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现代科技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现代科技的看法范文1
关键词:现代科技 建筑装饰设计传统设计
1.现代科技的概念
现代科技,顾名思义,是指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的工艺技术,新的材料,都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是物质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对于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思索。现代科学技术催生的各种新文化,也将给传统文化带来诸多的压力。
建筑装饰设计包括了室内外装饰设计,人类社会的建筑装饰设计经历了从手工业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过程。在现代设计文化的背景下,以往传统设计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手法正渐渐被打破,人们在现代科技力量的支持下,找到了更加符合时代特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素材,使设计作品既富有有时代感,又更符合人类新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2.现代科技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关系
设计是以物质方式表现人类文明进步最重要的方法,是连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桥梁。科技的发展也是对设计的变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希望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美化环境,并以此来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
科技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对建筑装饰设计领域提供了各种全新的表现手法,比如后现代风格、波普风格、高技派等,这些都使设计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现代科技影响下,设计师表现出了人性化的设计思潮,更加注重地方性的和文化的体现,重视生态环境;在审美观念上,不再过于追求对称、注重含蓄等。在现代科技的条件下,装饰设计的手法更加多元和开放,除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声、光、电、水、火等结合,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精彩设计,它们超越了设计前辈们所能想象的效果。
同时,科技的发展带来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也促使人们对室内设计审美观念产生转变。因为现代的工作环境迫使人们追求更好情感调节,追求更好生活质量,那装饰设计就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追求室内环境中的量到讲究室内环境中的质,从单体的建筑再到大型的社区环境乃至整个城市的规划环境,不再单纯地满足装饰带给人的物质价值,而是要更好地享受装饰后环境带给人的精神价值,许多项目经过精心设计后,空间功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发挥出更好的使用价值,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这不仅仅在是表现科学与技术,而是要表现人的“心”的内容.这也正是在现代科技的条件下,建筑装饰设计的更深层次内涵的体现。
3.现代科技条件下建筑装饰设计的特点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内的建筑内外环境装饰设计也呈飞速发展的态势。社会经济也需要现代装饰设计变革的大步跟上,创造出具有本土风格的现代装饰设计,在感叹科技的发展带给各种便利的同时,也更感叹在各种文化交融的环境中,国内的室内装饰设计如何在日渐成熟的现代装饰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
3.1传统装饰设计是根基
我国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其独特的民族审美情趣。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抛弃原有的文化背景,是完全不可取的。而是在现在科技环境中体现中国的文化韵味。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现代与传统进行整合。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来引导装饰设计的思维。创造多元化的设计方案。以前人们认为,回归传统就是跟现代脱离,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其实是要以科技为先导回归传统,才能更好的体现区域性文化。设计离不开文化,如果一个室内设计.没有一个理念作支撑,那么这个室内设计,不论是古典还后现代,都是苍白无力的。现代科技和传统可以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回归自然也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大面积的玻璃墙,让屋里屋外的景色融为一体,空调技术的运用即使在冬季都可以温暖的屋里欣赏到无敌的雪景;比如智能控制门禁系统让人们的生活更安心;自动窗幕让人们更省心。而声光电的技术手段让室内的空间效果更赏心。各种大型的空间多功能厅、体育场馆更是这些高科技技术的用武之地,美轮美奂的水立方、充满创意的奥运开幕式,从外到内,无一不是让大家大饱眼福,体会到了高科技技术给建筑装饰带来的巨大的变革。
具有传统风格的装饰,无论在空间,色彩造型材料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历史文化沉淀其中。但在现在科技的条件下,通过现代科技的手法,却可以表现现实自然的形态的一面,也可以创出更具有现代感的设计。纵观传统建筑和家具,它们都是实木制作,虽然古朴厚重,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资源。现代社会,人口众多,资源却越来越稀缺。现代设计师们只有寻求出新的途径,利用先进技术,节约木材,再通过机械裁切压弯等工艺,开发出新的装饰材料,所以出现了现在运用广泛夹板、复合地板、复合实木地板、板式家具等等,制作出的风格简洁大方,同时手感也十分流畅。不仅吸收了传统家具的功能,同时又注重材料的自然性和安全性,给人的感觉不仅是一件家具.同时也是一件很特别的装饰作品。在室内环境中十分赏心悦目。在设计的同时,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理念中,传统风格的体现既要浓重又要新颖,这种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2多元化设计是时尚
多元化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环节,室内装饰设计所设计的创意中,无论是对单一方案还是各种空间组合上,都要对其作细致的考虑。在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并不是要抱着原有的传统不放,而是要力求学会现供科技条件下的创作和设计,把传统的精华融合于现代设计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种时尚。比如在世博会的匈牙利馆内,有一个含钢管组成的顶界面,它由600根高低不同直径大约10cm左右的套筒的天花板直落下,错落有致地排列,它们的高度从8~3.5m不等,每根套筒下面都有暗藏的灯源,初看觉得很普通。但灯光亮起后,高高低低的套筒发出点点星光,衬着四周暗色,把人的视觉一下拉得很开阔,恍惚置身于浩瀚星海之中,使人不禁感叹于现代科技力量的强大。也感叹于一个普遍的顶界面还可以有这种设计的方法。又如,俄罗斯馆从内到外无不体现既传统文化的设计之美,又体现现代科技手段的美妙,它的塔楼的顶部由白、金、红三种色构成,白色和金色体现俄罗斯的建筑特色,而红底花纹的图案又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当夜幕降临,灯光从塔楼缕空的部分透出。刹那间,这座古堡式的建筑透出璀灿的光华,既稳健且妩媚。
在审美观日趋成熟的今天,现代装饰设计的手法变幻多端,许多设计师在设计中借用多种现代手法,以求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除了传统的材料图案色彩的运用以外,他们通过声色形光的搭配创造了让人赞叹不已的空间环境,如果说世博会是一场人间盛会,那么在多场馆的设计手法,就是一个多元设计的时尚集会。
科技的运用,也大大改变了木、陶、瓷、棉、麻等传统材料的外观面貌,以室内装饰的玻璃和材料为例,电脑镀色和勒丝技术的出现。使用玻璃不再是透明的代名词。它们的图案丰富,花色艳丽是过去使用清玻时不敢想象的,通过高科技的印丝手法,可以把棉、麻、纤维的纹样织在玻璃表面,使玻璃在视觉上和触觉上都让人改变了人们对它冰冷的看法。而且在设计手法上也是花样多端,时而做顶部处理,时而做墙面,时而做地面,使玻璃的效果更加光怪陆离。又如瓷砖这种大众化的装饰材料,也由于高科技手段的介入而生出生千变万化的设计效果,仿木、仿石、仿皮的纹样,既可以创造出华丽尊贵的效果,也可以使室内倍感温馨,从而也使得室内装饰呈现多样性的风格特征。比如,纳米光学材料可以使装饰风格的细节更加纤秀雅丽。新型的装饰材料轻便、精致,结合传统的设计理念,使用得室内装饰设计既有现代感又有传统文化的氛围。与此共生,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大大提高。
3.3个性化的设计是文化的延伸
个性化的设计追求的是一种与众不同。它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在同时代的设计中是标新立异的。个性化设计,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延伸。作者认为个性的坚持,确实为一种人生的感悟。而这种感悟正是来源于一种文化的根基。如果没有一种文化的衬托,这种个性化的设计永远是虚无飘缈的。这种个性的追求,要用前瞻的思想,来超越时代背景,来反映新的思潮,或者一种新的进步,正是这种进步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更是如此,它的个性化的表现,正是设计师所追求的。设计师为追求一种独特,在设计中.结合时代最先进的思想和技术,突破原来的规律。用突破性的想象力除旧呈新,以使设计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个性是在陪衬中生产出来的,是与普遍的大众化设计相辅相成的。
对现代科技的看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美术 多媒体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41-01
一、应用现代科技,践行动态教学
传统的美术教学在趣味性上和灵活性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提升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改变,对课堂的教学氛围进行活化,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使得美术课堂教学向着动态化的方向发展。而所谓的动态教学就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并在课堂上将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阐述出来。实践证明,这种美术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美术欣赏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切身实地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动态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并且在多媒体的支持下,美术欣赏的途径也被有效拓展开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将美术作品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例,应用两种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进行作品的赏析,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传统美术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只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图片进行观看,然后再机械性地问答,让学生回答一下对画作的看法或者画作表达的感情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一般很难充分地进行独立思考,因此给出的答案也比较刻板,缺乏创新性。而在动态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借助大屏幕播放《蒙娜丽莎》的图片,并且还可以播放一些与作品有关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加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在观赏完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些学生回答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具有神秘感,并且还带着一种婉约的气质,让人看了觉得亲切舒服。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觉得,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虽然很漂亮,但是和现代的“骨感美”有所不同。这些个性化的发言在传统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听到的,只有让学生主动思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开来,对美术作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美术欣赏能力。
二、注重个性发展,提升动手能力
美术教学是一个综合性发展的学科,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多个方面的能力。例如,对美术知识进行学习、完成绘画作品、表达内心感情等。所以在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角度,仅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观看,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其他能力进行调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实际生活中的日出进行观察,再在课上与莫奈的《日出》进行对比,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不少学生认为莫奈的日出虽然与自然中的日出有所不同,但是却同样可以让人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印象派画作的印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日出》进行临摹,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对日出的印象加入其中。这样既可以保障美术欣赏课的授课质量,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除了上述方式外,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给予重视,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例如,上面我们提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临摹莫奈的《日出》,在进行讲评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就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再用好坏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论,而是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鼓励,告诉学生其画作的优点,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给予学生尊重,鼓励学生发言
对现代科技的看法范文3
一、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发展中间业务认识不足,创新意识滞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由于传统认识上的偏差,众多信用社对开办中间业务的认识,还停留在依托中间业务发展来开拓市场、树立形象、带动存款等业务发展上,没有认识到中间业务收入将逐步成为农村信用社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没有像抓存款来源、抓信贷质量那样重视中间业务的拓展,还存在盲目性和随机性。很多人认为中间业务手续费少又费事,可能还会亏损,不如放款收息那样直接,对发展中间业务看得很淡,竞争意识不强。
(二)人才相对匮乏,技术手段落后。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服务领域宽,有些项目知识内涵丰富,对经营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就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人才结构和状况看,素质普遍不高,复合型人才少,能够从事投资、等业务的人员更是匮乏。中间业务最大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等科技手段,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益。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应用还是各搞一套,设备和软件层次较低、更新慢,大量的工作仍处于手工操作状态,电子化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
(三)中间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狭小,竞争力不强。多数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仅限于支付结算业务、保险业务、借记卡业务和一些代收代付业务,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品种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发展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措施和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快发展。农村信用社应充分重视中间业务的作用,以信用业务为基础和前提,将中间业务定位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信用业务的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和贷款需要。中间业务如果办得好,既能增加存款业务,又能增加收益,可谓一本万利。因此,各级信用社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改变等客上门的陈旧观念,加强对中间业务的拓展,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与存贷款业务并列的主业之一,在经营上营造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以保障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想加快发展,必须培养一批既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既懂企业管理又精通现代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大对现有员工的相关业务培训,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中间业务知识,逐步形成经营型、管理型、开发型的人才层次结构,为中间业务的健康有序快迅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加大科技投入与技术创新。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金融服务和交易方式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成了中间业务的必要工具。所以,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相对完善的符合农村信用社实际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落后的硬件设备,加快现代化电子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步伐,不仅要形成区域联网、系统联网,还要形成银行间的横向联网,从而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满足广大客户的不同需求。
(四)抓住机遇,积极创新。农村信用社产品创新,应坚持市场有需求、农村信用社有能力、业务有效益的原则,善于发展和挖掘农村经济生活中各种经济主体和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要充分考虑农村信用社在机构网络、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条件,选择那些适合市场需求、发展潜力较大、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开发业务品种不是越多越好,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金融外部环境,充分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选择市场潜力大、风险小、成本低的业务品种,作为业务的突破口,循序渐进,逐步扩大。
对现代科技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本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97-01
一、语文本色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语文本色教育是随着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而出现的,从狭义上来讲,就是依托于近代历史时期几代教育家不断总结、探索、积累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板书、提问等方式向学生们灌输书本知识,强调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记”等方式多元解读、个性感悟并积极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并获得独特的人生感悟。在现代新式教学理念的推动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完善的学情、教情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语文教学中教学结构和课堂设置单一僵化,缺乏创新意识,且教学课件存在大量的同化现象,而语文是用丰富的语言承载一定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给学生们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动态形成,必须通过教师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与积极交流,才能充分感悟课本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目前小学中年级语文本色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与文本对话的误区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与文本对话存在误区的问题主要有多元阅读有失偏颇、过多的使用人文性以及泛滥使用现代媒体等方面。《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语文教学要在传播基础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注重多元化阅读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映出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教师往往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模式化,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形成。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普及,现代教学媒体渐渐走进了小学教学课堂,教师在公开课以前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做好课件,学生们只是欣赏了一堂精心准备的“微电影”,学习效果不佳。
2、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存在误区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往往在课堂上只是滔滔不绝的讲授课文知识,学生在下边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单纯记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无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或是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讨论课题,学习好的学生马上聚在一起进行讨论,而学习较差的同学利用讨论时间聚在一起嬉戏打闹,完全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另外,某些教师也往往在不分文体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开展表演活动,缺乏有效的规划,宝贵的时间就在学生们的哄笑中流逝。
三、提升小学中年级语文本色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1、注重课本内涵的挖掘和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主体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明的个体,他们对于课文内涵的把握和理解是在实际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用自己的知识、情感来接触文本,进行独特的感悟,是带有明显的个性化色彩的。因此,语文的本色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价值取向、个性差异和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2、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设备
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媒体素养,注重合理的利用现代媒体设备,不能让过多的媒体课件代替教师对课堂文本的语言分析。语文课堂是以感受语言文本的思想内涵为基本内容的,任何语言文字以外的手段都不应该喧宾夺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现代媒体只是一种普通的教学模式,应该适时地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们立足于文本,并超越文本,得到感情的升华。例如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九寨沟》《田园诗情》《泉城》这类写景的美文,多数老师会一开始就用各种优美的图片或视频来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相对于理解品味文字而言,学生自然习惯于读图,而这样直观简便的方式就削弱了孩子品味文字之美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比较合理的方法应该是带着学生先从文字中感受美,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然后再辅以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美的感受得到升华,从而验证了孩子从文字中得到的美的感受。
3、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合作探究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形式,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过程首先应该是教师在备课时做好规划,创设良好的课堂互动模式,并在课堂上注重把握活动节奏,如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及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实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动态,并及时制止扰乱正常课堂秩序的行为,促进语文课堂的高效进行。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在小组讨论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合作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发展。例如执教《争论的故事》一课,教者就可以就文中“哥哥”和“弟弟”的不同看法让学生展开同桌的争论,并指导学生,如何有理有据地“论”,而不是“吵”,“论”就是既要说出看法,又要说明理由,并针对对方的理由提出辩驳。这样的“争论”才是有效的争论,而不是课堂上闹哄哄地“争吵”,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甚至是与个别学生的有效示范后才是真正的有效的互动。
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语文本色教育的内涵与主要特色,重点分析了在开展语文本色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小学阶段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时期,具有良好的语言鉴赏、运用能力是接收更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综合实力的关键。希望我们对于语文本色教育的探究能对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桂波.谈语文教学中的本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66.
对现代科技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灾难性新闻报道 责任伦理
21世纪是一个被描述为“风险社会”“失控的世界”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里,“异常的情况有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情况的危险”①。中国先后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2月的冰雪灾害、5月的汶川大地震、9月的三鹿奶粉等事件,灾难性事件屡屡发生。做好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既是新闻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新闻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伦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传统的灾难性新闻伦理一般都单纯从内心需求出发,这种诉求往往会出现克利福德・克里斯蒂安所说的:“传媒伦理的研究常常遵循这样的模式――最后退到以法律作为惟一可靠的指导”的情况。责任伦理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实践伦理,它与建立在权威与信念基础上的传统信念伦理相对应,凸显责任的地位,将伦理外化为可以具体分析的责任,在后果评价中以是否承担责任作为标准,非常清晰实用,是一门应用伦理。本文将责任伦理引入对灾难性新闻的分析当中,从社会责任、职业责任和自然责任三方面分别对现代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应当承担的职责进行论述。
一、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雷达,人们赋予新闻媒介的首要责任就是监视环境,通过传递信息再现周围世界的面貌。灾难性新闻的特殊性让新闻媒体必须承担传播信息的责任。在社会生活中,灾难性事件往往以突发的方式出现,给个人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冲击。从传播学理论的角度看,灾难性新闻事件中表现为自然界、社会、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的恒常性遭到破坏或发生断裂。这种恒常性的破坏或断裂,使得社会群体或个人,在一定可知性基础上建立的对自然界、社会、人类文化或价值观念的认知的确定性降低,从而破坏了社会群体或个人与其生活环境已有的和谐,进而使整个社会和社会中的个人对灾难性新闻的表层信息(发生了什么)和深层信息(为什么或有什么样的影响)产生强烈的认识上的需要,以便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最大程度地消除认知的不确定性,实现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价值环境的重新整合。②同时,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来说,媒介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社会运转,而且对社会平衡有重要作用。灾难作为一类破坏社会稳定和平衡的事件,必然对媒体作为社会子系统如何运作提出责任要求,即要求媒体以最快速度传递能够消除不确定心理的信息,帮助恢复社会整体平衡。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2003年媒体对于非典的报道。以4月20日为界线,媒体对于非典信息的传播态度引发了截然不同的社会效应。“非典”早期,在负面信息封锁的理念下,媒体对突发性的“非典”事件“三缄其口”,人们无法从主流媒体上获知关于非典的充分信息,谣言、流言、“小道消息”满天飞,造成了社会的恐慌,出现了抢购醋和板蓝根的风潮。而后期,由于大规模地报道包括“非典”扩散、蔓延、防治的一切信息和知识,使全国人民从信息的大量公开中看到国家对“非典”的重视而信心大增,恐慌很快被平息。
其次,媒体担当的社会责任就是舆论引导。新闻报道中应该紧紧围绕着党和政府对灾难事件的处置,这样以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事件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最终战胜灾难。5・12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各大媒体在真实全面报道灾区各种情况的同时,更将镜头对准了一个个冲在抢险最前列的英勇的身影,一个个从废墟中获救得到重生的生命。这样的报道视角,淡化了灾难带来的痛苦,把人们的视角引向了希望的一面。
基于灾难性新闻报道承担的两方面社会责任,要求媒体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找到平衡的定位,一方面灾难性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全面真实,肩负起传递信息的责任;另一方面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对报道内容进行客观取舍,充分保障党和国家利益以及良好的社会效益。做到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又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大局意识和信息传递二者缺一不可,二者兼顾,并巧妙结合,是媒体报道灾难事件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职业责任
媒体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组织,本身就承担着一定的职业责任,这种责任是由新闻媒体自身适应新闻活动的特点而形成的要求自己“应当如何”的自律规范,在新闻实践中得以体现。
首先,从对报道对象角度来看。通常,灾难性新闻中的主角是灾难的直接经历者(包括受害者)。接受采访会不会给他们增添额外的痛苦,乃至构成生命威胁,显然是记者应该事先考虑的。
媒体在灾难性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中必须担负起不对被访者造成二次伤害的责任。但是从目前的新闻实践看来,很多媒体片面追求报道的迅速真实和轰动效应,在有意或无意地“二次伤害”重大灾难事故中的受害者、家属或亲人。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5月14日晚10点,在都江堰发现2个幸存者。遇难者上方有一块板随时有可能垮塌,营救人员想赶紧把它搬开救人,记者却要求保持原状,说:“只要5分钟就好。”
从这个角度看,媒体必须坚持的准则就是人文主义和人性主义原则,一方面在报道中必须将人看作是主要报道对象,重视人的感受和需求,做到以人为本。媒体在汶川地震报道中的实践就给中国的灾难性新闻报道树立了一个典范。在这次地震灾害每天公布的数据中,突出的都是与“人”密切相关的,包括成功营救的人数、不幸死伤的人数、各地救助捐款的数目,以及道路、通讯、电力等方面恢复的数据。另一方面则要注意一些具体的报道方法和细节,怀着一颗善心介入灾难事件,尽力为受难者分忧解难,具体包括对灾难事件中弱势群体的最小伤害,不可侵犯他人隐私以及怀着同情和怜悯的心态去报道的责任。
其次,从对受众承担的责任来说,首先必须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包括灾难新闻本身灾难事件的受害者、灾难事件引发的政府和社会行为等等,公众都有知晓的权利。面对灾难,新闻媒体是一台启发社会思考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器,灾难性新闻由于和公众的生命安危息息相关,所以更加强调信息的准确性。但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媒体要严格控制灾难性报道的数量,特别注意报道过量的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媒体报道的事件不一定会直接影响我们,但却会左右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媒体的报道方式影响我们对于幸福和安全的感觉。此外,媒体也是造成我们对于自然灾害感到恐惧的主要原因。”
而从情感需求上看,媒体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担当减轻社会压力的“排气孔”职责。一方面,灾难经历者在遭遇巨大灾难以后,他们在心理上渴望得到社会的同情和关怀,如果没有人关注他们会加深他们心理的不满,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媒体的报道可以使他们获得社会援助和同情,在心理和物质上得到大量援助,帮助他们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扩大,人际交流的缩小,世界变动的加剧,现代人从自身的体会出发认定身处的世界是一个不安的世界,由此积聚了一种恐惧焦虑的感情。特别当灾难发生时,这种不安的情绪会大量堆积,必须得到正常方式的发泄。媒体对灾难事件的传播能够消除人们心中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与社会舆论的互动,可以给公众提供抒绪的平台,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③。比如在汶川发生地震的同时,全国多个省市都有强烈震感,引起了一定的社会恐慌,电视,广播和报纸媒体及时公布了关于地震级数以及专家分析等相关信息,迅速消除了公众的疑虑,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自然责任
强调社会组织应当对自然负责,是责任伦理的重大突破之处。德裔美籍伦理学家汉斯・约纳斯提出了这一观点,他认为,高度发达且得到普遍传播和广泛应用的现代科学技术,不仅使人的能威(power)及其影响和效应(impact andeffect)的时空范围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扩展,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行为的性质,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人,其行为的性质比之以往已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前现代科技时代的人,其行为只可能在一定的程度造福或贻害于他人和社会,其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行为对大自然造成的影响乃至创伤,尚处于大自然能够消化、承受和自我修复的范围和程度之内。而以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人的行为,则具有“足以导致人类的毁灭并毁灭整个大自然生物圈”的性质。现代文明社会所有的这些特点汇集一起,不仅使得与人的自由和权能密切相关的人的道德责任在大小程度上得到了空前的放大,而且使人的责任的对象和范围也得到史无前例的扩展――现代人的道德责任不只包括当代人负责,而且必须要考虑到对未来人的生存负责,同时确如约纳斯所指出的那样,责任已然增加了“新的责任向度”,即增加了对整个大自然生物圈的责任。
这样的责任要求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不能单纯地报道新闻事件,而应该增加专业服务和公益性内容。
在专业服务方面,媒体可以通过这些措施完成。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灾难没有发生或上一次灾难过去已久,人们往往对灾难缺乏必要的警惕性,新闻媒体通过重播过去的灾难情景,或者报道其他地方的灾难事件,可以使人们对本地区的各种灾难保持警惕性。其次,新闻媒体还可以通过报道过去人们处理灾难的经验和教训,介绍各种灾难处理行为,教育公众进行灾难预防,应对的知识,并使人们认识到预防的必要性。
一些人为的灾难事件对于自然的危害是巨大的,比如一些人为的森林大火,对于此类事件,媒体在报道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宣传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进行一些公益性宣传,呼吁人们保护环境,这是责任维度的深化,即媒体也必须对未来负责。
四、结语
灾难事件由于其巨大的破坏性和影响性而备受社会关注,而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责任重大,只有正确地肩负起这些责任,才能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书目
①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② 万云生,《中西方灾难性事件新闻摄影报道的差异性研究》,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二期
③ 田中初,《新闻实践于政治控制――以当代中国灾难新闻为视阈》,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④ Hans Jonas:The Imperative of Responsibility,In Search of an Eth-ics for the Technological Ag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对现代科技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馆员 素质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便捷途径。在国外,学者认为大学图书馆是“学习中心”“大学的心脏”;在国内,教师、实验室、图书馆历来被称为高校办学的“大支柱”。南此可见大学图书馆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大学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提ffi了新的课题,因而需要有一支实现信息时代大学图书馆功能的高素质队伍。因此,提高馆员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1大学图书馆员的素质现状
1.1职业精神
大学图书馆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绝大多数馆员都热爱图书馆,具有高尚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和优良的作风;能够识大体、顾大局,服从工作需要;具有爱岗敬业、踏实工作的职业道德。但是,由于受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影响,多数馆员认为大学图书馆是教辅单位,工作出不了多少成果,因此工作得过且过,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对转变观念认识不足。
1.2职业素养
1.2.1教育背景未达到从业要求
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的馆员学历分4个层次:第一,有少量图书情报专业本科以上学历馆员;第二,一部分冈为解决教授、博士家属调入的非图书情报专业的本专科以上学历馆员;第三,一部分馆员通过电大、夜大等继续教育提高了学历;第四,一部分非编的无学历馆员。多数馆员所学业与实际丁作不对口,专业知识不扎实,实际丁作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2.2知识结构有待更新
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捷,大学图书馆员现有知识不能适应新时期学校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对现代科技知识应用方面的技术,更是得力不从心。
l. 2. 3经验不足
由于大学图书馆员队伍学历参差不齐,新馆员工作时间不长,业务不精,服务管理经验不足,业务培训不及时,这些都将影响大学冈书馆服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1.3科研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存进行现代化更新,需要有一支有助于实现大学图书馆功能的高素质队伍。大学图书馆有大量的科研课题可以研究,有大量的学术和管理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多数馆员不能独立从事该学科的学术研究,缺乏科学研究能力,这是罔书馆员素质不高的重要表现。
2大学图书馆员应备的素质
2.1职业精神
大学图书馆员要热爱图书馆事业,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要具有优良的作风,要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思想。图书馆员只有热爱图书馆事业,才能有高度清醒的责任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图书馆员应想渎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满腔热情地、主动地为读者服务。
2.2职业操守
一个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程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学图书馆员应具有敬业爱岗、踏实工作、渎者至上、服务第一的职业道德,要勇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在工作中努力钻研业知识,探索新知,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职业纪律,树立和培养职业责任感,努力提高职业技能,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服务。
2.3知识构成
大学图书馆员应具有较高的业务技能素质,要有图书馆学理论基础.有较扎实的文献信息鲁业知识,良好的职业修养,熟悉图书馆的工作环节,同时应具有较广的知识面。
2.3.1现代科技知识
图书馆员要有较高的义化科学知识,要坚持在职在岗进修,不断充实和更新现代科技知识。大学冈书馆要立足于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积极运川新技术、新方法拓展高质量、深层次的服务方式,主动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图书馆员还应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应川能力,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收集、传递信息,切实为教学、科研服务。
2.3.2专业知识
图书馆员要通过业务培训、自修掌握并应用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々业技能,要具有扎实的图书馆々业知识功底,并能独立开展丁作和解决实际丁作巾的业务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工作能力,包括组织指挥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等
2.3.3多学科知识
大学图书馆馆员要具有多学科知识,既要掌握图书馆学的有大学科,还要掌握更为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最新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读者的多种需求。
2.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在先天获得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知能力、意志品质、性格品质、情绪和情感品质。心理素质是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影响着其他素质的发挥和表现。大学图书馆员需要有强烈的进收心、顽强的意志力、广泛的兴趣和适官的气质与性格?图书馆日常工作是一种重复性很强的一作,馆员很容易形成习惯的惰性心理,使用书馆工作失去活力。现代社会改革力度大,竞争激烈,网书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捌节自身的生理现象、思想用扰和心理不平衡情绪.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2.5身体素质
这里所说的身体素质并非指体育运动特有的身体素质,而是图书馆工作所具备的身体素质。大学图书馆现代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馆员既要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知识、同答问题,还要不断完成采编、上架、整理、借还、咨询、信息加丁、网络管理、质量检查和人财物管理。图书馆员身体素质与体质、年龄、情绪、生活习惯和体育运动都有密切联系,大学冈书馆员要善于支配时间,注意锻炼身体和适当休息,以保证充沛的精力,这样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大学图书馆员的素质教育
3.1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全方位教育。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再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义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对待人、事、物的看法。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所表现出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3.2国外大学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目前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层次的素养能力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3个:
第一,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l994一l995年对全美32
36所大学的冈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于2000年1月提了5项标准和22项具体评价指标。其主要内容如下:具有信息素养的罔书馆员能确定信息需求的性质与范嗣;具有信息素养的冈书馆员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存取所需信息;具有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能批评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把选择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与价值系统;具有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能独自或作为集体巾的一员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具体的任务;具有信息素养的冈书馆员了解信息使川涉及的经济、法律和丰t会问题.遵循伦理道德、守法地存取和利信息。该标准的制定标志着美国大学图书馆员信息素养教育已进入新阶段,是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教师和图书馆馆员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评价和信息素养教育评估的依据,目前,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第二,英同的同家与大学图书馆标准协会在l998年提出的的图书馆员信息素养能力模式。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图书馆员信息素养联合工作组在2004年颁布的澳大利亚与新两兰罔书馆员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同外素养教育研究存在多方面、多级刖的开发,人力、物力投入相当大,多样性的信息素养教育标准应川比较复杂。国外的标准可以作为参照,适当地引入到我国图书馆员素质教育中来。
3.3我国大学图书馆员素质教育现状
我国图书馆界已意识到制定适合巾同同情的大学图书馆员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目前还没有对指标体系建立完整的研究。清华大学罔书馆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正存承担北京高校图书馆学会的科研项日“北京地高校图书馆员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研究目标是2005年夏季推出通用层次的北京地1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包括方式评价和学生成果评价两方面,分为4个层次:满意度评价、通川信息素质能力评价、基于学科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价、反馈评价;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在全国普遍实施开来。根据国内外的涮研情况和多年的信息素质教育实践,本义提…传统的层次教育与网络在线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模式。
3.3.1传统的层次教育
层次教育是指新生入馆教育、系统的课堂教学、专项讲座与业课题调研,它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而设计的,它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
3.3.2网络在线教育模式构建
3.3.2.1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网络信息素质教育以提高数字资源的搜集检索、筛选及评价的能力为目标。具体内容包括:各种信息源的类型和特点、信息检索技巧以及检索结果的筛选。可以参照国外罔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先例.将各种检索技巧制作成windowsmediaptaver,quicktime等各种形式的短片,用flash演示信息检索的全过程,同时提供有炎信息素质教育的pdf手册。
3.3.2.2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教育的手段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