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1

关键词:五年级;数学;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61-01

在传统的教学中"灌输式"与"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中有很大的缺陷,它会使让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无比沉闷,在很大的程度上压制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变式教学的探究意义也是重大的。

1.数学课堂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内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不一样的课堂内容以及课堂环境,运用变式的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组成过程的规律总结,对于数学的概念、公式和习题等的一系列从它们不同的情形、层次、角度以及背景的转变,有目的地启发小学生在"变"中寻找到"不变"的实质,在"不变"中找出规律,进一步实现让小学生独自、自觉的决绝遇到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水平和能力的目的. 这就是变式教学。

2.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分类

通常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变式教学可以从水平层面、垂直层面将其分为4个类型:归纳变式、应用变式、深度变式和广度变式。归纳变式及应用变式两者是由课文情境的介绍转变而成的,两者都归属于情境变式;而深度变式以及广度变式两者是由对课文的例题、习题的介绍来涉入的,两者都从属于在问题变式当中。

2.1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的归纳变式。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的"归纳变式"指的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结合设计不一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带领小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改变来归纳出"不变"的小学数学定义和通则。

2.2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的应用变式。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的"应用变式"一样是结合不同的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改变,而不一样的是小学生将掌握了的定义和通则使用到更广的实际情境当中去。例如,用小学五年级数学中的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为例:①一块平行四边的木板,底为60cm,高为80cm,求木板的面积是几平方厘米呢?②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底为30cm,高为60cm,请问木板的面积一共是几平方厘米?③测量且计算出下面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①到②题不难发现,其情境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仅仅是数字进行了改变,而③提则在解题的步骤方面有增加,其中不仅要测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还要再进行面积的计算,而这三题相同的地方是在于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来应对各种问题的。其目的是在于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迅速和灵活地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3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的深度变式。上文已经提到,深度变式是问题变式中的一种,深度变式的设计主要是将数学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它追求的不是题目的数量,而是题目的掌握质量,加深变式的空间, 通过对问题本质概念的方式的改变,促使获取更多类似的数学概念和技巧。例如,再以小学五年级数学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家庭作业来分析:①建设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水池,底为80m,高为30m,请算出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②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铁板,底是60cm,高50cm,每一个平方厘米是2.5元,请算出这一块铁板一共要多少钱呢?③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底为120m,高为50m,假如将花坛的底与高各增加20m和30m,请计算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比原来的一共增加了几平方米?以上这三题都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有关,同时这三题是以逐步递增的方式在"变",难度步步加大,做题思维的步骤逐渐增多,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一步步掌握题中的解题办法与数量结构。

2.4小学数学变式教学中广度变式。目前,广度变式的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小学生多角度的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增强数学知识间的融通度,扩展变式的空间,通过变化数学问题的外部概念的方式,也就是说结合变式题组来获得数学技巧的巩固。依然以"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作为例子,给小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①校园内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操场,底是120m,高60m,用来摆放桌子,桌子占地的长为1m,宽为0.5m,请计算出操场最多能够放下多少张桌子? ②学校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乒乓球场,底为72m,高为34m,乒乓球桌的所占的地是15㎡,请算出这一个乒乓球场能够放下多少张球桌呢?③小李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泡沫板,底是64m,高是42cm,请问最多能够改成几块底为34cm,高为22cm的泡沫板呢?这三个数学题目的结构与解题思路是一样,也都是一个大的面积计算里面含有一个或是几个小面积的计算,这一类数学习题的设置能够有利于小学生把这一概念进行结构化,实现小学生对其进行多个角度的理解、掌握,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数学知识网络,有利于今后数学知识的运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变式教学的探究。事实已经证明,在实践中运用变式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小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学知识,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明显得到提高。同时从小学生的相关表现来看,很多小学生是喜欢这种变式教学方法的,因为它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战胜问题,可以让小学生逐渐的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以上结果都证明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方法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2

把传授者的角色转化为促进者教师的教是为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不应该一言堂,运用填鸭式教学法,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成为学生的辅导者,把教学的主要重心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上,下力气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其进行个性化引导。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产生了变化,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具有学生引路人的角色,担负着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道路前进的重任,教师要把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所以,当代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从之前填鸭式、说教式的牢笼中跳出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适和自我提升。我认为要想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一定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协助他们找到如何实现目标的方法。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持之以恒喜爱数学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主动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二、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知识的传授者只讲知识而不讲方法,而引导者的价值是无穷大的,因为教师“给”的都是死知识,而引导者给的都是学习方法和思考策略,可以说是活的源泉。经过教师引导之后,学生自主地学习留在大脑中的印象跟传统的灌输式接受一定不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自己对知识的认知。作为学生真正的引导者,教师要做到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鼓励学生打破固有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以情绪教育代替智力教育,重视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人的学习历程和创造才能,激发学生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

三、小学数学教师要勇于做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而不仅是学生的管理者在传统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学生是被管理者,可以说是学习的奴隶。而当前的教师角色要转变为协助者,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以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协助其完成课堂上的任务。课后,要主动关心学生,为其排忧解难。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就是按照课本和教参来讲课,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残害了一批人,使得师生都非常痛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之后,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进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活用教材

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而不是之前的忠实遵从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按照教科书、参考资料和标准答案来授课,缺乏创新意识,经常搞题海战术或一刀切的方式。而现在教师成为教材的开发者,教学的主体成为了学生,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水平,在熟知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的能力,才能让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从而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快速发展。教师一定要明白,单靠几本教材是不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的,所以一些优秀教师就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发一部分新内容,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吃饱”,这就提高了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就要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这就对教师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内容展现形式。

五、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而不是知识的保管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一定不能墨守陈规,而是要不断地去探索研究小学数学教育的新领域,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小学数学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工作中,多分析教学理论,了解学生学情,钻研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的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学会对自身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与学是否和谐,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也才能向研究型教师迈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还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所以,如果小学数学教师的全方位角色更新成功,一定可以抓住教育创新的制高点,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精英。

六、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薄弱学校的教师思想比较陈旧,视野不够开阔,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较少,缺少专家的指导。教师的的理论基础差,总结归纳能力不强,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理念的能力差,课题实验工作和反思都过于粗浅,提升困难。一部分小学的课题实验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漏洞百出,执行也不够严格,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研究学生的积极性,限制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

七、总结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教学新变化

数学新课程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新变化必须体现并落实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加以检验和改进。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变化带来了数学课程实施的变化。

早在2000年的《大纲》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就指出,教学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与以往大纲相比增加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己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总的来说,在十多年的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①不太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数学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并且多半要超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程度。数学课总是由复习旧知到引入新知,这些知识又往往是书本上的数学概念、运算法则、计算公式及由成人编写的应用题等,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使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厌学。

②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听”、“练”,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铺垫—导入—讲授—练习、巩固—小结”。

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是由教师所决定,忽视了学生学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方面与以往《大纲》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授一受”,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形成师生之间互动。数学新课程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对话。师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数学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各种数学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启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创造,与学生共同成长。

(2)数学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在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

①小学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在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己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前苏联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教授认为数学活动有两个重要原则:a、数学化,就是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在数学化过程中,反思显得非常重要,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有意识地了解自身行为后面潜藏的实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应用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听任学生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自由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在“做”中学数学。

②小学数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体验基础之上。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事实上,数学学习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新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教学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并与学生己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体系关联,数学教学将使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为他们提供思索、开拓、发展的空间。

③小学数学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在学校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4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做”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要善于用微笑的表情,信任的眼神,甜美的语言,饱满的情怀,处处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还应有三个特许:(一)当学生集中力基本集中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有自由的坐姿,不必要使学生正襟危坐,造成生理疲劳。(二)当学生课堂上有疑问时,可以不举手就直接发言,这样能随时捕捉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三)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并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这样会激起学生说得更多更好的愿望。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地探索和思考,并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获取新知的性格特征。

二、设计巧妙的教法,使学生能“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创设富有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会孕育而生。如我在讲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棉田占耕地面积的,耕地面积有多少公顷?读题和画完线段图后,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线段图所表示的题意,而这样设问:“看着线段图,谁能把这个图所表示的题意说出来,仔细观察,试试看你能说几种?”学生立即陷入思考之中,不一会儿小手唰唰地举了起来,除了书本上叙述的“已知耕地的是45公顷,求耕地面积是多少”外,学生又说出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是45公顷,求5份是多少公顷”,“单位‘1’里有(1÷)个,耕地面积也就有(1÷)个45公顷”……这样设计,学生不仅凭图能“做”,则激活了思维,也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结果这个例题没有拘泥于课本中的一种解法,而想出了多种答案:①x×=45;②45÷;③45÷x=;④45÷3×5。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不拘一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营造“问”的机会,使学生想“做”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善不善于提出问题,这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的尺度。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生“怎样问”上下功夫,努力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引发学生想“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心理准备。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通过3:4=6:8=9:12一组等式的引导,学生总结出了“比的前项和后项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我没有直接否定学生总结地不完整,而是让学生与课本对照,看后学生纷纷举手,“为什么要加‘都’字”,“为什么要‘零除外’”,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加上相同的数,比值大小是否也不变?此时我又诱导学生自己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试试看,谁能回答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于是学生们又开始了讨论验证,最后他们自己解决了这些问题。这种勇于思考,能提出自己有独特见解的问题,其中就蕴含着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精神。范文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本站,严禁复制发表,否则追究责任。

四、提供猜想条件,使学生敢“做”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是科学发现的前奏。大科学家牛顿曾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发现。”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例如,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我出示了这样一组分数:并让学生把它们化成小数。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自觉地把上面分数分为两类并个个大胆猜测: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可能与分子有关;不,是与分母有关!尽管学生的猜想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但首要的是敢猜,所谓的创新正应体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然后,再通过提供一组分数,让学生自己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验证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并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猜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使学生学会”观察---猜想---论证“的思考方法,而数学乃至科学往往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发现更广阔的领域。

五、激发争辩训练,让学生争“做”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争先“”求胜“的心理,当学生回答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不断使用”他的说法对吗?“”谁还有更巧妙的方法“等语言去激发他们争着去”做“。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吗?同学们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互不相让,各自阐述自己的见解。李明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判断正确,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往一块一拼,说:“你看,这不是一个长方体吗?”王达不甘示弱,为了驳倒对方,他拿出一大一小两个正方体,往一块一拼,说:“你看这是一个长方体吗?”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我因势利导,接着让学生论证要使两个正方体能拼成一个长方体,必须强调什么?学生争着回答:“完全相同的两个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长方体。”面对这样的争辩,学生的大脑必是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争论激烈时,思维达到白热化状态,智力则能达到平时难以进入的超常状态,不时还能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5

在教学大纲中强调,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训练以及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要学生创新,小学教师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仅是学生在课堂上背诵数学概念,相比之下小学数学的学习更要注重的是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更能充分体现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乐趣。

学生能够体会出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能对具体的教学情境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就是数学学习中的创新。针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以给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这也是数学中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去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这更是数学教学中的创新。由此可见,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想象中得那么困难,而且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更是可以实现的。

关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数学,并且善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学生自身的价值。

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经常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要代替学生回答问题而局限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展开想象,善于提出假设,提出问题,勇于判断。

以上是关于学生集中能力的培养,互动课堂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互动式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的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叫做“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它通常包括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复习环节,也就是将上节课或者之前的知识重点复习一遍。第二个环节是新授部分,这也是这节课的主体环节。第三个环节是练习阶段,新课之后对本节知识做一个系统性的练习。课堂的第四个环节是小节过程,由老师总结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作业,教师布置当天的作业,这样的教学过程比较单一。

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新的教学模式是六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叫创设情境,精彩导入,这个环节教师应尽量设计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中。第二个教学环节叫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教师要给出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该学会的是什么,然后教师给出学生自学大纲,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本节课内容,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做重点标记,下一个环节是讨论。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带着刚刚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和探究,教师做指导。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交流的能力。教学中的第四个环节是重点答疑,成果汇报,学生将刚刚探讨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向大家汇报,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可以对其进行评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第五个环节是训练评估,达标检测,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层次性的练习题学生自己解答,遇到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对于有共性的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复习与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收获反思,拓展延伸,在做完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本节课自己的收获,也可以说出自己本节课学习的不足之处,大家借鉴。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收官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变式教学范文6

低年级油画棒渐变色的重要性

儿童色彩素养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系统学习色彩理论知识之前,低年级学生对色彩的使用是自发的、直接的、感性的――而非深思熟虑的。换而言之,他们对色彩的选择更倾向于依据自己对色彩的偏好。不过,少数低年级学生对色彩的选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常常能说出并认出原色和间色。此时,是开发他们多样性和创造性地绘画经验尤其是配色经验的黄金期。大号的画笔(如水粉笔)能够扩大学生的手臂活动范围,油画棒、彩色铅笔和水彩笔有助于开发学生对微小细节的表现能力。而长期的单色平涂式设色法过于呆板,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绘画欲望及能力发展的需要。另外,低年级学段也是学习积极性最强、接受能力较好的时期,这时他们像白纸般可塑性强,像海绵般吸收力好。

油画棒材质的优势 在小学生常用的绘画工具中,油画棒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与水彩笔相比,它既拥有更鲜艳的色泽,能涂出丰富的色彩变化,又有极强的覆盖力,既可擦,又耐保存,有些还水溶;与彩色铅笔相比,它远远环保耐用得多,色彩厚重又相对省力;与水粉颜料相比,它用起来轻巧便捷。更棒的是,能与水粉颜料巧妙结合使用,即油水分离。

渐变色技法的优越性 渐变色是柔和晕染开来的色彩,从明到暗,或由深转浅,或是从一个色彩过渡到另一个色彩,充满变幻无穷的神秘浪漫气息。渐变色技法较典型地运用于中国传统工笔,将其渲染的工质细腻唯美梦幻。油画棒渐变色技法,即用油画棒通过一定规律的排序涂出渐变色的效果的技法,也使笔者找到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设色技法与小学低年级美术造型・表现课教学的一个契合点。工笔画繁复的三矾九染,显然不适用于尚缺乏耐心的低年级学生,而油画棒只需涂一层即可瞬时出现艳丽明快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色彩对低年级学生绘画的意义 小学生作画的基本过程是先构思再打铅笔稿,然后用勾线笔勾线,最后涂颜色。如果说铅笔稿确定一幅画的骨架,勾线笔筑起血肉之躯,那么色彩则相当于最外面的皮肤,最终决定一幅画的视觉效果。漂亮的色彩可以拯救一张平庸的画,糟糕的设色也能毁掉一张出色的稿子。实际上,这里的油画棒渐变色技法突破了勾线框色的局限,直接用油画棒起稿,线面结合,同时培养了学生大胆自信果断画画的习惯。

油画棒渐变色教学实践与探索

体验色彩摸索技法 第一学期,学生的造型能力还较弱,他们的绘画方式仅限于勾线平涂。这一时期的色彩教学中,笔者没有限制绘画工具,也没用刻意传授色彩技法,而是放手让学生去大胆体验各种绘画材料,积累绘画经验,自行探索涂色方法。通过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各种材料的比较运用,让学生们体验其各自的优劣。运用大量照片、绘画作品和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各类事物丰富的色彩,尝试用绘画形式去表现。

变体临摹深入学习 第二学期,学生的造型和审美能力都有了一定进步。前一学期涂色教学中,笔者只在第二课时语言中提到过几次渐变色,一些悟性好的同学自己尝试了很多次,积累了一定收获。这学期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范画,进行系统的渐变色教学。首先,通过彩虹引入色相的渐变推移。红、橙、黄、绿、青、蓝、紫,彩虹大大方便了学生对渐变色的理解记忆:红黄蓝正好是三原色,而橙绿紫则是三间色,间色由原色两两混合而成,青则用蓝绿。最初是带着学生画,先引导他们观察分析老师在课前画好的范画,然后讲解画画步骤,再在投影仪或黑板上一步步教学生画。笔者示范第一个步骤,停一下让同学们在下面跟着画。很快,笔者便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虽是看来很简单的几根线,但学生画的速度相差太大,只能让学生们灵活地调整画面。重点和难点是在彩笔中选出红、橙、黄、绿、青、蓝、紫,并涂完整均匀。依次用红色到紫色从左到右横向平行排线,油画棒绘画排线要齐,还得用力。接下来再通过引导学生变体临摹一些简单的植物、动物及风景来深入学习渐变色技法。以《茂密的花》为例,先让学生看老师完整地示范用油画棒画一件物品的过程,再让他们凭记忆画。首先还是出示范画,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让他们观察发现和指出作品中用到的的色彩,感受这种画法的好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引导学生分析范画的难点,启发思维,使他们带着问题看老师示范,再运用教师示范的方式,临摹结合添画,选择多种颜色自由搭配,完成作品。

照片写生灵活运用 第三学期,孩子们升入三年级,教材中已出现了三原色的教学内容。有了一学年的教学铺垫,以《黄色和蓝色的画》为例,笔者把该课拆分为独立的两课,其中黄色的画选定了向日葵作为素材,画一幅以黄色为主的画。笔者精选丰富的照片和绘画作品制作课件,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从多到少,全方位、多角度,将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向日葵,以及花与花之间的关系,直观呈现给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观察分析引导、趣味的手势比划、精简的示范,使学生对向日葵有了较全面的认知。他们能发现娇嫩的向日葵花芯中心到花瓣外边缘有黄绿、柠檬黄、中黄、橘黄、桔红再回归橘黄、中黄、柠橡黄的微妙色彩推移,并用油画棒渐变磨色技法生动地表现出来。然而,照片是人为处理过的图像,摄影师已经设定了视角、构图和色调,它方便了教学操作过程,却非长久之计。照片写生只是过渡到对景写生的准备阶段,是为后面的实景写生创作服务的。

拓展迁移 迁移,既是面对绘画内容不同题材时在技法上的触类旁通,也是运用不同绘画工具时的举一反三。令人惊喜的是,《对印版画》这一课中,在老师还未提醒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已经能自觉地把油画棒渐变色技法迁移到水粉颜料的运用中。渐变色已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教学取得初步成效

渐变色提高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 通过渐变色的学习,学生们逐渐能观察出不同色彩间的区别与联系,使他们慢慢学会比较观察和深入发现。低年级学生已经能感受到事物色彩上微妙的变化,以绿葡萄为例,学生能发现阴影部位是深绿色,光泽部分的绿色明度高接近白色,甚至能看出明暗交界线的形状接近月牙形。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和示范,学生能够用渐变色塑造葡萄作为球体的体积感。在此色彩还起到了以色塑形的作用。

渐变色美化了学生画面效果 这是油画棒渐变色教学成效最直接的体现。学生画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纯色平涂,而是大胆地尝试多种色彩的渐变色搭配,使造型更有生命,色彩更有张力,画面更加丰富灵动。

渐变色提升了学生画画兴趣和信心 刻板的勾线框色平涂画法使学生作品接近流水线上的加工品,消磨学生的绘画激情,埋没学生的创意和灵气,淹没绘画作品的生机与活力。而油画棒还可用平涂填色法、调和过渡法、重叠混色法、刮色法、单色薄画法、叠色薄法等丰富灵活的技巧,呈现有趣的肌理变化,令学生创作拥有更深广的挖掘空间。而正是由于渐变色美化了学生画面效果,他们获得进步的快乐,画画时内心更有成就感。周围同学、老师、家长的赞美,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画画。这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让每一个孩子在美术课堂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受益,是美术教学的宗旨。色彩教学只是整个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方面,而低年级油画棒渐变色教学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以此为窗,将这种开放的教学观迁移到整个学习阶段,让孩子们在大胆尝试中茁壮成长,在快乐的主动探索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