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批素质高、懂技术的干部队伍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挥其主导作用,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一、高校在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树立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意识
近些年来,许多大学生因高校的扩招而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就业难度越来越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序推进,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存在人才匮乏、经济落后的状况,需要有大批人才特别是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到边远山区发展锻炼,建功立业。这就要求高校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在转变就业观念,服务农村基层方面的教育。
(一)突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的氛围
各高校要注重对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的宣传教育,首先要注重对农学专业、农村经济管理、动植物学、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森林资源与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等与农业相关的专业进行重点宣传,鼓励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首选到农村就业,一方面激发他们的潜能,在广泛又缺乏人才的农村天地创业,带动一方老百姓发展致富。另一方面发挥他们的才能,以弥补现代农村建设专门人才的不足。其次要注重宣传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特别是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再次,在大学生中间要宣传国家对大学生村官流动的政策。包括在机关、事业单位招考方面的优惠,创业扶持,可以参加选拔村主要领导,考研究生加分等。
(二)要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回报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必须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融入社会发展的激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和增强创业意识,切实转变择业观念,既要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变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立志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齐奔小康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同时,大学生应当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服务基层的号召,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二、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还要有实际行动付出
(一)高校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学生在农村的实践机会
高等院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社会实践课程,把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达到既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同时、应该鼓励在校大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到农村基层调研,全面深层地接触农村、农业、农民,对农村各种环境进行全面了解。
(二)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并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各项待遇
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与其他不同行业的人相比,还比较低,并且有很大的差距。甚至难以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更不用说养家。这很大程度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基本的生活难以保障,怎么能够安心踏实的工作。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够长期安心地扎根农村基层服务,地方财政应该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增加补贴。达到同本地区乡镇新招聘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同时,应该享有同公务员一样的包含住房公积金、意外伤害和生育保险在内的各项福利政策,从而增强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稳定性。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
“一村一大”岗位是国家针对新农村建设需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等问题而建立的特设岗位,是通过合同方式短期招聘工作人员的。这种方式就决定了大学生村官有很强流动性的特点。怎样有序合理流动直接关系到每个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良性运转。因此,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非常重要。当地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机制,合理处理好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的在就业问题,拓宽退出渠道。研究制定出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总体计划和具体措施,逐步落实到位,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稳步推进。
三、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大学生村官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在工作中接受新事物能力也比较强,大学生村官年轻有朝气,富有创业干事的热情和干劲,具有创新创造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和潜力。这些优势和以往的村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就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和特长。
(一)大学生村官的优势
大学生村官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村官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具有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的优势。相比较一些农村基层党员文化程度偏低、理论接受程度偏弱的实际,把党的政策文件、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农村党员干部,让他们能听懂、搞清楚,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见识广博,信息灵通的优势。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互联网等都为学生在校期间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大学生走上农村基层岗位,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这些学习平台,为今后在农村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大学生相对具有较新的视野和一定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的优势。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岗位,可以快速准确梳理群众所反映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能够帮助村两委查找、分析制约本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全面系统的整改措施,能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辖区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
(二)大学生村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适应新环境,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
大学时代,人人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意气奋发的学生,每个人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进入农村基层工作岗位,这期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社会工作人员,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首先,完成自身角色转变是关键。不管以前学的是什么,在学校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学生,到了农村面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工作岗位就必须要放下架子,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展工作。其次,到了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不在是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而是接受新的工作,新的任务。要尽职尽责,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好各项工作。
2、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做好发展规划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到村任职,首要任务是搞好调研,了解村情民情。首先要学会学习,一是向农民学习,向农村实际学习。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农村生产实践相结合。二是向前辈学习,向同行学习。学习他们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成功经验。农村工作情况杂乱,人际关系复杂,涉及面广泛。所以应该多跟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处理事情的方法。其次,利用所学知识和农村的实际,制定出农村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2
(一)广大农村需要大学生村官的奉献
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农村干部的作用极为重要。当前,就农村干部而言,普遍现象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思想保守,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胆识的人才进入农村,填补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人才洼地,广大的大学生无疑是合适的人选。作为直接与群众进行接触的大学生村官,更能了解民情,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自身的知识面广、思路灵活等优势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二)村官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舞台
虽然农村和城市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农村的发展机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献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当村官,在熟悉国情的基础上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把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村官现状
随着中央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这条道路,就江苏省来说2008年全省大学生村官仅1000余人,而2009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5000多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到来,这一数字还将会继续增长。
在多数地区,大学生村官大致可分为文职型和创业型两类。文职型主要从事一些档案管理、文件撰写、通讯之类的工作,和村民的直接接触相对不多。矛盾调解等直接接触村民的工作,由于阅历、背景以及农村人际等实际情况影响,他们也没有能力经手解决。很多村支书也都表示,大学生的到来,最重要最直接的,就是对农村工作在计算机、文字和法律方面有了较大的补充。创业型的大学生村官主要通过将创业同自身的专业特长相结合,本着年轻人的激情,利用网络等途径的优势,使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成为可能。
三、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及发展意见
由于大学生村官政策刚刚起步,按照国家的政策,为了缩小大学生村官的“心理落差”,营造有利于成长成才的环境,将大学生“村官”全都安排到交通便捷、班子战斗力强、工作环境好的村。但是,随着近年来大学生村官选聘人数的突增,农村剩余富裕村庄锐减。这对后来的大学生村官挑战更加严峻,但同样由于此种环境,也给了大学生村官更大的机遇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一)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1、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对于新近到岗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通常都需要有一个过渡期让他们从一名学生角色向村民们值得依靠的村官角色转变。这就要求当地政府给大学生村官以帮助,使他们快速进入工作角色。
2、不熟悉农业生产知识。虽然9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出生农村,但调查显示:只有23.4%的大学生村官在一定程度上熟悉农业生产知识,52.6%的大学生村官对农业生产知识存在模糊认识,而剩下的24%的大学生村官对农业生产知识一无所知。
3、在村民中无威信。新到村的大学生村官,虽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由于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以及与村民的沟通了解不足,多数村民对其并不信任,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在上任后尽快树立形象,赢得信任。
(二)对新到岗的大学生村官在过渡期的建议
大学生村官需要主动适应当地环境,而不是当地环境和广大村民去适应大学生村官。7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来自任职的村子所在县以外的地区,甚至很多大学生来自外省。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语言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怎样去融入当地环境是大学生村官首先要做的事。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村官上任一年内,在与村民沟通过程中是使用普通话,调查显示:90.3%的大学生村官都认为普通话拉远了与村民之间的关系,能讲当地方言的大学生村官更受广大村民的欢迎。这就是说为了能更好更快的在村民当中树立形象,拉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大学生村官要努力学好当地方言,主动地去适应当地环境,融入广大村民。
四、大学生村官前景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我国基层领导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投身农村热潮的到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已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在基层政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变化和进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许多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显现出过人的素质和能力,为当地农民创业、增收做出了贡献。同时大学生村官充实了干部队伍,给基层领导团体注入了新鲜血液。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多数村官在各自岗位上已经崭露头角,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未来几年,大学生村官岗位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样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优惠,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村官”行业。虽然大学生当村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解决了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但村官岗位甚少,大批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势必使岗位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随着近年来大学生村官选聘人数的突增,农村剩余富裕村庄锐减,对现在的大学生村官挑战更加严峻。
(三)大学生村官将从文职型向创业型转变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就业;调研
1 大学生选择当村官的动机
经过我们整理资料研究发现,虽然许多村官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是这些原因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大学生的自身因素以及诸多社会因素。
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村官表示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下,胸怀大志、志存高远,在毕业的时候希望在理想的职位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我价值,而大学生村官工作充满新鲜与挑战,正是他们一展宏图的好机会。例如10届村官王磊,大学里已经与某大型集团签订就业合同,但是发现公司发展比较窄,没有什么前途,认为自己在基层应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毅然辞去苏南的工作,回到基层。一些大学生也坦言,现在的村官工作是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为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应聘到村任职,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和保障政策,如大学生村官享有补贴、津贴并按月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将来考取公务员、研究生、事业编的时候都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大学生应聘村官产生了最直接的吸引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虽然工作期满还要考虑就业问题,但是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使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也有相当一部分村官表示,大城市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也是他们选择回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城市生活成本主要表现在住房消费、交际消费等方面,核心是住房消费,房价逐步增长,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在城市购房是有很大的经济困难的,而村官工作收入较为稳定,政府也提供了各种福利待遇,所以这也吸引了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村官这一职业。
2 大学生村官调查的资料及分析
江苏省是全国最早开展选聘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共选聘了1.6万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仅我县就有村官百余人。在做这个报告之前,我们以问卷、走访、座谈等方式针对乡镇机关人员、村两委会成员以及村民及大学生代表三类人群进行调研。进行整理后可将问卷中主要问题归纳为一下几个:“三个不容乐观、三个不可低估和三种最大担忧”。
2.1 三个不容乐观
大学生村官掌握农业政策的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村官是从学校进入农村,对农村的认识及农村政策了解都不足。
大学生村官对创业困难的认识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村官因为缺少社会经验,往往有些盲目和眼高手低,这就直接导致他们认识问题存在一些偏差。
大学生村官能否长期驻村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县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并没有深入农村基层,因为各种原因,这部分村官一直借用于乡镇机关,这与中央政策精神相违背。
2.2 三个不可低估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不可低估。有相当一部分村官出身农村,熟悉农村生活,希望能用自己的智慧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或生在城市,对新农村建设有兴趣、有见地,愿意到农村施展才华和发挥本领,大都对农村工作充满了热情,有为农村做贡献的强烈愿望。
大学生组织协调。交流沟通能力不可低估。很多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都入了党,或者担任团支书、班长等职务,都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工作能力较强,能适应各种工作岗位,这也是很多村官被乡镇机关借用的很大原因。
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对锻炼人才和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可低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发展大有作为。近两年,国家号召选拔干部必须要有基层工作经验,而大学生去农村任职恰恰响应了这一政策要求,因此从某一方面来说这对大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是有利的。
2.3 三种最大担忧
乡镇干部的担忧――大学生村官能否长久。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加上每年国家、省市的公务员招入,在三年的任职期间内大学生村官很可能会考取某一职位。所以乡镇领导对他们三年后还是否能留在农村心存疑虑。
村里干部和群众的担忧――大学生的知识能否用得上。有部分村民对大学生带领全村致富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大学生只晓得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实践,很难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主心骨。
大学生村官自身的担忧――三年后能否有个好的出路已经成为压在大学生村官内心里的一座大山,很多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但是渺茫的前途让他们忧虑万分。有很多大学生机会从进村的那天开始,就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复习考试,为期满后的出路做准备。尽管公务员招录已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倾斜,但对于庞大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来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吸纳能力毕竟有限。目前的情况是公务员队伍日趋饱和,村官考取公务员无异于重新挤上“独木桥”,难度不低。
3 对策与建议
1. 要从源头上解决村官的出路问题,首先需要改变他们“考上大学就是跳出农门”、“进了编制就有了铁饭碗”等狭隘观念。农村大有可为,国家对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视会对农业专业人才产生更多的需求。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克服“等、靠、要”思想,要利用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信息等,结合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更多地尝试发展创业项目,实现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下到农村,给农村带去新的血液、新的活力新的机制,用积极的力量激活了农村发展。所以,政府和社会也应为他们的出路提供便利和服务,实现他们自身的发展。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现状 长效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青年进入城市谋求发展,造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无疑成为加大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同时,高校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既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给大学生一个锻炼平台;也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还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改善基层干部结构,为国家培养人才。本文中的“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
一、“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并且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村民眼中的“大学生村官”为他们传播了新知识,带来了新思想;推广了新技术,带来了新方法;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在农村中不断地磨练自己,不仅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找到了事业的舞台。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打造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的新链条,增强农村基层的组织活力,使广阔的农村成为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然而,“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探索与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不够完善
《根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工作意见》,“大学生村官”属于“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人员。这表明,“大学生村官”不是工人、农民、公务员和事业人员。这种模糊的定位使得大学生缺乏对工作的归属感,从而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
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认识不足。“大学生村官”这个新事物一出现反应最大的要数村干部,他们长时间当村干部,突然村里来了个大学生,而且还要在村里任职,虽然村官工资由财政拨款,但住宿是村里自行解决。一些明事理的书记还会乐意接受这个“新助理”,一些不懂政策的书记自然是敷衍了事。很多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他们是来抢饭碗的,并且忽视了对“大学生村官”处理村务能力的培养。
从村民角度来说,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世俗眼光的影响,“大学生村官”可能并不被当地的村民所认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大学生要成为真正的村官,必须经过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产生。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多以亲情和血缘关系为重,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感性往往战胜理性,从而不能理性地选择真正能给农村带来发展的人选。
(二)“大学生村官”实践能力不足
在高等教育方面,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一直以城市为指向,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明显带有为城市建设和产业而服务的特点,拥有这种知识结构的高校毕业生并不适合,也不愿意在农村就业。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尤其是文科大学生重视不够,加上学校的资金紧张和人员安排不足,导致大学生缺乏与专业相应的社会锻炼,实践能力不足。
在大学生自身方面,高校专业城市导向,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使得大学生不具备基层工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不够。大学生当村官态度不端正,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对农业和农村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处理农村日常事务经验缺乏,问题暴露得比较突出。在处理农村及农民的各种矛盾时,特别是涉及农村家族矛盾、遗留问题和时,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有时实难适应,往往感到无从着手难以应对,缺乏相应的技巧和经验,因此,工作不敢放开手脚,工作魄力也不够大。
在农村方面,因为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当代大学生由于专业不对口、实践经验欠缺,再加上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生活条件的艰苦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在角色的转换与适应上出现困难。“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所从事的工作较为单一,而所学的知识用不上,这必然会降低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无所事事。
(三)“大学生村官”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大学生村官”被乡镇领导“借调”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村官常年在乡镇或村里为领导从事打字、整理文件、写材料等日杂事物,或者把农村当成复习公务员考试的教室,而很少深入农村,为“三农”服务的热情不高,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机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其次,“大学生村官”的考核机制尚待完善。据调查,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考核更多的是乡镇领导的“授意”,不少“大学生村官”表示,被评上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都是经常在乡镇为领导服务的大学生,基层民众参与的热情并不高,这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村官”能否扎根农村为“三农”服务。
再者,“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仍需健全。根据《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长效机制的意见》,“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出路有五种:继续担任村干部、考取乡镇公务员和其他党政机关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在调查中,目前“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比较迷茫,“大学生村官”的五条出路里有四条直接地鼓励了大学生期满后离开农村,这不利于“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开展工作。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的思考
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大学生村官”计划有其优越性,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同时,对促进大学生成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事物的两面性也决定了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
那么,如何帮助“大学生村官”勇敢面对困难,真正“扎根”农村;如何帮助“大学生村官”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适应农村基层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实绩;如何实现对“大学生村官”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激励,帮助其合理规划成长成才道路,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宏观设计和统一考虑,更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农村基层组织和大学生自身等积极配合,发挥作用。
(一)稳步实施“大学生村官”引导工程
各地农村应该着重使本村的大学生回乡担任“村官”,着力培养“本土化”的“大学生村官”。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还有利于他们长久地扎根农村。其次,要将工作放手交给“大学生村官”去做,让他们有事可做,能够从完成工作中得到满足感。最后,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仅着眼于使用和培养,也要监督和考核,还要相应地建立淘汰机制和评价机制,增加“大学生村官”的干劲。
当地政府多管齐下,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村官工作,做好本职事情。一要率先引导大学生了解农村、农事和农民,给他们创造与农民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农村的现状。二要建立“导师制”,由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村干部、具有农业耕作经验的农民和党务工作者结对帮助“大学生村官”,使他们能够从工作方法、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等各方面不断成长。三要实施“大学生村官”团队组合,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原则的前提下,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大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工作团队,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作用。
广大村民,尤其是村干部,要提供包括村情村貌、村规民约在内的各种信息,使“大学生村官”了解农村。经验丰富的村干部要对“大学生村官”细心指导,帮助“大学生村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村干部不太擅长的事务方面,要与“大学生村官”进行商量,并采纳“大学生村官”的合理化建议。不能在村民当中煽动情绪,要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和谐、锐意进取和开拓创新的村领导班子。
(二)逐步完善“大学生村官”保障工程
就高校而言,作为向农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娘家”,首先要把握好“大学生村官”的源头,才能真正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效果。而做到这一点,需要国家调整高等教育的宏观布局,完善高校类型结构,推动高校布局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对教育发展的政策引导,鼓励和引导各类院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深化专业改革与创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办出深受村民欢迎的特色专业。
高校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注重引入实践环节。首先,在坚持务实、弹性、自主选择等课程设置的原则下,结合农村的实际状况,设置有关适应农村管理的选修性专业,培训一批能应对农村管理问题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实践环节。同时也可以在农村建立实习基地,尝试“模拟管理”,让有志服务于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基层,与农民有更广泛的接触、交流。最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农村优秀干部或专家来校讲座,使大学生借鉴成功经验。
在促进大学生积极投身“村官”工作方面,高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应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保障工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建设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同时,建立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任职。比如可以通过设置有关奖贷学金、降分录取或者减免学费等方法,鼓励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返回农村工作。
“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工作尤为重要。适时适宜、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尽早实现从在校学生向农村基层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和熟悉基层的工作环境,做好心理和业务上的准备,便于其顺利开展工作。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完成后,应以丰富的培训内容,活跃的培训形式,从思想和业务能力上加强对即将担任“大学生村官”的毕业生的培训工作。
在“大学生村官”投身农村建设工作后,应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了解“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的状态及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其次,高校可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与技术优势,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在职培训,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智力支持,为他们提供学习平台,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动力,保障“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再次,建立“大学生村官”的交流平台,帮助“大学生村官”交流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能力。
总之,政府应该从源头抓起,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并成为其坚强后盾,切实帮助“大学生村官”真正安心扎根于农村,在服务农村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三)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激励工程
一方面,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明确选聘工作程序和选聘条件,做到层层选拔、严格把关、好中选优,确保向基层推荐综合素质优秀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在组织上应成立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通过这个平台,高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报名、选拔、统筹分派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程序选拔“大学生村官”,使村官政策有章可循。大学生可以采取个人自愿报名的形式,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层层筛选环节,成为村委会的成员。
在现实国情下,部分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不佳,大学生对“村官”待遇不满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可以向社会筹集资金,或通过募捐的方式设立“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就业基金”,支持在农村就业急需资金支持的大学毕业生。根据当地实际状况,从财政上保证“大学生村官”的薪酬。地方政府或者有条件的县级政府在财政上拨出一定款项,保证“大学生村官”的薪金,并享受所在村干部相应待遇,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使“大学生村官”在经济上具备更好的保障。
在法律和行政上鼓励大学生担任村官。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有关法律的规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合法选民地位,在村委会中保证大学生行政编制地位,保护“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权益。完善“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通过监督,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吸纳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对于基层领导必须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一方面,对于目前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基层领导看来,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主要是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并不指望能做出多少事情,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服从领导。这种观念必须加以改变。作为领导,应当按照农村的实际需要,一开始就应当明确“大学生村官”的任务,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实际的农村事务中,给以实权,而不只是作为一种摆设。另一方面,还必须认识到,作为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农村,带来的不一定是技术,甚至可能仅仅是一腔热忱。作为基层的领导者,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不应怀有大学生到村带来的就是资金、就是技术、就是发展。“大学生村官”需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高校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的发展完善,更需要大学毕业生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兆萍,罗文映.大学生村官政策建立的理论基础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 2012(2).
[2]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J].中国农村观察,2008(5).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5
我街道从2008年开始招聘大学生村官,先后共招录过13名,其中4名已经离开了大学生村官队伍,现还有9名坚守在岗位上,工作时间最长的为6年。9名村官中,实际在村工作的有5名,4名在街道科室工作,有3人目前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可以说,近年来,大学生村官这个年轻的群体对街道、村、社区工作发展发挥很大作用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是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传播了新观念,大学生有学识、有见地,他们的到来,为基层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二是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学生村官的务实高效、求新求变给基层工作注入了活力。三是带动了基层社团组织的发展,尤其是公益活动的发展,目前我街道已拥有市级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4个。在服务地方建设的同时,基层的广阔舞台也给大学生村官的进步与发展带了很大帮助,使其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如__区大学生村官公益联盟法定代表人__荣获省十佳青年志愿者、市十大杰出青年,__村大学生村官设计的防走失二维码徽章,发放给老人和孩子,成为服务群众的新载体,还得到了《__日报》、《__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关注报道。
(一)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适应性还不够。一是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大学生们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他们接触基层尤其是农村社会不多,对于到农村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一旦来到农村,理想与现实出现很大差距,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村民或村委的认同。有些村民可能对大学生村官不太理解,觉得他们是“外来户”,心理上拒绝接受他们,导致在行为上排斥他们。另外,有些村委会成员还不是很信任大学生村官,不愿授权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也不会全力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三是对基层的风俗习惯不熟悉。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很少关注农村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参与农村社会实践的机会也很少。因此,他们对农村政策法规可能缺乏了解,有的甚至一无所知,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二)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一是身份定位还不明确。虽然我街道的村官都在各村、社区担任了书记、主任助理职务,然而事实上他们在基层发展的各项事情决策中,既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决策权。目前他们的工作仅局限在帮助村书记、村主任打打杂,跑跑腿,扮演“秘书”的角色,上级政府借调村官们去打杂的事时有发生,更多的是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身份。二是自身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他们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思想,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的村官发挥自身的这些优势,绝大部分并没有真正派上用场。有的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不能脚踏实地地沉到村里工作;有的对村民的需求并不真正了解,与群众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有的眼高手低,自以为本事很大,不愿意做琐碎的小事。三是受制于复杂的工作环境。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实际事务、问题时往往显得能力和经验不足或方法不当,而且他们年轻气盛,不够成熟稳重,思考问题容易可能脱离乡情、村情,加之部分村民传统的宗族观念和排外思想的影响,甚至有的外地大学生村官对地方语言还不通,使他们难以真正融入村民当中。所以,他们在任职之初,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或无助的状态,进入角色慢,难以迅速开展有效的实际工作,久而久之便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大学生村官未来发展出路还不够明确。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出路”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与困惑。一是制度设计安排不明确。目前,“当村官”还只能看作是一项权宜性安排,聘用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没有建立起明确的通道。基层的干部也容易习惯性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是过渡,流动性大,不能安排重要的职责和岗位,村官往往成为哪里缺人去哪里的“临时工”,在村、社区一般成为“跑腿”处理“台账、文字”的代名词。所以从上到下,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这使得村官对期满出路充满了迷茫,不得不在岗位时忙着准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找其他合适工作,寻找新的出路。二是职业发展前景不确定。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时间不长,各项制度、措施都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尽管政府在村官的发展问题上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上得到兑现的可能性就要大打折扣。任职期满后一旦选择重新就业,则面临着就业渠道不畅、几年的村官工作经验难以移植到其他工作岗位上等诸多问题。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会干部还存在法律瓶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大学生村官由于户口不在所服务的村故不能参加村委会干部的选举。三是对村官的管理不到位。名义上,区、街道、村社区都可以算是大学生村官的直接管理者,但是在管理培养上没有真正明确责任分工。在选拔时缺少与基层的沟通,不了解农村的真
正需求,致使下派的大学生感觉“无用武之地”,用人单位也热情不高。(一)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事实证明,角色的模糊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效。自2012年实行村官享受“特殊编制的全额事业编制”以来,村官的收入和福利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说从短期看,大学生村官获得了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这也使得大学生村官对留下来有了一定的信心,但是,这还不能认定这种留下来是一种长期的愿望。导致村官身份上的尴尬,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尽早给予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角色身份。村官到农村到底是干什么的?大部分村官对自身还没有明确清楚的定位。大学生参与基层建设,绝不应只局限在帮助村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打打杂,跑跑腿,而应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基层发展的各项事务中去。所以我们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明确村官身份,安排适合的位置,使他们有发展空间,能发挥所长。引导村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坚定胸怀服务人民、服务基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转变择业观念,真正树立服务意识,及时合理定位自我,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农村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贡献自己的才智,实现自身价值。
(二)加强大学生村官科学动态的管理
1.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派机制。选派“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关键一环。完善选派机制,要保证以“公平、公正、公开”和双向选择的原则,按照严肃、严格的选拔程序,选聘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大学毕业生,同时还要充分征求基层需求,结合当地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而不是简单的分配,基层对那些能安心扎根基层、用心服务基层的大学毕业生还是非常渴求和欢迎的。
2.建立切实可行的使用机制。一是做好结对“传帮带”工作。大学生刚刚开始农村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为此,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要很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起固定的“一对一”帮带对象,帮助大学生尽早熟悉工作,完成角色的转变。二是尽可能提供岗位锻炼机会。应督促有关村镇,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质性村级事务分工,安排他们参与中心工作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让他们在农村的主要工作和岗位上担当重任;强化实践锻炼,采取交流、轮岗、挂职等多种形式,使他们熟悉多方面的工作,培养处理问题的胆略和魄力,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针对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特长,创造条件,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自身作用的岗位,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村级具体工作,在处理村务中提高农村工作能力。
3.加强培训促进村官专业化。针对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优势难发挥和横向交流沟通不够等实际,实施大学生村官培训制度。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金融知识、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做好岗前培训;以村务管理、村际经济、村庄规划、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工作领导艺术、心理健康调适为重点做好岗位培训;以专业技能、职业培训、职业规划为重点做好后期培训。要整合教育、科技、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资源,拓展培训渠道,设置大学生村官课程模块,通过大学生村官论坛、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实地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交流学习。
4.拓宽大学生村官退出渠道。退出机制关系到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出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持久性、稳定性。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退出渠道,避免盲目地承诺难以实现的优惠条件。关键是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不同种类的大学生村官量身定做“职业规划”,为他们的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建立一套公开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根据大学生村官的自身条件和客观实际,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绩效考核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地方补贴和职务任免的主要依据。要做好届满时的分流工作,如建议设计“荣誉村民”或者出台有关规定或程序对符合条件的村官将户口转移至工作地等渠道,使大学生村官获得选举权,保证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原则下的正常选举任职;对要求就地创业的,要在考核的基础上,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每年安排一些合适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定向招录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等等。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76-01
一、前言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推出了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村官”的振兴和拉动农村发展政策。江苏省也于2007年下半年,实行了“千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省即已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那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况如何?他们在工作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将如何解决?会给我们哪些思考?这些情况和问题都值得关注。笔者利用暑期机会,对5位大学生村官进行访谈以及对他们所任职村的干群进行走访,得出以下报告,可能有失偏颇,谨作个人之言。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09年8月7日至12日,为期六天。
调查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调查对象:特庸镇、盐东镇5位大学生村官。
特庸镇王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桂亚,村民唐良同等人。
三、调查内容
(一)当大学生村官的初衷
对于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为何甘心沉入基层当村官?通过我们座谈,其原因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扩招,高等教育褪去“精英化”的色彩,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对于未找到好工作的大学生,做村官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第二,村官在择业时只是选择之一,意想不到的被顺利录用。第三,有一部分毕业生蛰伏农村,偏安一隅,钻心学习,能在3年任期到之后利用优惠政策考上公务员或研究生。我了解到的特庸镇王村村主任助理田江等3人正在昼夜攻读,枕戈待旦。第四,希望通过在基层的工作来锻炼自己,为自己将来的创业打基础。第五,村官的待遇在农村不错,希望回到家乡工作,回报家乡。
(二)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况
一部分敢闯敢干,虽然到村任职时间比较短,但进入角色快,积极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引导农民进行自主创业,真正发挥了作用。这些工作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协助镇里和村里做好日常工作,另一类是发挥主动性,主动做一些工作。如走访村民,了解村情;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
1、积极发挥专业之长
常胜村书记助理张国兵,毕业于扬大农学院兽医学院,他对村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家畜所患疾病给予帮助解答,还专门为从事养殖业的农户开讲座讲解饲养管理方法,帮助村民解决不少防疫和养殖技术上的难题。
2、有朝气,有能力
因为大学生村官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工作起来相对比较超脱,很快就取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上级有关组织的认可。九里支部副书记杨晶晶由于不是村里人,刚任职时对村里的总体情况不了解,给她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于是,一有空闲,逢村民便聊天,努力融入村民的生活圈,了解村民存在的棘手问题,然后一一帮忙解决。一些鸡毛蒜皮的家事与邻里小事其他干部不能解决,她都能迎刃而解。日子久了,村民们也对这个小姑娘“刮目相看”了,都夸她能力强。
(三)干群对村官的反应及要求
通过对干群的走访,笔者了解到一些对大学生村官的反应。村民唐良同谈到: “过去,村干部文化水平低,见识少。大学生认知敏锐,思路活跃,他们的到来,为信息闭塞的农村带来了新观念、新知识,农民再也不是看天吃饭的传统农民。” 特庸镇王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桂亚说:“大学生村官甚至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早起打球,跑步,下棋,成为农村工作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大学生的加入给村干部、农民的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他们对村官有“三盼”:一盼“大学生村官”能把农村工作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去参与、去实践,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真正能扎根基层。二盼“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农村情况,能把自己所学知识与农村工作实际相结合,为农民致富出点子、带路子,成为农村致富的“领头羊”。三盼“大学生村官”能适应农村艰苦环境,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创造,服务群众需要,与他们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地和农民群众交朋友。
四、调查后的思考
(一)思考一:加强考核,严格管理
促进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就不能一派了之,必须建立有效的考核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工作目标,让他们有事可干、有章可循、有责可究。
(二)思考二:关心村官,激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