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管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管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管理学范文1

价值具有一定的哲学属性,也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价值这个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从语言的角度去分析,价值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偏好属性,主要是表达事物存在的重要性以及事物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价值这个概念一般强调的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获得美好事物的本身。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政策的制定,都需要有价值取向作为指引。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样具有其价值取向,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二、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分析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是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19世纪初,美国古典主义管理学家创立的科学管理学科;在20世纪,德国的管理学家创立了社会科学组织理论,他们都强调组织的重要性,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完善科学的组织体系,制定完善的计划,运用严谨的制度来约束管理,使管理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权责明确,进行科学的分工管理,这些管理理念为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按照科学主义价值取向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科学量化的实证资料。

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将管理工作量化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针对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制定量化的标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调查和统计,能够给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管理数据,使管理者根据数据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在大量的数据面前,在对小学教育的管理中就可以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2.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在统计量化资料的基础上,实现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在小学教育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在获得准确的量化资料的基础上,完善教育管理政策,使管理人员可以发挥自身的长处,制定科学的分工制度,让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3.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

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在管理过程中要灵活地处理问题,避免管理的单一化,要辩证地运用科学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管理方法,在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的管理方法中,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不能机械地照搬,要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实现管理的全面化和灵活化。

三、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分析

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价值取向是教育管理的关键,所以,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必须注入人本主义理念,实现管理的高效性。

1.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人本主义管理的必要性。

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并不是在近期形成的,而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西方,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形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用于对人的教育,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与当时的思潮是相契合的,坚持以人为中心,与当时的“人文主义运动”结合,实现了人的价值。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理念,是人本主义的重要体现。“仁”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本主义,主要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要讲究道德准则,坚持以人为中心。在20世纪,“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盛行,我国也将“以人文本”的观念列入科学发展观中,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人本主义价值取向是有丰富的理论依据的。

2.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学校是以人为组织的重要机构,在教学中要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对小学教育进行管理时,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克服单一、机械的管理模式。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可以全面地体现出来,教育管理者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时,不能单一地进行考评,不能运用机械化的标准,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在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评价其教学工作。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不能制定机械化的标准,运用标准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而应该在统一的原则基础上,运用人性化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小学教育管理中,不能只看到短期的利益,要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上,分析哪种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在管理的同时,还要支持教师运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来组织教学,在课堂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3.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相结合。

小学教育管理学范文2

一、现如今小学学校面临的具体的管理问题

小学是孩子学习专业知识点的起步阶段,是有效培养孩子综合技能和良好素质的重要教育阶段,所以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箱要依据新时期的要求及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管理自己所领导的学校,使其更加完善而使人们能够接受其教育体制。但是现如今的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许多较为潜在、难以发现的问题,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很多,但是其中的管理体制还有漏洞而不够完善,相关负责人在管理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限制了负责人对小学学校管理措施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某些小学学校的管理手段比较老旧,没有依据时代的发展而及时创新其管理手段和相关措施,致使小学学校的教育体制与一些名列前茅的学校相差甚大,教育质量一直停滞不前。因此,为保证小学学习的教育质量有所提髙,并且能够有效吸纳各个专业的优秀知识分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而改进管理手段,逐步向多元化管理推进。

二、现代化进程下小学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小学学校的管理体系不能同改革开放之前的教育管理措施一模一样。因为由于时代的变迁,从前的管理手段已逐渐衰落,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从前不尽相同,其单一化的管理手段早已不适应于现代化管理。在现代化进程下,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时代的要求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现有的教育体系,使其能够更加受到应征者和学生家长的接受和支持。小学学校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如何较为有效地创新学校的管理举措并完善教育体制呢?

1.创新并完善小学学校的管理政策。

小学教育阶段是小孩子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最基础的阶段,为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而提髙自身的思维能力,习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较为灵活、合理地运用知识,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对学校的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例如: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清楚明白权益对教师、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重要性,这所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学生的家长本校与其余小学学校的优势,并且这位负责人向家长保证了保护小学生的一些权益,使得小学生的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在本院校学习而放心。比如:因现代的孩子都是家长手中的一块“宝”,多数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在学校中受委屈、受伤害,这所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月都会定期开展研讨会,对各个教师的教育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并对教育方案进一步改进,保证在不使小学生受委屈的同时而学到更多的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使小学生的家长能够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本院校的学习。

2.加强学校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打造安全校园。

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大多是家长手中的一块“宝”,学生家长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安全。因此,为保证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制定一些措施确保小学生的安全问题,比如:用校车接送小学生上下学等一些重要举措。例如: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为使小学生能够安全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任务,这所小学学校的负责人不惜斥巨资建造安全性能较髙的校车接受小学生上下学,保证小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上学及回到家中。除此之外,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还要求小学生如需请假,必须由学生家长亲自打电话要求,并且学生家长所用的电话号码需是小学学校的预留电话等类似能够保障小学生安全的一些重要措施。另外,负责人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演练,比如:地震、火灾等一些自然灾害的防护演练,从而使得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能够通过演练的形式而得以有效强化。

3.科学合理地分配小学学校的管理任务。

小学学校的第一负责人仅仅只有一个,如若学校之中所有的事物都必须让这位负责人经手,那么这位负责人就会成为“骡子”,一天24小时都没有自己的休闲时间,所以负责人可以把一些简单的任务下发到相关部门完成。小学学校的规模虽然没有高中、大学的管理体系完善,但是其麻雀虽小五脏却齐全——有一些较常见的管理部门,比如:财务部、教务处、政教处等常见部门,为保证管理制度在小学学校之中有效实施和反馈,学校的负责人应根据部分的职责科学合理地分配管理任务。例如:某小学学校的负责人为使学校的相关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并及时反馈信息,这位负责人依据学校各个部分的职责而科学的分配了相关任务,比如:教务处专管小学生教学方面的事物,政教处却专管小学生的迟到、早退和夜不归宿等类似的安全性的原则问题。

三、结语

小学教育管理学范文3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教育教学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著名教育家赫伯特(R.Hubert)曾经说过“人是通过发展与教育的过程,经过若干阶段才真正成为人的,所以需要借助种种作用来促进成长,教育的目的使用情感来促使学生个性化,加强人与人的亲近和合作”,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而且是培养有个性的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都必须是教师和学生服务的,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是顺应社会和时展的要求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类信息技术与日俱增,人们每天的生活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高新技术正在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人们的思维和习惯。技术的发展源于人类的创新,是人的知识、智慧和能力的结晶,由此可见,知识经济时代尤其重视科技的创新和人类潜能的开发利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性,人的文明程度越高,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人的价值和地位也就越来越高。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人才,特别是培育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人才,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采用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手段,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学习新知识,顺应时展对人文教育的需要。小学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教育管理必须要重视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自身发展成才。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是构建人性化管理氛围的需要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下,学校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各样的制度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从而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一切为了学校工作任务的完成。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只是应试的机器,使学生丧失了本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事实上,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希望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应当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成长,给他们构建人性化的管理氛围,使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面向未来,全面发展。同时,人性化的管理氛围也有助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更好地完成小学教育的目标,发挥小学教育的价值。

三、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

国内很多地方的小学管理者还在实行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对于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看重,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提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在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教育和管理学生,这显然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管理缺乏民主,教师主体严重缺失

教育管理并非学校校长一人的职责,而是一个多元的管理主体,包含个体、群体和领导者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小学管理中,就是校长和其他领导安排和制定方针政策,教师只需要按照方针政策执行就可以了,学生成绩好就可以代表这个教师非常优秀,教师也不需要其他创新,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明显忽略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另外,学校这种管理模式也是不民主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几乎没有话语权,也没办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应试教育影响下,管理过于注重考试结果

应试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学校管理从上到下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进行,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有个好成绩,教育功利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学校管理者只看重考试结果,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四、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小学教育在学生人生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属于教育的起始阶段,因此,小学教育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其中,教师和家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学校管理者要善于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包括与学校的关系。学校管理者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按根据以往经验安排教学,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校要用人文关怀来关心每一位教师,深入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和生活状况,切实解决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项困难。另外,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来。

(二)逐步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民主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帮助广大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当中,调动他们教学的积极性,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学校民主管理在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学校的不断创新和长远发展。为了保证学校民主管理的顺利实施,学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相关制度,并成立专门的民主管理部门,要求学校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去。为了全面实行民主管理,全校的教职工都应该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让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学校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当代学校教育都在追求的目标,特别是我国一直在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教育管理对于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至关重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给教师和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还能够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文化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关系的重要平台。加快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仅是顺应时展的要求,也是为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校园环境,让教师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广怀,从而在工作中更加努力,把自身的快乐和幸福传递给身边的学生。同时,和谐校园还有助于学校内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强大的向心力,推动学校健康向前发展。

(四)提高管理者素质的与自我发展

任何一个管理模式和管理自由度都存在一个核心的人物作为灵魂,支持这个模式和制度的运行。潜在力量和显像力量失衡时,将会导致管理上的动荡。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出管理的自主性、民主性、录活性和发展性等特征,这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教书育人”就是通过“教书”这一手段和过程达到“育人”的目的,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功能,所有老师都有育人的职责,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道德素质决定的,教师及各类管理人员要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与作用,确立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观念,要求学生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形势和发展趋势,面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因势利导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也成为了当前小学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就是本着关心人、照顾人、尊重人、培养人的想法来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要把他们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明善.人本管理模式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文教资料,2012,05:141-142.

[2]郑路.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家教世界,2013,10:42-43.

[3]苏为.坚持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J].学周刊,2014,11:12.

[4]王丽香.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才智,2013,33:51.

小学教育管理学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质量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新课改它并不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全盘否定。小学教育的管理者们要客观的认识目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它的基本现状,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仔细探索,建立起符合新课改要求和精神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农村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仍受应试教育影响有待提升

新课改虽已实施,但是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对许多农村基层小学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在对小学学生培养方面,还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标准。成绩的高低影响着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高分则得到肯定,低分则是被否定。“唯成绩论”的概念深植于教师思想中。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必然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行。这种思想的存在,限制了教师在教学方面创新能力的发挥,也是对“以人为本”这个教学原则的违背。对于学校的日常管理来说,应试教育也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会过于注重分数从而只关注学习,对学校的各类活动不再感兴趣。他们会觉得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会耽误学习、会浪费学习时间,由此导致学校校园活动难以开展。

(二)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其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并不复杂,对老师的要求并不高。因此,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文化程度偏低,教学能力不高,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他们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文化素养也就很难得以提高。还有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没有很强的危机意识。这些因素是新课改推广的阻碍,使得改革现状与要求的目标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要提高小学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改变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提高职业道德;提升业务素质和水平;加强对现代教学设备使用操作的培训,提高其对现代教学工具的掌握能力。

(三)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学课后反思缺乏有待完善

目前课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第一,教师调课成为常态,调课一般是因教师自身原因不得不进行调课时才发生的。然而,某些教师利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或者疏漏,多次越过教学管理人员而私自调课,缺乏及时沟通。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还对教学秩序有所破坏。第二,某些教师只管上课并不在意课堂效果,不去维持课堂持续,对扰乱课堂的学生以及不认真听课的学生们直接忽视。他们认为,只要讲课不被打断就不用去理会这些,从而导致教学不到位,课堂管理无序,影响到课堂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第三,在具体工作细节上,学校并未对教师做出较为明确的要求,仅仅是宏观上对课堂进行管理。所以,教师不注重教学设计或设计粗糙;教师也无法搜集课堂上所产生的问题并对之进行有效集体研讨,无法对课堂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

二、农村地区小学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加强领导团队管理

学校的领导管理团队是整个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撑,领导团队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整体管理水平。首先,学校的管理领导们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定的上下班时间,每周举行例会,每两周举行一次生活学习交流会。每个领导要对自己所负责领域的工作认真且高度负责,坚决避免出现纰漏和过失。其次,学校管理人員要有一定的亲和力,与一线教师要多多沟通,多多进入教师课堂听课,了解实际的教学状况,切实解决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并逐步提高。领导团队可以将听课以及评课的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对任课老师的业务水平进行评估。最后,学校管理人员要善于鼓励每位辛苦工作的教师,多表达对他们的欣赏。每个年龄段的老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年轻老师充满朝气,有冲劲;中年教师比较沉稳,教学方式也以稳为主,他们肯吃苦肯钻研;老教师则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管理层要依据不同老师的自身特点,看到他们的优点,发掘他们的长处,从而将每个老师的业务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二)教师队伍教育观念更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小学基层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和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具有优良业务素质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的教师团队是尤为重要的。首先,学校管理着要组织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以及核心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对其有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作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建立健全的体系对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测评。其次,组织和鼓励教师多学习以拓宽教学思路,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辅资料,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教学动向,也可以对课本进行补充。同时,教师个人修养要不断提高,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三)科学制定学校决策,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团队、以及教师队伍对做好小学学生管理工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领导者要会欣赏和鼓励每位学生,要用合适的方式去爱学生;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平等待人;要扬长避短,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其才能的机会。其次,遵循《中小学生守则》,管理学生规范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会学生懂文明、懂感恩;要求学生多读书,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多读好书。学校的管理团队要制定一套有效的、科学的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管理制度,树立学校对外的良好形象,打造优质学校。

(四)创造优良教学环境,达到课改要求

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作保证。学校管理人员要努力创造一个舒适优良的教学环境给全校师生,这一方面可以通过筹措资金来实现。舒适愉悦的环境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放松下来,快乐的教和学。然后还要注重教学设备的配置,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以及网络的配备,有助于教学工作创新开展。此外,班级环境也尤为重要,团结和谐的班级大家庭对学生学习生活起积极作用,学生更易提升成绩并全面进步。所以,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全体教师要注意教室的布置,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要促进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建设优质教学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要注重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切实把教学管理工作做好做扎实。同时,也要注意对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保证,教育目标也就能得以实现。

作者:徐金有

参考文献: 

[1]丁雪龙.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2015,(11) :220-221. 

[2]田正旗.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4):81-82. 

[3]肖槐树.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J].亚太教育,2014,(03):38-39. 

小学教育管理学范文5

论文摘要:当前在中小学校,还存在着学校和教师侵犯学生各项合法权利的现象,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找出导致侵权行为的根源,并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建立尊重人权的学校管理制度,在规范学生在校行为的同时,给予学生权利以必要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在行使管教权时对学生权利予以应有的重视。

前言

尊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日益成为学校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都对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学生管理及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侵犯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并从法律的角度上来分析思考,提出相应对策。

一、学校和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类型

作为公民,学生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同时作为受教育者,学生又享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同于其他公民的特殊权利。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学校和教师侵犯学生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类型:

(一)精神虐待,侵犯学生人格、尊严、名誉权

这是侮辱、伤害学生情感的行为。其伤害性、危害性比暴力行为袭击更隐蔽、更不容易被人揭晓。一些教师常常对所谓的“问题学生”使用,“笨蛋”、“傻瓜”、等等粗俗的语言,甚至恶言秽语,破口大骂等,即属于这类现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法损害学生名誉。教师粗暴的态度,尖刻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的伤害表面上是潜在无形的,但后果非常严重,对此决不能视而不见,见而不理。

(二)暴力行为,侵犯学生身体健康权

暴力行为即体罚、变相体罚或唆使他人侵犯学生的身体安全行为。造成受罚学生的心灵创伤和肉体痛苦,旁观学生的心理压抑和精神恐惧。《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均规定,教师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体罚小学生的教师直接侵犯学生依法享有的人身权,这是公民最基本、最起码的权利,是《宪法》加以确认并保护的权利。由于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担负起保护学生权利不受侵犯的责任。

(三)侵犯学生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已被《世界人权宣言》宣示为“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一些问题学生常被教师以各种借口赶出教室,随意停课。这都是侵犯学生依法享有的受教育权的行为。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切不可意气用事。

(四)过度干预,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有些教师为着所谓更好的管理学生甚至纯粹为了满足个人的好奇心,往往凭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为学生好而不择手段干预学生的私生活,从而严重地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现实中不少学校为了激励学生相互竞争,习惯于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其排序。事实上考试成绩是学生个人生活中的一项信息内容,应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我国1990年8月29日签署了联合国《童权力公约》,公约中规定,隐私权是儿童的权利之一。各级领导,学校管理者及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二、学生权利保护的现状

学校是教育机构和场所,教师是实施教育目的的执行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理解不配合的状况,教师也往往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学生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这其中表现为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居多,也存在过激的行为触及相关法律。学生权利无法得到保证的状况,很是令人担忧。

马卡边柯曾经指出,现代学校惩罚制度应该起积极的教育作用。惩罚作为一种不得已才一采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在行使管教权时不能不首先考虑其教育性如何,有何副作用。在注重管教教育效果的前提下,学校管教行为不应造成学生权利的缺损和被侵害;既不能容忍,姑息个别学生的越轨行为而使多数学生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实现,也不能在维护多数学生权益的良好意愿下使个别越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学校行使其管教权时必须以学生利益为首要考虑,尊重学生的人格,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是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得到尊重的一个表现,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为此,从管理制度、评价机制,课程设置到教学方式,在教育领域中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要求学校和教师尊重学生的权利。法治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要求人们履行法定义务的同时,尊重和保护人们的法定权利。这是学校管理适应法治社会而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也是法治精神的内在要求。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现象屡见报导。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本文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是侵犯学生权利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郝铁川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缺陷,就是重义务、轻权利。”又加之我国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中,师生关系难以平等。而实践中强调的也是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绝对服从,强调的是学生的义务而非权利。学生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弱势的状态,即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教师的侵害,也是忍气吞声,不敢反抗,更不敢投诉或诉诸法律途径解决。

(二)部分教师法律意识淡薄,素质低下是侵犯学生权利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

我国《教师法》第十条明确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教师教育法律知识的缺乏带来法制品质的缺失和法律判断的偏向,造成学校管理者凭主观意志和经验管理学生,教师凭一时意气对待学生,结果是:其一,教师不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是合法的,何种行为侵犯了学生的权利;其二,教师的侵权行为无疑给学生带来负面效应,使学生在学习和模仿中成为新的法制素质低下者。

教师侵权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素质问题。这主要体现为部分教师没有清楚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职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校园里有了职业道德素养匾乏和教育教学能力低下的教师,各种侵权行为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教育观念落后是教师侵犯学生权利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

传统的学生观总体来看是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灌输训练。落后的学生观、教育观带来的弊端是:其一,“教师权威现象”。教师的职业意味着是一种特权,往往造成教师剥夺学生的学习权、以罚代管等现象,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其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部分学生德、体、美、技等受到忽视,成为分数的“奴隶”,而不是健康的社会人。其三,教学手段的简单化。一些教师是“老的方法不行,新的方法不明”,只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致使体罚和变相体罚十分盛行。

(四)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监督的缺失是造成侵权行为发生的法制原因

1.在义务教育立法方面,我国义务教育法制体系不完备,结构不健全

从义务教育法律的横向覆盖面看,我国的义务教育立法法域面仍然较窄,造成教育立法落后于教育实践的局面。从义务教育法律的纵向体系看,还没有形成使法律顺利实施的层次有序的义务教育法规体系,对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学生权益保障等重大问题,还未能做出明确的规定,对接受义务教育者提供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方面的规范更不可思议的被忽视掉了。

2.义务教育法制执法不严,监督体制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事务主要由教育行政机关来管理,这容易带来执法主体不清的问题。再者,教育法律的立法者和执法者存在合一的现象:教育行政机关是执法主体,同时又主要参与教育立法,在确定行政和民事权益时部门利益倾斜,并导致垄断教育法律解释权。

我国目前义务教育的监督集中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行政监督、各级人大对同级政府的监督及社会监督这三个系统。教育行政机关的监督显然难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进行督导、评价,监督力度显然不够。

四、保障学生权利的对策

(一)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当前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人素质较低,无论在师德和教学水平上都不符合要求。我们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在教育系统中普遍进行师德师风检查,把好教师入口关,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其次,要适应时展要求,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展开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提高教师法律意识,树立民主的师生观

通过学法知法,提高教师对学生权益保障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使教师明确学生所享有的权利,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管理工作中尊重学生权利,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尊重、保护学生的法定权利,明确并履行教师应尽的义务,使师生平等的法律关系得以真正实现。

(三)加强学生对自己法定权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为使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学校和家庭应该培养他们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清楚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当自己的合法权利遭到侵犯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这对遏制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是非常必要的。当今是日益重视权利的时代,只有学生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不断提高,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才能被有效遏制。

(四)完善现有相关法律,加强法律作用的宣传

从中小学生所处成长的特殊阶段来看,为了促进他们身心的发展,我国己经形成《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各级政府颁布的行政法规等教育法规体系,同时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两者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给与了法律上的保障。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为了加强教育法治就要加强教育法律的宣传,让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认识教育法律的积极的一面,就是它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治”指的是管理和服务,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管制。

(五)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一是变“硬管理”为“软管理”。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管理富有人性化。二是变“主观”为“客观”。克服管理的主观性、盲目性,使管理符合客观实际。三是变“独断”为“民主”。这对公民的社会参与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四是变“行政指挥”为“专业指导”。教育管理者应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与教师一块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五是变“决策者”为“设计者”。课改要求校长必须提前做出规划,并和教师们一起参与,才能形成大家共享的结果。六是变“教书型组织”为“学习型组织”。达到共享目标,形成集体探索、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

小学教育管理学范文6

教学质量与教学过程存在密切关系,而教学质量是通过教学取得的,其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和认知水平。在进行小学教学时,所有环节间都存在一定联系,科学、有效的教学环节存在相互制约和相处促进作用,同时都直接或是间接影响着小学教学质量。对此,如果想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对教学时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要求。而以往的小学教育过程中,主要以考试分数对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完成评价,此种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管理。依据有关调查资料可以知道,通过考试成绩进行教学质量考核,缺少合理性与科学性,而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才更为合理。对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小学教师教学质量检查以及管理,同时对小学教师备课和上课以及批改作业等有关方面实现严格管理,同时要确保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二、加强小学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师管理意识

从教学质量方面而言,大部分人认为其是校长和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等的责任,和其他人员并不存在关系。此种想法是错误的,其造成小学教育教学与实际教学发生了偏差。依据我国现代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规范而言,小学教师不但是传授基础知识的主要桥梁,并且还是关键的管理人员。首先,小学教师在平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承担小学生的管理与教学装置的管理等多方面,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管理。其次,小学教师在进行讲课与测试以及批改作业时,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自身不但是知识传授人,还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管理人员。其是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科学、有效管理的主要保障。最后,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质量的管理比较注重的为质量检查,即经过考试实现管理,从而忽视了教学所有过程中的管理。因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难以通常检查来实现的,主要是在过程中教出来的。对此,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将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作为工作重点,并且加强管理,即对教师备课和辅导以及作业布置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三、加强教学管理的凝聚力

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唯有经过全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不管是我国或是国外,大量的成功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经验表明,若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一定要融合校内外所有力量,包含校内的全部成员和家长以及社会,需要都加入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从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性。现阶段,在小学共同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加大了小学教育教学的难度。比如小学生家长并未积极参与,许多小学生家长认为,学校承担小学生全方面的教育责任,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可是当前我国处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时期,人民社会责任与意识不强烈,许多困难需要共同努力去解决。而为了可以充分发挥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作用,就应该在所有方面团结一致,加强凝聚力,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做出贡献,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