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悟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渐渐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却不容乐观。

1.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始终没有落到实处。许多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人员和设备之后却从未做过实际工作,也没有为学生解决过实际问题;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也只是把它作为应付差事的形式。这样既不利于小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又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难以达到设立这些课程的最初目的。

2.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达不到实际要求。由于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工作人员耐心与学生沟通并逐步引导,其中需要丰富的实际经验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而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配备的工作人员远远达不到标准,这不仅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还有可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教师队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国际接轨”使21世纪的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挑战,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因而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障碍、心理困惑、心理困扰也就越来越频繁地发生。面对这一现实,我们要做的不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而是要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做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较高的教师。

2.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家庭和学校是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优美、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能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归属感,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从而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相反,紧张、糟糕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所导致的心理环境只能使学生缺少关心、缺少温暖、缺乏亲情的沟通,造成心理障碍,出现心理失衡,进而行为失范。因而,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选任务。

3.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激励表扬,使之把优点发扬光大,把缺点消失于无形,在老师的爱心教育下,学生的成长才不会出现畸形。爱心是融化学生内心寒冰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只有爱才能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才有助于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我们的学生才会健康成长,我们的学校教育才会更加成功。

4.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挫折,意志薄弱的人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就会畏缩不前、半途而废,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会学生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失败,培养大胆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显得十分重要。

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契机,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做到有的放矢。第一,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要尽可能地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中要注意心理因素,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内心感悟,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6.家校携手,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及指导工作。在一个人的受教育时期,尤其是小学时期,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它们对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就必须把家庭和学校的功能都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三、结束语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的未来,所以,这一问题应该也必须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联合起来将它解决,为祖国搏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张馨尹,蒋升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整合模式构建[J].科学咨询,2007.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悟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融合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将严重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甚至关系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兴旺,这也正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已经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下融入到了正式的学校教育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应当指引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笔者给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挖掘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字训练,还应当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其中受到众多心理因素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增强挖掘教材的能力,并且结合教材中有关的心理因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深刻挖掘教材,就需要对文本进行对话,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心理教育因素十分明显,可以直接用到文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例如,在对《小马过河》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小马为什么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过了河呢?”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分别设置出小马、老马、老牛和松鼠之间的对话,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不断地感受小马在过河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与此同时还能够增强自身的实践性,学会独立,敢于独立,减少依赖。学生通过这样的不断感悟和学习能够帮助他们减少依赖意识,学会自主学习。

教育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十分重要,也正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和学生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够节约课堂时间,由于课堂上的教学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充分的课堂阶段,教师又该怎样在课堂上捕捉教育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当教材中出现了心理健康渗透因素的时候,这也正是最好的契机,但是教师不能完全将课堂割裂,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也将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学生的情感比较容易激动,当教师发现学生的情感已经逐渐趋近于饱满阶段的时候,教师热情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萌芽的关键时期,处于活跃阶段的小学生,教师应当想方设法的找准契机,用心捕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的灵活性较强,语文实践活动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心理教育契机。教师应当善于在实践过程中把握机会,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种见缝插针式的教育方式能够以更强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悟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课堂;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一、小学心理教育的特点

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谈及教育时曾说: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形成。换而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认识和认识的堆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根据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成长特点确立了以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原则的教育理念。中小学的教育也由“应试教育”走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中,心理素质是其基础,没有心理素质的生命,所有的思想、文化素质都不可能有效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与奠基阶段,不仅需要文化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在温馨和谐充满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这一阶段是心理品质培养的最佳时期,学生将来能否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小学时期的成长过程。这一阶段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甚至延续终身。因此,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学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教育是国家生存之根本,其目的就是培养有益于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才。目前的中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的观念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学校的教育体制中。学校对此项工作缺乏重视,对于素质教育也仅仅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种种困难: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教师专业水平低,缺乏培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克服重重困难,根据教学现状,切实转变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落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引领者,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品质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教师有着强烈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因此,一个好的教育机构必须配备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如果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心理判断不到位,在解决问题时就不能自觉地从心理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还有可能使之误入歧途。这就要求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同时,家长作为小学生重要的监护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观念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走向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家校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以“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为目标,建设自然灵性的生态文化校园,让学校每处风景都充满了诗意与爱,为学生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例如,通州一所小学的“蕊春园”风景秀美,不仅有植物园、文化园,还有很多古木,这样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心旷神怡。该校以“蕊春园”为主题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组建春蕊艺术团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生命的感悟。学校在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创建宣泄不良情绪的心理环境。例如,设立涂鸦墙,学生可以尽情涂鸦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修建良好的运动场所,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在运动中得到释放,在运动中获得健康,寻求心理平衡。此外还可以设立“你的秘密悄悄说”的信箱,让孩子在安全的情绪下表达自己的内心。

最后,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对于经济发达的美国在80年代就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全美85%以上的中小学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尤为突出的“整合”概念走在了世界前沿。整合即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互相补充、支持。它要求学校的教师能够将整个学校的教育活动同心理辅导结合起来,结合学科特点,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成为一名优秀充满正能量的小学生,使之能够在学习中认可自己,认可自己的生命价值。这不仅仅对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建设,并建立心理辅导室,定期为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甚至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资讯网站,设立网上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模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小学的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祖国花朵的美丽绽放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学校、家庭要相互联合,共同构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悟范文4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健康;结合

现阶段,我国的义务教育正在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型。但社会和家庭对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的具体概念及内容缺少正确的认识,学校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仍然只停留在传统化的应试教育时期,仅仅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对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一、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现状的分析

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教育的整合工作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德育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所处的领域截然不同,因此想要进行整合就必须要将学科原有的界限打破,在对两种学科进行对比研究的同时,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进而科学有效地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首先,对不同学科间进行整合的人才相对缺乏。一些学校内主要负责德育教育的教师同时也在从事行政工作,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足,教育方法也掌握得不多;一些心理教育工作者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无从下手,缺乏教育的知识,没有专业化的指导。并且,大部分德育教育工作者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教育经验不足,即使对心理学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仍然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其次,现阶段的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缺少环境支持。只有部分教师能够将心理健康应用到德育教育中,大部分的教师及校方领导都未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这些外界因素都干预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完善。针对此现状,就要在长期的发展变革及强化思想教育中改进,推进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工作的实现。

二、优化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工作的措施

(一)在实践中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整合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应该以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为基础。就小学而言,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以传授思想理论知识为课堂核心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融合到课程的教育体系中。第一,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方式将怎样与人交流、如何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自己等内容纳入到课堂中;第二,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心理健康统计调查对学生进行分析,有目的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的调查;第三,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程,以及道德楷模的优良事迹等相关论坛课,加大对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

想要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更好地开展,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关心其生活,了解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和规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感受德育学习的快乐。如以小组、班级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活动等,组织和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开展“我是小交警”“我是清洁工”“参观工厂”“绿色环保小卫队”等社会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和岗位锻炼,在相应的角色活动中自觉履行角色义务,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与完善。

(三)学校与家长共同配合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生活环境就是家庭与学校。要顺利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工作,就要将学校与家庭整合到一起。教师要多与家长交流,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及表现。比如,教师要了解到学生与父母之间相处是否和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孩子的成长状况等。学校可组织主题班会,请家长谈一谈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的看法。学校还可以举办相应的亲子活动,通过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合作,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教师也可从中了解到家长与孩子间的相处模式,从而与家长共同指导孩子的品德及心理。

三、结语

在现代化教育中,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效率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对学生进行语言性的开导、行为上的纠正、情感方面的关爱等。然而,在小学生的培养教育中,仅采用这些方法是不够的,只有在此基础上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郭文华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菜园子镇大泡秀村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6(3):186,188.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悟范文5

关键词:口语交际;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求;可行性;途径方法

小学阶段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探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责无旁贷的要求。

一、整体把握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是小学教改逐步深化的标志,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我国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三个层次:第一,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小学生心理潜能。与国家教育的总目相一致,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正在日益受到重视,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

首先,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其次,心理健康教育重知识,轻经验,重讲授,轻活动存在着学科化倾向。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德育化倾向。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片面化倾向。如有人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更关注中学生,忽视了小学生和毕业班的学生;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重视调适性心理咨询、轻视发展性心理辅导,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1]

三、小学阶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可行性

(一)基于特点的可行性。

口语交际,是凭借口头语言进行人际沟通交流的方式,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点,以趣味性、活动性为基本特色,具有建构型、全面性、生活情境性,层次性的特点,也同样注重情境性、趣味性,注重培养合作能力。

(二)基于途径的可行性

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完成。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单凭一两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是远远达不到目的的,它不应拘泥于单一的传统教学形式,必须与各育紧密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渗透。

(三)基于指导方法的可行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口语交际的培养方法:“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的指导方法主要有模仿法、示错法、表演法、对话与讨论法、演讲与辩论法、接龙与擂台法、内容填补法、技巧点拨法八种方法。 [2]

在行动研究倡导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心育八法”较具代表性,即故事启迪法、心理咨询法、分题讨论法、设题展示法、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社会活动法、热点引导法。 [3]

由此可见,在指导方法上,两者具有共通之处。在实际教学中,可多运用表演法情境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口语交际的技能,并得到心理健康辅导。

四、小学阶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及方法

(一)通过教育科学理论学习、“行动研究”促进教师自身成长

教师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为教育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研究者的角色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审视教学中的各种价值,并随教学过程和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 [4]只有在行动中研究,才能不断摸索并总结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新途径。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在口语交际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积极采取“和谐原则”“兴趣原则”“成功原则”创设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 [5]二是充分挖掘口语交际课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进行方向性、目的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可以利用口语交际课开展的活动来塑造学生的学习心理。

(三)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情境,注重趣味性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活动作为课程的基本实践形式。只有亲身参与各种活动,学生才能获得丰富而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反思,才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与行为进行重新审视,不断内化在活动中形成的正确的自我意识,最终达到人格和谐发展的目标。

1.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如“打电话”指导,要指导学生打电话时要语气平和,语速要均匀,让别人听明白;同时,要简明扼要,不浪费时间。“讲故事”指导,要教学生想好故事的起点、经过、结果,按一定的顺序讲述出来,让别人听明白。指导学生与父母谈心时,记得交代学生感情要真挚,态度要诚恳。学生明白了口语交际的“游戏规则”和“动作要领”,才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并能使学生适应人际交往,培养学生乐群、开朗的个性。

2.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要围绕本节口语交际课目标和内容,按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历程(感知实践参与体验感悟内化),逐步深入地涉及、安排各个活动环节。比如,《感受快乐》一课,围绕“引导小学生发现和感受快乐情绪,学会做一个开心快乐的人”的目标,设计了“幽默短剧录像导入笑话擂台赛快乐传真开心锦囊歌曲结束”五个活动环节,通过这五个活动情境的创设,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体验快乐,并学会使人快乐的方法,这有利于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层次二的实现。

3.利用讲故事、做游戏和角色扮演,创设交际情境。

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游戏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角色扮演,即根据教育内容,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借扮演一定角色来认识、理解某种行为方式,训练行为能力,之后再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在角色扮演中协助和相互激发,宣泄压抑的情绪,学习合理有效的行为方式。

目前,关于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只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途径和方法需要探索,许多理论需要进一步研究。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使口语交际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其今后踏入社会做好交际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陈永胜.儿童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5.

[2] 王松泉,韩雪屏等.语文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5―197.

[3] 杨忠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0(4):55.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感悟范文6

关键词:德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小学生的年龄小,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对社会中各类事物以及现象还无法全面的看待,因此,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掌握基础的知识外,还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中、在自身的摸索中不断提升自己对“德”的认知,促使自身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并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同时对于学生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辨别是非都有重要帮助。在当前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许多教师对于德育理念的渗透还不够重视,未能意识到德育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常常会出现部分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在生活中尤其是与“德育”相关的事情上还有许多欠缺之处,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小学教师还需及时更新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德,这样学生才能将优秀的品质发扬到学习中去,促进自身学习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一、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要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个人素养,就需要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这样能够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自身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首先,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到正确的示范。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形象往往较为权威,因而教师的行为也逐渐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当注重自身的日常言行,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例如在教学中积极自信,使得学生也能够在受到影响,形成阳光开朗的性格;再如在生活中文明礼貌,促使学生也能够遵守行为准则。其次,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应当遵循人性化的准则,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加具有针对性;最后,教师应当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师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能成为朋友,这样可以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进而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在实践中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热萏逑衷谏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尊重他人、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等,当学生逐渐具备了这些优良的品德并实践到生活中去时,可以有效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形成,这样学生才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从而成长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我是清洁工”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打扫街道,清理路上的垃圾,当学生看到经过打扫的街道变得干净整洁时,心中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这样的方式不仅教会了学生在生活中应当注意环保、垃圾入箱,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清洁工人的不易,促使学生充分尊重社会中的劳动工人,使学生的德育发展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教师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发现与探究,感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角色体验和岗位锻炼,进行道德上的修养与自我完善。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关于德育的讲座、沙龙等,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应当怎样做到个人素养的提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思维去体会关于德育的意义,从而推动了学生的主动实践。

三、学校与家长共同配合

教师和家长是孩子在成长路上的主要引导者,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有着关键的意义,因此,学校在进行对学生德育的渗透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时,不能忽视家长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应当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在日常教育中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在校外的表现,这样可以更加客观的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主题班会,了解家长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看法以及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建议等,为学校的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建言献策。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在互动参与中更加了解彼此,教师也可以从活动的开展中总结家长与学生的相处模式,从而更有效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离不开德育的渗透,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使学生养成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促使学生在成长中正确的面对生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与研究,充分了解学生成长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品质受到良好的熏陶,让小学生能够在融洽的环境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耿艳芳.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教育艺术,2015(3):21.

[2]单作民.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30):19-20.

[3]金洪源.论以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提升德育工作统帅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8):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