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环境污染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于环境污染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于环境污染的看法

对于环境污染的看法范文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11月底,国务院刚刚宣布了对吉林石化“11・13”爆炸事故的处理决定,辽宁抚顺又发生液化气泄漏。接二连三的环境污染事故,使国家、企业和公民不堪承受灾难之痛。那么,谁能为这些巨额损失买单?

无望的索赔

2006年11月24日,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经过深入调查、取证和分析,认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给予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段文德行政记过、吉林省环保局局长王立英行政记大过、党内严重警告、吉林市环保局局长吴扬行政警告处分。

在一般人看来,随着国务院处罚决定的宣布,“11・13”事故似乎尘埃落定了。然而,哈尔滨市“奇乐鱼村”老板徐兴文却依然高兴不起来。作为松花江污染事件的受害者,他长达一年的索赔之路还没走到尽头。

“三花”、“五罗”、“十八子”等是松花江天然野生鱼类的知名品牌,主营这些品牌的徐氏餐馆就坐落在松花江北岸一年一度的冰雕展区“银样世界”旁,附近还有一个虎园。过去,人们冬观冰灯、夏看老虎,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一带十多家鱼餐馆生意兴隆,宾客盈门;但“11・13”之后,原本十分红火的生意便跌入低谷。徐家过去每天营业额上万元,现在每天上千元都很难。因为在人们意识中,松花江的毒还没退掉。现在餐馆虽然卖镜泊湖的鱼,可顾客大多不相信,所以,附近的鱼餐馆已经关闭了4、5家,剩下的也只有惨淡经营了。

徐兴文无奈地告诉《小康》:“大家叫苦不迭,损失无法估量,索赔一年没有结果。”

黑龙江高盛律师事物所律师刘洪朴了“徐兴文们”的诉讼案,迄今为止,已经有约20位受害者(还将增加20位)委托他分别向黑龙江高院与吉林高院提讼(有的诉讼标的上千万),但“两高”均未立案。

北京市高盛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凤滨也曾哈尔滨十几个饭店与一些洗浴中心和洗车行的索赔诉讼,同样无果而终。

“环强险”胎动

似乎与国务院处理“11・13”事故责任人同声相应,11月21日,国家环保总局披露,将与中国保监会联手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现在是和保监会联合在推这个事。我们从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现,现在经常出了事企业赔不起或者不愿赔,而由国家买单不合理。为了适当转移和分散这种污染赔偿责任,从而既使污染受害人能够得到补偿,也确保生产单位的经营活动能够继续进行,我们才考虑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助理巡视员别涛向《小康》记者介绍道。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主要起源于工业化国家,随后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建立。迄今为止,主要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已经进入较为成熟阶段,并成为其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

对于建立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别涛提出十点建议:保险方式以自愿保险为主,强制保险为辅;强制保险的对象限于“危险物质”的经营者、排放者,自愿保险则不受限制;保险事故以突发性污染损害为主,兼顾渐进性污染损害;保险责任的范围以排污者依法向受害者应当承担的损失赔偿额为限;保险费率应与排污单位的环境风险、污染记录和以往的实际赔付数额挂钩;索赔时效应根据突发性损害和累计性损害有所区别;国家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组织试点,共同推进。

尽管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保险方式上建议“自愿保险为主,强制保险为辅”。但明眼人一看就知,既然该保险制度“起源”于松花江污染案,那么,实际上它就是冲“危险物质”的经营者、排放者来的,因此,“强制”显然也是其当然的内容。

中国保监会法规部主任杨华柏解释说,“对于环境污染可能的事故主体推行强制保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在未来监管当中,对无理拒赔强制保险的险种的情况,建议要给予更加严厉的处罚。”

企业态度微妙

近年来,全国相继发生一系列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并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共接到67起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其中,特别重大环境事件6起,重大环境事件13起,造成21人死亡、705人中毒(受伤)。从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吉林石化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甚至一度威胁到邻国俄罗斯的饮水安全),到2006年12月月5日,共发生各类重大突发环境事件89起,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环境风险的高发期。

据权威部门估算,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而实际赔偿数额却少得可怜,绝大部分损失由受害者、国家、社会来承担。

那么,我国大型石化企业对即将推出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抱什么态度呢?《小康》记者试图征询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管理高层的意见,然而,他们却纷纷采取回避的态度。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厅秘书处让记者联系财务资产部,可后者表示,我们只管拨钱,这个不懂,你找办公厅吧。

记者采访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遭遇也大抵如此。记者与三巨头中一些中层干部私下个别沟通对“环强险”的看法时,他们要么表示不懂,要么没听说过或没有研究,因此无法回答。

出乎意外,中石油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副厂长兼安全总监赵岩却快人快语。当问到国家环保总局与保监会联合推出“环强险”,你们是否参保时,他直言不讳地说:“那不行,不能参加,肯定不参加,绝对不参加,我们已经保完了,中石油已经保完了,我们参加的是中石油的安全环保基金,所以(上面)不允许我们(再)保,再保就保重了。”当问其是谁不让参保时,赵岩说,“机关公司提出不让保,我不能告诉你是谁提出的,反正告诉不让保。”

始料未及,“11・13”事故肇事者――中石油吉林石化的公司办公室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小康》,他的观点不能代表企业,但个人认可设立“环强险”,认为环境污染责任险种有必要出台。

专家力推“环强险”

身为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的王灿发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他们一直就想促成“环强险”出台,但是始终未能遂愿,因为环保部门、保险公司和企业均不愿意推出这个险种――“环保部门想收排污费、从中得到好处,保险公司嫌费率太低、赔付高没赚头,而企业想节省、不愿付出更多的成本。”

在谈到该不该实行“强制”时,王灿发说:“有的是要强制,一般的保险如果让全民参加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公平,但是环境保护的强制险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因为被强制对象都是大公司,都是赢利能力强的,它们风险很大,一旦出事受害者是老百姓。大公司在社会上处于强势,老百姓则是弱势,它们不参加保险,老百姓得不到赔偿,就有失公平;所以,推行‘环强险’能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对于环境污染的看法范文2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药使用;废弃物;安全处理

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已成为各种农业产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农民作为农药主要的使用人,由于其本身专业知识欠缺和素质水平较低的影响而在农药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各种农药废弃物处理中,更是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这种现象的存在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因此在目前农业生产中,做好农药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管理至关重要,对于保证未来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十分关键。

1.农业污染和农药废弃物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和相关产品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污染和农药废弃物等新鲜词语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1.1农业污染

在现阶段,人们提起环境污染首先想到的便是由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造成的水体、大气以及环境污染现象,而很少注重其他行业造成的污染现象。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认识也提出了新的看法,同时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原因也进行了深入总结。根据近年来的环境污染现象研究总结得出,在目前的环境污染中,造成污染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污染、人们生活污染和农业生产污染三个方面。同时由于人们在生活中一直以来都未曾重视过农业污染现象,从而造成了农业污染作为严重,甚至还存在进一步的扩大态势。

1.2农药废弃物

1.2.1农药

农药主要指的是在农业生产工作中可以用来灭杀各种真菌、昆虫以及其他一些危害农作物生长的药品。这些药品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对于消灭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害虫有着极大的优势,并有效的促进了农作物生长和产量。但是与此同时,这些产品在使用中由于本身存在着相关化学成分,因而在长期使用中极容易形成元素积累,进而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1.2.2农药废弃物

农药废弃物主要指的是农药在使用之后所剩余的药瓶、药罐、包装袋、塑料纸等。通过多年总结得出,农药废弃物的出现不仅是在农药使用之后,甚至是在农药储运、销售以及使用中都有可能出现。根据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国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大约为百万吨,其中光包装物就有超过四十亿之多,其中大量废弃物都是农民使用完农药之后随手丢弃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于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预防,极容易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还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

2.农药废弃物的来源以及危害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大国,农药的使用可以说在整个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农药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可以说是一项谈之色变的话题,也是我国农业生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也是一个农药使用大国,根据目前国家统计得出,截至当前,由于我国农药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整个环境污染的10%左右,且这个数据随着农药生产速度的加大而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加大,由于农药废弃物造成的农业生产、生活以及农村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治理就先的十分必要。

2.1农药废弃物的来源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常说的农药废弃物主要包含有已经被禁止使用且在各个农药供销商仓库还存在的药品、过期失效的农业药品以及假冒伪劣产品等等、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凡是农药的使用国家都必然会产生由于农药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有些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甚至是将残余的农药直接导入河流之中进行清洗,这就造成了河流的污染现象,甚至给下游人畜造成生命威胁。

2.2农药废弃物造成的危害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多,用量越来越大,尤其造成的农业环境影响也逐步的涌现了出来,成为整个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重点话题之一。就目前社会发展情形而言,在工作的过程中农药废弃物对于农药的污染主要是由于两个部分构成的,其一是在农药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废液以及包装盒或者瓶子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另外一种则主要指的是由于农药的残留物而造成的农业环境影响和破坏。这些农药残留物或者废液的导泻一方面使得土壤的土质出现了变化和破损,同时也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而造成整个水域或者河流的污染现象。

2.2.1农药废弃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农药废液直接倒入农田,会造成对十壤的污染,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在果园喷洒多效吐(一种植物生长调竹剂)时,有的果农把剩余的药液倒在树卜,导致果树生长受到影响表现出药害症状。农药包装空瓶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破碎后的玻璃碎片划伤耕牛或田间作业人员的事情经常发生,给人畜生命安全带来隐患。

2.2.2农药废弃物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药废弃物散落在农田、地头、河流、池塘边等处,就构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污染源,这些小污染源分布的广泛性和随意性,非常符合面源污染的规律。广义的面源污染“是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他形式的污染”。相对于点污染而言,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难度要大得多,主要原因是面源污染的不确定性。

3.对农药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管理建议

农药废弃物的处理是农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条件下,处理大量的农药废弃物,除了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处理的措施以外,号召广大农民行动起来,共同治理农药废弃物问题,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文明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制定专门的农药废弃物管理法规

在我国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农药管理的法规中,在“农药安全使用”方面虽然涉及到农药废弃物管理的内容,但都比较笼统,也未涉及到农药废弃物管理的内容。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可操作性差。

3.2建立企业处置农药废弃物的激励机制

需要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经济补偿或政策措施,鼓励农药生产或经营企业科学处置农药废弃物。鼓励生产企业对农药废弃物进行回收,集中处理,是减少农药废弃物产生的有效措施。

对于环境污染的看法范文3

【关键词】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定位;作用

目前来说,尽管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但是面临的环境问题逐渐严重。为此,应大力提倡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工程技术规范的引入,能够使环境工程建设更加顺利进行,能够对污染控制起到更为明显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技术方面的问题,如技术管理不到位、技术运用不符合实际等。为此,应切实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技术规范,使环境治理得以顺利落实实施,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一、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概述

(一)环境工程技术现状

近些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普遍较为关注的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若干政策,注重环境的保护,同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污染治理[1]。近年来,随着环境工程的开展,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治理,但是面临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新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污染治理效果。例如,针对成套污染源采取的环境工程技术包括烟气脱硫技术、海水脱硫技术、石灰石脱销技术等。针对水污染治理的技术包括生物流化床技术、废水处理技术、水解酸化技术等。然而,在技术管理方面相对较为欠缺,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较为欠缺,阻碍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更进一步应用。为此,应从技术规范方面着手,切实加强技术方面的管理,使环境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开展进行。下图1和图2所示为环境工程新技术。

图1 氨法脱硫工艺

图2 海水脱硫工程工艺流程图

(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现实意义

针对现阶段环境工程技术方面的管理,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通过技术规范,使环境工程技术更加规范化,使技术能够保持先进,从而使环境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开展,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的落实实施[2]。目前来说,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技术不规范,技术标准不明确而导致污染治理不能顺利进行的现象。因此,加强技术的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实际环境工程施工建设阶段,利用先进的技术规范作为理论指导,能够切实解决实际中的技术困难,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从而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

(一)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概述

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施工、设计还是设备管理等环节,都应切实遵循一定的规范,这样才能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开展进行,才能真正起到污染治理的效果[3]。为此,我国相关部分颁布了工程技术规范,保障工程项目各环节的顺利开展进行。通过一定的技术规范作为理论指导,也有效促进环境工程技术市场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环境监督、环境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顺利落实开展。同时,也有利于相关企业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企业各项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而该技术规范的出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技术规范包含了前人的经验总结,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因此,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切实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进行,使技术规范能够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具体的建设内容及实际要求,技术规范能够推荐关键技术,并能够利用关键技术有效满足建设的实际要求。除此之外,技术规范的相应内容还能有效满足国家环境建设的需求,能够促进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督及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因而在新兴时代背景下,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加强技术方面的管理,力求实现技术规范化,才能有效促进环境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进行。

(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的构成

环境工程建设中的技术规范并不仅仅是单一的文件规范,更确切的说是规范体系。该规范体系涵盖了污染治理、污染源治理、通用工程施工、工程运行等四个方面的技术规范,能够有效促进技术管理的顺利进行。其中,每个规范都对技术的具体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各规范的密切配合,相互补充,使规范更加完善,从而使环境工程项目建设能够顺利落实实施。

三、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作用

(一)有利于环境工程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

环境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规范作为战略指导,能够切实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实现质量、工期与成本等方面的控制。技术是实现环境工程项目建设的有效保障,只有技术过关,才能在施工建设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使建设效率大大提高[4]。通过技术规范的编制,对环境工程技术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从而使技术方面得以保障,有利于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从而真正起到污染物治理的效果,使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

通过工程项目技术规范的制定,有利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技术能够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来说,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峻。水污染、大气污染、生物污染等现象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给环境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及挑战。只有借助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才能大大提高治污效率,使污染防治真正落到实处。通过一定的技术规范,能够使治污过程中的应用技术更加完善,从而使治污效果更好。下图2所示为某污水处理施工工艺。

图3 某污水处理技术

(三)有利于法规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在关于环境工程的相关法规政策制定过程中,技术规范就是较好的参考文献,能够为法规政策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技术规范,能够使法规拟定人员对环境工程技术能够加深认识,对技术的有效应用具有详细的掌握,从而使法规政策的拟定更符合实际,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为环境工程的有效开展提供法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污染治理的有效落实实施。

图4 环境工程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四、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原则

(一)以工程实践为基础

在技术规范拟定过程中,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技术规范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作为依据,切实证明该项技术方案可行。只有经过实验验证,才能确定该规范标准切实可行,才能为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应针对工程实践进行认真分析,找到该工程技术的可取之处,积极进行消化吸收。针对工程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也应分析其不足之处,作为制定规范要求的依据。

(二)以满足达标排放作为规范的最低要求

在制定技术规范的过程中,最低要求应以满足达标排放为准。只有将达标排放作为硬性要求,并作出具体详细规定,才能使规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减少污染问题的发生。因此,应将满足达标排放为基本要求,在这个要求下注重加强技术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污染防治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进行。

(三)将先进技术作为主体

在技术规范编制过程中,应切实向先进技术看齐,充分体现出先进技术方面的要求。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技术规范更具有先进性,更有利于环境工程项目按照规范的原则进行建设,从而使技术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在先进技术的带动下,促进环境保护的顺利落实实施。下图3所示为污水处理中水解酸化技术工艺流程图。

(四)突出环境工程特色

与其他工程项目不同,环境工程建设涉及范围较广,涵盖了采暖、电气、机械等工程项目作为辅助。对于辅助工程项目,也应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将项目开展的具体施工工艺、如何选取施工线路等内容进行规范。在技术规范编制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保护环境的理念,各项施工环节不仅应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更应充分满足环境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工程能够有效开展落实。

结语

本文浅要分析探讨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及作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由于技术方面的问题,使项目难以落实实施。为此,应加强技术方面的规范,这样才能使先进技术得以发展,从而促进环境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姚芝茂,姜宏.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作用与编制进展[J].中国环保产业,2011,(1):13-19.

[2],金德才.论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及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7):102-102.

对于环境污染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危害;检测;防治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居住环境的普通装修,而是越来越注重对其住宅室内更为精致全面的装饰装修。而与此同时,伴随着全装修住宅的日益拓展,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心与注意。大量新型化学建材,人造建材的使用使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挥发到室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这种室内污染事件急剧上升,室内空气健康效应已被公众所关注。现代人 90%以上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因此,室内空气的质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下面就对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环境检测及防治作以详细的分析。

一、关于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问题分析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对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污染提出了 5 项重要指标:氡(Rn222)、甲醛、氨、苯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甲醛是一种无色有辛辣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人造板材、胶粘剂和涂料等。它能直接引发呼吸道不适,可造成肝肺功能损害,据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甲醛还具有致畸致癌作用。1989 年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致癌物。氨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臭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中,也可来源于室内装饰材料和木质板材。氨对呼吸道刺激大,对眼黏膜及皮肤造成损害,会让人流泪、咽痛、咳痰,重者导致呼吸困难、昏迷。苯系物一般指苯、甲苯和二甲苯。它大量存在于油漆、防水涂料、乳胶漆中,具有芳香气味,吸入人体后会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嗜睡、头痛、呕吐、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氡污染主要来自房基土壤,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等建筑材料。氡是人类除吸烟引发癌症外的第二大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把它列为19 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之一。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可有嗅味,附着于胶粉剂、地毯类、内墙涂料等。TVOC能引起人体免疫失调,影响中枢神经出现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可以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甚至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性反应等。

二、关于室内环境质量的检测问题分析

要控制好室内环境,就要把室内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的浓度控制在有关规范以内,以确保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1、室内污染物质的种类及其规定限量范围。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其限量应符合 GB 50325- 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规定。

2、取样方法。一是取样前注意事项。(1)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 7 天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2)当房间内有 2 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3)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 0.5米、距楼地面高度0.8~1.5米。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4 )室内环境中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5)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 24 小时后进行。二是取样数量。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每个建筑单体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每个建筑单体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 间。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一倍。

3、检测采用的现行国家标准及方法。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18204.26 中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的规定,也可采用简便取样仪器检测方法;室内空气氡的检测除可采用国家标准《环境空气中氡的标 准测量方法》GB/T14582- 1993 中的方法测量,还可采用现场仪器测定法;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18204.25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的规定;苯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居住工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规定;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规范规定。

4、结果判定和处理。(1)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全部检测结果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时,应判定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合格。(2)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可进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一倍,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再次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规定时,可判定为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三、关于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问题分析

1、严格选择装饰装修材料。对房屋进行装修时,要严格选用环保安全性材料,选用不含甲醛的胶粘剂;不含苯的稀释剂及板材等。购买时到正规商店,买知名品牌及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

2、科学安排施工。装修的时间要选择在气候温暖的季节进行,易于通风,一般装修后通风 60 天左右。

3、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风换气。一般在春、夏、秋季都留通风口或经常开“小窗户”,冬季每天至少早、中、晚开窗 10 分钟。这样可有效地消除室内空气污染。

4、采用植物吸收分解法,利用植物花卉的呼吸生理功能,分解、氧化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例如吊兰、芦荟等吸收分解甲醛;常青藤、铁树、等吸收分解苯系物;万年青、雏菊吸收分解三氧乙烯等。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室内装修的增多,人们对自己居室的空气质量的重视也不断提高。尤其近几年由于家庭装修造成室内污染,而引发身体病变乃至危害生命的事件屡有发生,居民希望控制和减少室内污染的意识不断提高,居民对家庭室内环境检测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开展室内环境检测的机构不断增多,一些专门从事室内污染物治理的公司也应运而生,逐年增加。而与此同时一些检验机构所进行的室内环境检测是否规范,检测结果是否可靠,尚未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近一二年来,我们在室内环境检测的实践中,以及在与其他城市一些室内环境检测机构的交流中,发现目前的室内环境检测与污染物治理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可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对于环境污染的看法范文5

一、环境税的理论渊源

环境税,也有人称之为生态税、绿色税,是20世纪末国际税收学界才兴起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统一定义。目前环境税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庇古的外部性理论

一般认为,庇古(1877~1959)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中,最早开始系统地研究环境与税收的理论问题。庇古提出了社会资源适度配置理论,认为如果每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那么该种生产要素在各生产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产值都相等,而当产品的价格等于生产该产品所使用生产要素耗费的边际成本时,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达到了最适宜的程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状态,因此,政府就应该采取征税或补贴等措施加以调节。按照庇古的观点,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主体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这两种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可能非常大,靠市场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只能由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纠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这种纠正外部性的方法被后人称之为“庇古税”方案。①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资源应在不同的代际之间(当代人和后代人)进行平衡,它特别强调对地球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调环境作为人类生存条件和全球共同财富必须受到特别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相对应,绿色税收的理论也有不同的理解。狭义的绿色理论从科技的角度认识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应是废物排放量的减少或不排放。广义的绿色理论包含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思想,尊重自然的思想,当代与后代兼顾的伦理思想,效率与公平目标兼容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与公平的要求,通过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解决,必须辅以非市场机制的手段,其中税收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就必须以绿色税收制度取代现行的税制模式。

3、自然资本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自然资源和环境属于公共产品,且是天然生成的,缺乏明确的产权主体,谁都可以用,这样必然导致人们滥用资源、环境恶化。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时,又很少有人过问。事实上,天然生成的环境和资源,和其它生产要素一样,也是一种资产,是自然资本向社会提供着它独特的环境和资源服务。这种资源的提供,也应得到相应的资本权益,因此,应该由政府代表社会作为自然生成的资源和环境的产权主体,以征集环境污染税的形式,从经济利益上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机制。②

4、外部效应理论

这种理论从数量上提供了开征环境保护税的依据。它认为,微观主体对资源环境的运用,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即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从而构成一种社会成本和代价。这种社会成本和代价是在市场体系之外发生的,市场机制无法对此发挥作用,即产品的真实价格不包括因环境污染和资源减少而带来的社会成本。比如,造纸厂生产每吨纸的市场价格,只包括生产这吨纸的实际生产成本,而没有包括因生产纸张而导致周边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和代价,这样就会产生额外的边际利润,从而刺激造纸厂增加产量,继续污染。外部效应理论认为,环境污染是市场体系产生的一种外部不经济现象,它不可能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自动地加以解决,而是必须通过政府的有效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干预时应利用市场型机制即经济利益的减少引导人们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政府可以以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形式,把被忽略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内在化”,提高微观主体的生产成本,降低其边际利润,促使人们改变以往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减少污染的技术开发和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发展,减少污染性产品的生产经营,这样才能有效地制止环境的恶化。③

二、环境税收的基本含义及分类

税收手段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环境税的确立。环境税,简单来说是据于环境保护目的而征收的税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份关于税收与环境的报告中认为环境税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初始即为实现特定环境目的而设立和征收的,并且被明确确认为“环境税”的税收,如排污税等;二是最初并非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设立,但是对环境保护有影响而后从保护环境的立场修改或减免的税,如能源税、燃料税等。

广义的“环境税”还包括税款减免和税收差别。税款减免指用于鼓励消费者和企业的有利于环境保护活动的各种税款减免,如对投资于削减污染物事业的企业减免所得税;对污染削减设备和再循环物品免征销售税等。税收差别指根据物品和服务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损害环境的轻重课加不同的税率。税收差别手段在西方国家被广泛采用。

环境税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对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征收的税收,即排污税,如污水税、噪声税、垃圾税、二氧化硫税和废物税等,有些国家的排污税以排污费的名义出现;(二)对产生环境影响的商品和服务征收的税收,如能源税、碳税、汽车税、化肥税、农药税、一次性用具税等;(三)对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而征收的税收,即资源税,如石油税、煤炭税、有色金属税、水资源税、盐税等,资源税是为了节约合理使用资源,进行环境恢复,补偿资源价值等目的而课征的税。

三、环境税收的作用

环境税收的产生拓宽了税收的调节领域,不仅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充分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自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20世纪80代被明确提出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联合国于1992年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确定了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很多国家也相继定出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⑤。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环境就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保护问题是无法靠市场本身来解决的。因为市场并非万能的,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如环境保护等“外部性”问题,它是无能为力的。其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完全根据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他们往往既不从全局考虑宏观经济效益,也不会自觉地考虑生态效率和环境保护问题。因而,那些高消耗及高污染、内部成本较低而外部成本较高的企业或产品会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盲目发展,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宏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率。对此,市场本身是无法进行自我矫正的,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除通过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规范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之外,还应采用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课征环境保护税是保护环境的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会加重那些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或产品的税收负担,通过经济利益的调节来矫正纳税人的行为,促使其减轻或停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课征的税款作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在其他有关税种的制度设计中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生产经营行为或产品采取税收优惠措施,可以引导和激励纳税人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税收是政府用以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手段。

2、体现“公平”原则,促进平等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但是,如果不建立环境税收制度,个别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需要用全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进行治理,而这些企业本身却可以借此用较低的个别成本,达到较高的利润水平。这实质上是由他人出资来补偿个别企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成本,显然是不公平的。通过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并将税款用于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可以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会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各类企业之间进行平等竞争。由此可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完全合乎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环境税收的产生,既是源于人类保护环境的直接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且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活动主体所拥有的独立经济利益和独立决策权利又是环境税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环境税收首先诞生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3、促使社会成本和代价内在化

根据“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开征环境保护税,把由于环境污染和对自然资源消耗而形成的社会成本反映到商品和服务中去,使那些对环境带来危害的污染者的生产成本提高,从而把环保和有效利用资源与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作用下,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地选择有利于环保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消费者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也就选择无污染的商品进行“绿色消费”。这样,企业只有加强治理污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才能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不仅减少了污染的排放量,还有利于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从而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的良性循环。据OECD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开征汽油税,促进生产者减少了汽车废弃物的排放。通过对生产损害臭氧层的化学品征收消费税,促进生产者减少在泡沫制品生产中对氟里昂的使用,净化了空气和环境。美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很好地利用环保税收政策,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4、有助于筹集治理环境污染的资金

治理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只依靠国家财政投资进行治理,既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又不利于控制污染。主要是因为这种作法没有触及到自身的经济利益,人们就会继续以资源的高投入、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失衡换取自己的超额利润,所以开征环境保护税既可以从经济利益角度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又有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据统计,芬兰政府2004年征收的与环保有关的税收总额为239亿芬兰马克,其中70%以上为能源税,仅能源税一项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5%⑥。有关专家甚至认为,环境保护税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税种,它可以和流转税、所得税并列逐渐成为主体税种。以环境保护税筹集到的资金专门用于环保项目,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资金来源。

对于环境污染的看法范文6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对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加强,与环境相关的专业也先后在众多高校开设起来[1]。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开设于2005年,着重在于培养与环境学有关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环境学》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结合我校资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对《环境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2.课程性质与特点

《环境学概论》是资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以人类环境为中心,着重阐述在人类活动的强烈作用下,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污染控制的方法理论。分别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特别是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及各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等新方法和环境科学的最新进展[2]。其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本文由收集整理热情和学习环境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掌握环境监测、评价及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相关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本。

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本课程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研究内容与人类自身利益关系紧密。环境污染直接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导致一些疾病的多发,一些突发性的环境问题导致伤亡的事件不断发生。

2.学科领域覆盖面广,学科知识交叉性强。其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诸多领域,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管理等多学科知识。

3.进展迅速。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提高,重视度不断加强,环保投入也越来越多,新理念、新技术不断问世。

4.课程内容与实际结合较密切。如污染物的扩散和控制与规划紧密相关。

5.研究方法综合性强。各种方法及理论如gis、遥感、管理等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6.知识更新快。环境科学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观点、新技术日新月异,环境热点不断变化,环境质量动态变迁快。

7.授课时间有限。本课程既包括很多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求很强的实践能力,内容涉及诸多方面,需要的课时较多,但学校公共课优先安排,占去了大量学时,而专业课则被大幅度压缩,课堂授课时间非常有限,有些内容无法展开详细讲解。

3.教学现状分析

3.1教材内容滞后

目前,环境学概论课程的相关教材种类比较多,一些行业部门院校结合本行业或本部门的专业特色,采用本行业或本部门编著的教材,一些综合性院校多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刘天齐、刘逸农主编,1999年6月第2版)和《环境学概论》(刘培垌主编,1995年6月第2版)。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上各有千秋[3]。考虑到刘培桐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理论体系较为完整,微观方面的环境污染和宏观方面的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述清楚[4],因此,选其作为教材。但由于出版的时间距今已有数年,一些内容跟不上当今环境保护发展的形势,体现不出当今环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对课程的内容加以调整和充实。

3.2教学模式的传统性

传统模式均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和强调了教师的施教和学生的被教这一主要过程。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师这一中心环节,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课堂上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开发,难以较好地体现和发挥师生互动的教学技巧。

3.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环境学》是介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际学科,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应用目的,其研究方向上存在着差异,尤其是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

分析目前资环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对规划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实践环节都分布在相关规划设计课程中。《环境学》课程在该专业教学中主要定位为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学基础理论、各环境介质污染状况及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规划程序与方法、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等知识点,并应用于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因而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影响到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需要。

4.改革措施

4.1教学内容的选择

1.按专业性质精选内容,详略得当

《环境学》课程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广、内容多。在实际教学中,因受课时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因材施教”,即根据资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略选择。针对资环专业应重点学习各类污染的危害、控制与治理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的相关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为学习相关的规划课程打好基础。

2.按专题备课,补充与调整教学内容

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备课质量的好坏对教学质量影响很大。传统的按章节备课、上课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难以依据大量新的信息补充、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对于《环境学》更是如此。按专题备课能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以考虑根据授课总学时数、教学重点和新的教学材料,将教材重新组合,分为几个专题来讲,能较好地突出重点、热点、难点。所以,不仅是需要补充新内容,往往还要打乱教材现在结构,将需要讲解的内容梳理出来,重新构成一个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系统化知识体系来讲解。教学实践也表明,按专题进行讲解收到了好的效果。

4.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

4.2.1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结合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很多优势:首先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以听觉、视觉冲击,学生易于在共鸣中接受知识点[3]。尤其是在播放环境污染相关图片时,更体现了其感观性,唤醒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次多媒体手段教学容量大,“环境学”类课程本身教学内容多,经常需要大量的统计图表来说明问题。而多媒体计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增大了信息量,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为增强课堂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在授课中插播与所讲内容关系密切的视频材料。一则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还可以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触动他们的内心,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但是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中过多依赖多媒体存在一些劣势。因此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并有机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通过适时的板书、巧妙设计提问、创造思维的转折点等技巧。

4.2.2互动式教学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们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乐趣[4]。因此,在课堂上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相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应和创造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采取以下方法:针对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如讲气候变化之前,针对当前舆论热议的对全球变暖的质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围绕授课知识点的有关专题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查相关资料,制作电子课件,抽一个学生上台讲解,不足之处,其余学生补充。取消学生小组的形式,因为据学生反映,一旦指定小组,那么小组的相关任务都会落在小组长一人身上,达不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4.2.3充分共享网络平台,扩展教学空间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电脑,每个人都有qq号,可以利用qq群上传共享资料、讨论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知识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学习,完成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为师生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也解决了由于新老校区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难的问题。

4.2.4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健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当前的环境质量现状,熟悉相关的污染控制设施等,对资环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规划方案的形成就直接决定了环境保护方案。

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分为以下几部分:1、对环境污染现象和当前环境质量与管理现状的认识。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搜集本学科相关资料,就某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大胆阐述自己的看法,充分利用本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需要测量的污染指标,采样后在实验室进行测定。2.对污染处理工艺设施的了解。以参观与调查的方式进行,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参观学习,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等;对于一些不具备具实验、实习条件的,就利用多媒体图片及视频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3.对城乡规划过程中针对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的采用情况等。通过以上环节,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并组织学生撰写实习、实验报告,得出相关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