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1

【关键词】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05-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近年来,教育部对中小学基础教育全面推行按照《科学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新课程的轮廓已大体趋于清晰和稳定,它是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但这种改革决不是孤立的,它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密切相连,因此认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 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基础教育的改革是多方位的。首先,基础教育的改革重构了基础。基础是重要的,但基础本身也在变化,基础的结构也要完善。现阶段,在基础的结构性分析上,仅仅简单地强调知识基础是不够的。要考虑到能力结构的问题,考虑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含义,因此,需要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其次,基础教育的改革突出了素质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突出了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等等。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培养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构思未来。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探索未知的方法。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以及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伦理观。第三,基础教育的改革要面向现代化。课程的内容要充分地反映时代的特征。在信息化、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使学生立足眼前,放眼世界。既秉承传统,又反映现代,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第四,基础教育的改革强调多方位的交叉综合。首先是培养目标上的综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新高度、新境界、新要求,要求教育把思想道德素养作为核心,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着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是对人才培养的高度综合的要求。其次是要实现内容上的综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实行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明确提出要开设“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当然还要实现课程形式的综合。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具有综合形式的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差别,研究性学习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个性成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以及学生群体性共同发展出发,充分体现创新性学习、多样化和差异性学习、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以及互动性合作学习的特点。

2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特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相连,高等院校不但肩负着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任务,同时还为基础教育提供师资,因此,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形势,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以我为本,博采众长。逐步改造中国固有的教育体系,努力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型,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制,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完成大学本科专业知识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遵循学科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训练、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体验、启迪教育智慧与端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加强大学本科阶段的文、理通识教育,使他们具有厚实的文、理各学科专业知识及人文和科学素养。同时,在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撰写等方面体现不同的培养要求,强化其教育教学的专业性,使准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等综合性的职业素养。

(2)优化学科结构,从当前高等院校的实际出发,参照国内外大学教育的成功经验,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体结构,形成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通识教育为辅助的相融相谐的学科群;优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具体学科结构;优化特定专业、学科结构,使之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应遵循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紧密结合、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启迪教育智慧与培育教育价值观紧密结合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专业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科学设计并建立课程体系。一方面,科学论证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在夯实学生文理各学科专业基础的同时,科学设置教育学类、心理学类、信息技术类、科研方法类和教育实践类的教育专业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为从事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充分重视本科教学实践科目的学习和考核,加强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特别注重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实践方式,加强双语教学、微格教学、毕业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等教学环节的训练,重视到中小学教育实习的实践机会,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应用型的骨干教师。

3 结语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具有百年传统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究竟何去何从,迫切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以新的战略思维,作出恰当的定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本陆.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争鸣.湖北教育,2006,11,8-13.

[2] 屠莉娅.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国情的适应与创造.全球教育展望,2007,8,20-25.

[3] 丁邦平.以学习性评价促进探究式教学.科学课,2007,5.5-6.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2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朗读教学 教学现状 可能性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逐渐增加,同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育的改革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近几年来,小学教育的问题受到了更多关注和重视。小学教学作为后期学习的重要基础,语文学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但是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因而需要采取对策解决这些问题[1]。

一、语文朗读教学的基本介绍

朗读教学就是指运用合适的朗读方法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语言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朗读教学实质上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朗读教学的本质并不是朗读,而是通过朗读从另一种角度欣赏文学作品,从而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训。朗读教学的朗读不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同样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对于语言的认识,就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就是形成固有的认知结构,顺应就是主体发生改变而顺从对象。在朗读过程中,是将无声的文字形式转化成有声的语言形式,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般理解的那种简单转化。在朗读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文学作品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同时需要将自身的理解和感情及声音有效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不仅需要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还需要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朗读出来,这也可以用同化和顺应进行说明。经常性地朗读,可以在其中逐渐沉淀自己的情感,在反复练习之后,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自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对话是朗读教学的本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读者和作品的对话,这是读者和作品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二就是朗读者和自己的对话,这个过程主要是实现要朗读者融入到作品当中。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1.在朗读教学中过于重视朗读的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更加注重理论性教学,这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将朗读技巧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更多朗读方法和技巧。如字词的重音、句子的停顿及语速的变化等,朗读技巧是朗读教学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一定的朗读技巧并应用于朗读中,在朗读的时候能够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文章的内涵和情感同样是朗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朗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需要与朗读结合起来的,也就是运用朗读技巧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情感,或者文章的内涵需要采取怎样的朗读方式。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了朗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学生盲目地进行技巧的学习也无法将技巧真正应用于朗读中[2]。

2.在语文教学中没有足够重视朗读教学。

近年来,我国实行教育改革的范围逐渐扩大,其中小学语文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在改革过程中,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却并不重视,在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中,都没有将朗读教学作为重点,只是一笔带过,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将朗读教学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而缩短了朗读教学时间,没有真正意义上开展朗读教学,学生在朗读教学中不仅没有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自身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这些都是教师不够重视朗读教学的体现,同时这个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

3.学生对于朗读缺乏一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件事物有浓厚兴趣,教学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身的控制力比较差,上课的时候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对朗读的兴趣是有限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平淡,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主要对策

1.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师来说,其首先需要对朗读教学有明确认识,朗读并不是将作品简单地读出来,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合理表达,是朗读者的情感和作者感情的融合。因而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要让学生更加自如地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将字词的理解、情感的把握、阅读思维等融入朗读教学中,从而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朗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3]。

2.有效结合语文教材,采取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就需要改变朗读教学的形式,以达到课文教学的要求,同时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常见的朗读教学方式有泛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齐读等,这就需要教师熟练运用这些教学方式,根据不同课文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不仅仅重视朗读技巧的教学,更实现技巧和情感的融合。

3.提高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朗读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学生就能够通过朗读教学提高能力,因而,发挥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朗读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拓展思维,逐渐形成思维模式,学会在朗读教学中进行情感的表达。这样不仅达到了朗读教学的真正目的,而且有效强化了朗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英杰.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J].文学教育(上),2011,2(07):25-26.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3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具有群体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等特点的学前教育形式是( )

A.社区学前教育 B.托幼机构教育

C.家庭学前教育 D.大众传媒教育

2.根据《礼记·内则》,在西周时期学前教育期是指( )

A.6岁以前 B.8岁以前

C.9岁以前 D.10岁以前

3.历最早的托幼机构始建于( )

A.原始社会后期 B.农业社会早期

C.工业社会早期 D.现代社会初期

4.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幼儿教师( )

A.职业的专业化 B.知识的专业化

C.技能的专业化 D.职能的专业化

5.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因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这是哪种理论主张的幼儿教师观?( )

A.成熟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建构主义

6.实现学前教育价值的条件是学前教育应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必须( )

A.迎合幼儿家长的愿望 B.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C.满足特殊儿童的的需要 D.遵照传统儿童教育的习惯

7.学前教育阶段更应重视的效益是( )

A.个人精神效益 B.社会精神效益

C.个人经济效益 D.社会经济效益

8.学前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它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寓活动于幼儿教育之中 B.寓游戏于幼儿教育之中

C.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 D.寓玩耍于幼儿活动之中

9.托幼机构系统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素质的有效途径是( )

A.开期末家长会 B.设家长开放日

C.举办家长学校 D.进行家庭访问

10.认为幼儿教师应当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是适宜的幼儿经验的提供者。这是哪种理论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观点?( )

A.成熟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11.决定幼儿对幼儿园感受和体验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幼儿园领导的工作作风 B.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

C.幼儿园的设备设施 D.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看法

12.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

A.游玩 B.交际

C.活动 D.玩耍

13.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即( )

A.专业知识、自身修养和稳定的职业观 B.专业知识、自身修养和正确的儿童观

C.合格学历、自身修养和正确的苦乐观 D.合格学历、自身修养和正确的权利观

14.幼儿园对幼儿提供视觉、操作材料以及各种信息都要适当超越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这是什么原则的要求?( )

A.适合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挑战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5.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首先要强调的是( )

A.儿童化 B.教育化

C.安全与卫生 D.绿化和美化

16.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 B.巩固尊师与爱幼的师生交往关系

C.形成完全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便于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

17.影响师幼关系的关键因素在于( )

A.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行为 B.师幼互动的形式和内容

C.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D.幼儿园统一的各项活动

18.在幼儿班级这一幼儿集体或幼儿生活、活动共同体中,主要矛盾是( )

A.能力强与弱的矛盾 B.年龄大与小的矛盾

C.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D.男女幼儿间的矛盾

19.幼儿班级生活管理要以什么为出发点?( )

A.幼儿园层次的提高 B.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C.幼儿的发展 D.幼儿家长的要求

20.幼儿对班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倾向性。这是哪一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混合班

21.幼儿出现厌食、偏食和肥胖症、遗尿症、梦行症等,说明他存在( )

A.品行方面的行为问题 B.心智方面的行为问题

C.性格方面的行为问题 D.生理方面的行为问题

22.我国《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课程定义倾向于( )

A.课程即学科 B.课程即计划

C.课程即目标 D.课程即经验

23.在课程组织上反对分科教学,提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应采用“整个教学法”的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24.结构主义提倡的幼儿园课程(模式)是( )

A.开放式课程 B.支架式课程

C.封闭式课程 D.螺旋式课程

25.不确定课程内容,没有固定教材或预定的“教育活动方案”,但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以“项目活动”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进行。这是哪一幼儿园课程流派的基本特点?( )

A.蒙台梭利教育法 B.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C.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D.多元智慧理论的幼儿园课程

26.在课程设计中详细说明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标准,但不预定目标,重点在于鼓励儿童探索具有价值的教育领域。这一课程设计理论模式属于( )

A.结构模式 B.认知模式

C.过程模式 D.泰勒模式

27.幼儿园教学活动应当是幼儿教师( )

A.传授幼儿知识、技能和培养行为习惯的活动

B.管教幼儿、督促幼儿学习的活动

C.监视幼儿、按常规开展教学和学习的活动

D.支持、帮助幼儿与幼儿自主学习的统一活动

28.因人施教就是强调( )

A.向每个受教育者实施最适合的教育

B.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实施同一的教育

C.向儿童实施个别教育

D.教育要使每个受教育者教育机会平等

29.由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展示成果、评价成果四个环节构成,每一环节均由幼儿自己完成,教师只是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准备和及时的帮助或指导。这一幼儿教学模式是( )

A.活动模式 B.问题解决模式

C.发现法 D.方案设计法

30.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大面积展开,开展得最有影响的国家是(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学前教育价值取向

32.幼儿行为辅导

33.幼儿园课程设计

34.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选做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多做的以前4题计分)

35.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

36.简述家庭对托幼机构教育的意义。

37.幼儿教师成为专业化的教师有哪些基本途径?

38.班级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有哪些功能?

39.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0.联系实际,谈谈托幼机构在家园(所)合作中应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41.述评蒙台梭利教育法(主要教育思想及课程理论)。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10分)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4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34-04

随着党的十七大“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一些大中型城市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并进行了学习型城市网站的建设。然而通过对一些学习型城市网站的分析发现,大多数网站主要用于相关政策、活动新闻及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宣传上,而缺乏有效的学习资源。尽管上海终身学习网和北京学习型城市网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仍以非学历教育资源为主,因此离“终身教育”的理念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容易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

因此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终身学习平台,不仅能为各年龄层次人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及有效的沟通机制,而且能够有效整合社会各种优质教学资源,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终身学习平台的建设原则

为了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应使终身学习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运行稳定性、响应高效性以及资源丰富等特性,因此终身学习平台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总体设计,分步实施

由于终身学习平台将为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的人员提供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应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即在充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出平台的基本功能并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对平台功能进行逐步扩充和完善,并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丰富学习资源,以推动整个网站的全面建设,最终建设成为满足全民学习需求的大平台。

2.安全可控,高稳定性

平台应具有安全保障机制,确保能够安全、可靠运行。在平台开发及部署时应做到:

确保学习平台的安全性,包括对平台中关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避免被窃取;合理设置数据库访问权限,加强对数据库访问命令的有效性验证,避免注入非法操作代码;在关键页面中使用验证码技术,以避免网站被恶意访问等。

确保学习平台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包括合理设置系统访问策略并及时升级系统补丁包,以提高系统安全性;合理设置防火墙,屏蔽与学习平台运行无关的端口及服务,以禁止对系统的非法访问;安装杀毒程序并及时升级病毒库,实时监控及定时杀毒以避免病毒的入侵;制订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禁止非系统维护人员进入机房及操作服务器等。

合理设置学习平台及数据库信息的备份频率,尽量减少系统故障带来的损失,缩短系统的恢复时间。

3.设计合理,运行高效

为了使学习平台具有较高的响应效率,应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全局缓存技术,将在整个学习平台运行中发挥作用但变化不频繁的信息进行缓存(一旦有变化立即更新),对这些数据的访问将直接从缓存中读取。

使用页面缓存技术,对访问频率高但信息更新不频繁的页面采用页面缓存技术,并在指定时间间隔内进行页面信息的更新。

提高数据库的访问效率,包括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信息存储应遵循规范,减少冗余;合理建立索引,以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对数据库的操作应尽量封装在存储过程中,以减少执行时对SQL语句的编译时间。

4.遵循规范,便于维护

在平台开发过程中,遵循软件开发规范,建立相关的技术文档,编码时应进行合理注释,以便于后期开发与维护。

5.资源丰富,遵循标准

学习资源的建设应符合主流的资源建设标准(如:SCORM、CELTS),以便与其他系统共享或引入其他符合标准的优质教学资源。借助于“长尾理论”的思想,资源的建设应力求涉及面广、全。同时,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应采用不同的资源展现方式,如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以适合其学习特点。

6.界面友好,操作简便

由于终身学习平台面向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的学习者,栏目的设置应尽量醒目、直观,保证界面清晰、操作简便。

二、终身学习平台的建设方案

为了使学习平台便于使用、开发与维护,将采用B/S模式进行开发。从功能上划分,终身学习平台由前台学习界面和后台系统维护界面两部分组成。前台学习界面主要实现与学习有关的各种功能,后台维护界面主要实现对平台中各种信息的维护及各种学习资源的建设。

在前台学习界面中,学习者既可以匿名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注册成为注册用户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资源,其区别是:对匿名学习者来说,他只能按照资源分类浏览、学习各种学习资源,而不能参与互动学习与交流,在平台中也不能记录其学习行为。而对注册用户来说,他不仅具有匿名用户的全部功能,而且平台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工具,同时记录了其在平台中的学习行为。为了体现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学习平台将为注册用户建立终身学习档案袋,以记录其在平台上的学习成果。随着对“学分银行”学分认证机制研究的日益成熟,可将学分认证机制引入到终身学习平台中,以将注册用户的学习成果转换为职业技能证书或学历证书,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平台可对注册用户的学习、参与交流情况给予一定的积分,并根据积分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1.前台学习功能

为了便于学习者查找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将按照教育类型进行分类,可将学习资源分类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本科后教育、职高教育、高职教育、中专教育、技校教育、成人及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特殊教育、社区教育、本专通用教育、不分类型的全体等类型。同时提供高级搜索功能(可按主题、作者、时间、关键词、专业、课程、资源分类等条件进行精确/模糊查询),以便于学习者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资源。

终身学习平台学习界面的功能如图1所示。

各功能实现简述如下:

资源动态:显示学习平台资源更新、使用情况等信息,可分为最新更新、热点资源、推荐资源3个子栏目,各子栏目的功能为:

(1)最新更新

显示由系统自动提取的最新创建资源的名称列表,点击资源名称即弹出窗口显示其内容。显示条数可由管理员进行设置。

(2)热点资源

显示由系统自动提取最近时段内点击率最高的资源名称列表,点击资源名称即弹出窗口显示其内容。显示条数、提取时间段可由管理员进行设置。

(3)推荐资源

显示由资源人员推荐的资源名称列表,鼠标移到资源名称上时将显示推荐的理由,点击资源名称即弹出窗口显示其内容。显示条数可由管理员进行设置。

学前教育:提供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学习资源,按适应对象可将资源分为0~3岁和4~6岁两个子栏目,在每个子栏目中可再按儿歌、故事、识字等进行细分,学习资源应以动画或音视频类型为主;

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在显示这三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时,首先按年级进行分类,再按科目和教材的主要出版单位进行分类,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应符合学科、学生的特点;

大专教育、本科教育、本科后教育、本专通用教育:在显示这四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时,应先按专业、再按课程对学习资源进行分类。专业分类根据高等学校本科、专科专业名称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835-1997)进行。

职高教育、高职教育、中专教育、技校教育、成人及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特殊教育:对于这些职业培训类学习资源的显示,应先按职业、再按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并采用理论知识+实践案例(以视频为主)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资源的建设,以注重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社区教育:将对学习资源按主题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人群学习的需要,如书法、绘画、音乐欣赏等,可采用视频的方式建立学习资源。对文字资源的显示可由学习者选择字体的大小,以适合不同年龄学习者的需要。

在对以上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显示的页面中,可由学习者对资源进行评价。资源建设者可根据用户的评价情况对资源进行改进。同时系统将提供RSS订阅功能,以便学习者可以及时获知平台中学习资源的更新情况。

调查问卷:可由管理人员或资源人员与系统开发、资源建设有关的调查问卷,收集学习者的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服务。

信息反馈:是学习者主动进行反馈、资源需求的一个窗口。学习者的建议、意见、需求等信息可通过此功能提交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将信息分析汇总后,可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经验分享:显示由注册用户的资源。学习者注册后即可通过“我的学习空间”中的“分享信息”功能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等经验信息进行供他人分享。可对信息进行分类显示。

在线帮助:可采用视频/动画方式对平台的使用、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进行讲解,以指导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学习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工具或热线电话为学习者提供实时帮助,以及时解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的学习空间:是注册用户登录平台后所具有的功能,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维护、在学课程、学习笔记、我的收藏、学习交流、我的学习记录、分享信息、退出登录等功能。各功能描述如下:

1)个人信息维护

实现对自己注册信息的维护,包括修改基本信息和修改密码。

2)在学课程

在按分类显示课程列表时,注册用户可对感兴趣的课程进行选择,然后显示在“在学课程”课程列表中(同时显示学习进度信息、取消课程功能),在课程列表中点击课程名称即可直接进入课程进行学习,在完成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后,系统将随机生成一份测试题由学习者进行解答,并根据解答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或鼓励信息。对于注册用户则将其测验结果记录到系统中,并按照教学要求生成此课程的最终成绩,存入其终身学习档案袋中。

3)学习笔记

为了便于注册用户做学习笔记并与他人分享(由自己设定),平台将提供“博客”功能,这样既便于记录笔记,也便于与他人分享。

4)我的收藏

用户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将感兴趣的资源链接加入到“我的收藏”中,以便能够快速定位所学资源。可对收藏的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5)学习交流

为便于注册用户间的沟通与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消除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学习平台将提供论坛功能,并根据需要设立不同的版块。此栏目可由所有学习者浏览,但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参与讨论。

6)我的学习记录

注册用户登录学习平台后,系统将自动记录其学习行为,包括上线时间、课程学习情况、论坛发帖情况、获得积分情况等。通过此功能注册用户可随时了解其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以及取得的学习成果情况。

7)分享信息

注册用户可采用文本、网页、音视频、动画等方式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经验等信息,供与他人分享。后须由管理员审核才能出现在“经验分享”栏目中,审核通过即不允许修改。为了便于管理与浏览,可建立相应的分类信息。

8)退出登录

保存注册用户在系统中的学习记录,并释放其占用的系统资源,然后返回到学习平台的首页。

2.系统维护功能

系统维护功能包含学习平台的系统管理和资源建设两部分,其功能组成如图2所示。

各功能实现简述如下:

个人信息维护:实现个人信息的维护,包括修改基本信息和修改密码。

系统功能管理:实现各个系统功能模块与平台间的无缝集成,以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充和系统权限的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权限管理:实现对系统管理人员和资源人员信息的管理,以及相应操作权限的管理,分为“角色管理”和“权限管理”两个子功能。“角色管理”实现对用户角色的定义与维护,以及建立用户与角色的对应关系(一个用户可属于多个角色),并通过“权限管理”对角色赋权,为了灵活管理,可按用户和角色进行赋权,用户最终权限为个人权限与所属角色权限的并集。

注册用户管理:实现对平台中注册学习者信息的管理。为了避免恶意注册影响平台运行效率,可由系统根据设定条件对无效注册用户信息进行自动筛选删除,也可由管理员手工删除。同时实现对有效注册用户信息的维护,系统将对有效注册用户及其学习记录永久保存,以构成其终身学习档案袋。

学习资源管理:由资源人员实现对学习平台中各种学习资源及相关信息的建设与维护。包括资源分类管理、课程管理、分类及课程关系管理、资源审核、资源导入/导出、资源建设与维护等。

调查问卷管理:实现对调查问卷的与调查结果的分析。调查问卷主要用于一些与资源建设、平台建设有关的调查信息,用于收集用户的反馈。

信息反馈管理:实现对学习者反馈信息的管理与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学习交流管理:实现对学习交流论坛的管理。论坛主要用于注册用户之间、注册用户与辅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可根据需要建立不同的论坛版块。功能包括论坛分类管理、论坛管理(基本信息及版主管理)、过滤字管理、屏蔽用户发帖等。

经验分享管理:用于对注册用户经验分享信息的管理与审核,用户信息后,只有通过审核的信息才能在“经验分享”栏目中出现,审核未通过的信息将给用户以反馈,并允许修改后再次提交。可进行分类管理。

学习情况统计:从多个角度(如在线学习时间、选课情况、论坛发帖情况、课程完成情况等)对注册用户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及时掌握注册用户的学习情况。

资源访问统计:实现对学习资源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如资源点击率、资源评价情况),以便为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

系统备份:实现对学习平台及其各种资源的备份操作,一般包括数据库备份、网站及各种学习资源的备份。备份频率视系统资源的更新情况而定,而且备份应采用异地备份的方式进行,以保证备份资源的可靠性,原则上应使系统出现故障时系统的损失最低。

退出登录:保存用户行为记录,并释放其占用的系统资源,然后返回到学习平台的首页。

三、结束语

面向终身教育的终身学习平台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的一个重要学习平台,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的具体体现,同时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的要求。随着对“学分银行”学分认证机制研究的日益成熟,可将学分认证机制引入到学习平台中,并对学习者已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确认,从而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者职业技能的提升,从而能够为我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幼菊,龚祥国.终身教育体系构架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11).

[2]彭智勇.教育领域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J].理论前沿,2005(10).

[3]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5

前言

我国目前的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初中英语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日益显著,而这些问题正是妨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健康、顺利发展的问题所在,也是制约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大程度提高的瓶颈。如果不及时加以优化,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水平将和城市,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从而使万众期待的教育均衡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被动,以应试为目标

长久以来,在中考指挥棒下,中小学为片面追求优秀率和升学率,“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学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更难做到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分别进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此外,升学试题一直比较重视书本和语法知识,而忽视听说内容。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教师不得不采用“讲解―翻译―朗读―做题”的模式,大搞“生词开花”和“题海战术”,“肢解”课文,重视语言知识,却忽视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农村学生的学习背景影响英语学习

在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们总是用汉语拼音标注英语单词读音;许多学生可以背诵不少语法规则和句型,但却在口语和写作中错误百出,甚至连基本的语序都无法搞清楚。究其原因,首先,农村英语开设较晚,任务量大,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农村初中学生升学压力比较大。大多数农村学生要靠升学才能摆脱农村艰苦的生活状况,因而对于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十分敏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容易丧失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缺乏对“学困生”的关注

“学困生”是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这些学生学习困难并不是由身体上的缺陷或智力上的低下造成的,而是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的原因或由于教师的偏见造成的,他们是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首先,老师毫无新意的讲解和枯燥的教学是“学困生”放弃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其次,“学困生”学习态度和方法普遍较差,不良的学习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的确很大。最后,没有适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也是重要因素。

(四)信息技术使用率低

农村中学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明显不足。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硬件设备使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一般只有黑板,教师自制的图片、卡片、录音机和教学磁带等教学常规设备,很少有教室能够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极为有限,并且申请使用流程纷繁复杂,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

(五)缺乏对教师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农村口语教学非常落后,“哑巴英语”依然大量存在。学生在课堂很少开口说,教师多是示范――模仿,很少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说英语。其次,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主要是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及发音,很少运用全英教学、提问内向学生、让学生做演讲、简述话题等互动策略,导致课堂的互动不高,参与率低。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有利于农村初中口语教学发展的,并且在农村教学设备落后环境下行之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即优化口语互动教学策略,进一步完善口语教学策略。

(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不高

保罗?朗格朗在《论终身教育》中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有着“教书育人”使命的人民教师,虽然曾接受过高等师范教育,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变化发展,教师的知识技能也会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利、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导致他们的知识更新速度延缓,因此更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但现实中,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农村英语教师在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不愿参加培训的原因可见下表: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优化

(一)完善评价制度,改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英语文化教学的落实还需要完善学校评价制度,树立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评价制度。首先,学校评价内容要全面、多元。其次,参与评价的主体要多元、互动。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英语文化教学的评价主体不但包括学校领导,还要包括学生和教师。最后,学校评价方式要更加多样化。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而这种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并不能只用量化的方法来考察,还要运用质性评价方法。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分层教学

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世界上没有具有完全相同智力的两个人,每一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装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必须得承认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考试成绩、接受能力、动机、习惯和兴趣等各方面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然后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充分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也能真正得到保证。这种方法体现了对“学困生”的关注,有助于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英语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

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日趋完善,这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物质保障,农村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展农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探索以农村初中实际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农村本土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四)深入认识建构主义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1.建构主义理论对听说能力培养的启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倡导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老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互动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互动。

2.社会互动理论对听说能力培养的启示

社会互动理论指的是有效的学习秘诀在于交互双方的知识和技能处于不同的水平,通过互动,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对世界有更广、更深的认识。这更表明互动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有利地位,互动教学策略应向纵深方向发展,听力、口语互动教学策略优化是势在必行的。

(五)做好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奖励机制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和要求,但是受经费、路费、时间及培训内容与农村实际教学相脱离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农村学校教师自身强烈的继续教育的愿望与各种培训活动并不能满足农村实际工作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挫折。因此要建立一套比较成熟、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去调动教师、学校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范文6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本文简述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及特点,并分析了探究性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区别,展望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性教学;发展趋势

探究的过程发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

①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的事物的简单报告;科学知识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

②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

③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的知识的总结所得来的概念。

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同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

⑤我们的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因此,探究教学的实质就是按提出科学结论和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去揭示科学结论。[1]即要把所提出的观念和所进行的实验告诉学生,要说明由此得到的材料,还要阐明把这些资料转化成科学知识的解释。

一、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

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知识或问题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情景,向学生提出将要调查研究的领域。[2]学生则发现并提问题。问题是广泛多样的,教师引导学生集中于一或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根据已确认的问题,由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然后学生开始进行观察、测量、比较、分类等活动,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假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个人或小组共同实施方案(讨论研究,实验验证等),学生记录这一过程将手中的信息资料加工处理。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或规律,或提出新问题,重新设计实验,用不同方法组织资料,解释资料,再一次进入探究过程。[3]

二、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探究性教学的特点可理解为:①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探究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必须参加,如,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并解释数据或资料的活动,使之真正接触由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原理、定律。经过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他们应当用自己的想象力或组装仪器设备或使用药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分类。从而得出推论并通过测试进行推断,最后概括出结论。②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大量地安排实验室活动是为了诱导学生研究问题,而不仅仅是举例说明课文。如BSCS所指出的:“科学家处理的问题是课文没有提供答案的问题,教师创造一些情景以供学生参与探究。”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信息,在观察自然中产生问题,用不同方式作出记录,以便保存与交流,在测量、比较中学会一整套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计划进一步行动,在解答问题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随着知识的增长,将对他们提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灵感”就在这大量的切合实际的综合分析和正确的判断中“瓜熟蒂落”地产生。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能力。

三、探究性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区别

探究性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比较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诸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教学思想上,灌输式教学认为科学概念、结论是经过验证的,法则、定律是完备的,不可变的。

探究教学认为科学概念是暂时的,可变的规律、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教学目标上,灌输式教学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发展,以学生记忆科学结论的多少为主要目标。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自然所需要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方法上,灌输式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只讲教法,不讲学法,大量地灌输权威性的事实或有关科学原则的教条;探究教学以过程为中心,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概念。师生关系上,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是师“授”生“受”的形式。探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只是诱导、点拨、提供材料,帮助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上,灌输式教学偏重于系统化的分科知识,只讲结论,不讲或很少讲得到结论的方法。探究教学精选典型的范例性的探究实验,以探究性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4]根据上述探究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使学生更准确在认识客观世界和科学的真实。

②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研究必要的探究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

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上所述,探究教学有它的合理内核和积极的作用,这是肯定无疑的。由此,探究性教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最终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四、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的学习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候,他就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使用研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法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从探究的过程来讲,中专学生的生物探究活动也未必严格具备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一般来讲大多是己有生物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学生们通过问题的提出、假设的确立、实验方案的设计、网上查询、统计分析等多种形式,研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生物现象与问题。其核心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激发出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思维模式。

五、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必然,其发展趋势可概述为:

①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教与学究竟应该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育界数百年来争论不休的一个历史。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论者设计了“讲授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论者设计了“导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教材,掌握人类已有知识经验并获得智能、情感、意志、思想品德和个性等方面发展的过程;“探究模式”更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发挥、能力培养的过程。[5]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辩证地揭示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系统中各自的特殊地位。这种指导思想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已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仍将是今后生物教学模式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②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今人们普遍认识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生物教学的双重任务。但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谁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对此生物教育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传授知识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有的则认为发展能力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有的认为二者并重尽管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分歧,但是他们在以下两点上意见是一致的:a.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能力,尤其是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b.知识、能力间有着密切联系,能力是学习知识的条件。基于上述两点共识,今后生物教学模式的设计仍将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③教育心理学变化趋势。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表现的尤为突出。近代赫尔巴特等人将教学论与对学习心理的认识结合起来论述自己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布鲁纳等人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则是现代心理学的产物。实际上在教学活动中,从中专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来说,他们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总是伴随着进行的,中专学生认识过程起着接受、加工处理、储存知识信息的作用。情感过程起着调节认知过程,强化学习行为的作用。意志过程起着调节认知、情感过程,确定调整方向,排除干扰,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使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得到协同发展,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和其他改革一样,总是带有时代的色彩。教育改革并非是完全摒弃或重新创造,更多的还是一种观念上的更新、方法上的相互借鉴和对具体事物的重新认识和重新选择,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不例外,它使课堂教学要么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激发;要么使课堂教学过程混乱,气氛过于活跃,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构建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模式源于萨奇曼(RichardSuohman)对于独立学习者发展的信念。他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智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探究模式旨在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过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情境,学会搜索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云亭.探究性学习的几个基本问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

[2]聂青梅,张修云.浅议探究性学习[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2) .

[3]刘儒德.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误区[J].北京教育,2003,(12) .

[4]胡银弟,徐岭.探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03,(04).

[5]刘久成.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