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范文1

农村小学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对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但就目前来讲,在家庭教育方面,广大家长、教师还未给予足够重视,而怎样开展高效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困境,并逐渐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转变思想和观念,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

一、学困生家庭教育形成的原因

1、学困生缺乏自信。在农村,有许多学困生可能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自己留守在农村,还有一些是属于单亲家庭等原因最终导致没有自信,有时甚至有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内心这样想又怎么可能超越他人,比其他人优秀,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学习搞上去,当然也就不可能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2、家庭教育问题。在农村家庭的教育意识较差,尤其是一些长辈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外孙格外地疼爱,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长辈就会无条件地庇护,甚至还会指责父母不应该对小孩子这般严厉。但是,小学生年龄还小,经常成群结队的玩耍,再加上有长辈们的加倍庇护,一有错就找自己的爷爷奶奶,对任何事情都是有恃无恐。在学校,教师在管教这些学生的时候,打骂不得,苦口婆心的劝说基本上毫无作用,甚至有可能会反过来告诉爷爷奶奶老师对他不好,上课也不好好的听讲,最后就成为了学困生中的一部分。

二、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指引方向

1、多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针对农村实际,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途径,引导孩子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不断增强实践能力。一是充分利用放学后及假期,家长有意识的安排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田里劳动。如搀扶老人,照顾弟妹,打扫房间,收拾餐具等。双休日、小长假和父母到田里做些小农活儿。学校帮助家长设计印发了活动(体验)记录册,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填写,并采用积星评价方法记录孩子成长足迹。二是主题亲子活动。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亲子互动往往被爸爸、妈妈所忽视。通过家长学校组织或是帮助家长设计由家长自己实施以及家长自己设

计的亲子活动,如逸夫学校的“小手牵大手,做环保卫士”、一小的“我是防火宣传员”“大手牵小手,你我共成长”、假期亲子游等,让孩子们与家长在互动中,全方位开放孩子们的多种能力,帮助孩子们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度。

2、准确把握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想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第一步就是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此,家长应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给予其该有的尊重与理解,认真的去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要讲求实事求是,教育孩子不要进行盲目的攀比。很多家长都会将孩子的成绩与其他人相比较,或者是将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其实孩子最不愿听到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所以说,孩子即使暂且不如谁,不要给予过分的关注,应积极的将家庭营造成最温馨、最安全的港湾,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关爱。其次,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在生活中,应培养孩子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鼓励孩子在学习之余多运动,努力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在日常家庭学校教育中,应注重孩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应积极、正面的能量来影响孩子。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范文2

1.问题分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此家长在小学生教育中的角色应是至关重要的,而并非无关紧要,甚至有观点认为,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实际情况是,随着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进城,正是身为小学生父母年龄的青壮年通常把孩子放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造就了大量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多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部分留守儿童面临情感慰藉缺失、家庭监护缺位、安全保障缺乏、心理健康缺护等突出问题,教育过程中缺乏家长参与,令“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严重缺失,已成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面对农村留守小学适龄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已引起严重社会问题的现状,部分地区尝试全寄宿制,以预防留守儿童被社会不良因素侵害,但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已十分紧张,几乎不具备多余的人力物力照顾小学生课堂外的生活,从而实施效果不佳。在当前农村小学家长普遍无法直接参与小学生教育,同时教师资源不足,硬件条件有限和教学投入不均衡的客观情况下,如何尽量做到“家长教育”不至过度缺失亟待解决。

2.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有效的学校和家长沟通机制、实施帮扶结对制度,以及丰富校园生活等多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

2.1强化学校教师的关爱在留守儿童生活中的地位

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通常能够得到家长足够关爱不同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大都不在身边,从而普遍缺乏家庭温暖,甚至造成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不利于未来的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的情况下,学校就变成了留守儿童获得关爱和温暖的重要场所,也即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农村小学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怀,例如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课外辅导,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等。事实证明,对于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一点点关怀或者一句温暖的话,可能带给其巨大的鼓舞和促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为了促进教师课外时间关爱学生的意识,学校可建立相应制度,必要时刻出台相应激励政策,以促进教师多关爱留守儿童学生。

2.2建立畅通的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

虽然大部分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身边,无法通过“家长会”或“家访”的形式沟通学生在校的表现。但在通信工具已极为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建立畅通的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是可行的。QQ或微信目前已在农村中青年群体中较为流行,从而可考虑建立家长QQ群或微信群,通过群聊的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此外,可通过私聊与个别家长单独沟通,达到实时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的目的,并为及时解决学生在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途径。笔者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将所在班级家长联系在了一起,收到了良好效果。

2.3实施结对帮扶制度

结对帮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家长之间的结对帮扶,二是同学之间的帮扶。目前大部分留守儿童学生由爷爷奶奶看管,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定困难,可有效利用建立的QQ或微信群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比如班上有一个学生感冒发烧,但是爷爷奶奶由于农忙没有时间带他去看病,群里另外一个学生家长看到后,主动要求带他看病。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也相当重要。虽然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但小学生同样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如果引导得当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此,笔者有意识地让成绩好的学生辅导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同桌,多组织课外活动,多给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机会,这次措施大大加强了班级团队意识,让留守儿童获得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明显提升。

2.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农村小学硬件条件有限,没有钢琴、专业运动场等体育设施,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娱乐项目,尽可能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农村小学具有的宽阔的田野和丰富的野外教学资源,可充分利用野外场地开展体育活动,比如跑步、跳绳、踢沙包等,野外的树木、花草、动物也可以为丰富语文、常识课等教学内容提供条件。此外,多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缺乏家庭关爱的阴影中走出来。

3.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难题,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参与度,在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存在较大差距,并因此严重影响我国的教育公平基本原则。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目前农村留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王洪灵 单位:凤台县尚塘乡南李小学

参考文献:

[1]赵霞.小学家长学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高宇婷.农村家长参与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冯仕成.新时期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管窥[J].吉林教育,2015,2.

[4]董晓玲.农村家长参与中小学子女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新课程研究,2016,6.

[5]汤岚.农村小学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范文3

按照国家“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对农村教育教学落于城市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笔者从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做了如实的分析。从一个人成长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的因素和谐统一起来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合力育人。

关键词:农村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比较城市里的差一些。身在农村的教师提起教育工作都觉得农村的学校很难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何在呢?因为“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所以按照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再从一个人成长的主要环境中的教育谈点自己的看法。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总结起来有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也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来自于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影响就会造就一个人。

一.家庭养成教育。

在我国偏僻落后的农村人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农村里人为了家庭生活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大部分孩子都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也缺乏家庭的教育。这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进程的一个根本因素。经过几年的素质教育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农村人的文化素质。还需要改变农村人的观念———上学不如去打工。大学毕业还是打工的思想认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1.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形象。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农村里人有一句口头禅“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称葱儿卖蒜。”从这句话说明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在幼年时期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可是农村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父母良好的教育。这就需要父母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客观事物、引导开发孩子的智力、不断的发展孩子的语言。想方设法克服不良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行为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这样久而久之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孩子养成了坏的习惯。

2.父母不能溺爱孩子。

由于独生子女的出现,孩子在家里的地位也很明显地提高了,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天使”“小皇帝”这样溺爱孩子,使孩子始终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样将会宠坏孩子,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还有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农村孩子的家长,有的只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跳出农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这就对孩子盲目地严加管教,只是信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认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幼小的心灵有所创伤而产生了对抗心理。

二.防止社会生活中的负面影响。

有的专家认为“5+2=0”就是说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了五天到周六周日在社会上学习生活了两天后,学校里所学习的变成了一片空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可是有些农村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还是比较差,尤其个别自私自利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做损人利己的事,尤其偏僻落后的农村里对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还有极少数人甚至连国家的法律法规都置之度外,因此自私自利的人所做的坏事还是层出不穷,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们身心健康有所侵蚀。再加上幼稚的心灵经受不住物欲的诱惑,学生羡慕社会青年的打工生活而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就走向了打工生涯。因此造成了好些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严重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们多做正面引导,使孩子们认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还要不断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最后是学校教育。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范文4

与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中小学生在学习上“后进生”比例较大。我们身处农村的教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能跳出“后进生”的群体,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我们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最终还是投入很多,收效甚微。其实转变“后进生”就如医生治病,首先要了解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最后才能解除病痛,恢复健康。我长期在农村任教,加之生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有所了解,现就农村中小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关于对孩子教育的浅见与大家进行探讨。

1.农村学生家庭负担过重,缺少必要的学习时间。

有的学生在家庭中相当于半个劳动力,不但节假日,平时早晚也要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更有甚者,父母都在外打工,正常的学习时间也要请假回家干农活。这样一来,耽误的功课没有时间补,必要的学习时间又不足,大多数家长又无法给学生补课,最终自然加入“后进生”的队伍。

2.家长知识观念淡薄,受“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学生深受其害。

时下,一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供子女读书花钱多,不合算,按他们的设想,读书不如外出打工或做小买卖。一部分学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校不安心学习,人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完全丧失读书的兴趣,成绩一落千丈,沦为“后进生”,有的甚至辍学回家“捞钱”去了。

3.家长的行为不检,忽视子女的品德教育。

有的家长赌博成瘾,脏话连天,一点也不顾及对子女的影响。孩子以家长为榜样,竭力效法,于是对学校的组织纪律反感,对学习厌恶,把从家中学来的恶习带入学校,玩世不恭,成为学校管理中的“钉子户”,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变成了“后进生”。

4.小学缺乏合理的训练,教师又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由于学科少,负担显得较轻,加上对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给中小学生减负的精神领会不透,许多学校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减负就是让学生不做或少做作业,而任其发展,听之任之。待这些学生升入初中后,那种随意性的学习和老牛慢劲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作业拖拉,被教师逼急了,就找别人的作业来抄,胡乱对付;有时干脆不做作业。

二、对农村中小学后进生进行教育的方法

由以上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差的因素有来自社会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也有来自学校和学生的个人问题,但家庭因素占的比例较大。那么学校家长应如何联手对学生进行教育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多表扬,少批评。有人说过:“赞赏孩子的时候如夹杂批评,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的部分。”事实上,对孩子,即使是建设性的批评,如使用欠妥,也会带来相反的效果。例如:孩子把功课做得一团糟,那是他心情极坏的时候,此时最好不要批评,应在稍后的时间才集中讨论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一起想些改进的方法。千万不要挥舞大棒或进行嘲笑,体罚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会强化孩子的反抗心理和仇恨心理;进行嘲笑则令孩子处于尴尬难受的境地。应及时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后进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只要有点滴进步,教师和家长就要给予肯定,不仅要让他们看到师长对他们的进步的肯定,而且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感到学校、家庭、同学各方面对他们的热忱、信任和肯定。比如说,只要“后进生”有进步,就在全班宣扬他们的进步,让同学知道、称赞,或展览他们的作业、成绩。让后进生对学习、人生充满希望、自信,激起他们主动认真学习的激情,点燃其上进的火花。

1.及时指出缺点,诚心帮助。

“后进生”取得进步后,有时会因为得意又出现一些缺点或错误。这时家长和教师不要灰心,应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热情帮助他们,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即使批评时,也要讲究方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凭一颗真诚的心爱他们,使他们一步步地健康成长。

有许多家长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动辄板起面孔进行训斥,或拳脚相加,漠视子女的感觉,久而久之,子女就会以为在家长面前不应该把自己的真正感受表达出来。家长在子女表现得让人很失望或很生气的时候,不要一味训斥,应心平气和地与子女谈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以尊重的态度去了解孩子的感受,一旦孩子发觉家长理解他了,就会主动处理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2.给孩子当好表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效仿者。正人先正己,作为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做好,检点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建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气氛,使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另外,家长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讲究艺术,要用“刀子心,豆腐嘴”来教导他们。所谓“刀子心”,就是遇到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不能心软,要让他们努力做到;所谓“豆腐嘴”,就是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要以理服人,要让孩子乐意在你的面前说出他心中的秘密,使你的教育事半功倍,从而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3.加强家校联系。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范文5

[关键词]农村;进城就读;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

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实施,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建有企业的村、镇,富裕起来的农民更是有条件改善生活,他们纷纷到县城购买住房,举家搬到城里居住。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家长举家搬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考虑,就是要让子女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当前,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普九”已达标,通过了国家”双基”验收,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程度改善。但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诸因素的制约,与县城学校相比,广大农村中小学仍然普遍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备简陋、师资数量不足、教育观念保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城乡之间教育环境、教育观念、教育质量的较大差异,促使家长送子女进城就读,他们希望孩子在城里接受好的教育,成长成才。

一、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后的易发问题

跟随父母进城居住、就读的农村中小学生,处于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里,他们既紧张又兴奋,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希望。然而毕竟是有别于过去生活的环境,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后容易产生以下不适和问题。

1、学习不适。由于城乡教育教学多方面的差异,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后首先遇到的就是学习不适问题。不适应学校的管理,不适应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方法……从而出现学习困难。学校的成就,教师的业绩,城区同学的见多识广、多才多艺,让进城就读的农村中小学生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表现在他们身上或是胆怯、学习自信不足,或是对周围环境的抵触和敌视心理。

2、交往不适。交往不适尤其表现在插班的农村中小学生身上。对他们来讲,融入新的班集体有两重障碍:一是与城区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对其他同学的眼光、言语非常敏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二是原班同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交往圈子。如何交往,如何融进班集体,农村中小学生无所适从,他们觉得很孤独。

3、安全问题。农村的社会环境比较单纯,社会治安相对县城要好得多,而这也使进城居住、就读的农村中小学生缺少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一是上下学途中的交通安全问题:二是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不强;三是被高年级同学或社会闲杂人员索要钱物、人身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处理,自我保护能力很弱。

4、网络问题。农村中小学生来到县城居住、就读,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家里购置了电脑,街道上随处可见网吧,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新鲜、刺激。一旦控制不住,他们就会变成一个个网虫、网迷。这是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最难把握和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进城就读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1、加大智力投资,物质上充分满足子女的发展需求

进城就读的农村中小学生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落后于城里孩子,首先花大力气给子女选择了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有的甚至还择了班;孩子学习上的要求一应满足,购置了电脑和各式新型的学习机、学习材料;为子女请了家教,送他们上各种辅导班。总之,农村家长们按城里学生的标准和模式进行着智力投资。

2、重视家庭教育却苦于不得法

由于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有很大提高,希望子女成才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面对城市化浪潮和周边不断变化的环境,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不论是应掌握的家庭教育理论,还是家庭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能力,都明显的欠缺,差距很大,其中甚至不乏错误的方面。因而他们无法跟上快速变迁的时代,有效地对子女进行教育。

三、建立社区家长教育学校,加强对农村进城就读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

社区家长教育学校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区、学校共同组织的面向未成年人家长,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其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带有师范性的、业余的成人教育学校。通过建立社区家长教育学校,整合社区、学校、家庭教育资源,创建社会、学校、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体制,可以改善目前广大家长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状,从而有效缓解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社区家长教育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农村进城就读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

1、帮助家长尽快适应城里生活,充分认识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富裕起来的农民进城居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尽快适应城里生活的问题,只有家长找准了生活位置,才能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城里生活。由于条件的相对优越,进城居住的家长们无需为生计整日操劳奔波,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再加之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上了辅导班,请了家教就万事大吉,这些都会让他们觉得无所事事。通过社区家长教育学校开展各种活动,要让广大家长充分认识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清醒地意识到有许多知识等待他们学习,应该用好闲暇时间,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进行“补课”,比如学习营养配餐知识,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方法等。总之,进城居住的家长们一定要有提升自身素质的紧迫感,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不断破除落后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和家庭教育的需要。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范文6

【关键词】家庭;学校;厌学;处理学生问题;管理者

【中图分类号】G628【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4-0017-01

一个班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小社会。在这个集体里有成绩好的;也有差的;有性格倔犟的,也有温顺的;有自信自尊的,也有不懂自爱自重的。面对这样的一个复杂的群体,老师该如何管理自己的班级呢?

一、了解学生和家长,做一个明白的管理者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老师,我吃惊的发现学生学习竟不肯吃苦。我总以为不会吃苦的学生就不会成功。为此,我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诸多对学生不利的因素。概括起来说,首先是家长教育观念滞后,一味的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气,另外,家长忙于挣钱,无暇照顾学生学习也是关键的制约因素。还有就是当前社会就业困难,即便上大学也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种现状无疑对一些观念滞后的家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学生不愿努力学习的第二大因素是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态度。农村部分学校管理理念落后,找不到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点。另外,教师观念落后,实践新课改流于形式。记得2007年我们学校和郑州六十三中是帮扶交流对子,当时他们学校的老校长听了我们老师一节语文课,评课的时候他就含蓄的指出学校新课改有“换汤不换药”的弊病。陈旧的教学方法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造成学生不努力学习的还有社会的因素,诸如“黑网吧”、“游戏厅”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二、处理学生问题要讲策略,做一个科学的管理者

1、冷静、宽容而不失严肃是老师处理学生的法宝。俗话说,百人百性。任何人都有可能会任性,尚处于身心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在情绪冲动时,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弄的老师下不了台。

我们七四班学生姚萍萍,是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有时即使是错的他也要坚持到底。有一次,我上课发现他一连眨了三四下眼,我就对班里的学生说姚萍萍想睡觉啦。这时,她就瞪着我,眼里瞬间充满着泪水,我当时就有点儿生气,可心里却想还是忍忍吧。我又继续开始讲课,可这时,她却泣不成声了。学生一起向她看去,有调皮的学生甚至发出了尖叫声。我再也讲不下去了,当时我很生气,我走到她跟前问她:“你有啥委屈?”她哭着对我说:“我没睡,你冤枉我了,我最怕老师冤枉我啦!”我说:“你一连眨了三四下眼,我以为你想瞌睡了,所以,我就提醒了你,我做错了吗?”她又反驳说:“昨天数学老师冤枉了我,今天你又冤枉我,我咋恁倒霉呢。”她边说边哭,从她那哭泣的样子看,我感觉似乎真的冤枉了她。我就强压怒火,接着往下讲课,试想当时有没有学生用心情听讲,我尴尬到了极点。好在这时下课了。我急忙喊下课。并把他带到办公室,我又哭笑不得得向她解释了我的作为。在其他老师的劝说之下,她向我承认了错误。过后,这个同学对其他学生说,以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他是年级主任,一定会找岔子的。我知道这些后,找她谈话,解开她心里的疙瘩。结果,她异常的尊敬我。她在日记里写道:李老师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故此,我认为老师在遇到学生的极端行为时,不妨先克制一下自己,保持沉默,退让三分,等学生平静下来后,在找他们谈话或让他们自己反思检查,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另外,面对顶撞你、使你难看的学生,作为老师不能斤斤计较,应有宽容大度的长者风范。

三、激励学生,做一个智慧的管理者

学生在于激励,如果老师能做到及时、客观地激励学生,那么,学生就容易树立明确目标、形成良好性格、最终铸就完美的人生。那么,如何激励学生哪?我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

1、行为激励。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老师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乃至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楷模。优秀老师的行为能激励学生的信心和力量,使所在班级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目标激励。老师要善于把学校的整体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相结合,把长期目标和生活中把自己的行为同集体目标机密的联系起来。此种激励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达到目标后会获得满足感及成功感,并以更大的兴趣向着新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