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范文1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积千累万,不如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由此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教知识,教学习方法,育人,我认为除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外,特别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这势必影响他听课的效率,从而影响学习成绩,要想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讲,教师主要应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具、学具、课件、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各种有趣的游戏方式进行讲解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容易“走神”,从而把注意力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新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习惯,如引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推理,亲手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不少学生做事比较粗心、马虎,他们在做作业或是考试中出现的错误,除少数的是真正的不懂外,绝大部分是由于审题失误或者运算出错造成的,这不但大幅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做事不严格、不认真的坏习惯,针对上述现象,做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做作业时应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其次做作业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再次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一边做作业,一边玩,甚至吃零食,喝饮料;最后写完作业一定要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拾遗补缺。

四、培养学生书写的习惯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作业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要从低年级抓起,包括作业的格式,纸张的干净,字体的工整美观等,要求学生一定要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开始热闹一阵子,然后就偃旗息鼓了,教师应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这既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也能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恒心和责任心。

五、培养学生认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难点和疑点,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就会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去逐字逐句地分析和讲解,只需通过提问就能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疑点难点作重点地讲解,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主体作用,调动主观能动性,既省力又省时,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尝试性地实施了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思考方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学生能力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能力尤其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这就对小学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小学教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所有教育教学的一个起点,然而在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有许许多多层出不穷的问题产生。本文针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一、针对社会对小学教育改革认可度的思考

我国对学生的教育已随着时代对教育的新标准从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化,简单一点说,就是从以前的照本宣科,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理念迈进。从根本上减轻学生思想负担,让学生拜托有局限的思维定式,游刃有余地去学习思考[1]。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左右了家长的思维,他们普遍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其它阻碍学习的一切事情都是对学生没有好处的,上小学把课学好是为了上好的中学,上中学把课学好是为了进入好的大学,有了好的文凭才能在课业结束后找到好工作,这样孩子以后才能有个好归宿。然而国家所执行的教学改革,是站在国家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实用性等方面考量的。但是由于立场不同,家长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左右,无法让其立即接受针对教育教学的变革,因为家长将厚望寄予孩子,孩子是他们将来的唯一寄托,他们不能接受对治学态度不严肃的环境对孩子哪怕一丁点的影响与闪失。

社会从认识上就很排斥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那么就更别提支持了,得不到支持与认可,可想而知实行起来就相当困难了,改革方案得不到进一步推行,因而对小学教育改革就成了空喊口号了。

二、小学教师是能否推行改革进一步实行的关键因素

多数小学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其一,西北部和贫困山区教学条件恶劣,教师薪资普遍不高,这就决定了很多人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排斥,或许只有少部分代课教师愿意坚守岗位,也就是说这些地方很难留住那些年轻有为的教师,因此小学教师师资力量更加缺乏,在这种背景下,想要真正实现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似乎也成为纸上谈兵了[2]。其二,普通小学教学环境中,教师签订的基本上都是终身合同,也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说的“铁饭碗”,因为缺少竞争,导致了教师根本不去考虑进一步深造进而提升自己这种问题,他们每天只需要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国家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改革也不过是象征性地执行,几乎不会有教师想着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主动的帮助小学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推行。

三、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问题是否能真正落实到小学生身上的探讨

小学生的天性是天真活泼、无拘无数的,他们正处于童年向少年的一个过渡阶段,他们很多时候可能不能准确理解大人对于他们下达的命令或者干脆是不予理睬,这与他们的天性有关,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他们都是采取说服和奖惩措施。所以小学生对于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很大程度上是理解不了的,只是单纯的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去执行罢了,导致结果可能不会很理想,因为他们理解、接收与掌握的能力有限,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引导与影响,才能让小学生逐渐接受和适应。

四、对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不怕出现问题,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才便于我们更好地去解决问题,解决了上述问题才便于小学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推行与实施,只有正常展开了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使小学教育攀上新的高峰,那么国家的振兴与繁荣富强也就指日可待了[3]。所以着眼于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解决针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予以执行:

1、提高社会的认可与支持。第一步是要让小学教师理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让小学教育工作者真正了解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和路线后,才能推动改革工作的进一步落实。然后再通过教师让家长和社会认识到教学改革的优势、意义和内涵,并且让其从内心深处真正明白实行这种改革已迫在眉睫,只有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才能有效地推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实施。

2、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氛围与薪资水平。解决我国西北部和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学条件,大量引进有能力有素质、年轻有为的教师去落实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任务,只有让小学教师的水平普遍提高,才能小学教育的水平进一步提高,让小学生从知识丰富的教师那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真正意义地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在这种地区顺利拓展打下了基础。另外,普通素质教育小学,由于拿着“铁饭碗”,很容易滋生以逸待劳的心态,那么针对于这种状况,推行教师合同制,有能者居之,而且实行实时考核,就很容易杜绝小学教师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思想了。

3、加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加强小学生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解能力,让小学生接受和吸收这套方案,对于改革工作的开展有很强的辅助作用,这样在对小学生改革过程中,不至于使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起码他们能明白老师要做什么,老师讲的是什么。或者最起码让他们把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当作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那么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就变得简单易行,小学生接受起来也没有难度了。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也可以说我国未来能否强大就要看我们的接班人小学生们的成长了,所以我国一直把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视作我国发展的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中,而教育教学的改革的基础在于小学的教育体制,在针对小学改革的变革过程中,会涌现出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只有顺利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展和实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小航.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2012.

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范文3

【关键词】国培;小学教育;作用

古人云:“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但现阶段的教育已经改革,从而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再如此简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发展,知识不断的更新,才能符合教育的发展。本文就针对教师应怎样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尤其是在“国培”指导下应怎样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及“国培”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作如下几个方面的论述:

1.“国培”使我们小学教师更加深入的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国培”的学习中,专家们给我们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于我们这些边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学习了“国培”后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深入的认识;丰富了我们的头脑,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让我们在教学中以全新的面貌展现自己,在教学中找到最适合自己传教的方法。通过学习“国培”,让我们在教学中能把握重点、知道核心教学的理论,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地位。

2.“国培”是小学教育的精神“源泉”

小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们国民的基础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发挥着单一的作用,可以说是独来独往、孤军奋战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地位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的,学生永远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教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根本没有创新的教法和学法。而通过“国培”以后就不一样了,它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共享的平台,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展现自己和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如:在学习中,通过发帖可以交流平常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把自己不懂的疑难的东西拿出来共同讨论、交流、总结,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再如:通过对专家讲座,教学案例等方面的学习,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重新认识自己,把以前不敢说的、不敢做的一一表现出来。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自己的理念、方法都会得到升华,使自己能清楚的认识到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等,这样才能使我们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总之,“国培”给我们小学教师不断的“充电”,是我们永不枯竭的“源泉”。

3.“国培”是新课标实现的“启航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给孩子物质的东西,不如培养孩子生活的本领;同样让孩子掌握知识,不如培养孩子的求知的能力。“国培”中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我们,用具体的教学实例教会我们传授知识,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的技巧。通过培训我们彻底明白自己的地位,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辅助的作用,我们要把学生当做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不再是把知识传授以学生,而是授以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质的变化,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让小学课堂真正的实现在新课标的基础上正常发展。“国培”给教师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教育实现新课标点燃一盏永不磨灭的灯。

综上所述,“国培”是国家教育部门送给我们教师的“精神营养餐”,当然,我们教师吃这份大餐时要把握好量,一定要做到适中,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新课程的实现它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只有我们全体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来充实自己,才能找到小学教师的人生价值。“国培”培训以后,我满载而归,我会带着收获,带着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汲取各位专家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精华,不断的总结教育经验,不断的把“国培”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农村的山区小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国培”在小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使我们的基础教育更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范文4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广州市黄埔区教研室的曲天立老师就提出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理念,鲜明地指出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区别。他认为,中小学教师应该做自己的研究。从课题的来源看,提倡中小学教师以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实践问题作为课题,这就有别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偏重理论的课题;从研究方式上看,提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展开研究,这就有别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门进行的科研;从效果上看,提倡以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实际提升作为成果,这就有别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专著等形式呈现的成果。时至今日,这个理念渐入人心,已经被很多学校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指导思想。十多年来,曲老师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拓展和提炼,形成了系统化的关于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的理论。

说它是理论,也不完全正确,因为本书也是一本能增长读者研究灵性和智慧的书,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研究境界。全书从“什么是研究”开始,以明白晓畅而又不失严谨活泼的语言,阐释了什么是教育研究、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什么是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什么是校本研究等等这样一些让人困扰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进行研究、应该进行什么样的研究、应该怎样开展研究,以及科研为什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这些让人关心关切的问题作了极有见识的回答。最后将深刻的体验和思索,以轻松的语调向人们展示了教师对研究的真正旨趣和研究带给人的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欢乐。

与传统的从“研究”的角度来定义和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同,本书是从教师发展与成长的角度来定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提出了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定义、新认识和应该达到的新境界: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以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为职责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使命的召唤下,有意识地通过对自己真实的教育生活的观察、探究、思考与改进,不断澄清和深化对有关教育问题的认识,有效解决现实的教学实践问题,增长教育见识、积累教育经验、生成教育智慧,最终使自己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活动。

这种浅显而又充满理性色彩的智慧表达在作品中比比皆是,让人感觉通透彻悟、直见心性。比如,提出了“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最后创造一个新的自己”的基本论断,提升出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要实现从“发现教育知识”到“达成教育理解”,从“提高教学技术”到“生成教育智慧”的新境界超越的创新认识。这些睿智的语言和思想像珍珠一样将全书串成了美丽的项链。

对于教育科研为什么能促进教师发展这个令人关切的问题,作者作出了深刻而又精彩的回答。教师的自然成长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的时间,但开展和进行中小学教育科研可以例使这个时限大大缩短。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线性的增长,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会进入高原期,产生职业的倦怠感。因为在科研活动中,教师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机缘”条件的促成和外力刺激的介入,保持与专业发展的不断对话,创造发展实践智慧的机会,使得平凡的教育生活变得生动。如果说有人虽有“十年”工作经历,但由于不能“从经验中学习”,实际上只是把“一年”的工作经历重复了十次而已的话,那么经历教育科研的教师就是虽然可能只工作了一年,但他从一年的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智慧和积累的经验,却足以让他抵得过平平常常的十年。

教师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但使所研究之“事”处于研究状态,而且还使研究者整个人都沉浸在研究的状态之中。因为当一个人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他会对某个问题不间断地进行琢磨思考,整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激活和唤醒的状态。在研究中研究者的思想是开放的,他会时刻捕捉和发现新的信息、观察着学生的反应、留心发展的动态。或许在你读书时、听课时,甚至在散步时,在和别人聊天时,在种种不经意的偶然之间,一旦遇到相关因素的触动,就会产生新的想法、解决问题的灵感或形成顿悟。

教育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为了解决,而是为了发现更多的问题,重要的是形成对教育问题积极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形成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发展出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机智。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其说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不如说是问题不断发现的过程。教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也会引出一个新的或更多的“问题”。不仅仅我们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复杂,而且有更复杂的需要我们去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研究中可能会遇到这种连锁反应或“雪崩”现象。

中小学教育科研不会再满足于寻找一个既定的答案、一个结果,实事上也不会有这样的答案和结果,而是要从一个问题开始,产生像原子弹爆炸般的链锁反应,在一个问题的撞击下,产生更多的问题。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加深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检讨和反省着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教育观念。教育专家不是没有问题的人,而是比普通人有更多问题的人,经常思考问题的人。一个真正的专家总是能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发现别人想发现却发现不了的问题。在研究中,不是为了有效地获得正确的答案,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变得更重要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源头,正是中小学教学本身。课堂既是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又是检验和提升教育理论的实践场所。以课堂为开展教育科研的支撑平台,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能够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带动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名师的产生;对于学校而言,教育科研活动能够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劲,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本书提出的基于中小学教学、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模式,对于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范文5

对长沙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高等数学的学习状况展开问卷调查,旨在弄清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基本状况,分析数学课程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不良的非智力因素、课程偏难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并由此得出对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小学教育;高等数学;问卷调查

一、引言

长沙师范学院是一所新升格的本科师范院校,2013年招收小学教育专业第一届本科生。目前,该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小学教育专业开设数学类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素养,帮助他们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必备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等。而在两年的实际教学中发现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类课程的通过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基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和现状,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本科生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现状,开展数学素养的培养和策略的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师范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为小学教育师范生教育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

二、调查研究概况

1.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采用自制问卷,问卷共包含10个问题,从数学学习信念、兴趣、学习计划、听课状况、作业完成、学习适应性、对高等数学课程需求等方面了解师范生数学的学习状况。

2.调查对象本次调研选取小学教育专业13、14级学生,发放问卷321份,回收308份,进行质量审查,收到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为87%。

3.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出不良状况:学习兴趣不浓、自信心不足、对数学学习的价值认识不够充分、学习适应性差、学习方法不当,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对数学有兴趣的仅占34%,对学好数学有信心的只占38%。仅有20%的学生觉得师范所学的数学对未来的教学工作很有用,认为作用不大和没有作用的多达80%。31%的学生能适应数学课程的学习且感觉很好;60%的学生认为数学课程内容多、速度快、不适应;9%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不适应。17%的学生对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师成长之路有规划;61%学生考虑过但没有详细的规划;22%的学生从未考虑。只有15%的学生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配合老师;48%不能一直专心听;20%专心听,但基础差跟不上;7%从不听讲。32%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55%能模仿例题的便自己做,不能模仿的看同学的作业;13%全部抄袭他人。70%的同学课余没有阅读数学类书籍的习惯;20%的同学平均每月能读1-2本;10%能读3本以上。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存在问题:教学内容陈旧,和专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应用性,没有突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学生普遍认为目前开设的数学课程难。在数学课上除基础知识外,有13%希望数学学习中多一些应用实例;36%希望多一些小学数学相关的内容;14%想多一些数学史;37%希望有趣味数学的内容。

三、调查对教学的启示

1.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的因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大部分学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认为高等数学的学习对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没有作用。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在数学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虽然,有些学生也认识到了数学课比较重要,但数学课比较难学,有畏难的情绪。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是一项富有难度的思维活动、智力活动,其中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这些思维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培养提高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只是为及格而学习,难免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来。结合专业特点介绍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实例,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述基本理论知识时穿插介绍数学家的事迹,并注意揭示其人文科学精神价值。比如在微积分的教学中,可适当穿插讲授牛顿、莱布尼兹、柯西的生平和他们在微积分相应理论建立中所做出的贡献,并分析与之密切相关的数学的发展等,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数学的热爱。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为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在开学第一次课,就要阐明大学数学学习与高中学习不同,向学生提出课前预习、课中听课做笔记、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等的具体要求,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持之以恒、贯彻始终,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或辅导中要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学生克服数学认知“难点”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培养终身学习的方法与观念。

2.结合专业需求,优化课程结构,降低课程难度。从2014年开始,对笔者所在学校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课程进行充分的调研,针对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数学内容陈旧、过深、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的现状进行了改革,使高等数学课程由高深性向基础性和应用性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优化和调整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首先抓住高等数学课程的关键内容,把最基本概念、理论、主要的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并适当融入数学理论的发现、发展过程。对于一些重要的数学定理,如其证明牵涉面广,则采取述而不论证的方法,或作为选讲部分,让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选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高等数学知识的难点,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将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克服了代数与几何相关内容重复讲解的问题,有利于“数”与“形”更紧密地结合。两门联系密切的课程成为有机整体,不但能缩短教学时间,减轻学生负担,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把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不强的现象。要强化应用性课程,增加初等数论课时比例,使学生从整数性质的深入研究中体会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概念、方法与技巧。课程优化以后,不仅降低了数学课程的难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完善的数学本体性知识,增强学生对小学数学各学习领域内容、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有利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丰富数学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3.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式上,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兴趣爱好,采取因材施教的分级教学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讲授模块”、“科研模块”和“讨论模块”。“讲授模块”以老师讲授为主;把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留作窗口,作为“科研模块”供学生钻研、讨论,以引导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选择部分与专业应用紧密的内容构成“讨论模块”,以学生讨论为主,老师进行点评。在教学手段上,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使用,采取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教学相结合,建立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环境,创设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条件和机会。将大量枯燥的概念、定理以直观的图形、生动的动画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讲课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到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应用上,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好评。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我们不仅可以讲授更多更新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展示出该课程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基础、类比引导,对部分内容采取了回顾、讲解和展望的方法,同时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高等数学大学第一学期的内容基本上是高三微积分初步的拓展,讲授重点放在学生不熟悉的问题上,引导学生对高三函数、极限、导数等概念与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导数等概念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突出新知识,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己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一些结论。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让学生体会到知识运用的乐趣,自主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体系。这种类比引导,进而独立思考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吕杰.大学新生数学学习“困难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3(09):115-116.

[3]杨高全,李学全.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01):93-95.

[4]王万良.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01):77-80.

小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育;应用

目前,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全世界的文化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经济领域等众多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更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该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灵活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出教学管理的作用。

一、优化小学教育教学内容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小学生对知识面和经验都比较匮乏,其思维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一些复杂的抽象概念,还需要借助一些辅助设备帮助他们构建完善的概念意识。而且,大部分小学生都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比较严重,学习效果非常的不稳定,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来刺激他们的感官,找到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有效手段,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小学生的有效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能够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用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将课本中静态的知识用动态的形式表达出来,从多角度帮助小学生理解知识概念,在视觉、听觉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刺激,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立体化的教育教学空间,将抽象的只是概念有具象化的形式呈现,加深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简化,有助于小学生掌握教学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1]。

二、明确小学教育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点,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教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理论教学,还应该结合实践教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小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小学教师应该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小学教育的趣味性,使小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一步提升了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

三、梳理小学教育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具有随意交互界面和灵活互动的功能,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来开展小学教育。教师可以将各种声音、图片、视频储存在多媒体设备当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的进行切换,实现快捷交互。以计算机为首的多媒体设备本身就具有播放功能,与传统的录音机、录像机设备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到倒回播放出现的教学中断问题,教师可以自主的对多媒体内容进行调控,随时随地回到自己想要的环节,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多媒体内容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人机对话是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使用不仅能够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能够为小学课堂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实现与多媒体的双向交流[3]。

四、构建小学教育教学情境

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拓宽小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课堂,借助各种视频、音频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从而更加深刻的融入到教学中来,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来进行场景再现,实现静态知识的动态化,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特征,借助信息技g将各种抽象化的知识具体表达出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小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4]。

五、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普及,教育信息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师队伍的发展,对我国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灵活的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和需求,为小学教育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改善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从而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博.浅谈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OL].电子制作,2014(24).

[2]杨红莲.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