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试报告结论与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试报告结论与建议范文1
【关键词】配网故障抢修流程 监测 验证 测试报告 时长
为了提高供电企业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必须提高配网故障的抢修效率,是否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配网故障的抢修,直接反映出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因此,监测配网故障抢修流程,可以促进制度落实、业务协同、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
1 设计依据
公司依据配网故障抢修流程监测的业务设计说明,对其中涉及的《国家电网公司配网故障抢修管理规定》[国网(运检/4)312-2014]、《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调度控制管理通则》[国网(调/1)93-2014]、《国家电网公司95598故障报修处理规范》[国网(营销/4)272-2014]进行核实。经验证,其内容与设计说明文档中设计依据的内容相符。
2 监测要素及监测维度情况
在与公司配网抢修指挥班沟通后了解到,按照省客服中心安排,现配网故障抢修流程中工单审核环节已经取消,地市配网抢修指挥班收到抢修班组的工单回复后直接向国网客服中心回复,因此建议取消对工单审核环节时长的监测。主要从配网故障抢修总时长及业务受理、接单派工、到达现场、故障处理、回访归档5个关键环节时长开展业务验证。
2.1 配网故障抢修总时长监测
共梳理相关数据字段10项,均为线上数据,涉及客服工单管控系统,包括:供电单位、工单编号,用户名称、联系电话、电压等级、故障报修类型、城乡类别、故障处理部门、业务受理时间、回访归档时间。验证结论:经验证,配网故障抢修总时长虽不能从工单管控系统中查出,但可通过数据字段业务受理时间和回访归档时间计算得出。故涵盖的10项数据字段可满足配网故障抢修总时长监测要求。
2.2 关键环节时长监测
共梳理相关数据字段16项,均为线上数据,涉及客服工单管控系统,包括:供电单位、工单编号,用户名称、联系电话、电压等级、故障报修类型、城乡类别、故障处理部门、业务受理时间、派发时间、接单派工时间(工单到达)、接单派工时间(处理时间)、到达现场时间、故障处理时间、回访归档时间(工单到达)、回访归档时间(处理时间)。验证结论:经验证,接单派工环节时长和工单回访归档时长不能在工单管控系统中查出,但可从相关时间节点计算得出。通过对比其余主要环节时长与规定时长,可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其他监测要素和监测维度基本满足配网故障抢修流程关键环节时长监测业务的预期要求。
3 业务系统及数据支撑情况
依据已确定配网故障抢修总时长和关键环节时长两个监测要素,对相关业务系统和业务数据支撑情况进行梳理,确定相关字段16项,均为线上数据,涉及客服工单管控系统。
3.1 业务系统支撑情况
配网故障抢修监测业务相关的16项线上数据,均可从客服工单管控系统中提取。经验证,业务系统可满足配网故障抢修监测业务的系统支撑。
3.2 数据支撑及数据质量情况
经验证,线上16项数据中,10项数据(供电单位、工单编号、用户名称、联系电话、电压等级、故障报修类型、城乡类别、故障处理部门、到达现场时长和故障处理时长)可通过系统直接提取。业务受理时间(工单到达、工单处理)接单派工时间(工单到达、工单处理)、回访归档时间(工单到达、工单处理)系统中可提取数据,通过这几项数据可计算得到配网故障抢修流程总时长、业务受理时长、接单派工时长、回访归档时长。因此,16项线上数据可以满足配网故障抢修监测业务的系统支撑。详细数据支撑情况见附件二。
4 监测价值
按照业务设计确定的监测维度和要素,从国网铜川供电公司2016年4月份配网故障报修工单中按供电单位选取了18份工单,重点对各环节涉及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进行验证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4.1 配网故障抢修总时长监测
因设计说明《国家电网公司95595故障报修处理规范》[国网(营销/4)272-2014]中未涉及配网故障抢修总时长的时限要求,且配网故障抢修流程中的业务受理环节和审核归档环节为国网客服中心完成,时间不受地市公司支配,具有一定监测价值。业务受理环节时长监测:经验证,18组数据的工单到达时间节点均与业务受理时间节点一致,在2分钟的规定时限之内,有一定监测价值。
4.2 接单派工环节时长监测
通过客服工单管控系统导出的数据,接单派工环节时长包含工单到达时间和处理时间,可由这两个时间节点计算出接单派工环节时长。经验证,18份工单的接单派工环节平均时长为19秒,远小于设计依据规定的3分钟时限,表明地市配网抢修指挥班对国网工单的接收下达执行情况较好。从监测分析结论看,可促进配网故障抢修流程的优化和效率提升,具有较高监测价值。
4.3 到达现场环节时长监测
经验证,将18份工单按照供电单位来分,印王分公司6份、耀州分公司6份、宜君分公司6份,分别计算每个单位的到达现场平均时长,印王分公司为17分41秒、耀州分公司为18分39秒、宜君分公司为16分52秒。对比三个单位的平均时长,可发现耀州分公司的6份工单中有5份为农村用户,其到达现场平均时长最长,故到达现场时长受用户地理位置影响。但抢修班组可通过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等途径减少到达现场用时,因此监测到达现场环节时长具有较高价值。
4.4 故障处理环节时长监测
经验证,故障处理环节时长受现场环境状况、备品备件是否齐全、故障修复难易程度等因素影响。通过对比三个供电分公司的故障处理平均时长,可在不同单位间进行横向比较,促进部门间的良性竞争,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因此监测价值较高。
4.5 回访归档环节时长监测
通过客服工单管控系统导出的数据,接单派工环节时长包含工单到达时间和处理时间,可由这两个时间节点计算出工单回访归档环节时长。经验证,18份工单的回访归档环节时长均在规定时限内,但由于工单的回访归档是由国网客服中心完成的,时间不受地市公司支配。因此对于地市公司来说,回访归档环节时长具有一定监测价值。
5 结论
5.1 验证结论
优化完善监测要素和监测维度。结合数据获取和业务现状,建议取消工单审核环节时长的监测。
5.2 分析结论
配网故障抢修流程的回访归档时长受国网客服中心掌控,因此建议地市公司将监测重点放到接单派工环节时长、到达现场时长和故障处理环节时长上,其他项(配网故障抢修总时长、业务受理环节时长、回访归档环节时长)作为一般关注。通过验证,接单派工环节、到达现场环节和故障处理环节的用时均在设计依据的规定时限内,反映出公司对配网故障抢修相关制度标准执行情况较好,部门间工作流程流转顺畅。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配网故障抢修管理规定[国网(运检/4)312-2014.[Z].2014.
测试报告结论与建议范文2
关键词:校园网综合布线
校园网正逐渐成为各学校必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其规模和应用水平将是衡量学校教学与科研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学校准备利用暑期组建校园网,特别是校园网基础设施的铺设更是难得的好时机。要想组建高性能、低成本的校园网,综合布线的好坏至关重要好的综合布线系统如同给校园网打了一个好的地基。
综合布线目标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是计算机网络的线路基础。它使语音与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结构化布线设计应该满足以下目标。
1、满足要求,兼顾发展布线设计必须能够满足学校各楼宇、实验室、图书馆等的主要业务需求,并能兼顾未来的发展需要。
2、易于扩展,预留空间符合当前和以后的信息传输需要,保证较好的扩展性和足够的升级空间。
3、遵从标准,采用星型布线系统设计遵从国际(ISO/IEC11801)标准和邮电部、建设部标准,布线系统采用国际标准建议的星型拓扑结构。
4、高质传输,适应面广布线系统应该能够支持语音、数据等综合信息(如ISDN、B-ISDN、ATM等)的高质量传输,并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的电脑及网络产品的需要。
5、统一出口,线路规范布线系统的信息出口采用国际标准的RJ-45插座,以统一的线路规格和设备接口,使任意信息点都能接插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网络终端、电话机、传真机等,以支持话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6、预备互连、国际接轨布线系统符合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的要求,以便与国内国际其他网络互联。
综合布线原则及方式
1、性价比原则选择的线缆、接插件、其他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和电气性能,而且价格适中;
2、实用性原则设计、选择的系统应满足用户在现在和未来10至15年内对通信线路的要求;
3、灵活性原则做到信息口设备合理,可即插即用;
4、扩充性原则尽可能采用易于扩展的结构和接插件;
5、易管理原则便于管理,有统一标识,方便配线、跳线。
机房的布线系统直接影响到未来机房的功能,一般布线系统要求布线距离尽量短而整齐,排列有序。具体的方式有“田”字形和“井”字形两种:“田”字形较适用于环形机房布局,“井”字形较适用于纵横式机房布局,它的位置可安排在地板下,也可吊顶安装,各有特点。
综合布线要点
1、地板布线最常见的布线方式,充分利用了地板下的空间,要注意地板下的漏水、鼠害和散热,还应保证在每个机柜下方开凿相应的穿线孔(包括地板和线槽)。
2、吊顶布线特别适合于经常需要布线的机房,此方式中吊顶内包含了各种电源布线、弱电布线,在每个机柜上方开凿相应的穿线孔(包括地板和线槽),当然也要注意漏水、鼠害和散热。具体布线的内容有:电源布线、弱电布线和接地布线。其中电源布线和弱电布线均放在金属布线槽内,具体的金属槽尺寸可根据线量的多少并考虑一定的发展余地(一般为100×50或50×50)。电源线槽和弱电线槽之间的距离应保持至少5厘米以上,不能互相穿越,以防止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
(1)电源布线:在新机房装修进行电源布线时,应根据整个机房的布局和UPS的容量来安排,在规划中的每个机柜和设备附近,安排相应的电源插座,插座的容量应根据接入设备的功率来定,并留有一定的冗余,一般为10A或15A。电吹南呔队Ω莸缭床遄娜萘坎⒘粲幸欢ǖ娜萘俊?br>
(2)弱电布线:弱电布线中主要包括同轴细缆、五类网线和电话线等,布线时应注意在每个机柜、设备后面都要有相应的线缆,并应考虑以后的发展需要,各种线缆应分门别类用尼龙编织带捆扎好。
3、接地布线由于新机房内部都是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故对接地应有严格要求;接地也是消除公共阻抗、防止电容耦合干扰、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在机房地板下应布置信号接地用的铜排,以供机房内各种接地需要,铜排再以专线方式接入该处的弱电信号接地系统。
4、综合布线重点显然,综合布线重点就是“光缆”。很多校园网络在园区架设或地埋室外多模光纤,为千兆网和ATM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提供了高带宽(10Mbps~622Mbps)、高传输性、高抗干扰能力支持。光缆按芯数分为四芯、六芯、八芯三种;按铺设方式分为架空、直埋两种;按支持的距离分为多模(2公里以内)、单模(2公里到几十公里)。其接续方式常见的是:熔接、研磨、压接。常用的光纤产品有:光缆、光纤耦合器、光纤终端器、各种接口形式的光纤跳线、光纤接续设备。
综合布线方案
以交换式千兆以太网作为校园网的主干,按10M/100M交换式子网方式接入(如图)。校园网布线设计一般采用多级物理星型结构、点到点连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他线路的正常运行。网络采用分散式三层交换体系,二级交换机具有第三级交换能力,主干线路压力小,而且全部实现百兆交换入室。三级交换机可以堆叠,能将一个主干和桌面交换机组成一个整体,提供足够的交换口,可扩展性好。
1、主干网选用千兆以太网,其第三层以太网路由器交换机大都满足IEEE802.3Z标准,技术成熟,具有流量优先机制能有效保证多媒体传输时的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
2、千兆以太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在ATM技术成熟时,可平滑集成到ATM网络中,作为ATM网的边缘子网。
3、工作组子网可选用100M交换模式。使用户终端独占100M带宽的数据交换。在核心交换机与工作组交换机之间,采用100Mbps传输带宽,当使用全双工时,传输带宽为200Mbps。
综合布线过程
1、布线前询问客户网络需求,现场勘察建筑,根据建筑平面图等资料结算线材的用量,信息插座的数目和机柜定位、数量,做出综合布线调研报告。根据前期勘察数据做出布线材料预算表、工程进度安排表。
2、布线中协调施工队与学校进行职责商谈,提出布线许可,主要是钻孔、走线、信息插座定位、机柜定位、做线缆标识等。安装信息模块、配线架及机柜内部。
3、测试线路测试是在完工后用专用仪器按EIA/TIATSB-67《非屏蔽双绞线系统与性能验收规范》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并提交测试报告。信息点测试一般采用12点测试仪,主要测试通断情况。深度测试用美国FlukeDSP-100线缆测试仪,根据TSB-67标准,对接线图(WireMap)、长度(Length)、衰减量(Attenuation)、近端串扰(NEXT)、传播延迟(PropagationDelay)五方面数据测试,可打印出详细的测试报告。
4、布线后链路测试后,选择若干节点,联接网络设备进行联通测试并提交。施工后打印出测试报告,学校以测试报告为标准对整个布线作出判断和结论。在施工质量达到合同要求、性能测试合格和软件验收合格的前提下,双方签字认定工程验收合格。
(1)网络硬件系统验收:校方可以在线路测试和系统联调阶段派技术人员参加测试验收。也可在施工方提交测试报告后,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复测验收。
(2)网络软件系统验收:检查应配置软件是否齐全,并逐一进行操作检验。软件应运行畅通,圆满实现各种功能。
测试报告结论与建议范文3
【关键词】工程勘察 报告编制
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1勘察附件
报告编制时往往不注重一些附件,缺少《任务委托书》、《室内岩土试验报告》、《波速测试报告》等等。缺少任务委托书就意味着勘察时缺少工作依据,勘察工作中的拟建物的标高、基础埋深、场地环境边坡等均不能如实的反映,对勘察报告质量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2工程勘察纲要
工程勘察纲要应在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并经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编写。工程勘察纲要中应明确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根据重庆市地方标准涵盖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边坡、特殊地基、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应首选重庆地方标准。关于技术标准选择的顺序: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勘察纲要中勘探点平面图应布置贯穿场地的通长剖面,边坡部分的剖面应垂直边坡和沿边坡支挡线布置,勘察范围应大于用地范围。
3勘察图件
勘察图件是勘察报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和原位测试曲线图等。钻孔柱状图常常缺水位观测日期或水位观测日期与终孔日期相同。平面图、剖面图上缺用地范围,地下室范围标注不准确。剖面长度不足(特别是需进行稳定性计算的剖面)。平面图、剖面图成图比例尺偏小。
4工程勘察等级划分及勘察工作布置
勘察等级是确定勘察工作量的主要依据,应根据勘察规范结合场地情况综合确定。因地质环境的差异,如重庆市地方标准DBJ50-043-2005与国家标准GB50021-2001(2009年版)在勘探点布置上的最大差异是地方标准的勘探点密而浅,国家标准的勘探点是稀而深。常见勘探点数量不足,特别是与场地同时进行勘察的环境边坡部分,测试手段及工作量偏少等常见问题。勘察工作应该围绕着“查明地质环境、强度岩土参数和对各类工程地质进行评价”进行。
5勘察文字成果报告
编写勘察报告时不注重勘察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达不到勘察深度的要求。根据平时重庆地区勘察报告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勘察报告名称中的“勘察阶段”应与使用的技术标准中的称谓一致,国标为“直接勘察”地标为“一次性详细勘察”。
(2)前言中应明确任务来源、工程概况、目的、任务(往往任务部分很乱)、工作依据、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工程勘察等级以及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工作质量评述等内容。
(3)地质环境叙述中,当存在溪、河时,一定要有重现期20年、50年的洪水位(必要时应有100年或历史最高水位)。应准确、仔细描述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及结构面类型。岩土分层不是地层岩性的描述、表述要准确;如部分“坡度”应为“坡角”、地层单位的“段”代表一定地质时期的一套沉积物与单一岩性层是不同的;地层代号的上下角标要清楚;填土除一般描述外,尚应描述填土成分、填土方式、填土时间等;工程勘察中应尽可能的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4)地震效应评价应尽可能进行岩土层的剪切波速测试,以利场地类别的划分。应注意区分Ⅰ0、Ⅰ1场地土和Ⅱ场地土、一般地段和不利地段。对于抗震重点设防及其以上的勘察项目,应实测剪切波速。《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5.1.3条“给水建筑工程中,20万人口以上城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其以上的县及县级市的主要取水设施和输水管线、水质净化处理厂的主要水处理建(构)筑物、配水井、送水泵房、中控室、化验室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5)岩土参数统计国家标准GB50021-2001(2009年版)按置信度0.95进行统计;重庆地方标准DBJ50-043-2005第L.0.2条按不同的工程安全等级分别选择0.90(三级)、0.95(二级)、0.975(一级)。统计表中应有指标的平均值、范围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标准值。采用重庆市地方标准时所有指标均应统计到标准值(DBJ50-043-2005第9.2.1条)。
统计时应注意:当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取“+号”,作为抗力项时取“-”;指标分为实测和计算两类。计算指标平均值和标准值是通过计算确定的。指标的单位应书写正确,如KN、MPa、MN/m3、MN/m4等。
统计的数据量必须满足数理统计最小数据量要求。当抗剪强度指标数据量不足时,不能直接以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应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粘聚力с、内摩擦角φ的确定原则:“宏观判断为前提,测试成果是基础,工程经验作参考,反演分析作校核。”结构面c、φ采用查表确定时,常常是取值与描述不一致。
GB50021-2001(2009年版)采用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而DBJ50-043-2005采用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6)稳定性评价:斜(边)坡除应有基本特征(高度、长度、坡角、边坡类别等)的描述外,应对斜(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稳定性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含定量计算和粗略定量)。对于岩质斜(边)坡定性评价一般通过极射赤平投影,应包括结构面与边坡的关系,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边坡可能破坏模式、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边坡岩体类型、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定量评价要明确计算工况、计算模式、计算参数;注意计算结果应与宏观判断进行比较;要确定稳定安全系数(特别不同的规范是有差别的)。常见问题:①条块划分过少,且不合理(没考虑特征水位);②当采用折线法时,FS≤1.05地表出现裂缝,宏观判断处于强变形阶段,而第1条块抗力大于下滑力;③未区分条块所处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с、φ。
(7)进行地基均匀性评价、地基承载力评价时国标、行标与地标的区别。
(8)持力层的选择和基础型式建议:当有可能采用桩基础时,应评价成桩可能性和论证桩基础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当存在尚未完成沉降变形的新填土时,应提供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
(9)道路勘察、室外管道勘察:应区别道路和公路;线状工程应分段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有条件是应分工点进行勘察评价);勘探工作量普遍偏少(特别是高边坡部分)。
(10)结论中应明确提出使用本次勘察报告的范围,如初步勘察阶段的勘察报告,只能用于初步设计,一期工程的勘察文件不能直接用于二期工程。应注意当边坡地段存在平缓外倾层面时,宜提出以下建议 :鉴于一些工程的经验教训,应避免雨季爆破施工;当不能避免时,应注意预留1.0m以上厚度岩体采用人工剔打,同时作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截导排等处理措施。
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编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以上一些不必要错误。
参考文献: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测试报告结论与建议范文4
1 火电厂能源审计技术和方法
在实践中,各类学科都在发展自己的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于本学科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体系。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也需要建立系统完整的评价指标和研究方法体系。根据《热力发电厂》和《审计学》的原理,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可以描述为: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是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应用热力发电厂原理和审计学方法,对火力发电厂的能源转换和利用的物理过程、财务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合理性、合规性、经济性和潜力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属于技术性专项审计。
从传统审计学角度,审计方法是实施审计工作的模式、程序、手续、措施和手段的总和,涵盖了审计管理方法、审计取证方法和取证的技术手段。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在审计分类上属于企业内部审计,在审计性质上属于技术审计的范畴,是传统审计科学的工程化,见图1。
研究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的方法论体系必须注重能源审计的实务和操作性。在火电厂能源审计的实务工作中,从火力发电厂的能源转换和利用的物理过程、财务过程和管理过程3个方面切入,可以把火电厂能源审计方法具体分为:考察物理过程,依托热量法、作功能力法等以技术为基础的热力学方法;考察财务过程,依托以账户为基础的会计系统的审阅法、核对法等会计学方法;考察管理过程,依托以制度为基础的内部控制检查法、对比法等管理学方法。
2 火电厂能源审计程序及内容
2.1 火电厂能源审计程序
审计学认为,审计程序是确定审计方法的前提,是使审计工作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轨迹有序运转的保证。只有先确定出科学、合理和规范的程序,审计人员才能选定适用的审计方法,高效地实施审计和实现审计目标。不同类型的审计有不同的审计程序。研究审计程序需要解决3个问题:审计程序的一般规律、影响审计程序制定的制约因素和不同类型审计程序的特点。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主要运用审计学中关于行业审计与专项审计的基础审计理。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主要运用审计学中关于行业审计与专项审计的基础审计理论,对火力发电厂能源转换和利用的专门事项开展节能分析工作。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根据审计目标不同,可分为初步能源审计、重点能源审计和详细能源审计3类;根据审计实施主体不同,分为实施基本项的企业内部能源审计、实施规定项的社会(行业)能源审计、实施选择项的政府能源审计3级。综合有关能源审计的研究成果,虽然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有不同类型和分级要求,相应的审计程序会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步骤,可以归纳为l2个环节,详见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程序,如图2所示。
2.2 火电厂能源审计内容
针对上文所述,火电厂能源审计关注的是火力发电厂能源转换以及利用的物理过程、财务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合理性、合规性、经济性和潜力等目标,应用热力发电厂、审计学等原理分析其合理性;根据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法律规定、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监管规则、行业标准化中心制定的行业导则以及各大发电集团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等考察其合规性;评价其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成果带来的经济性;分析存在于企业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能力,挖掘其潜力,构成火电厂能源审计实务的核心内容。火电厂能源审计实务具体包括:
(1)立项。包括确定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任务;拟定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工作计划;成员组成和分工;必需的设备与仪器等技术条件。
(2)数据采集。确定火力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及测点;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方框图、能流图的计算及其数据采集;查阅能源数据台账、主要参数报表和有关数据信息。
(3)调查测试。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调查大纲;火力发电厂的用能概况、能源管理现状;必要的能源检测以及确定重点等。
(4)能量平衡计算。火力发电厂的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火力发电厂能源消费指标(如供电煤耗率、水耗率等)计算分析;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和分析。
(5)能源物理过程分析。锅炉热力系统、管道热力系统、汽轮发电机组热力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的能量平衡分析;主要设备或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分析。
(6)能源财务过程分析。火力发电厂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火力发电厂电、热产品财务成本指标分析;火力发电厂能源消耗、价格、成本数据核定,以及小机组发电量指标交易补偿的节能量等。
(7)能源管理过程分析。按国家或行业标准检查能源管理、计量、统计等的合规性。通过火电力发厂节能潜力的计算分析,与国内外同类型电厂的先进水平作对比,改进能源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提高技术维护水平,健全管理制度。
(8)能源审计报告。提出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是本项工作的标志性成果,要按照规定格式编写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主要内容有能源审计概况、依据、结论、决定、从管理和技术途径提出建议以及必要的附件说明。
(9)制定整改措施。根据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
(10)无/低成本项目。通过能源审计,可以确定的无成本/低成本节能技术项目优先实施,有的应该即知即改。
(11)重大项目。火力发电厂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是节能的根本措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环评分析以及提出进度表等。
(12)能源审计回访。为保证能源审计效果,检查和回访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的落实情况是必要的,可以参照后续审计的准则进行。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工作的质量取决于能源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6月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4号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能源审计工作底稿应该是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底稿类似于节能减排专项工作的热力计算书、调研分析报告、热力测试报告等,是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工作报告的基础。
3 火电厂能源审计报告体系
一般审计方法是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根据所确定的审计目标和可支配的审计资源,针对具体的审计事项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依据审计证据去证实审计事项与审计依据的相符程度,就审计事项的性质作出审计结论,并将审计结果传达给企业。火电厂能源审计是针对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的经济运行水平、能源管理现状以及节能潜力分析所开展的专门检查和评价。根据火电厂能源审计任务,运用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获取在火电厂能源审计规定期限内相关的技术数据、文本文件,或进行必要的检测,可以通过“三图三表一报告”技术分析体系,实现火电厂能源审计目标。“三图三表一报告”是开展火电厂能源审计的简捷评价方法和实现途径。具体为,绘制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图、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方框图、火力发电厂能流图;编制火力发电厂能源统计表、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表、火力发电厂能源财务分析表以及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
(1)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图是热力发电厂实现热功转换热力部分的工艺过程图,有原则性和全面性之分。火电厂能源审计以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为基础,相应的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方框图为依据,完成火力发电厂能源统计表、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表以及火力发电厂能源财务分析表的编制,计算并绘制火力发电厂能流图,最终完成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
(2)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方框图。清晰、简明地表示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绘制热平衡、电平衡、水平衡方框图,或能源审计期限内的能源平衡网络图。
(3)火力发电厂能流图。根据热力发电厂原理,通过计算,绘制出与动力循环能量转换、传递和利用物理过程一致的火力发电厂热流图和质流图。
(4)火力发电厂能源统计表。能源统计是开展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的基础性工作,按照统计学原理,围绕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任务,设计统计指标体系,按能耗分类采集数据,确定能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编制火力发电厂能源统计表。
(5)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表。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是以火力发电厂为对象,研究各类设备的能源收入与支出平衡、消耗与利用以及损失的数量平衡,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依据DL/T606《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的规定设计表格,进行热平衡、电平衡、水平衡计算与分析,计算技术经济指标,编制能量平衡表。
(6)火力发电厂能源财务分析表。根据会计学原理,火力发电厂能源财务分析是关于火力发电厂能源管理、电量和热量交易及其资金流的收支平衡和计算的事务。设计的能源财务分析表要包含购入能源消耗(实物)费用、产值能耗及能源成本分析、企业自用能源费用、能源单价以企业平均结算价计算等内容。
(7)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有,火电企业能源管理、能源统计的体系和制度;火电企业节能管理与技术措施;能源利用效果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节能技术改造的财务分析和合理化建议等。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要尽可能利用电力企业已有的相关数字化技术平台实现计算机能源审计。
测试报告结论与建议范文5
关键词:深埋隧道;地应力;岩爆
Abstract: in order to avoid the ping of buried deep in the tunnel on the area there exist high geostress may cause brittle surrounding rock produce rock burst,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determination, water pressure of stress method of crack the measured results, and use the hou shine once, and put forward the ground stress the occurrence of critical conditions rockburs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uiDaoJu would produce the ping of rock burst conclusion.
Keywords: deep tunnel; Ground stress; Rock burst
中图分类号:U4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深埋隧道围岩中的高地应力可能引起脆性围岩产生岩爆,而造成开挖工作面破坏、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本文运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计算,探讨了上坪隧道发生岩爆的可能性。
1、工程概况
上坪隧道为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连平至从化段D1合同段最长的隧道,位于广东省连平县境内。隧道穿越九连山支脉,地貌类型属中低山地貌,山体植被茂密,隧址区地面标高320.0~706.8m。隧道为分离式,左线隧道起迄里程ZK17+403~ZK20+890,长3487m,右线隧道起迄里程YK17+399~YK20+977,长3578m。隧道最大埋深365.1m。隧道走向北西向。属公路深埋特长隧道。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调绘资料,隧道深埋段的地层岩性主要为侏罗系吉岭湾组火山角砾岩顶盖,下伏为白垩系丹霞组砾岩、砂岩等,底部为石炭系测水组灰岩,北西侧为寒武系高滩组变质砂岩,呈平行不整合与灰岩接触。
2.2地质构造
隧道深埋段以外的北西侧山沟发育推测F9断裂,经过路线K19+800附近,顺沟谷发育,控制地貌,断裂走向北东,在断裂带上地层岩石硅化强烈,并有揉皱、挠曲,推测与隧道相交。
2.3水文地质
深埋段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主要赋存于开放性的节理、裂隙中,分布极不均匀,含水量小。此外不排除下伏灰岩有溶蚀裂隙水或岩溶水存在的可能。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入渗、溪流及侧向迳流方式接受补给,以蒸发、下降泉、侧向迳流方式排泄。
3、地应力判定
3.1定性判定
初勘阶段未进行隧道深孔勘探及地应力测试,根据弹性理论进行高地应力的初步判定。判别模型如下:
a、垂直向主应力按上覆岩体的重力计算,σv=γH,围岩重度γ取26.5kN/m3;
b、围岩侧压系数λ1= SH max/ Sv取经验值1.2;
c、根据隧道埋深H处垂直向主应力σv,围岩侧压系数λ1,计算得深度H处最大水平应力σmax=λ1*σv。
d、隧道开挖影响范围段微风化灰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48.9~94.8MPa,标准值为Rc=62.4MPa,属于硬质岩,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计算得Rc/σmax,当Rc/σmax7时将无岩爆发生。
判别结果:当埋深H 为280.3m~365.1(最大埋深)时,Rc/σmax=5.4~7.0,埋深280.3m为低应力与高应力的临界深度,埋深小于280.3m为低应力区,埋深大于280.3m为高应力区。
根据计算结果初步得出围岩高地应力区的范围,该范围围岩存在应力集中现象,有岩爆发生的可能。
3.2水压致裂法判定
详勘阶段,结合洞身XSZK12号钻孔进行了地应力测试。XSZK12号钻孔孔口标高为639.20m,该位置路面设计标高为328.53m,两者高差为310.7m,故隧道开挖影响围岩范围主要在孔深285~315m之间,取该影响范围内的295.24~296.04m测试段及304.90~305.70m测试段进行分析,取得的试验成果如下表所示:
上坪隧道XSZK12号钻孔地应力测试成果表表1
序号 测段深度(m) 压裂参数(MPa) 主应力值(MPa) 破裂方向 (°) 主应力方向优势方位(°) 主应力方向与路线夹角 (°) 计算孔壁最大切应力值(MPa)
Pb Pr Ps PH P0 T SH Sh Sv max
1 295.24
~296.04 11.39 6.39 6.39 2.89 1.3 5 11.48 6.39 7.66 N52E N55E 14° 16.29
2 304.90
~305.70 11.49 7.49 6.99 2.99 1.39 3.5 12.09 6.99 7.91 N68E N55E 14° 16.47
注:Pb岩石原位破裂压力;Pr 破裂重张压力;Ps瞬时闭合压力;PH 试段深度上的水柱压力;
P0试段深度上的孔隙压力;T 岩石抗拉强度;SH最大水平主应力;Sh 最小水平主应力;
Sv用上覆岩层(重度26.5 kN/m3)重量估算的垂直应力;孔深为317.40m,测试时静水位约为163.0m。
4、岩爆分析
目前隧道工程常用的两种岩爆判据方法,多以应力分析为基础,结合大量工程经验,归纳出围岩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关系,即发生岩爆的临界判据。
4. 1侯发亮教授等提出的临界判据:
侯教授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生岩爆的洞壁切向临界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关系式:
lcr(0.188~0.402)c
其中,lcr为发生岩爆的围岩切向临界应力,c为围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式中括号内的系数值需要根据围岩应力的组合状态而定,即取决于隧洞轴线截面内的最小与最大主应力值3、1之比。3/1在不同围岩应力状态下发生岩爆的临界应力lcr公式为:
A状态3/1=0.00, lcr=0.188c
B状态3/1=0.25, lcr=0.294c;
C状态3/1=0.50, lcr=0.360c;
D状态3/1=0.75, lcr=0.383c;
E状态3/1=1.00, lcr=0.402c;
由以上判断依据,根据测试成果获取的SH、Sv及Sh值(SH>Sv>Sh),可计算出隧道开挖影响范围段岩体发生岩爆的临界应力,如下表所示:
发生岩爆的临界应力判别表 表2
序号 测段深度 主应力值(MPa) σ1取值 σ3取值 σ3/σ1 对应状态 σc σlcr
(m) SH Sh Sv MPa MPa
1 295.24~296.04 11.48 6.39 7.66 11.48 6.39 0.56 C 48.90
~94.80 17.60
~34.13
2 304.90~305.70 12.09 6.99 7.91 12.09 6.99 0.58 C
注:岩样单轴饱和抗压强度σc取试验段附近的灰岩强度,范围为48.90~94.80MPa。
由以上判别表可知,发生岩爆的临界应力lcr =17.60~34.13MPa,经分析计算得知该段围岩开挖孔壁上的最大切向应力max =16.29~16.47MPa。两者比较孔壁上围岩的最大切向应力均小于发生岩爆的临界应力,故XSZK12孔区开挖围岩不存在岩爆发生的可能。
4.2 切向应力准则:
切向应力准则首先由挪威学者巴顿提出,并经过演化改进。该准则将围岩的切向应力θ与岩石的抗压强度c之比作为判断有无岩爆及发生岩爆等级划分的原则。有关研究表明:
θ/c 0.3无岩爆活动
θ/c介于0.3~0.5间轻微岩爆
θ/c介于0.5~0.7间中等岩爆
θ/c 0.7强烈岩爆
根据地应力测试计算出的该段围岩开挖孔壁上的最大切向应力max =16.29~16.47MPa,隧道开挖影响范围段微风化灰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c =48.9~94.8MPa,计算结果θ/c =0.17~0.34,按发生岩爆的临界条件判断,XSZK12孔区开挖的局部围岩存在轻微岩爆发生的可能。
4.3 根据线性回归公式对最大埋深处洞体开挖岩爆的预测:
根据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及水平主应力在钻孔深度上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规律,推算出主应力随深度分布的线性回归计算公式为:最大主应力SH = 0.037H +0.65;最小主应力Sh = 0.025H-0.68;垂直应力SV= 0.026H。
由此可计算出最大埋深365.1m处max =19.70MPa,lcr=18.1~35.1m,max>lcrmin,围岩会局部产生岩爆,又θmax/c=0.2~0.4,岩爆级别介于不发生~轻微之间。
5、结论与建议
1、目前对于岩爆的众多研究中存在许多理论和判别岩爆条件,每种理论与判别方法都是侧重于岩爆的某方面条件而提出的。通过本文运用的两种分析方法,按对工程最不利的可能性进行判别,可得出结论:高应力区的围岩,岩爆局部发生,发生的级别为轻微。
2、岩爆的发生原因较复杂,和岩石的结构、构造、完整性、赋水性紧密相关。初勘定性判别在没有进行地应力测试的情况下,对构造、节理裂隙及地下水的分析与详勘钻探、地应力测试的实际结果有一定出入。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深埋特长隧道应开展地应力测试,以获取较为准确的原始围岩应力状态的数据。
3、由于隧道长,各路段的地质情况也存在差异性,隧道上覆地形地貌起伏较大的地段、坡角部位有可能存在应力集中,对于断裂带、裂隙发育的路段,存在断面收敛变形以致片帮或冒顶的可能,建议在开挖隧道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连平至从化段D1合同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S4合同段)[R].广州,2011
[2]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连平至从化段上坪隧道XSZK12孔水压致裂法地应力专项测试报告[R]. 2011
[3]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S].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4,248-249
[4]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S].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68-172
测试报告结论与建议范文6
关键词:性能测试;管道;多线程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4-0809-04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Apache Performance Testing Tools
DENG Jing1, ZHANG Hai-quan2, WANG Zhi-jian3
(1.Dep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2.Dep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nalyzing of ApacheBench, we used the CMMI 3 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s, make use of multi-threaded to simulate multiple users to achieve a 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 testing, use pipe technology on a number of thread operation, and realize the sharing of data. Design a new test instrument. It can be achieved in line with the HTTP protocol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website for testing.
Key words: performance testing; pipe; multi-threaded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用户数的不断增加,作为互联网应用之一的WEB服务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供WEB服务的站点和服务器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快速的事务处理能力。为此,在WEB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和WEB应用软件部署过程中,对其进行性能测试,找出性能上的缺陷,定位问题,解决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性能测试是通过记录和描述真实用户的行为,用一种自动、可控的方式重复执行这些用户的行为,得到应用系统运行相关数据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对 Web 应用软件的测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基本测试技术、测试模型和测试工具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AB(ApacheBench)是Apache自带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性能测试工具。其设计意图是描绘当前安装的Apache的执行性能,帮助我们在网站开发期间仿真实际上线的可能情况,利用仿真出来的数据作为调整服务器或程序的依据。在实际应用中, ApacheBench 程序中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如:用户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学习使用AB,测试数据的非汉化,测试数据的不全面,对命令行参数、服务器的响应头和其他外部输入的解析也简单。另外没有完整实现HTTP/1.x,仅接受某些“预想”的响应格式,Strstr()的频繁使用可能会带来性能问题,即你可能是在测试AB而不是服务器性能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在Apache上基于AB系统设计开发一种新的性能测试工具势在必行。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多用户并发,采用管道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共享。设计并实现一个新的系统,可以很好的对网站进行性能测试。
1 系统功能
WEB性能测试工具通过记录用户操作并把它们与脚本语言相结合来生成测试脚本,并能产生多个线程,每个线程运行一个特定的测试脚本或场景,以模拟发送到服务器的真实请求。进行性能分析时,可以跟踪性能度量结果(如响应时间和数据吞吐量),并且用表格和图形格式生成报告,根据报告系统自动给出性能优化建议。
整个系统是在 ApacheBench 的原型下进行的改进,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加方便、有效的性能测试工具。因此,系统设计应该考虑如下几点:
1)易用性:系统界面简洁,明确。用户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软件配置和操作流程,只要简单的操作就能获得用户想要的数据。
2)直观性:系统能够在运行后,直接查看到数据。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测试数据得出被测服务器的性能情况,承受压力的能力等。
3)可控性:系统应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异常报告。在模拟多用户进行测试过程中,发送的请求频率、数据、持续增压都在可控制范围内。
WEB性能测试系统的功能分为两部分:系统测试部分和数据处理部分,如图1。
系统测试模块中又分为测试参数、配置参数、Socket池、线程池、测试、控制和管道等模块。参数模块用于配置测试时用户所需要的参数内容,包括模拟用户数量、并发用户数等内容。控制模块在测试过程中根据测试参数来控制整个过程。Socket 池是提供多个Socket 连接池的功能模块,Socket 池的大小由模拟的用户数量、请求远程服务器IP 地址数、端口号数决定。使用Socket 池目的是提高测试速度和效率。线程池是用于存放线程的地方,在测试过程中,利用一个线程来模拟一个浏览器用户。使用线程池的目的是提高系统利用率,实现程序的大量并发处理,避免因频繁地创建、销毁线程而降低系统的效率。测试模块是利用系统中提供的Socket 和线程,按照测试参数将测试脚本发送到Web 服务器,同时将Web 服务器的响应结果记录下来,生成数据内容,显示在报告中。测试过程的控制由控制模块负责。
数据分析模块部分包括数据分析模块、文本结果模块、生成报告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是对测试数据进行判断、计算、比较和综合分析,得出测试结果。文本结果模块是将整个数据分析结果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进行比较。生成报告模块是根据测试数据结果和推理规则而生成测试报告和优化建议。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需求设计
以系统功能需求描述为依据,建立系统业务模型。按照RUP的思想, 用Use Case 对象来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以选定的Use Case 作为研究对象,用面向对象的概念和方法对问题进行转述,为后续进一步的设计活动提供必要的铺垫。用Use Case 为对象描叙测试系统的功能需求用例图如图2所示。用例图中的每个Use Case 表示实现特定功能的用例。根据系统的业务逻辑模型,在各个Use Case 用例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包括包含、扩展关系。用户(Actor)通过配置脚本文件、服务设置请求、配置测试参数、分析数据等作用于系统。HTTP 捕捉测试信息,经过处理生成测试脚本。系统中的核心用例“测试”用例是根据测试计划来对服务器进行测试,并生成测试数据。用户依据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整个服务器性能做出描述。
2.2 系统流程设计
使用用例图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描述,是从系统的业务逻辑模型和关联关系角度展开。这里从数据流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系统各个模型间的业务关系和关联关系,建立系统的数据流程图。系统数据流程图如图3所示。
首先用户将浏览器设置指定的服务器来访问Internet,当用户访问Web 服务器时,将HTTP 请求发送到服务器,解析请求的目的IP 和Port,并与目的IP 建立Socket 连接,将浏览器发来的请求转发到Web 服务器,同时将全部请求传递给解析器。解析器把接收的字节流转换成字符流并对其解析,分析提取HTTP 请求和每个请求中的各个域值,同时将每个请求创建一个请求对象,并传递给测试脚本。测试脚本存放请求对象集合并负责处理。以上过程完成系统的测试脚本分析功能。
用户界面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和响应用户操作,输入数据包括待测Web 的URL、并发数、模拟用户数等数据。用户输入的数据作为参数传递到参数数据组件中,参数数据组件将参数传递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测试参数和测试脚本中传入的测试对象集来创建Socket 连接池和线程池。Socket 连接池的大小和每个Socket 连接由测试对象集和线程数决定。线程池的大小由线程组属性参数决定。控制中心控制整个测试过程,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控制测试模块来模拟真实用户行为,启动和调度每个测试线程,并为每个测试线程分配Socket 连接。
测试组件是系统的核心组件,由线程加载并执行。测试组件在执行过程中启动两个子线程。这两个子线程分别执行发送请求和接收响应。发送请求组件从测试组件传递的Socket连接中取得输出流对象,并将请求对象集以字节流的形式发送到WEB服务器。接收响应组件在指定的Socket连接上接收HTTP响应的数据流,利用输入流对象接收数据。同时接收响应组件负责对响应信息的HTTP头进行解析,设过程响应对象,并对对象中ID、线程、时间戳属性赋值,最后将响应对象传递给测试数据组件。
测试数据组件中可以将测试结果以文本的方式保存下来。我们可以对测试结果对象集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并生成对 Web 系统测试的图形结果,给出系统的优化建议。
2.3 系统详细设计
在系统设计任务中,按照如下三个步骤展开:
1)提取分析类。根据对Web性能测试系统的用例分析,获得测试系统活动的“关键抽象”以及特定的Use Case 的文字内容。从不同角度抽取那些能够协作完成Use Case行为的分析类。分析类可以形象理解为“点”的集合。
2)转述需求场景。用分析类的实例作为行为的载体,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实现对UseCase 场景的分解。系统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转化为消息,用顺序图分析说明系统需求和系统活动流程。
3)整理分析类。根据分析类的实例在Use Case 需求场景中的消息传递关系,归纳分析类所承担的“责任”和分析类之间的“关系”,用参与类图来说明分析结果。对分析类的责任和关系的描述,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个面。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系统中的需求用例图和数据流程图转换为顺序图和协作图,按照分析类的关联关系,将分析类绘制成“参与类图”,并根据分析类所承担的“责任”确定其属性。在设计中将系统用例转换为脚本分析顺序图、系统测试顺序图、数据分析顺序图,图4是系统测试顺序图。
3 系统实现
WEB性能测试系统主要包括建立测试计划、执行测试、测试结果存储等三个部分。测试计划是指在要测试之前制定的测试方案和计划,制定测试计划包括要测试的并发数、模拟用户数、测试结果的存储等。测试部分是按照测试计划来实现对系统的测试。线程组的设置是系统测试的关键内容,线程组的每个参数直接影响测试方式和测试过程。在测试系统中,用一个线程模拟一个真实用户的请求行为,一个线程组来模拟若干个用户请求的真实场景,线程数的大小表示在测试时将要模拟的用户数,而并发用户数是由用户数和启动持续时间决定的。
系统测试部分的实现是整个系统实现的关键部分,也是采用的关键技术最多、复杂程度最高的部分,在这里对其的实现过程作简单的介绍:
1)多线程用管道来实现通讯:
首先,创建与 Spawn.exe 通讯的可继承的匿名管道
with Security do begin
nlength := SizeOf(TSecurityAttributes);
binherithandle := True;
lpsecuritydescriptor := nil;
end;
if not Createpipe (ReadPipe, WritePipe, @Security, 0) then
begin
PostMessage(MainFrm.Handle,WM_CREATEPIPE_ERROR,0,0);
Exit;
end;
然后准备Spawn 的命令行,在命令行给出写管道句柄和要Spawn 执行的命令
FmtStr(command_line, 'spawn -h %d %s',[WritePipe, DosApp]);
with StartInfo do begin
cb := SizeOf(TStartUpInfo);
dwFlags :=STARTF_USESHOWWINDOW;
wShowWindow := SW_HIDE;
end;
接着创建Spawn 子进程
if not CreateProcess( nil, PChar(Command_line), nil, nil, TRUE,0, nil, nil, StartInfo, ProcessInfo) then begin
PostMessage(MainFrm.Handle,WM_CREATEPROCESS_ERROR,0,0);
Exit;
end;
读管道,并显示Spawn 从管道中返回的输出信息
if (not ReadFile(ReadPipe, len, Sizeof(integer), dwRead, nil)) or (dwRead = 0) then Exit;
while (len0) do begin
Buf := AllocMem(len + 1);
try
ZeroMemory(buf,len+1);
if (not ReadFile(ReadPipe, buf[0], len, dwRead, nil)) or (dwRead = 0) then Exit;
buf[dwRead]:= #0;
将结果显示在Memo 中,并刷新对话框
Synchronize(UpdateShow);
if (not ReadFile(ReadPipe, len, Sizeof(integer), dwRead, nil)) or (dwRead = 0) then Exit;
finally
FreeMem(Buf);
end;
等待Spawn 结束
WaitForSingleObject(ProcessInfo.hProcess, 30000);
最后关闭管道句柄
CloseHandle(ProcessInfo.hProcess);
CloseHandle(ProcessInfo.hThread);
CloseHandle(ReadPipe);
CloseHandle(WritePipe);
PostMessage(MainFrm.Handle,WM_FINISHED_COMMAND,0,0);
2)后台中定义了一个全局的参数,也是整个系统的接口,具体如下:
unit GlobalPara;
interface
uses Messages, SyncObjs, Classes, Windows, Graphics;
const
//自定义消息码
WM_CREATEPIPE_ERROR = WM_USER + 1;
WM_CREATEPROCESS_ERROR = WM_USER + 2;
WM_READPIPE_ERROR = WM_USER + 3;
WM_FINISHED_COMMAND = WM_USER + 4;
implementation
end.
3)测试指标的实现
temps1:=Tstringlist.create;
temps2:=Tstringlist.Create ;
temps1.Text:=memo1.Text;
temps2.LoadFromFile(extractfilepath(application.ExeName)+'engtochn.txt') ;
这里是对测试脚本engtochn.txt 的加载,在我们准备测试计划的时候,首先就得把测试脚本engtochn 的测试指标设置好,也就是自己想测试的Web 服务器的哪几个方面的性能。
4 结论
本文给出了 Delphi 环境下开发一个新的Apache性能测试工具的全部过程,利用了多线程、管道、DLL 等技术,整个开发过程严格按照CMMI 3 要求进行。新系统继承了AB系统的优势,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主要表现在:用户界面可视化,系统简单易用;增加了一些新的测试指标,如往返请求/响应次数等,并且测试指标完全汉化;测试过程的可控性更加完善;对命令行参数、服务器的响应头和其他外部输入的解析更加具体细化等。
参考文献:
[1] 侯景华.基于Apache的Web服务器性能优化和分析[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2] 兰景英,王永恒.Web系统性能测试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8(11):18-20.
[3] 邵芬,于国防,付海燕.AB: 一种简单的性能测试工具[J].计算机时代,2007(1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