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考核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考核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考核细则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考核细则范文1

【关键词】班级文化 意义 作用 建设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build the elementary class cultures

Mu Chunliang

【Abstract】The class culture, as the second kind of culture, is one recessive education power and can show us the special spirit, style and features of a class. The class culture is the soul of a class and has a function for leading the direction, edifying the sentiment and inspiriting pupil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 culture should obey a certain principle. The go-aheadism of students, who is the people building and sharing the class culture, which is to say, the main body of the class culture, must be respected and incarnated. The main construction body of the good class culture is the student, so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developing pupils’ body and mind healthily and construct it from the martial, system and spirit.

【Keywords】Class culture Significance Function Construction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对小学生的发展有导向、规范、陶冶、激励等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作为班级文化的建设者与享用者,即作为班级文化的主体,其主动性必需得到尊重与体现。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着眼点,从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进行建设。

1.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整齐光洁的教室环境,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1.2 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班级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2.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小学生发展的作用。

2.1 导向作用。进入学校,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主要以班级这一小型的社会组织为依托,总会受到这一组织所形成的文化的影响,朝着班级文化所认同的目标发展。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具体表现为:

班级文化对小学生发展的目标和举措有积极的宣传、解释和实施作用。小学生发展的目标在于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心理发展水平。这一目标的达成,不能靠机械的说教或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教与学。班级文化通过各种活动,宣传身心发展的目标,并将所设定的各项举措付诸实施,在活动过程中把小学生的发展引导到班级奋斗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去。如,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可以具体的宣传心理发展的目标,班级的各种文娱活动,可切实锻炼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2.2 规范作用。由于小学生发展的不成熟,是非判断能力较弱,所以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规章制度的规范与约束。班级制度文化所确立的各项制度、守则等,都有很强的约束力。班级制度文化以其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告诉小学生什么是好的,该做的,什么是不好的,不能做的。规范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班级制度的制约主要是指《学生考核细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班规、细则对学生的约束力。观念的规范作用是制度规则等被内化后,学生形成的价值判断的外显。如班级对某件事所形成的舆论。如果某些人违反了班级规范,就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还可能会被集体孤立起来甚至受到一定的惩罚。氛围制约主要是指班风、学风等对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等。

2.3 陶冶作用。班级文化的陶冶作用是班级的物质文化,如教室环境等对小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班风、学风等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与感染。班级文化的陶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陶冶美的情操。优美的班级物态文化,如干净整洁的教室,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不仅可以使生活其中的小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养成他们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培养他们求真尚美的情趣。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二是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可以使参与其中的小学生了解广博的人类文化,受到人类科学文化的熏陶,从各种角度和层次去汲取人类文化的精神食粮,获得的丰富的知识,并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不会仅仅局限于某种狭窄的生活与认识空间,以至于心胸都变得狭窄。三是发展良好的人格。班级的班风、学风,各种规范以及组织系统等,可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会与人交往等,更重要的是在良好班风、规章制度等的熏染与规范下,小学生的人格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

3.1 班级文化建设的总原则。

3.1.1 增强意识,总体设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优化小学班级文化,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正确认识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巨大作用,增强积极组织并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良好意识。在增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意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设计,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系统的分析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找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前瞻性。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设计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出发,既要考虑文化的物态建设,即硬件建设,又要着重考虑精神观念形态建设。特别要注意班风建设,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求实进取的健康心理。

3.1.2 在开展活动中建设班级文化。班级的各种活动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渠道。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开展小学班级文化活动,我们要作到: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求每次活动都能发挥教育人,团结人,培养人的作用,在安排上要科学合理不脱离实际,力求结合年级、班级、特长和节日等,穿插安排各种活动。③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多出主意,提供条件,尽量让学生自编自导。自娱自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在活动开展中,我们还应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组织活动。

3.2 良好班级文化的构建。

3.2.1 美化班级的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教室的环境布置等。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阵地。教室环境作为班级文化中的物质组成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提高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文化”品位。要在学校给班级提供的教育设备基础上,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具体而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2.2 开发班级的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文化环境,为他们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3.2.3 强化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也可以称为观念文化,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班级精神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建设上进、和谐、自觉的精神文化呢?

要着力于培养学生“人人都是班集体主人”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得为班集体负责、作贡献”的意识。例如在培养良好的学风过程中,班主任一方面利用革命前辈胸怀大志、刻苦学习的精神,现代青年自学成才的顽强毅力,身残志坚的优秀少先队员的感人事例,通过故事会、演讲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树立榜样,示范引路。包括一部分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及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考核细则范文2

关键词:教育机制;教育模式;教育策略

作为一名德育管理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摸索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实施、四个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在完善学校德育建设中,初步构建了德育文化体系,塑造了学生的灵魂,具体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建设,形成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完备的《德育管理考核细则》《班级管理考核细则》《学生干部管理》等,班级有班委会、少先队,学校有学生会、大队委、爱心小天使为重点参与的班级轮岗考核机制。

二、以理论为先导,创新管理模式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为此,学校德育工作要突出“养成”。围绕这一思想,我摸索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实施、四个结合”的德育管理模式。

一个核心是所有德育,都紧紧围绕“养成教育”这个核心;

两个重点是以提高教师教育管理水平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重点;

三个实施是实施文明教育“一带二”工程、从参与中体验,从体验中提高工程和感恩教育工程;

四个结合是用现代教育思想与古代教育思想相结合、整体性教育与分阶段教育相结合、班级教育与学生自主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延伸,建立可持续发展螺旋上升的系列德育内容。

三、以文化引领,优化教育策略

1.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学校设计建造“园林化”,草坪中可设计:“我美丽,你舒心”“爱自然就等于爱自己”“让我伴你成长”等温馨提示,石刻中可体现“成长”“和谐”“童真”等深刻内涵,因为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为改变班主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现象,应加强对班主任进行《开启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抓班级,实实在在抓学生》等系列培训,运用心理学观点,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从理论到方法,从形式到内心的培训过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发挥好“一带二”的作用

孩子在校的良好习惯形成后,要开展好“一带二”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当小老师,把他们在校形成的读书习惯,刷牙、洗脚习惯、遵守公共道德、自理自立生活习惯、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带回家,提醒、监督家长改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4.注重从参与中体验,从体验中提高

从班级到学校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在班级文化建设、落实《一日课外常规》、大手牵小手活动、班级轮岗考核等,都由学生帮助策划、实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管理中,做学校的主人。

5.要认真落实感恩教育

学生通过给父母过生日,给父母洗脚,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了解家庭,理解父母,了解社会。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爱家,感恩教师爱校,感恩社会爱国及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

6.运用好“三个结合”

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按照学生年龄的特点,可制定各年级德育目标。如,一年级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二年级诵读《弟子规》《增广贤文》;三年级诵读《心中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年级诵读《格言警句》《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五年级诵读《诗词》和《千字文》;六年级诵读《论语》。以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

(1)整体性教育与分阶段教育相结合。把校会、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等教育和各年级段教育相结合。如《祖国妈妈,让我把爱告诉你》演讲比赛;教师节的《成长中别忘了说“谢谢”》等,都是紧紧围绕各年级段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2)班级教育与学生自主教育相结合。班级管理中,主题班队会、班级各项活动、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目标的落实、班级轮岗考核机制、爱心小天使组织等,都是班级教育和学生自主教育相结合。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考核细则范文3

一、班级文化氛围浓

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美化后的教室令人耳目一新:墙上张贴着以善为主题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催人奋进;新出的墙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和学校的教育主题有机结合;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栏设计新颖,同学们你赶我超。

二、班级规章制度全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我们的班规是在生本高效课堂下,遵循学校344模式,主要以小组合作模式而制定的。当然,还有针对个人的奖励考核细则。

三、班级班队活动靓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考核细则范文4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管理;育人作用;建设策略

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属于必要的一种软件,其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只停留在口号上,应以班主任为引领,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最大程度发挥班级文化在培养学生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班级文化概念与类型

1.1班级文化的概念

文化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从广义上分析,其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之和。从狭义上分析,其指的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如艺术、科学、教育和文学方面[1]。班级文化指的是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在全班学生互相作用、共同参与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用于教育班级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这部分价值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心理意识、规章制度和学生的价值观念。换言之,是班级成员无论在日常活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努力贯彻并彰显出的共有行为,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道德观念、生活习惯、精神追求和思维方式。

1.2班级文化的类型

班级文化总的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可以看得见的显性文化,包含了班歌、规章制度、班训等;另一类是看不见的隐性文化,包含学风、学生言行举止、班风等。

2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文化建设方向滞后

当前班级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班级文化建设方向滞后的问题。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学习,文化建设的方向比较落后,且还有很多教师并不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从班级管理的情况而开展,当前阶段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以集体活动或班级板报等为主,这些内容滞后直接导致文化建设方向滞后。

2.2观念理念陈旧

总体来说,教师长期以来深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过于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和素质教育。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更注重“管”而不是“理”。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意识不强,班主任并不能及时调整自身角色定位,这些对班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2.3学生文化建设参与积极性不高

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阻碍的因素中学生文化建设参与性不强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一个班级而言,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更是制度的受用者。在班级中无论是文化的建构还是制度的推行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又或者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这是因为只有他们是始终凝聚的[2]。现代班级管理基本上以管理制度为主,主要目的为约束学生,因而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尊重。此外,学生并未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制定等,在此背景下很难推行班级文化建设。

3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育人作用

3.1精神文化的育人作用

班级文化属于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的精髓为班级理念。每个先进的班集体都需要有班级理念,这是因为其可以培养学生人际关系、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班级理念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誓言等方面。群体意识指以班级理念为指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正视自己,形成助人为乐、相互协作的集体精神。

3.2物质文化的育人作用

教学辅助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都属于班级设施的内容,其为开展教育教学和提升质量奠定良好的保障[3]。班主任应主动培养学生保护班级各项设施的意识,指引班干部主动履行自身职责,带动其他学生自主参与保护,每个人都应该将班集体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将班集体作为自己学校生活的避风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布置教室时应注重导向性和创新性两个特点。布置教室彰显了班级的特色与风貌,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班级的门面。这就需要师生在布置的过程中以班级实际情况为切入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班级特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突出了班级的特点,丰富内容,确保选择的内容积极向上、与时俱进且具有特色。比如说在布置文化墙时应考虑设置几个板块的内容,重点突出设计的层次性,班级目标的导向性和内容的激励性,但也要考虑其持久性和美感。部分学校可能每年都会更换教室,这就需要学校统一规划,保留其共性,这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墙壁变成“牛皮癣”[4]。座位如何编排无论与学生的发展还是班级稳定都有直接的关联,且也是形成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行为和心理发展。新课程标准更提倡小组合作交流,开展各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并进行小组评价。这就给教师编排座位增加了难度,因此需要在编排座位时综合考虑学生兴趣、性别、学科互补、性格互补等因素,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扬自身优点并弥补自身不足,适当调整座位,最大程度发挥其育人功能。

3.3制度文化的育人作用

古人常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国家之所以能立足必须有确定的社会制度,当然班级与国家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但是无论集体大小都必须有自己的组织制度。不好的制度可能让人变坏,但良好的制度一定可以让人形成良好的习惯,日常班级管理中经常存在因为制度不合理而导致班级管理混乱不堪。这就需要班主任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要确保与国家教育教学法规相符合,结合学校规章制度,制定严谨、公平、科学、透明的制度,而且要保证全员操作性。比如在选拔班干部时不一定全部选择学习好的,但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正能量;班委会成员应具有明确且严格的分工,尽可能保证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制定与班干部业绩考核的细则与方法,强化班干部考核,以此作为评选优秀班干部的依据。此外,与全体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科学设计班徽,以此确定班级目标和班训,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其中,使其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存在感。这样一来,除了可以突出班级管理多样化和人性化之外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4.1强化制度文化建设,落实制度

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做好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班级文化功能和作用如何主要以党和国家政策和教育法规为依据,以班级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客观规律为主要依据,确保可以稳定规章制度,必要时可以进行修改与完善;另一个是做好制度的实施。教师应在做好制度实施的基础上强化宣传力度,让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作用,确保可以高效实施规章制度。

4.2完善班级管理体系,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在完善班级管理体系时,应从师生两方面着手:教师应主动关注教师在学习和班级建设角色定位——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促进学生受到学习思路限制,给学生更多启发,有效促进教育的发展。而教师应一方面加大力度引导学生,提高对自身角色定位[5];另一方面,强化文化建设,给学生更多关注,推动教育全面发展,使学生得到启发。师生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共同成长,逐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完善班干部体系,指导学生自主成长与管理,以此推动教育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完善班级管理体系,推动学生发展与成长,完善并发展教学工作。构建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强化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4.3优化班级宣传文化,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各学校中班级、学校内的评比宣传栏已经成为特色,对学生而言这些宣传内容深得学生欢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内部的评比宣传栏,加大力度宣传班级制度文化,形成良好的班风,这对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6]。首先,教师宣传班级文化时应优先确定宣传的主文化,在宣传之前做好调查和观察工作,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判断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出符合整个班级学生的宣传文化总体目标;之后以各个学期的学习特点为基础划分层次,这也有利于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发展。比如教师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宣传主文,从礼、义、忠、智、孝、仁等角度把握,使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坚持孝敬父母、坚持正义、热爱祖国等。

4.4优化班级精神文化,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班级良好的精神文化是反映学生精神风貌的体现,且学生精神文化体现了学生的考风和班风。每个班级都应该具有自信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劲头,这些都属于班级精神文化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对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视,同时还要优化班级精神文化[7]。首先,营造人人平等的班级氛围,每个人都是平凡与特殊的个体,并不是以成绩衡量一切,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这样才能让每个班级的学生充满活力。其次,增强班级凝聚力。凝聚力在诸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也是最可以调动学生情感,最有利于学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举办主题活动时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体会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从而贡献微薄之力。

5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除了需要关注学生学习之外还需要提高对学生成长的重视,主动给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文化氛围,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成长,让其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所以,在此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积极创新,最大程度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利用其打开学生心扉,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鸣娟.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J].教书育人,2017(4):72.

[2]王菠.成果导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3]张琳.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4]韩曙光.论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考试与评价,2019(4):80.

[5]高朋.建设班级文化完善班级管理[J].教书育人,2018(16):74.

[6]梅嘉琦.小学食育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考核细则范文5

一、苦练内功,厚积才能薄发

我校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尽管如此,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的需求以及教育形势的发展还有不小的差距,学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抢抓这一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实现“树立创新意识,实施一流管理,建设一流师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创建特色名校”办学目标,我和我的同仁们调整思路,把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工作重心,积极引导全体教师苦练内功,加强自身的内涵教育,努力提高教学业务技能。坚持“以人为本,目标激励,制度约束,情感渗透”的管理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的宗旨,多渠道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坚持利用周一的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师德水平的培训教育,给每位教师配置一块小黑板、钢笔字和毛笔字字帖,引导全体教师自觉坚持教学基本功训练。聘请美术等学有专长的教师对全体老师进行简笔画、手工制作培训。今春,我们分别于5月7日和27日举行了教师“三字”比赛、教师师德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有了大幅度提高,对“为人师表”有了深刻的更新的认识,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在引导教师苦练内功的同时,我还注重制度建设。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寒假期间,我组织带领学校校委会对学校原有制度进行了大量的修订、补充和完善,增补了《阜阳市北京路第一小学考核细则》、《教职工考核评比实施办法》、《民主议事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加快了我校规范化管理的进程,使全体教师工作有目标,行为有了更明确的准则。

二、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养成

毋庸讳言,我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在颍泉区乃至阜城城区名列前茅,这也是我们引以为自豪之处。可它既是我们的优势,又是我们的软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质量观也在不断融入新的内涵,推行素质教育已经不再是教育领域独自吟诵的东西了,高分数更不再是社会和家长的唯一追求。它要求教育者真正革新理念,转变教学质量观,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组织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引导转变教学质量理念,提出学校要发展,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全面发展是根本,述职报告《春季学期述职报告》。在全校教师中围绕这一议题开展大讨论,统一认识,确立了“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办学新思路。两年来,我校养成教育已初见成效。学校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在校园里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学生礼貌的问好声。

为真正实现从重点考核考试成绩转向教学成绩与学生全面发展并重,从制度上提供保障,本学期开学前,我带领全体教师对原有的考核细则进行修订。今春,我们组织开展了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国防知识竞赛、班级文化建设、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法制报告会、经典诵读汇报展示等多项活动。每一项活动,师生们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积极性空前高涨,认真组织、精心准备。活动结束,对成绩突出的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既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师生在活动中又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活动后及时总结,针对活动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反思,引导全校师生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学质量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发挥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创特色、展个性、显美感、重教育,在学校没有任何投资的情况下,全校29个班教室布置一新,生态角、“悄悄话”、采蜜角等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阵地纷纷在我们的教室里扎根安家。

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同时,我带领全体教师继续狠抓养成教育,结合传统节日、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等在学生养成上下功夫,出重拳。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爱心教育、“三生”教育。今春,我利用四年级一班学生樊雪晴母亲患重病需要救助、5.15助残日等组织学生献爱心捐款,两次合计捐款1XX余元,借助这些活动,既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又注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也在广大家长中引起了极大反响,由于工作做得扎实、细致,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社会上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考核细则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 宿舍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233-02

为了更好地管理好学生寝室,学校制定了寝室管理、夜间陪护、人员交接班等制度和文明寝室评分细则,星级学生评选标准、寝室整理标准等,从而规范了师生的寝室管理和就寝行为。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宿舍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宿舍管理水平。

1 加强对寝室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习气

(1) 为了管理好寝室,每个寝室都选有寝室长,由寝室长帮助管理。为了便于管理,应编床号,并定床位定人,各寝室安排有卫生值日人员等。为了争创文明寝室,各班班主任除经常深入到各寝室查看卫生外,还经常教育学生文明就寝,并教给学生叠被子。(2)为了方便学生寝室生活,给每个寝室装上了毛巾架、鞋架、窗纱,发放装生活垃圾的大塑料桶等。在去年的均衡发展验收中,学校又不惜重金,在公寓一楼,两边各改造了一个学生小澡堂,方便学生在夏天淋雨,冬天定期开放学生洗上热水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气。

2 培养寄宿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活技能

宿舍卫生工作应该说是学校卫生工作中最头疼的问题。就该校具体情况而言,住宿紧张,学生的吃住、洗漱都在宿舍,年龄小的三四年级的孩子被分解到各宿舍,这就为搞好宿舍卫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具体的工作中大家的共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很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培训、监督工作。每学期开校一两周内,笔者会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对宿舍新成员进行培训。老师示范,学生反复练习,教会他们铺床单、折被子、扫地、摆放洗漱用具;其次,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会盛饭。(2)选用好宿舍长,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管理制度。要选出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大家信任的同学担任宿舍长,然后对宿舍长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及职责,比如:及时汇报宿舍成员的身体情况、缺勤情况及安全方面的不良苗头,督促值日生做好卫生、按时就寝等。(3)细化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学生。班主任要与宿舍成员制定具体、明确的宿舍公约,并组织深入学习,让学生牢记公约的每一条内容,做到公约铭记在心、践行在行动。(4)定期开好宿舍会。一周一次宿舍长会,重点听取他们的汇报,及时了解情况,并做好记录。两周一次宿舍成员会,讨论解决发现的问题。(5)加强监督工作。宿舍内务管理是一项琐碎而持久的工作,作为宿舍的管理者应抓实抓细。作者要求自己定做到三勤(勤跑、勤说、勤查)、四去(早饭后、吃中饭、午休、晚上就寝必须去),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不到位的当场示范指导。监督改正后还要当着宿舍同学的面进行批评教育,分目标、分阶段地限期改正。慢慢地,学生便丢掉了那些恶习。

3 丰富活动,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为了使学生能够安心于学校生活,养成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提升其道德素养,在强调规范严格管理的基础上,还着力营造温馨的宿舍环境,以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进步。

在寝室文化建设中,每个班根据自己班的班级文化,制定了自己的寝室文化。根据寝室文化,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共同写拟定好自己的方案,学校根据写的方案,组织了专班进行评比和建议,每班又根据自己的建议进行了详实的修改,然后专班再核实定稿,接着,班主任根据自己的方案,开始组织学生进行精心的布置,学生们动手剪、画、折等方式,做出了很多各式各样的小饰品,一个个安定居、卧龙居、室全室美、养心居、温馨屋、阳光阁、艳之骄寓等寝室展现出来。学校在宿舍内张贴了各类励志展牌、寝室牌、各种规章制度。最后,学校再次组织有学校中层干部、寝室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班主任和学生等组成的评比专班,按照《寝室文化建设评比标准》进行了寝室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美化修饰自己的宿舍环境,既具有共性,又彰显了个性,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爱上了自己的宿舍,真正体现宿舍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理念。

4 加强宿舍的文化建设

在宿舍文化方面我们以“一份舒适,两份整洁,三份恬静,四份和谐,构成我们温馨的家”为宗旨,以贴近自然生动活泼为原则,让学生们在童真童趣中感受到文明礼貌、安全自护教育。各宿舍老师开动脑筋,在行动上、在宿舍环境、宿舍文化的布置上,为每个宿舍的宿舍文化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为学生营造了良好、温馨的生活、就寝氛围,使这些刚刚离开父母怀抱的孩子感到了家的舒适,家的温暖,家的幸福。在营造美好温馨的宿舍环境的同时,教会孩子养成自立、自理、自信良好品格也是学校住宿生活的另一大特色,孩子们在教师的悉心照料和指导下学会了刷牙、叠被、洗衣,学会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最近,又推出了“师生齐动手,共扮好家园”的活动。

5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责任意识

5.1 住宿生管理的重要性

为切实加强该校寄宿生管理工作,对保障该校学生的生命安全,促进我校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寄宿生在校时间长,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生活作风等都要在这个大家庭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该校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校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家长对该校的评价。

5.2 强化安全管理责任

计划制定住宿生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度,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将安全管理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范畴,将寄宿生安全管理工作作为考核安全责任人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各成员分工明确,岗位到人,责任到人,形成由校长全面抓,分管领导主要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配合抓的局面。

5.3 细化生管人员职责

该校将严格执行夜间巡查制度、值班登记制度、查铺登记制度。做好夜间的安全保卫及对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反应,非寄宿生不得在学校留宿,出现擅自出走或擅自留宿的将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寄宿生在学校规定的住校期间因病因事离校的,要办理严格的报告、审批、登记手续备案。认真落实寄宿生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6 结语

老师们的付出还有很多很多,宿舍的变化也还在不断地继续,笔者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所有老师们的不断努力下,小学的宿舍管理、宿舍文化将会不断地进步,不断有新的亮丽的风景出现,不断给家长、给社会一个个新的惊喜。

参考文献

[1] 李东霞.浅谈寄宿制小学的宿舍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