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消防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消防教育范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3、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高防火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火灾事件介绍
方法:运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 爱惜生命提高防火意识”
(二)认识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方法:运用幻灯片介绍各种灭火设备,牢记各种灭火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作道具、学生扮演火魔和灭火英雄 )
(三)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
儿 童 防 火 歌
小朋友笑呵呵, 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 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 咱俩宣传做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 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 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 烟囱坏了快修补。
你拍六我拍六, 风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 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
你拍九我拍九,
你拍十我拍十,
我拍你你拍我,
三、教学小结:
四、作业
背诵《儿童防火歌》、统计家庭安全隐患。
电线不能随便拉。 火警电话一一九。 人人防火要落实。 大家都要来防火。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2、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 复习 :复习儿歌、复习灭火知识。汇报家庭调查结果。
(二)展示幻灯片学习自救知识
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
1、 关门求生 2、测试门的温度
3、从窗户逃生 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6、安全出口逃生
(三)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播打(注: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情况要报详细:×××单位、××区××街××号发生火灾,×××物质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是×××××××。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四)教师引领学生在校内考察逃生路线
1、制作逃生路线图
2、制作逃生路标
(五)小组为单位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三、教学小结
学生评选出最佳线路图
防毒面具展示
小学生消防教育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一、让师生模范带头作用更加明显
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对于他人行为的模仿能力较强,这样的模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观点与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针对这样的特点进行因势利导。
1.教师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本身就应当是学生的模范,语言、举止、衣着等各个方面,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教师在这些方面要格外注重细节,要求学生按照体育课的要求着装,教师就不能违反规定;要求学生不怕困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就都应当陪着学生一起经受困难的磨炼。
2.要在学生的身边树好典型
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是一项比较枯燥的、体力消耗较大的活动,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身边的典型进行一些发掘,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看得到、听得到典型,才能在思想上产生较强的动力。另外,教师还要立足于整个体育事业,选出一些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我国的体育界,有许许多多的体育健儿,在千辛万苦之后获得了成功,在一过程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世界冠军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顽强不屈的体育精神。
二、让教学模式创新作用更加明显
创新历来都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竞争力,小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发挥音乐的作用
音乐具有舒缓身心、陶冶心情的作用。我在体育锻炼这一体力消耗较大的活动之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播放一些轻音乐,舒缓学生的身心,让学生紧张的状态得到缓解,也有利于恢复体力。
2.在教学中发挥比赛的作用
小学生之间的竞争欲望是比较强烈的,我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方式,特别是将一些原来学生兴趣较低的机械、枯燥锻炼活动设计成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开展比赛,学生在竞争意识的支撑下,迸发出浑身的活力与精力,这样的训练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另外,可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发挥游戏的作用。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部分教学内容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加入了辅助游戏,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专门制订了名为“冲锋向前”的辅助游戏,开展50米障碍接力,在这一过程中设置了几道障碍,让学生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训练弹跳能力,效果也比较理想。
三、让教学内容优化作用更加明显
虽然教材中编排的内容比较科学,但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尤其是要结合当地的传统和特点,让教学内容更加优化。
1.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增加部分内容
当前,学生安全工作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幸福的重要话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讲述一些急救知识、自我保护方法等,让学生能够学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
2.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内容除了教材安排的章节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补充部分内容。
3.教师要立足于本地的体育特色,增加教学素材
本地区在乒乓球运动方面源远流长,涌现出了许多知名运动员,广大小学生在乒乓球运动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与爱好,笔者因势利导,专门开设了乒乓球兴趣小组,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点拨指导,既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同时又发挥了学生特长。
四、让教学评价改革作用更加明显
教学的评价改革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同时也能够发挥出鼓励、激励的作用。笔者对体育教学评价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首先,跳出单纯的项目考核,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评价学生,对学生体育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体育精神培养、体育学习态度以及体育项目的达标程度,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其次,对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评价,以积极评价为主,注重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闪光之处,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最后,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学生的体育技巧能力与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教师采取同样的方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一刀切”评价是不适应学生的发展差异的,笔者在教学评价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制订标准进行分层评价,确保学生的发展与能力基础相适应。
五、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演讲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2、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学生消防教育范文3
摘要:处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整个教学阶段的基础,有待解决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模式,发展新的更具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与提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小学教学的实际条件及特点,进行了相关的有效性探讨,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做出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多种学习形式的融合使课堂教学不再像以前一样呆板,动手操作、团队合作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获取知识,但是与此同时课堂效率问题正在逐渐被忽略,花样繁多、精彩纷呈的课堂更像是一个作秀,不知道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了什么,一到考试,成绩往往大跌眼镜,课堂上最活跃的学生往往不是得分最高的,平均分较传统教学有所下降。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上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最重要的是做好课前准备,找好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要点,结合要点,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提出具有一定难度和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或者想想办法才能摘到“桃子”。教学目标一般为即时目标,指定对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上的培养,不能单一地为了体现新理念而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双重培养上,更关心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乐学精神的培养。在备课过程中仔细研究教材,结合教材安排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预设教学过程,应用旧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再试用些新颖的教学方法,联系实际,新旧结合,互补不足,在激发学生乐趣的同时融入知识的学习,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己动手去实践,利用交流合作的方式达到理解教材的目的。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班级的优良等级和各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性格爱好,如,在做小组讨论时尽量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聚在一起,在讨论的同时相互学习弥补不足,从讨论到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层面侧面地去释放他们这方面的天赋,打造他们的优越感与自信心,从而激励学生积极阳光地朝前看,共同进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学习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方法一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卞动地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领悟真谛。如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出不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佼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一一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屹立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木对话,深刻的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三、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必用的教学手段。以往传统的观念认为小学语文课只需要简单的记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关系的要求,小学生文化观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小学语文课堂不再是简单记忆的课堂,它也需要灵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根据内容实施适当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启迪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高效的提问将会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恰当的有效的问题,会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感意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的大脑转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讲解《长江之歌》时,可以先放一首《话说长江》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力量,并问学生听了歌曲之后的感受,从歌词、曲调中,让学生感受长江的魅力,并找一些词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江。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长江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四、以学习反思为纽带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课下对语文知识乃至中国文化的思考,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的真谛,化书本的教条知识为内在的动力,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无处不在。如果不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反思,学生的学习将会很被动,没有任何效果,达不到基本的教学目标。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展学习渠道,总结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对教材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对小学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形成的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可以帮助其充分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
五、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堂练习及课堂提问,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果教师能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有效活跃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预设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本课重点内容,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要尽力使题目新颖,形式要多样活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要适当,练习也要适量,最好是能做到分层教学和分层提问。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摒弃传统,面向未来,用先进思维和先进科技来武装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江雪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科技. 2011(08).
[2]洪玉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0(35) .
[3]黄有德.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1(09) .
小学生消防教育范文4
1多样化导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规律,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好奇是孩子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们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应经常利用多媒体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的教育信息激发学生的言语兴趣。用一个好的开端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富有艺术性的开头,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我们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值得采用:(1)歌曲式导入;(2)提问式导入;(3)图片、幻灯片等信息技术手段导入;(4)悬念式导入;(5)复习旧知识导入等。
在语文课堂中灵活采用各种导入方式,学生学起来就特别轻松,并由此向外延伸许多生活中新的内容,逼真的情景,以其声情并茂的优势将抽象、枯燥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形象,使语言的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更为深刻。
2多样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种方法让学生觉得学语文很有趣,很轻松。给学生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情感的健康发展。
(1)善用实物,悟出词语。熟悉的东西,周围的实物容易引起学生学的积极性。在我们师生一问一答中完成教学过程。用好身边的实物,让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能持续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运用图片,引出深刻寓意的词语。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上必须时时注意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物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实物用起来有时不方便,而图片便可代替实物的不足。图片的色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3)巧用游戏,巩固知识。游戏是一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玩,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和同学们一起玩,引导学生玩得有意义。使学生玩中学,在游戏中学有所得。
(4)设置竞赛,增强自信。少年孩子很淳朴,没见过大世面。部分学生学习没信心。所以教师应在巩固新知识时,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得到老师表扬的,甭提多神气了。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很强。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一些简单的小竞赛显得更有可行性。这样,一方面学生学得轻松自在,没有压力;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多样化评价,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1趣味性的奖励
如何让评价对学生产生更持久的影响,就是要把评价结果直观化和形象化。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课堂常常采取的教学活动,评价也可以小组形式学习。另外,小学生喜欢直观、具体的事物,而且对于自己喜欢的物品会有很强的占有欲,采取的行动会非常直接和迅速,行动的过程非常专注。一张有趣的奖状可以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3.2有效性的称赞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称赞是树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体验成功,拥有一份自信,很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如何在评价中运用鼓励与称赞的艺术,进行有效的称赞。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我们应把握不同的称赞尺度。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给小组内不同的学生定下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只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是成功的,小组根据各成员的能力进行分配人员,只要完成任务,都可为本组织积累分数。采取这种形式,给学生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按照能力高低,完成难度不同的任务,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有存在挑战但又可以实现的目标,这样学生才会不断追求进步。
小学生消防教育范文5
高师院校的公共教育学作为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理应得到广大师范生的重视与热爱,但现实的情况却不尽人意。公共教育学正遭遇着尴尬,并面临着目标、地位、认同、教学、评价等五大方面的困境。[1] 与专业必修课相比,公共教育学在师范生心中的地位较低,学生普遍认为公共教育无足轻重,学与不学都差不多。教育学主要是理论知识,比较空洞,操作性、实践性、技能性不强。[2] 所以,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缺乏兴趣,缺课现象屡屡发生,且部分学生上课不太认真,课后也不复习,考试前一周再死记硬背几个条条框框,考试结束后基本上就忘记了。[3]为此,高师院校必须从教师的教学管理、情感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努力提升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
一、提出教学要求,给予学生外在压力
公共教育学的尴尬地位决定了其受重视的程度。学生认为公共教育学不如专业必修课重要,教师也会尽量放宽条件,降低要求。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公共教育学的境遇更加难堪。首先,公共教育学老师应该让学生
1.明确学科价值
公共教育学的开场白极其重要,在第一堂课时,教师应给学生讲清楚教育学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金表的故事”和“孙敬修与两个孩子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懂得教育学知识的老师与没学过教育学的家长、街道大妈的区别,从而告诉学生:教育学使你具有教师的资格。
2.固定学生座位
公共教育学一般由高师院校教育学院的教师担任,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大致为50~60学时。公共教育学教师一般同时教授几个不同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习公共教育学的学生一般是学校里其他学院其他专业的师范生,教师对学生之前的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少部分学生上课缺课,老师并不容易清点出来,有的老师一个学期结束了还不能完全认识班里的学生,或许能叫出少数几个学生的名字。这也使得学生有了空子可钻,公共教育学缺课的现象屡屡发生。
让学生按照学号就坐,并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调整,最后把每位同学的座位都固定下来。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快地认识、熟悉学生,并记住他们的相貌与名字;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总是与熟悉的同学一起坐,促使学生与不同的同学邻座,扩大交流范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教师清点缺课的学生,从而督促学生出勤,减少缺课率。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按学号就坐、固定学生的座位的方法的确使以上三个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3.与学生“约法三章”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第一堂课时,教师应与学生“约法三章”,在出勤、课前准备(着装、学习用品)、课堂要求(课堂纪律、做笔记、课堂参与)、课后学习(完成作业、查阅相关资料)四大方面给予相应的规定。经过师生共同磋商后形成“教育学上课要求”,并严格按照该要求公平公正地执行。
在出勤方面,给予学生一些弹性空间,准许学生迟到2次(每次不超过5分钟),准许病假1次,事假1次。超出该弹性范围,则给予相应的扣分处理。在课前准备方面,要求学生着装整洁大方,不搞非主流。男女生均不得穿拖鞋、背心上课;女生不要穿超短裙、超短裤,上衣不能太短、太透、太露。倡导学生背书包上课,带齐基本的学习用品,至少应带课本和笔。在课堂要求方面,要求学生手机调为振动,非紧急情况不能接听电话,不能频繁地发送短信;不能聊QQ、浏览网页、看小说,需要查阅资料可下课后进行;不能频繁地交头接耳,甚至大声说话;不能瞌睡、睡觉;不能看与本学科无关的书籍或者写其他东西。上课应做好相关笔记,并积极思考、师生互动,参与课堂问答、讨论或争辩。课堂回答无论对错都值得鼓励与肯定,学习委员记录好每堂课每位同学发言的次数,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在课后学习方面,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如果延迟上交或未交,给予相应的扣分处理。同时,要求学生培养自己查阅资料的能力,能根据要求查阅图书馆和电子资料,有创造性地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并能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
4.制定考核指标
考核制度作为一根富有权威性的指挥棒,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5] 公共教育学常采用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期末总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成绩,其比例一般为70%和30%。这种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上课不够认真,期末考试前突击背诵一下以应付考试,从而偏离了学习教育学的真正目的。公共教育学的考核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加重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以达到通过考核引导学生学习、指引努力方向的目的。平时成绩可由出勤、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和作业四部分组成。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变学生课堂失语的现状,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考核。无论学生的答案对与否,观点正确与否,都应该予以肯定及加分,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友善地与同学分享、交流。
二、奠定情感基调,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满怀对学生的热爱之情,笑脸相对,充满亲和力,提倡民主平等与思想自由。
1.长挂笑容,充满激情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往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产生负面情绪,课堂上少了几分微笑与激情。公共教育学教师自身的教育学素养较高,应该尽量避免将消极情绪及不良心理状况带进课堂。应坚守“皮格马利翁效应”,以积极的心理面对每一位学生并相信他们都是优秀的 。
有学者以广东省某一所综合性高校某一门公共必修课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授课富有激情”和“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高校教师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6] 公共教育学教师容易陷进教育学理论的条条框框中,使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因此,富有激情、语言风趣幽默是活跃教育学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
2.热爱、尊重学生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热爱、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充满爱心,融入到学生情感当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切忌对学生冷嘲热讽、恶语相加、严厉指责、当众侮辱等。爱是可以相互传递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也是互动的。只有教师真心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地喜爱、尊重教师,才会乐于遵从师道。
3.倡导民主平等与思想自由
长久以来,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必须言听计从,而现代教育提倡师生间民主平等。教师在教学中公平公正、平等对待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6] 现代社会充满多元因素,学生的思想也不可能高度一致。教师应该坚持思想自由,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答案、探索真理。因此,在真理面前、在班级管理中、在师生对话时,教师都应该坚持民主平等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愿。
三、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教学方法的落后是导致公共教育学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兴趣欠缺的一个重要原因。[7] 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
1.课前新闻分享
要求学生每周搜集一个或一些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事件,在课前与全班同学分享,并让全班同学参与评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关注教育新闻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的教育敏感度,建立自己的主张与看法,树立起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2.案例分析教学法
有研究表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较大幅度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效果。吕林用两个学习公共教育学的师范生平行班做实验,一个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一个班采用案例教学法。结果发现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班级在学习兴趣、教育理论发展、教育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8]
案例可分为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正面案例是运用成功的事例从正面佐证规律,反面案例则是运用失败的事例从反面来佐证规律。[9] 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时选用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将教育理论融入教育事件,通过案例展示、学生分析、教师总结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习得知识、树立观念。
3.体验反思教学法
学习公共教育学的学生从出生到现在都在接受家庭教育,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直都在接受学校教育,也无时无刻不处在社会大环境中接受着社会教育。因此,他们亲身经历的教育事件不计其数,他们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说服力的例子。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经验与体验,让学生将其成功的、失败的、愉悦的教育经历与大家分享,并对其进行反思、评论、纠错。通过回忆、反思、评论、纠错、树正等环节,学生便能较为深切地感悟到教师之道、教育之道。[10]
4.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即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进行教学。问题教学法要求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审视教材,因此,运用问题教学法既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可以使学生勇于突破权威、经验和常规,树立起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7] 例如,在教学“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比较”“中西方对教育的不同理解”等内容时,可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缜密论证,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5.辩论教学法
教育学中很多问题都没有定论,尚在争议与论证之中。因此,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中,与其搁置争议,还不如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的目的不一定要求某一方妥协,形成共识,而是通过辩论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树立观念。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在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观念、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等方面相互碰撞,积极地探索与评价信息,在建构自己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思维的严密性并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方法。[11] 例如,在教学“现代学生观”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外塑论”与“内发论”两种不同观点进行辩论。经过辩论之后,学生代表分别总结本小组的主要观点及论证要点,教师再进行总结与点评。
[参考文献]
小学生消防教育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 教学方法 创新
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互利的师生关系。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新课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多样化、弹性化,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作为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走进新课程。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这是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体育教师要由原来的重知识、技术传授向重学生身心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限制学生自由(如随时向教师发问),转变为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转变。
体育新课程主要是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客观条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互相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当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动机时,可以创设各种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如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内容,采用时尚的街舞、健美操、搏击操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外部学习动机以后,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并引导这些内部心理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生动机之后,仍然要利用外部条件去激发外部学习动机。如让学生自己创编街舞、健美操等激发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二、体育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体育教学应根植于生活,要让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活体育成为体育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生活化的乐趣。1. 竞技体育生活化。走、跑、跳、投等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一旦脱离生活,学生就不喜欢参加。所以应提高它们的生活基础,比如降低技能要求、更改运动名称、变换场地器材、调整学练目标、更新组织方法等,将竞技体育与学生的生活技能、生活经验相结合,给旧内容以新生命,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2. 增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教师应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的“踢毽子”“跳皮筋”“转呼啦圈”等体育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轮滑”“滑板车”等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体育课堂,增强教学的生活感和时代感。教学中还可以设计如钻、爬、攀、跨、滚等身体活动能力教学活动,提、挑、背、拉、拖等生产劳动技能性教学活动,以达到活动即体育、体育即生活的教学目的。 3. 引进民间、地方性体育活动。根据地域特点,教师可以将“踩高跷”“摔跤”等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带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上,既传授传统体育技能,又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体育的能力。
三、运用竞赛和游戏手段
竞赛和游戏都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方式。竞赛带有对抗性质,游戏中往往又带有许多竞赛因素和规则,且主题鲜明趣味性强,带有教育意义,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意志品质的双重效能。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竞赛、游戏中的一种或两者结合用的手段均能充分调动练习的积极性。在竞赛、游戏中设置困难让他们克服,就能在练习过程中自然地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如进行球类练习时,老师有目的地设置对抗赛,制定目标、法则,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培养学生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坚强的意志品质;运用游戏加竞赛更能培养集体感、责任感,增强相互间协作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总之,让学生在竞赛、游戏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可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作用。
四、注重面向全体,体验成功
体育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跳跨栏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的跨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鼓励、保护学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