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整合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端正他们的行为道德规范,才能培养出健全、拥有良好品德的人。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整合,才能体现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共同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德育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尝试着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各自起着独特作用,实现两者之间的整合,使其相辅相成,符合现代教育工作整体实施的发展趋势。

1.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补充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实施德育夯实了基础。个体道德内化所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打好了心理基础。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和完善了德育的目的和内容。学校德育目的着眼于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则是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旨在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学校的德育内容侧重于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力图使学生正确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偏向于认识自我,强化学生自控、自助、自立的能力等。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德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新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德育一般采用传统的知识传输型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导和灌输,通过谈话、宣传和榜样示范等方法向学生传输德育内容,让学生产生内化;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通过情绪调节、情感体验、心灵沟通、团体辅导等活动,努力促使学生自我反省,积极思考。

2.德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方向

德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指引方向,其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走向。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采用德育的“视野”和“思考方法”,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如小学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关键在于如何整合才能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德育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是历史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双向借鉴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将为学生提供更贴合其心理需要、更有效的教育服务。

1.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崇高的教育工作者,其行为举止均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保证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运行,学校首先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还应通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队会、民主生活会、教师思想交流会等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2.提供良好的班级生态环境

班级环境是班主任、科任老师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组成的群体。班级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到在自家一样的安全、轻松。同学之间友好往来、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使学生获得良好班级环境的积极体验,尽快适应学校环境。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培养

德育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吸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念,改变德育过程中学生被动受控的尴尬局面;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活有钥纬棠J剑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情感体验及自我践行,消除他们对单调说教的反感和抵制心态,缩小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品德心理的形成,归纳起来包括四个方面,即知、情、意、行,这四种心理成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只有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把握思想道德原理,才能让学生在新的道德演变中减少迷失,从而不断融入社会的变革中。

4.协调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参与

学校与家庭是学生成长活动的两大阵地。因此,对学生进行完善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求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掌握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等,共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培养。学校和家庭应该与社会形成一股合力,多方面促进学生的角色体验和实践,为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提供正常渠道。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注意点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绝对不能少,也不能互相代替。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或相互替代,而是两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相互渗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心育问题德育化”或“德育问题心育化”的倾向。

总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有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真正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才能完善教育教学的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可造之材。

参考文献:

[1]李绪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教育教学论坛,2012(S4):277-278.

[2]叶一舵.论德育与心育的双向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02:6.

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德育;教育融合

小学教育是属于教育阶段里最为基础的教育,由于我国历史的流传与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还是不断的坚持以德教育人、以德育教育为先的贯彻思想,德育教育的工作在学校里有一定的成果。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这两者的教育工作是具有独立性的,又有相辅相成的依赖关系,虽然这两者有着复杂的关系,但是在内容上却具有一致性,所以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里,应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保持相互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很多学生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部分取决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所以学校结构、教育教学应该更要重视学生的心里教育健康问题。我国近年来教育有很大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渐渐的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发展推向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在中小学生的教育课程里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为独一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将德育教育的也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当中,使得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有一定成效的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程融合

在小学教育教学里,思想品德课程是教学内容的课程之一,所以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适当的渗透到思想品德课程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相结合,以此来达到的很好的成效以及最佳的水平。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课堂上,应该合理、适当、有效的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的每章的书本内容里,并将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渐渐的传授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很好的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学校建设方面,要不定期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道德模范表扬、心理健康会谈、设立道德品行奖项等等活动,以此来让学生重视德育品行发展,还可以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并达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生的活动的对象,可以让他们更好、更贴切的感受和理解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对自身良好素质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小学生,去学习、去生活。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虽然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一定的不同区别,但是还是有着不可切割的联系,所以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加强对品德教育的教学以及心理健康的融合。然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小学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关键。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发展,并且很有成效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的教育里。因为教师是学校教学的参与者,还是教学的实行者,所以教师本身的优良好的素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以及品德教育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是一个综合素质低、品行差的教师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小学生会随波逐流,会形成歪斜的德育观念,不健康的心理发展,不良的行为作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能够很好的培养出心理健康的,行为端正的好学生,就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要更加的专业。学校要确保小学的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顺利的教学以及教学质量的保障,就要建设、健全的教师队伍,完善各项制度,整段管理体系。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开展教师民主生活会议、思想政治大会、思想演讲活动等等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加强教师育人的思想观念。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师和家庭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一个双教育、双成效的模式,以此来更好的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小学生在家庭里是很受影响,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模范,所以家长一定以身作则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好市民,才能很好的给自己的孩子树立很好的做人榜样。在一个好的家庭里,生活的繁琐小事都可以作为讲述人生的案例,也能很好的教育他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如何相处等等多方面的教育。家庭的教育要与学校的教育相互的配合交流,为自己的孩子、学生营造出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以及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新鲜的气息注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中去。在学校的活动举办方面,应该让孩子与家长多多互动,共同参与。例如:校园亲子活动会、幸福家庭演讲会等等类似的亲子活动。有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参加,可以给予他们自己家庭一起合作的机会,让小学生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以及无私的爱,并通过活动进行相应的教育灌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的不容忽视,学校、家长、教师要重视该教育的发展,兼任起这个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起更好的榜样,指引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随着教育的不断完善、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生在启蒙A段的教育问题面临更对的挑战与机遇,所以国家、学校、教师要更加的注重创新、改革,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渗入到德育的教育中去。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可以最大化的促使小学生的良好的素质发展,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并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徐建明.找准课堂探究设计基点带领学生轻松走入课堂――《生活与哲学》课堂探究设计基点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004).

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总体情况来看,需要教师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角度出发,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德育功能,解决好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一、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关系到中小学生日后个人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在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两者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教育功能,一般德育比较侧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目前,教育方针中已经明确指出不仅要关注中小学生成绩、品德,同时要注重关心学生心理成长状态,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条件,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可以使学生在积极乐观的心态下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下形成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利于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第二,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教育。中小学德育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机制的教育活动,它强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以及人生观,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导向和辅助功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活动中还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机制,但是通过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德育是对个体施加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主体反抗和排斥的现象,但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找到学生对德育排斥的原因,从而找到改进的方法,确保中小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第三,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德育教育效果的检测比较困难,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育进行检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德育是一种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学生对道德的认知、理解以及情感,都是能够通过心理健康检测得到结果的,如果德育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反感情绪,心理健康教育也能有效调整学生的情绪波动。从总体上来讲,如果对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就能够加强德育教育的成果。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方式

(一)理论知识上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行为和心理方面都能够有效融合。在中小学德育目标中有一段是关于心理素质目标的,要求中小学德育活动要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强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德育的教育内容中也包括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心理素质教育。在行为和心理上,德育强调被教育者在情感、行为、意志上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被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心理变化。从表面上来看这两种行为似乎有着差异性,但是其根本含义是一样的,都在强调被教育者自身心理和精神上的转变,而且教育的出发点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融合

班级和课堂授课一直是我国传统教育中常见的模式,但是要想发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依赖传统教学方式是不能有效发挥其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学组织上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例如,在思想品质教育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频,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不同心理状态下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立场等,让学生产生亲身经历的感受,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提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共性,学校在课程安排和活动组织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两者融合的作用和价值,有效整合两者优势教学资源,为学生带来严谨性强、实践程度高、受教育程度深的素质教育。同时,教师要树立一种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行的教学思想,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渗透两种教育功能和作用,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者:苑影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金彦学校

参考文献:

[1]班华.对“心理—道德教育”的探索:兼论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J].教育科学研究,2010(1):25-29.

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对做好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在德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达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研究探索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培养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普遍缺乏心理学知识,不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更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德育方法失之武断、简单、粗暴,导致德育失效。为做好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深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生主体出发,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1、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普遍特点和规律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除了积极参加进修学习,接受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外,还要在繁忙工作之余,主动温习教育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儿童成长发展特点和规律。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谈话、座谈及走访等形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个性特点,采取恰当的措施方法进行教育。

1、2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德育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施加积极影响,使其形成健康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缓解或消除对教育的抵触情绪。目前,农村中小学德育由于单方面强调社会要求,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德育工作者纯粹说教,强制命令,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工作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缓和师生关系,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德育工作者能够掌握学生心理需要和思想动向,把外在要求与内在需要有效结合起来,立足于学生主体,真正实现德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1、3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把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道德素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道德发展的程度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越大,学生道德发展程度越高,心理素质优秀的学生,其道德素质往往很好。很难说,一个认知能力差、意志薄弱的人,其道德水平会很高。德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学生主体自我意识、情感及性格等心理素质的有机调节,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满足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

1、4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手段

德育过程中,由于心理原因会产生一些德育问题。如:有些学生对集体漠不关心、对同学冷漠、对老师不尊敬、不遵守纪律及不爱劳动等现象,通过深入了解分析,就会发现很多是由于诸如家庭教育失当、青春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原因形成的,这些问题仅仅用德育工作的方法很难解决。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疏导,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指导,能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有效的方法途径,以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中心,使两者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个人品德。

2、1从学生主体出发,树立新的德育观

在德育过程中,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习惯于灌输、说教、批评,疏于沟通、说服、指导,学生无条件接受,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被动的教育方式,激发不起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自身出发,关注学生内在心理需求,树立以人为本德育观。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做学生的朋友和贴心人,指导学生健康发展。以平等、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心态对待学生,使学生减少思想顾虑,能够敞开心扉,乐于接受教导,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2、2注意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学校全体教师都应肩负的职责。任课教师在德育课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而且要贯穿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营造和谐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3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内容方法结合起来

目前学校德育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道德认知及行为规范,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发展的需要;德育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通过塑造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德育的方法一般以说服教育、品德评价等为主,强调的是理论灌输和外在强化,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运用谈话、心理咨询、沟通分析、行为矫正等方法,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得到体验,激发学生要求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德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和要求发展的主动性。

2、4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和教育学生的能力

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农村;小学;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61-01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尤其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慢了半拍!

一、“习以为常”的现象――现状的缩影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现象之二:老师对考试考糟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这个学生低着头,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怨怒”的目光。

现象之三: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再讲话。

这些都是本人所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件,在农村小学,这些现象可谓见怪不怪,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认为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而这些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也可以说是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浓缩。

二、看不见的危害――心理伤害

上述这些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而是一种心得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

1、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对学生的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2、不讲究科学,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给学生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长期被广大教育者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视。

三、原因探究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

3、小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等同于单项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但它包涵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某些理论与手段,而更多的则是心理教育与训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体现、开拓了情感教育,思想转变,行为训练的新方法、新思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影响、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面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发展性目标,即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另一个是防冶性目标,即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来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健康发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注意力障碍等;高年级的学生有青春期烦恼的问题,如体像牲引起的烦恼,异生交往的烦恼的以及情感误区的烦恼等;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的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玩世不恭的念头和行为。对这些问题的克服,也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六、农村小学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

2、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①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活动性原则。④协同性原则。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尝试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①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②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③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有发泄渠道,减轻心理压力。

④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⑤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德育基地等。

⑥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矫正、自我诊治、自我训练、自我修复心理障碍,这样也最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⑦其他形式的教育。

当然,有些有效的途径是靠教师们在亲身的工作体验中摸索出来的。只要我们有心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的改革与深入,一些负面的社会因素由此产生,并不断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学生正处于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阶段,是情商,智商逐渐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建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起始阶段,在这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儿童,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并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校应当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积极探索其教育教学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为目的的普通课程,它是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从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自编教材,一般每周可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由专任教师执教。教师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以上设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调节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 心理素质。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排除心理障碍,使其回复到健康状态。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主动前来咨询。教师通过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认真分析,耐心疏导,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促进个性心理健康、和谐、平衡发展。

2.将心理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学小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中尝试渗透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教育者在学科教学中,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应减少知识和理论的成分,突出与儿童实际结合的成分,在儿童理解的基础上着眼于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使所有的儿童都参与其中,所有的儿童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对小学儿童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要分清暂时性的发展性问题和稳定性的心理疾病之间的区别,使儿童理解、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存在不能自我解决的心理困扰时能主动寻求正式帮助。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儿童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儿童解除心理障碍,不能回避,更不能采用贴标签的方式对这部分儿童歧视、推诿、冷漠。采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处理小学儿童的心理问题时,要注意心理安全的原则、保密的原则,既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又尽可能不留下心理阴影和各种后遗症;各种技术方法要考虑到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意志力等各种心理因素。小学儿童的心理问题除了个别的行为障碍如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外,一般不主张采用医学模式进行矫正。对于超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范围的较严重心理问题,应采用稳妥的方式通知家长,及时建议儿童到正规的心理矫治机构接受治疗。

教育者可以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既是儿童心理素质发展的第一环境,儿童的许多人格问题都可以从家庭中找到相关的发生因素,同时家庭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保健功能。加强家校联合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心理问题既可能由教育方式不当引起,也可能与家庭教养方式紧密相关,单纯从学校角度进行教育,难以发挥最好的效果。一方面,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时,需要充分考虑学校、家庭的系统因素;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要让家长认识到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等条件使孩子健康心理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同时,要让家长明白,自身素质的水平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要树立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和观念并付诸行动,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榜样。

5.创造轻松健康的课堂气氛

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夏妮.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方法浅谈[J];《中小学德育》,2011(04).

[2]李志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学周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