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输安全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输安全措施范文1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 影响因素 安全管理 改进措施
一、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铁路运输设备对安全的影响
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很多事故都是在这些情况下发生的。
(二)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
规章制度有遗漏、不够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
1.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
2.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3.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出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三)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
1.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影响作业安全;2. 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影响作业
安全;
3. 作业人员应变能力较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影响作业安全。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较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二、改进措施
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是我们最根本的活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情,是我们必须确保的重中之重,那么,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不但要盯住现场管理和控制,同时也要强化安全基础建设,而且更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一)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解决思想认识、安全观念问题
要解决安全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安全观念问题。要充分意识到认识不提高,铁路难以发展,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意识到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才能意识到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于铁路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未来意义。因为铁路的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形象,决定铁路发展的环境和进程。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基础理论,来提高大家对安全发展的认识,强化大家安全发展的理念。
(二)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讲真话、干实事
铁路不发展不行、发展不好不行,要想快发展、好发展就是要干实事、实干事。所谓讲真话:就是要既能发现问题,又敢于暴露问题,不怕揭疤亮丑,把问题摆在桌面上,不藏、不遮、不掩、不盖、不掖,敢于把真正的安全隐患、问题讲出来,不怕得罪领导、不怕得罪职工、不怕得罪朋友;所谓干实事:就是干点解决问题的事,干点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事,干点职工群众关心的、希望解决的事。只有讲真话,实事才能干实,只有讲真话,才能知道问题和隐患所在,才能有干实事的前提和条件,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开拓创新。
(三)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管理、切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四)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我们要努力建立三个系统:一是建立全员的安全文化承诺系统。就是全体干部职工都要对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旅客的人身安全做出郑重的承诺。做到安全人人有责,安全人人承责。二是建立安全文化的奖惩系统。这种系统的建立能够促进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三是建立安全文化的信息反馈系统。就是指企业内部所建立的、能够有效地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被识别并由员工向管理者反馈信息的系统。一个良好的“信息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安全问题可以自愿地、不受约束地向上级报告,这样可使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五)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大安全观
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但是现在我们部分干部职工的安全观念不同,我们应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干部职工,建立大安全观念,通过宣传教育途径,使人人都具有科学的安全观、职业伦理道德,都具备自我约束自身的安全行为规范。这样就实现了人人保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都安全的目标。
(六)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
运输安全措施范文2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安全 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抓好防范自然的、人为的各种影响因素,做好各类检修与维护工作,促进输配电线路的安全、正常运行。输配电网络存在问题是客观实事,这就要求各级供电企业高度重视起来,依靠科学的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和经验,不断开展规范化管理,完善岗位责任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城市电网建设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1.输配电线路的防雷
由于输配电线路的分散性和雷电现象的复杂性,鉴于目前的技术,对输配电线路还不可能做到绝对的防雷。此外,雷击线路时,自线路入侵的雷电波也是威胁变电所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措施,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输配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主要有两个指标来衡量:
1.1耐雷水平,即雷击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烙的最大电流幅值。
1.2雷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所以,要提高防雷水平,必须做四道防线:第一、使输电线路不直接受雷;第二、线路受雷后,绝缘不发生闪络;第三、闪络后不建立稳定的工频电弧;第四、建立电弧后,不中断电力供应。
针对这四道防线,可以采用下列措施:
(1)架设避雷线。主要是防止雷电直击导线,此外,架设避雷线对雷电流有分流的作用,可以减少流入杆塔的雷电流,使塔顶电位下降,对导线有祸合作用,降低雷击杆塔时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对导线有屏蔽作用,可降低导线上的感应电压。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一般要全线架设避雷线。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防止反击的有效措施。相关规程规定,有避雷线的线路,每基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3)架设藕合地线。即在导线下方架设地线的措施,是增加避雷线与导线间的祸合作用,以降低绝缘子串上的电压。祸合地线还可增加对雷电流的分流作用。
(4)采用不平衡的绝缘方式。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采用的防雷措施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来降低双回线路雷击时的跳闸率,以保证不中断供电。不平衡绝缘方式的原则:一般是使双回路的绝缘子串片数有差异,,这样,雷击时绝缘子串片少的回路先闪络,闪络后的导线相当于地线,增加了对另一回导线的祸合作用,提高了另一回线路的耐雷水平,,使之不发生闪络,以保证另一回线路可以继续供电。
(5)采用消弧线圈的接地方式。城市中的配电线路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雷击所引起的大多数单相接地故障能够自动消除,不致于引起相间短路和跳闸:而在两相或三相着雷时,雷击所引起第一相导线闪络和绝缘子串上的电压下降,从而提高了线路的耐雷水平。
(6)装设自动重合闸。由于雷击而造成的闪络,大多数能在跳闸后自行恢复绝缘性能,所以重合闸的成功率也较高,它是保证不中断供电的有效措施。城市中的配电线路一般都装设有重合闸(双电源及电缆出线较长的线路除外)。
(7)装设排气式避雷器。一般在线路交叉处和在高杆塔上,装设排气式避雷器以限制过电压。特别是带绝缘的配电线路,在受雷击时的过电压比较明显,装设排气式避雷器以限制过电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电缆进、出线,可利用电缆与排气式避雷器联合作用的典型进线保护。所以,带绝缘的架空线路应在适当的位置安装避雷器以限制过电压。
(8)加强绝缘。对于高杆塔,可采取增加绝缘子串片数的办法来提高防雷性能,高杆塔的等值电感大,感应过电压高,绕击率也随着高度而增加。
(9)减小接地电阻。减小接地电阻可明显提高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
(10)尽可能降低铁塔高度。当塔高增加时,绕击雷会增加。因为杆塔高度增加,地面屏蔽效应减弱,绕击区变大,使更多的雷不击中地面而是击中导线。因此,从减少绕击的角度出发,应尽量降低杆塔高度。
(11)增加杆塔绝缘。线路绕击耐雷水平与线路绝缘的50%放电电压密切相关,其表达式是I=2 U50%/Z,式中I是能引起绕击的最小雷电流;Z是线路波阻抗。从式中可看出,增加线路绝缘(如增加绝缘子片数)对减少绕击数是有利的。
(12)减小边导线保护角。减小边导线保护角可有效降低绕击概率,在山区可采用负保护角塔,这样可达到较好的避雷效果。
(13)塔上横担处加装避雷针。在塔上横担处加装避雷针可有效屏蔽线路的边导线,使绕击雷击在侧向避雷针上,从而减少雷击次数。
2.绝缘子的防污
户外绝缘子,常年受到工业污秽或自然界的盐碱、飞尘的污染,在毛毛雨、雾、或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尘埃被润湿,表面电导剧增,使绝缘子的泄漏电流剧增,其结果导致绝缘子在工频和操作冲击电压下的闪络电压(污闪电压)明显降低,甚至有可能使绝缘子在工作电压下发生闪络。对于运行中的线路,为了防止绝缘子的污闪,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①对污秽绝缘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扫,或者采用带电、带水冲洗。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防止污闪事故的发生。装设泄漏电流记录器,根据泄漏电流的幅值和脉冲数来监视污秽绝缘子的运行情况,发出预告信号,以便及时进行清扫。
②在绝缘子表面涂一层特殊的防尘材料,如有机硅脂、有机硅油、地蜡等,使绝缘子表面在潮湿天气下形成水滴,但不形成连续的水膜,表面电阻大,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泄漏电流,使闪络电压不致于降低太多。
③加强绝缘和采用防污绝缘子。加强线路绝缘,其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的片数,以增大爬电距离。不过,此方法只适用于污染区域范围不大的情况,否则很不经济。这是因为,增加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片数后,必须相应地提高杆塔的高度。采用专用的防污绝缘子,可以有效地避免以上的缺点,因为防污绝缘子在不增加结构高度的情况下,泄漏距离明显增大。
④采用半导体釉绝缘子。这种绝缘子釉层的表面电阻为10.6~10.8,在运行一中利用半导体釉层流过均匀的泄漏电流加热表面,使介质表面干燥,同时使绝缘子表面的电压分布较均匀,从而能保持较高的闪络电压。
3线路的防风工作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迅速扩大,输电线路日益增多,通过复杂地形及恶劣气候条件地区的线路越来越多,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线路风偏跳闸明显增多,给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较大影响,主要是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外因是自然界发生的强风和暴雨天气;内因是输电线路抵御强风的能力不足。找出影响风偏闪络的关键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就可以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线路风偏跳闸和非计划停运与当地天气异常、局部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等主要因素有关,同时也暴露出了输电线路点多线长,抵御恶劣气象条件能力较差的缺陷,风偏闪络多发生在微地形、微气象地区,在线路设计时应对这些地区给予考虑和关注。加强、加固杆塔的基础,杆塔基础是否下沉、外露,埋深是否足够,杆塔本体是否受到破坏,若不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杆塔的完好性、安全性,这是防止倒杆塔的有效措施。特别要注意终端塔、转角塔的加强、加固。
4.结语
总之,当今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与国民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提高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已经成为各供电企业的重要运营任务之一。输配电线路作为连接电路网络与用户、设备的媒介,其可靠性与稳定性对供电质量意义重大。通过合理设计、精心施工、科学的运行管理,才能保证配电网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以保证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运输安全措施范文3
关键词:变电运行 安全问题 安全管理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变换电压等级、汇集配送电能的责任,而变电站运行管理主要是对运行值班人员的管理和设备运行的管理,它是变电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逐渐与国际接轨,这对变电站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组成部分,而变电站运行管理作为电力行业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切实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并向用户输送安全、可靠、优质的电能,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物质保证,这成为了每一位变电站工作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文章将对变电站运行安全与管理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论述。
一、变电站日常管理工作
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主要是对运行值班人员的管理和设备运行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健全变电运行管理制度,如交接班、巡视检查、运行维护等制度,力求管理的正常化和标准化;二是建立健全运行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权限和内容;三是加强变电运行设备管理,认真贯彻落实设备验收制度、缺陷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技术管理和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变电站运行日常工作标准流程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分别是交接班工作、值班工作和考核工作,对这三个步骤进行简要介绍如下:①交接班工作。在进行交接班工作时首先应做好交接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完成后,交班值班长向接班人员交待本值内变电站一次、二次运行情况;操作、异常和事故处理、发现和消除的设备缺陷情况;工具、仪表情况;记录薄使用情况;检修、试验等工作情况;上级指示命令等。在接班人员检查无误后,双方在值班记录簿上确认签字,并记上交接班时间。②值班工作。值班工作是变电运行日常工作流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巡视监盘、抄表、记录,倒闸操作,故障处理,检修试验许可工作票及验收,安全例会,打扫卫生等。③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是变电运行日常工作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客观反映,对于以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主要有春、秋两季安全自查,小指标竞赛,定岗考核,安规考试,半年、年终总结等方面内容。
二、变电站设备管理
加强电力设备管理,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防止电力设备引发安全事故,是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变电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电力设备管理水平:①加强电力设备投产前的管理。在采购电力设备时,要选用性能良好、型号对口的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出厂试验,保证电力设备各项功能正常;要重视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严把验收关,防止由于接线错误等人为原因引发安全事故;②加强电力设备的巡视、检查与维护工作。即要加强对设备运行状况的监督,重视对表计、光字、信号、音响等监控设备反映的异常情况;对于巡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电力设备异常,要根据设备在振动、温度、气味、声音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变电站要正确区分正常巡视和特殊巡视,合理安排这两种巡视的时间间隔,适当增加对已有缺陷的电力设备的巡视次数;对于电力设备已出现的缺陷,变电站要进行状态监测,跟踪缺陷的变化趋势,及时解决设备存在的缺陷。③加强对变电站防误装置的管理。即要严格按防误装置解锁规定进行操作,坚决抵制未经批准擅自解锁的行为;同时要加强设备维修工作,确保防误装置“三率”达到100%。
三、变电运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
在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工作中,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是变电运行工作的直接操作者,他们操作行为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而人为故障往往会给变电站带来严重后果,严重威胁着操作人员、变电设备和电网的安全。变电运行工作中所涉及的设备繁多,工作内容琐碎乏味,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精神不集中,这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引发操作失误。变电运行中的这些误操作行为,轻则会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会造成人员、设备、甚至电网的安全事故。
在变电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操作人员的不安全操作行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操作人员不按操作作业票程序进行,违反操作票作业程序,没有严格执行一项一项打钩并且大声反复诵读作业程序,由于这些步骤习以为常,工作人员往往会降低安全意识,跳过或者漏项进行,从而诱发重大的责任事故。②操作人员对正确的操作步骤不熟悉,不按照已涉及的程序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核对。③操作人员没有对上一班移交的未完成操作票进行认真仔细核对检查,也没有对操作票和操作调度令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核查。④操作人员没有对保护的具体保护方向进行核实,没有对具有保护功能的压板进行核实。⑤操作票制度流于形式,无票操作、不开操作票或者是有票却进行无票操作。⑥防误装置管理不到位,装置的安装和治理没有抓住重点。
四、变电运行事故处理
值班人员首先应以坚持预防为主,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及时清除事故隐患。但是,变电运行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各个变电站的差异也很大,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在变电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值班人员具备较强的事故处理能力,一旦发生事故须迅速、正确地进行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①事故处理管理。事故发生后,值班人员应迅速回到控制室进行事故处理,控制室内不得有其他无关人员,只允许与事故处理有关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在场;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不得进行交接班工作,若故障设备与二级调度有关,应及时向影响停电的一级调度汇报,以便及时处理故障和减少停电影响;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对于系统运行方式有巨大影响的操作,必须得到值班调度命令或许可后才能执行。
运输安全措施范文4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输安全;安保措施
1 引言
高速公路运输具有高效、安全、快捷、方便的优点,因此适合鲜货、集装箱及客运的运输。尽管我国高速公路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速,高速公路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与普通公路运输相比,高速公路运输有三大特点,即高速公路运输的平均时速为90km/h,可节省大量时间;高速公路里程仅占全国公路运输的1%~2%,但高速公路的运输量大、通行能力强及行车速度快;高速公路的行车路段以全封闭路段为主,驾驶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及考核方可上路,因此具有交通事故率低及安全保障高的特点。虽然高速公路运输具有诸多优点,但同时也具有系列缺陷亟待完善,如车辆侧翻、连续追尾、擦碰故障等事故时有发生,且高速公路的行车环境封闭,因此事故的处理能力较差。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运输事故率及致人死亡或受伤率逐年攀升。可见,对高速公路运输安全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高速公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浅析如何保障高速公路的运输安全。
2 高速公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增加,社会越来越关注高速公路运输安全问题,因此对高速公路运输安全问题的研究符合时展的要求。高速公路运输安全主要受到交通环境因素、交通管理因素及驾驶员因素的影响。1.交通环境因素。交通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及道路环境;道路环境分为交通流量及道路的几何形状;道路的几何形状分为纵断面线形及平面线形。研究表明,过长的直线路段既会使驾驶员放松警惕,又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因此极易产生安全事故;平曲线路段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受到曲率半径的影响,即平曲线路段随曲率半径的减少而变陡,从而缩小驾驶员的行车视距,外加平曲线路段的运行初期,驾驶员无法及时降低车速,则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纵断面线形路段属高速公路安全事故的高发路段,且上坡行驶的事故发生率较下坡行驶低,因此必须对连续纵坡的数量及长度进行严格控制。自然环境是高速公路运输安全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且天气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尤其突出。据统计数据显示,天气及气候原因所引起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交通事故的40%。2.交通管理因素。交通管理体制及方式与高速公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间具有直接性的关系。总体而言,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尚待健全,如各信息管理系统间的协调性较低,因此信息链脱节严重,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较低;我国实行的三级管理体制对跨区域高速公路的管理缺乏协调机制。3.驾驶员因素。驾驶人员疲劳驾驶、车辆超载及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均属影响高速公路运输安全的主观性因素。据统计数据显示,超速行驶引起的安全事故约占重特大事故的26.3%。可见,对高速公路运输安全的管理任重道远。
3 高速公路运输安全的保障措施
交通环境、交通管理及驾驶员因素是影响高速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此,本章节分别从下列三方面浅析如何保障高速公路的运输安全。
3.1 改善交通环境
(1)改善路面情况。高速公路的安全设施及自身构造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的运输安全,而道路因素是指高速公路的道路结构及线形设计,因此纵断面线形及平面线形均应结合地物、地形及显现环境条件,合理组合各几何要素,以满足高速公路运输对环境协调性、美观性、安全性、经济性及舒适度的要求。纵断面与地形应相互适应,即形成视觉圆滑、平顺及连续的线形,但需规避长距离的直线行驶,即紧急停车带及车道间设铣刨凹槽或凸起的标线。
(2)改进道路安全设施。驾驶员的夜间行车过程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内应栽种冠幅及高度相当的花灌木,以发挥防眩遮光的效果;公路绿化是乘客及驾驶员的主要视觉对象,因此栽种规整的植被对确保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非常重要。此外,高速公路的沿线应设禁令、警告或指示标语,以提醒驾驶员正确行车。
3.2 增强高速公路管理水平
(1)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即建立起规范化的接警处警系统,以实现指挥的协调性及规范化,从而缩短出警时间。我国高速公路普遍实行各省分管制度,因此省与省间互不干涉。为此,应采用统一的报警号码及统一的就近出警,以实现各省的资源共享及缩短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间,从而增强高速公路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此外,救援现场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处理的反复现象,而此现象的成因为事故处理人员经验不足及各部门间配合不协调或职责分配混乱,因此应建立起健全的应急处理系统。
(2)应用交通状态自动识别系统。交通状态自动识别系统是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行进车辆避让异常状况的行驶轨迹进行自动检测,同时把此信息发送至后续车辆及交通控制中心。实践证实,此系统的应用对快速响应异常交通现象、交通阻塞及保障后续车辆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3.3 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相关管制部门应重视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道德文明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及法制教育,同时对高速公路行驶过程出现的超载超速、疲劳驾驶进行坚决查处。驾驶员应重视对车辆的保养,以确保车辆技术的完好率及行车安全。此外,高速公路运输过程应重视对行车间距及车速的控制,即依据车速表来确认速度,同时依据道路沿线的车距确认标志或车道分界线来正确判别跟车距离。
4 结束语
高速公路安全事故是由交通环境、道路、车辆及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高速公路运输安全的控制过程,必须重视对各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以求高速公路运输安全管控系统应用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1]张俊涛,刘红科.基于ARM的高速公路动态计重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1).
[2]曾勇.论高速公路运输安全及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4(19).
[3]杜心全.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指挥作业的管理工效学探讨[J].人类工效学,2010(4).
运输安全措施范文5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运输市场竞争
铁路运输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点首先要保证运输的安全性,提前做好各项工作,做好检查工作,确保运输的安全。目前现阶段,铁路运输安全工作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运输中的安全事故也随之发生,这一现象表示了安全管理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如:根据互联网资料显示在2009年期间就有4起列车事故的发生这一事故的发生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由于此现象,建议在之后的管理工作中做好对其运输管理的重要性,确保其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一、铁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质条件的丰富,各地区间的往来以及交流更加频繁,由于铁路运输具有高速、运力大、单位成本低、污染小等特点,是一些大型的商品运输最便捷最安全的选择。自从上个年代开始,铁路的运营发展已经在我国经历了五次的提速,可见运输的速度也是飞快的发展提升,铁路是最主要的客运方式,运营速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铁路运输事故研究得出结论,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技术设备因素等的交互作用。1.尚未构建起规范的、与时俱进的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的设备也在不断的优化以及创新,运输的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铁路的安全管理并没有随着设备的优化而加强管理,对于各种突发事件以及问题没有做好具体的制度管理,没有提前检查与防范,导致了许多隐患的发生。而有的地区,没有认识到运输管理安全主要的工作重心在于定期的检查以及宣传的重要性,没有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只是停留在事故发生后的分析以及定位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形式主义,没有落实市级工作的核心。此外,管理机制与措施也比较落后,没有办法满足当前运输管理的生产安全的需要。2.铁路设备故障因素近几年,我国对于铁路方面的重要核心在于不断的投入生产力,加快了对铁路的改造更新换代,但是铁路的安全问题并没有有效的相应解决措施,运输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在运输期间的高峰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客运的问题,客运站并没有发挥其应尽的职责,导致旅客长时间的在车站停留而造成情绪不好的问题,给现场的管理以及维修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对运输的管理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3.火车晚点问题频发在列车行使中会出现一些突发问题导致晚点,尤其是列车的中间站停留时间过长等问题突出。列车晚点引发了乘客的不满,进而也会对乘客的安全问题造成一定的威胁。4.对新问题的应对不足近几年,我国的铁路事业飞速发展,因提速引发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需要是在关键的时间内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如果不去解决会对乘客的安全产生影响。5.铁路运输能力在运输高峰期间无法满足要求主要的运输高峰期是春运以及双十一等节日,尤其是在春节期间。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此期间铁路运输具有十分明确的方向性流向以及严格的时间要求,因为在春运期间一般会超出预想的售票量。由于人流量过多,客运的秩序维护和工作部署都会出现不确定性。
三、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1.提升铁路运输调度水平在铁路运输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铁路运输的调动工作。由于一直以来铁路运输的需求不平衡的原因,所以很多线路始终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会造成铁路运输紧张情况加剧。所以,要提高铁路调度的水平,首先,要增强铁路建设的措施以及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其次,采用专业化的团队进行运输调度管理,保证在铁路运输中及时收集线路运行时的各类信息,有效的提升调度管理的应急能力,加强控制管理的水平,以确保实现铁路运输的快速运转。2.强化人才管理机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人才管理机制的优化:第一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第二进行企业内部的调整,做到政企分离,使企业管理更加的精细化。对员工的整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监督员工做好自身的工作,加强铁路整体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心,重视铁路运输管理的安全性,实施现代化管理机制,激发员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人为损失。3.切实强化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报铁路运输都是处于自然环境中,有时候一些恶劣的天气也会直接影响到运输的安全性。自然天气的灾害往往是所料未及的,也是铁路运输中不可避免的安全问题。因此要尽可能的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应对。目前,逐渐被应用的措施:比如报警系统以及对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检测每天的环境变化及时预警,从而使各个部门做好相应的防御措施。4.构建铁路交通灾害预警系统在铁路运输中只要事故发生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其与社会生活生产紧密相关,一旦发生铁路事故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会对铁路事业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损害铁路系统的社会形象。根据我国目前的铁路管理措施以及技术创新水平来看,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事故的发生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不断地努力创新科技管理手段,构建报警系统以及实时监控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其损失。总体来讲,要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主要还是要完善自身组织机制,提升管理手段,构建一种“免疫系统”来有效地应对运输中各类事故的发生。依靠科学方法分析灾害成因,采取系统模型与运行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预控方法,实现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营。构建铁路安全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御事故的发生。因此,首先要分析铁路生产的特点,对人、环境、设备、管理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诊断,精细地研究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借鉴其他相关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总结探索,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出事故发生之前的具体征兆,进而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措施防御事故的发生。铁路运输部门可以借助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优势互补,共同谋求解决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保障铁路运输的健康发展。
运输安全措施范文6
关键词: 管道施工;管材运输;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U17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133-03
0 引言
石油天然气管道是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保障,管道建设就成为当前国家能源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管道施工是管道建设的重要环节,而管材运输则是管道施工的重要前提,不能保证管材运输的安全,就不能保证管道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在HSE(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体系推进的背景下,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所在,所以必须对管材运输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保证管材运输的安全,防止管材运输过程中的人身伤害和管材损毁。
1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概述
1.1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概念 管材运输按照时间界点分为出厂前运输、施工前运输和施工中运输3大类,出厂前管材运输由制造企业负责,施工前管材运输由特运公司负责,而施工中的管材运输则由施工企业负责。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就是指将管材从工地某一预置地运输至管道焊接现场并对接的过程[1]。管材运输在施工前一般由专用运输车进行长途运输,而在施工中的运输一般由单斗车进行兼职运输,单斗车兼职运输不但可以负责扫线、平整作业面、挖沟,而且具备很强的攀爬能力,能够在较陡的作业面进行管材运输[2]。
1.2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特点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在不同的作业面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不同的作业面使用不同的运输方法,但不论在哪种作业面进行管材运输,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风险因素大。管道施工中的管材运输风险高于出厂前运输和施工前运输,这是因为施工中的管材运输位于特殊的地形环境中,管道施工往往穿越河流、高山、峡谷、沙漠、石山、水域等地形特殊地貌复杂的地方,因此,施工现场管材运输在狭窄、陡坡、淤泥等复杂地段容易发生安全问题[3],管材受损的概率较大,人身伤亡的事故也比较多,也就是管道施工中的管材运输具有较高的风险性[4]。
②技术要求高。由于施工现场作业面限制,管材运输没有专门的平坦的运输通道,作业面以外有悬崖、山体、岩土、水域等地貌特征,管材在运输中不仅要避免受到山体的磕碰、岩土的倒灌、水域的污染等破坏,而且还要避免作业带上正在施工的机械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这就对现场管材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所以,现场管材运输技术难度较大。
③协作比较难。施工现场的管材运输不像施工前的长途运输,现场管材运输需要考虑工程进度、地形复杂度、天气变化情况等因素,管材必须事先预置到焊接位置附近,保证焊接不等运管,这需要现场协调;管材运输还必须考虑地形地势因素,地形较好的作业面,预置时间短,可晚些预置;地形较差的作业面,预置时间长,应当早些预置;这也需要现场协调。天气因素也会对管材运输形成干扰,降水来临前必须提前预置好管材。因此,施工现场管材运输考虑因素较多,需要多方沟通与协调。
1.3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分类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也就是作业现场的管材运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了解施工现场管材运输的分类,可以有效的针对不同管材运输的特点制定具体的管材运输办法,管道施工中的管材运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按照地形地貌分类。施工现场管材运输按照地形状况可以分为沙地运管、林地运管、坡地运管、崖壁运管、隧道运管、水地运管(沼泽运管)、雪地运管、桥梁公路铁路穿越运管、水上峡谷跨越运管等类型。根据地形地貌对运管进行的分类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每种地形地貌适合不同的运管方式。
②按照运管方式分类。施工现场管材运输按照运管方式可以分为吊钩运管法、拖拉运管法、滑轮运管法、皮带运管法等。吊钩运管法适合地形较为平坦、地貌较为简单的作业面,包括一般沙地运管、林地运管、坡地运管等,主要做法是一台单斗机用吊带悬挂管材进行运管,又分为顺线运管法和横线运管法,顺线运管法就是管材与焊接方向平行前进,横线运管法就是管材与焊接方向垂直前进。根据作业面两侧地貌使用不同的运管法。拖拉运管法一般适宜沼泽水域、雪地、沙地等作业面较软、容易下陷,但是不容易磕碰刮擦管材的作业面。滑轮运管法和皮带运管法一般适宜崖壁运管、隧道运管和桥梁公路铁路穿越运管、水上峡谷跨越运管等作业面。
③按照施工时间分类。施工现场管材运输按照施工时间分为工前预置、现场运管、等待运管3种类型。工前预置的条件包括:预知天气变化提前预置,防止延工;运管地形和作业面畅通,适宜提前预置;运管司机和机械空闲,适宜提前预置。现场运管是指焊接现场需要管材进行现场运管,可能会造成延工,但是可以保证作业面不受干扰;等待运管是指需要管材时天气因素、地形因素、运管机械因素等不适宜运管,从而需要等待,这种运管方式一般会造成拖工和歇工。
2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安全问题分析
2.1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管材安全问题分析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管材安全关系到管道焊接的质量和管道建设的质量,管材焊接前必须保证管材的完整和安全,必须排除一切隐患,保证施工安全和管道安全。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管材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起吊管材吊钩容易滑脱,损伤焊面。管道施工现场运输管材的管材安全从起吊阶段就已经开始,起吊时由单斗挖斗上凸堎钩起管材内壁边缘,然后协助人员将吊带放入管材底部。在这个过程中,挖斗上凸堎与管材内壁的接触面均属于钢材解除,接触面较小,而且容易滑落,单斗上凸堎滑出管材内壁时,可能会划伤管材内壁和管材焊面,导致管材焊接后容易腐蚀,影响管道安全和质量。
②运输管材管面容易失衡,刮擦管面。目前,施工现场管材运输大都使用吊带将管材吊起,然后由单斗车拖动前进,吊带虽然不能破坏管材,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大多仅使用一根吊带,一根吊带吊起管材时,随着单斗车的行进,再加上作业面的起伏,管材容易旋转或者上下晃动,管材上下晃动容易使管头磕碰,管材旋转容易使管材磕碰到地面或者周围物体,损伤管材,影响管材质量与安全。
③陡坡运管机械倾斜严重,泥土倒灌。陡坡运管不但管材受伤严重,而且单斗车危险也很大。单斗车在陡坡上本身平衡性发生偏移,再加上管材向上或者向下的重力,使得单斗车的重心极不平稳。单斗车为了保持管材的水平,就必须将吊带系在管材中间,这样管材必然有一头贴近陡坡上端,单斗车行进途中,管材一头不断磕碰山体,使得泥土倒灌,给管材焊接和清洗带来麻烦。
④作业现场机械设备杂多,磕碰管材。管材运输现场受作业面限制、施工设备干扰、建材堆放等影响,运输管材空间比较狭小,在作业面平整地面干燥坚实的情况下,管材运输尚能保证安全,但是在地面起伏、湿滑的情况下,管材运输则难免与周围的事物发生碰撞,从而造成管材损伤。
⑤放置管材容易晃动滚落,砸伤管材。单斗车吊运管材时一般没有事前在管材预置地点垫好底土,而是现将管材运到焊接地点,然后放置管材,由于地面不平或者坡大,导致管材滑滚。有的滑滚到别的管材上,有的滑滚到山体或者沟下,容易砸伤管材。
2.2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人身安全问题分析 人身安全在管材运输过程中至关重要,人身安全是管道建设的第一安全,没有人身安全就没有管道建设的安全保障,管材运输过程中致人伤亡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分析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人身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挂吊管材员工易滑入管材底部,发生磕碰。在施工现场的作业面,由于作业面都是临时平整的,一般土地都比较松软,管材放置的地方都会下陷成为圆坑,当员工挂吊吊带时需要俯身从管材底部抽取吊带,这时候很可能就会难以攀爬,滑入底部,与管材外壁或者坑体发生碰撞,使得人员受到伤害。
②管材起吊时管口容易滑落跌地,砸伤员工。挂吊管材时是最容易发生人身伤害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员工距离管材最近,一根重达数吨重的管材一旦发生跌落,施工人员必然受到伤害。这是因为挂吊管材时需要人员将吊带从管材底部穿过,然后从另外一边抽出再挂到单斗车上,在管材底部没有缝隙时,吊带是穿不过去的,因此,单斗车这时候一般使用挖斗齿牙先钩起管材内壁一侧,使管材脱离地面,从而实现吊带的穿越,但是这时候,往往会发生齿牙咬不紧管材内壁,导致管材滑落跌入地面,这时候正在下方抽取吊带的人员就会被管材砸中,这样的事故在管道施工中发生的频率较高,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也是最严重的。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工程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故。
③管材行进时管壁易随机械摇摆,触碰员工。管材在行进途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些陡坡作业面,单斗车无法一直吊着管材行进,有时候需要借助挖斗支撑地面的力量改变前进方向或者攀爬陡坡,这样就必须中途不断的将吊起的管材临时放下,但是大多数单斗司机为了避免麻烦再次挂带,就连带着将挖斗支撑着地面,然后行进履带,等单斗车靠近管材时,再次起吊管材,这时候管材由于受挖斗前进的惯性,容易迅速向前移出,而在周围作业的工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危险,东北项目曾经因为管材移动触碰树干变形,导致树干飞出伤人的事故。
④运管中途有停歇或者处理障碍,突发事故。运管途中经常会出现道路不畅而中途平整作业面的情况,这也是事故经常发生的时候。当中途排除故障的时候,有的单斗车未将管材放置于地面,单斗车滑动或者操作失误,使管材突然跌落地面,导致地面人员伤亡;有的虽然将管材放置于地面,但是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由于客观或者主观忽视等因素导致碾压人员至伤亡。
⑤放置管材未能平稳和安全落地,滚滑至伤。管材运至指定地点后需要按照要求放置,由于管材放置一般比较靠近工程焊接作业面,焊接作业面人员集中,设备集中,线路和杂物较多,运管司机在这种环境中容易紧张或者疏忽,导致管材跌落或者碰撞设备、机械、山体等,造成人员挤伤、碰伤、压伤等。
3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安全保障措施
3.1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管材安全保障措施 针对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管材安全问题具体特点,本文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保障管材在工地上的运输安全,确保焊接质量和管道建设质量。
①“双钩起吊法”保证起吊安全。关于起吊过程中出现滑钩管材跌落导致管材划伤现象,笔者建议采用“双钩起吊法”,双钩起吊法的优点在于当一个吊钩滑脱的时候,另一个吊钩可以保证吊住管材,从而避免管材跌落划伤管材。“双钩起吊法”应当确保双钩同时固定在单斗挖斗上,设计一定的角度,确保至少有一个钩可以钩在管材上。
②“双带悬挂法”保证运管平衡。要想保持管材的运输过程中的平衡,必须保证管材有至少两个以上的支点连接吊钩,也就是至少设置两个吊带,两个吊带不仅能够保证管材在运输途中不随意旋转,而且能保证在不水平的状态下可以平稳运行。这种方法也就是笔者推荐的“双带悬挂法”,它是确保管材在运输途中不被地面和周围事物磕碰的重要措施。
③“一落一进法”防止机械倾翻。陡坡运管最大的问题就是单斗车的攀爬动力和吊管动力不能同时进行发力,否则容易造成吊车重心失衡,严重的导致倾翻,解决的措施就是“一落一进法”,也就是单斗车伸大臂、二臂将管材向前托送的时候,车体本身静止不动,这样保持车体平衡;当伸臂动作结束时,将管材落地,然后将挖斗支撑地面,借助挖斗牵引动力,车体本身向前攀爬陡坡,实现向前运行的目的。这样可以保证管材和单斗的安全。
④“爬犁托运法”防止管材磕碰。“爬犁托运法”的主要目的一是防止管材摇摆晃动,避免与周围事物发生磕碰与摩擦,二是减少与地面接触的机会,保证管材干净清洁,保证防腐层的完整。爬犁在平整的作业面可以安装轮子,减少与地面的阻力,减轻单斗车的压力;在陡坡或者沼泽地应当制作成光滑弧状的底盘,尽量减少爬犁对地面的阻力。
利用爬犁可以有效防止管材晃动和摩擦导致的管材外伤。
⑤“先垫后放法”确保放置平稳。管材放置一定要提前布置好放置作业面的成形地形,不能盲目运管,在没有事先处理好管材放置作业面就将管材运来,导致管材无处可放,尤其在地形较为复杂、空间较为狭窄的作业面,不仅不能起到事先布置的效果,而且会给作业面造成障碍,更为严重的是管材发生滚动滑落等现象,砸伤和误伤工人或者设备,同时对管材造成伤痕,影响管材外观。笔者建议“先垫后放法”能够有效防止管材的滚落和管材的划伤。
3.2 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的人身安全保障措施 人身安全是管材运输中的首要关注的问题,目前管道施工的安全问题发生在管材运输环节的比重约占78%,这是因为管材运输涉及地形、地貌、天气、外况、操作等多种因素,为了保证管材运输中的人身安全,作者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
建议:
①“引钩环挂法”防止人员跌爬。为了避免工作人员爬到地上抽取吊带的另一端,防止工作人员在抽取吊带的时候滑入管材底部碰伤,笔者建议使用“引钩环挂法”,也就是用一根长钩,将吊带从一侧下放到管材底部,再到另一侧用引钩将吊带拉出,然后将吊带挂上吊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人员跌入管材底部造成的伤害。
②“垫片靠壁法”谨防滑落砸伤。为了有效防止吊钩在管口内壁引管向上滑落至伤,笔者建议使用“垫片靠壁法”增加吊钩与管材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从而防止吊钩滑脱,避免管材下落砸伤工作人员。垫片应当具备一定的硬度和柔度,既不能滑脱,又不能对管材内壁造成二次划伤。使用“垫片划伤法”是在管材起吊前将吊带穿入没有缝隙的管材底部时使用的。
③“三丈远离法”确保行进安全。在管材运输过程中,由于单斗车行进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确保工作人员不受伤害,在管材幅摆和易滑范围内不要逗留甚至禁止行走。俗称的“三丈远离法”,也就是指工作人员尽量远离管材运输作业面,确保人身安全。
④“置地排障法”防止突发事故。管材运输途中运管车发生故障,需要排除故障时,切不可将管材悬挂空中进行排障,而要将管材平稳的放置于地面,然后进行故障检查,避免检查故障时管材跌落砸伤工作人员,也避免运管车在陡坡处下滑,挤伤工作人员,也就是笔者所说的“置地排障法”,这种方法能够起到安全工作的效果。
⑤“落地远靠法”谨防放置伤人。为了防止管材放置时滑动或者摆动,造成工作人员的擦伤、碰伤,施工作业要求管材落地时工作人员应当远离落管地点,等管材稳定后方可走近接下吊带,在解吊带时同样应当注意,管材下方没有缝隙时,吊带无法抽出,只有当吊管机将管材一端抬起时,才能抽出吊带,但要防止抽出吊带时跌入管材底部。
4 结论
确保施工现场管材运输的安全,是管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方面,是确保管材的质量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的重要环节,确保施工现场管材运输的安全才能保证“HSE体系”推进的步伐,落实“HSE体系”的真正要求。安全连着质量,质量连着环境,没有对管材安全的重视,就没有管道质量的保证,通过对管道施工中管材运输安全保障措施的研究,期望对管道施工的安全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建筑管道系统塑料预埋件应用技术[Z].国家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