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范文1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小学教育 意义 实现
教育是有着久远历史的人类活动,审美教育由来已久,但其被认识和发展的时间却并不长。在小学教育中,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作用。
一、审美教育的含义与功能
美普遍存在,在人与物中,生活与艺术里,美到处可见。美学不论是作为“情感学”,还是“审美学”,始终是立足于人,并最终指向人。而美育和德育的目标在某些方面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精神解放。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具有完整的创新思维、健全的人格以及和谐的内心世界。这样,小学教育在人才基础教育及培养模式上就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的独创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使其成为完整的人。
和其他教育不同,审美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可以说,审美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或技能,而是直接指向人的生存质量和人格素质的提高,帮助人洞察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从而懂得爱惜生命、勇于创造生命价值,从容面对生活。
虽然,审美教育并不为人们提供赚钱的技能,却能引导人们“发现和创造个体在世界中的意义和与人交流的价值”[1]。审美教育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它能够为个体的情感需要提供充足的食粮,现代心理学证明,个体情感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会创造出巨大的对知识、文明的理性需求。因此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审美教育对于整个世界的教育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小学审美教育及其重要性
小学教育越来越被社会和家长所重视,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基石之坚才能建之如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小学时期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育的教育时间段可以称为是黄金时间段,现在入小学的孩子年龄普遍均为6周岁,从6周岁到12周岁的六年中,一个人会完成他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蜕变。
小学教育责任之重大由此可见,每一个幼稚天真的儿童步入知识大门后的第一阶梯便是小学教育,它为接受进一步教育夯实基础并做好准备,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儿童的未来,而且关系到无数个家庭的走向,从而关系到并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将来。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黄金教育时间段毫无疑问地决定并体现了小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席勒说过“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我们才可以达到自由。”[2]美育的概念第一次由席勒提出,并首次出现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在席勒看来,艺术和美可以成为教育民众的主要方式,通过审美教育,人性的完整和精神的解放都可得以实现。
朱光潜给予审美教育以极高的肯定,他认为,“因此达到自由的路径不是政治经济的革命而是审美的教育,至少是须先有审美教育,才有政治经济改革的条件。”[3]审美教育的意义深远,关系着人类世界的各种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对人的自由实现来说,“因此在根本上教育不是技术教育,而是人性教育。”[4]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不仅需要掌握知识和不断实践,更需要用教育来完善自身的人性,需要用本真的生命来亲近和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孔子总结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已经有意识地将美育纳入了人性塑造的教育体制之中……所以受教育的人必须接受专门的审美教育。”[5]也就是说,人从一开始就应该善于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从而产生对这个世界的爱。
所以,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不仅注定离不开审美教育,而且需要加大审美教育的力度。
三、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现
审美教育更像是一种感性教育,更注重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通过提高审美趣味来完善人性,使人成为美的人,从而使世界成为美的世界。
小学教育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里程中最初的基础正规教育,无论课业多么繁忙,无论竞争有多么激烈,审美教育的实施不可延误,也不可忽视。分数和技能始终不是小学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真谛。教育一般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因此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现是家长、学校、教师、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成功的。
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模范作用举足轻重,因为家长是与孩子朝夕相处并有着潜移默化影响的人。审美教育必然起始于家庭,也必将一直在家庭影响下进行。因此家长需要用美的言行影响并教育孩子,并应时刻让家庭保持良好氛围,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平和纯善的品行。同时在节假日里家长需多带孩子去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比如图书馆以及博物馆、艺术馆等,长期让孩子处于艺术文化熏陶下更有利于其提升审美趣味。
学校应该调整长期以来的教学目标,不要将成绩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最大权重,不要将教育演变成单一的职业训练或者纯粹的技术培训,而应该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从而培养完整的人。因此,一方面要将审美教育与提高教育者素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将审美教育与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氛围结合起来。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人格美的塑造者和创造者。教师需要做到的是两点,第一点是将培养学生美感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在传播美的同时,既教书又育人;第二点是把审美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判断力。
开展社会审美教育势在必行。因为随着大众文化铺天盖地的袭来,很多世俗化、娱乐化的东西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的盛行在给孩子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难免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为挽救当今大众文化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及享乐主义等媚俗趋势,使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得以实现,全社会都有着必要的责任。
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现,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是要使人成为有文化的人,道德思想的培养是要人成为道德的人,审美教育则是要人成为审美的人。当人成为审美的人,世界也将是审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杜卫.现代美育学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2:43.
[2]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6.
小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范文2
论文关键词:小学教育;地位:功能
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和中学教育共同构成基础教育的全过程。但是由于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必须根据人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实施教育,因此每个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作用不同,地位当然各异。那么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乃至整个社会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如何认识小学教育的价值?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有什么意义?对这些问题,理论界始终没有做出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因此,笔者认为讨论小学教育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这关涉到如何认识小学教育,如何端正对小学教育的态度,如何促进小学教育发展的大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常常是低估甚至是轻视小学教育,认为小学教育是“孩子王”的事情,小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不足道的,小学教师的文化功底远没有中学教师、大学教师那么高深,因此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很低。这是长期以来人们以传授知识的高低深浅作为衡量学校教育层次高低的偏见所造成的错误认识。殊不知,在整个教育结构中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育机构有着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价值,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不可替代。
那么如何认识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价值,笔者认为小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非常特殊、又非常关键的地位,这里应该把握三个基本要素:(一)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处于奠基地位;(二)小学教育是具有开端价值的教育;(三)小学教育是培育儿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处于奠基地位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口素质形成的奠基工程。奠基价值,是小学教育地位的核心属性,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大都分为若干阶段。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一一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其中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的中学教育都属于普通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一个人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学校教育,它也是其他阶段教育的基石。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够逐渐、逐级普及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具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这犹如一项建筑工程,没有基础,工程无以建构,而建构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更需要坚实深厚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基础教育过程都比做基础的话,那么小学教育就是基础部分的基础,这就像高层建筑的地基部分。地基是整个基础部分的下位结构,是直接承载建筑物影响的地层部分,如果没有一个符合建筑规格要求的地基建设,整个建筑将是一座不稳固的建筑,甚至可能是一座危险的建筑。笔者这样讲,并不是要故意抬高小学教育的地位,而是在于强调小学教育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但在对小学教育这种奠基地位的传统认识中,人们常常把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作用看得更多一些、更重一些。这是一种对小学教育奠基地位缺乏全面认识、深刻认识的表现。小学阶段文化知识的教育任务固然重要,它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工具学科(语文和数学)的学习和掌握更是如此。但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奠基作用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尤其在思想道德方面,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各种行为习惯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育不是定向就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旅通识性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这种教育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要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小学教育,培植起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这就具备了人生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反之,一个人在几岁、十几岁期间养成了不良的品德和习惯,那将贻害终生,悔之不及。由此可见,小学教育的奠基价值非常重要,而且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如果我们把小学教育的内容分为科学知识和道德品质、个性品质两大部分的话,我认为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该放在第二位,因为这些知识在超龄后可以弥补;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个性品质(包括思维品质)的养成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些方面的素质在成年后是很难再塑的。这正如有的专家所言:“必须记住:再教育比教育难。”
二、小学教育是具有开端价值的教育
小学教育的开端价值是体现小学教育重要地位的特殊因素。这是由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处于初始阶段这一特性所决定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起点的问题,没有起点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变化,但是不同事物的起点其价值是不同的。
在自然界,任何事物的起点只是一个自然规律,它与该事物后来的发展变化难以分出孰重孰轻的关系;而在人类社会里,很多事物的开端却有着不同凡响的重要价值,尤其在创新事物里,开端的价值更无法估量。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这一方面道中了事物开端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万事开头难”,是说人们在实旌一件新事物时,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去做好开端阶段的工作,但又往往做不好,甚至是经过失败以至多次失败之后才能摸到门路。这说明揭示事物的开端和摸到事物开端的门路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那么如此费时费力的事情人们为什么还要苦苦地追求呢?因为任何事情都要从开端做起,没有开端就没有事物的一切,如果把事情的开端做好了,就等于成功地完成了事情的一半。因此人们道出“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这一至理名言。好的开端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价值,是因为好的开端奠定了好的基础和前提,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澄清了事物进程的操作思路,因此,好的开端对事物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正处在这样一个起点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价值就正如上述提出的“好的开端”的价值一样,是既重要又特殊。只有小学教育普及了,小学教育质量提高了,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才有了提高的基本保障,中学教育的质量才有了提高的可能。这是从国家的角度、教育的角度讲。如果从个人的角度讲,一个人接受了完整优质的小学教育,培养了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他就具备了人生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宝贵条件,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培养教育中成为人才。
在学前教育尚不发达的历史时期,人们把初始阶段的教育称作启蒙教育,这是有道理的。启蒙,就是把人从懵懂无知的状态中开发出来,使之成为文明社会的一员,这实在是一件功不可没的大事业。今天的小学教育如果仅从学习文化知识的角度讲,它仍然是一种启蒙性质的教育,只不过今天的小学教育任务已远远不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能涵盖的,因此我们不把小学教育称作启蒙教育,而称作初等教育。
这种开端性的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包括个人发展都必须认真对待、认真抓好的教育过程。各国实施义务教育,首先从小学教育抓起,也就在于小学教育阶段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开端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无法替代的阶段。因此我们在认识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时,应该深刻认识小学教育的开端价值,把握好这个特殊的教育时机,充分发挥小学教育的功能作用,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务。
三、小学教育是培育儿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如果说奠基价值体现了小学教育地位的重要性,开端价值体现了小学教育地位的特殊性,那么“黄金教育时期”的价值就体现了小学教育地位的关键性。
小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范文3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结语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小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育管理 价值取向
小学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基石,同时也是决定教育事业大发展时期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对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则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问题。
一、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概述
教育管理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是管理者代表国家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教育管理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自身的管理工作,狭义的教育管理仅指教育行政管理,即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工作的管理,本文从狭义的角度探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问题。
价值既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哲学之外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来考察价值这一概念,可以发现,价值是一个表征“偏好”的范畴,是用以表示事物所具有的意义,可以满足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价值是“值得希求的或美好的事物的概念,或者值得希求的或者美好的事物本身”,因此,对于价值的研究和确立是前提和基础。无论是一个社会的发展,还是一项具体的改革,都需要价值取向的引导,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样需要探究其价值取向。那么,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到底要秉承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能够完成自身的使命,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呢?实践证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结合是小学教育管理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二、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在西方,19 世纪末 20世纪初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等人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20 世纪,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科层组织理论,他们都强调有效的组织机构、周密的工作计划、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等科学主义精神,为管理工作奠定了科学主义的基础,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这是由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身所决定的。首先,科学的管理方式重视科学量化的实证资料,通过量化工作能够更直观的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寻找合理的突破口。我们知道,科学的量化标准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教育调查,科学的教育统计,科学的教育测量工作,给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是管理者制定政策,实施具体的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实证主义方法是各个学科都十分看重的,是研究确实的知识,利用调查、统计、计算等具体方式,这些方式运用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是科学主义的体现,是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
三、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
如上文所述,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是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以人本主义为价值取向。
首先,人本主义并非现代才有,在西方和我国传统中都有悠久的人本主义的历史。在西方,人本主义萌芽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教化,明朗于西方的文艺复,从 14 世纪开始,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始并一直贯穿了整个西方的历史。①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可以说是人本精神的最充分体现。“仁”的核心就是讲人,讲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也就是人要爱人,要有仁德,同样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进人 20 世纪,“以人为本”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认可,在管理范围内更是成为其内核,同时也必将成为小学教育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其次,人本主义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学校是以人为核心的组织,对这样的组织进行管理必须要洞悉人的本质,倡导以人为本,克服僵化的管理模式。人本主义在教育实践中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教育管理工作者在考量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的时候,不能用教条的标准,要结合不同教师的特点,认真看待教师的工作。孔子有“因材施教”,管理工作者也可以进行“因材施管”,在不违背基本的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对一些可以用特殊教育方式进行有效教育的教师和学校组织以人性化的目光去管理,不能以教条的标准看待短期效果,同时也要支持教师和学校组织进行的人本主义教育方式。目前,小学教育中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在全国许多地方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内蒙古的罕台新教育小学的实验,②笔者认为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是需要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在人本主义理念的指导下大力支持才能够取得成功的。最后,人本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科学主义的价值追求一样,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单纯的追求人本主义,那会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走向“无标准”的困境,这样的问题是需要科学主义的管理方式作为补充的。有学者把管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③即经验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虽然这样的划分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笔者认为,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彼此孤立的,也就是说,即使是现阶段强调人本主义的管理,也不能忽略经验方法的运用,更不能抛开科学主义的基础,人本主义应该以科学主义为基础,并且把经验方法纳入到科学主义之中,这样才能够使人本主义更加符合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本主义为主导,追求科学主义价值和人本主义价值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 杨其义. 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刍议[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03)
小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方法;应用探究
小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是小学生思维发展以及身心成长的重要推动力。良好的引导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错误的引导方式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小学教育必须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改进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条件。
一、现阶段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教育活动中,但是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现阶段,应试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模式,这是因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没有改变,仍然是通过试卷进行考查,因此,应试教育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和学校依然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对小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教育形式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教学形式仍然比较单一,虽然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已经普遍进入校园,相关的教育改革标准对课堂教学形式也作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师的个人能力以及教学进度的约束,一些丰富多样、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因此,教育形式仍然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非常单一。
(三)教育方法存在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教育的重要原则,小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和能力,帮助学生打好“三观”基础,让学生有正确认知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能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比较弱,这会阻碍以后的发展。并且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高,社会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改进小学教育方法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小学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客观地评价学生,学校的全体教职人员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只关注学生的缺点和问题,也要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点滴的进步,采取鼓励的方式,愉快地教学。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导致其学习主动性并不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正确合理地引导,而许多教师对于学习成绩不优秀的学生采取不适当的惩罚手段等,这会打击小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并且在人格上也会存在缺陷,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否定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卑心理。小学生渴望得到肯定和赞美,教师的鼓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能够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校要及时调整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将学生身上除了成绩以外的问题都推给家长解决,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除掉一切不利因素,让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加强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
(二)增加教育形式,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阅历不丰富,因此,很多时候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包括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这不是单靠课堂教学能够解决的,学校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丰富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不能逼迫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成绩上,这是不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开展多种学习活动或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如举办一些知识竞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义务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充实与快乐,并养成勤劳的习惯与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传递爱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并积极付诸行动,为身边的人以及整个社会作贡献;开展爱国教育活动,让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并形成危机意义,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维护国家的和平提供知识基础,这是义务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以较高的试卷分数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才是教育的宗旨。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学校要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形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品德素养,让学生能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党晶.我国小学教育功能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6.
小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范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60-01
小学音乐课在很多学校,在很多教师心里,都是小儿科,不值得一提,他们觉得小学音乐在小学教学中根本没什么作用,就是让他们唱唱,跳跳;他们重视的是语数外三个科目。其实,小学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它不但能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素质,还能为今后自身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能进一步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高度重视小学音乐的教育作用。
一、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以追求考分为主要目的,是“死读书”的典型,这样的小学生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创新意识陡增的环境里,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和疲于应付考试是不行的。中国的学生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次次拥桂冠而归,可是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又有多少呢?我国人口众多,仅小学生就有2亿左右。小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对小学生负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音乐教学对发展小学教育也发挥着功效。音乐教学以音乐艺术的形式,直接向小学生进行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使小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
二、创新型人才需要从小奠定音乐教学基础
放眼世界,很多中外科学家都有深厚的音乐功底,对他们而言,音乐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基石,是音乐给他们灵感,是音乐给他们启发,是音乐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也是音乐给他们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音乐家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纵观历史,古往今来有不少科学家都十分爱好音乐,并且富有很好的音乐修养,甚至在科学和音乐两方面才能都十分出众,他们都是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音乐基础。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也是音乐爱好者,他一生获得1093项专例,在他实验室里就摆放一样与发明活动无关的东西――一架大管风琴。由此可见,要培养创造型人才,从小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三、音乐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等,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五育并举、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而音乐教学在这方面是功不可没的。音乐教学能丰富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同时让小学生接触各种题材、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包括历史歌曲、革命歌曲、民歌、少儿优秀歌曲),这些作品多半是各个时期、不同地方优秀思想的精华,通过这些能够使小学生扩大视野,从中获得知识,也使小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认识客观世界,从中得到精神的升华,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音乐教学使智育更加趋于完善。从不同类的歌曲中,我们能够获得更多广泛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古今中外各民族的文化与生活风貌等)。在音乐教学中,小学生的听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音乐教学在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毅力、耐力、自制力、自信心、专注力、协调感等)的培养中还有着其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学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教育功能。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音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
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音乐教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首要的是学会理解音乐,从音乐作品中发掘出优秀的思想。
例如:在众多的学科中都要求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但真正要让小学生深刻体会,只有让小学生多领会作品,多理解作品以及作品产生的背景等,音乐教学就有这种功能。一首《歌唱祖国》唱出了人们的心声,也让小学生在多次传唱中沉浸在爱国的情感当中,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就深深烙在小学生的心中了。
五、音乐教学有利于实施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