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理念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理念概念

教学理念概念范文1

现阶段,部分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若不是基于经营类专业开设的,其教学的重点更偏向于经济类的课程;若是基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其教学重点则偏向于计算机类的课程教学,而这些均同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本身意义存在一定差异,从而使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论和实践本应有机结合在一起,然而就目前国内教学现状而言,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多的是侧重单纯课本知识的传授,突出对概念类、理论类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得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单一固定的记忆模板,产生一种挫败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黄金章感。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多是强调说理论知识的习得,缺乏必要的多元化课件,且学生实践的机会也较少,无法真正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法的采用,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从本质上来说,电子商务本身就属于一门比较灵活的学科,若仅仅是依靠单纯的概念知识考核,根本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理论和实际操作是完全不一样的。为此,在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以此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电子商务的教学改革

(一)形成现代电子商务教育教学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商务教学应该是一个集教育理论、教学理念与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师生友好互动的过程,其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知识发展。基于此,新时期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其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乃至教学过程的展开,都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将其贯穿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以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有关电子商务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需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自主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要表现出教学的主体意识,不仅需挖掘出教材本身所涵盖的知识,还需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入手,多角度地进行教学设计,以确保各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后,在课程教学方面,体现创新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疑问意识与探索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积极展开技能与思维的训练,最终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全面展开教学。

(二)落实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

当前中职生在信息素养与接受能力方面的特点,中职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向生产、基层与服务、管理第一线需求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为此,新时期,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中职学校应充分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强化中职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训教学,全面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充分应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实训提供条件。如今,商品的电子化交易已经成为了电商的最大特点,为此,要想确保学校电子商务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序展开,构建一个健全的校园网是其关键所在。现如今,大多数的中职学校也多半拥有自己的校园网,并配有电脑机房,各场所通过网络的连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各部门间的友好联系。故在展开电子商务教学时,教师就可充分运用校园网这个平台,分享一些教学内容、课件或是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获得各方面的资源。其次,借助电商软件,为学生开展电商模拟练习提供有利平台。如在学校机房中装设电商模拟系统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电商模拟练习,而且电商软件的应用,还能为学提供一些比较多见的网络服务平台,比如网上商城、网上支付等,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商交易的进行。其具体功能有:(1)实现B2B、C2C与B2C是等交易;(2)让学生扮演物流企业、厂家或消费者等相关角色,并参与到系统实际运行操作中来完成对相应业务流程的习得,如成立个人网站、申请EDI与在线支付等。通过这样一种电商软件的应用,不仅可帮助教师实现对相关电商问题的探讨,还可为学生模拟交易练习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使之全面了解电子商务进行的相关流程与操作,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最后,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技术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多媒体化。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革新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教学法,即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通过团体或小组探讨,抑或是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强化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并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为学生创造一个类似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方法。但是,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案例的有效选取是展开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故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案例。比如,在讲解“电子商务分类(模式)”内容时,可以选择阿里巴巴来讲解B2B模式,选择淘宝网来讲解B2C与C2C模式;在讲到“电子支付”问题时,可以选择支付宝来具体分析其支付的原理和应用;在讲解“B2C”模式时,可以选择淘宝网或当当网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购物流程与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此来加深记忆。(2)案例阅读。选择并设计案例之后,教师就需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案例,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来熟悉案例内容与相应的背景资料等。(3)案例课程。在学生阅读案例之后,就可引导其进行小组讨论,继而展开案例教学。比如在讲授“电子商务物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包裹、联邦物流等的做法;或是采取体验式的案例教学模式,通过角色的扮演或情境的模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给出问题解决方案。比如,针对一家不知名的B2C企业,安排学生扮演企业运营者,使之思考应该如何规划与运营,才能使企业脱颖而出,并提出相应方案等。(4)案例分析报告。在完成上述环节之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本次案例教学,完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重点分析案例,对其进行总结,以此来加深对问题的解决与对知识的理解。第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引导下学生围绕一个共同任务进行主动的探索与协作,并完成任务的一种学生实践活动。在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合理设置情境与提出问题是其关键所在。如针对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利用C2C网络购物”这个内容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就可这样进行:首选,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C2C流程图,使学生对该内容有一个直观上的理解,认识到该购物流程的主要对象就是卖家、买家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了解到买家可自主选择商铺或商品进行交易,并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这时卖家发货,待买家确认后,进行再次付款确定与评价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C2C购物的目标,并具体结合购物目标设置相应的情境。

教学理念概念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 凸显重要概念 教学设计 靓点

从艺术家的角度,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合演一幕戏剧。这“戏剧”中潜含着三条线:教学线、知识线和情感线。教学设计具有自己的独创性。教师决定学生,教师影响学生,教师发展学生。

我们曾提出不同类型课堂:对话课堂、质疑课堂、展示课堂、思辨课堂、育人课堂、快乐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特色课堂、双主课堂、卓越课堂……衡量老师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能不能站好课堂,站稳课堂。课堂教学除了是每一位教师的家常便饭,还需要在许多关键的时候展示: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评职晋级、高中观摩学习……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

现代的课堂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有机的整合:既能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又能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每一位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的教师,都会同那些充满青春生命活力的青少年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不仅体现出原有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价值,而且也充分显现出它的主体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价值。

课堂教学中总存在一些误区:教学内容随风而去、教学环节游离不清、教学板书杂乱无章、教学面面俱到,不能凸显核心概念。教师按照自己的解读、自己的理解教,把教材的要求、课本中探究的问题、与相应的练习弃之一边,结果是教师教得多、教得深,而学生却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结局。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概念、理论、实验等的掌握和熟练过程。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规划性。如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等。有了整体规划,教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的运行。第二,超前性。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会做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为提前完成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第三,创造性。教师总是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独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所谓学生观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现代学生观认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是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人权的人,同时,学生也是有潜力的稚嫩的、不成熟的人。

第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是培养人不是锻造工具;学生不是容器,是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楷模;学校不是学生的囚笼是学生快乐学习生活的天堂;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技能、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第三,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是多向活动;教学是信息交换活动;教学是情感交流活动;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从“匠人”到“专家”;从“拉纤者”到“引路人”;从“孤军”到“团队”;从“蜡烛”到“打火机”。

第四,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目前,很多老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五、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设计重在质量观,通过设计应当收获教学的“广度”――教学的拓展性,也要收获教学的“深度”――教学的深刻性,更要收获教学的“厚度”――教学的思想性。

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因此,要求教师境界要高;观念要新;思想要活;视野要广;行为要实。要以新课程的意识促成教学活动“过程优化”

六、教学设计的靓点

(一)凸显主体,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设计。

(二)立足于“导” ,教师时而“站住”,时而挺身而出,时而旁敲设计,时而隐退幕后,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策略和方法,渗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风格的教学设计。

(三)把握课标,凸显重要概念教学,创造性使用教材,启迪智慧,彰显学科之美的教学设计。

(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影响人的终生的教学设计。

七、在教学设计中凸显重要概念教学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何凸显生物重要概念教学对提高生物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想谈谈关于如何凸显重要概念的一些想法。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概念,形成认识。把从单元知识教学划分为核心概念和一般概念。

第二,在概念教学时要注意提供给学生可供分析的图片、模型或情景材料,图文可结合,而不要只是让学生空洞地想象。

第三,梳理知识梳理要到位,对关键性的概念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 重视比较与联系,找出学生容易弄混和弄错的地方。

第四,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概念教学。应用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例如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酶的作用和本质、遗传定律等都应该应用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通过探究实验进行概念学习教学。

教学理念概念范文3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行为;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它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当重视概念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然而,在现实环境中,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概念教学把握不当,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学习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下面笔者根据相关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物理教师概念教学行为的优化方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外部环境对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感性知识是学习物理概念的基础,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挖掘问题、探索事物本质的物理环境。比如,运用实验来使学生感受日常生活当中隐藏的物理现象,从而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或者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构建物理概念,例如,在学习“力”这一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列举拍球、提水桶等被熟知的事例来创设物理情境,从而获得感性知识,为物理概念的形成做好准备。

二、引导学生做思维加工

感性知识是形成概念的第一步,而对感性知识做思维加工则是将感性知识转变为概念的重要一步。对此,物理教师应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将次要因素排除,留下主要因素,从而归纳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构建物理概念。例如,在学习“能量守恒”这一概念时,教师不宜直接搬出结论强制学生记住,而应当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能量守恒”这一概念: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三、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

在物理教学中常常能够见到比较相似的物理概念,比如“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为使学生准确把握物理概念,教师在概念教学行为中务必要指导学生对相似概念进行区分,而区分的方法即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分各种相似概念之间的细微、本质的差别与联系,从而避免混淆不同的概念。

高中物理教师概念教学是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也是保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转变不良的概念教学行为,使概念教学的教学效益得到提高,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激发。

教学理念概念范文4

一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寄予厚望。但是传统的高职教育由于专业设置不合理,使用教材落后,实训实践场地不足,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能力不足,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高职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教育是以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所有的教学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体系设计都是基于此目标展开的,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向产业发展提供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和目标职业匹配度高,所以高职教育教学成果最直接的评价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上岗后的适应能力。

2两者的教学内容不同

高职教育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要掌握与实践工作关系较为密切的业务处理能力、动手能力与交流能力,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建设列为教学重点,课程设计专业性强,一旦就业能为企业创造明显的效益,高职教育各专业课程差别较大。

3生源情况不同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体系下,高职教育的生源普遍较差,大多是没有希望考上大学,转而进入高职学习,希望通过掌握一定的技术来实现就业,所以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数学建模给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开辟了新思路,数学建模为数学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应用搭建了桥梁,在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下,采取数学建模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动手应用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3]。

二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内涵

1数学建模的概念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理论和现实问题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将实际问题抽象、归纳成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方法等手段研究处理实际问题,从定性或者定理的角度给出科学的结果[4]。数学建模的发展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提供了途径,对于现实中的特点问题,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其内在规律和问题,运用数学研究的成果,结合计算机专业软件,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后,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转化成为数学问题,借助数学思想建立起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理念基于数学建模的这种学科特点,可以把数学知识应用化,因此,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理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首先,确立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学习数学建模为途径;其次,结合教学内容,开发相应的数学建模案例,因地制宜、因生制宜,根据专业不同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最后,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课外数学建模学习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应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建模竞赛[5]。

三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途径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这种没有区分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往往带来的结果是造成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失去兴趣。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是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提高为目标,以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为出发点,以数学建模为途径,以教学方式改革为保障,打造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新模式,全面提高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1结合专业特色,突出数学教育的应用性

数学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性学科,理论性强,体系性强,对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差的高职生来说感觉难学、枯燥,这是因为高职数学教育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在专业学习中和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学生感觉知识无用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去学,之所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就是为了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只是纸面上的写写算算,数学可以把实际问题抽象化,变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的研究方法给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样高职数学教育就不再是课堂上的照本宣科,课下的演算作业,将基础数学教育和学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带来学生用数学解决专业问题是大幅度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2结合学生能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高职学校的生源不如普通高校,一般学习基础较差,对于专业实训课并不明显,但是在基础学科教学过程特别突出,很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甚至一点印象都没有,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在课堂授课时给予实时的补充,以助于知识的过渡。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在掌握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设置教学目标,对于基础知识水平不高、学习兴趣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进行课外辅导。高职基础课教育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和专业特点,把迁移知识运用能力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辅导,高职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数学,更多的是发挥数学知识在其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提高

高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尤其是对于学了十几年都感觉头痛的数学,要想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认识,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很难,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改革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低由于低年级学习时受到的挫败感,因此要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学会数学的成就感,这样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先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再从全部课程学习中发现表现优秀的个体,组织参加建模竞赛,进行单独赛前加强指导,用这些榜样的力量提高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数学建模作为提高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点”,能够以其趣味性强,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4改革教学及评价方式,建立面向应用的数学教育体系

由于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期末的一张试卷,而是一个个数学建模案例,需要学生运用本学期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数学模型运用能力,实际过程分析和解题技巧等多方面给出评价,同时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将其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通过以上各个方面评价的加权作为最后的评价指标。这种以数学知识应用为基础,直接面向应用的高职数学教育模式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应用能力,符合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对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是推动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新举措,也是推动高职基础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低等问题,通过“案例驱动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再次对课本知识进行思考和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引入数学建模理念教学,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既保证了高等数学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完整,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也改变了以往对于数学学习的学习态度。高等数学作为高职教育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上具有重要作用,是理工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也为同类基础理论课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范例。

参考文献

[1]孙丽.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应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科技资讯,2011(22):188.

[2]贺静婧.引入数学建模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2):42-45.

[3]王妍.以数学建模为载体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C].2013年创新教育学术会议(CCE2013)论文集,131-134.

[4]刘振云.将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106-108.

教学理念概念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31-01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有效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有所提升的关键,新课改要求当代教育课堂要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应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数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不仅需要依据新课改理念作为大的指导方向,同时还应当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如此才能有效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全面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了课程改革的实效性。课堂是进行教学的根据地,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并不应当是教师自身的表演,而应当是一个师生全面互动的舞台。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新课改的明确要求。就数学课堂来看,传统的教学课堂都是以教师作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并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加之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难度,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启发式教学,通过全面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的“方程”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通过天平的趣味实验引导学生对方程形成初步的认知,即方程的两端应当像天平一样达到平衡。这样的互动,既能够高效引导学生回归课堂,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其相应的年龄特点,是思维和认知养成的重要阶段。而学生思维的形成必然离不开实践操作。数学学科本身理论知识相对复杂,要想凭借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并非易事,同时鉴于数学学科本身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机会的给予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在进行“找规律”教学时,教师应当大胆将问题交给学生,放开手给予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将学生对数字规律的兴趣应用到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当中。教师在学生充分思考之后,再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习惯,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

三、融合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新课改当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帮助,以培养学生掌握并具备基础的数学知识。数学学科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数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思想的深度。对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新课改理念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基本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思维高度的提升,从而使数学知识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比如在进行“认识负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正数和负数之间关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明确负数的相关概念及应用。使学生对代数思想形成初步的认知,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负数和正数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正、负数相对应的函数思想,潜移默化养成数学思想,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符号化”特征。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打好后期数学教学的基础。

四、制订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计划

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相对复杂且覆盖面较为广泛,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深入学习数学打牢坚实的基础。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群体呈现出来的个性化差异也十分明显,对于所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效课堂的保证,是要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将理论的灌输“一视同仁”,并不能满足全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方式和内容能够真正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多为学生施加人文关怀。积极给予学生以更多的鼓励,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温暖的学习环境。并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信,形成归属感,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打好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对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全面的改革已然成为了必要举措。只有教师充分认清新课改的方向,并以此为指导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理念和手段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才能切实保证有效课堂教学更有力地助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纪红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2]聂秒飞.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2).

教学理念概念范文6

本课题的研究以“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为代表,提炼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决定不同的教学效果的基本观点。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本课题是我校生物教研组首次承担的重大课题,对插图、模型、生物学概念三个方面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形成本课题研究的总报告。

一、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热情

本课题研究中,根据我校课程的设置和人员变动情况,对原课题设置的研究内容做了相应调整,增加了厚度,拓展了宽度:新增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素养的学习和提高,课题研究思路和导向与原申报书中进行了有机整合,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上进行了创新,设置了插图的研究、生物学概念的研究、模型制作用于教学上的研究。课题负责人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原则:让新的教学理念全部走进课堂;让新的教学思路贯穿于课堂;让新的教学成果完全来自课堂;让新的教学方法完全用于课堂。优秀的教学成果来自一线精彩的课堂。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学生的思维转变,也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课题组教师处理新教材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方方面面,先重在于研,后重在于教,有研有教,才有教学成果的转化。课题组成员从研究中丰富了自己的学科教学思想,完善了自己的学科教学体系,使自己在研究中得到了进化和发展,真正体验到了教学理论来源于教学实践,来源于最精彩和最精华的课堂教学,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就自然成为教学理论。有了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才表现出生机和活力。课题研究是中、高级教师继续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需要、延续,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互为认同,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研究决定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决定教学出路,缺乏研究能力或者是照本宣科的教师,其课堂往往贫乏、空洞,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激发了全体教师对新课程进行教学研究的热情,体现在每一次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中,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热烈讨论,使我校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教学中,人人都能得心应手处理新教材,人人都能在课堂上用好45分钟,进一步向高效课堂迈进。

二、课题组人员通过学习,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区别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业务素养、应对新课标教材的处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学科教学研究的热情,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的目的。力图使教师以最快的速度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使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能正确处理教材,实施概念教学、插图的教学,使青年教师逐步向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过渡。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组织研究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标教材的相关理论,正确区别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形成共识:研究性学习定位于课程改革,而探究性学习则定位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服务于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是基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对生物学科的科学研究,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注重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让学生注重探究的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获得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提高生物学科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把探究性学习这一重要理念用于插图、概念教学、模型教学、实验教学之中,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让学生生硬地记住生物学概念,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概念、理解概念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概念教学中,加强了“一条龙”的教学:概念的认知—概念的理解—概念的活化—概念的灵活应用,注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抓好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研究得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不同的教学方式决定不同的教学效果

根据原课题申请书中设置的方案,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教材中,对同一内容“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和同一教师,用不同的教法,在不同的班级(实验班级2个,普通班级2个),新课完成后,立刻用10分钟时间,用同一检测试题进行测试,比较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别,来说明“不同的教学方式决定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一结论,见表1:

注:(1)传统教法:以教师讲述、谈话为主,未利用教具、自制模型。

(2)探究教法:充分利用教具、自制模型配合贯穿,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讨论、动手,以亲自体验为主。

通过上述比较,满分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平均分四项指标,探究性教学比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要好,这进一步说明:不同的教学方式决定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在教学实验研究中,进一步本文由收集整理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扬弃”,保留其优点,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入到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本教学研究中,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学习方式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克服过去学生对生物知识死记硬背的问题。在教师的引领下,构建以探

转贴于

究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找出被动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传统教法的班级只选择了2个,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四、特色与创新

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经过课题组研究成员的讨论,增加了对插图和生物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研究。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尤其与图片的有机结合,强化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又突破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符合新课标教材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表明了概念教学在新课标教材中的作用,这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1.在插图的实验教学方面

对人教版必修一、二、三教材中的全部插图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出分类标准,研究插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各类插图与必修一、二、三教学内容的关系,提出插图的教学策略。以必修一教材中“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为典型代表,提炼出插图的识图、释图方法:仔细观察,抓住重点,辨别结构,记住名称,找出差异,知其功能,总结规律。教学中贯穿着探究、合作、讨论,并设置出插图的一般教学模式及教学中设问的一般规律: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是什么?注重识图、释图教学的科学性与趣味性高度统一,处理好预习、新课教学及复习课中识图、释图的区别。

同时,在插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感悟的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形态美、认识生命科学家的崇高美(体会科学无国界和科学家贡献全人类的博怀)以及生命的结构美。

2.在模型的实验教学方面

在“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中,由于球棍模型中的原子有杂化轨道不在同一平面上,不利于观察,教材中要用到与高中化学的学习不同步的有机化学知识,高一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特别是对连接各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共价键)感到极为困惑,氨基酸的平面模型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成空间结构。在此内容的教学中,提出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重点、难点突破的7个对策(指导学生构建氨基酸模型→原子间的化学键介绍→课本后习题改为课堂练习题→加强通式的理解和记忆→用模型解决蛋白质结构中脱水缩合的问题→图文转换处理蛋白质的功能→突破主题)。

3.在生物学概念的实验教学方面

在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中,通过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9个具有从属关系一般概念,进行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概念的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通过教材中的8幅插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对学生成功实现了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从而突破了本章节中核心概念“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教学。

审视新教材,在无图不成书的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处处闪耀着生命的迹象。生物的形体美,是大自然中的恩赐,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给予了她美丽。走进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就仿佛贴近了生命,体验生命之美,感悟生命之伟大而艰辛,让学生贴切地理解生命之生。

4.在教材教法的研究方面

在课题组人员的研究中,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与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针对不同班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一切学习积极因素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问,敢于发现新知识,成为教学研究的亮点。

由注入式满堂灌改为学习探究,尝试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获,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教师的权威地位下降,成为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伙伴,教师真正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得到充分展示和表达,符合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略,并将在课堂教学中的成果提炼出来,在重要的学术杂志上公开发表,每篇公开发表的论文,都体现了成果的重要性而被其他专家认可,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创造

转贴于

性较强的特点。

五、阶段成果的投稿及发表

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投稿于4种期刊: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杂志;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国家级杂志;广西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学教学参考》省级杂志;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教育科学论坛》省级杂志。

在重要阶段性成果的收集中,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被相关杂志社的审稿专家予以认可,对投稿中的原文未作重大修改,保持了作者真实的课堂教学思想,展示了课堂教学中的精华。这说明优秀的教学成果来自一线精彩的课堂,教师是怎么进行研究的,在课堂上就应该怎么去讲,教学论文也应该按这样的方式去写。因此,课堂教学是研究成果诞生的摇篮,是成果的发源地,是教学理论来源的主战场。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及继续研究的设想

1.课题命题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原课题研究的范围太大,太泛,针对性不强,什么子课题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故此,对人教版教材的课题研究以小课题的研究为主。人教版的主体结构中,分别对挂图、核心概念、生物学实验三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小而细的课题研究使课题的研究对象更加全面,更加细致,更加深入,更加具有说服力,课题的厚度和宽度都得到了更好的拓展,更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意义。

2.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不同的教学方式决定不同的教学效果”是事实,还应该增加对学生的书面采访和个人学习情况的访谈,说服力会更强;学生识图、释图能力加强了,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研究中被弱化,未能反映出来;研究方面的证据收集薄弱;由于研究时间过短,研究的内容只集中在必修一,未见必修二、必修三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