数的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山东省的乡村旅游这几年发展迅速。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有丰富的乡村资源。一大批乡村游项目迅速崛起,如莱芜房干村、威海“胶东渔村”、长岛的“渔家乐”等,威海西霞口、龙口南山等新农村也成为“小康之旅”的典型。山东省的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乡村游”主题的提出,无疑为山东省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很多游客,在目前旅游意识比较滞后的背景下。出现了随大流的旅游趋势,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景点“人满为患”,出来旅游不是“看景”,倒是“看人”照个风景留影都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以泰山、大明湖、崂山景点尤为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发展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青岛红岛休闲渔村推出“挖蛤拾贝”活动,莒县浮来青绿色生态旅游区推出“江北茶乡”观光之旅等都比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鉴。
3、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4、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我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容及特色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例如青岛、烟台、威海;一望无际,勃勃生机,绿树成荫的平原乡村,以菏泽、济宁、德州为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为特征的山村国乡,其中临沂就较为突出。
2、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主要表现为各地节庆、习俗等方面的差别: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节、济南的千佛山庙会、菏泽的斗鸡、斗羊比赛、淄博的灯会。
3、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我省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潍坊杨家埠的年画、济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鲁锦工艺、鲁南地区的柳编、菏泽的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另外,乡村烹食风味独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满汉全席”为代表、博山菜、青岛海鲜等,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广大的外国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 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织布、手推小车、做豆腐、捉螃蟹、赶鸭群、牧牛羊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留连。
三、发展乡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山东大学旅游系王德刚教授认为,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基础不错,但目前山东省的乡村游产品规模并不大,而且尚处于补充地位,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说,在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为我省所作的全省旅游总体规划中指出,山东人与山东人的生活,是我省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无疑,这在乡村游发展中也占有主导地位。
王教授认为,乡村旅游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但我省目前还刚起步,保持传统特色的乡村往往经济欠发达,因此,政府还需要在规划、产品组织、市场营销、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和支持。同时,发展旅游的乡村,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与城市生活区别开,从而保持其吸引力。
1、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把它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而加以重视起来。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加强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乡村旅游资源虽有良好基础,但在大部分县市还缺乏一个整体的科学规划。
3、乡村旅游资源与当地乡村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与市、县旅游部门的协调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如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需同时发展旅游交通,旅游宾馆、旅游餐厅、旅游通讯以及解决水、电供应等。又如乡村旅游业开发起来后,如何与当地市、县旅游部门合作,旅游网络,做到城乡结合,点线结合,组成最佳的旅游线路,以吸引广大游客
4、乡村旅游业政策尚未配套。如保护政策策、鼓励外商投资开发政策等。、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税收政。
5、目前乡村旅游业服务队伍数量少、素质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服务,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6、缺乏商品意识。目前国内外发展旅游业,其重大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旅游业本身,而是“旅游搭台,经贸唱戏”。而我省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尤其是对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
四、开发我国乡村旅游业的构想
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新的产业,必要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组织实施计划。从长远规划来看,主题是大产业意识,把乡村旅游业与乡镇企业同等对待,也可积极引进外资,兴建一批度假村,参与国际旅游竞争。从近期组织实施计划来看主要是各地旅游决策者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立足创新,循序渐进,办出特色。在全盘筹划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发乡村旅游业,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必须领导重视。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并具特色的地方,当地政府要把兴办乡村旅游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乡村旅游基础。目前,我省大部分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开发是不可能的,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旅游热点附近的乡村应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基地。
3、注重特色,精心设计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开发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扬长避短,充分表现和突出自我特色,这是旅游活动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证,也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在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及组织旅游活动中,应将其放在首位。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是在乡村文化景观上体现出来,在旅游线路的规划中应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如潍坊杨家埠每年都会推出让游客亲自制作年画的活动,亲身体验的感觉。备受游客尤其是韩国客人的欢迎。
4、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业;从住来说虽然没有必要搞星级酒店,但必须保持卫生、舒适,并解决洗澡等问题,最好是兴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价低廉的庄园式的旅舍,如长岛的“渔家乐”就为游客提供了比较干净、卫生的民房改造的“炕床”住宿。反应比较不错。
5、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产品的开发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旅游产品大多是一些无污染的轻工产品和手工艺品以及土特产品。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产品能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但由于广大乡村农民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认识不高,保护环境意识较低,使我国许多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破坏严重。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多年来,古建筑、古迹失修,森林的砍伐、围湖造田、猎杀动物等人为破坏,严重破坏了乡村旅游资源,甚至使许多景观濒于绝境。由于现代耕作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古老的农具、耕作方式已成为凤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保护,将会使乡村旅游资源逐渐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
旅游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全面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乡村旅游业则是广大农民群众以旅游业为依托,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好办法。对我国扶贫工作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我国乡村旅游,潜力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我们希望通过调整,在近几年内,使我国乡村旅游业将以神奇的中国风采出现于世界旅游之林,为世界所瞩目。
乡村振兴社会效益范文6
关键词:休闲养生旅游;生态农业;产业链;互动机制
在旅游产业中,休闲养生旅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逐渐加快,养生意识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于休闲养生旅游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通过休闲养生旅游,人们的身心得以放松,内心更加悠闲与舒适。在发展休闲养生旅游过程中,生态农业产业链能够给休闲养生旅游提供更好的发展载体,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生态性与可持续性,将生态农业产业链与休闲养生旅游进行巧妙融合,能够更好地缓解生态农业发展的困境,将乡村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出来。此外,将休闲养生旅游、生态农业产业链进行融合与互动,能够打造更加耦合、完善的生态产业链。
1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概述
1.1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的概念及内涵
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主要指的是以产业链理论为基础来对这两个产业进行探讨,并对原有产业链进行分解,通过模块或者产业链资源的优化与组合,逐渐形成新的产业链的过程。在推动两大产业融合时,要结合企业利益目标、市场实际需求、产业分工等要素,通过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产业之间的碰撞与产业渗透,促进两个产业链裂变与整合,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融合性产业,或者形成一个产业群、产业链[1]。无论是生态农业产业链还是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链,二者都有自身的产业中心,都有自己的技术、资本和产品,而为了推动这两个产业的充分融合,强化两个产业之间的要素交换与能量传递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使得二者产业链的融合能够更好地突破固有产业界限的局限与禁锢,逐渐形成新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融合性产业链,在资本、技术、产品与市场等要素之间实现替代与互补,从而打造更加先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体系,推动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生态农业产业链都能够得到更好、更长足的发展。
1.2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的特征
休闲养生旅游产业主要注重改善人体健康,注重疾病的治疗与调养,使得人的身体、精神、灵魂和感情等更加和谐与平衡。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多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和载体,主要包括农事养生、运动养生、森林养生、温泉养生和佛教养生等等,因而休闲养生旅游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养生与健康的旅游项目或者产品、高质量的旅游环境资源等。与此同时,在旅游产业当中,休闲养生旅游产业也是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类型,其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很容易和其他产业进行有效融合。同时,休闲养生旅游产业也具有很强的资源异质性,其依托多种资源条件,能够发展与创新出更加多样的休闲养生旅游产品。而生态农业产业也具有持续性、高效性、资源异质性与综合性等特征,且由于生态区域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其通过利益合作共享、循环利用来促进生态环境的更好维护,有效减少了生态环境污染,促进了生态农业更加高效、可持续发展。
2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互动机制
为了推动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之间实现互动与融合,结合两个产业链的实际发展现状与特征,不断优化与创新产业链融合互动机制与流程。重视产业链要素之间的整合与优化等,能够推动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之间更好的融合与发展。基于此,对休闲养生旅游、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互动机制展开有效研究。
2.1重视两大产业生产性关联要素的融合
生产性关联是两大产业融合的切入点或者契合点之一。在两大产业融合与互动过程中,生态农业产业资源主要是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投入要素。在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时,生态农业是其非常重要的资源和条件,且在旅游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同步性,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对于生态农业产业的空间区位有很大的依赖。同时,旅游自身的时间依赖性、旅游服务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农作物季节性生长与观赏等,都表现出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对生态农业时间的较强依赖性。休闲养生旅游产业所涉及的产品、服务等都会与生态农业产业的流程密切相关,如服务的创新、食品的营销、园林等生态性旅游产品的设计等等,这些都是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生态农业产业之间的关联之处,也是强化与提升两大产业生产性融合的有利条件。此外,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生态农业产业都有其自身的专业技术与知识,如专业的休闲知识、服务技能与养生服务等,能够对旅游者、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更好地分析与分类,从而掌握更为全面的生态农业、养生旅游知识,促进两大产业链更好的融合与发展[1]。
2.2重视两大产业链融合协同效应的发挥
在推动休闲养生旅游、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与互动的过程中,要将两大产业链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并将生态农业产业、休闲养生旅游产业作为产业链融合系统的两个子系统,通过信息、能量、物质等要素的交换,将两大产业链进行全面分解与整合,从而将协同效应发挥出来[2-3]。为了将两大产业“1+1>2”的协同效应更为全面地发挥出来,应重视两大产业优势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并将两大产业间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使得生态农业资源能够更好地丰富休闲养生旅游的形式与内容,为休闲养生旅游产品的打造与创新提供更好的资源条件与基础,提升生态农业产业效率与发展水平。此外,两大产业链之间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协调企业、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将休闲养生旅游要素逐渐融合渗透到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形式与内容中,能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实现乡村振兴,对于城乡或者城镇一体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非常有利。
2.3健全两大产业耦合机制,发挥耦合效应
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会推动事物发展向一致性、同一化的方向演变。在研究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生态农业产业链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两大产业耦合机制的健全与耦合效应的呈现是非常有必要的。二者经过要素的融合、资源的共享、发展方式的贯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较为健全的耦合机制,这对于两大产业链的促进与融合非常有利,对于耦合效应的全面展示与呈现也非常有利。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将两大产业耦合的实际效应更好地发挥与诠释出来,明确好两大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目标,应从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发,助推两大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从而使得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谋求两大产业链共同发展时,应重视对两大产业链中优势要素的分析与研究,掌握这两大产业链互补的内容,如生态农业中河流、湖泊、土壤、空气和光等自然要素,农作物的育苗、种植等生产过程,这些都是休闲养生农业发展过程中必备的旅游资源,可使得休闲养生旅游的发展内容更加丰富、产业业态得以创新,提升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质量与水平。同时,在产业链融合实践过程中,生态农业资源能够丰富休闲养生旅游的内容,而休闲养生旅游的发展模式能够推动生态农业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促进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与升级,推动两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4-5]。
2.4重视产业链融合理念与技术的转变与革新
在促融两大产业链时,政府与企业之间要共同借力来实现产业链的更好融合。休闲养生旅游企业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时,要重视产业链融合理念与技术的多元化改革与多样化创新,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强化经营理念的创新、专业技术知识的共享,使得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得以更好地丰富,提升两大产业链的融合效应。与此同时,在融合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生态农业产业链时,以生态发展为核心,重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将三者之间的耦合效应、协同效应更好地发挥出来,使得两大产业链融合的作用发挥到最佳,推动乡村经济得以更好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