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编程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编程教育范文1
[关键词]留守学生 教育方法 心态 感化 善待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大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队伍日益壮大,与之相应,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各方面有识之士特别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并努力寻找稳妥可行的教育方式。经过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研究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认识。现在就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方法的转变提出如下几方面的看法。
1 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上的最大成功,不完全是高考考场上的高分,也不完全是高考达线的优势人数,而应该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心态健康、人格健全、成长快乐、个性发展。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本来是学校与家庭双方共同的任务,但是对于留守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缺乏,有的家庭教育近乎甚至超过空白。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留守学生的教育目标,学校教育的任务明显加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新型学校教育方法。
2 了解留守学生的内心感受,准确把握留守学生心态
2.1 留守学生的内心感受分析。我目前所带班级,高一时留守学生18人,高三增至25人。经过长期耐心、细致、全面、周密地调查、了解、交流、沟通,我将留守学生的内心感受分析、总结为如下几种:①不舍感:父母远离,恋恋不舍;②孤独感:父母外出,虽有爷爷奶奶相伴,仍感到孤独无依;③遗弃感:父母离家已久,自己回家总是一把锁,感到被父母遗弃一般;④失落感:在校心中还比较充实,周末(回不回家)都有茫然若失之感;⑤自卑感:心里总感到自己不如别人;⑥负罪感:父母对子女付出很多,在外打工吃苦,自己成绩不如意,因此愧对父母;⑦疏远感:父母成了要钱时的电话,付款时的“嗦”,感觉不到亲情;⑧冷漠感:需要父爱、母爱时遥不可及,逐渐对父母距离自己远近感到冷淡。
2.2 留守学生的心态。鉴于以上诸多感受,将留守生心态归纳为如下几种:①平常心:父母离家已久,自己理解。学会了独立,有明确的目标,心态较为坦然;②忧郁:平时与集体相处,一到回家的时候就忧心忡忡,愁容满面;③空虚:该回家时心中空荡荡,茫然若失;④怨恨:恨父母抛弃自己,或恨自己不争气;⑤叛逆:父母说东,自己偏向西,与父母格格不入;⑥报复:从父母的失望、怄气中得到解脱,得到一种莫名的满足。上述的心态虽不常见,却十分危险,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者必须了解留守生的内心感受,准确把握学生多变的心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使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3 化不利为有利
父母常年在外,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很不利,但事物都是相对的。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上没有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势。教育者要善于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条件。父母不在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之爱,教师若能准确了解学生内心感受与心态,及时给予关心爱护,往往能让学生从师长身上感受到父母之感,自然缩短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而接受老师,敬爱老师。譬如去年中秋节,我考虑到学生在校度过,尤其是留守生父母在千百里之外,上午就到蛋糕店订了75个月饼(当时班上74个学生),晚自习当同学们感到佳节平淡,留守生感到惆怅、失落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赏月,并让人搬去月饼,共同品尝,谈心、聊天、唱歌、说开心事。虽然只有一节自习课,却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轻松、亲切、开心、快乐,明亮的月光下,分明看到部分留守生眼中闪耀着晶莹的泪光。那一周的周记,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写了中秋赏月,而留守生几乎都写及此事。有个同学动情的写到,那天“我吃到了有生以来感到最甜最美的月饼。”虽然为每个同学只花了一元钱,但师生之间的这份情谊,这项活动的收获,学生心中的美好感受却是多少钱也无法衡量的。再如,我家中常备有板兰根、午时茶,学生头疼脑热,感冒发烧之类,我总是带回家中,亲自为他们调配服用。父母在家的同学有的不以为然,对于留守生,那感激之情,亲切之感是难以言表的。同时,父母不在家,如果学生能正确面对并接受这一事实,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容易培养很强的自主意识。所以只要我们善于化不利为有利,对留守生的教育虽辛苦,却也其乐无穷。
4 善待错误
高中生从年龄上讲,说大不大,说小又不小,常规的教育,道理一说他们都能懂,但往往犯糊涂,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留守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犯错误的更多,且错误类型也更复杂。我总认为:教育者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因为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地方,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也应该是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很多学校在教育管理上实行量化考评,用条条框框对号入座,这对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固然有好处,管理上也降低了难度,但过多的清规戒律同时也压制了学生的生机与活力,磨灭了学生的灵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对于学生,我长期强调的是“明道理,辨是非,识大体,顾大局。”不存心危害他人,不违法犯罪。对于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错误,我从不严惩,只反复强调,同样的要善于吸取教训,错误不能重犯,同时让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作记录,谈认识,对于典型的错误在班上诚恳友好的交流认识,提出警诫。换个角度,错误对学生的成长有时也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因此,对于学生犯的错误“一棍子打死”决不是教育。当然,宽容演变为纵容也不合教育常规,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度”的把握。
5 几点(思考)设想
5.1 授权委任,宽严相济。留守生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感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其实家长在外也是心中不定的。务工家长在一定时间内将孩子委托给学校,让学校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行使教育者与家长的双重权限,履行双重义务,既可以让留守生获得家的踏实感,又能较好地在教育管理中做到宽严相济,让学生较为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既在千里之外,又在自己身边。
5.2 包干负责,临时家长。学校或班级组织教师对特殊的留守生实行包干负责制,让部分符合条件的老师担任一个或数个留守生的“临时家长”,在生活、思想乃至学习上实行帮扶教育。
小学生编程教育范文2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教学;Arduino;开源硬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9-0063-04
一、乡镇小学机器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是我国青少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积极提倡将智能机器人引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向创新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社会普遍的认同。但不容否认的是,机器人教育在普通乡镇小学的开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主要有如下几点。
1.费用昂贵且缺少专项资金扶持
适用于小学教育的教学机器人,一般需要便于学生拆装研究,能够通过简易的编程实现智能控制。因此,教学机器人通常需要开发专门的硬件和软件,这导致教学机器人的售价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与其他课程相比,机器人教学的投入对于办学经费较为紧张的乡镇小学无疑是较难承受的,而对于来自农村家庭来说,机器人模型的投入更是他们无法负担的。因此,资金困难严重制约了普通乡镇小学机器人教育的发展。
2.机器人教学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机器人教学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有效修正当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重视模仿轻视创新、重视软件轻视硬件的趋向。但目前在乡镇小学开展机器人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对小学机器人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还未形成体系,缺少激励机制,制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机器人教育的评价体系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3.教育机器人竞赛的畸形发展影响深重
近年来,在教育机器人生产厂商的大力鼓动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举办了类目繁多的机器人竞赛。部分学校过分强调竞赛的成绩,走入误区,校方投资机器人项目是为了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提高学校知名度,而不是看重机器人的竞技项目会给学生的身心成长带来如何长远的影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竞赛指导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获得好成绩,在竞赛现场中往往越俎代庖,自己动手完成比赛的各个环节,然后让学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比赛,因此,这种所谓的比赛比拼的不过是幕后的指导教师,光辉成绩的背后,牺牲的往往是对学生真实能力的培养。
此外,由于资源和能力的限制,畸形的机器人竞赛,得到学习机会的往往只能是极少部分尖子生,大部分的学生只能望“机”兴叹,这就造成了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教育公平问题。
4.缺乏合适的机器人教材
小学机器人教育缺少适用的教材,各学校往往以所购买的教学机器人公司的产品说明书为蓝本,编写教材,这类教材往往将机器人视为一种教具,教材内容侧重于对机器人所能实现的功能进行介绍,再辅以几个教学应用案例,未能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编写,晦涩难懂。因此,这种教材无法使学生全面掌握有关机器人学习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当然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机器人的兴趣,效果始终较差。
5.机器人教学教法落后
由于配备的教学机器人数量有限,小学机器人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方式,教师事先录制好教学视频,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然后,分小组分任务让学生模仿。由于课堂的时间和设备条件非常有限,学生往往只能在理想的条件下完成一个较小的任务,脱离了真实的、复杂的环境,难以掌握核心的机器人知识,难以满足机器人教学的实践性需要,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的培养,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体验成功感了。
二、开源硬件教学机器人的特点
教学机器人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机器人设备内核技术的开放问题。近年来,开源硬件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所谓开源硬件,是指开发者公开有关硬件的所有资料,包括电路图、结构图、原理图、零件列表,也包括涉及硬件的所有软件的源代码等,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些资料。开源硬件的典型代表就是Arduino系统,使用Arduino可以制作各式极富创意的电子作品。近年来,国内外电子爱好者和教育工作者推出了一系列的基于开源硬件Arduino技术的教学机器人,把这种系统应用于乡镇小学机器人教育优势显著,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机器人硬件价格便宜
基于开源硬件Arduino技术的教学机器人遵循Creative Commons许可,即任何人都被允许复制、生产别人设计的硬件电路板和有关软件,也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均不需要支付任何专利费和版权费,因此,开源教育机器人的硬件价格也自然较低;同时,由于开源硬件的生产、制造、销售没有知识产权门槛限制,涉足的厂商数量众多,竞争激烈,机器人售价也被拉低。这对于经费较为紧张的乡镇小学而言极具吸引力,相同的预算下能够采购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教育机器人,为教学的开展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2.可扩展性好
Arduino有“电子积木”的别称,用户可象搭积木一样构建工作系统,可连接各类亮度、湿度、温度、声音、压力、气味、触摸屏以及振动等传感器感知外界信息,根据需要也可以控制各类开关、步进电机、继电器、LED阵列、蜂鸣器以及各类切换矩阵等部件进行干预控制。这些功能基本上满足了教育机器人制作的各种基本要素,易于实现各类组合型、互动型的机器人,扩展性非常好,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教学的需要,强大的智能表现和较低的成功门槛易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编程平台实现了图形化
以Arduino为代表的开源机器人平台已经实现了编程的图形化。目前,Arduino平台上已经开发出了Ardu-Block、Miniblog、Scratch for Arduino等图形化的编程工具,它们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代码式的编程系统,采用的是一种图形积木式的编程方式,实现了编程的交互性和可视化,极大地降低了编程门槛,即使是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小学生也能轻松掌握和驾驭,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使得小学生对教学机器人进行编程成为了现实。
4.网络参考资源丰富
Arduino的开源硬件思想使得其爱好者遍及全球,拥有数量众多的学习网站、论坛和社区,世界各地的使用者把自己设计的硬件技术资料和软件源代码公开,与爱好者共享,任何人都可免费获得,这对拓展创新思路、培养实践精神非常有利。小学生初学时,大部分的项目都不需要自己从头设计硬件或编写程序,只需找到类似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图索骥,购买零件、装配好以后就可烧录、调试程序,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即能形成特色鲜明的独有项目。
三、开源机器人课程设计
由于开源硬件教学机器人的特点,传统的小学机器人课程也须相应地做出调整。开源硬件机器人的教学应当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结构和基本原理,特别是应让小学生较为充分地理解机器人传感器原理、掌握Arduino机器人的图形编程语言。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留足时间让小学生自己动手,分解、拼装、使用机器人、编写机器人程序,培养学生研究和使用机器人的兴趣,尤其要鼓励小学生对现有机器人进行大胆地改造创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
乡镇小学的机器人课程内容可包括基础知识、传感器运用、执行器运用、机器入主题设计四个部分,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程序编写等各方面,具体内容安排如表1。
1.基础知识
此模块旨在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初步掌握Arduino机器人的程序编写步骤。具体安排如下。
第1课《有趣的机器人》。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观察实物机器人,了解机器人,消除机器人的神秘感。教师演示开源机器人的软件编程步骤,学生练习使用图形编程工具控制机器人上的LED灯亮灭。
2.传感器运用
学生通过对传感器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将外部信息输入机器人。
第2课《害羞的机器人》。练习使用触碰开关,触摸一次,机器人上的LED灯逐渐明亮,然后逐渐变暗,如同蝴蝶害羞般。
第3课《机器人怕吹风》。练习使用麦克风,学会将麦克风连接到Arduino主控板上,编制程序,对着麦克风吹一下,机器人上的LED灯逐渐明亮,而后逐渐变暗。
第4课《机器人测距》。练习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初步了解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将超声波传感器模块电路板连接到Arduino主控板上,烧录好程序,将障碍物放在离超声波探头不同的距离内,观察LED数码管上的距离读数。
第5课《机器人起床啦》。练习使用光敏传感器。将光敏二极管接入机器人的Arduino主控板,编制程序,将障碍物放在离超声波探头不同的距离内,观察LED数码管上的距离读数。
3.执行器运用
学生通过对执行器的学习,初步了解机器人是如何通过控制部件对外界施加作用。
第6课《机器人唱歌》。认识扬声器与Arduino控制板的正确连接,能够编制程序控制扬声器发出乐音,可以给出若干曲谱让学生改写对应的程序。
第7课《机器人升旗》。认识步进电机,学会正确地将步进电机连接到Arduino主控板的数字端口,能够编制程序控制步进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学会用滑轮和拉线连接步进电机与旗帜。
第8课《机器人的手》。机器人手臂的夹持器是连接在舵机上的,学生要了解舵机的结构、简单原理与作用,理解舵机偏转角的概念,学会编制程序控制舵机偏转到指定角度,带动机器人手臂旋转到特定角度,控制夹持器产生闭与合的动作。
4.机器人主题设计
本模块是综合实践创新活动,设计一系列机器人任务,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拆卸、拼装、重新编制程序的形式,学习对机器人的改造创新,并主要通过教学比赛检验学习成果。这些开放性的设计、制作任务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9课《机器人赛跑》。让学生在现有车型机器人的基础上,改进机器人的传动机构,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探测障碍物,使得机器人能在“S”形赛道上竞速前进,谁最先抵达终点谁的得分高。
第10课《机器人会话》。本课程关键使用了Arduino的语音识别模块,该模块可通过语音中的关键词匹配算法进行语音识别。让学生编写语音对话脚本,并通过事先录制对话语音设定语音检测关键词。组织全体学生做评委,评比看看谁的语音对话最准确、内容最生动有趣。
第10课《机器人夹乒乓球》。本课使用到Arduino控制的六自由度机器人手臂。要求学生编程序控制机器人手臂将指定位置的乒乓球夹持起来,投入放在特定位置的玻璃杯中,不能把乒乓球夹扁。该课程有较大难度,而又极为有趣,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案例
【课题】机器人的手
【设计意图】舵机是驱动机器人进行动作的主要部件之一,它集直流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于一体,是一个能够利用简单的输入信号比较精确地转动给定角度的精密机电设备。在先修的Arduino机器人内容中,课例均较为简单,此课例涉及机器人的动作控制,趣味性较强,是一个较为综合的内容,将使小学生的图形编程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较大锻炼。
【教学目标】了解舵机的结构、简单原理与作用,理解舵机偏转角的概念,学会编制程序控制舵机偏转到指定角度,带动机器人手臂夹持器产生闭与合的动作。
【器材准备】必备硬件:Arduino主控板;舵机控制板;两自由度或三自由度机器人手臂;S4A软件;电源;连接导线线若干。
【认知建构路径】
(1)认识元件:认识机器人手臂,观察其外观和内部结构,重点观察舵机的位置,了解舵机的作用。
(2)动手操作:用连接导线将电源、Arduino主控板、舵机控制板、机器人手臂上的舵机连接起来,运行测试程序检查机器人手臂是否能做出夹持、偏转的动作。
(3)编写程序实现互动:使用S4A软件编程,实现“机器手臂夹持器打开”“机器手臂夹持器闭合”“机器手臂偏转”“机器手臂夹持器打开”的系列转运动作,使学生懂得如何克服困难并掌握逐步趋于成功的解决问题方法。
(4)课外拓展延伸:如何实现机器人手臂夹持乒乓球,要求不能将乒乓球夹扁?
【教学反思】
机器人手臂的探究学习是小学生兴趣最浓厚、思维最活跃的学习项目,课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机电控制的有关知识,而通过S4A的互动编程又能实现学生自己的想法与意图,最能实现机器人教学的目标与价值。但传统课堂的40分钟往往难以完成这类较为复杂的任务,因此,本课内容最好安排在科学活动时间内进行,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拆解、安装、编程,将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与实践。
小学生编程教育范文3
关键词:游戏教学;ARCS动机模型;Scratch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079-03
一、引言
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在关于2010年全国教育技术计划的讲话中提到,“游戏有助于发展学生合作、解决问题、交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学生在21世纪竞争所必备的能力。”正是因为游戏对教育有如此大的促进作用,使得众多学者、教师不断探索教学与游戏的结合,随之产生了许多融合的观点,可以从两方面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理论上的融合,另一方面是开发技术的应用。就理论上的融合来说,有文献[1]中对Flow理论中“挑战-技能”的平衡关系对中学生玩家技能影响进行分析,文献[2]中阐述了认知发展理论对Flash教学中游戏设计原则的指导,文献[3]中论述了马斯需要层次理论对设置游戏激励机制体系的启发,文献[4]中介绍了Conceptual Play Spaces理论对探究式教学游戏设计的分析等。就开发技术来说,有Flash、增强现实以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Unity3D开发工具等。
通过对教学游戏的简要分析可知,不论是理论上的融合还是技术手段上的应用,教学游戏都呈现着稳步发展的趋势。但是从学习者本身动机出发对教学游戏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而动机模型中的ARCS动机模型中的四方面要素: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正是教学游戏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动机模型ARCS与游戏教学的相关分析,利用Scratch程序开发工具,进行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程序开发的教学游戏探索。
二、ARCS模型与游戏教学
(一)ARCS模型内涵
ARCS动机模型[5]是由John・M・Keller教授在研究如何补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时提出的,该模型主要基于Tolman和Lewin的期望价值理论。该理论推测,人们更希望去学习有价值的知识,或者学习之后更容易获得成就感的知识。ARCS动机模型包括四要素: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满足(Satisfaction)。许多教学设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而且高效的教学过程,然而,这些理论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而学习动机是学习的本质。Keller教授认为该模型中注意力和相关性是模型的重要方面,也是后两者存在的基础。
“注意”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对象产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三种不同的策略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第一种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习者视觉上的冲击,可以从教学情境的设定以及教学材料的加工上实现,第二种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三种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变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相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言语、列举的事例应该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与“注意”相同,“相关”也分为三方面:教学目标的选定、教学动机的匹配、学习者经验水平的相似度。“自信”是指学习者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积极期望和信心。由于自信度的高低经常与学习动机和付出努力的多少相关,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预测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必要的。“满意”是指学习结果符合学习者的期望并且产生积极的作用,是维持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图1 ARCS动机模型
(二)ARCS模型与游戏教学
1.以游戏为中心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首先,充分运用教学辅助工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其次,善于创设使学生能参与问题解决的教学情境,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很用心地学习该门课程。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能最大化地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和主动性。
本文以一个Scratch简单的游戏设计为例,介绍如何以游戏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兴趣。Scratch是一个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完成小游戏的工具,程序本身提供了大量的程序化模块,非常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和实践。这里给出一个简单的游戏介绍:通过箭头控制虫子吃水果,虫子走过的位置画有蓝色痕迹,痕迹有交叉时,游戏结束。先让学生玩一玩这个简单的游戏,并告诉他们自己动手也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游戏内容的设定与相关
当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直接或间接地与他们的兴趣、需要和目标呈现出某种联系并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时,就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兴趣,学习动机自然就会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熟悉性”也是相关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人们更喜欢自己相信或感兴趣的事,用“已知”来解决“未知”也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之前设计的游戏十分简单,没有难度更缺乏挑战性,学生在试玩后,提出改进要求和进一步完善:增加了水果总量显示功能,增加了吃水果的时间限制,增加了清除蓝色画笔功能。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游戏呈现,一个相对丰富的游戏就诞生,继续让学生试玩,体验不同的感觉。
3.关卡设定与自信
针对小学生的程序学习,目标设定不宜太高,程序设计的学习跟大多数课程的学习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统一的学习目标可能会让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可控性感知,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详细而明确的反馈,这种反馈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游戏结束后的满足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并通过努力获得满足感,通常会更加奋进,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也是学生获得满足感的重要来源。这些激励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获得满足。教师给予每个学生的鼓励应是基于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成长和进步。
中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教师需要有对事业的热诚和对帮助学生学习的热诚。只有用心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了解,才能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学习方式。试玩自己制作的小游戏,再进一步增加具体的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简单小游戏。
三、教学游戏的实现
(一)开发工具的介绍
中小学程序设计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程序思维,在程序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繁琐、枯燥的编程工具。Scratch[7]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快速实现程序的编写,不需要填写任何代码,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实现游戏功能,简单的操作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大大增加学生在程序学习中的自信心。
Scratch是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开发的一款简易的编程工具,无需任何编程基础,易于孩子的使用,并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让孩子获得创作的乐趣。Scratch程序是专门为八岁以上的儿童设计,它改变了传统编程软件那样逐行地敲代码方式,而是通过拖拽已设定好的程序模块,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快速实现程序的编写。
(二)教学案例简介
“盘中虫”是一款可在Windows平台运行的基于Scratch实现的游戏,多个终端的参与者通过游戏测试、游戏体验、游戏增强,共同完成游戏设计的活动。
先由教师(游戏管理者)设置好相关的难度等级,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游戏。由于游戏的难度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编程水平进行的,必须在做好学习者分析的前提下精心安排每次的制作难度。当然,在后续的游戏中,可以根据难度的不同,改变对学生的要求,可先通过试玩、建议、模仿、增强的顺序来。图2为游戏案例流程图。
图2 游戏案例流程图
四、结论
本文在对ARCS动机模型的理解上,分别从ARCS的四个要素出发,讨论了其在游戏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作为典型的动机模型,ARCS不仅关注动机的激发,更重视动机的维持。在ARCS模型视角下,游戏教学本身就体现了动机模型中的注意性,而在游戏教学中游戏模块的设定以及关卡的设立都应该体现模型中的相关和自信,游戏教学的最后还应该设置检验学习者绩效水平的模块,这样有利于形成长效的动机机制,促进学习的迁移。总之,ARCS模型视角下的教学游戏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这四大组成要素。
参考文献:
[1] 马颖峰,隋志华.基于Flow理论的教育游戏沉浸性设计策略研究 ――教育游戏活动难度动态调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 (03):54-57,62.
[2] 王燕.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Flash教育游戏设计模型构建[J].中国 电化教育,2012,(08):92-96.
[3] 安福杰.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育游戏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电 化教育,2013,(03):96-100.
[4] 李海峰,王炜.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研究――从 EGEC框架构建到“环卫斗士”游戏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电化 教育,2015,(05):50-57.
[5] Sangeeta, M. Effectiveness of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 to Overcome Non Completion Rate of Students in
Distance Education[J].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15.(16):56-68.
小学生编程教育范文4
摘 要:本文在分析我国GIS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GIS教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GIS实践平台的重要性和GIS。
关键词 :创新 人才培养 GIS 实践
一、我国对GIS人才需求现状
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产业发展迅速,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已经渗透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如资源调查、国土管理、灾害预测、环境评估、城市管理和建设、邮电通讯、智能交通运输、军事、公安、公共设施管理、农业、森林、统计、商业、金融等。
但是,我国的GIS产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标准规范不齐全,GIS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数据标准化工作有待完善,导致数据不能很好地共享,数据更新慢; GIS应用的服务性企事业缺少,有效的GIS产业社会支撑体系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GIS软件品牌较少,国际竞争力不足,GIS行业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薄弱等。
其中,对GIS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GIS企业对GIS毕业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多数GIS企业缺少高水平的工程设计与管理人才,导致GIS项目不能成功实施。第二,学生在校期间实践环节较少或内容设置不当,实践能力普遍有待提高,很多毕业生编程能力较差,不能够规范使用对编程语言,工作初期独立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有难度,公司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精力进行培训。第三,学生缺乏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毕业生只能按照给定的任务一步步完成计划书的内容,无法自己去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另外,我国高校培养的GlS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缺乏将GIS企业做大做强的创新能力。
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形势对我国GIS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GIS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和简单的GIS应用,而要为我国GIS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实践人才。
二、GIS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GIS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查可以看出我国GIS专业的教育和企业的需求并没有实现很好的接轨,由此反映出我国高校的GIS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GIS人才培养方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GIS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国内GIS专业设置一般较为单一,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不同的工作目标和社会需求,如GIS开发、针对不同领域的GIS桌面平台应用、GIS制图、数据处理等,尤其缺乏既具有工程实践又懂得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扩大GIS专业招生规模,注重GIS 人才的总量,但GIS人才的质量和人才结构往往被忽略。据统计,目前我国有上百所高校开设了GIS专科、本科或研究生专业,但是不同院校的GIS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软硬件设施和培养目标差别很大,很多院校培养的GIS人才能力欠缺。
第三,对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高校实践教学时长相比理论课程较少,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与企业和市场上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第四,本科教育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不够。在我国各高校的GIS教育的培养方案中,通常都没有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规定。
三、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对GIS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点。深化GIS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方案中的实验、实习或课程设计环节、专业竞赛和各年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高校不仅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剖析GIS专业现有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以创新能力训练为核心的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对GIS专业教学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被动学习就可以变为有目的的探索式主动学习;有利于促进理论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结合,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第三,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可以接触专业最前沿的内容,同时又能了解一个GlS项目从设计、研发到应用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设计和研发时不仅仅单纯解决技术问题,还要考虑项目成本、软件销售、售后服务等多种因素,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第四,GIS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GIS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GIS产业是一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的创新是GIS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GIS软件技术创新重要的是GIS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吸收信息科学和计算机专业人才,吸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编程人才加入到GIS产业技术队伍中,加速培养兼具地理科学、遥感、测绘科学、土地、林业等与GIS专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和相关单位应当根据需要建立技能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
第二,为满足不同的GIS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的需要,要建立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GIS专业教育计划。一方面要培养擅长GIS开发和制图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也要注重培养GIS专业毕业生具有测绘、地理信息等方面的政策、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既要注重硕士、博士等研究型高端GIS人才的培养,也要注重本科、专科等应用型中低端人才的培养。
第三,各高校GIS专业应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学科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在此基础上设置该校GIS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例如,研究性大学侧重在GIS理论知识的突破和新技术的研发,非研究性大学侧重在基于系统的GIS理论知识教学上,培养学生GIS开发和应用能力,而专科学校则可以侧重GIS应用技能的锻炼,适当减少理论课程并降低其深度。可以设置导师,引导GIS专业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期重点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技能,减小学生的盲目性,可以在入学初由专业负责人进行专业介绍,告诉学生该专业的师资情况、国内外发展现状、应用情况、就业方向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GIS专业应特别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改进原来“课堂理论+上机手把手引导操作”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将GIS创新实践活动在横向上分为应用类和开发类两个方向,在纵向上分为基础上级试验(课程中包含的上级学时)、综合实践(集中的实习或课程设计)和创新实践(校企联合培养、各类GIS大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教师科研等)三层,所有的创新项目或竞赛在这两个大方向下进一步分类分层,进而构成一个有机的创新实践平台体系。
参考文献:
[1]邹艳红,陈东锋,刘兴权.GIS创新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
[2]黄解军,袁艳斌,詹云军.高校GIS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07(8).
小学生编程教育范文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普及,而英国对小学生ICT课程的讲授质量却每况愈下,导致英国原有的ICT课程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与批判。
2011年6月,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了《2008-2011年学校中的ICT》报告,指出了英国小学的教学质量,ICT课程的实施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同年7月,英国文化、媒介和创意部了《下一代报告书》,建议将计算机科学纳入国家课程,并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此外,2011年,在爱丁堡电视节中,谷歌的董事长Eric Schmidt在他的演讲中曾说道:“英国没有将计算机科学纳入国家课程,让我感到非常吃惊。”
随后,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调查了英国学校中计算机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于2012年1月了一份《关闭或重新启动》的报告,他们建议重新塑造ICT,将科目分为数字素养、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并把“Computing”作为一个概括性术语。
考虑到英国ICT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各界人士和机构对其的批判,2012年,在英国教育技术展(BETT)上,国家教育国务卿宣布,从2012年9月起,将不再沿用旧的ICT课程方案,而是允许学校自行制定教学计划,使学校有机会教授学生编程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内容。
随后,英国教育部宣布,英国计算机学会和皇家工程学院将协助起草新的研究项目,并从计算和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中获得借鉴与启示。该草案随后被英国教育部修改,把科目名称从ICT改成了Computing。经过公众咨询后,进行进一步修改,在2013年9月公布了最终版本的Computing课程学习计划,并于2014年9月开始实施新的课程。
英国Computing课程标准
Computing课程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计算机科学(CS)、信息技术(IT)、数字素养(DL)。其中Computing课程的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科学中,教授学生信息和计算的原则、数字系统如何工作、如何通过编程来使用这方面的知识。基于这些知识和对其的理解,学生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创建程序、系统和一些内容。Computing还确保学生成为数字素养学习者,即能够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法。
其中小学阶段的Computing课程包含阶段1和阶段2两个阶段,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1.关键阶段1
(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算法,算法作为数字设备上的程序是如何被实现的,而且能够通过精确和清晰的指令去执行算法。其中,算法可能在计算机上运行,也可能是学生采取的一种模拟方式,把算法表现出来。例如,把硬币分堆是手工完成的,他们没运用任何技术来执行,但这也是一种算法。
(2)创建并调试简单的程序。例如,用算法引导一个人突破赛道上的重重障碍(左移、右转、跳等),这些程序都能被创建并调试。
(3)使用逻辑推理预测简单的程序行为。逻辑推理仅仅意味着,学生能解释前因后果,而不是没有推理的随意猜测。逻辑推理包括如果应用了一个程序,那么会发生什么。例如,如果机器人右转四次,那么它所面对的方向和开始时相同。
(4)有目的地使用技术创建、操作、组织、存储和检索数字内容。其中,创建和操作数字内容包括对文本、图像、视频、声音的使用。组织、存储和检索数字内容包括,高效地使用计算机的文件系统或基于云的存储。
(5)了解校外信息技术的一般用法。
(6)安全和尊重地使用技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安全地进行在线交流并能尊重他人;当关注与互联网或其他在线技术相联系的内容时,能够确认从哪里寻求帮助和支持。
2.关键阶段2
(1)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设计、编写和调试程序,包括控制或模拟物理系统;通过将程序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来解决问题。其中,物理系统包括可编程的工具和设备,学生应该具备使用常见设备监控的意识,如传感器是防盗报警器的一部分。
(2)在程序中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语句;使用操作变量和各种形式的输入和输出。例如,利用循环语句repeat、for、while、until,控制小狗向前移动一步,并重复这一动作直到小狗进入狗窝,然后停止。
(3)运用逻辑推理解释一些简单算法的执行过程,并检测和纠正算法和程序中的错误。
(4)理解计算机网络包括互联网;理解像万维网等这些网络如何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学生需要知道一个网络由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使用共享协议,因此他们可以共享数据和资源。网络应该包括学生熟悉的,如学校网络或家庭网络。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的一个例子。超链接网页和网站的万维网只是互联网提供的服务之一。其他服务的实例包括电子邮件、语音通话、视频会议和流媒体(如电视、电影)。
(5)理解如何选择和排名搜索结果。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不同运作方式的算法(如一些忽略高频词,一些考虑语序)。学生应该学会批判性地评价搜索结果,并意识到一些因素会影响结果和排名,这些影响因素如知名度、链接到一个页面的次数、可用性、商业利益、广告等。
(6)有效地利用搜索技术。包括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文件和电子邮件的技术,以及培养学生对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术语和标准,以获得最佳的搜索结果的理解。
(7)为了完成给定的目标,在一些数字设备上选择、使用并组合各种软件,来设计和创建一些程序、系统和内容,包括收集、分析、评估和表达数据和信息。
(8)了解网络如何为人们的交流与协作提供机会。
(9)在评估数字内容时具有辨识能力。学生在使用搜索引擎时,他们有机会验证所发现的信息,如通过检查信息的来源,或考虑作者的观点是否有偏颇,来探索内容的有效性。
(10)安全、尊重和负责任地使用技术,在阶段1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考虑。例如,当使用来自网络资源的数字内容时,学生需要考虑所有权问题、版权和归属;认识到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行为;确定一系列方法,来报告对内容和联系的关注。
Computing课程实施案例
本文选取英国小学一年级ICT课程中第三课的教学课例,说明新的课程标准如何通过课例实施。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拓展仿真照明的知识,探究仿真照明的两种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将使用一个变量表示已被选中的模式,并根据这个值,使用选择命令运行不同的照明回路。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如下:
1.课前活动
上课前,教师给学生时间回顾前两周学习的关于创建仿真迪斯科舞厅的内容。然后学生探讨使用仿真的相关知识,并想起这些仿真的关键函数,同时回忆起如何模拟这些仿真,如播放和停止按钮触发音乐文件;设置滑块的值改变音量变量等。
2.教师活动
(1)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将制作更复杂的仿真照明,因为将有两个模式可供选择,这两个模式是在第一节课中创建的“角色(sprites)”1和角色2,如下页图1所示。
(2)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本节课将需要用一个设备来存储数字1或2,这取决于学生选择哪种模式。从而让学生思考该选择哪种编程器来存储一个数字。
(3)创建一个名为“Pattern”的变量,然后需要把代码添加到照明按钮角色1和2中,当点击按钮时,他们把模式的值改为1或者2(如图2、图3)。学生能够从事件和数据中确定哪些命令能够实现这一功能。
(4)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照明装置脚本区域内,创建两个独立的照明模式。要求学生考虑,他们是如何创建了两个不同的模式,通过改变costume的顺序,显示每一个的持续时间。
(5)选择一个模式给学生展示,并要求学生思考照明灯是如何控制其工作的。鼓励学生谈谈4个按钮(开;关;模式1;模式2)都应该是做什么的。
(6)教师向学生解释,如果需要选择两种模式中的一个来展示,需要使用如图4所示的“if…else…”块。然后教师详细讲解该模块的运作方式,即如果满足条件,那么执行第一部分中的命令,如果条件不满足,那么执行第二部分中的命令。并用具体事例说明,如做数学作业(条件),那么我会提高数学成绩,否则我就会有麻烦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选用“if…else…”的其他例子。
3.学生活动
(1)和同伴讨论,使用哪种条件能够确定哪种照明模式被展示,回答模式变量的值。
(2)使用以下模块(如图5)创建一个算法,不同模式的展示取决于所选的模式。
教师公布答案(如图6),并与学生讨论上述算法。鼓励学生利用逻辑推理讨论每一步,以确保学生对算法是如何运行的有一个好的理解。即如果条件满足“Pattern=1”,那么第一个照明模式循环,否则第二照明模式循环。
4.学习结果评价
教师给出相关问题,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具体问题包括:①在这节课中,你创建了什么变量?②你如何改变你所创建的变量值?③在你的算法中,你是如何使用选择语句的?④在选择算法中,你使用了什么条件?⑤在你选择的命令中,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结语
小学生编程教育范文6
关键词:计算思维;C语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136-03
高等教育的一项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计算机基础课群的教学在当前信息社会背景下实现这一目标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4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其中,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能力恰好反映了大学教育中对人才的计算思维培养的要求。具体来说,高等教育实现培养计算思维就是希望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大学生能运用所学,结合自己的数学知识,按照工程化的方法如何用算法和计算机的软硬件手段去解Q。在计算思维指导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经过分析,抽取问题的共性来建立数学模型,针对于数据模型给出合适的优化算法,然后借助恰当的程序设计语言编码实现,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后最终运行给出可行的结果。同济大学的龚沛曾教授等将计算思维培养进一步细分为计算思维意识、计算思维方法和计算思维能力3个维度,这一思想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导。
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基础课群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课,不仅包含入门级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大量包含和体现了计算思维的算法理念、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对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解和兴趣至关重要,不仅能为学生的编程学习和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养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然而,虽然C语言普遍面向全校非文科学生开设,但因其开设时间都安排在专业课开始前的第一学年,即面向的主体是大一新生。因此,理解计算思维的核心――抽象和自动化、进而培养计算思维,对于还处在计算机学习起点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如何将计算思维通过C语言为代表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渗透到学生的日常中,培养其利用数学、工程性的思想借助计算机手段去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计算思维带来的实用性、重要性、高效性应成为计算机语言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首要问题。
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普遍现状
中国大多数高校都针对新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群,以在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之前尽量缩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差距。其普遍采用的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加程序设计语言或多媒体应用的组合,且教学模式仍然依赖教师上课时按照自己的备课教案、逐步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随后实验课上再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上机训练。对于案例型教学、任务型实践渗透甚少,因而很难让学生对大数据环境和技术有深刻认识和掌握,自主研究性学习和探索难以实现,大大削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现状下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感觉课程听讲不难,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弱,即被动接受、理解不深且不能将知识点综合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授课方式依赖教师讲学生听,无疑会使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均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提高学习积极性。由于课程教学侧重于语法知识,且教学进度安排死按章节分布。学生死记语法规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无从下手,教学效果欠佳。
(2)计算机类课程课时频频遭减,但为保证完成必要的教学内容,无疑会为了追求进度而放弃深度和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解决的课时,学生来不及理解消化所学内容。
(3)过度强化等级考试。为提高考试通过率,会以考点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大量习题巩固,为了学而学,造成题库型、应试型学习模式,学完课程后不知道如何用程序设计方法解决专业问题。
(4)由于中学时的教学差异,入校时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组织无法顾及学生个体差异。
2 课程改革方向
C语言本身基本内容比较简单,但是需要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系统工作方式有一定的认识。整体教学内容深度可谓浅入深出。因此要求教学面向全局,既考虑章节知识点引入的合理性,更要将C语言深邃的内涵渗透进各教学部分。例如,C语言的数据类型丰富灵活,然而,这章通常在编程的逻辑结构之前介绍,容易枯燥且脱离应用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因此,应改变死板按照教材的章节分布来教学的模式,应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根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运用知识点的思维过程,结合任务型的实例来展开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充分使用案例串联课程各章节内容,并配以深入浅形式多样的讲解,自然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将计算思维的培养落到实处。由于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作为计算机通识基础课程,只有充分引入各行业案例,深入结合专业需要和实际,才能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且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解决分析的能力。
C程序设计知识点看似简单却灵活复杂、且概念抽象,因此翻转课堂形式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非常适合。利用翻转课堂,在学习视频中即安排预习的课程内容尽兴课堂教学的预热,还可以将C语言中难于理解的语法、程序构建和程序分步执行过程录制成视频,以便学生反复观看。更可以针对任务型实验进行提问式或比赛式的实时互动,充分引入学生自主讨论机制,必将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索和探索的兴趣,在实践中验证所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体会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如何使用C语言中的符号来描述系统。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命令、数据类型实际是一种建模元素,每种类型有着其特别的抽象描述能力。特别地,在C语言程序的环境中,借助于Visual C++ 6.0 平台的单步调试功能,可以形象地演示上述C语言程序的自动化过程。让学生对计算思维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转化为使用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的实际操作,立体地、具体地在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中感受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强大。程序设计教学应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各种解决方案对比实现解决方案作为授课思路,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而不仅仅是程序设计员。
3 考核与评价
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分纸质试卷测试和上机考试系统测试两种主要类型。辅以平时的实验成绩作为参考,题型及考察方式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评价非常弱,如果不改革考核和评价方式无异于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热情的打击。因此,应大比例增加随堂测试、实验环节和课后分组任务完成的系数比例,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在实际中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的能力。
随堂测验要求学生课前指定的时间内按要求编写程序,经过交换批改评价,能按照模拟机器环境的检测步骤依次指出程序中的语法和逻辑错误,并总结原因和给出改正的结果,强化程序设计能力。另外,在讨论了程序的正确性的同时,应鼓励讲出最初的算法设计、数据结构设计,以及多种算法思路的实现,予以加分。在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算法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问题求解能力。在设计实验内容时,鼓励学生编写各种程序来实现同一个计算任务,鼓励改写别人编写的程序,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倡导算法多样化同时,还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反思 和进一步探索,从而达到简化并优化算法的目标,对于每一次教学都是分必要。
教师根据课堂检查情况和课后的微课平台互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成绩系数应随时根据课堂讨论和线上讨论的活跃度来调整设定。学生最终成绩由上述成绩综合评定,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对于每一个题目都要严格上机操作规范,基本按如下步骤进行:
(1)分析题目,思考算法思路确定解决方案;
(2)根据软、硬件和算法确定所需的数据结构;
(3)定义参与运算的变量并赋初值;
(4)综合基本逻辑结构,确定解决问题的主要结构;
(5)确定输出方式;
(6)绘制 N-S流程图;
(7)基于N-S流程图编写源代码;
(8)准备测试程序的数据和预判结果;
(9)上机调试;
(10)修改并继续调试直至最终正确;
(11)归纳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12)思考有否其他算法方案。
教育学生重视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与反思,这是训练计算思维、在实践中学习、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反思的内容,包括对上机实验结果的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程序编写、程序执行过程的反思,对本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反思等。另外,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组间互评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效果,通过相互的信息交换和积累,学习毫无疑问必事倍功半,在反复的实践反思和信息交流过程中,计算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4展望
社会生活与工作对计算思维的需要无处不在,但人们的计算思维活动却仍停留在无意识状态。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要通过契合的案例教学训练将这种无意识转变成系统的、有意识的计算思维,将知识传授转变为基于知识的思维传授。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渗透计算思维这一培养要求,以考查语言的语法知识为主的考核方式应转变为以考查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和系统建模能力为主。从培养编程人员转变为培养能系统思考解决方案、能综合运用综合能力设计算法,并最终借助可达到的计算设备来实现算法的综合性跨学科思维人才。培养学生从计算机的角度去抽象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主动用计算思维去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应用在结合专业领域问题处理中。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比较、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战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理论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241.
[2] 万立,郑霞,刘清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实现研究[J].计算机辅助程,2005(2):68-74.
[3] 龚沛曾,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5):51-54.
[4] 魏妮妮,潘天恒,张倩.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6,12(1):26-30.
[5] 吕俊,陆淑娟.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软件导刊,2016,15(8):213-215.
[6] 刘洋,邹汪平.计算思S导向下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讨[J].无限互联科技,2016(9):89-91.
[7] 汪红兵,姚琳,武航星,张敏.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计算思维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9):59-62.
[8] 吕俊.大学 计 算 机 基 础 教 学 中 的 计 算 思 维 养 成[J].计算机教育,2013(5):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