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信息奖励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情报信息奖励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情报信息奖励办法

情报信息奖励办法范文1

我局以提高人民安全感满意度为奋斗目标,积极探索立体式治安防控体系创办,以专职巡防为主、群防为辅,以路面巡逻为主力、视频监控为支撑,科学摆布警力,充分发动群众,进一步加大治安巡逻防控力度,确保辖区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今年至今,全县案件警情总量同比下降16.6%,其中,入室盗窃下降20%;全县公安机关通过巡逻防控共抓获各类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402名,其中刑拘234人,查获被盗车辆277辆。

一、因情施策,精心谋划,坚持治安防控长效化运作。结合辖区治安实际,积极寻求符合浦江治安实际的“立体式”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路子,充分强化组织保障,发动一切可利用资源,确保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长效开展。一是充分强化组织保障。我局高度重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县委常委、公安局长丰炳春经常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具体检查指导防控工作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以“立体式”治安防控模式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在丰炳春局长的牵头下,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强力推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开展。分别制定110接处警、武装巡逻、治安卡点设置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治安巡逻活动。局领导也经常性地奔赴一线指挥,共同解决开展治安防控工作问题。二是充分发动有生力量。严格落实《合同制聘用工管理办法》,按照要求招录专职巡逻防控人员,并结合公安巡逻防控实际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和巡逻盘查、蹲点守候等实战业务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专职巡逻防控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监控值机人员在招录后到先进县市局集中实战培训。同时按照上级要求配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职协管员队伍,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护村队、护厂队等社会护卫力量整顿活动,对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素质低下等人员坚决清除出群防群治队伍,进一步提高群防队伍辅助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三是充分激励工作热情。完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制定《协辅警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奖励办法》、《流动人口协管员考核办法》等规定,加强督导和日常考核。通报表彰巡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特别是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巡防队员、监控队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巡防工作职责不落实,巡防工作不到位,导致辖区案件持续高发的与单位、民警绩效考核相挂钩并要求整改落实。

二、外聚民力,优化勤务,坚持治安防控常态化运作。针对当前勤务实际,改进和完善警务工作模式,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协管员、专职巡防、群防群治三支队伍,与实际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将基础管理、社会治安防控中的作用实现最大化。一是做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在全县组建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的209名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队伍。围绕服务实战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与实际相适应的工作机制,采取经营“网格责任田”的模式,按比例划分每位流动人口协管员的工作区域,并明确目标责任。以“人来登记、人走注销”为目标,要求流动人口协管员常态化滚动走访、排查、办证,全面排摸流动人口、出租私房等基础情况,做到清查登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全面掌握底数及分布情况,力求解决流动人口流动性大、信息采集滞后、网上数据更新慢等实际问题,确保相关数据的鲜活有效。在开展信息登记的同时,要求流动人口协管员在日常工作中,深入细致地检查消防安全,发现问题的及时反馈责任区民警,努力使其在基础管理、基础防范中的作用实现最大化。自7月1日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正式上岗以来,我局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取得了全面突破。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县当前流动人口登记在册数已突破26万。二是做强专职巡逻队伍。建强专职巡防队伍,推行“网格化”巡逻,有效提升巡逻效能。要根据当前治安实际,将整个城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巡区,扩招巡防队员,整个巡防大队分3个街面巡逻中队、1个汽车巡逻中队和1个便衣中队。其中巡逻中队采取“叠加式”的勤务运作模式,确保每个班次有75人、4辆巡逻处突指挥车在路面巡逻。便衣中队负责反扒和蹲点任务。同时,专职巡防队伍实行“统一住宿、统一管理”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真正成为一支“平时巡逻、战时处突”的多功能专职巡防队伍。截止9月底,全县有财政保障的专职巡防队伍有355人,其中城区专职巡防大队170人。三是做强群防群治队伍。加强全县各类群防群治队伍的业务指导,特别是针对治安复杂区域的群防群治队伍,在加强义务巡逻、设卡守候等业务培训指导的同时,加大资金鼓励、扶持力度,并因情实行奖励办法,进一步提高群防群治队伍工作能力和积极性。建立由乡镇街道牵头组织,派出所指导的“专兼”、“村企”、“村村”、“企企”联合等多种区域联防模式的治安巡逻防控网络,进一步提高群防群治成效。同时,深化“平安小区”创建,实行小区物管公司星级评定和发案排名通报制度,以物理隔离等方式为主要手段,确保入住率在50%以上的封闭式小区达到平安小区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物防水平。

三、科学布警,全面设防,坚持治安防控网格化运作。结合当前实际,着力“三防”,积极营造“路面有人巡、空中有监控,专兼结合、警民携手”的“立体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挤压违法犯罪空间,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一是巡逻守面。以案件多发、防范薄弱等区域为重点,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巡逻片区,实行网格化巡逻,实现群防群治力量和专职巡防力量之间的联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巡逻密度,切实提高见警率。各派出所以及巡特警大队的专职巡防力量以城区和各乡镇中心集镇区域为重点,根据当前警情,动态布警,扎实开展各种巡逻守候活动,强力挤压犯罪空间。强化专职巡防的同时,积极组织发动村(居)、企业、单位等群防群治力量,深入开展社区、街面巡逻工作,通过专群巡逻力量结合,打防并举,有效提高面上治安控制力,增强群众安全感。二是视频控段。坚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统筹保障、分步推进”的建设原则,不断深化“科技强警”战略。目前,全县共建设完成241个视频监控探头、30个智能卡口,统一接入监控中心,实现高效指挥、调度、运转,视频监控与路面防控同步进行,大力提高抓获现行能力。在全面完成电子警察、过车记录、实时监控“三合一”的监控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注重总结提炼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的技战法、工作经验以及工作技巧并加以推广应用。每个探头分片分段负责各自监控区,同时,整合路面设置的卡点、网格化巡逻防控人员,每个空中监控点和地面巡逻队员编组防控,做到“点面结合、地空结合”,发挥有针对性地堵截盘查、发现阻止违法犯罪作用。以“快速、精确”为利用监控打击违法犯罪的目标导向,提高监控实时巡查的反应能力,不断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城区全方位空中巡逻,特别是密切关注重点发案时段、重点地段的各种违法犯罪蛛丝马迹,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充分发挥扁平化指挥优势,利用对讲机即时调度手段,提高监控信息传递速度,调动路面就近巡逻防控队员,落实行之有效的围捕措施,使嫌疑人在作案时或作案后第一时间就被抓获归案。今年以来,通过视频监控查破各类案件91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05名,其中,刑拘23人,行政拘留41人。三是设卡堵点。专门制定《全县公安机关卡点设置方案》,并结合夏季、岁末年初等案件多发时段,适时组织开展治安大巡防活动,以县际道路、各交通要道、人员流动较多地段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统一设置26个卡点,充分发挥堵截盘查的职能作用。同时,设置临时流动卡点,采取被动堵截和主动盘查相结合的方式,严密盘查可疑人员、可疑车辆及其携带、运输的可疑物品,特别是严格对“两抢”可疑人员、车辆的堵截盘查,实现“点对点”的精确打击。今年至今,全县公安机关通过设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37名,其中“两抢”人员22名。

四、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坚持治安防控一体化运作。坚持在政府层面推动防范社会化建设,努力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公安主导、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防范社会化格局。同时,坚持内部挖潜,确保立体式治安防控建设向纵深推进。一是不断争取政府重视支持。坚持“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社会治安防控理念,我局主动与县委县政府联系沟通,积极争取重视支持,并结合防范社会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构建“政府牵头、公安负责、全民参与”的巡防工作格局,确保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县委副书记、县长戴建平多次带队到我局实地视察公安工作并以现场办公的形式为公安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强势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划在未来三年里全县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点达到500个左右。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村(居)、企业等多方作用,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加强社会护卫力量的培训指导,全面营造警民联手共同抓好治安巡防工作的良好氛围。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各类护村(厂)队182支,警务室44个,治安岗亭16个。二是不断强化整体作战态势。突出巡特警大队在巡逻防控中的龙头作用,由指挥中心负责视频监控中心的日常运转,实行扁平化指挥调度。同时,整合武警、指挥中心、刑侦大队反街面犯罪中队、便衣侦缉队以及派出所民警、派出所专职巡逻队员、机关科室备勤人员,形成“空中有监控、路面有巡防”的全方位、立体式挤压违法犯罪空间的强力态势,建立健全了反应迅速、综合调度、运转高效的整体作战体系。三是不断深化打防衔接机制。坚持“短、平、快”的工作理念,重视打击与防控工作的有机衔接,侦查部门要结合日常侦查破案、现场勘查工作,认真研究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预测分析发案趋势,并注意发现防控工作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向派出所、巡特警、交警等部门提出防控建议,派出所通过基础和防范管理工作积极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实现互动互赢。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充实信息研判力量,成立信息研判小组,及时、全面、准确地汇总、梳理、研判各类情报信息,每日定期在公安网上研判信息,强化信息预警,全警共享情报信息,指导巡逻防控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为巡逻重点和警力投放提供参考。

情报信息奖励办法范文2

八十年代以来,吉林省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全国1/25的耕地,为全国提供1/10的商品粮,1/5的专储粮和1/2的玉米出口量,粮食生产10年跨跃了3个台阶。吉林省的农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其决定因素是坚持不懈地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动力,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科技进步。

1、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门类广、功能全、多层次、多成分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左右联系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全省已拥有县级推广站64个,实现了县县有站;乡级站919个,占全部乡镇的99.5%。二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了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三是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四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四是从3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其一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其二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其三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

2、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

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993年,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在东部山区、西部农牧区、中部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1个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效果非常明显。几年来,11个园区共转化推广了67项科技成果,培训农民71500人次。二是到目前为止,重点建设了10个星火技术密集区。这些星火技术密集区已成为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作为全国最大产粮县之一的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全省建立了15个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在示范区的总体布局上,确定了四大生态区、7种区域类型模式和18个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经过4年精心培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每公顷增长1749公斤,比全省同期每公顷增产1050公斤,提高了60%以上。

3、精心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技术组装重点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围绕粮食(玉米、水稻、大豆)、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的项目,并与全省大农业工程配套,与国家计划项目配套。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和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了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从1990年开始,把65项组装配套技术列入省重点科技推广计划,选择基地为推广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计划采取滚动式,每年进行一次调整和补充。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良种普及率达到97%,推广面积超过7万公顷的农作物新品种近20个。盐碱地种稻以稻治涝、以稻治碱和旱改水配套技术的推广,使全省水田面积迅速扩大,由20万公顷增加到66万公顷,增产稻谷45亿公斤。创造出"吉林大米"名牌产品,不仅解决了本省人民吃细粮的问题,还内销到关内各省。

4、经常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受体和载体农技培训,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全省已建立省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个,市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个,县级培训中心29个。这些培训中心已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农技培训中心培训的农村干部和群众达360多万人(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和科技大王师团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大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全省已有6335人获得了"绿色证书",有6万人取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这些农民已经成为全省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成为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相当一部分绿色证书获得者被聘为科技副乡长。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先后围绕玉米、人参等十大星火系列开发计划编写了10部教材,制作了10部配套录象带。

5、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行政支撑的力度

5.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为了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了吉林省科技与经济结合领导小组。二是建立了市(州)领导班子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

情报信息奖励办法范文3

二、服务措施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各职能部门按照“共聚一地、共建家园、共保平安、共创繁荣”的指导思想,将流动人口保护服务工作放到首要位置来抓,对外来人口就业、子女入学等,与本市居民实行同等待遇。公安机关更新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进一步简化了对暂住人口、房屋出租户的管理手续,对外来人员坚持平等化、亲情化和人性化管理,不搞大规模清查、不搞普遍式查房。社区民警以入户调查、安全检查、发放宣传手册等为手段,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市公安局还对部分暂住人口协管员上路检查办理暂住证,侵犯外来人员合法权益等问题进行了查处。劳动保障部门取消了对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的行政审批和职业工种限制,实行了城乡劳动者凭技能自主择业、竞争上岗制度;开展了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保护专项检查活动和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专项执法检查。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对外来妇女实行了与本市妇女“同管理、同服务、同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措施。教育部门大力推进“蓝天计划”,在全市改建兴建了7所公办蓝天学校,审批了12所流动儿童简易学校。

三、管理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大。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以整治促管理。1至3月份,开展了以打击黄赌毒为重点的“清风行动”。3月份至年底,又集中开展了以出租房屋、中小旅馆、工地工棚、集贸市场等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落脚点治安管控攻坚战,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上取得了重点突破。全市共登记房屋出租户65533户,登记暂住人口732362人,安装旅馆信息系统1017家。依法落实了房屋出租户的治安责任,全市房屋出租户治安责任书签订率达到了100%。在重点整治的基础上,各级公安机关结合社区警务战略,进一步落实了长效管理措施;全面推行公寓式、集中式管理,2005年,天宁青龙新市民公寓投入使用,武进江村正在建设更大规模的公寓,目前全市已经建立各种类型的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点30多个,入住外来人员1.5万人。

随着我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市流动人口总量继续攀升,2005年全市外来人口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公安机关统计的外来人口已达到了95.8万人,比2003年增加了16.2万人,增幅达20.3%。从形势发展情况来看,预计2006年全市外来人口的总量将突破100万,达到105万左右。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使全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遇到了更多的挑战,面临了更大的压力。2006年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部署,坚持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坚持善待弱势群体与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相结合,着眼于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致力于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致力于推进管理工作法治化、社会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以弘扬“三创”精神为动力,以服务为基础,以引导合理有序流动、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以严格执法管理为关键,进一步强化管理与服务措施,努力开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服务措施,在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上有新发展

外来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对扩大消费市场、活跃城乡经济、调整劳动力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加速城市基本建设,促进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支持**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建设**的“新市民”。各职能管理部门将切实转变观念,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部署,着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大力推行市民化、亲情化管理与服务,增强进城就业农民对流入地的认同感、归属感,营造共居一地、共保安宁、共创繁荣的和谐氛围。

一是切实提高进城就业农民的生存、生活质量。完善户籍管理制度配套改革政策,为农民进城落户和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大力推广集中住宿、集中管理“双集中”模式,切实改善进城就业农民的居住条件。继续推行“蓝天计划”,认真落实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切实强化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计生服务。按照《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规定,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最近,市公安局在深化《创优经济发展软环境四十条措施》中已作出了承诺,公安机关除向暂住人口收取暂住证工本费(每证1元)外,取消其他一切收费。

二是切实提高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能力。紧密结合建立“大调解”机制,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推行法律进社区,完善法律援助和维权岗制度,建立沟通交流制度,积极预防、公正调处涉及进城农民的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是切实提高进城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的能力。深入实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提高进城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中党团员的教育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将在这类人员聚居地和单位建立临时党团组织。积极吸收进城就业农民加入工青妇和社区管理组织,使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二、强化重点攻坚,在流动人口落脚点管控上有新面貌

流动人口落脚点管控,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暂住人口选择的暂住处所看,租赁房屋居住是主要形式,全市有47.9%的暂住人口居住在出租房屋内。2005年公安机关登记的出租房屋已达7.97万户,租住人员达45.9万人。一些出租房屋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特别是流窜犯、逃犯藏身的重点场所,成为不法分子实施杀人、、抢劫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窝点。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租赁房屋居住的外来人员大都是吃、住在一起,屋内煤炉、液化气随处乱放,私拉乱接电线现象普遍,安全事故隐患较多,对平安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省综治办、省公安厅、民政厅、建设厅、地税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通知精神,3月21日,市公安局已部署在全市集中开展出租房屋管控会战,着力解决非法出租、非法从事中介经营、租住人员情况不明、藏污纳垢等问题,严厉查处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通过会战,将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年内农村地区出租房屋登记率达100%,城市和县城镇出租房屋登记率达90%,租住人员登记率达到95%以上。为了切实提高暂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暂住人口房屋出租户的登记率,市公安局还实行了登记办证计件奖励办法,对办理暂住人口登记、采集录入信息并新发暂住证的,按每证1元奖励;对新登记房屋出租户并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的,每登记一户奖励5元。二是一些违法违规、藏污纳垢的出租房屋得到依法整治和查处,房屋出租户和外来人口集中、治安状况复杂的重点地区得到有效整治,治安状况明显改观,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三是出租房主、房屋租赁中介机构业主的治安责任明晰,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意识明显增强,治安管理的规定和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纳入登记的出租房屋的治安责任保证书签订率达100%。四是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机制基本建立,集中居住管理模式得到普遍推广,外来人口协管员队伍稳定,综合治理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发现、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明显提高,绝不让涉及出租房屋的问题成风成片,绝不让出租房屋中发生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恶性案件和事故。五是通过会战,发现抓获一批在逃犯罪嫌疑人和流窜犯罪、职业犯罪分子,摧毁一批犯罪团伙及地域性帮派,破获一批案件。

三、强化执法工作,在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上有新作为

过去,我们总把外来人口当成影响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把他们作为防范管理的重点,实际上,外来人员中违法犯罪的多是些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员。因此,各职能管理部门将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内涵,严格履行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通过实施有效服务,实现依法管理与热情服务相统一;正确处理查处违法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实现打击与保护相统一。坚持不等不靠不要,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多种手段,严肃管理秩序。年内,将扎实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混迹于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加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规律特点的研判,结合“十运会”安全保卫工作;以情报信息为主导,始终保持对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职业犯罪、流窜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等危害严重的犯罪活动,深化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工作,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保证治安大局稳定。

二是推进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暂住人口登记发证、治安信息员建设等各项基础工作,严密重点场所、部位的治安检查。

三是大力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深入开展劳动力市场秩序清理整治行动,重点打击职业介绍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取缔各类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引导和规范自发形成的零工市场。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理力度,依法严惩恶意拖欠和克扣工资的企业。

四是深入探索妥善处理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有效途径。认真总结救助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改进救助服务,巩固和完善“禁讨区”制度,特别是落实流浪儿童、精神病人等特殊对象的保护性救助,切实做到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与维护公众合法权益的有机统一。

五是积极实施“预防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项目”。维护流动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各只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劳动、工会等部门将加强对流入我市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教育部门将挖掘潜力,保障外来女童能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公安部门将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和威逼利诱外来妇女从事陪侍的不法行为,为广大农村妇女外出打工创造宽松的环境;司法部门将加强对外来妇女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她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强化组织领导,在解决制约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障碍上有新突破

系统总结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经验教训,深入分析面临的严峻形势,从现实与长远结合上,从整体与局部结合上,深入研究,创新思路,努力破解制约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

一是按照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动流动人口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规划,在解决管理力量严重不足、部门协作配合不紧、经费缺乏基本保障等实际问题上下功夫,逐步建立适应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需要的组织机制和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