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水质检测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第三方水质检测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第三方水质检测报告

第三方水质检测报告范文1

关键词:城市河流环境水利自然循环 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V4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对城市河道水质要求的提高,河道管理部门对于如何改善河道水质开展了一系列的水环境质量提升工程。大沙河作为流经深圳市中心的河道,周边人口密度较大,河流水质受关注程度较高。近年来大沙河已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分析研究现有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工况和环境效果,分析边界条件和运行工况改变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水环境质量提升提供基础支持。

2 大沙河自然循环水处理设施基本情况

自然循环污水处理技术是由日本东京大学发明,该技术模拟了土壤和水田对污水的自然净化原理,利用天然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经加工的落叶、木炭、石块等天然材料作为填充过滤材料,创造微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自然循环处理技术在深圳的城市河流大沙河、新洲河和福田河均有应用。

大沙河自然循环补水设施由深圳市中日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和建设,设计处理规模0.4万m3/d,进水来自河道沿岸的污水管网。处理设施尺寸:长、宽、高分别是79.5m、9.0m和3.0m,平均有效水深为2m,采用地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位于大沙河上游河底;鼓风机房采用半地下式,位于该河段二级平台上。大沙河自然循环补水设施共设置6个处理池(含10个处理槽),依次为沉砂池、接触沉淀池、接触曝气池I、接触曝气池II、脱色除臭池和污泥池。其中除沉砂池和污泥池为单独一个槽外,其余处理池均由两个处理槽组成,处理槽通过混凝土隔板分离,使污水在处理过程中呈现上、下折返交替流经各处理槽,污水和处理槽中填料充分接触,提高处理效率。处理设施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大沙河自然循环水处理设施工艺流程图

表1 大沙河自然循环补水设施设计进出水指标

目前大沙河自然循环补水设施由河道管养单位负责运行,人员配置满足运行要求,水处理设备运行正常。

3 大沙河自然循环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分析

为了研究分析大沙河自然循环水处理设施设施的处理效率,需对现有设施的运行工况包括处理水量、进出水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进出水指标数据来源于有水质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水质检测报告。本研究分析的数据统计区间为2011年1月~2011年9月。数据分析采用统计预测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经检测,大沙河自然循环水处理设施日均处理污水1.3万m3,超过原有设计处理水量。

3.1水处理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分析

水处理设施的污染物去除率,是判断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对大沙河自然循环水处理设施的污染物去除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处理分析,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如表2所示:

表2大沙河自然循环水处理设施污染物去除率统计

根据表2分析可知,在进水水量、水质比原设计量高时,水处理设施属于超负荷运行,但仍能很好的发挥设施的生化处理作用,CODcr、BOD5、NH3-N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5%、93.3%、93%和85%,除SS外,其他指标都达到设计去除率,本设施具有较好的处理功效。出水水质基本达到设计出水水质指标,设施能够正常运行。

3.2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大沙河中上游旱季水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河道基流,约为1.2万m3/d;另一部分是西丽再生水厂设计出水5万m3/d,本自然循环水处理设施补水1.3万m3/d。在旱季,本处理设施的出水水量约占大沙河旱季水量的17%,且水环境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到设计出水指标要求,本设施对河道水质的改善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大沙河补水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3水处理设施运行工况变化的影响

大沙河已实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工程的截污、补水等,将导致水处理设施运行的边界条件,需分析边界条件变化对设施运行的影响。大沙河自然循环补水设施是上游段工程中新建的水质改善处理装置。大沙河上游从设计起点至长岭皮水库溢洪道末端河道在两岸沿河设置截污管,自然循环补水设施进水来自河道上游沿岸污水管网,中下游截污、补水工程在大沙河自然循环补水设施下游,因此实施大沙河中下游综合治理工程不会影响到该自然循环水处理设施运行。

4 结论

经分析,大沙河自然循环水处理设施能达到设计要求,工艺适应性强,设施正常运行,出水稳定,在保障大沙河水质、减轻深圳湾污染物负荷方面发挥了作用。

随着大沙河上游截污工程的实施,大沙河自然循环水处理设施进水水质状况将优于现有工况,其出水水质也将会有所提高,其出水量能满足大沙河旱季河道补水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建标.自然循环污水处理技术在河道污水处理的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8(4):48~52

[2]熊平,梁宏,林海波.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