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村官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案例范文1
一、大学生档案管理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一)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查阅服务
大学生档案记载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情况,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过去人生经历的记录,是毕业生用来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最有权威的资料;而对用人单位而言,完整的大学生档案可以为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可以用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做好毕业生档案传递工作
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毕业生档案传递工作。当毕业生毕业时,大学生档案通过转递工作与学生就业实现同向流动,实现“人档合一”的档案管理要求。转递工作结束后,意味着学校对毕业生的管理工作也就此告一段落。
二、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笔者了解到在很多高校,大学生平时没有关心档案去向的意识,只在用人单位要调档时,才去想办法查询其去向。学生的建档意识也比较薄弱,平时老师让学生填写各种表格时,会出现用圆珠笔填写,身份证号码填错等问题。很多学生平时不注意收集材料,对于自己入团、入党时间不清楚,何时担任什么职务,获得什么奖励,也没有记录。
(二)大学生档案管理缺乏标准,不规范
档案材料不健全,如毕业登记表没有毕业生本人的签名,学生成绩单没有教务处的盖章,甚至有很多是复印件。档案材料没有标明日期,导致排序工作无法进行。
(三)大学生档案管理的技术相对落后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虽然有很多高校已经采用了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当大学生档案大部分还是以手抄为主,这就导致档案的收集、查询和传递工作变得不是很便利。
(四)缺乏专业性的档案管理人才
目前,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大部分是由高校辅导员兼任的,这些人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而且还要从事其他的学生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很难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大学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但都是安排的家属和闲置人员,不懂得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别提信息化管理档案了。
三、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的应对措施
1、加强大学生档案自我管理意识教育。一方面把培养大学生档案自我管理意识作为“大学生素质扩展计划”的内容,把档案基础知识学习列为大学生必选课,从而系统而又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档案基础知识教育,让大学生明白档案的价值,提高档案自我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在高校要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开设档案知识的讲座,传授档案知识,提高学生的档案意识。
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校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依照《档案法》制定本校的《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细则,使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大学生村官案例范文2
山西、江苏积极尝试
2013年,山西省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选拔330名乡镇科级副职领导干部,在吸取公务员录用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组织推荐”环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干得好的考得好。
同在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选拔19位副科级干部,在选拔程序和考试内容上增加了“实绩考试”环节,把在村任什么职务、创业情况、年度和聘期考核成绩、受省市县三级表彰情况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同时,在笔试和面试环节,也是采取针对村庄、社区建设撰写论文,通过举案例考察社区矛盾处理能力、创业带民致富能力,这些举措都是对干得好、考得好的积极尝试。
考试要改善考法
“考”是一种竞争方式,虽然不是最好的方法,却是各地必选的途径,因为“考”可以引导青年大学生村官树立持续不断学习的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各级组织部门、基层干部群众不能简单地否认“考”的价值,而是要改善“考”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像山西、江苏徐州等地都创新了考试的方式,但在考试的内容和程序上增加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因素,就产生了考得好的效果。可以说,实现了组织满意、基层干部群众满意、大学生村官满意的目的。
当然,考试选拔中也还存在个别干得好的大学生村官不能被推荐出来,不善于表达或不善于考试的大学生村官考不出来的现象。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各级组织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不断探索更多更合理的选拔途径,不断丰富和拓展让干得好的考得好的良性流动渠道。
定向和选拔要有机结合
大学生村官案例范文3
“在村头”的发起人,是一个年轻的“村官”,名叫张雪。
张雪大学毕业后,就到荣昌区仁义镇鹿子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从那时起,张雪就一直在发挥特长――将年轻人的创新点子融入乡村发展。
彼时,看到鹿子村拥有大片桑树林,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张雪就发动村民,率先推广了“立体农业”模式,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2012年,张雪将仁义镇各村的创业“村官”集中到一起,创办了“村官专业合作社”,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打通了仁义镇效益农业创业链条,形成了林下生态鸡、大棚蔬菜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2013年9月,出任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后,张雪又把这股子创新热情带到了通安村。
才到通安村,雪就发现:村里盛产的花椒品质虽好,却苦于没有销路,农家的土鸡蛋、生态鸭等土特产也卖不到好价钱。
这成了张雪的一块“心病”:怎样才能帮助村民把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呢?
随着电商下乡的不断铺开,张雪心里渐渐有了主意:“这些东西或许能在网上卖?”
2015年,张雪协调技术团队和供应营销资源,研发了“在村头”农业电商孵化平台。
光听名字,“在村头”就很有吸引力。为了让“在村头”农业电商平台别具一格,张雪和村干部们摸索了很久。他们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带领一班人到重庆主城区各小区进行推广,为“在村头”吸引了不少忠实客户。
“在村头”诞生以后,村民们只需将农产品送到电商网点,称完重量,便能拿到钱,再也不用担心农产品销路了。
随着“在村头”的红火,村里不少“电脑盲”也通过不断学习成为了“网络卖家”。
同时,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荣昌区所有的大学生“村官”都可以申请开设专区,销售自己所在村的产品。
但张雪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对“在村头”配套功能进行了持续创新和开发。
如今,“在村头”的各项功能完善:它以本地“村官”或创业青年为主体,通过平台信息化手段,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通过产品生产销售标准化和溯源体系的建立,解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通过平台服务功能的管理,实现了协助村“两委”村级治理的目的;通过平台的宣传引导,转变了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也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原生态产品。
大学生村官案例范文4
热情铸就感情
2011年,被选聘为到杨梅村的时候,村民们客气的态度和怀疑的目光让这位年轻的女村官感到一丝淡漠和疏远。她意识到,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要赢得村民信任,就必须采取有效方法走进村民的生活、走到村民的心里。于是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依托村级党员组长会议,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远教学用,以学用聚集人气,与党员谈心得,与村民拉家常,从家长里短到村级发展、从邻里纠纷到干群关系、从家庭收入到惠民政策,广泛接触村民,深入了解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她和461位党员群众进行了沟通交流,和他们建立深厚感情,同时对杨梅村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实用成就作用
农村信息闭塞,要想真正致富还得靠先进的科技知识。上任不久,邹璇就被村部的远教站点深深吸引,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传播信息的平台,她利用大学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很快能熟练的操作远教设备,并充当起远教信息员、维护员的角色。她定期登陆图文信息网站,搜索下载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市场信息、产业信息、致富信息,并将利用远程教育服务平台获取的相关实用信息,及时通过上门传授、黑板报宣传栏、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反馈到农民群众手中,采取举例说明、案例分析、示范讲解等方式,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就学习收看内容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辅导。今年以来,杨梅村已累计集中辅导授课11次,内容从实用出发,紧跟实际,涉及畜禽饲养、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等诸多方面,深受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欢迎。平时,她还定期对远程教育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每次进行终端站点例行检查验收时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大学生村官案例范文5
[关键词]支农政策 培训 建议
近年来,通过培训,农村人员执行财政支农政策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本领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农政策得到宣传和贯彻落实,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但离上级的有关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在培训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解决。
一、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存在的不足
1 培训对象思想认识不到位
参加培训的一些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轻视和忽视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没有把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对参加学习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以被动应付,对新形势下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缺乏主动的认识和积极的学习,影响培训效果。
2 培训对象文化程度偏低
调查中发现,财政支农政策的培训对象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农村财会人员,初中与小学学历约占到50%,大约50%的人员在45周岁以上。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其系统地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和支农惠农政策,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比较困难。
3 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培训工作中,一是未建立健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未明确培训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农村财务主管部门(农业部门)、乡镇政府、培训业务承担部门(各地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的职责分工,职能部门的协作关系未充分发挥。二是相关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培训考核机制不建全。主要是各地都刚开始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二、加强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建议
1 加大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宣传力度
一要提高领导者和受训者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搞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关系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二要彻底纠正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中的模糊认识,提高学习和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增强村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的责任感及学习的紧迫感。
2 以教育培训制度的制约性促自觉性
有的学员一提学习就感到厌烦,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时也心不在焉。究其原因:有村干部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怎么学素质提高也不大;有的认为农村工作忙,没时间、没精力学;有的认为现行体制下,村干部在政治上发展空间不大,所以学习动力不足,劲头不大。要改变这种状况:l、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将村干部学习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如实记入干部信息库,并将培训情况纳入干部人事档案。2、将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纳入到干部培训范畴,干部学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3 培训工作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相结合
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2005]第26号)规定: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而在调查中发现,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重点对象——农村财会人员,大部分是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少部分持有农经部门会计证书。对于农村中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因历史原因由农经部门管理),建议财政部门制定针对农村会计人员实际情况的相关政策,对参加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农村会计人员由承担支农政策培训机构组织考前辅导,财政部门单独组织考试,考试合格的农村会计人员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一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人员进行后续的跟踪管理,有利于对农村会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也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健康规范发展。
4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培训对象中来
大学生村官具有学习能力强,文化基础扎实的特点,通过对他们进行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短期培训能够和经验丰富但文化程度较低的村工作人员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大学生村官的加入,能够给财政支农政策的培训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在短期培训结束后的长期工作中,大学生村官能够起到指导和提示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也有利于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5 不断创新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
大学生村官案例范文6
【关键词】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结合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问题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心。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60万人,而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2011年全社会就业人数将达到历史最高纪录2400万,社会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约为900万个,就业率为40%。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高校毕业生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很多大一新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开始关注自己的就业问题。2011年5月院就业创业教育课题组曾面向郑州大学体育学院700多名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60份。其中大一277份,大二128份,大三255份,涉及的专业有英语、旅游管理、公共管理、音乐表演、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新闻、运动训练。其中这660人中对就业前景看法总体并不乐观,只有5%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很好,80%的大学生担心毕业即失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识到它对思政课造成的压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我国高校公共必修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板块,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渗入创业就业教育思想,而不是仅仅把就业创业教育单独交给就业指导课老师。
一、在宏观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择业观,培养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调查问卷问及就业目的,只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工作是为社会做贡献,高达88%的学生选择工作是为了家庭和个人,大学生关注自身无可厚作为,但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对社会有一定担当,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面对大学生对就业的担忧,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就业的国情教育、就业的思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国情和社情介绍,让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了解和把握就业政策,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让学生懂得读书的目的主观为谋生,客观是对社会做贡献。引导学生摈弃个人主义至上的人生观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鼓励一部分有志青年到基层、到艰苦行业为祖国作贡献。
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中对思想道德教育也有诉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学生的这种需求,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二、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中渗入就业创业教育
从2006年开始,我国大中专院校统一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三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关注的就业问题,“基础”设有专门章节来论述大学生创业就业这一现实难题,“基础”第六章共三节,专门列出一节来讲大学生择业与创业问题,学生通过这一节会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就业难问题由来,并从大一开始就思考自己的就业创业问题。这一章节还专门论述了大学生从业应有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因势利导,让大学生在校时就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念。“原理”课程在讲到主要矛盾时也可以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