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现状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路运输现状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路运输现状分析范文1

1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现状

1.1行政干预过度,资金资源难以得到合理配置

资金结算所隶属于总公司或局财务处,其职责是在内部市场上调剂余缺,发挥资金聚合后的规模优势,对铁路的发展起到过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随着铁路的转制,其弊端也在逐渐显现。资金结算所作为职能部门,行政命令干预过度,大多时候充当“出纳”的角色,对资金支配缺乏自主支配,对资金管理仅仅做到资金集中,而缺乏集中后的有效管理。尤其作为国有企业,某些人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近几年盲目投资、乱投资现象严重,资金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1.2资金结算所内部结算工作量大,资金周转率低下,资金监管滞后

多年以来,资金结算所的工作大多停留在柜面结算上,虽然在2009年机构大调整,精简机构数量、整合资源,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归集率。但资金结算的重心仍未转移,仍处在重复、机械的柜面结算上。目前银行系统信息化程度高,由前台转为后台扫描,由于结算所内部账户为22位账号,与银行19位的账户不对等,导致网银结算受阻,加大了银行结算工作量,大大影响了资金周转的效率。资金监管滞后,效率低下。目前资金监管主要集中在后台监督,资金监管长期处于无效监管状况。

1.3尚未建立有效的资金预算系统,致使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

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已有6年之久,但有效的预算管理系统尚未真正建立。每年上至铁总下至各运输站段,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车间上报资金预算,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资金预算标准和有效的监管,上报的资金预算往往尽可能大的放大自身所需,导致资金预算极度不合理,预算批复单位只能按照上年资金使用水平以及结合当年融资计划来统一安排资金的使用,致使资金预算编制流于形式,资金预算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2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体制原因

虽然2013年铁路运输企业深化体制改革,但是铁路运输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最后一块“活化石”,政企不分状态持续已久。加上铁路运输企业点多线长、幅员辽阔、业务分布广等行业特征,给资金集中管理增加了难度。铁路运输企业一直沿用“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资金管理的同时,剥夺了各铁路局、控股公司、合资公司的资金支配权,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高,协同效应难以发挥。

2.2受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影响

由于铁路运输企业长期执行计划经济体制,其信息化程度一直落后于其他国有大型企业,受政府干预,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化低下一直是其软肋,加

上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作为联系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在运价上长期受政府指导,没有形成自主定价机制。在政府过分的庇护下,助长其依赖性,信息化相对落后,致使在资金管理上,尚未实现资金流与信息流共享,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铁路运输企业成立财务公司的必要性分析

铁路运输企业依靠资金结算中心来管理运营资金,由于其作为职能部门,对资金管理缺乏自主支配权、控制乏力,对资金管理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管控。而财务公司作为独立于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在行政管理上隶属于集团总公司,独立于集团总公司。作为内部资金管理机构,比其他商业银行具备先天优势,熟知集团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需求,一直被视为集团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坚实平台。

3.1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铁路运输企业依托铁路资金结算所管理运营资金显然与其发展不匹配,铁路运输企业体制改革后,在市场化运作下,资金集中仅仅是其资金集中管理的第一步,如何将集中后的资金得到合理配置、发挥资金聚合后的规模优势、产融结合才是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的终极目标。财务公司作为独立于集团的内部金融机构,下设投资、融资中心,信息中心等。具备明锐的市场洞察力,能为铁总、铁路局及其所属的成员单位提供独立的投、融资等相关的决策信息,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固的资金平台。

3.2财务公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集团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集团企业资金量增大,如果不能及时利用金融服务平台,走产融结合的道路,集团企业的发展将会滞留在低水平的循环中。金融服务与产业经营的结合是集团企业发展的最好途径。财务公司作为独立于集团企业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与外部银行相比,扎根于企业中,具备先天优势,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外部、内部的网络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适合于铁路未来发展的金融服务功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与金融功能相结合,在激烈竞争的外部市场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3由于财务公司门槛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财务公司由于其准入门槛高,集团企业办理财务公司,需具备雄厚的资金、突出的业绩、良好的信誉等比较苛刻的条件,财务公司属于特许行业,经营牌照具备极高的价值。目前财务公司是银监会所监管的所有单位中质量最优的单位,铁路运输企业投资设立财务公司,有利于确立其市场地位和社会知名度。

4总结及建议

铁路运输现状分析范文2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涵义

关于全面预算管理起源于上世纪初期,主要就是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控制得到加强的一种管理手段,从而提高自身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对市场风险的低于能力,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在经过了不断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了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管理模式,最为本质的就是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分解以及实施和控制实现的管理过程。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作用分析

在铁路运输企业方面进行全面预算的管理实施,是建立铁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要求,也是对铁路企业协调管理的内在需求。在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市场的发展要求得到满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也能够对基层站段以及班组和铁路局等方面的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从而更好的满足铁路以及和谐发展的需求。对现代的铁路运输管理的基础性的管理制度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

二、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的预算管理现状与解决措施

(一)铁路运输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铁路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首先就是预算的机构在设置方面的不足,虽然在预算管理委员会方面已经成立但在实际的履行效果不是很好,没能够在系统目标上明确确立及检查等,在财务管理工作的投入方面不是很充足。预算管理组织缺乏相对稳定全面预算管理队伍。另外就是在预算目标上还有着缺陷,在铁路运输企业对年度预算以及发展的规划两者的衔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从而使得预算的目标和企业的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不相协调。在预算的认识上出现偏差,对预算的编制方面比较的单一,从而导致对企业的资金监控不能有效进行。在预算的审核方便不规范,缺乏完整的预算监控体系,缺乏规范操作的标准,预算的结果没有进行考核,在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方面还没有得到完善。最后就是在信息现代化的水平还不够,这样就对全面预算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差距。

(二)解决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及成本控制的措施

在针对以上的相关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对其全面预算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方面首先要能够对预算成本的目标制定要合理,成本预算只有在和实际相符合的情况下才能够得以实现,才能够促使各个责任后主体进行对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进行改善。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相关的财政部门要能够将成本目标进行分解,逐个的实现。要能够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成本控制当中,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来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盈利进行实现,从而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另外,要能够对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强化,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强化。首先就是在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方面进行强化,对其要能够严格的按照资本预算以及筹资预算等进行实施。在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要能够按照各预算执行的单位承担的经济业务类型的责任权限进行实施。其次就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要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要能够将全面预算的可控性进行充分的发挥,在执行的责任体系的建设上要进行完善,对单位以及部门的责任要能够明确,在实时监控方面也要进行加强。最后就是要能够在铁路行业高度集中以及管理的模式下,通过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应用,以及对固化编制的流程以及减少人为控制预算的编制模型进行适时设计,能够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以及前瞻性。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指标方面也要能够得到完善,不同的预算责任的主体由于在权责的不同所以就会有着不同的目标以及责任。在考核指标方面主要可以分为预算编制以及执行过程和调整、执行结果这几个类型,其中最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执行结果。所以在对人员考核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铁路局的全面预算管理指标进行,还要能够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这也是对成本控制进行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评而对指标体系的建设要能够客观科学的得以体现。同时,还要能够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各项的考核办法,在全面预算完成的情况以及审计情况的依据下,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要能够与各单位的奖惩得到有效的联系。

三、结束语

铁路运输现状分析范文3

关键词:专用铁路;运输组织;管理

专用铁路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专为本企业或者本单位内部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一般来说,专用铁路大都是企业自己投资修建,自备机车车辆,用来为完成自己企业自身的运输任务的铁路。本文结合淮北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处专用铁路的现状,浅谈专用铁路的运输组织,对如何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进行初步探讨。

一、专用铁路现状分析

铁路运输处地处淮北市烈山区,为淮北矿业股份公司二级核算单位。主要担负淮北矿区原煤入洗、煤炭外运和进矿物资运输任务。现管辖铁路专用线534公里;拥有内燃机车23台,轨道车18台,车辆723辆。与上海铁路局青町车站、天齐庙车站、青龙山车站等接轨。专用铁路基本位于矿区,沿线有塌陷路段,线路等级不高,而且平交道口较多,很多为无人看守道口,严重影响运输效率和行车安全,基本不能严格按图运行。

1、线路养护、维修跟不上

线长、点多、面广、机械化程度低、人员不足,致使线路养护、维修跟不上,加之矿区塌陷使线路下沉,给线路的维修带来更大的困难。很多情况下线路维修需要封锁区间,尤其是咽喉区间,导致很多车晚发或取消。

2、机车运行速度低

鉴于线路临近村庄,区间无人看守道口多,路外事故偶发的现状,机车限速40km/h运行,大大降低了运输效率,而且对机车磨损严重,相当一部分机车带病作业。在特殊天气下,尤其是大雾,能见度很低,为了安全,基本只能停止作业。

3、部分矿站装车系统落后

装车的快慢对车辆的周转有一定的影响,部分车站装车系统落后,装车速度较慢,而且对车辆有一定程度的损坏,比如车梯等。随着收入的逐步减少,作业人员装车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敞车的捆绑加固、车厢及车体的清理要求高,增加了装车时间。

二、车站工作组织

1、货运工作组织

专用铁路运输工作基本上都是货物运输,我处主要承担矿区的煤炭和进矿物资运输。秉承安全第一的方针,为加强货运管理,提高铁路货运管理水平,切实做到计划运输、合理运输,明确运输部门和托运人、收货人的责任,安全高效、经济便利地组织货物运输。车辆到达前认真检查线路等,到达后及时对到货位,督促矿(厂)方及时装车(卸车),做到快装、快卸,加速车辆周转并做好信息传递及相关统计工作。严格货车延期使用费收取,同时及时取送车,尽量压缩车辆在矿(厂)的停留时间。

2、调车工作组织

对于编组站来说,调车更是其日常的主要生产活动。车站能否按时接发列车,能否有效的利用现有设备的能力,能否完成生产计划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车工作组织和调车作业水平。调车工作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和单一指挥。车站的调车工作,由车站值班员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技规》、《站细》及其他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作业安全、高效。

3、车站工作的协调

车站的工作质量,以及车站的作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车站各项技术作业之间的协调,以及车站工作与区间列车运行之间的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车站应协调好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站务人员应加强现场的监督力度,不留死角,确保作业安全。

三、作业计划及调度指挥

货物运输年度、季度计划由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负责编制,并下达铁路运输处。铁路运输处经营管理部门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季度计划,并结合矿区实际产能及销售运输情况制定月度运输计划,铁路运输处运输信息中心根据月度运输计划和运销处有关运输要求负责编制并下达月度运输实施方案。通过制定作业计划来组织指挥日常生产活动。作业计划包括班计划、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等。班计划主要根据铁路运输处月度运输生产计划和运输实施方案;矿、厂当日生产情况及存煤情况;铁路局批准的旬、日装车计划,交接站的路车交接时刻与装卸车计划;机辆段(机务段)提供当日机车运用计划;施工计划、有关技术作业时间;其它临时运输要求等编制。阶段计划根据本阶段各装卸点能装卸情况;选煤厂的配洗需求和卸车次序;路车取送计划;路内外施工检修情况等编制。调度人员主要通过编制阶段计划进行调度指挥。但是,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能原来拟定的计划实现时,调度人员应及时采取必要的调度调整措施。调度人员应当及时准确收集各种信息,合理绘制列车运行图,减少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

四、专用铁路运输组织信息化

TDCS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目前新区各站已经基本覆盖,通过该系统实现对专用铁路所有列车进行实时、集中、透明指挥,用计算机辅助调整运输方案,通过计算机网络下达行车计划和调度命令,实现自动报点和车次号自动跟踪,改变过去车站值班员用电话向调度员人工报点、调度员用电话向车站下达计划和命令,车站手抄再复诵的落后方式。列车实际运行图自动绘制,自动过表,车站行车日志自动生成。这些都大大减轻了行车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工作强度。TDCS工程建成后,优化了运输调度指挥管理手段、提高了调度管理水平和运输效率。但是,该系统只能对信息进行初步处理,不能自动调整列车运行计划,还要靠人工来完成。列车调度人员应综合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优化运输组织,压缩车辆(尤其是敞车)在专用铁路的停留时间,减少货车延期使用费的支出。在目前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如何减少运输成本成为已成为企业健康、长期发展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浩.铁路运输组织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铁路运输现状分析范文4

太原铁路局朔州车务段山西朔州036002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其总体发展目标是按照“高速、重载”的水平进行发展。伴随着各个运输线路的拓展,在运输方面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注意,成为了国家铁路部门广泛关注的问题。在铁路路网中,通常是由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组成,在运输的过程中居于首要位置。本文就针对铁路路网中的自身特点以及安全隐患等进行分析,并积极的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处理。

关键词 专用线、专用铁路;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体系

0 引言

在各行各业中,“安全”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提升,国民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对安全的需要已经变得日益增长,国家对道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铁路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国家经济运行以及对国民的生活是不可缺少的,我国铁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按照“高速”“重载”的战略目标进行发展,我国对于这两方面的战略目标也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样就使得铁路网线中的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的安全运行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我国国民以及相关的部门进行关注。面对铁路发展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这就需要国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积极的应对,使得我国的铁路路网建设更加的安全健康。

1 我国对铁路安全评价与评估现状

在我国,通过有效的安全评价,能够有效实现工程以及系统的安全建设,通过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一些相关原理和有效的评估方法,将在工程内部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能够根据铁路危险的发生程度来提出安全对策,在提出科学依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铁路安全隐患问题。

在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我国的铁路发展情况进行控制,需要通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行安全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对我国铁路安全运输中进行管理,需要最大限度的进行预防措施,需要建设相符合的政策,在制度的要求下进行安全评估,确定铁路开通是否符合验收标准,在可以安全运营的情况下,及时的上报并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2 风险评估理论

2.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评价中,了解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是关键步骤,在辨识危险之后,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准确客观对问题进行分析,确保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的安全运行。危险因素能够对人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需要进行严格的分析。

第一是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最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因素之一,在铁路装置中呈现出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包括铁路线上一些非常重要的机械设备以及装置。

第二是操作因素,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没有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最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问题。

第三是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中,原材料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包括一些容易出现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的危险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这样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的威胁到人身安全。

2.2 风险评价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的风险评价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以及专项安全评价,都是面对安全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评价,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准备,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的收集资料,在危险因素中进行有效的辨识,能够根据相关的数据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法,使得交给相关的部门提出安全对策,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中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3 铁路专用线尧专用铁路的现状调研

3.1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分类及其管理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在我国铁路运输路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运货工作中十分突出它的优势,能运输各种各样的货物,但是由于种类繁多,就需要按照货物来进行划分。

货物种类可分成两大部分:

一个是特殊货物;

另一个是普通货物。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着重的看护特殊货物,这些货物是危险货物或者鲜活货物等,需要保证运输质量,将货物安全的运输到目的地,普通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只需要按照一般的情况运输即可。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上,可以划分为普货线和特殊性质货物线路,在运输网上也呈现出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各个阶段进行评估,确保运输的安全,能够保障在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下,进行有效管理。

3.2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影响因素

3.2.1 人员影响因素分析

在整个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人员的因素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人在铁路运输中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铁路运输产生巨大的影响的两种工作人员包括运输系统内人员和运输系统外人员。

运输系统内人员主要包括在铁路运输系统中的车务、机务以及工务等各个部门的领导指示人员,以及具体管理的专职人员,在运输管理过程中,他们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运输的过程中,这些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掌握专业的技能,并能够具有强大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需要在关键时刻能够掌控大局。

运输系统外人员主要是包括在运输路线附近的居民、货主以及机动车的驾驶人员等等,这些人员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事故,在铁路附近拉取危险的货物,在铁路上车辆行人强行过道等。

3.2.2 设备因素分析

在铁路运输中,设备因素也是保证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因素,能够对铁路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运输基础设备以及运输安全技术设备。这两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对铁路运输进行信号控制,以及提供相对应的检测设备,能够在发生自然灾害以及事故救援等方面做出调整。

3.3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常见问题及措施统计

3.3.1 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

安全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责任制度,其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设备管理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建设体系。在管理机构方面并没有针对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运输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造成不便管理的现象。在针对制度不完善方面,并没有为了避免由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也没有根据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的具体特点设定专门的机构进行解决。

3.3.2 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方面,相关部门对其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在维修记录上发现数据存在不真实的现象,对于发生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及时的采取解决的措施,监督检查对策的实施计划不够彻底,发现了问题并没有能够及时的采取积极的行动。另外,对于运输企业,在进行运输业务之前并没有和相关的铁路单位签订运输安全协议,没有足够的安全运输的意识,比较缺乏合理性,并不能达到相关的法律规定。

3.3.3 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不高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运输中,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到位,使得从业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不能达到要求,在铁路安全工作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素养,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披露的现象。导致业务跟不上,台账以及技术资料不完善,在记账的工作环节,工作人员对于记账只是出于形式,资料准备不齐全,使得在运输阶段没有记录可以查询,带来巨大的损失。

3.3.4 事故处理缺乏完善管理

在对于相关的救援内容不熟悉,在理解上存在偏差,使得在救援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采取的救援方案不正确,对路外的安全管理不完善,对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带来了安全隐患问题。

3.4 措施

为了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的安全,相关的部门应该加强监督检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得有法可依,加强企业中的人员工作培训力度,并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的对现场的情况作出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处理事故。

4 铁路专用线尧专用铁路风险分析

4.1 风险的表征———风险矩阵

风险的表征既是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测定风险的等级,通常采用的就是风险矩阵法,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有哪些区域发生了危险,并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列入其中,根据图示能够清楚的对比出哪些地区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比较大。

4.2 风险等级的判定

在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中,可以通过概率的形式将发生事故造成损害的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将数据资料准备齐全,采用精确定量的形式进行风险量化。

5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交通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有效的安全评价方式将铁路安全进行评估,达到安全评价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指出了铁路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李云满.企业铁路专用线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6).

[2]范明,王菲.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研究[J].中国铁路,2009(02).

[3]宋祥波,肖贵平,贾明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机车行车安全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06).

[4]宋祥波,肖贵平,聂磊.铁路安全评价方法的探讨与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12).

铁路运输现状分析范文5

关键词:铁路交通;灾害预警系统;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铁路交通中灾害预警主要以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当作研究基础,并以铁路交通中的各种灾害作为研究目标,积极探索铁路交通中灾害发生的规律、成因,然后对铁路交通中灾害实施监测和识别等,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要想彻底解决铁路交通中灾害预警问题,一定要建立一个可操作、合理、科学地预警管理系统。

一、铁路交通预警的运行方式

铁路交通中灾害预警的管理系统相关工作内容包含预警分析及预控对策。其中预警分析时对所有铁路灾害的征兆完成监测和识别及评价等,然后及时进行报警的管理工作,而预控是依据预警分析得出的结果,对铁路中各种灾害征兆完成矫正、预防及控制的管理工作[1]。铁路交通中灾害预警管理方式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铁路交通中灾害预警的管理系统运行主要围绕着人、机器、环境进行。现阶段,铁路中灾害征兆的预警及预控通常会形成两种结果,一种是正确且有效的管理,保证铁路安全运输,另一种是实效和错误的管理工作,经常发生铁路交通事故与灾害[2]。在此种情况下,铁路交通预警系统能够直接将铁路各种灾害作为对象,选择危机管理模式,预警和预控工作取得成功的是消除铁路灾害征兆,使铁路运输保持一个安全的运行状态,预警和预防失败的结果为铁路灾害征兆不可控制,造成事故与灾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失财产,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二、铁路交通运输灾害预警系统管理的流程

(一)流程分析

各个部门要定期向预警机构上交该部门的行车安全监测相关指标状态信息,同时明确选择的预控对策[3]。预警部门要经过监测和识别、诊断及评价铁路交通运输灾害征兆现象,然后确定指标处在正常、警戒或是危机状态,最终提出预控措施并且落实。如果指标处在正常情形时,那么继续进行检测,不会进入铁路交通的预控管理阶段。如果监测指标处在基本正常或是轻度危机情形时,就需要预警部门依据实际情况总结出预控对策,然后上交到决策层,最后由决策层逐级下达各个职能部门完成落实,一直到铁路交通运输恢复到正常,与此同时把对策计划录入到对策库中以备后用。

三、铁路交通灾害预警分析及控制对策

(一)铁路交通灾害预警系统的分析

铁路交通中灾害预警分析主要包含检测、识别、诊断及评价。监测主要是针对铁路的交通环境和机车运行状态及驾驶员行为等,经过对相关监测信息的传播和整理分类及存贮等,构建一个可以共享的信息档案,然后把监测信息录入到下一个阶段预警中[4]。识别是利用综合评价相关指标体系完成监测信息的分析,然后识别铁路运输过程中各种灾害征兆与事故诱因。最重要的是要依据监测获取的指标值,对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某一个环节发生事故的苗头及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判断出铁路运输处在正常、警戒或是危险状态,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要给出准确报警。诊断主要是对铁路交通处在警戒或是危机状态时,对任何灾害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明确指出危害性相对较大的致灾因素。另外,评价是对已经被确诊的铁路交通事故完成损失评价。首先,具体分析出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损失及损失趋势,其次分析、评价对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评价结论是铁路运输预警系统预控的基础。

(二)铁路交通运输灾害预控的对策

通常情况下,铁路交通中灾害预控的措施包含组织准备和平时监控以及危机管理。首先是组织准备,其是预警管理工作的主要保障,能够为铁路交通处于危机情形下的相关管理提供组织训练及对策。主要包含制定和落实预警管理相关工作制度、标准级规章,为报警系统提供服务[5]。其次是日常监控,其主要对铁路交通中灾害完成实时监控的管理工作,包含的任务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日常对策,另一个是危机模拟。前者是防止或是避免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铁路交通运输的顺利运行。后者是在平时对策工作中及时发现一些难以控制的铁路交通灾害诱因,并对极有可能出现铁路交通事故进行假设与模拟,然后总结出相关解决措施,为铁路交通运输步入危险情形做好一切准备。最后是危机管理,其主要指平时监控不可改变的局面进而陷入到交通危机情形时,可以拟定危机计划,尤其是领导小组的急救员体系和社会救助方案等引进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如果铁路交通危机情形恢复到正常,那么危机管理就已经完成的任务。

四、结束语

创建铁路交通运输灾害预警系统,关系到各个部门和各个专业,而且是多门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研究及开发领域。因此,一定要设计出一套相对完善、简单、实用的监测评价指标,确保指标的有效性和敏感性及可测性。将铁路交通运输灾害征兆转变成铁路交通危机,然后选择合理、科学对策且严格落实,一直到铁路交通恢复到正常运行,从而保证铁路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昆鹏.铁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R)在铁路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3)

[2]禹志阳等.中国西部铁路行车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会议论文.2012,6(11)129―133

[3]陆钰彬.西南山区高速铁路路堑高陡边坡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及其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铁路运输现状分析范文6

一、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发展现代物流,铁路具有自身的优势:一是统一的全国铁路路网体系,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二是遍布全国的铁路仓储设备,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三是发达的路网通讯能力和具有丰富市场信息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共享的信息资源。四是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技术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重要的职工队伍。五是大运量、低运价、全天候、持续均衡运输,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最重要的经营基础。

二、我国铁路运输现状分析

(一)陈旧、过时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铁路系统集“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特点于一身,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甚至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铁路运输的独家经营,使铁路上下习惯了以“老大”模样自居,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体制的僵化反映在物流控制层面与作业层面的表现为:对物流服务不够重视,还在用同一物流服务水平对待所有的顾客,难以及时对物流服务进行评估,对市场形式、竞争对手状况等信息掌握较少,在整个物流系统与外界的互动中调整缓慢。

(二)托运货物手续繁琐铁路货运计划的受理及承运方式是货主普遍关注的问题。铁路托运货物手续繁杂,多窗口、多层次的受理承运程序,阻碍了铁路货运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长期以来,托运人要在铁路托运货物,需要往返多次办理手续。从报批计划、受理运单、组织进货到配车、装车,不仅周期长,而且各环节缺一不可。这种状况,虽已有根本性的改变,但由于铁路货运还要受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政令的制约,使得铁路货物受理承运时运输限制较多。而公路、航空和水路为适应市场要求,早已改变了这种带有计划经济烙印的繁琐手续。尤其是公路运输,只要不是违禁货物,货主就可以预交定金、立即签约、货到后付款。一批货物从受理到承运可能只需要10多分钟。

(三)送达货物时间长,且常发生货损货差现象货物的送达速度及安全性、完整性也是货主普遍关注的问题。受铁路运输能力的影响,货物在站滞留时间过长。对一些时效性强的货物,会因时间的耽误,给货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随着一些货物运距的缩短,货主大多会放弃铁路改由公路运输。此外由于铁路货物运输设备不良、装卸人员素质不高和铁路沿线治安问题,货损、货差问题时有发生。而货主对货物的运输要求是送达速度快、随到随运、文明装卸、安全可靠;对货损、货差的理赔,要求手续简便、快捷,赔付时间短。铁路货运在这些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铁路的声誉,使铁路在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货物运输市场,丧失了大量的份额。

(四)铁路运输基础相对脆弱第一,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现有的运输网络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主要铁路干线运输负荷过重,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第二,结构矛盾突出。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铁路网络结构不尽合理,繁忙线路客货混行影响了速度的提高和效率的发挥。第三,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我国铁路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很低,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自动化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