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1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 团队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25

随着高校化学教育教学课改工作的深入,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从替代试剂的运用到仿真学的融入,在提高化学实验的安全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化学实验的真实性、直观性与体验性。本文试图按照学生小组合作的模式,探讨教师团队化学实验教学结合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及其对学生学习与创新、教师创新的激励性影响。

1 高校化学实验团队教学的积极意义

高校化学实验团队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教师之间也有小范围的展开,其中有两位以上的化学教师和化学实验之间的配合,相对一位教师和实验员的配合,其教学效率要高得多。

1.1 实现教师之间优势互补

在这种团队教学实践中,教师避免了为了个人教学而单独开展备课、教研与科研的狭隘,在共同的教学目标下,团队内部甚至全院系的教师之间,都会积极地参与某种化学实验的教学研究,不仅是在帮助专职的任课教师,也是在为自己的教学积累经验。其一,专业优势互补。教师之间各有其研究的专业性,在不同领域或许各有千秋,如有的教师精于分析化学,有的则是物理化学等。通过这种团队教学合作,让他们为了共同的教学目标而调动各自相对专业性的知识,发挥其专业特长来尽可能地配合主教教师把化学实验课上好。同时,也可以实现专业精细化分工下的边缘化或交叉性的发现,对教师的科研有着较大的激励作用。其二,个性优秀品质互补。任何教师都有优点,当这些优点都集中在一起的时候,相比一个教师在化学实验中孤军奋斗,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如有的教师精细、有的耐心等,任何一位教师优点的发挥运用,都会对其他教师与学生产生相应的影响,并形成蝴蝶效应般的效仿与内化。

1.2 实现教师之间创新启发交流

根据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其教学的过程尤其是教师之间配合的过程,就是一个灵感频发的过程。一是教法创新启发。对教师而言,教法就是其开展教学工作的技术技能,决定了其教学成效。通过这种相互帮扶性教学,其他教师会在主教教师的教学中学习到比平时有准备的公开课或精品课等课堂上所潜伏在教师个性与专业中的那些有益做法。二是,科研创新启发。如1.1中所述,在团队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会从对其他教师的教学帮助中,收获对于自己科研的启发,如方法性、专业知识性与手段性等,都会对个人的科研产生或多或少的作用,甚至会产生指点迷津式的作用。

2 高校化学实验团队教学与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创新激励

化学实验作为一种验证性的教学与学习过程,对师生都是个良好的创新灵感启发机会,并会在这种实验中为创新做准备产生积累创新的知识要件与方法要件。

2.1 教师任务细化与学生合作深入的创新启发

首先,实验环节细化合作创新启发。细节的精细化也是一种创新,例如在化工原理的实验中,教师会因其专业的不同或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差别等,在动量、热量或质量传递之间有着细节的区别,因此,会在实验的方法、数据的组织与处理上产生碰撞,并激发争论或引发灵感的火花。其次,实验灵感交流性创新启发。实验就是现有原理或定理的学习型验证,或是对未知疑问或课题的探索。如在仪器分析与物理化学实验中,开展相关食品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实验,教师会立足个人专长,如在原来的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对该分析实验方法,提出具有细节之间的借鉴性的建议或意见。

2.2 教师教学合作与学生学习合作的多元思考创新启发

第一,教师多元思考创新启发。作为验证性的研究,实验过程中会因为各种情况出现各种失误或甚至造成根本性的失败,甚至会发生各种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等。出于安全与实验教学的考虑,团队教师都会立足个人的经验与专业对主教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如在做无机制备提纯实验中,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现有实验器材的运用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等方面,对主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验,做出思考并建议,为实验的多样性做出了创新启发。第二,学生多元思考创新启发。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也是主动学习的主体,他们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既定的任务或教学目标,开展具有自主性或建设性的思考。

2.3 实现师生之间创新灵感共享与团队进取性

一是,学生创新灵感共享。特别是小组内,那些有创意学生的创新灵感或建议,会对他们完成小组任务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单位时间内会创造更大的实验性成果。例如在常见离子分离与鉴定实验中,学生会从实验的方式中,是采用拓展实验,还是开放实验,都立足在如何高效达成实验效果角度,把自己与教师或其他同学的不同之处表达出来供其他同学与教师借鉴或指导。二是,教师创新灵感共享。同理,教师也会在对学生的指导中,把自己在科研与教学中积累的创新认识,通过教学或指导的方式交流给学生与同事,不仅会对学生形成指点迷津的作用,也会在教师之间形成旁敲侧击的启发,如在无机材料掺杂改性提高性能这个课题上,由于不同老师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提出的处理方法有可能对其它的教师产生瓶颈突破式的启发。

3 结语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团队教学和学生小组合作的探索,一方面运用与调动了教师团队的教学力量与专业力量,实现优势结合性的教学;另一方面,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创新共享营造了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是一种检验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高中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依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安排,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适合我校学生的、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xx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促进学校和谐氛围的形成。各年级目标具体如下:

高一年级:进行角色的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建立新环境中新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重新自我定位,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高二年级:生命xx,学会感悟生命、体验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

高三年级:挖掘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会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以最好的状态面对高考。

三、工作内容

经过一年多的心理健康xx工作的开展,学生和老师能够较为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工作,这些都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xx工作基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心理健康xx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新学期心理健康xx工作将继续以继承、发展、创新为主要内容。

(一)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主要以展板、网络两种宣传方式为抓手,开展好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本学期力争在男、女生宿舍楼前的宣传栏开辟一块心理阵地,定期更新心理知识结合上学期的工作经验,高三年级从本学期开始编辑《高考加油站》月报。利用家校通平台,定期为家长们发送一些家庭xx方面的知识。

(二)心理健康课程讲座的开设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xx上的重要作用,架起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三)个体辅导与咨询

学校心理工作室积极面向学生和老师开放,耐心地帮助学生和老师解决心理问题,协助他们解开心结。做好来访者记录,为来访学生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并跟踪调查。除了常规的面对面个体咨询外,新学期将开通心理信箱、QQ在线咨询(仅限周六上午)。“心理信箱”这种方式对一些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不好当面说的,信箱可省去害羞的顾虑。QQ在线咨询,这种既隐蔽又方方便的沟通方式,能够很好地打消一些学生的思想顾虑,很好地表达自己内在的心理困惑。

(四)建立高一学生心理档案

从本届高一新生开始,与班主任老师联合,进行心理调查,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资料。综合把握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应、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的素质做出总体评价,并相应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档案。对在普查工作中发现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引导和帮助。

(五)朋辈辅导

1、特色地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新的学期,心理社团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招新工作。新鲜血液注入后,需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培训与管理,增加社团成员间的凝聚力,创造性地开展符合高中生口味的心理社团活动。

2、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高一年级每班选拔一个擅长心理沟通的学生,做学生心理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协助老师解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学生心理辅导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定期讨论,定期总结。

(六)生活老师心理沙龙

宿舍是学生学习之余的生活重地,加强与生活老师的互动与交流,提高生活老师处理与管理学生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利用心理团体辅导的方式,在活动中,帮助生活老师清楚地觉察与认识学生的问题与自身的压力,采用短讲、团体分享讨论等脑力激荡方式相互启发,寻求有效化解学生问题以及自我身心调节的方法。

四、具体工作安排

9月

1、上好心理健康第一课《走进心理世界》第二课《拨开心灵迷雾

适应高中生活》;

2、启动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3、制定心理社团招新以及新学期工作计划;

4、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5、出高三年级第1期心理月刊《高考加油站》;

6、家校通:家庭xx知识宣传。

10月

1、高一年级室外心理活动+室内课程;

2、高三年级心理讲座:《选择自己的高三状态》;

3、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4、心理社团活动;

5、完善高一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

6、高三心理月报第2期。

11月

1、高一年级心理课程;

2、心理橱窗宣传;

3、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4、生活老师心理沙龙;

5、高三心理月报第3期;

6、心理社团活动。

12月

1、高一年级心理课程;

2、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3、高二年级心理讲座《生命的色彩》;

4、高三心理月报第4期;

5、心理社团活动。

1月

1、高一年级心理课程;

2、做好日常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

3、高三心理月报第5期;

4、心理社团活动总结。

2月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3

【关键词】 学生;心理教育;策略

【Abstract】 child'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mental health or not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chool life,the teacher and the guardian should have the understanding to elementar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estion,and can take,the effective measure reasonably,assists child's adaption and the growth. The teacher should bring into line with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plan,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for raises for the 21st century a generation of new person makes the endeavor which should have.

【Keywords】student;Psychological educ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109-03

小学生入学后,他们在学校要从事学习交友,游戏等活动,要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提出的要求,调整自已的行为,有的儿童适应良好,有的适应不良,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心智健康与否与学校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和家长应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了解,并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协助儿童的适应和成长。

1心理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自身的问题

教师不良或异常心理,必然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甚至伤害。比如用抄写几百遍课文和方式惩罚学生,对学生恶言恶语,冷嘲热讽,甚至变相体罚等等行为,清晰映射出了教师心理的阴暗面。教育必须跳出心理问题制造者的阴影,教师必须扮演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者的角色。这是义务所在,是育人的重要组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重点之一。教师应热爱学生,认可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地位。具体作法是:

1.1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要善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过学生的各种表现和细微变化,准确分析判断学生的思想活动。

1.2爱离不开严,严要寓于爱中。严格要求学生,出自于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关心,出自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在要严格要求学生,就是体现了对学生的爱护、尊重、信任。“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句话是一句朴素的真理。因此,对学生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恒,最终贯穿于爱之中。

1.3要有一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能歧视、讽刺、辱骂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关闭接受教育的心灵之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时需要教师循循善诱,耐心开导,热情关怀,诲人不倦。

2寓心理素质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1营造良好的气氛,培育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活协,教师的任务是力求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并善于运用于气氛去引发或转变学生的行为。教师对任何学生都不应有偏见,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很大的学习潜力,都是21世纪的建设人才。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殷切期望,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学生个体来说,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会到成功的愉快,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如,学生的作业,可以因人而异,起点不同;定时定量独立完成,避免拖拉和浪费时间;批改,错题不打“× ”,划出错的环节,让学生订正以后,仍然评为优等;单元测验属于形成性测试,对于做错的题目,允许重做类似的题目,甚至比原测试试题难度稍小的题目,当学生做对了,估可评为优等,这样做不是降低要求,而是达到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了解到每个学生知识的缺陷,另一个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树立自信心。

2.2组织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意志、发展能力

2.2.1从表达行为方面作锻炼,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类。口头表达要求声音响亮、语句完整;书面表达要求书写工整、规范、迅速,完成后认真复核、检验,自信没有差错;反对只图快速,不讲究工整、规范。做法有:开展优秀作业展览,树立榜样,或分小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这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

2.2.2设计一定数量的“问题解决”一类的作业。这类作业,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现成的模式可以仿照,需要自已寻求解题的途径。这些问题不作教学要求,只作为思考题或小组讨论题。意志的锻炼需要有一定的难度,人只有经过困难,甚至失败以后,才能更加体会到成功的愉快,这种愉快才是高尚的愉快。

3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学生进入角色,顺利适应学习的关键,为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每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其表扬、鼓励,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功的满足,他们便愿意再一次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如果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面对学习中的失败,学习成果受到老师的忽视,都不利于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只有让学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做人的尊严,他们才会对学习感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直接影响对学习的态度,如果学生乐于学习,接受学校的功课,便会取的好成绩,也就会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因此,入学后培养儿童兴趣和对学习的正确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比其他的任务都显得更重要和突出。

4家庭教育也是孩子心理教育的关键

我认为,和睦温馨的家庭能熏染孩子良好的心性,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一生,所以,教师还要教育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小学生在家中同样得到跟老师相同的教育方法。最主要的是要让家长明确,小孩子做作业必须让他们独立,按时完成,不拖拖拉拉浪费时间,家长督促先从书写工整、规范着手,至于对与错,只能点拨,不能包办,应以鼓励为主,不应以考分高低奖惩孩子。这样,家校一致,共同培育下一代。家校合作,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4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学生不仅要进行文化素质的教育,更要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根据最近几年的研究调查,在很多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超过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中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欠缺,要实现基础教育的目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文化和精神共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心理教育已经成为人才教育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中小学教育改革工程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局限于文化课,更多的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因素,所以心理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主要影响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的基本素质可以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文化素质。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来说,心理素质最为关键,是影响其他发展因素的核心。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还需要从心理素质入手,通过心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学生的各项智能,从而提高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水平。通过不断的心理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开发,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我认识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所以说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在于心理健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状态,适当地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通过鼓励和潜能的激发,能够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

中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育、集体活动、团队活动、课外活动、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等形式展开,按照心理健康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展开一些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行开发,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素质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逐渐完成学生的心理将康教育。

(1)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①可以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中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通过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来满足学生的心理咨询的需要。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很少主动地寻求心理辅导,所以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主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类心理学常识,让学生自我分析,强调消极心理的消极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去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②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中。通过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班级活动中或者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利用课堂实践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一部分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式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以学校要在这方面加强管理。在任用教师时,考察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否具备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质,同时还要考察是否具有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的经验,对学生的心理把握程度如何,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好地针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还要对其他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其他课程也能穿行心理健康内容的教育,在遇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也能进行鼓励和辅导,尤其是班主任,提高沟通交流的技巧,在班级管理中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营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3)将心理评价纳入到传统评价体系中

应试教育完全以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过分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学生也有可能因为过分看重分数而采取一些不当的手段,比如作弊、修改成绩、撒谎等等,这些都会助长学生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并不能完全依靠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学习,也许学生非常努力地付出,但是方法不对,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失去自信和动力,被学习的压力压垮。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沟通和鼓励,与学生一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可能学生的成绩不理想,但是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依旧应当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逐渐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评估标准 工作成效评估

一、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性质、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效果及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判定。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开展,各省市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本研究针对国内12个省市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状况、工作成效评估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对这四个标准细化,如机构设置又细化为:领导重视、有工作计划、设心理咨询室、有基本设备、专项经费五个指标,按各指标完善程度分别记分,具体方法为:在各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中若无某项指标就记为0分,若有某项指标则按标准中提到过、标准要求一般、标准要求较完善、标准要求完善分别记分为1分、2分、3分、4分。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包括领导重视、工作计划、设心理咨询室、有基本设备、专项经费五项指标,根据各省市的资料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各省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上海、浙江等地比河南、陕西、吉林对“机构设置”这一标准的要求要高;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都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 12个省市中除河南和南京外都将有心理将康教育计划作为机构设置中的一项指标。在上海学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并纳入了学校总体规划。在心理咨询室建设这一指标中,上海、南京、大连、浙江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有专用电脑、办公桌、电话、收音机等,还需配有图书、各类心理量表等。而北京、武汉、河南、陕西则未将心理咨询室建设作为一项评估指标,;此外,上海明确规定“学校财政预算中又有满足工作需要的专项经费,且确保经费到位。”而在南京、大连、吉林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中并未将“专项经费”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有专兼职教师、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团队干部培训四项指标。如表2所示:上海、广东、北京、南京在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标准中的得分要求比其他地区高,其中广东省将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分为三个等级,要求各镇以上学校有“A级证书”教师一名以上,中小学以上学校至少每校有“B级证书”教师2人;60%以上中小学有“C级证书”教师3—5人,校长、主任、团队干部基本上都参加过培训;在有专兼职教师这一指标中河南、陕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中只提到要有专兼职教师,但没有人数限制,其他10个地区都对专兼职教师的人数有各自的限制;武汉、大连未将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评价指标;此外,在全体教师的培训这一标准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每年都举行1—2次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教师团队化建设方面,南京要求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而天津、陕西、重庆、浙江的教师团队中主要是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包括课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咨询室定期开放、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对家长和学生的讲座情况、有无研究课题、家校之间的沟通情况、心理档案的建立情况八项指标。如表3所示:浙江、广东、北京、南京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这一标准中得分较高。浙江省除要求学校更具专项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外,还对心理辅导课的内容作了校本课程的要求;北京、上海等地则只要求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的课程,天津和吉林则未将这一指标纳入评估体系之中;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上海、南京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介的宣传活动,并设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在上海、广东学校还开办了心理健康教育网,并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进行网络咨询及维护更新。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比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包括有定期的工作总结、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学校有无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记录、是否重视校园心育氛围、是否重视教学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取得一定社会影响并为其他学校提供示范作用。如表4所示:各省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成效的评估都不够重视,天津、重庆、河南、陕西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标准中提出重视校园心育氛围;重庆、武汉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有实效性。除此以外,各省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有咨询记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教学实效性、产生社会影响并为他校提供示范作用这几项标准都没做出要求。

二、从评估中体现的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差别大

从地域上看,各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情况各有不同,评价标准也因地而异。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都分布在省会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在城镇农村等西部偏远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极为缓慢。

2.教师队伍的评价标准仍需完善各地并没有对学校交流学习提出明确的指向性引导,对教师的进修和培训的具体要求也依然未作说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中人员较少,充当着孤家寡人的角色,且心理健康教师本身就比其他教师相比要面临更多的烦恼,解决更多矛盾,更容易有职业枯竭感。除了心理教师自身要积极的自我调节外,学校对于心理教师的保护就显得非常必要。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缺乏全面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由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四项构成,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这一指标,前三项指标受到了各省市的重视,但各标准中的具体评估指标还存在差异,如附表1所示,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中的专项经费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所需基本设备这两项指标中,各省市存在差异。

小学生心理教育计划范文6

【关键词】 构建; 不同学业阶段学生; 性教育体系

Construction of sexual education systems based on students’ different schooling stages

WEI Hanbing, WANG Yongjie

Baotou College of Medicine, Innermongolia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Sex is the basic need for human being and is essential for social development. Human being is both the product of sex and the practitioner of sex. As a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henomenon, sex accompanies every individual, and greatly influenced his happiness, health and personality. Sex education quality is a sign of social civilizati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sex education is on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s it contributes to social and people’s welfare, and ensures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family and society. Sex education is a life-long education process while school education is one important stage for sex education. From kindergarden to college, school education has run through the whole human growth process and has lifelong influence on any human being. Students in different schooling stages, owing to their different age, may hav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Sex education content should be accordingly prescribed based on these changes so as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effects with half the effort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tudents in different schooling stage; Sex education system

引言

性是人的基本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性,人既是性的产物,也是性的实践者。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它既要受到人类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的支配,又要受到人类文化和道德发展的制约。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近几年国内关于性教育、性心理及性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国内关于性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教育现状和我国目前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方面,关于性教育模式的研究非常少,大多数关于性教育的研究是针对某一阶段的学生性教育进行探讨,这些研究中对青春期学生性生理与心理间的差异的研究居多,本文把人受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探讨如何把性教育贯穿于不同的学业阶段,从而形成科学、完整的性教育体系。

1 目前我国各学业阶段学生性教育现状分析

1.1 学前儿童的性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儿童性教育开始引起社会关注,关于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研究也开始多了起来,但是,学前儿童的性教育还仅仅停留在研究和意识层面。《我国城市幼儿家庭性教育研究》一文中指出:幼儿家长能“经常”对子女进行性方面教育的约占1/10(9.3%),而“没有”进行过性教育的约占2/5(40.2%),多半的家长只是“偶尔”进行一点性教育,表明家庭性教育的严重不足,从侧面反映出家庭性教育中,父母缺乏应有的主动性。而且,即使那些能“经常”和“偶尔”进行性教育的家庭,也是一种被动教育,幼儿家长一般在孩子出现的时候才给予劝戒或指导。除了家庭性教育的缺乏,在各幼儿园还没有开设性教育课程,或者对幼儿园学生进行性教育干预等措施。 因此,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处在严重缺失状态中。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严重缺失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1.1.1 作为学前儿童性教育主要来源的家庭性教育的缺失 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位教师,在学前儿童性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每对父母性观念不同对性教育认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以及每位家长教育能力不同,因此,每个家庭对于学前儿童的性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隔代教育。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很多学前儿童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照顾和教育,这严重影响了学前儿童的性教育。

1.1.2 作为幼儿性教育第一课堂的幼儿园性教育的缺失 幼儿园作为儿童接触社会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儿童接受系统性教育的开始,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讲,还没有在幼儿园开设性教育课程或者制定性教育计划,大多数幼儿园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更不要说掌握幼儿性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了。

1.2 小学阶段的性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性教育的重视,小学阶段的性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法律制定到相关科普读物的出版,从课程的制定到课时的安排,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但是,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从家长到教师,成人群体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对小学生性教育问题处理的不当 由于文化习俗和民族习惯的原因,在中国,“性”向来为人们所忌讳,羞于启齿。我国性教育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导致人们性观念上的偏差,许多家长和教师在面对性教育的问题上,采取回避或含糊不清的态度,即使一些家长和教师意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想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也不知如何开展。

1.2.2 小学生性教育读物缺乏,教材成为目前小学性教育的困难环节 目前,我国小学生性教育读物主要是来源于《小学健康教育》,在这本教材中只有个别章节有性教育内容。王志强的《小学生性教育问题归因分析》一文指出:36%的家长和20%的教师,认为教材是当前性教育的主要困难环节。同时,家长明显高于教师的比例及访谈中家长普遍反映“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反映出可供选择的小学生性教育读本相对匮乏。

1.2.3 从家长到学校对于开展小学生性教育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实施质量低下 王志强的《小学生性教育现存问题的归因分析》中数据显示:“56%受调查家长和32%的老师认为没有必要在小学开展性教育,仅有16%的家长和44%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教师对小学生性教育的认可程度高于家长。在不支持小学生性教育的家长中有42.9%认为性教育是大人的事情,不应该向小学生宣传;57.1%的家长认为宣传会起到反作用,不宜宣传。”家长和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生性教育重要性,是小学性教育课程实施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性教育方式单一、落后,导致小学生对性教育失去兴趣。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性教育主要是课堂讲授,课时量少,授课形式单一、枯燥,这也是小学阶段的性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1.3 中学阶段的性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学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根据崔彬彬的《青春期性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分析,70.59%的中学生是通过“课外书籍、电视网络和同学间的交流”获取性方面知识的,只有20.8%的中学生从学校获取性知识,通过父母获取性知识的中学生所占比例更少(8.6%)。这说明中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自己,学校与家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中学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没有尽到该尽的职责。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小学阶段性教育缺失,导致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性生理变化的好奇、恐惧,这种好奇和恐惧在缺少正确渠道的引导下,促使他们开始自己探索解决的途径,而现代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发达,为孩子们的这种探索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

其次,中学阶段是对性最为敏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对异性充满好奇,开始出现早恋等现象,而家长和教师对早恋等现象一般是深恶痛绝,很多教师和家长害怕性教育会对孩子的早恋行为起到推促作用,因此,对性、恋爱、婚姻避而不谈。再次,中学阶段的孩子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升学上,不希望、甚至不允许性教育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1.4 职业院校(包括职高和高职类院校)性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性教育状况非常堪忧,蒋芳的《高职院校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一文指出:通过对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性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性教育上存在盲点, 93.2%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除此以外,高职院校学生发生婚前、性过错等均比其他学业阶段的学生比例高。这是因为我国中小学性教育不完善,导致了职业院校学生很少、甚至没有性教育基础;更是因为这些基本没有性教育基础的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不仅没有补上性教育这一课,甚至一些高职院校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等类似课程都没有开设。

1.5 大学阶段的性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中小学阶段的性教育缺失,导致大学生性教育处在比较尴尬的地位。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已趋于成熟,这一阶段恋爱不再是,老师和家长对于大学生恋爱给予了更多的宽容,甚至是鼓励;但对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缺乏使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爱与性、爱与婚姻、性与婚姻的关系,导致大学生婚前发生率、性疾病的传播率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性犯罪等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大学生性教育现状警示我们性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完善的体系,任何一个阶段的缺失都会带来严重后果。

2 构建不同学业阶段学生性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的性健康教育早已纳入国家教育大纲,成为国民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988年、1990年、1992年、1993年,国家教委、计生委、卫生部先后了相关文件,规定要在普通中小学、普通高校、中专、技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然而,近20年来国家规定的性健康教育究竟实施得如何?从对大学生的性知识调查结果就能窥其一斑。作者于2009年对包头市三所高校的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性知识获取渠道率最高的分别为网络、书报和同伴,有12%的学生认为学校性教育有帮助,有34%的学生认为不知道有学校性教育,有31%的学生认为学校性教育没有帮助,23%的学生认为学校性教育无所谓,从此项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学生受正规性教育的缺失。与此同时,近年来未婚先孕、低龄化、性失误和性罪错等不良的性意识和不同程度的出现,这都为中国的性教育敲响了警钟。

对性的认识和性教育的开展,直接影响人的社会化程度,而个体的社会化程度完善与否又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一个性愚昧的社会必然是性无节、、性疾病等充斥的社会;一个性无知的民族必然是精神文明失落的民族。因此可以认为,性教育的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对性教育的普及是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伟大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保证。

性教育是终生教育,而学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性教育的重要阶段,从学前的幼儿园阶段到大学阶段,可以说学校教育贯穿了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而处在不同学业阶段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因此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性教育内容,必然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构建不同学业阶段学生性教育体系的措施

3.1 建立家庭和幼儿园相辅相成的学前性教育模式

学前性教育是一个人性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性教育主要以性别的分辨、性角色的确立和性观念的培养为主。家庭是性教育的基本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因此,性教育的第一步是家庭性教育,即家庭成员都来学习与性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树立健康进步的性观念,才能科学、有效的对孩子开展性教育。主要措施有:(1)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向家庭成员普及性科学知识和健康性观念。(2)以科普文化为契机,以文艺手段为载体宣传科学性知识和健康性观念。(3)利用电视、报刊和网络等传媒手段,多渠道、正面宣传和普及性科学知识和健康性观念。(4)以各医院为资源,定时举行专家讲座和免费咨询活动,普及性科学知识和健康性观念。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单元,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步。因此,幼儿园性教育是幼儿性教育社会化的起点。主要措施有:(1)在幼教教师课程中加入幼儿性教育内容。(2)对没有正规幼教教育经历的幼教教师做幼儿性教育培训。(3)加强对幼儿园全体工作者进行性观念及性道德教育。

3.2 以学校为主、以主家庭为辅的小学性教育模式

孩子在小学阶段受父母的影响相对减少,教师和同学的影响比重越来越大。在这一时期学校开设相关生理和心理教育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时期学生还没有或者刚刚进入到生理变化期,因此这一时期的性教育更多是生殖健康教育和性道德教育。(1)政府保障。制定强制性教育法规和条例是性教育得以顺利和长期开展的体制性保证。目前的教育大纲虽然把性教育列入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各个学校执行的情况并不好,只有制定强制性教育法规和条例,性教育的实施才能得以保证。(2)制定合理、正规、系统的教材,提倡发行科学、正规的科普类性教育读物,这是性教育的前提保证。(3)配备合格、专业的教师,使性教育得以保质保量完成。要在师范类院校中开设性教育课程,对于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教师进行性教育培训,保证教师教学质量。(4)转变性教育观念,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利用丰富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经验,采取生动、丰富的教学方式、方法,例如,图片教学、卡通教学、提问式教学等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3.3 构筑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中学性教育模式

中学阶段正值学生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经历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容易引发对自身变化的困惑,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性教育内容应该更为丰富,包括生殖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性道德教育、性价值观教育、性伦理教育、性心理干预和辅导以及恋爱和婚姻观的教育等。主要措施包括:(1)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构筑健康、绿色的社会性教育通道。通过加强对网络、电视、报刊传媒等手段的管理,形成健康的社会氛围,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环境,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

(2)学校依然是性教育的主渠道。除了强制性教育法规和系统教材的制定外,这一时期不仅要增设学生的性教育课程,而且各学校要配备专业的教师进行免费的性生理和性心理辅导。在进行性生理教育的同时,加强恋爱观和婚姻观的引导和教育。除此以外,在这一时期,还要充分做好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性防卫教育、性心理疏导,包括:避孕知识、性病知识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犯及其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出现意外后果后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等。在课堂教育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同伴教育”模式,即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群体抵制社会和传媒的消极影响,以及课外活动形式,例如举办艾滋病活动日等。(3)家庭是性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永恒的课堂。家庭的和睦,父母的表率对孩子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行动楷模。家长和孩子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在观念和心理上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采取正确的解决途径并给予心理关爱。

3.4 以关爱为基调,以引导为手段,构建融合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职业院校(包括职高和高职类院校)性教育模式

职业院校的学生就其特点而言,大多是不能正常升入高中和大学进行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更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关爱。近几年职高学生受到犯、等事件不断在网上被披露,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的性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前面性教育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学生性教育主要延续了中学时期的性教育,但更强调社会、家庭的关爱在性教育中的作用,同时突出性安全、性价值观和性道德的教育以及恋爱观和婚姻观的教育。主要措施有:

(1)把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性价值观、性道德贯穿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结合人生观和世界观展开。

(2)注重“同伴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通过对学生中个体的教育,再去影响其身边的其它同学。

(3)增加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家庭与子女的沟通方式。

(4)学校设立免费性问题咨询机构和配备心理辅导教师。

3.5 构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大学性教育模式

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发育的青春后期和性心理发展的恋爱期,他们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都趋于成熟,处在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都更加的成熟,因此这一阶段的性教育应该以科学性为基础,强调内容的综合性、有序性和完整性。秉着以引导为主,坦诚而尊重、细致而深入、科学而实用的原则,这一阶段的性教育主要以学校为主。主要措施有:(1)根据各院校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性教育课程。(2)各院校设立性咨询和性心理辅导机构。(3)开展主题讲座。(4)根据各院校具体情况开展组织活动,例如性健康日、艾滋病日等。(5)在教师参与和引导下组建各种社团。

参考文献

1 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09:210-276.

2 张明.性教育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56-170.

3 尹恒.我国城市幼儿家庭性教育研究[D].CNKI:2009,7.

4 王志强.小学生性教育问题归因分析[D].CNKI:2008,9.

5 崔彬彬.青春期性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CNKI:2007,4.

6 蒋芳,刘松青.高职院校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J].中国性科学,2010,19(4):40-42.

7 潘绥铭,曾静.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134-240.

8 刘文利.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历史回顾和发展概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30-32.

8 朱广荣,季成叶,易伟,马丽.中国性教育政策回顾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5,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