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养老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养老理论范文1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x社工班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社区照顾理论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研究》。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一是因为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养老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我个人对养老服务的兴趣。我的学年论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区照顾的,题为《从“我国老年人的恋家情结”视角看老年社区照顾的开展》,而毕业论文就是对学年论文的深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浅薄研究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肖云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师的精心细致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快速老龄化的现状。在我国城市社区快速蓬勃发展,社区服务功能日益扩展和凸现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渐走向深入,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从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社区的境况、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优势视角、增能理论也开始得到了初步应有。以社区照顾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运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见。虽然这些相关研究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数研究从社会调查的角度出发,比如对我国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的调查等;问题的分析多数也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空洞层面,分析还不够深刻细致,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问题解决,太过注重养老的物质层面,而忽略内心和精神层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虑不够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观政策的层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体,也难以落实,同时也缺乏可行性。
社区养老理论范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区养老 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57-02
一
2010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7%。在2010年之后,老龄化速度开始加快,老年人口将达到1223.4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73%。2020年之后老龄化速度更快,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6个百分点左右,至2040年左右达到峰值。
2008年扬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77.89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7.01%;其中80岁以上老人已达9.58万。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扬州每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老年人口比重的快速增长,导致了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4-2-1结构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社会化养老是人们寻求解决此问题的一条路径,但是入院老人的护理费用开支总额比社会生活老人的开支总额要高出很多,一般家庭不足以承担。因而无论从经济负担或者资源的利用上,目前在我国实行全方位的社会养老还是不现实的。这就迫切需要具有社会性的服务机构和组织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养老方式也逐渐走向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模式。
对此,扬州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应对老龄化措施的有关会议精神,积极推行“五个养老”,组织各县(市、区)赴上海、苏州等地,参观学习“家庭养老院”,并开始在广陵区进行了试点。
二
社区养老模式在扬州进行的效果如何以及在哪些方面遭遇了瓶颈?为了寻求答案,笔者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建立较早的荷花池社区和新建的文昌花园社区。文昌花园社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东部,是全市最大的城市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拆迁安置小区,人员构成复杂。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1680人,占常住人口的13%,面临出现的严峻的老年化问题,在各级退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社区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率先在扬州市建立了居家养老院和托老服务所,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该小区居住环境、物管设施、文化氛围等公共生活条件较好,对该社区老年人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样板性;荷花池社区位于扬州古城西南,在扬州市属于老社区:荷花池社区现有常住人口7566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011人,占总人口的13.36%。为响应社区养老需求,小区于2007年正式成立社区托老所,开创了社区养老的新纪元。
从对两个社区的实地走访中笔者发现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无论是从制度建设还是管理措施,无论是从服务对象需求还是服务人员能力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种种困境,归纳起来,主要面临五大发展难题:
(一)社区服务职能不明
社区缺乏自主的社会资本控制权,导致社区老年服务过于行政化,在功能上是政府职能的下延,组织上是依托与政府支持下的事业单位, 服务形式上仍然以行政化服务为主,无法独立自主地按照社区居民实际需要提供最有效的社区服务和管理。
(二)政府投入不足
在推行社区养老过程中,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掌握着大量的财政和决策资源,我国的社区养老制度就是依靠政府的引导与资助发展起来的。在政策方面,扬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扬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养老合法性问题。但涉及到其中的责任归属问题,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文件出台;在资金方面,政府投入的不足之处就显得尤为突出。就笔者所调查的荷花池社区来说,政府给社区内的托老所每年3000元的财政支持,而当初托老所的建立就花了不少钱,那么其中心运转和维护方面所需更多的费用则难以为继。如广陵区开始启动时,只有不足300人能够得到服务,实际有服务要求的有1000多人,如果要扩大补贴服务对象的范围,则需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增加资金总量。
(三)社会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参与率低
受撤离理论的影响,养老工作并不为世人所重视。许多人认为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关注自身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而且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主动地撤离社会而功能受损。笔者从访谈中发现作为当事人的老年人本身对于社区养老这个概念不太了解甚至压根没听过,而社会公众对其的关注程度更是可见一斑。即使在某些养老功能比较齐全的社区,一些空巢老人把社区发的“居家服务券”用于洗澡或吃饭等,很少“兑换”成保洁、聊天之类的“家政服务”。
依靠社会的力量维持整个社区养老系统的正常运转也是必需之举,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交换的行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各自的利益,企图根据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利益来选择相互作用,当互动双方都达不到自我的目的,社会互动就会趋向停止。事实上,大多数老人在社会中掌握的权力资源比年轻人少,因此,他们的社会地位便相对较低。由于老年人缺乏可供交换的资源,导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没有利润或只有微利的观念存在,难以吸引一些企业积极参与,这就给社区需要服务于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和这些困难老年人的需求带来困难。
(四)服务项目单调,内容不配套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笔者认为养老需要应包括生存的基本物质保证需要、生命健康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5个方面。从全市各地开展的社区养老服务情况看,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较多,但实际上真正能提供给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还不配套,由此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老年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就我们小组所调查的两个社区来看,荷花池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调,在我们小组走访社区时看到的服务零零散散,包括法律咨询与顾问、某某脚艺、家政服务、娱乐活动中心、保健和心理咨询,但真正能投入到日常社区养老运转过程中的寥寥无几,要么就是“每逢佳节”才开,要么就是门可罗雀。文昌花园社区从设施的数量、质量还是使用情况有明显改善,社区医疗小站、电子阅览室、老年食堂等也初具规模,挂牌现象稍有缓和。
(五)社区养老服务缺乏专业性,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较弱
一是当前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主要是由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组成,服务内容仅限于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基本生活照顾需要,对于那些瘫痪在床或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或需要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的老人,则要求由长期的、专业的康复护理人员来照顾,而社区服务中心缺乏专业的人员;二是社区非营利组织不仅面临获得政府许可的合法性问题,还要争取获得社区居民对其的“信任”。信任是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它能使原本互相孤立的个体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提升个体行为的效率,从而使社区治理也变得更有效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信任并未得到充分体现,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不容乐观。
我们看到城市在推进社区养老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社区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的努力。笔者试图通过构建互动频繁的社区关系网络明确各利益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阐释所调查社区在社区养老方面的建设经验。
三
在中国公民社会初步发展的大背景下,现实的社区治理中可以说形成了由政府、社区、社区非政府组织、居民等多种主体构成的关系网络,四者之间通过协商、谈判、合作,共同解决社区公共事务。
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通常会面临角色转换问题,新老角色交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而这种不和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独情绪、悲观的未来观及对生活的无所期待,加之老年撤离理论对公众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年人对社会的依赖感愈来愈强,同时对社区的参与程度也愈来愈低。面对这种情况,扬州市政府号召各级新闻媒体要高度重视老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宣传党和政府有关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老龄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宣传老年人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大力表彰在发展老龄事业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重视老龄事业和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此外,政府应协调好与社区的关系,可以通过权力下移,把大量的管理职能从市、区级政府下放给社区。这样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大量的公共服务沉淀在社区,政府不再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和社区公共事务的唯一管理者,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互动由此形成。还有,政府应激发广大居民应对老龄化大潮的行动力,提高公众参与意识,通过政策补贴等具体措施切实保障居民利益。
在社区这一自治领域中,非政府组织相比较于政府而言,在整合社区资源、援助弱势群体、推动社区自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职能转变为我国非政府组织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能否处理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决定政府职能能否顺利转变、非政府组织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政府角度来讲,应把非政府组织当作社区治理的好搭档,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扶持与规范。我国以往的一套被动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不符合形势的发展,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政府要通过政策与法律建设,为其建设稳定的发展平台。如扬州市政府把老年设施建设和为老年人服务纳入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基层社区老龄工作队伍,积极探索总结退休职工社区管理新模式、新经验,不断提高社区老龄工作水平。从非政府组织的角度来讲,要尽快完善自身内部建设,增强自治能力,并接受政府指导和公众监督。
布迪厄提出,所谓社会资本就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些持久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老年人由于其社会地位的改变,由原来的主体地位向闲暇角色转变,社会声望和权力地位下降,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的资源呈现缺乏状态,故而难以对涉及切身利益的社会政策产生主动性影响,在社会中逐渐沦为弱势群体。笔者所调查的两个社区面对这种情况,通过一个增权的过程,改善老年人社会资本缺失状况。如文昌花园社区居委会通过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为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举办“展览会”、“音乐会”;针对社区内“空巢”家庭比例大的情况,发放“社区温馨卡”、开通求助电话热线、设立“雷锋信箱”, 为社区老人架起沟通的桥梁;第三,让老年人继续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说在年轻一点的老年人和年老一些的老年人之间建立“一对一”帮助体系,将社区养老中心不太复杂且有零碎的杂事就交由养老中心的老人去做。在社区养老中心逐步形成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参与的工作体系, 这同时也是社区老年人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的一条有效途径。
此外,非政府组织也是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重要途径,是沟通政府与居民的桥梁。非政府组织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实际惠民行动取得社区居民的支持,在社区内平衡好社区组织、居民与自身的关系,切实取得居民对其的信任。
社区养老工作任重而道远,妥善处理社区关系网络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将会使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和谐社会的大条件下,真正发挥它的实际功用。
[扬州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课题(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348]
参考文献:
1.张东敏.人口扰动下的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趋势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0(5)
2.田北海,张晓霞.近代以来香港老年社会福利模式转型的制度主义分析――兼论对内地福利制度改革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8(2)
3.孙璐.缺失与重建:中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探析[J].理论导刊,2007(5)
4.李玉玲.社区居家养老:文献综述[J].江海纵横,2008(1)
5.胡晓平.社区养老:我国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铜陵学院学报,2010(3)
6.董红亚.中国政府养老服务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J].人口与发展,2010(5)
7.梅陈玉婵,齐依,徐玲.老年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王俊霞.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养老[J].求实,2003(S1)
9.王娟,李莉,林文娟,王枫,陈端颖,庄红平,况成云.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老年人口养老需要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6)
10.王苍龙.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老年期角色转化问题及其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示[J].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商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
社区养老理论范文3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级社工班的学生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社区照顾理论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研究》。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一是因为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养老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我个人对养老服务的兴趣。我的学年论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区照顾的,题为《从“我国老年人的恋家情结”视角看老年社区照顾的开展》,而毕业论文就是对学年论文的深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浅薄研究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肖云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师的精心细致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快速老龄化的现状。在我国城市社区快速蓬勃发展,社区服务功能日益扩展和凸现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渐走向深入,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从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社区的境况、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优势视角、增能理论也开始得到了初步应有。以社区照顾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运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见。虽然这些相关研究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数研究从社会调查的角度出发,比如对我国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的调查等;问题的分析多数也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空洞层面,分析还不够深刻细致,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问题解决,太过注重养老的物质层面,而忽略内心和精神层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虑不够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观政策的层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体,也难以落实,同时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结合当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重点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社区照顾理论的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社区照顾理论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策。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社区照顾理论的来源、相关概念、内涵及特点。旨在增加对该理论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在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现状。主要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方式呈现多样;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环境日趋优化。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1)对社区养老服务认识不足(2)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3)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4)社区医疗有待加强(5)政策法制不健全(6)资金缺乏且来源渠道单一。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一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社区养老的意识2、丰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3、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培养,提高服务质量4、加强社区医疗水平5、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6、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情况下来进行写作的。
其次,本人对重庆市部分社区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对象注意了地域代表性。最后,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本文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人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对各社区进行大范围的调查,改进与验证。
最后,我的论文是在肖云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给了我潜移默化地影响。同时,在撰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我的陈述完毕,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可行性分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分析多是以文献研究为主,参考我国现行的养老模式,及各模式存在的弊端,再根据老年人生命阶段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此来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合适的方式,以改善现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很少从社区照顾理论的观点和意识来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本文把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一个平台,采用了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既考虑到了物质层面也兼顾了精神层面,策略涉及宏观政策也兼有微观工作,从而更具全面性,也具可行性。
在查找文献和收集数据方面,能够通过适当的查找文献方法可以较快获得各种所需资料,相信能够如期完成论文。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本人一定会较多听取督导老师建议,在文章结构上、论点论据的充分性上、文章逻辑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完善。总之,考虑到四年社会学、社会工作方法的学习积淀和本人对研究问题的兴趣,相信自己一定能如期完成任务要求,实现预期目标。
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是:以社区为养老服务的一个平台,采用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既考虑到了物质层面也兼顾了精神层面,策略涉及宏观政策也兼有微观工作,从而更具全面性。
解决的思路是:(1)采用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首先,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强调了在现阶段,研究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2)其次,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二)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金融学专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导老师是***老师。下面我就论文的相关情况向各位老师作一下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民收入连续几年获得稳定增长,农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当前,农村是扩大内需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潜力在农村,而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这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本课题通过分析农村消费信贷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策略,可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依据,使我国农村需求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农村金融市场实现繁荣。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农村消费信贷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相应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当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定性的研究阻碍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从调研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情况入手,深入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状况,针对制约我国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和农村消费需求和消费信贷需求的特点,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状况,指出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缺少足够的信贷支持,从侧面说明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现状,提出目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还存在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落后于经济的变化发展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开拓创新,推出多样化的信贷产品;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改善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等若干对策。
与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创新的之处是对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上午好!
我是**专升本**班的***,我的论文题目是《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研究》。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下面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内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研究》这个题目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因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走向衰退。如何使企业既能保持目前的发展,又能在未来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等持续发展问题,引起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们无论从社会财富创造、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充裕就业机会、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哪一个方面去进行考察,都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研究,以不断提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我的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涵义,之后又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阐述了企业一旦失去持续盈利的能力,根本就无法维持生命,突出了持续盈利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我们应在企业消亡和终结前,尽可能地延长企业的寿命,使其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实现其最大的价值。这既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文进行深入论述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恶心竞争;二、战略规划缺失;三、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四、企业家浮躁的心态。
第三部分,主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的现状,并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原因分析,指出外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真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并且具有普遍性。
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前文所提到的影响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的因素和现存企业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不断创新,回避恶性竞争;2.加强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3.建立完善的核心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4.企业家要具有企业家精神和良好的心态;5.塑造优秀企业文化;6.高瞻远瞩,树立远大发展意识。同时,也将论文的结构作了最后的收尾和完善,使论文整体结构完整,论述合理。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虽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自己学识浅薄,认识能力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加之时间紧迫和自己的粗心,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论文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级人力资源管理班的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指导老师是xxx。在我的论文写作期间,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这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如期顺利完成,在此,我谨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论文的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文章中我个人的一些新的观点与理解向各位老师做以汇报:
我当初之所以选择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很大程度上同我对自身所选专业的浓厚兴趣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对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在许多行业和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二,中小企业已成为大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四,中小企业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通过对当今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地分析,找出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并找出影响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比较充分地分析,提出一些切实有用的对策建议,以对解决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产生积极的作用。整篇文章是我在查阅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权威学者著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个人的理解,最终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在全文写作过程中形成以下新的理解与突破:
对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较深入的挖掘了影响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
针对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意见
通过本次论文写作,一方面使我掌握了论文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在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题上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但由于我自身所存在的知识储备方面的缺陷,使得文章中的相关观点还不够成熟,甚至可能存在错误观点的情形。对此,我热切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五)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学院中文系XX级XX班的学生XX。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学术情结》,我的指导老师是宋聚轩教授。
我当初之所以选择《学术情结》这个题目,初始原因是先生是我大学四年一直喜欢并深深羡慕的,每当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都会尽力淘本有关的书籍,以慰藉我与世格格不入的灵魂。,作为一个名词更多地出现在五四中,出现在资产阶级唯心派的行列中,其实我们从小就接受过他的思想教育,如以前的小学课本、现在的初一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便是他最早的思想拙作,这种“亡了国做了奴隶的人们,只要不忘记自己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体现了在战乱年代学生学习的目的重要性,学生不是为国捐躯的尸体,更多的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学术情结》,这个题目在我的脑海中酝酿了很久,大约在大三暑假我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资料收集,但一直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可以说那个时候,我是一名的狂热追求者,他一生获得美国35个荣誉博士称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一辈子徘徊在政治与学术的夹缝中,为民主为科学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在情感的痛苦煎熬中,又深刻展现了一个俗人的中庸心态,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恢复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本文写作第一目的。
我的论文《学术情结》写作分为三个部分:留学时期,思想和立业的定型,这是传奇一生的基础,我主要写他从一名留学者到热衷政治关心国内时事的爱国者,这里面包括他对自由主义与实验主义接受和改造,这两种思想是一生思想的定型;变态社会中,大力奉行镇静主义,这部分也是论文最有趣的部分,我参考了很多史料和前辈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把的政治与学术的脸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种脸谱的交叉又构成了典型的20世纪学人内心苦苦挣扎的心态。在这部分内容的写作过程中,几次让我潸然泪下,的那种在逼与被逼的崩溃边缘让我触目惊心,让我感到要作为一名纯粹的学者活在那个年代是多么地艰难!第三部分是平和时期,崇尚学术独立、思想自由。这是一生的理想,也是当代中国学术追求的最佳状态,是我写本论文的第二个目的。
社区养老理论范文4
关键词:社会支持;失独老人;养老问题
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分析失独老人存在的养老困境,着力构建失独老人养老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对于增进失独老人的福祉,丰富和完善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失独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
(一)生活照料支持缺乏
失独老人在失去自己唯一的孩子后大多数选择独居,因而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们面临的问题会更加严重,做饭、洗衣、拿药、家务都不能独自完成,日常生活无人照料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经济保障支持不足
任何一个家庭,基本的经济状况是决定该家庭生活水平的首要因素。对失独家庭的父母来说,子女的缺失直接导致他们在经济上得不到额外的支持,再加上自身年事已高,收入来源单一,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而对于政府发放的失独补助金,绝大多数人都表示标准过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精神慰藉支持匮乏
孩子的离去带给失独父母巨大的伤痛,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失去唯一子女的失独老人,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严重的创伤,我们无法体会到失独老人那种伤心和绝望的程度,他们往往选择逃避,精神变得极度敏感,甚至出现自我空间极度封闭的情况。
(四)社会交往支持断裂
失独老人普遍表示自从孩子去世后,就感觉一切都变了,变得不愿意和人接触、交往,对外界比较排斥。他们的社交圈子变得非常狭小、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退化,这种情况亟待改变。
二、社工介入失独老人养老服务的策略
(一)失独老人方面
失独老人是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计划的核心人物,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与失独老人进行个案会谈时,要用理解、尊重、真诚、关怀、接纳等态度,这是服务计划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社会工作者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参与服务计划,访谈时间约为每一周安排一次,了解失独老人的生活现状以及服务计划介入后的改变,及时发现失独老人出现的问题,帮助案主梳理现有的资源网络,更好地提供服务。
(二)家庭成员方面
家庭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单位,所以家庭成员对于失独老人来说意义重大。每个个体的行为举止以及心理状态的体现都会受到其家庭生活状况的深刻影响。社会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失独老人与家庭成员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的相处模式和沟通模式,包括各个关系网络的亲疏远近,让失独老人与家庭成员站在彼此的角度考虑问题,共同协助失独老人走出生活的困境,健康快乐地生活。
(三)社区方面
根据人在环境中的理论,如果家庭是失独老人日常生活的小环境,那么社区就是失独老人日常生活的大环境。社会支持理论也表明社区是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的一项重要分支。所以,要想了解失独老人生活状态,离不开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向失独老人所生活的社区、居民等进行访问,全面搜集失独老人的社区生活资料,及时发展社区可利用的资源,以便为失独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完善失独老人养老服务的建议
(一)呼吁政府部门尽快完善失独家庭保障制度
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解决不仅包括经济救助,还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治疗等。因此,在政策帮扶中,应呼吁政府探索并建立对失独家庭的全面照顾政策体系,积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独生子女保险制度,加强独生子女家庭抗风险能力,为失独家庭提供强有力的多重保障。做到切实维护独生子女家庭合法权益。
(二)注重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
失独老人在失去自己唯一的子女后,内心的痛楚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只有切身经历的人,才会感受到失去子女生命的心理创伤难以弥合。如果失独老人得不到有效的情绪舒缓与心理治疗,悲伤苦闷长期在心理生根,会逐渐失去与外界联系的信心。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陪伴与倾听,要用同理心开展服务,不断疏导悲伤情绪,提供情感支持。
(三)组织失独老人抱团取暖实现自救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高的老年人比参与社会活动积极性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满足并更能适应社会。失独老人在进行小组活邮保要有社会工作者进行指导,以区域、年龄等标准进行分类,通过社会力量的支持,让失独老人们学会自救,互相鼓励相互救助,促进失独老人自我组织活动,提高他们的活动水平,达到抱团取暖的互助效果。
(四)发动社区社会力量营造关爱失独的社会环境
社区工作人员要及时发现失独老人的生活现状,并进行全面的资料登记备案,当上级民政部门有补助探访时,要积极如实申报,让失独老人感受到政府关怀。社区应经常开展老年人文娱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鼓励失独老人参与社区活动,多和其他老年人沟通交流,提高社会参与度,感受社区力量,使得对社区拥有心理归属感。
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出发,一个人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越广泛越能够更好地应对内在的困境和外在的挑战。失独老人面临养老困境,需要政府、社会、社区、社工、家庭成员以及失独老人自身的相互配合。只有各方力量兼具,共同为失独老人养老困境做出努力时,才能保障失独老人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方曙光.社会断裂与社会支持:失独老人社会关系的重建[J].人口与发展,2013(05)
[2]冉文伟,陈玉光.失独父母的养老困境与社会支持体系构建[J].新视野,2015(03)
[3]冯庆林.探讨“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社会支持体系的合理建构[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11)
社区养老理论范文5
关键词:家庭养老保障 农村社区养老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农村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趋势,农民日益要求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型。但是,像我国这样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在转型时期农村应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世界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的模式可以套用。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充分,不够深人。因此,如何选择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就成为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转型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2)养老保险模式的演变是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纵观世界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己经历了2个历史阶段并相应的形成了两种养老保险模式。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从家庭养老保险发展到社会养老保险,从城市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到农村,都是处在该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较高阶段。在这一阶段上,农业社会被工业社会所取代,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大量迁移,农业人口相对一国的人口总数所占比例极低,传统的家庭结构解体,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首先在工业先行国家瓦解,而代之以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日本在20世纪的1941年,就提出了面向城市企业劳动者的厚生年金保险,而直到1971年才推出了面向农业从业者的年金保险制度,这时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己达到70%以上,农业从业人口还不到20%。为了推进城乡实质平等的“国民皆保险”,国家财政给予农业从业者社会保险以更大的支持。目前我国正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的中期,城市化水平1998年是18.23% , 2002年才达到36.09%;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显然,我国农村向城市化转轨还有很大距离,目前若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是不现实的。所以,在选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时,必须适应国家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民群众心理上、物质上的承受能力。
社区养老理论范文6
采访前的一次通话里,电话那边似中年男子的浑厚声音,给人精神矍铄之感。第一次见到钱教授,却是一位近花甲之年的和蔼可亲老学者。
研究养老产业之前,钱教授在中国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做过系统通信工作,在北京高校做过多媒体系统应用研究及教学。曾去美国访学,在硅谷研究做新媒体系统融合应用研究。在2004~2008年间,钱教授在北京奥组委做场馆赛事数字新媒体应用专项和运动员心理保驾音乐治疗干预研究与应用及培训导师。
钱教授早年随父母生活在内蒙古包头,是一个具有内蒙情怀的北京人。现如今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医疗保健康复管理委员会项目部主任,专项研究“人生系统工程品控88四季ABC养生养老理论及应用”。
钱教授最初接触养老是源于自身家庭需要,也就是赡养自己年迈离退休的父母,在事业中承接家庭养老,在居家养老中总结一些经验,给以后的养老事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据他人评价,钱教授是作风军人化、操作务实化、管理严谨化、运行平稳化的地缘养老践行和倡导者。
真正专项接触养老事业是在2007年初,钱教授作为首都高校特派到北京月坛社区做专项调研,月坛社区是一个典型化的老龄社区,是建国后的九宫格式国家机关社区,密度比较大。钱教授说,他在月坛社区调研的近八年期间,得到了很多经验,比如其中一项是通过音乐干预老年痴呆,用音乐调节人的情智。
这十余年左右的时间里,钱教授考察过全国大大小小的养老产业项目超百个,善于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奔波于国内外三十多个国家,进行养老交流和合作,在全国东西南北中五区做专项养老基地顾问指导工作。做中国式养老模式运行创新,用系统工程理论和跨界融合方法应用在养老方面,是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应用的领军人物。
钱老与88四季ABC养生养老理论
88四季ABC养生养老理论诞生于月坛社区的课题工作中,钱教授说,如果将88岁作为我们人类的平均寿命,把88岁作为人生标准长度,88除以4,变成人生四季春夏秋冬。0到22岁是人生的春季,要把握好基础养生学习;23岁到44岁是人生的夏季,是拼搏成家立业的季节;45岁到66岁是人生的秋季收获正果;66岁以后开始进入人生的冬季老年阶段。
ABC即是将人生冬季老年阶段分三类,A类老人是没病健康活力老人;B类老人是基本生活能自理但有慢性病,经常看医生,对居住环境和医疗条件有比较高需求的老人;C类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不起需要别人照护。钱老提倡让老人保持A类更长久,如果到七八十岁仍然是A类,那个人和家庭都幸福,通过中医为主的医治调理使B类老人尽可能回到A类,尽可能晚的经历C类阶段并人人有尊严的得到专业照护。
这就是88四季ABC养生养老理论基本思路。
地产商是引领养生养老的中心团队
谈到养老地产时,钱教授说到,老年人衰老过程是身体各个传感器的衰老退变,建议地产商要对老年住所项目进行适老化改造,要让老人感到温馨,设施要符合老人的身体逐步衰变的特质。针对ABC三类老人的变化,养老设施要有一定的可升级变化预留。
钱教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所养老住房,老人在A阶段,物业上需要增加相应的视听退化的设施辅助如字提示写大些,色调可辨识鲜明些;老人到B阶段,物业上又需要相应增加扶手等助力和报警监控设施;老人到C阶段,大多时间都在床上度过,物业也同样增加相应的辅助措施更多的是给最辛苦的护理人员以方便的辅助设施。从这方面讲,养老物业不是普通的物业,是针对老年人的特质物业,养老的服务业又是配套的专业化的服务业,这样才能称为完整的养老地产。
在未来的几年,中国一定会出现全龄化的住区,我们每个人要关注自己的健康。住区,房地产开发商要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因为我们买的是服务,地产商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也是房地产转型的一个高品质需求趋势。
钱教授建议,地产商要做平台,把中医的康复调养揉进来,地产商是引领养生养老的中心平台团队。让A类老人更长,让B类老人用中医药手段调理尽可能回归A类,让进入C类老人能突破88岁尊严长寿。
医养结合是必需,因地制宜亦是必须
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简单说就是把医院和养老机构融合为体系化响应服务,让老年朋友在养老的同时得到充分的醫疗安全保障。对于医养结合这个模式,钱教授说,“医养结合是必需的,但是做起来比较困难。”从单凭自身地产跨界到医学,是一套很难的体系。
钱教授认为西医体系与中国不太相同,中医体系为地缘医学体系在住区服务体系中融合南北差异很大。在住区医养结合上,中国应该以中医为主导,结合部分西医中心机构服务平台。把中医引入到养老地产住区,这要学会跨界整合。另外,他表示,政府希望地产商有公共健康服务意识,如果一个小区,在一公里内有医疗服务机构,那么老人是会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地产商所以在自己的规划内标配融合医院确定定向服务联盟。
做养老地产,需要系统的调研,不能简单照搬德国模式、日本模式、美国模式等等。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养老服务特色,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情况,所以要因地制宜。卖房子不同于卖白菜,地产商要以提升住区品质为服务第一要素。
养老地产的中国模式会在未来5年内形成
我国养老形态多种多样,有地域的、宗教的、民族的。钱教授说,中国的养老事业未来肯定会走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因为中国的人口众多,中国老龄化严重,地缘、民族、各个城市发展复杂。“有人觉得现在养老产业很乱,我觉得不乱。”钱教授说,养老产业行业中各领域都在有序地发展。你只要针对老人的需求,就永远不会乱。这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不要针对某种政策,某种导向,以投机的想法去做养老,那肯定会走偏了。”
对于他个人的期待,钱教授说,养老地产的中国模式会在未来5年内形成,方方面面都会稳定,包括医养,地缘等。养老地产的不同类型,例如租赁的、购置的、会员制的、联盟制的,如雨后春笋般各取所需,都正在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