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生态农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生态农业范文1
关键词 生态农林业;常规农林业;传统农林业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75-02
农林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农林业经济量增长,受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双重制约与影响。当前我国农林业生产很不适应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新形式发展的需要,传统农林业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迫切要求构建一种新型的农林业生产体系。
1 生态农林业
1.1 生态农林业的基本概念
学者叶谦吉将生态农林业定义为“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林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林业发展模式”[1-4]。
1.2 经营模式
1.2.1 三维生态农林业模式。这种农林业生态系统组建的的理论依据是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原理,该模式可使处于不同位置的生物种群充分利用太阳能、水分、矿质物质、营养元素,形成多序列、多层次的三维生态农林业模式,具体有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等[1-4]。
1.2.2 生态治理模式。为了根治生态环境的恶化,减少水土流失,即从微观层次上恢复区域生态系统,重建良性生态系统,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形成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农林业发展模式和治山治沙的生态农林业模式。前者首先建设“草林―牧―农”型系统循环网,待有所发展后建设“草林―牧―农―商”型系统循环网,最后形成“草林农―牧―工―商”型系统循环链网,其模式有半退半耕式,林、粮结合式,乔、灌结合与林、草结合式集流高效经济林[1-4]。
2 常规农林业
2.1 常规农林业的基本概念
常规农林业及石油农林业,也叫现代农林业,是指以机械代替人力、畜力,用高产品种和新耕作法代替农家品种与传统耕作,以商品经济代替封闭式经济,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农林业。
2.2 常规农林业目前的使用情况及其带来的后果
常规农林业即石油农林业,捷克曾对农林业发展与能源的关系做过一项为期1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农产品每增加1%,农用能源消耗就要增加2.5%。石油农林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农林业投入能量,以获取最高的农林业产量。例如美国近40年来,投入农林业的能源增长了近80倍。这种高能量投入,刺激了农林业迅猛发展,使农林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
3 传统农林业
3.1 传统农林业的基本概念
中国传统农林业是以人畜力为主的农林业,是指在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科技水平不发达、劳动生产率相当低下的条件下所从事的农林业。
3.2 传统农林业的理论基础与主攻方向
中国传统农林业是封闭式自然经济,农林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低,其是在科技水平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下的条件下,人们不断对农林业生产要素“天、地、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索,对其规律总结和概括,逐渐进步的结果。
4 生态农林业、常规农林业与传统农林业的区别
生态农林业、常规农林业与传统农林业三者的区别具体如表1所示。
5 参考文献
[1] 艾美荣.湘南地区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能值分析[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2] 岳云,王琳,陈炳东.生态农业模式研究现状及推广前景展望[J].甘肃农业科技,2005(12):6-8.
[3] 王玉叶.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持续农业[J].农业科技通讯,2003(11):4-5.
[4] 章家恩,骆世明.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5,24(11):1365-1370.
[5] 宋兆民,孟平.中国农林业的结构与模式[J].世界林业研究,1993(5):77-82.
传统生态农业范文2
关键词: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当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仍存在着很多不足,无法满足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新需求。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1.1当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难以适合生态农业技术推广
生态技术推广以促进农业增产及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并以增强农业与社会、经济效益为主要指导方向,并采取符合当地的技术推广措施与方法。由于我国目前依然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生态农业的发展产生较大限制与影响。传统推广方式是国家统一管理,并通过试验、示范、培训等方式进行推广。但在实际工作中,农业技术开发研究与农业技术推广发生分离,而科、教、研及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等相互间难以协调。同时,对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地区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功能并未真正发挥出来。基于此,要改变以往落后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并要尽快建立适合生态农业发展的推广体系。
1.2缺乏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良好的人才队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推广人员各方面素质不高,加之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及学习的机会不多,导致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掌握受限,也因此难以传授高新技术给广大农户,无法满足农户们对新技术的强烈愿望与渴求。同时,一些基层农科站所的农技推广人员不足以及设备不够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对生态农业推广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与制约。
1.3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较单一
当下,我国许多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仍以传统的推广形式进行,如把农业技术以试验、示范为主,普及到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去。这种推广形式只注重单纯的技术推广,而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重要因素,也只在生产技术上做事,并未顾及到产前与产后的工作,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还存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等相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推广形式对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并非有利,而尽快建立与形成新型推广方式与机构,是当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1.4资金投入不足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在效益方面有一定区别,生态农业的远期效益较明显,因此需长期实施,有别于短期效益的传统农业,这也是导致相关部门对其关注度不够的原因之一。同时,通过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推广经费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较低,这无疑是对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产生影响与制约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些地区用于生态农业推广的资费出现被挪用、挤占的现象,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等。
2促进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2.1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
首先,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相互合作的农业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其次,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把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成果和农户有机结合,避免研究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互脱节。最后,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制定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以确保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快速发展。
2.2加大资金与人才的投入力度
当下,资金是影响与制约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中,除了依靠国家政策资金之外,应积极扩展融资渠道,并广泛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同时,还要加大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素质培养,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以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2.3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及农民培训机制
传统生态农业范文3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是强调结合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点,把其充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中,克服传统农业的缺陷,寻求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构成有机物与无机物、生态环境内外部结合,实现农业体系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生态农业要从地区的实际出发,合理搭配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比例,通过合理的投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提高。
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1.1生态农业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我国现阶段是各行各业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发展在向现代化进程迈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急需解决的现实困难,例如滥用化肥、农药,农业污染等社会问题。我国农业生产因大量使用化肥,引起了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土壤生产力降低、农副产品质量低下。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生产因大量使用农药,致使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农田的生产能力失调,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再生和人类的生活。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要减少对自然的掠夺和滥用,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为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2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长远发展
生态农业是吸收传统农业在种植过程中的优势,发挥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即做到回归自然,又注重全面有效规划,就是在发展模式中合理分布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等大农业的思路,这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须条件。生态农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土地的利用效率、资源的利用效率,继而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的经济效益。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因重复、合理的使用资源、促进物质和能力的转换,而显著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在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农业产品时,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生活需求。可以说,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1.3生态农业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
生态农业发展中集合了我国传统农业的优势,吸收了国外农业发展的精华,在将农业本土化的进程中,按照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法和要求,遵循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引进新的物种,通过科学手段生产无公害的健康食品,实现农业的出口创汇。与此同时,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加强,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消费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有效引导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潮流。
2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
2.1发展生态农业工作要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实现生态农业需要各方齐抓共管,各地在农业建设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主要需求,结合经济发展现状,遵循“全面、系统、高效、再生”的原则,寻找发展本地经济的具体方法和有效措施,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以降低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在运用生态农业系统的观点上,改变单一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生产、加工一体化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以有效提高农业产品的转化率,促进资源、环境的稳步发展,建立彼此依存、共同促进的农业有机体。
2.2发展生态农业工作要科学有效规划
要建设好生态农业要在事前做好全面的规划,注重生态系统内部的整体性、防御性、系统性、调控性的特征,制定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生态农业规划体系。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农业的积极实施和有序发展。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将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到达社会效益、生态发展、经济利益的相互统一。
2.3发展生态农业工作要采取辐射带动方式
各地发展生态农业时要做到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根据当地的社会需求和自然条件探索适合的农业发展战略和套路,采取以试点农业带动大范围种植的方式。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关键问题是实现生态农业的系统工程,通过立体化种植的模式、养殖模式、观光性质的农业模式,将绿色生态农业形成产业。利用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优势资源得以推广,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2.4发展生态农业工作要通力配合大力宣传
生态农业是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要将这一体系深入人心要加大宣传的广度和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和全体农民的环保意识,实现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目标。全社会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会,建立完善的调控和服务体系,健全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从政府层面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资金项目和投入力度,把农业建设及绿色食品开发有机结合,促进生态农业的时代化发展。从政府层面发挥农民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推动新农村建设。利用科学技术改善农业和农村的生态结构现状,引进农业新品种、科学新技术、种植新材料,提高生态农业的科学性。
3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传统生态农业范文4
[关键词] 生态农业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27-01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迅速,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保障了农村稳定。实现了农业生产由只要经济效益向注重综合效益的转变。目前生态农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阶段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贫乏
尽管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但是各种因素影响(如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等),我国耕地面积仍是逐渐减少。我国耕地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百分之四十,而且耕地质量不高,部分耕地的水土流失较重,土壤沙化较重,耕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存在生态退化现象。我国缺水严重,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25%,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上来看,也极为不平衡,地域差异较大,季节差异极为不均衡。
1.2 人口增加和农业生态、农业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因为人口众多,使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非常少,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现在,国家又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随着人口增长,增加了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压力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1.3 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发展普及
我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必须要有现代的科技来支持,和传统的粗放农业相比,更需要现代的、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但是我国当前农村的现状是,有头脑、文化高的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大都进城务工或者是从事了其他经营,留在家里的大都是老人、孩子和部分妇女,成了典型的“三八六零农业”,加上在家的农民由于长期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对先进农业科技重视程度不够,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认识不够,主动学习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愿望不强,从而阻碍了现代生态农业的普及和推广。
1.4 土地零星分散,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的是生产责任制,土地都分田到户独立耕种,当时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时农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稳步发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不断前进,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规模化的连片经营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这种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影响了现代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2 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议
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如何摆脱困境,寻找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兼顾的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解决以上问题就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逐步稳定发展,特提出以下l展建议:
2.1 建立有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实行了多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初步建成了保护农业资源、农业生态和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然而,这些法律法规的细化程度还不够,总体还较为笼统,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与发展生态农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因此需要抓紧健全和完善能够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服务的法律法规,尽快制订相关的产业标准,提升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发展质量。
再有,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监管力度,使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稳步健康持续推进。出台相关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扶持、鼓励政策,建立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相关的机制,从而加快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推广和普及。
2.2 强化宣传,树立生态农业发展的理念
多措并举,加大发展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发展优势,提升农民群众对生态农业的认识,树立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热情和自觉性。要注意的是,农民群众对生态农业的认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地区要区分对待,切忌进行一刀切。更不能强制农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刀切、强制发展,反而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影响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一定要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2.3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前提
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以一家一户为主,农业生产的品种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要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思维植入农民的头脑中。发展前,要超前、科学的进行规划,规划要结合现有的财力、物力以及科技水平。发展中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科学安排,统筹兼顾,发展一处成功一处,让农民先尝到发展生态农业的甜头,从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推动生态农业向科学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提高农民积极性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农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发展迅速,逐渐被理解、接纳,参与积极性越来越大,这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合作组织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家庭分散耕作经营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弥补。利用这些合作组织的优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良策,也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
2.5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传统生态农业范文5
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生产大国,其农业产值占欧盟农业总产值的22 %,农产品出口长期位居欧洲首位。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对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法国农业逐步走上了生态发展之路。然而,由于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技术上要求高,生产成本增加,承担的风险大,法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一度与其农业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它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及功能,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产品,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法国生态作物种植面积约为100万hm2,从事生态农业的单位或农户达2.5万个,其规模虽还不算大,但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催生了生态农业的大发展。法国生态农业促进署的调查显示,82 %的法国消费者购买过并愿意继续购买生态食品,76 %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态农业是解决环境问题和保障人类健康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虽然近年来法国生态农产品每年以10 %的速度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从发达国家设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现实来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用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绿色壁垒也称生态壁垒,有关国家通过制定、颁布和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标准,使国外非生态农产品难以进入。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并可应对国家间加设的绿色壁垒,所以法国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有专门条款要求欧盟成员国发展生态农业。法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制定实施了生态农业发展计划。
为进一步鼓励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法国政府于2008年再次颁布了“生态农业2012年规划”,旨在提高生态农业产量,同时将生态农业面积扩大3倍,力争达到占可耕地面积的6 %。这一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设立1 500万欧元的基金,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渠道;第二,对从非生态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农户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第三,加强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第四,在制定农业法规时,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特性和要求,从政策层面上放宽限制;第五,在生态农产品消费方面,政府加强引导,目标是到2012年,使生态农产品的消费比重超过20 %。
传统生态农业范文6
关键词:生态农业;技术;特点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农业不但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的原料,还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奠定基础,而生态农业则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生产口号层出不穷,而生态文明道路、节约型社会以及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流,同样,这些理念也深深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自生态农业概念出现以来,其对社会发展经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政府开始积极投入到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化道路。我国对生态农业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时至今日取得了诸多成就。而随着全球经济融合程度的加深,农业发展也开始进入到新的阶段。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到生态农业的转型,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是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生态农业概述
1.1 概念
以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通过系统工程技术的应用,有机融合现代和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的组织农业生产即生态农业生态农业。这是新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不但继承了传统农业生产的优势,还兼具现代农业生产的便捷高效特征。
1.2 特点
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保证农业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把生物工程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1.3 必要性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淡水资源分布也相对不均,加之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的影响,我国无法依照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方式进行发展,因此继中国特色化经济道路之后又提出了中国特色化农业发展道路,这种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另外,生态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得到国际认证,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并且生态农业的理念和生产模式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生态农业技术概述
2.1 技术特征
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预先设计,提出合理的生态工程,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调节生态环境,并实现环境保护。除此之外,生态农业具有高节能性、节水性,注重生态效益,提供了直接性的生产收益。最后由于结合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因而实现了人力、科技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推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2.2 技术内容
我国生态农业强调发展生态技术,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取其精华构成具有系统综合性特征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我国生态农业技术包括:生物共生互惠及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技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农业资源保护与农业生产自净增值技术;水土流失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开发等技术;物质与能量良性循环与再生技术;立体种植与庭院相结合的综合利用开发技术;资源多层分级与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开发的生态工程技术;农村能源互补型综合建设;能源副产品循环再利用技术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生态农业综合评价技术。
2.3 技术应用原则
尽管生态农业模式多种多样,结构有繁有简,但是均遵守以下各项基本原则:地域性、层次性、战略性、高效性、多样性、持续性、整体与协调性等,以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产品数量稳定增长,产品高质量,经济上高效益和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3 具体技术分析
3.1 立体种养技术
相对于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养殖活动而言,生态农业更加注重立体农业生产,将若干单一的平面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立体农业。通过在单位面积中,不同区域、海拔内,利用区域环境差异、植物特性等,有效分析温度、光照、水分含量、气体成分、土壤肥沃程度等条件,合理投资,运用现代科技建立体系性的农业生产。折中立体种养技术的特征在于能够有效利用生物种群之间相辅相成的特性,通过最佳的种群结合,充分发挥生物相生相合的作用,而不是依赖于人为的催发、抑制。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和生物产品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资源,通过这种最贴近生物原始生态的方式获取经济效益。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有利于土壤非礼的保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3.2 生态农业接口技术
生态农业接口技术是指不同产业或不同组分之间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连接技术。它主要包含:饲料接口技术、贮藏工程技术、肥料接口技术和加工工程技术。
3.3 综合利用水肥资源
水资源缺乏是我国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节约用水一直是生产生活中提倡的重要口号。现代农业发展中,如何建立节水农业降低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节约型农业的重要手段。通过综合利用水肥资源,利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高农业用水产出效益,结合化学节水、管理节水以及生物节水等手段,全方位提高生态农业用水效率。
3.4 庭院生态农业技术
庭院生态农业是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结合的产物,是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在农村充分利用庭院的设施、资源和劳动力等优势,运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从事适宜的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生产经营。该技术包括庭院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这样可以改善小范围内的人类生活环境,如净化空气、美化生活、陶冶情操、防止噪声等功能。
3.5 能源的综合开发
农村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生产资源相对短缺,并且既有资源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这些都极大的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一点,在提倡能源节约的同时,还应当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利用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产品的副产品开发新型清洁能源,例如利用动物粪便、作物秸秆生产沼气、太阳能发电、生物发电、风力发电等。这种能源的转换是新型生态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政府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重视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因地制宜的选择清洁能源生产方式,加快清洁农业、新型能源工程的建设,推进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发展。
4 结束语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综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态农业作为符合我国发展、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中得以完善,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但是实际的生产中仍旧存在很多需要予以改进的地方。因此农业生产中应当不断总结实际经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实践中改进技术,令产业化动力推进农业生产生态化改造。不断寻求传统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建立友好型农业、绿色农业。
参考文献
[1]黄海滨.农村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36-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