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专业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总结范文1
一、我校模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做法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在总结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在各个专业都推行模块化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已形成较为系统的模块化教学思路。
1.课程设置模块化
课程设置模块化就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将各专业的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门化方向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后两者又称为“活动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子模块组成。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求学和工作夯实基础,一般包括办公软件、常用工具软件、文字录入、组装与维修、数据库、平面、网页、网络、语言等模块。专门化方向技能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铺宽就业道路。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门化方向主要有4个:办公自动化、专业排版、信息管理、设备维护与营销。针对不同的方向可以设置不同的模块,如办公自动化方向可以包含文书与档案管理、现代办公设备应用与维护、多媒体应用等模块。专业排版方向可以包含常用排版软件使用、印刷设备使用与维护、美工基础等模块。信息管理方向可以包含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ASP动态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模块。设备维护与营销方向可以包含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计算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IT产品营销与策划等。综合实践模块可以根据学校特点有选择性地开设,例如我学校一般开设以下模块:军训、入学教育和学校特色教育、社会实践、岗前职业素养培训、专业拓展课程、顶岗实习等。
2.教学内容模块化
教学内容模块化主要是指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依据专业特点,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又由一系列的教学项目组成,每个教学项目下设多个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模块化主要表现为“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专业技能为核心”,这是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核心,它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核心,结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文字录入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为键盘及指法、常用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或拼音输入法、综合提高等4个模块,每个模块设有结业的考核标准,教师根据情况对每个模块设计项目或任务,随着每个项目或任务的完成,所有项目达到标准后,这个模块就结束了,最后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再对模块进行综合考核或认证,给学生颁发该岗位的上岗证。
二、我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初见成效
(1)模块化教学可以使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分阶段逐步提高技能,逐步达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技能标准。专业课教学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把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法引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把期中、期末考试分解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讲解完一个模块,学生练习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把该模块的考核作品上交,教师逐一评分。在教师评分之前,学生可以拿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的作比对,从中发现不足,通过相互切磋进行改进。学生也可以随时更换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将好的作品上交,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生考试没有压力,在自然状态下完成,这最能体现学生的水平。模块考核分项目进行,每个项目都对学生进行考核,没有集中考试,每一次项目考核都是对学生的检验,变集中考核为分散检测,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不敢马虎。
(3)与以往实训课相比,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了,模块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实训任务,都能交上合格的作品。特别是将学生的作品放到展示柜中,让学生对比和评价,这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学习效果大幅提升,专业素质明显提高。模块化教学实施集中学习,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体现教学的目的性。
(4)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教学模块的设计中,教师需要了解企业当前的能力需求,这就需要教师经常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的需求情况。在指导学生进行模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本模块的内容,达到熟练技术工的水平。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实施造就了一批即是师傅又教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我校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对文化课的影响较为显著,特别是这学期11级把下学期的教学模块提了上来,模块实训的时间较长,挤占了文化课的教学时数,影响了文化课的教学进度。而且各专业的模块实训时间不太一致,级部的文化课教学进度较难统一。
(2)师资不足,模块化实训教学时,专业部从安全和效果的角度考虑,要求两位模块实训教师都同时在场,而我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1周课时达20多节,很多教师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所以建议学校多招聘专业课教师,能保证4位教师带一个模块,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实训教学
(3)个别家庭条件好又不爱学习的学生很难管理,就业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压力,技能学不学也没有多大关系,考试成绩对这部分学生没有意义,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在实训室打闹影响其他学生,这给模块化实训的教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4)模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周,因为我校学生多,实训班级较多,轮转之间没有总结的时间,一个班模块结业紧接着就是下一个班级的实训。建议模块每班改成2周,2周结束后中间间隔1周,用来评定学生的模块成果,修正模块实训内容,完善模块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准备下一个班级的模块实训。
(5)没有制定明确的处罚制度,个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服从模块教师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违纪处理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和学校的纪律要求形成严格的模块化实训教学制度,对于学生不服从管理的行为,教师严格按制度执行。
四、完善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建议
(1)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学校需要不断地创造条件,通过让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到企业调研、与企业沟通等多种方式,将企业所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地补充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真正与生产实际保持一致。
(2)进一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职业学校大多面临师生比例小的问题,加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难度大,好多专业课教师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抽不出专门的时间到企业去锻炼,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也缺乏在企业实践的经历,因此学校应制订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有序培养和健康成长。
(3)模块化课程体系要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将企业实际需求的岗位职业技能转化为专业课程来开设,对应课程的设置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考取某种岗位资格所必需的能力,二是根据从事某专业岗位所必需的能力。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充足的实训设备是实现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要保证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无缝衔接,就需要使用现代企业正在应用的生产设备进行教学,这就对学校的实训平台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例如我校与济南海水有限公司合作的“动漫班”,学生在该公司参与动漫作品的开发。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对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请企业的技师带学生进行技能实训。例如我校与安顺电子联合成立的“安顺班”,就是由企业的技师负责学校学生的理论与实训教学。与企业的联合办学不仅解决学校建设实训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保证所有设备和技术都是当前最新最实用的,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培养了专业实训教师。
五、结束语
模块化教学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不少良好效果和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困惑,有待于广大职教同仁共同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专业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技能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5?0073?04
一、专业技能的基本内涵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性基本技能和技巧,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等特点,是融理论与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专业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入推进,教师的素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教学实践技能则是教师素养的重头戏。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听说技能、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课程研发技能、教育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学科专业技能等方面。[1](70-71)
但从目前多所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出现了培养模式专业性不强、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安排不合理、专业技能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提供技能训练的机会和场所少、本科生对技能课程满意度低、教师职业技能教学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和科学的训练指导以及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和支持系统不健全等状况。因此,本文以河南省五所高校(学校名称用A—E代替)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探讨小学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影响小学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因素,提出小学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和发展途径。
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技能课程的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取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对象包括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高校教师和领导等。对五所高校四个年级200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有的高校(如A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招生才两年,因此在每所学校发放问卷数不等,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7.5%。与此同时还抽取了部分领导、专业教师、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主要调查五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技能课程设置情况、小学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师资队伍、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技能课程的认识、态度和实际掌握程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从教技能课外训练情况以及高校对技能课程教学的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内容。
(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本科生培养方案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蓝图,它集中体现了高校的教育思想和育人理念,反映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于高校规范和加强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河南省5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揭示其技能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调查和分析的内容包括本科生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安排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1. 本科生培养模式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大致有以下情况:
一是单科培养模式。在调查中了解到C校和E校针对目前小学开设的学科,设置相应学科方向来培养小学教师。在大学四年期间,学生可选择某一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专修方向,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修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方法。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方向通常有英语、数学、语文、体育、美术、音乐、科学、信息技术等方向,学生可在这些学科方向中任意选择一个,其目标是培养专长于某一门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
二是文理分科培养模式。A校根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生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爱好,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划分为文科方向和理科方向,但在方向内部却是进行综合培养。理科综合方向的本科生主要修数学、科学、计算机等技术类课程,偏重修数学;文科综合方向的本科生主要修语文、英语、中外教育史、品德与生活等文史类课程,偏重修语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文科或理科方向中任选其一。
三是综合型培养模式。综合型培养模式是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学四年期间不分具体的文科和理科方向,广泛地学习与小学学科相关的学科教学法和学科类课程,在学科上相对侧重数学和语文,兼顾品德与生活、科学、信息技术等。B校和D校的培养模式属于这种。该模式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在小学能胜任多门学科的教学,成为综合性复合型的小学教师。
根据以上三种培养模式的设置,可以看出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性不强,缺乏多种技能的综合培养。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地方教育当局在招聘小学老师时,认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性不强,允许中文师范生、数学师范生、艺术类师范生等直接参加小学的招聘,这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2. 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安排
在调查中发现,各院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无论哪种培养模式都重视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和技能教学安排的时间比例太小。如表1显示:该方案中理论学分为136学分,而实践学分为40学分;理论学时数为2424学时,而实践学时数仅为315学时;表2显示: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161学分,而实践课程只需修28学分,占总学分的18%;总学时中讲授课占2430学时,而实践课只占23时。显而易见,A校和B校的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安排很不合理,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获得技能课的教学的机会和时间偏少。
小学教育专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教育 专业建设 出路
在研究小学教育专业定位过程中,要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等的特点进行分析,在不同阶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这是与学生的年龄使有相关性的,只有深刻了解了学生的性格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定位。现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设置不断增加,有过高等教育的小学教师队伍不断地扩大,小学教育的专业建设、人才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已将有了清晰的框架。小学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升高,小学教育专业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融入进来。
一.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定位分析
1.小学教师素质修养的能力的定位。许多老师觉得小学生不容易教,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的不足,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准确抓住学生的心理,就会造成教学有些死板,让学生感觉学习枯燥,但是教师也花费了很多心思。然而,小学生的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的能力要强,所以大部分小学生对于户外活动有很大的兴趣。对于一个小学教师而言,如果说百分之二十是知识储备,那么百分之八十是需要技巧,所以对教师的技能水准以及教学心理有着很高的要求。
2.小学教师专业的定位。教学中,教师要有专业的因素和专业的技能,对专业知识的构成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小学教育推动了技术教育的教学发展,所以小学教师就要有更多的R悼窝习,然而现在有些师范学校还没有更好的分类。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给学生打好基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很重要。例如,在高中阶段发现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很感兴趣,就是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自然课上老师给学生们看过地图或者地球仪,对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讲解的生动透彻,使学生们对其印象深刻,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这样的学生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就有了很大的优势,所以教师的专业化的技能是很重要,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小学教育专业化的出路
1.建立教学模式的知识构成。以专业的视角学科渗透只限于学科知识的渗透,小学的知识不难,但是会做只是一个方面,其重点是要讲解明白,让学生了解透彻。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学习时,还要加强实践的知识和实践的能力,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因此,小学专业建设的定位也就是实践知识的定位,通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知识出现问题时在实践中解决。借鉴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的,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提高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再把每节课的内容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进行学习,了解教学中的优势劣势,从而提升了自身实践知识的储备,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培养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小学教育要求学生要有教育理论的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也要有提升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在整个教学中的科研教学是有重要的部分,积极地处理好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科学和人文之间的相互关系。把这些有效的和小学教育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活动,以小组形式来了解当地的教学情况,建立教研基地。通过具体的研究来分析现阶段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通过科学的教研活动可以督促学生更深入的研究教学问题,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只是发现学生表面出现的问题,没有真实深入的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师不强调学生能够分清楚事情,教师的强调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教师的既定模式运行,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的水平。
三.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小学教育的专业建设的未来,要不断地提高生源素质,以及要求要高质量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教学能力的小学教师,加入到小学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构建出科学化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的方向。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大专业课程的为荣以及拓宽专业的方向,优化课程结构,修订专业教学大纲,研究更具有优势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机制,才能推挤教育教学的改革,培养出更具是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未来师资队伍。目前小学专业建设的缺点就是教育方案和课程的设置专业规格之间不能平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提高教育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认识,要把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更科学更合理,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的地位,这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
小学教育专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法 课程教学 改革
引言
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为毕业之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渐渐暴露出来,由此可见,对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当下教育行业的首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理论知识脱离实践操作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和束缚,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中将重点都放在科学的逻辑性和学术性上面,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1]。在课堂上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还容易导致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没有通过实践验证的理论知识缺乏了教学意义。
1.2课程定位不准确
在教学活动当中,部分教师尚存着完成了课堂教学就等于完成了教学目标的错误理念,导致教学缺乏了明确的目标,课程的定位也不准确。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一批优秀的教育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过程当中,应该时刻铭记教学目标,合理安排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的穿插合作。
1.3形式主义教学
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是照本宣科、教条主义,按照传统的观摩听课、上岗实践、班级管理以及实结等传统步骤逐一实行,教学实践过于流程化、形式化。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各环节得不到有效、细致的落实,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力量[2]。
1.4教学方法陈旧
部分教师由于教学观念陈旧,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取代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把学生当做接收知识的工具继而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如此枯燥、单一的教学手法不仅抹杀了学习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还压抑了课堂教学气氛,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
2.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可以为学校日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帮助[3]。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是为社会培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化人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高素质、高专业技能、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旨在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2.2构建动态教学体系
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因此不同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也历经改革,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应该由丰富而动态的教学实践替代固有的、封闭的理论形态,在沿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分析当前的相关资料,引进、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建立一个既符合现代要求又契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动态教育体系。这种动态教学体系不仅能够增加全新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案例,还能够摒除一些陈旧的、操作性差、针对性不强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4]。
2.3充实教育教学理论
教育理论始终建立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是帮助学生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培养教学技能的指导方针,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充实了教育教学理论,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修养。
2.4完善实践体系
实践是将理论知识真正运用于生活当中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而完整的教育体系应该是由课内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两部分组成,并且将两者之间有效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外实习活动等多种途径得以实现,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可操作性[5]。
2.5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学生通常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升华,因此,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中主要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完善的方法,在进行课堂学习中,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吸收,还应该勇于提出疑问,并通过讨论、合作、查阅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并且在课后通过总结和完善来综合一天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体会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在这种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终上所述,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不仅影响了小学教育质量,也与全民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值得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的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法课程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黄科华. 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3:232-233.
[2]石月兰.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应用探究[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60-63.
[3]姜丽艳.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1:40.
小学教育专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6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步进入了我国教育领域。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小学教育是基石,因此,小学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及设施等虽然得到了部分改善,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这些不足将会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我十几年的教学总结,就目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及相应措施。
1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1.1 教育设施不完善
农村小学教育自改革发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过去的农村小学教育相比,教育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总体来说目前的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依旧处于落后状态,教学设施的缺乏、陈旧等问题仍然存在。有限的农村教育经费是无法满足小学教育需求的,教育经费的缺乏就会使学校的教学设施无法与时代俱进,如,一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设施不完善,有的学校甚至根本没有;贫困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学校教室的紧张,仍然有多个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的现象(我们称为复式班),他们的教室仍是瓦房,教师仍是代课教师,有时还会出现小学生教小学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培养,但是,农村小学教育设施的不完善,使得许多课程不能正常进行,如,音乐课只能让教师领唱,体育课在没有体育器材的情况下只能进行简单的教学,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农村小学教育将会止步不前。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的大批迁移,出现了学生少的现象,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集中学生、避免资源的浪费,于是建立了中心学校,但是,在建设中出现了交通设备、学生住宿等新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2 师资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师出现了老龄化问题,新生教师严重缺乏,代课教师依然存在,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数量上,而且包括教师的思想观念、专业水平等综合素质方面,一方面要抓素质教育,讲究高效课堂;一方面又要卡教师的教学成绩,使得一些教师盲目,不知该如何是好。农村小学教育的德、智、体、美的培养中严重缺乏专业型教师,一直是其他科目的教师来上课,严重的会出现一个教师同时上多门课程,专业性不强的教学将会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开拓创新,同时,专业性不足的教师授课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一道屏障,限制着双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每个科目专业教师的缺乏,就严重显现出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这都会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1.3 教学模式落后
由于教学条件的有限以及教师知识面的问题,使大多数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依旧沉浸在黑板、粉笔、课本三者之中,小学没有幼儿园、学前班,直接进入一年级上学,课本多,任务重,再加上家庭教育跟不上,所以造成学生学不懂,没兴趣。而音乐课没有音乐器材、体育课没有体育器材,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教学方式的改进,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没有教学情境、没有师生互动、没有相关教学设施的配备,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没有了学习的激情,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又如何得到提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使原本有学习天赋的学生会因此而丧失发展的机会。
2 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措施
2.1 科学合理的建设教学地点
在农村建设中心小学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为了避免有限资源的进一步浪费、师资力量的有效整合,应该合理的取消部分农村小学教育基地,因此,在农村建设中心小学就应该综合考虑,如,地理位置的选择应该全面考虑到学生上学及教师上课的交通是否便利、是否能够全面布设到几个村落小学生教学的同步进行,环境状况是否符合学校建设要求等。只有科学合理的布设教学地点,才能便于学校周边的小学生接受教育。同时,农村中心小学的建设应该合理考虑到教学楼和宿舍楼的同步建设,从而为离家远的同学提供住宿条件,方便学生上学,也才留得住远方的教师,使他们安心工作,只用这样才能将中心小学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2.2 壮大教师队伍、提高师资能力
人们普遍认为小学教育的重点是语文、数学、思品、科学这四个科目的学习,这种观念严重阻碍着小学生的发展,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体能、智能的发展阶段,如果不进行全面的教育,这将会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发展。因此,农村小学必须吸纳各种专业型教师,广泛招聘师范类毕业学生,同时可以主动联系政府,提出农村教师与县城教师相互交换一段时间的建议,不仅给向农村小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增加了农村小学教师的见识,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2.3 提供足够的教育资金
上级领导应该注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农村教育资金,从而保障农村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了完善的教育设施才能更新教育模式,因此,教育部及国家相关领导应该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综上可知,抓好农村小学教育还需我们做出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专业总结范文6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教师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小学教师的关注开始从理论知识的范畴转向实践能力的探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大学教育实践改革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实践能力;自主创新;新课程改革;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8—0104—02
收稿日期:2014—04—12
作者简介:池源(1991— ),女,吉林桦甸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一、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能力的阐释
伴随着我国教师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小学教育专业自2002年起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并随着小学教学课程体系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始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实践能力是指实践的能力,即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实际生活和教学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依照学校规定的要求学习教学理论、学业知识、实践技能的能力;二是就读期间大三、大四学年所涉及到的学校提供的教学实践机会。学习理论知识可以增强我们的认识能力,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指导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作出正确的决策。将实践与认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科观念的懈怠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作为“草根力量”的一线低年级教师一直是社会不被看好的角色,他们时常被看做是孩子的保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好孩子的日常生活,而学习次之,所以,小学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受尊重程度均在其他教育教学体系之下。作为90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精力充沛,对工作和学生充满着热爱之情,但当真正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后,对学生的初始情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导致专业情感不够稳定,再加之小学教学内容简单乏味,工资薪酬不高,使他们逐渐懈怠,热情渐失。
(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滞后
小学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滞后性是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而言的。依据当今社会现状,滞后问题不可避免。
1.教师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切断学生与外界的联系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将所要教的知识全部注入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不仅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会阻碍其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有些教学内容难免会缺乏适切性内容,当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无法从教师那里得来能够与他们所体验的小学教学生活建立起有意义联系的知识时,当社会发展与学校人为地发生联系时,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满、对学科专业的冷淡,最终导致其学习能力的滞后。
2.小学教育本科教学不能与新课程改革顺利接轨
我国2001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先后提出“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任务,其中第一条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可见国家已经有意识地将教育培养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应用上来,而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实践水平仍处于初始阶段,教师无法突破传统的束缚,放手学生自主创新。如何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接轨,成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参与社会实践的经历甚少,实习学校对学生不充分信任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甚少,导致其教学能力较差。社会及实习单位对其不认可的心态,让大多数实习生对教学工作望尘莫及。究其缘由,学校基于教学任务的推进,无法将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放到课堂,这使得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参与不到教学实践中来,无法切身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这也就成为制约其实践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对小学教育实际情况的了解,实现其教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一)遵循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原则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作为仅有的教学手段的地位目前已经弱化,科技的进步帮助教师通过声音、动画、图片等方式,将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现代化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意志情趣,不仅可以使其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但要注意的是,课程切忌不要以多媒体为全部的教学内容。
2.利用课堂活动及合作探究的方式
著名作家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充分利用课堂活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例如,课程表演、小游戏、诗朗诵、辩论赛,以个人或是小组的名义来参与,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3.创设教学情境,采用专题式教学
无论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是从新课改要求的教学实践上看,创设教学情境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专题式教学。以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在课本每一单元的最后都会有一节专题讲解课,有时教师觉得它与考试内容无关而匆匆略去,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以《荷》专题为例,教师可以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分组开展活动,为每一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并要求独立完成,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这样的课堂将会迸发出创造与智慧的火花,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积极参加教学实践
1.学校资金要给予支持
为了进一步改善小学教育研究环境,建议学校加大对教育专业学生科研方面的投资,扩大资助范围,让有意向的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优秀项目中,设立一定的科研基金,让教育专业学生觉得教育科研是一项可行的专业活动,而不是一纸空文,更好地发挥钻研学科的能力。
2.实行“一导一生制”
“一导一生制”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在研究生领域比较常见。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实习阶段试行“一导一生制”对于离开小学教学环境多年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有很多好处,除了自己不断地观摩、学习之外,一线指导教师在教学教法上的指点无疑能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激励机制,缩短学生的适应期
“走出去”即学校提早安排学生的教育见习,让学生尽早切身感受到所开课程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对本专业课程更感兴趣,更有效地学习。“请进来”即请小学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来学校上课,与在校教师的正常课时同样安排,把他们的一线经验尽早地传授给学生,以缩短从教适应期。这样,从做中学,从小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差异中不断地摸索、总结,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实践方案,一定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解决各种难题与困境,进而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一致认可,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
参考文献]
[1]周培书.论调动情感因素提高课堂效率[J].科技信息,2012(31).
[2]杨一.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走出去, 请进来”[J].职教研究,2007(7).
[3]高茹.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