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范文1

一、讨论物权法草案应当以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

宪法第6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的规定,这是 1949年建国以后五十经验的总结。多年的实践证明,实行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实行国民经济高度计划化,在财政上搞统收统支,在物资上搞统购统销,在报酬上搞统一分配,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总结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而增强了综合国力,改善了人民生活,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侵吞公有财产,分配不公的问题应当高度重视,尽快解决。但是,不能因此而怀疑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是使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基本国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国策。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应当是我们讨论和修改物权法草案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就难以达成共识。

二、不同的法律部门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任务不同

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是各法律部门特别是直接调整财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不同的法律部门有不同属性和不同的调整方法,各有不同的任务。物权法是民法的组成部分,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物权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基于有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而发生的关系。物权法上的平等主体就是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法人是法律概念,不直接反映其所有制性质,法人包括具有法人资格的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独资企业、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合资建立的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在物权法上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物权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基于物质资料发生的关系,不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基于物质资料发生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权法的任务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确认和保护民事主体合法取得的物质资料的权利(在物权法上称为物权,包括关于土地、房屋、机器设备、交通工具、服装、食品等不动产和动产的各种物权,其中主要分为所有权和所有权以外的物权两类),规定民事主体使用和支配物质资料的规则,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法律保障,为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提供基础性的法律保障。

人们生活需要有服装、食品、住房、交通工具等生活资料,对这些生活资料享有物权,人们的正常生活才有基本的法律保障。工商企业需要有物质资料才能进行生产和商品交换,物权法确认工商企业享有物权,就为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为了生活或者生产经营需要,有时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对同一项财产享有一个所有权,例如,两个以上的自然人共同出资合买一件物品(汽车、拖拉机等),形成两个以上的自然人的共有财产,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再如,两个以上的农业集体组织共同出资,合建一项水利工程设施,形成两个以上的集体组织的共有财产,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这在物权法上称为共有(不是指经济制度上的公有),共有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共有物购买或者出卖时买卖双方的关系如何处理?需要物权法区别共同共有还是按分共有,分别作出规定。一幢大楼里的房间归各用房人所有(物权法上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其中又有走道、楼梯、地下车库、楼前绿地等方面的关系,还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和物业管理人的关系,这些关系如何处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行使和保护是个复杂问题,一般不容易由当事人协商决定,需要由物权法规定。

相邻的土地、房屋的所有人、使用人之间,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中会发生多种关系,为了用水、排水、通风、采光、日照等发生的关系,当事人各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建筑物的建造或者修缮,铺设电缆、管道等需要利用相邻一方的土地,相互之间各有什么权利和义务?这些关系在物权法上称相邻关系,需要物权法作规定。

建设用地除了使用地面以外,土地的上空、地下还可以再设立使用权,如果设立,就涉及各使用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转让给第三人等复杂关系,这在物权法上称建设用地使用权。当事人一方为了实现自已土地的利益,如通行、汲水、引水、排水等,需要使用他人土地,通常是有偿的、有较长的期限的,协商确定之后,使用权人享有的权利在物权法上称地役权。除双方当事人的关系外,地役权还会涉及到与其他物权人的关系,例如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关系。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役权都需要物权法作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方面已经有农村土地承包法,这个法主要是关于承包经营合同关系的规定,通过物权法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可以由政府根据承包经营合同发给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利于稳定和保护土地包经营权,有利于调动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积极性。

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的,物权关系是不断变动的,会不断发生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情况,需要物权法对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规则与办法作规定。

物权法草案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上述各方面的问题至今许多都没有法律规定,或者规定不具体,或者没有提高到物权的高度,实践中发生了不少涉及物权的纠纷,无法可依。没有物权法必然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没有物权法,合同法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影响商品交换,影响市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前,集体和个人的财产遭受侵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物权法保障物权,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公有财产遭受侵害,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缺少物权法保障物权。

除民法外,其他法律部门根据其属性和功能,用不同的方法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除民法外,调整财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部门主要是行政法和经济法。行政法通过行政管理的方法管理经济,例如土地管理法、铁路法、公路法,是国家管理土地、铁路、公路的法律。经济法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包括关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的法律,农业法、银行法、税法等。行政法和经济法有直接调节不同所有制经济的职能,通过行政法和经济控制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其符合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物权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没有直接调节不同所有制经济关系的功能,在法律和所有制的关系问题上,可以说行政法和经济法是调节法,物权法是保护法。

三、物权法区分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经济地位不平等和物权关系平等

所有制和物权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经济问题,后者是法律问题。例如,农村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这是讲所有制,是经济问题。说甲村的土地由甲村的农民集体享有所有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甲村的土地都没有所有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甲村的土地所有权,这是讲法律问题,是物权关系问题。再说,甲村的土地由农户或者农民个人承包经营,承包人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在物权法上,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成为物权,属于用益物权的一种。甲村的农民都有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也是一种用益物权。在一个村里,至少有这三种物权,此外,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以及个人还有多种形式的物权,所有物权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由于物权法与所有制有联系,在物权法中有关于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是必要的,但是应当作原则性、方向性的规定。物权法草案第1条规定:“为了明确物的归属,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制定本法。”物权法草案还根据宪法对自然资源的归属作了规定,有些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有些自然资源分别归国家或者归集体所有。自然资源是一切物质资料的基础,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公有财产,就为公有制经济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物权法草案的这些规定体现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不平等,体现了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除自然资源外,其它不动产和动产(工厂、铁路、银行等)需要通过生产、交换、分配等方式才能产生,这方面物的归属问题实质上是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的经营范围问题,是哪些行业吸收或者限制集体和私人投资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的情况下,在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经营范围有明确分工的情况下,物权法可以作出规定(前《苏俄民法典》有规定)。在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情况下,对各种不动产和动产的归属由物权法划个界限,用基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利于对各类经济发展的灵活调节,这类问题应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由行政法和经济法根据需要作灵活调节。

以上说的是物权的归属,再说物权的行使。物权的行使有对内关系对外关系两个方面,对内关系是法人内部的分工和权限问题,对外关系是平等的物权主体之间因行使物权发生的关系问题,物权法调整的是对外关系,基本上不调整内部关系。内部关系中比较复杂的是国有企业行使物权的权限问题,对此物权法只能作原则性规定,物权法草案规定国家对其出资的企业享有出资者权益,就从根本上划清了国家和国有企业权限的界限,具体规定国有企业行使物权的权限和程序不是物权法的任务,应当由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独资企业法规定。

这里应当强调的是,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经济地位是不平等的,但是作为民事主体的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物权法区分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经济地位不平等和物权关系平等。物权法第5章的题目是“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本章规定了三种类型的所有权,主要内容是关于自然资源为公有财产规定,关于国家出资的企业和国家的关系的原则性规定,关于集体企业行使所有权的原则性规定。所有权类型的规定,反映了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是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反映。但是,这里不是讲物权关系的主体就是国家、集体和私人,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体现在物权关系上,主体要落实在具体单位上,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在特定情况下国家也是物权关系的主体),在民法上就是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法人,泛指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不可能成为物权关系的主体,因此物权法草案第2条规定:“本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区分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经济地位不平等和物权关系平等,对正确制定物权法和物权法颁布后正确适用物权法有重要意义。

四、平等保护物权是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物权法保护物权的方法主要是在物权受到侵害时,由侵害人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侵害民事权利的人向权利人承担的责任。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是平等的,承担民事责任自然应当体现平等原则。《民法通则》规定的侵害民事权利的责任形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物权法规定侵害物权的责任形式应当限于这些责任形式。物权法草案第 43条第2款规定:“侵害物权,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规定只是指明侵害物权的法律责任不限于物权法上规定的民事责任,物权法草案没有具体规定侵害物权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侵害物权,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行政法或者刑法的规定。

既然物权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那么,对平等主体的物权的保护就应当是平等的,不论被侵害的物权的所有制性质如何,损失多少,赔偿多少,不应当是侵害公有财产就多赔,侵害非公有财产就少赔,也不应当是着重和优先保护国有财产,次保护集体财产、后保护私有财产。只有平等保护才符合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否则,无论是偏向于对公有制经济的保护,还是偏向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都不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则,都偏离了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物权法的任务是用物权法特有的保护方法保护所有平等主体的物权,既维护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也维护不占主体地位的非公有制经济,才能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如果要求物权法规定优先和着重保护国有经济、次保护集体经济,后保护私有经济,就意味着要改变物权法的属性和功能,使其实现调节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的功能,那样就否定了物权法的民法性质,混淆了民法与行政法和经济法的区别,造成法律体系的混乱,就会引发司法的混乱,产生不利于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弊端。

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公有制;市场经济;效率

一、近年公有制相关理论的发展

1.公有制的基本概念

刘永佶认为公有制是劳动者生存与发展的形式,具体表现为素质技能提高了的劳动者经过斗争实现其社会主体地位的制度,是劳动者掌握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基础上的权利关系,所以公有制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制度形式。

他在《公有制经济新论:主体、性质、目的、原则、机制》一文中认为公有制的内容不仅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更包括劳动力的所有权,所以其主体是拥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劳动者;任何所有制的性质都是由其主体的利益决定的,公有制的性质就是在劳动者掌握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基础上的权利体系;公有制的目的是提高和发展自由联合的劳动者素质技能的,这也是巩固和完善公有制的内在要求;所有权主体与占有权行使机构的矛盾是公有制的主要矛盾,公有制的原则是所有权主体对占有权行使机构的民主控制,这里的关键就是确立并保证劳动者的民;公有制的机制是劳动社会主义法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何规定、实施所有权主体对占有权行使机构的选举和控制上。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李太淼在文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合理性辨析》(2007)中认为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相反,它们还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具体表现在:限制私人垄断,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搞好宏观调控,主导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确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体制基础。

3.公有制经济的效率研究

刘浩在文章《论公有制经济效率的认识误区》中通过理论认识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反驳了部分学术作者根据实证研究得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推论。他借鉴西方经济学区分三种效率的做法,认为公有制经济在配置效率和动态效率上有优势,但其技术效率受知识资本的制约,所以公有制总效率的优势可能被外资民营的技术效率优势所掩盖,同时由于公有制经济内容广泛(包括但远远不只公有制企业效率)、样本偏差和研究发法的局限性,关于公有制企业效率的实证分析的数据得不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结论。

李济广在《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研究述评》中认为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判断公有制效率,因为国有企业工资保险福利比重大、税收负担重、利息支出也多,而利润只是增加值或总产出的一部分;社会负担重、体制未理顺、改革失误、政府作用不力等诸多客观原因造成了国有企业效益和效率问题;公有制企业在社会贡献率等指标上高于非公有制企业,而国有经济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宏观效率上;公有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强和宏观效率高。

郝大明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效率与探索选择的实证研究》中利用2001年山东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101886家工业企业法人数据资料进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分类,运用投入产出效率来测定不同类型企业的效率,得出与外资合资经营企业模式和国有与集体企业联营企业模式的效率较高的结果。经过分析,他认为在目前环境状态下提高公有制企业的效率,首先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既能得到它们的支持又要摆脱其行政干预;其次是要适应市场变化, 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

阮敏在《公有制效率:假说与经验证据》一文中认为在承认生产力标准及其具体化的资源配置效率标准、动态效率标准和交易费用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得出一个假说: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公有制是有较高效率的;利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公有制经济是高效率的,并且这一经验结论不受国别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影响,因此具有统计上的稳健性。

二、对以上文章的简要总结讨论

公有制理论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在不同的学者中出现不同的解释甚至相互矛盾的说法。对于公有制经济效率问题无疑是大家争论最多的领域,国有企业效率普遍低于非公有制企业是大家的一个基本共识,但很多公有制经济的支持者也批判了以此为论据推断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结论,因为其效率的衡量指标不全面、样本有片或研究方法有局限性,有的学者利用效率的不同种类的区分从正面论证了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表明公有制在微宏观层面的相对优势,还有学者利用实证研究证明了公有制的高效率不受经济和国别的影响。

我们要中立、客观的看待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有利条件,包括公有制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高效率,以及在消灭剥削建立和谐劳资、维持公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公有制经济的诸多问题。从理论上说,资本主义经济会产生总需求不足,而相对的,公有制经济必然的内生总需求膨胀,公有制经济也有可能存在经济波动,且在公有制的经济体制下,腐败极易滋生;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践中看,国有企业的效率偏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腐败横生、垄断企业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过高等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必须承认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为发挥公有制的优势、弥补公有制的不足提供了无限的可能:(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保障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现的渠道。(2)在宏观经济运行层面上,同时与私有制相比,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自觉地科学配置资源的条件,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最重要的关系全局的生产力,既发挥公有制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高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3)在微观经济运行层面上,私有制在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有利于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所以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引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应统一于公平与效率,缺一不可。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如何保证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过去我们偏向于效率,强调解放生产力、“又快又好”的发展,但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公平”的缺失一方面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缺乏“公平”,整个社会的劳动积极性也大打折扣,进一步影响“效率”的提高。由此我们要深刻意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远未完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采取积极的措施,保障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佶.公有制经济新论:主体、性质、目的、原则、机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3

[2]李太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合理性辨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7-1

[3]刘浩.论公有制经济效率的认识误区[J].财经研究.2004-3

[4]李济广.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率研究述评[J].研究,2006(2)

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范文3

1.私营建筑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由我国的经济制度决定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近年来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来源。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下,私营建筑经济必须也有必要踏足建筑业界。

2.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是由国有建筑经济自身的缺陷决定的国有建筑经济是由国家扶持的经济模式,它有着国家为后盾的巨大优势,但同时,这个又是也造就了存在的缺陷。

1).国有建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国有建筑经济是国家所有的经济组织,国家委托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所以对于国有建筑经济而言,无论是资金投向还是项目审批,都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层层报批。这样,一方面会使国有建筑经济发展的投入增加,使得建筑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决策制定和颁布的流程过于复杂,会导致一些政策和信息的滞后性,错失良好的市场时机,往往在政策的执行之日,原本约定的项目已经解约。

2).国有建筑经济成本的相对劣势。国有建筑经济不仅要发展自身,同时还要引导建筑业的发展,替政府分担管理压力和财政压力。另外,国有建筑经济还承担着居民供水,供暖,婴儿入托,离退休工人管理等社会福利的负担。这些负担所耗费的费用无疑会以房价的方式转移到购房群众身上,自然,国有建筑经济的成本将大大增加。

3.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是建筑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是由建筑经济自身的二元性决定的。总之,为了给私营建筑经济一个更为适合的生长环境,国有经济要逐步从这一竞争产业中退出,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现阶段科技的发展,决定建筑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劳动力数量,也就是说,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劳动力过剩,这一切就决定了私营建筑经济势必要进入经济市场;再加上私营建筑经济较国有经济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发展私营建筑经济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生产规模的相对较小型以及经营方式的单一性,决定了私营建筑经济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一是由于私营建筑企业起步较晚,所以导致目前私营建筑经济的规模较小。二是由于私营建筑经济自身存在的信誉度低的问题,导致企业吸引投资的能力差。由于私营建筑经济以短期利润为主要经营目的,这就导致私营建筑经济在利润追求的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比如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等,造成国家政策的制裁以及公众房屋质量的质疑,这些都导致企业信誉的降低,从而难以招揽工程。

二、解决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的方法

1.提高认识。这里的提高认识主要包括对于私营经济的认识以及私营经济主体对国家法律的认识。提高对于私营经济的认识,其目的是解决社会各界对私营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质疑。而提高私营经济主体对我国法律的认识,其目的则是为了使私营建筑经济在法律的约束下发展,提高自身的信誉,以承接更多的项目,促进自身的发展。

2.注重改革。就是要加强对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的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其自身弱点决定其必须进行企业制度的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产权制度的改革。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国有小企业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化,国有小企业可以采取出售、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从而为私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范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两个概念的含义,能够把两个概念和具体收入形式对应起来。

2.能力目标: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多角度分析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危害;能够从语言和经济模型两个角度阐释公平效率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具体生活中兼顾公平和效率两个价值维度。

二、教学过程

环节二:“小李一家收入变化”

教学情境

教师提问

小李一家收入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学生从总量增长和渠道增多两个角度思考)

本环节设计意图

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家庭生活变化。

2.运用已有知识得出:总量增长与生产力发展有关,渠道增多与基本经济制度变化有关。最终得出结论:生产决定分配。

环节二:“设计咱们学校的工资分配”

教学情境

教师提问

你觉得咱们学校的各个岗位应该拿多少钱?(找4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你为什么这么分配?(4个同学分别阐述)

本环节设计意图

1.通过最熟悉的学校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2.学生阐发对按劳动和贡献进行分配的理解。

3.学生自主得出公有制范围内劳动和贡献是分配的尺度。

环节三:“设计非公学校的工资分配”

教学情境

教师提问:

从所有制角度看,这个学校和咱们学校有什么差别?这样的学校或者企业能不能只依靠劳动一个尺度进行分配?你觉得20万应该怎样在贾某、王某、教师、房屋出租者之间进行分配?(找4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学生在情境中体会非公经济范围内收入分配问题,认识到非公经济是不同要素所有权的具体结合。

2.不能仅依靠劳动一个尺度进行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各种要素都要参与分配。

3.分配的具体依据实际上就是各种要素的市场价格。要素价格归根到底是市场稀缺程度决定的。

教学活动

“连连看”,把下列收入形式与对应的要素连接起来

A.投资股票、债券所得

1.劳动要素

B.专利转让费

2.资本要素

C.职业经理年薪

3.技术要素

D.土地流转所得

4.管理要素

E.麦当劳员工工资

5.土地要素

本活动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把收入与具体的生产要素对应起来。

环节四:“总结我国的分配制度”

教师活动

带领学生总结出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巩固练习:书中的探究活动“小吴一家”。

本环节设计意图

1.总结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得出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2.用书中探究练习巩固学牛的理解。环节五:“公平和效率”

教学情境

教师提问

观察图表,说明我国收入差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只有0.18,处于平均主义大锅饭状态。平均主义好不好?现在我国基尼系数接近0.5,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差距过大对社会有哪些危害?这说明公平和效率有着怎样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建立坐标系,横轴表示收入差距,纵轴表示效率。如何在坐标系中用经济模型表示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分配不公会导致:人们没有积极性,社会不稳定、激化矛盾;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2.平均主义导致人们缺乏劳动积极性,不能激发工作效率。

3.公平和效率对立:片面强调公平和效率的一方会损害另一方。公平和效率统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4.用经济学模型固化公平和效率辩证关系。

专家点评:(梁侠,北京市政治学科带头人,中学政治特级教师)

该教学设计目标清晰,符合新课程要求,且具体可操作性强。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落到了实处。既引导学生认同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差距存在的合理性,又引导学生明确效率公平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突出,通过几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清晰地理解了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各种不同情况,并进一步深度理解分配与生产、分配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联系所学旧知,理解新知,提高认知水平,锻炼思维能力。教学难点处理得当,通过不同分配方式的比较,有助于学生辨别不同分配方式及其原因。

教学设计的突出亮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生活中可感可知的经济现象,理解经济学的知识。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贴近学生,有利于引发学生兴趣,又逻辑严谨,体现了生活逻辑为主线,学科逻辑为支撑的课程理念。

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重大突破;本质特征;问题根本;主线与路线图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01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是市场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论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重大突破

从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以来,在20多年时间里,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一直在根据实践的拓展和认识的深化寻找科学定位。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不断成熟。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最大亮点,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这将成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与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将发挥同样的巨大作用,极大地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给我国再争取一个更好的改革红利期,助推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基础性”作用给人的感觉是:在市场之上还有一种力量在配置资源,那种力量就只能是政府。同时,过去我们对宏观调控也有扩大化的理解,仿佛宏观调控就是政府配置资源,干预经济活动。党的十四大以来,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在表述上虽然有所调整,但那主要是对市场作用在范围和程度上的加强,只是在“量”上的调整,没有质的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最本质的问题。“决定性”作用的意思是,其他力量只能是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不是别的,只有市场。

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抓住了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但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的干预太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通过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市场体制中最主要的缺陷,集中表现在政府为主导来配置资源,政府过多而广泛的行政干预、深度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及国有大企业的行政垄断,压制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技术创新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中出现的产能过剩、城市病、耕地占用过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环境破坏等,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过多干预有关,与地方政府推动下的盲目投资有关。

国有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不占有优势,但是,国有企业在很多重要行业中的垄断地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加强,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保持着政府赋予的行政垄断权力,这使市场失去了充分竞争性质,难于发挥其有效配置资源和形成激励机制的作用。要建设竞争性市场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我们已经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又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内涵、一般规律,就要解放思想,破除理论障碍,在理论上承认这一规律,在实践上遵循这一规律。“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没有市场或没有政府,经济发展都会孤掌难鸣。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行,没有政府的作用同样也不行。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资源配置上,政府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只有界定好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明确了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

经济体制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选择改革的突破口、重点。人们对此曾有过很多讨论,有人认为是财税体制,有人认为是金融体制,有人认为是土地制度等等。这些改革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并据此设计各领域的经济体制,那不可能有质的变化和飞跃。我们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把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市场体系的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宏观调控、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都要以此为标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并以此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改革的原则和检验尺度。

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范文6

(二)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本单元考点: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5、国家的宏观调控;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重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坚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热点:

正确认识当前国有经济布局上的战略调整;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地位作用;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问题与对策。

四、考点提要

考点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主体地位(或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两个方面。

1、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①含义:……

国有经济:……(主导)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集体经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股份制、承包、租赁等。

②具体内容: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

含义

范围

作用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

③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①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第二、……

(补充:国有经济的控制力:A表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支配力;B表现在国有资产整体质量的增长力;C表现在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D表现在国有资产对社会资本的广泛辐射力和引导力;E表现在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支撑力;F表现在对社会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调控力。如:以中央重点抓的512户国有骨干企业为例,它们占国有工业企业总数一到1%,而资产总量则占55%,销售收入占60%以上,向国家提供的利税占85%)

②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为什么?)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①实现形式多种多样的原因:③有哪些实现形式:

②探索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意义:④热点问题

正确认识当前国有经济布局上的战略调整

①调整的原因:

②调整的手段:

③调整的目的:

④调整不会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⑤调整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考点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主体)国有和集体成分

###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构成

(我国经济成分构成)个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

非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

外资经济:……P。39场经济的重要组

(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的成部分,而不是

境外资本部分;中外合作补充)

中的境外资本部分)

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性质(含义)

特点(内容)

地位

作用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是什么?

②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P。39(既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要继续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

3、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根本原因)。P。40

②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P。40-41

③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④实践证明,它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P。42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它包含两个基本方面,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或目的)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生产力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保证发展生产力的成果归人民享有。

4、热点问题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地位作用

①发展:发展迅速,今后还要继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考点三: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

①按劳分配的含义:(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它的基本内容是:……

②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前提:……P。42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物质基础:……P。42

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直接原因:……P。4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对资本主义"按资分配"原则的否定。在我国现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按劳分配的作用

2、按劳分配以外的收入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按资本要素分配(存在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私营、外资经济)

福利性分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社会保障收入

①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

③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实行非按劳分配的几种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社会主义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①这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最终原因)

2)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确立分配制度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的客观必然性4)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于加快经济发展和

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

联系: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二者都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二者的最终决定因素。

####注意的问题

问1:劳动所得(或劳动收入)从形式上看有哪些?(劳动所得除了按劳分配收入:工资、奖金、津贴、联产计酬,还包括其他分配方式中的个人劳动所得。)

问2:科技人员的收入属于何种分配方式?(A公有制经济中的科技人员提供新技术所得收入,应属于按劳分配。B科技人员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入股而得到的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也就是说属按生产要素分配。C私营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不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D一部分科技人员,脱离原所属单位,自办科技实体,利用自身科研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其科研成果属于归自己所有的技术商品,以技术转让方式把它卖给有关企业使用,属正常的商品交换,其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并不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问3:凡劳动所得,都应给予保护,凡非劳动所得,都应一律没收。(分析:A你在国企工作,拿到的是工资、奖金和津贴。如果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甚至是伪劣产品,该不该保护?显然,这种劳动所得不应保护。个体劳动者在生产和经营中偷税漏税,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因此,并非保护一切劳动所得,而是保护合法劳动经营所得。B非劳动所得有哪些?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经营风险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等均属于非劳动所得。在现阶段,合法的非劳动所得受法律保护。总之,合法的劳动所得、合法的非劳动所得,都受到法律保护,不合法的劳动所得、不合法的非劳动所得都不受法律保护。)

问4: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中的"五个不等式":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等于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还包括其他的非按劳分配方式。

B、按劳分配不等于每个劳动者都能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①按劳分配是指……②但在现阶段,在公有制经济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职工等量劳动并不一定能够获得等量的报酬。③无效的劳动(如生产的产品积压)不能获得劳动报酬;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获得的劳动报酬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挂勾,各个企业经济效益不同,职工的收入不一样。④在现阶段,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并非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而是存在于许多场合的平均数中,使"不等量"围绕"等量"上下波动。

C、劳动收入不等于按劳分配收入。在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主要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有制经济中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按劳分配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经营风险收入中经营者凭借复杂劳动而获得的劳动收入。由于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非公有制经济基础上获得的劳动收入均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D、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剥削收入是指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的剩余价值。这种剥削收入是一种非劳动收入。而按资金分配收入(如股份分红、银行利息、债券利息),风险收入(如股票交易、期货交易、企业承包者和经营者的风险收入),等不能说是剥削收入。

E、收入悬殊不等于分配不公。收入悬殊不一定是分配不公造成的。现阶段,由于分配方式多种多样,会造成收入差距。对目前收入悬殊问题应区别对待。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考点四: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资源和资源配置

2、市场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P。46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

②联系

比较市场经济商品经济

含义不同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讲的是资源配置方式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讲的是是否为了交换

出现的时间不同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自由竞争阶段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产生时期

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①平等性

②竞争性

③法制性

④开放性

平等性(由什么决定?--价规的作用决定。价规要求交双方遵守"等价交换"原则,这一原则决定了经济活动的参加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竞争性(为什么存在竞争?--商品经济的产物。其积极意义是:有利于社会劳率的提高和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消费者,通过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法制性(市场经济在竞争中会引发利益矛盾。处理矛盾的准则是法规。所以,每个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也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开放性(由什么决定?--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广泛发展。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它促进了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从市场经济的四个方面的特征及其关系可说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5、一般特征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有哪些要素?市场经济如何通过它的要素来配置资源?

(1)供求: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价格:价格是市场运行信号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市场价格的升降,给供求双方同时发出信号。价格提高,将会促进生产,增加供给;反之,则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通过价格的双向调节,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平衡。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

(3)竞争: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没有竞争,价格的决定、

价值规律的作用都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功能。

总之,通过竞争,价格在供求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导社会资源向效益高、急需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流动,即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6、热点问题: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部门垄断

考点五: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2、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①宏观调控的含义

②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含义

内容(作用)

###

解决办法:

宏观调控

注:对市场经济的内涵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应注意把握两方面:二是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不能认为只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才有宏观调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拉手,向前走")

4、热点问题: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问题与对策

①问题:各地不根据实际情况就乱上项目,高档宾馆、大型商品严重供过于求;陆续发生"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不少地方水果卖不出去烂掉;大量的商品房无人购买而长期闲置等。

②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一,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大多数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还不健全,不少企业的经营活动还要受"长官"意志的支配。第二,市场不发达,信息不灵,导致盲目决策。第三,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起来。

③对策:A、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B、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调控经济。

###市场调节(不是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

原因后果

自发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的现象

盲目性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滞后性由它的自发性、盲目性和资源配置的实现方式决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林及大型项目建设上影响更明显

(正因为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必须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考点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②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不考)

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别与社会制度结合不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基础不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资本主义私有制

目的不同实现共同富裕获得剩余价值

宏观调控程度不同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为什么?P.60)虽然国家可以采取某些措施干预,但仍处于无政府状态

相同点都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的区别

(1)在调节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前者是配置资源、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计划起辅助和补充作用;后者以计划为基础和主要手段进行资源配置。

(2)计划的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在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后者对每个企业生产经营、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作具体规定和管理。

(3)计划制定和实施途径不同。前者自觉遵循价值规律,通过综合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来实现;后者无视价值规律,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以及其他行政命令,通过直接指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2)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三个方面作用,归结为一点,即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市场虽有灵敏性特点,但不能反映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具有滞后性。因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学法指导: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市场--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的调节作用是否万能的?(不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典型题例

背景:近年来,由于对市场监管不力,市场上不时传出"毒大米"、"毒油"、"毒月饼"、"黑心棉"等事件。这些事件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辨题: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就是强化国家对市场的监管。

答:(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市场监管力度,坚持依法治市。(2)从经营者角度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经营者提高自身素质,依法经营。(3)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消费者提高权益观念,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4)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离不开舆论和社会的监督。(5)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德法并举,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也必然会引起贫富差距,导致两极分化。

答: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②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和发挥生产要素的效能,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发展生产力,也会造成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③把按劳分配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一方面,我们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加强宏观调控,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

"孔雀东南飞",是人们前几年对西部地区的人才等资源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的这一形象说法。现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会出现"孔雀飞西北"的现象。请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说明这种经济现象。

答:(1)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要求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就先有"孔雀东南飞",再有"孔雀飞西北"的现象。(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作用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过去的"孔雀东南飞"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而现在的"孔雀飞西北",则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典型题例

1、(单选)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要求在社会总资产中(全国高考D)A、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下降B、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上升C、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私营经济D、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非公有制

2、(单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这两种不同提法的区别在于(全国高考A)A、是否把承认非公有制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B、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C、是否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D、是否认为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所下降

3、(单选)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全国高考题B)A、贯彻按劳分配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D、按劳分配与按资金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4、(单选)1993年至1997年,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由"高增长、高通胀"转变为"高增长、低通胀",世界舆论认为我国成功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陆"。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全国高考B)A、市场经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B、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C、低通胀以高增长为必要条件D、高增长和低通胀是相互相成的

5、(单选)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全国高考B)①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有计划指导的②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联系③我国的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联系④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全国高考,辨析)在我国现阶段,"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然"共富"。

答:(1)共富指的是共同富裕,先富指的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2)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全体人民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因此,共富必须先富是正确的。(3)先富的根本目的是共富,国家只有一方面提倡先富帮后富,另一方面对于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实行干预和调节,才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否则,先富未必共富。

六、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据报道,在浙江,国有经济总量借调整之机,迅速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20多年来,在高速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包围下,国有经济以年均增长18%的高速度发展。这说明(D)A、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是对立的B、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太快C、国有经济总量越小,经济发展越快D、国有经济能够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2、根据上述材料,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性行业退出意味着(B)A、国有经济是否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B、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并不要求在各行各业都占支配地位C、国有经济只要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就能够发挥主导作用D、国有经济不要与其他所有制经济比高低

3、深圳建材集团作出决议,同意留英博士沈浩以个人专有技术作价510万入股国有企业。沈浩博士所获得的510万元属于(C)A、按劳分配所得到的收入B、按资本要素所得到的收入C、按技术要素所得到的收入D、按信息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4、上题中深圳建材集团作出这一决议的事实表明(C)①科学技术也是生产要素,可以参与收益分配②技术也可成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③沈浩收入由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组成④国家鼓励个人以技术入股国有企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5、多年来,音像市场走私、盗版音像制品的情况屡禁不止,在一些地方甚至泛滥成灾,音像制品集中经营场所沦为非法音像制品集散地这一事实反映了(B)A、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征B、市场调节具有弱点和缺陷C价格和供求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D、生产经营者不懂得经济活动应依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6、非法音像制品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这就要求国家(D)A、取缔、关闭音像市场B、对走私、盗版音像制造者课以重税C、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D、加强对音像市场的管理调控

(二)不定顶选择题

7、我国现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做法符合这一分配制度的有(AB)A、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B、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C、凭借行业基础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D、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8、商品经济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为(AB)A、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B、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规律、作用也必须相应地扩大和加强C、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区分不同类型商品经济的标准D、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就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

9、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ABCD)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B、抑制通货膨胀C、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D、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三)辨析题

10、

###补充练习题:

1、国统一开通举报电话,是政府运用(C)进行宏观调控。(2001年全国高考)A、经济手段B、舆论手段C、行政手段D、法律手段

2、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加入WTO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是因为(B)(2002年春季高考)A、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B、中国市场将成为开放统一的市场C、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基本饱和D、中国政府不再调控市场经济活动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完全由企业自主制定价格。(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

答:(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企业应当享有价格自。(2)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企业自主定价应遵循价值规律,任意提高或降低价格是违背价值规律的。(3)价格变动事关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企业之间发生的各种不正当的价格竞争,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政府必须对市场价格变动进行调控。

4、过去不少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遇到问题是"不找市场,找市长",而今是"不找市长,找市场"。这一变化说明了(BC)A、企业和政府脱离了关系B、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增强C、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调节作用来实现的D、我国政企关系已完全理清

5、在我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坚持坚持生产力标准是一定的,这是因为(B)A、公有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完全适应的B、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公有制能适应不同层次的生产力D、只有公有制才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6、"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B)A、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7、上海市25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平均每100元资本金中,59元是国有资本,41元是包括海外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安徽美菱集团公司国有经济控股33%,只有3。8亿元国有资本,支配推动了20亿元的社会资本。这说明(D)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股比例达到33%,就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比例应在50%以上D、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8、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一些小型企业出售给私人,这不是实行私有化。因为(B)A、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B、私有经济在国有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改变C、企业向国家承担的纳税义务没有改变D、企业受国家法律、政策的制约没有变

9、三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09年并网发电。三峡工程的兴建表明(D)A、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强的综合国力B、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利益是完全一致的C、国家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D、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10、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仍需计划,这种计划应(D)A、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主要通过经济杠杆,以指令性计划来完成C、通过直接指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D、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11、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令。这些法令的颁布和实施说明(ABC)A、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B、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效益多元化,必须用法制来规范C、社会主义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必须是公平竞争和有序的,必须有法律来保证D、法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12、2001年4月3日《经济日报》报道,一副OK眼镜国内的价格最高可达7000多元,而在美国的售价不到200美元。OK镜疗法需要各种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作支撑,但这种尚不成熟的疗法在中国各地遍地开花,不少医院转入OK镜专诊室的眼科大夫对此并无专门研究,一些基层医院甚至普通商店都在经营OK镜。因戴用OK镜引起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而到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日益增多。(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2)针对(1)的结论,你认为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市场存在着弱点和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样,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市场上就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2)国家应加强对OK镜市场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以调节。一方面,要制定进入OK镜市场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经营OK镜的经济行为,对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要坚决加以制裁。

13、某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时,企业负责人购买了该企业面值60000元的股票,年底分红时,该负责人获得了10000元股息。这10000元收入属于(BD)A劳动收入B、资本收入C、经营收入D、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14、

15、200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增加品种,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面对激烈竞争提出的四项对策之一。提高市场占有率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BD)A、市场占有率越高,其商品价值量越大B、交换是实现商品价值的关键C、市场占有率越高,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越大D、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6、国家冶金局确定,2000年我国压产1200万吨钢,钢产量不超过1。1亿吨,钢及钢材产量均减产约10%,以促使钢铁价格逐步回升,效益增长。这表明(B)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性B、我国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C、供求关系决定企业效益的状况D、我国钢铁行业市场调节生产的能力还不强

17、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控,其特征有(ABCD)A、主要通过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手段实施调控B、国家计划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属以指导性的C、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再直接干预D、法律规范、信息指导,成为调控的重要手段

18、

19、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