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物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物链的重要性

食物链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步伐连接;跳跃;身法与步法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61-01

一、跳跃中步伐的作用

(一)力量作用:跳跃前的蓄力

1.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是身体在运动中作用于地面而产生的力,是指髋、膝、踝部的屈、伸肌群使下肢完成下蹲与起直动作的力量能力。起跳前上身的重力要通过腿部下行压到脚掌上,要经过沉、松踝到脚,使脚与地板发生的反作用力再反弹到空中,这是运动规律。而古典舞的沉和蹉步并不是一个过渡,它是一个力的转换,使人体最大限度的腾空。由于这种反作用力使人体可以抛向空中,所以它也是跳跃中最为主要的核心的用力方式。

2.速度性力量。跳跃中的“步伐”的主要目的是为技术技巧作铺垫,强化身体韵律与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那么跳跃前的力和在空中的力是不一样的,跳跃前的力属于加速用力类动作,用于各种快速舞姿及动作的形成和变换、快速技巧完成等过程中。通过快速缩短肌肉长度来克服阻力,是舞者完成快速动作的力量能力。那么跳跃中的“步伐”需要这种能力素质来帮助我们完成空中的舞姿造型,但光有基础能力是不够的,因为古典舞中的步伐是既要有“能力”也要有“劲力”。

3.劲力。中国古典舞身韵讲究“形、神、劲、律”。其中“劲”是指舞蹈的力度有着轻重、强弱、急缓、顿挫、延伸等区别和对比。身韵要融化在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那么跳跃中的“步伐”就需要把这种韵的“劲力”化入“能力”之中,运用身体的“反作用力”去蓄力,运用“抻劲”去缓冲,运用“寸劲”去爆发,这些力量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身法与步法的关系

(一)身与步的统一协调关系

1.步伐――古典舞风格化的体现之一。步伐就是舞蹈风格化的体现。“窜、蹦、跳、跃”这四个字给人一种快速的闪电式的印象,古典舞的蓄力和沉气正是借助这种地面反作用力,以及速度的转化才能出现爆发在空中的一瞬间的力量。步伐也具有自身的特性,如:蹉步的“脆”劲,摆扣步的刚健洒脱,圆场的灵活多变,慢步的抒情性以及要求完美的造型性。同一步伐也会展现不一样的风格。这些步伐可以很好地展现出舞者的不同情绪和性格特点。这些流动的势态就是古典舞独有的风格特点并通过步伐体现出来。

2.身法带动步法――走留的动势延续和放射。人们常用“行云流水”、“闪展腾挪”等赞扬古典舞,而这的形象性的描述离不开中国古典舞“身法”的千变万化。以“身”带“步”就形成了上下身的走和留的力的延续,如:圆场步,在圆圈上做横拧,再逐步加旁提,然后变为旁提拧,这时要求学生寻找“向心力”的运动感觉;这种上身旁提拧的动律促使脚下的动律也是向心的,在大圆中找小圆,让后背去感受脚下步伐的线路,使全身在顺势的动律下流动起来。又如摆扣步,要求上下身相互配合。走下留上的动势,一虚一实的转换;走为实留为虚,走是动势的延续、留是动势的放射。以身带步,简单讲就是运用身法带动步伐,这种“子午相衬”、对立统一、协调与反衬的概念,突出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观,也适应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要求。

三、动势中步伐的作用

“步伐”除了要有力量的积淀,身法的带动,还需要“势”的连接,即“静中有动,动中有势,动静结合”。“由静到动”就是所谓“起范儿”,或称之为“预动”,从预动起跳到起跳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的过程,这是进入跳跃前舞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和身体的发动力。静止的动作中透着动作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也是通过动势来表现的。要根据跳跃组合动作的性格特点把跳跃前的预动和步伐连接的“动态”相结合,从而表现出“势”态来。步伐连接是为了在空中更好地呈现舞姿,在一瞬间屏气、停顿、控制舞姿造型,使运动产生的瞬间美凝聚,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由此步伐的连接可以顺势连接强调“圆润顺”,也可以逆势连接强调“闪展曲”,通过步伐让技术技巧组合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使画面保持完整,舞台空间更饱满,利用步伐的进、退、动、止、回旋、转身让身体在空间中流动,使上下身动律统一、动作协调、动势和谐。

四、结论

中国古典舞既能做出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顺势,又能达到起伏不断、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而正是这种又顺又逆的特殊规律使动作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性。这就达到了古典舞“舞律”之奥妙。实际上跳跃是古典舞的终极目标,因为跳跃的训练是:踢腿的速度、力度和幅度以及舞姿在课堂中全部训练过程的结节点。而舞姿的形成,擦地的过程,踢腿的速度、劲力、方法,都可以在一个跳跃动作中体现。所以在教学中不仅仅只是关注起跳后的空中舞姿的形成,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食物链的重要性范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的组成结构;认识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能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体会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并意识到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分解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漾起认知微波

电子白板拉幕出示故事情节。

师:在这个小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学生交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教师相机利用动画呈现吃与被吃的场景。)

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趣的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到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今天我们研究的是螳螂、蝉、黄雀之间是什么样的食物关系。像这样的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我们称之为“食物链”。(运用电子白板的页面折叠功能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白板拉幕出示的故事带有一种神秘感,让学生眼前一亮,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结合动态的画面,将学生由故事的情境引入科学的话题。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认识到黄雀、螳螂、蝉三者之间食物的链接关系。

(二)个性引导——激起探究巨浪

(1)探寻简单的食物链

电子白板拉幕出示“田野”图片。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哪些生物?(用白板放大镜的功能显示浆果、田鼠和猫头鹰。)

师: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

在学生发言指出“浆果被田鼠吃,田鼠被猫头鹰吃”之后,教师指名学生上台用电子白板笔以箭头形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结合学生个性化的表示方法,教师指导:箭头指向谁,即表示被谁吃。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呈现场景图,将这些生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更能突显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放大”呈现,使学生聚焦于研究对象。学生上台用白板笔直接画出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包括画图方式的调整,初步显现电子白板较强的交互功能,有助于学生在展示自己想法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对“食物链”的理解。

师:在这条生物链中,科学家把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称为生产者,我们来看一看对于生产者的视频介绍(播放“生产者”视频)。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称为消费者(播放“消费者”视频)。

学生观看“生产者”视频和“消费者”视频。

师:看完了视频介绍,谁来讲讲——在这条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为什么?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操作:拖动图片到右上方的空白框中,“猫头鹰”和“田鼠”将显示“消费者”字样,“浆果”将显示“生产者”字样。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群组属性”的功能,设计自主互动环节,帮助学生主动辨识“生产者”和“消费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简单的食物网

师:我们都知道,在同一栖息地上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动植物往往不只三种,那多种动植物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又存在怎样的食物关系呢?

教师继续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在“田野”图片中显示其他生物:狼、兔子、蛇、小鸟。

师: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中,你们能找到几条食物链?请各小组讨论后,用箭头表示出来。(不同的食物链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上台用白板笔连一连本组发现的食物链。其他组学生补充发言。

设计意图:在食物网的概念描述中,电子白板设置的背景仍强调“栖息地”的重要性。在寻找不同的食物链过程中,电子白板充分地容纳并展示了不同小组学生的不同想法,促进学生认识到一种生物不仅仅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从而认识到栖息地中生物食物的多样性。

师:你们看,这样交叉在一起的食物链像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食物网”,白板呈现连线交织成网状情况;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先演示连线呈网状,启发学生回答。

师:生物学家把这样相互交叉在一起的食物链,形象地称为“食物网”。

出示问题:在这样一个食物网中存在几条食物链?每一条食物链都是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终止?

师生小结: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终止。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上一个个箭头显现的食物链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后的反馈。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明白了食物链的概念。继而,电子白板演示辅助学生的认识从线状的食物链自然走向网状的食物网。

(三)深入分析——掀起思辨狂潮

师:由前面的交流,我们知道,食物链的源头一般在植物,那么植物的养料又从哪里来呢?(播放“分解者”视频。)

师:在下面的这片草地上生活着这样一些生物——(白板出示:狼、蛇、田鼠、水稻、真菌和细菌、羊、草。)

学生辨识:哪些是分解者,哪些是生产者,哪些又是消费者?

学生用电子白板笔拖动不同的生物到不同的类别,正确的则留在相应方框内,不正确的则返回原处。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交互性强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体现得非常明显,学生在用白板笔操作过程中,白板的即时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区别,加深了他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师:请把它们的食物链用不同的颜色连一连,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引导发现: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联系在一起。

师: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没有了分解者会怎样?(点击 “分解者”消失。)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如果没有分解者的作用,地球上的动植物残体和有机物将得不到分解,地球上将遍布垃圾;如果没有分解者的作用,植物生长的营养将会枯竭,生产者将不能生产,消费者将得不到食物,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无法维持。因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地球上生命波浪式发展、螺旋式进化的原动力之一。可见,分解者非常重要,缺它不可。

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把每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这个食物网中,如果缺少某种生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白板展示数据分析)如果一条蛇一年能吃60只老鼠,一只老鼠一年糟蹋5千克粮食。据统计,人类每年要吃掉200万条蛇,那么一年过去,相当于放过多少只老鼠?损失多少粮食?

师:你们从中读懂了什么?

师生总结: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某一种生物的消失或数量急剧减少,就将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并亲手用白板笔勾画出的食物网,加深对生物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与理解。“分解者”的消失则直接造成物质循环的缺失。

教学反思

1.方式多样化,灵活性强

电子白板能及时、方便、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可对多媒体材料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这使得它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课堂的生成,为教师及时调整提供技术上的支撑。尤其在寻找食物链,辨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分析,灵活地呈现学习内容,完善学习环节,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效率。

2.突破重点难点,技术性强

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求知欲和动手能力较强,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教师将电子白板的群组、拉幕、页面折叠等功能都充分加以应用,以期实现通过白板课件来解决本课重难点的愿望。比如,在突破食物关系的断裂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这一重难点时,教师就将这一食物关系放在整个食物网的大环境下,当运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将某一生物隐藏起来时,这种食物关系的断裂所带给大自然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学生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刻。

3.教育信息化,具有革命性

食物链的重要性范文3

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实验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动手做实验、动脑思考,创设寓教于乐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如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接着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的情况及原因;最后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而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他们会提问:为什么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而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它们这是什么性质?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让电流通过,哪些物品不能让电流通过?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象铜丝这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品叫导体,而象塑料这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品叫绝缘体。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导体和绝缘体,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吧。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实验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玩。简单的小游戏,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将科学教学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能使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满足他们好玩、好动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持久、稳定,教学效率高。如《磁铁的磁性》一课中,上课开始,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块磁铁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玩磁铁的游戏。在玩中,学生发现了许多磁铁有趣的现象:为什么没碰到就吸住了?为什么隔着物体也能吸到?为什么能吸铁而吸不了其它东西?为什么我的磁铁遇到我同桌的磁铁会跑?带着这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磁铁性质的愿望。其实,在他们提的这些问题中包含了磁铁的许多性质,如能吸引铁制成的物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这些几乎涵盖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学生联系起来,使本单元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用实物创设问题情境

实物情境形象、直观,能较好地激活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能较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如教学《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我在黑板写出草一兔一鹰这条食物链,提问看到这条食物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食物链中的一环受到破坏,结果会怎样?)设想一下,如果鹰少了会怎样?(野兔、老鼠没有天敌,大量繁殖,破坏草场,许多青草来不及长出就被吃光,草原沙漠化;兔子失去食物饿死、迁移;牛羊无草可吃,牧民失去收入)兔子少了会怎样?(老鹰缺少食物来源会饿死,数量减少。草疯长容易酿成火灾)绿草少了会怎样?(兔子、老鹰数量锐减,牧民无处放牧。这都是为什么呢?(回到板书“食物链”:吃与被吃相互影响,环环紧扣,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刚才,我们假想了草原上许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后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动物和绿草在减少吗?是谁使得它们的数量在减少?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或草的减少吗?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本节课,从研究草原上鹰、兔、草的食物关系问题情境开始,引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设想如果食物链的一个环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建立生物群落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食物链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29-01

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能够生活的场所。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利用越来越多,环境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差,逐渐难以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拯救地球,保护环境,已经是刻不容缓!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于全社会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而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学校教育。中学生物课程中包含着环境教育的内容,所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便利的。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要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从而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环保素质。

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应怎样渗透环保教育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利用课堂时间,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教育:

1.1国情教育

“地大物博”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国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四,矿山资源位于世界第三等等,而往往忽略了“人口众多”!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使得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国土面积只有世界人均的1/3,耕地只有1/3,矿山资源只有1/2。所以,在讲解“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时,应着重强调:虽然我国地大物博,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剧增,造成了森林和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珍稀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2生态学知识教育

学生的环保意识差,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些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和生态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这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比如在讲授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时,要向学生着重强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密切关系和依赖性。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破坏食物链。其次,是学生觉得环保离自己很远,我们可以结合“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有毒物质的浓度沿着食物链逐级被放大,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然后再举生活中的例子:有些人喜欢吃青蛙,不但破坏了食物链,使农业害虫增加,同时,青蛙体内富集的有毒物质也进入了人体,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由此说明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1.3个人环保意识教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普及环保知识教育。

(1)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普及环保常识教育。衣:真皮大衣、鳄鱼皮腰带、貂皮大氅等。食:各种山珍海味,甚至国家级保护动物如:穿山甲等,都被端上了餐桌;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这些白色污染到处都是。住:各种生活垃圾堆积成山,且不分类,引来苍蝇满天飞,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建筑物上的各种玻璃幕墙,不但存在安全隐患,还会造成光污染。行:出门步行和骑自行车,低碳环保;而大多数人选择开车,导致路上车水马龙,严重堵车,影响工作效率,且碳排放超标,引起温室效应。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同学们,你还认为环保离我们很远吗?

(2)从学校生活看。让我们从校园生活看环保。写错一个字撕掉一张纸,雪白的纸张瞬间变成废纸,一棵棵大树倒在我们面前;打扫卫生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浪费了多少水?比如涮拖把的时候,从来不关水龙头,任水流淌,你涮罢来我登场,水声依旧,那是“水”的眼泪在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1.4法制教育

《京都议定书》是一部关于减少碳排放,减少温室效应的国际公约。我国政府已经加入此协定,并按照协议:以不惜经济发展放缓的代价,自觉减少碳排放,显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为我国增加了国际话语权。另外我们国内,也把保护环境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提上了法律议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法》等多部法律,为保护环境和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环保意识

2.1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让其亲自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镇的北面有古老的黄河故道,河水本来清澈见底,河中的鱼儿清晰可见。但是,后来在河的北侧建了一个钢铁厂,紧邻河边,各种工业废水和废渣直接排放到河中,导致水体污染,不堪入目;钢铁厂排出的工业废气,不经处理,直接排向空中,严重污染空气。黄河附近有家飞机场,飞机的安全起降也受到很大影响。当笔者带领学生去参观黄河故道时,大家都很震惊 ,深切体会到环保的紧迫性。

2.2举行各种特色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比如办黑板报、手抄报等。我们学校分别举行了:“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世界人口日”等数期手抄报比赛。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办板报等大大提高了环保意识。

2.3听讲座、看宣传片

不定期的为学生开设一些有关环保的讲座,看环保专题片,通过直观的体验,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4关注新闻、报刊、杂志

每年9月至10月,候鸟从西伯利亚、内蒙古草原、华北平原等地起飞,分东、中、西三路南迁,但是每年的南迁路上都有无数只鸟儿命丧黄泉。据有关报道,今年秋天以来,在湖南罗霄山脉的“千年鸟道”上,有一批候鸟被人捕杀;在天津北大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东方北鹳,有20多只遭投毒死亡,而全世界不足2500只等等。这些引起了许多环保人士的关注,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3 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食物链的重要性范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 2006 年和 2009 年“净水渔业”项目对五里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调查数据, 调查的 15 个站位如图 1 所示。分别在2006 年 9 12 月进行了 4 次调查和 2009 年 3 12月 10 次调查, 对渔获物进行生物学测定和胃含物分析。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 进行了渔业资源生物量、食物组成矩阵、生产量/生物量 (P/B)、消耗量/生物量(Q/B)等主要参数的估算, 并参考了渔业数据库网站()等文献资料,具体文献见表 1 和表 2, 基本满足生态能量通道模型的数据需求。

1.2 研究方法

1.2.1 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

Ecopath 建立的是一个静态模型, 即假设建模对象的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功能组是稳定的, 这表示生态系统的总输入与总输出始终相等, 那么就可以用公式表示为:Q=P+R+U, 这里 Q 是消耗量, P 是生产量, R 是呼吸量, U 为未消化的食物量。Ecopath 模型定义生态系统是由一系列生态关联的功能组(box 或group)组成, 所有功能组必须覆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全过程, 这些功能组的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整个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系统中功能组可以包括有机碎屑, 浮游生物, 一组鱼类,规格、年龄或生态特性相同的鱼种。文献[1,3]对Ecopath 模型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根据热力学原理, Ecopath 模型定义系统中每一个功能组(i)的能量输出和输入保持平衡: 生产量 捕食死亡 其他自然死亡 产出量=0。模型用一组联立线性方程定义一个生态系统, 其中每一个线性方程代表系统中的一个功能组。该模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基本方程表示:Pi=Yi+Bi+Bi×M2i+Ei+BAi+M0i×Bi,Qi=Pi+Ri+Ui其中:( )01 EEi iiiPMB = ;21DCnj jiij iQMB=×= ∑上述方程中, Pi是功能组 i 的总生产量, Yi是总捕捞量, Bi是生物量, Ei是净迁移, BAi是生物量积累, Ri是呼吸量, Ui是未消化的食物量, Qi是消耗量, M0i是其他死亡率, M2i是捕食死亡率, EEi是功能组 i 的生态营养效率, 指生产量在系统中利用的比例; DCji是被捕食者占捕食者 i 的食物组成的比例, 五里湖生态系统模型的食物组成见表 1

1.2.2 功能组的划分及食物组成

Ecopath 模型可以定义 12~50 个功能组。在定义功能组的数量时,需要掌握生态学和生物学资料的范围和深度以及研究目的, 考虑生态系统中能量从有机物经过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到顶级捕食者流动的每一个通道的分支。五里湖生态系统的营养通道模型由 17个功能组构成(表 1)。根据调查数据的实际情况并为了更好地在模型中应用, 功能组的定义与分类学略有不同, 但基本覆盖了五里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其中将增殖放养的鲢、鳙、贝类划分为单独的功能组; 栽种的植物根据鱼类捕食范围,分别划分为两个功能组即沉水植物和其他维管植物; 按照模型平衡的要求, 将碎屑作为单独的功能组, 其余的功能组成分如下: 野杂鱼包括似(Toxabramis swinhonis)、 (Hemirhamphus ku-rumeus)、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ustrisn peters)、虾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青 (Oryziaslatipes sinensis)、刺鳅 (Mastacembelidae aculea-tus)、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 草食性鱼类包括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大型虾蟹类包括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秀丽白虾(Palae-mon modestus)、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软体动物包括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中华圆田螺 (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 铜 锈 环 棱 螺(Ballamya purificata); 其他底栖动物包括粗腹摇蚊(Pentaneura spp.) 幼虫、中华颤蚓 (Tubifexsinicus Chen)、苏式尾鳃蚓(Brachiura variegatum)、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幼虫; 其他维管束植物包括茭草(Zizaniz latifolia)、芦苇(Phragmitiscommunis)、杏菜(Nymphoides peltata)、菱(Myriophy-llum spicatum); 鲫类包括鲫(Carassius auratus)、

(Rhodeus sinenise gunther)、高体

(Rhodusocellatus) 、 无须  (A.gracilis Nichols) 、 彩副 (Paracheilognathus imberbis); 其他食鱼性鱼类包括红 鳍 原   (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 、 黄 颡 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乌鳢(Channa argus)、鳜(S.chuatsi/S.kneri)、花 (Hemibarbus maculates)、 (Elopichthys bambusa); 沉水植物包括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maackianus) 、 苦 草 (Vallisneriaspirali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聚草(Myriophyllum spicatum)、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

1.2.3 Ecopath 模型的调试

有了准确可靠的参数来源,为了达到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保持平衡, 需要对 Ecopath 模型进行调试。反复调整不平衡功能群的食物组成以及其他参数, 模型平衡满足的基本条件: 0<EE≤l 及 P/Q<0.3。在数据提交和处理过程中, 可以运用模型自带的 Ecowrite 模块记录数据的来源及引用情况, 并用 Pedigree 模块来评价数据和模型的整体质量, 本研究 2 个时期的模型置信区间为±20%。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型运行结果

通过建立五里湖生态系统的 Ecopath 模型,得到 2006 年和 2009 年 2 个时期的输入和输出结果(表 2 和表 3)。

2.2 营养级间的能量转换效率

2006 年和 2009 年五里湖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转换效率如表 4 所示, 在两个时期都有2 条食物链, 即牧食和碎屑食物链。营养级Ⅰ Ⅱ的能量转换效率 2009 年高于 2006 年, 营养级Ⅱ Ⅲ的转换效率 2006 年高于 2009 年。营养级Ⅲ Ⅳ及较高营养级的转换效率在 2 个时期相差不大。2006年五里湖生态系统的总转换效率为4.1%, 系统总能流有 65%通过碎屑链传递; 2009 年五里湖生态系统的总转换效率为 4.9%, 碎屑链的重要性略有降低, 系统总能流有 60%通过碎屑链传递。生态系统流经碎屑的能量有所增加, 总流量也由3.1%增至 10.0%。

2.3 生态位重叠分析

生态位是现代生态学中表述生物种间关系的重要概念之一。Ecopath 模型采用 Pianka[26]的方法,进行捕食重叠(predator overlap)和猎物重叠(preyoverlap)指数分析。Pianka 指数(Pianka index)是判定两个功能组对同一被捕食者的生态位重叠程度的指数: 当数值为 0, 表明两个功能组对同一捕食对象没有竞争; 当数值为 1 时, 表明两个功能组对同一捕食对象竞争激烈, 即两个功能组的生态位完全重叠。通过建立 Ecopath 模型, 对五里湖2006 年和 2009 年的营养生态位重叠进行了定量分析, 滤食性生物(鲢、鳙、软体动物)与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猎物重叠指数见表 5。由表 5 可见, 在 2006 年, 与鳙具有显著生态位重叠的有湖鲚、鲤、鲫、野杂鱼、鲢、大型虾蟹类、软体动物等功能组; 在 2009 年, 与鳙生态位重叠程度有所下降的有鲤、鲫、草食性鱼类、软体动物、其他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等功能组。从 2006 到 2009 年, 与鲢生态位重叠指数降低的功能组有湖鲚、鲤、鲫、软体动物; 生态位重叠指数上升的功能组是其他底栖动物。从 2006 年到2009 年, 与软体动物生态位重叠指数有所上升的功能组为大型虾蟹类, 生态位重叠指数下降的功能组有湖鲚、鲤、鲫、鳙、野杂鱼、草食性鱼类。从增殖放养的滤食性鱼类、贝类与生态系统中其他功能组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变化程度可见, 鲢和软体动物对系统的影响程度较大, 并且系统内多数功能组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均有所降低; 而鳙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低于鲢和软体动物。

2.4 滤食性生物与其他功能组间的营养相互关系

确定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相互之间直接和间接作用可以采用混合营养影响(Mixed TrophicImpacts, MTI)分析[27]。利用 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对五里湖 2006 年和 2009 年各功能组进行混合营养影响分析, 结果分别如图 2、图 3 所示。在2 个时期的模型中可见, 鲢、鳙及软体动物生物量对其他功能组的影响较大, 功能组的混合效应有很大变化。增殖放养的鲢、鳙及软体动物在 2006年对系统中的其他功能组影响较小, 而在 2009年,对系统内多数功能组的影响发生了变化。在 2006 年, 鳙对生态系统功能组的影响较弱,在 2009 年, 则对野杂鱼、沉水植物、其他维管束植物、浮游植物和碎屑等功能组产生了正面影响;对鲢这一功能组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 对其他功能组也有微弱的影响。在 2006 年, 鲢对沉水植物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 而对其他功能组影响较小。而 2009 年, 鲢对鲢、沉水植物、其他维管植物、浮游植物和鲤等功能组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对鲫、湖鲚和底栖动物等功能组产生了正面作用。软体动物在 2006 年对生态系统的其他功能组亦未体现很明显影响, 而在 2009 年对营养级较高的功能组(其他食性鱼类、鲤、鲫)体现出正面作用, 对营养级较低的功能组(大型虾蟹类、浮游动物、沉水植物)体现负面影响。

3 讨论

3.1 五里湖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和系统规模变化

通过建立五里湖生态系统 2006、2009 年两个时期的生态通道模型, 得到系统的总体特征参数(表 6)。系统的特征参数可以描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趋势[28], 该系统的总消耗量、总输出量、总呼吸量、流向碎屑的总量、系统总流量、总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均有升高, 可见增殖放养滤食性生物扩大了五里湖生态系统的规模, 并且大量增殖放养的鱼类及贝类在生长过程中, 其捕食力度特别是对浮游生物的捕食力度加强, 增加了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是从生态系统能量学角度来判定系统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五里湖生态系统的 TPP/TR 值由 1.154(2006 年)上升至 1.339(2009 年), 即表明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逐渐接近总呼吸消耗量, 从而表明五里湖生态系统发育程度有所降低, 放养滤食性生物消耗了系统内生产者的生物量。五里湖实施综合整治过程中, 种植大量水生植物, 使得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得到提高, 因此这两个时期的参数值均低于海洋[11]、养殖水域[1]的生态系统。代表生态系统有机物质流转速度的参数是Finn′s 循环指数(FCI), 在生态通道模型中, 成熟系统的 FCI 值接近于 1。五里湖生态系统的 Finn′s循环指数(FCI)由 25.580% (2006 年)下降至 15.510%(2009 年), 表明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转速度有所降低, 可能是由于放养滤食性生物延长了捕食食物链, 系统的最高营养级由 3.628(2006 年)升高至3.944(2009 年), 从而降低了系统的物质循环速度。Finn′s 循环平均能流路径长度(FCL)是食物循环流经食物链的平均长度, 越是成熟的系统, 其物质再循环的比例越高, 营养流所经过的食物链也越长[27]。系统的 Finn′s 平均能流路径长度(FCL)由 3.909(2006 年)下降至 3.393(2009 年), 可见五里湖生态系统的营养流经食物链的长度缩短了, 物质再循环的比例下降。连接指数(CI)和系统杂食指数(SOI)是生态系统发育程度的信息学特征指标。成熟稳定的系统,其特征之一是其各功能组间有较强联系, 即连接指数和系统杂食指数的值较大。由表 6 可知, 五里湖生态系统连接系数由 0.243(2006 年)升至0.277(2009 年), 系统杂食度(SOI)由 0.106(2006 年)提高至 0.119(2009 年), 增长幅度较小, 说明生态系统在研究期间的发育不明显。

3.2 增殖放养滤食性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食物链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野生植物;重要性;保护措施

野生植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资源,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是当前的一项尤为重要的工程,野生植物资源,完全是天然生长的植物。野生植物资源是给产重要的珍贵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天然林种类繁多,食物链十分复杂,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达到动态平衡。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野生植物林区遭受掠夺性砍伐,一些珍贵的物种处于濒危、灭绝的危险,植物资源的减少,会致使生态环境失衡,气候恶化,食物链的中断,会使得一些动物资源减少和灭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显示出来,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形式非常严峻,刻不容缓。所以人类应该重视对野生植物的保护,充分发挥好野生植物可以保持水土养分,涵养水源地等各项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有效实现野生植物的经济价值,使其为人类多做贡献。

一、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意义

一是野生植物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植物在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出氧气,产生对人类有利的有机物质,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和水分,通过光合作用为其它省区提供能量,使得自然界实现有机循环。野生植物除了为人们提供食物、药物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料等物质,是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必要手段,对野生植物资源对合理保护,不仅维护了物种对多样性,有有效地保持了生态平衡,对经济社会对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是野生植物资源具有不可替代对食用价值,植物是人类餐桌上必不可少对食物,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植物资源,我们使用都蔬菜、水果、粮食都是直接或这间接地来源于植物资源,离开了植物资源人类根本无法生存。目前,还有大量可实用地植物资源尚为开发,人类不满足于有限的作物种类,美食是人类一直在探讨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成为人类的美食佳肴,野生植物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三是一些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十分珍贵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千金方》等珍贵药典籍里,记载着许多野生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一些野生植物资源一直在作为药材使用,好多物种十分珍稀。还有很多野生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没有被人们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会被人类所开发和利用。当前危害人类生命的癌症、爱滋病等一些疾病,常规等植物资源已经挽救不了人类等生命,需要进行大量等科研攻关工作。开发野生植物资源等药用价值,是解决一直疑难杂症、不治之症等途径之一。

四是野生植物资源项目的发展,可以促进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野生植物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展,可以带动其延伸业的发展,比如野生植物资源的深加工项目前景广阔,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商机。因为我们要重视野生植物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壮大队伍,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注重不断提升野生植物资源深加工产品质量,加大其市场竞争力,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保护野生植物的措施

一是严防野生林地病虫害。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病虫害对预测和检验,采取预防为主,标本兼职的措施,划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病虫害早发现、早防治,严格控制病虫害对蔓延。对保护区外引进来的物种要认真检测和排查,如果不是由于迁低保护对原因,原则上不允许将护区不能引进外地的植物物种。同时严禁人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肆意破坏。对任何乱砍乱伐对行为要采取必要的法律制裁,把人为因素降到最低。

二是积极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野生植物资源的凋零物能增强土壤的肥力,为土壤带来大量的养分,能够保持水土的水分,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比人工林的生命力,一些气候环境适宜多区域,野生植物资源可以与人工林相互伴生,能够辅助人工林的生长.培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树木快速生长。

三是加大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对科研力度。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方面要多立项,加大国补项目和省部项目的立项工作力度,加强对国内濒危、珍惜野生植物资源物种的保护与繁殖国家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物种生物学繁殖技术方面争取有所突破,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培育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确定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将珍稀濒危物种,在指定保护区内,多繁殖多培育。建立优良种源区和珍稀树种基因库,建立野生植物植物资源物种数据库,将各个物种适宜的气候等诸多条件,进行详细登记,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等多种方式进行保护。

四是要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目前,人们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使得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珍稀物种毁于一旦。因此,一定要加大执法力度和依法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和手软,认真执行“ 采集证 ”制度和进出口许可制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不徇私枉法,坚决杜绝以言代法的情况发生。同时,要建立健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机构,能够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管理,优化野生植物资源的宏观调配机制,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条例,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林管部门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知识的学习,并号召全社会共同做好保护工作,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