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市场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市场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市场发展

水产市场发展范文1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问题;建议

    五常市座落在黑龙江省南部,张广才岭西麓,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活动积温2900度左右,是优良的一季寒地粳稻种植区。全市幅员7512km2,地貌构成是“六山一水半草三分田”,辖24个乡镇,262个村,人口102万,耕地25.91万hm2。商品稻谷10亿kg,水稻总产值打破50亿元,水稻面积和商品量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居首位。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面积10万hm2,有机水稻基地认证面积1.4万hm2。

    一、水稻发展现状

    1、品种应用

    根据市场不同需求,五常市水稻生产中有4种不同稻米类型:优质高产品种松粳12号、松粳9号、松粳14号、龙洋1号、东农428、东农425;香稻品种以五优稻4号、松粳香2号为主栽,糯稻以松粘1号、通粘1号为主栽;黑稻以黑珍珠、龙锦1号为主栽,形成了以优质为主线,特种稻为辅助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结构。

    2、推广普及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五常稻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推广旱育稀植技术以来,栽培方式正由过去的33穴/m2,每穴5-7苗的密植型向稀植(25穴/m2、每穴3-5苗)发展,单位面积收获穗数由主茎占30%左右向12%-15%过渡。大面积推广的插秧规格为30cm×19.8cm、33cm×16.5cm每穴插3-4苗。

    育苗以大棚隔离层育苗为主,钵育苗为辅;插秧以人工插秧为主,机械插秧应用面积小,主要原因:稻田面积小,地势高低不平,形状也不规则。田间管理根据当地条件、生育进程、长势长相等进行水肥管理,配合化学药剂灭草防病,确保水稻正常生育。五常稻区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形成了具有本市特色的“两早、两稀、两控、两晒、两防”的优质高效“十字”栽培模式。两早:即早育壮苗、早插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苗床播种,12-13℃时插秧。两稀:秧田稀播、本田稀插。两控:控制氮肥总量、控制杂草。全年施氮总量135-145kg/hm2,N:P2O5:K2O为1:0.7:0.6。选用低毒除草剂草克星、田秀清、威农等农药控制杂草。两晒:分蘖末期晒田、抽穗前3-5天晒田。两防:防治稻瘟病、防治稻曲病。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两病发生蔓延。

    二、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未解决问题

    1、种植水稻品种繁多。品种多样化,对五常市稻瘟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利于加工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冷害发生频繁,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3、农业水利设施老化,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不高。

    4、生产收贮不规范,降低了稻米品质。农民产前选种依据个人习惯和经验;产中依据传统方法和经验进行水稻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收获储藏方面,收获稻谷往往是根据季节和气候估计成熟率进行收割,随意性大。稻谷干燥基本依靠阳光和人力翻晒,在水泥晒场和公路路面晾晒,易混入砂石、尘土和有害物质,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品质;稻谷混收混储,降低了稻米的品种品质。

    5、稻米加工企业多而不强,产值贡献较小。除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外,大多数加工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生产基地,对农户带动作用小,企业自身也缺少优质稻源。

    三、对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

    1、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百万亩水稻种植优势,发展优质绿色水稻生产,加大水稻科技投入,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培植,建成规模化、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带动优质米加工业向深层次发展。

    2、规范“订单生产”,提高合同履约率。积极探索稻米订单风险规避机制,建立稻米产业风险基金,共同抵御和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规范稻米生产行为,坚持优质优价原则,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稻,逐步淘汰劣质品种。

    3、根据稻米产业布局,实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商品率。单收单储,单品种加工,保证稻米品质。

水产市场发展范文2

一、发展情况及主要模式

“鱼稻”、“鸭稻”和“蟹稻”等种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在我国早已有之,最早起源于稻田养鸭,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在北方特别是像黑龙江这样的高寒地区,“鱼稻”、“鸭稻”等种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则很少有人运用。近年来,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提倡和指导下,全省各地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为载体,以生产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在原料主要是水稻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将水稻、玉米的植物生产与鸭、鱼、蟹、蛙、鹅等动物养殖结合起来,形成复合生态系统,取得比较明显的综合效益。据统计,2016年,全省有38个县(市、区)建设种养殖相结合基地71个,面积20.3万亩。其中水稻基地195个,19.9万亩,分别占种养殖相结合基地的96%和98%,基本覆盖了全省水稻主产区。

模式之一:“鸭稻共作”模式。以五常市杜家镇王家屯合作社为代表。选择野性大、爱吃草、不会飞的鸭种,在出生20天左右放到稻田里,鸭稻共同生长,待到水稻抽穗鸭子离开稻田。利用鸭子在水田里行走,吃掉和踏没田间杂草,同时摩擦水稻叶片,提高防病菌能力;鸭子不仅吃害虫,而且鸭子身上的气味也能趋避害虫,起到除虫作用;此外,鸭子粪便为水稻提供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模式之二:“鱼稻共生”模式。以桦川县五良纯生水稻专业合作社为代表。水稻与田鱼共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由于没有化学农药的投放,对周遭的生态环境有重大的保护作用。水稻与田鱼之间有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田鱼啄食稻杆下多出来的谷以及周边的杂草,使稻米营养更为集中,田鱼日常于田里畅游,更可以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翻松泥土以及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而水稻引来的各种昆虫又为田鱼提供食物。

模式之三:“蟹稻共育”模式。以绥滨县为代表。主要根据稻养蟹、蟹养稻,蟹稻共生的理论,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各自的作用。稻田养蟹好处很多,蟹能清除田中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互惠互利,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系统。

模式之四:“蛙稻共成”模式。以桦川县春鹏水稻专业合作社为代表。“以稻养蛙,以蛙护稻,以蛙促稻”,全程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巧妙利用自然食物链,通过生态农业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推动种养殖结合水稻生产确定的成效

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推行“鱼稻”、“鸭稻”和“蟹稻”等生态生产模式,不仅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在保护农田环境的同时,又生产出优质稻米、鸭肉等农畜产品,走出了一条通过保护和改善资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

成效之一:经济效益明显。以鸭稻模式为例:鸭稻亩产340公斤,出成品大米170公斤,每公斤售价60元,亩产值10200元;鸭市场售价50元,每亩18只鸭子,每亩收入900元;亩种植成本为1400元,养鸭成本1800元(18只×100元/只),总成本3200元;每亩效益7900元。其他如蟹稻、鱼稻和蛙稻亩均效益也都在6000元以上。

成效之二:生态效益突出。调查显示,当稻田载鱼量达每公顷1,500公斤以上,B鱼一年后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可分别提高57.7%、78.9%及34.8%,土地的营养大大提升,更有助稻谷增加产量约5至15%。从一些基地看,推行“鱼稻”、“鸭稻”和“蟹稻”等生态生产模式,各地都更严格地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增施农家肥,减少或停止化肥施用,进一步改善了基地及周边环境。

成效之三:社会效益多样。推行“鱼稻”、“鸭稻”和“蟹稻”等生态生产模式还带动各地积极采取互联网等现代营销模式,扩大了农产品影响面,提高了品牌竞争力。望奎县龙蛙米业建设的鸭稻有机基地,以“土地认养”方式的销售,目前客户认养土地500亩。

三、发展思路和建议

作为政府部门,对于“鱼稻”、“鸭稻”和“蟹稻”这些利国利民、有利于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这项工作,应切实纳入日程,强化措施,积极予以推进,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建议之一:抓好典型,做好示范。各地要把推广特色种养殖模式工作纳入日程,安排专人负责,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当地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发展。

建议之二:精心组织,做好培训。要及时总结稻田生态种养殖生产的经验和做法,制定操作规程,指导更多的基地按照标准生产。开展特色种养殖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基地人员相关知识,为推广特色种养殖做好技术储备。

建议之三:加大宣传,推广产品。要深度挖掘鸭稻、蟹稻、鱼稻等基地的特色,找准产品卖点,吸引公众注意力,推广产品。

水产市场发展范文3

一、基本概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市共有大小水产加工企业34多家,被列为国家级先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华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华盛、华忠、香海、水产城),温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__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其中年产值逾亿元3家(华盛、华忠、香海),5000万元以上9家,并有8家水产加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华盛水产品加工厂和华忠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还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全市年水产加工能力12.2万吨,水产冷库37座,日冻结能力780吨,冷藏能力每次4.3万吨。20__年水产品加工产量7.6万吨,同比增长5.71%,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8.1%,出口创汇6300万美元,同比增长3.85%。水产品加工产量、产值、创汇额分别占温州市的32%、30.5%和46%。水产品总产量、渔业总产值均居温州市的第三位(产量仅次于苍南、洞头,产值仅次于苍南、乐清),在全省排名列为第九位,跻身全省十大渔业强县之列。

二、水产加工与流通业发展情况

水产加工与流通业是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加工园区崛起。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__年开始兴建__水产品加工园区,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斗,目前该园区已基本形成,规模和设施属国内一流。实际使用面积380亩,计划总投资3.1亿元,现已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先后有16家加工企业入园兴建新厂房,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拥有万吨级以上冷库4座(华盛、华忠一期已建,华忠二期、渔业冷冻一厂在建),千吨以上6座。加工园区建设规划先进,布局合理,与__水产城连成一片,实现了产、供、销、渔、工、贸一体化,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20__年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浙江省科技兴海海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20__年我市被中国水产品加工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水产品特色加工之乡”。

二是流通渠道畅通。20__年建成了总投资1.3亿、占地104亩、建筑面积67290平方米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__水产城,拥有摊位644个,年交易量达29万吨,交易额29亿元,其电脑信息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大型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设施均居国内一流行列,属全国百家最大商品交易市场、全国首批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定点采集单位和省百强市场。

三是龙头优势突出。如知名的华盛、华忠、顶味、香海、冷冻一厂等上规模加工企业相聚一起,其产量、产值、出口量、创汇额、利税等指标已占全市水产加工总量的80%以上,且企业员工达2500余人,占全市同行员工数的70%以上。这些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与辐射效应和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千家万户,有力地推进渔业产业化的进程。

四是科技含量提高。我市水产加工企业历来重视科研开发工作,近几年纷纷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水产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省水产科研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进行科技联姻,组建企业研发中心。华盛、华忠等企业聘请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水产加工专家,瞄准国际市场,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创汇能力。目前全市已有5家(华盛、华忠、眯眼、香海、顶味)水产加工企业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科技型企业,分别承担了省、市科技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10多个,有的还获得创新奖、进步奖。华盛水产加工厂投资3200万元率先兴建了温州市首座万吨冷库,冷库实行自动化电脑程控操作,冷藏的温湿度进入计算机程序。

五是注重行业创新。华盛加工厂在20__年投资5600万元建造了全国第一艘海上移动水产加工船“华盛渔加1号”的基础上,20__年又配套了三对(6艘)水上加工捕捞带头船,大大提升了我市水产加工档次。“华盛渔加1号”引进日本先进水产品加工流水线3条,可以把水中捕获的鲜活鱼虾,在海上直接加工成成品、出口创汇,不仅确保了海产品的鲜度与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减少了渔船返港销售的中间环节、节省油耗,延长海上生产时间,为渔民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顶味食品公司引进美拉德热反应和微囊生物工程食品工艺新技术,从低值鱼类中提取香精、香料等调味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华忠、拓海水产食品公司引进韩国鱼糜加工先进成套设备与技术,开发人造蟹肉以及鱼丸、鱼饼等系列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这些都是属于水产品深加工的新项目,是21世纪新技术应用的范畴,体现了生产力内涵。

六是品牌意识增强。我市水产加工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跟随世界潮流,采用现代化生产加工技术,不断强化品牌战略,使加工品种向着“方便化、营养化、多样化、成品化、健康化”方向发展,如华盛水产加工厂先后开发了“大三元”牌丁香鱼和鳗鱼片等上百种熟食小包装;华忠公司利用低值鱼类开发的人造蟹肉、鱼糜、鱼丸等系列“华辉”牌(省名牌)产品,颇受消费者青睐,进入了欧美等市场;香海食品有限公司的“奥和”牌(省名牌、著名商标)小黄鱼深受消费者的喜欢,打入了全国各地超市,成为送礼佳品。全市水产加工产品四大类(冻品、干制品、腌制品、休闲食品)200多个品种,已正式注册产品商标20余个,其中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华盛“大三元”牌虾皮,全省水产品仅2家)、省级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农产品5个。近三年来,我市水产加工企业参加欧盟、国内各种农博会、渔博会、科交会、展销会等活动,先后获取省级以上的奖杯、奖状30多个,其中金奖7个、银奖16个。

三、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

近年来,我市水产加工与流通业发展迅猛,成效斐然,但与市领导的要求以及与全国先进县(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与山东的青岛、烟台以及广东的珠海、江门

等地一些大型水产加工企业,其年出口额达亿美元相比,差距甚大,就本省而言,我市年出口额仍落后于舟山的定海、宁波的象山,居全省第三位,尽管我市水产加工业规模与效益虽居温州前列,但仍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我市水产加工业所存在的问题,除了面临的渔业资源继续衰退和全球性金融风暴外,主要是企业多而散,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积累投入资金能力偏低,社会化组织及自我防范风险和参加市场竞争能力不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精深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知名品牌不多。其次是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乏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第三是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影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议与对策

加快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增大出口创汇能力,分享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历史课题。一是必须牢固地树立忧患意识,不断增强水产加工业发展的紧迫性;二是必须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水产加工业向纵深发展,加快低值水产品综合开发,以及合成水产食品、水产保健食品、美容食品等开发,不断提高优质水产品深加工的品位与档次;三是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水产品加工业运行质效,包括完善加工质量保证体系,信息服务系统,加工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投资格局以及渔业标准化产业组织化程度;四是必须抓好引导调整,促进水产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包括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对水产加工业的投入,放开搞活水产加工企业,开拓水产品加工市场,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发展产业经营等,只有这样,才能使__的水产加工业立于不败之地。 文秘站:

具体对策:要坚持“立足优势,面向市场,科技为本,梯次推进,规模发展”的20字方针,围绕着进一步建设水产加工园区,做好“四大文章”:

一是立足建设国际化水产加工基地,全力做活做深国际认证大文章。从国际市场对水产品安全卫生,绿色消费的需求,建立健全水产加工生产标准体系,整体推进国际认证工作,使水产加工龙头企业中国际认证率达80%以上,为水产品突破技术堡垒,挺进国际市场开辟更加广泛的“绿色通道”。

二是做好建设规模化水产加工体系,全力做活做深培植龙头企业的大文章。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实现__水产加工也由“点式”向“板块结构”迈进,力争在近期内再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温州市级龙头企业3家。

水产市场发展范文4

关键词:辽宁省 水产品 出口贸易

一、辽宁省水产品出口现状

辽宁省是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大省,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海上辽宁”之称。水产品贸易发展较早,基础优势雄厚,它的出口也牵动着辽宁省经济的发展。省内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带动了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且政府全面贯彻“走出去”的战略步伐,扩大出口市场调整市场结构,引导企业积极走向海外市场。因此,辽宁省水产品的出口一直占据着辽宁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每年水产品的出口额都占据总贸易额相当大的比重。

我国沿海地区中,辽宁省对我国水产品的出口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也是辽宁省水产行业能够稳步前进的关键所在。辽宁省水产行业起步较早,特别是作为辽宁省水产品行业发展基地的大连市,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大连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并拥有东北地区最大港口大连港,更为水产品的出口创造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不仅仅是依靠水产行业起步早,关键性作用还在于辽宁省的区位优势。

辽宁省水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集中分布于香港、日本、韩国、欧盟、美国等国家。但是目前的出口贸易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2014年出口额下降,2015年辽宁省的水产品质量检测出现严重问题的状态下,辽宁省水产出口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

产业集群效应是辽宁省水产品出口的另一大优势。首先辽宁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使得水产品种类繁多,尤其像辽参这一品种,特指辽宁大连所产的海参,除此之外,大连的海胆、扇贝、鲍鱼,丹东的海蟹,牡蛎、鲅鱼、多宝鱼、加吉鱼、黑鱼、黄花鱼、海螺、皮皮虾等各样种类。可以说中国北部海域的水产品在辽宁省都能看得到。因此辽宁省的水产业原料供给充足,促进了水产品出口贸易以及其他关联行业的飞速发展。

二、辽宁省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些资源能源、高新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的不足,可以加强和国外的交流,从国外或周边地区引进、学习。而对于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且可以自给自足的产业,在饱和的状态下需要积极的走向国际市场,加大出口增加销量,形成竞争优势增强出口竞争力。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无保障

水产品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产品的质量安全上的检测不够有力,导致了相当严重的后果。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2015年五月至六月期间,我国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总局进行安全抽查监测水产品253批次,不合格的样品24批次,在此涉及到辽宁省沈阳、大连、抚顺、鞍山、盘锦五个市的共7批次。虽然监管部门对此采取了解决措施,停止了该生产经营单位的水产销售,但是对辽宁省水产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是无法挽回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在对于食物上的追求消费中占据总消费额中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在针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受到的关注度更是极高。在回顾近些年来的种种大事件,例如地沟油、食物中毒、天价海产品等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状态下,消费者在越来越重视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同时,也对企业的信用产生了质疑。

(二)企业缺乏品牌意识

除了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一点,水产品出口的品牌意识也是许多水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靠辽宁省发展水产业的优势,水产品出口企业较多,可是品牌企业少之又少。除了比较著名的水产品牌“獐子岛”在国际上比较具有品牌优势之外,其他的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辽宁省水产品企业存在的现状是对于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业务较为熟练,只利用这种业务让辽宁省水产行业不能利用自身发展优势,因此水产行业很长一段时期,完全处于低附加值、低利润的状态。据数据分析以及研究表明,许多国外很有名的水产品其实是利用我国的加工技术,廉价的劳动力将水产品加工后出口到国外,国外的许多企业纷纷注册,让这些从我国出去的水产品变成他们自己的品牌。导致了水产品出口只是让我们得到了相当低的利润而国外创立的自主品牌在市场上要赚取比我们多十几倍的利润。

(三)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辽宁省水产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其水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多分布于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在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经济主体下滑。“货币战”以及各种“贸易战”让人民币在面临升值的压力下,对整个水产品行业的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出口形势严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个国家为了降低本国的生产成本,维护自身利益,实施贸易壁垒且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例如日本实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加强了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质量监测,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质量监督检测管理机制。其他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水产品出口也进行了多次政策改革,繁琐的通关程序、卫生注册制度、执行信息标明制度等严格的限制了我国各种出口企业的发展。并且造成了更多的产品成本的增加,降低了销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出口水产品的利润。

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增加销量的同时又要控制成本的增加,陷入绿色贸易壁垒的陷阱中。经此长期发展,辽宁省未能调整市场结构,且贸易壁垒又加剧了水产品出口数量下滑,将会导致了水产品市场发展逐渐滞后,反而让经济下滑。因此开拓海外市场,促进水产品出口的市场多元化发展充满了重要性和必然性。

(四)深加工技术开发滞后

无论是农林牧副渔,还是工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辽宁省水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导致水产品低附加值、低利润,已经严重阻碍了水产品出口,对于水产行业本身来说,经过了水产的饱和状态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已经不在了,可以说水产品的出口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其次,如今国外市场对于我国的技术型贸易壁垒加深,严格把控质量关、技术关。使得辽宁省的水产品出口增加变得越发的迟缓。

三、推动辽宁省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加大辽宁省的水产品出口,企业和政府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发挥自身优势。从商品的品牌与质量安全建设、市场的开拓和对外开放力度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几个方面分别对于其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企业角度

1.注重水产质量安全

完善水产品品质安全的建设是水产品发展的根本,是促进辽宁省水产品出口的前提。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各种质量安全问题造成的大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各行各业以及人民的广泛关注。因此质量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了消费者衡量一个企业的商业信用以及企业产品的关键点。其次针对绿色贸易壁垒,加大了对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严格监测,造成了水产品出口成本增加,利润率进一步降低,辽宁省水产品出口变得举步维艰。所以水产行业应该加强对水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的严格把关,加快完善质量安全检测机制。

2.创建自主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注重品牌企业产品建设,是推动辽宁省水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产品品牌的崛起不仅仅能提高企业的自身竞争优势,让企业在市场能够占据主导地位,更是让消费者心里产生信赖的基础。品牌并不是小小的标志,如果能够利用好品牌战略,全面贯彻建设品牌企业的措施,对于促进其水产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虽然辽宁省的水产品发展势头猛,但从近两年来看,水产业的发展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并且在国外市场中常常被利用廉价的加工后,被国外市场抢占先机,完成了产品注册提高了产品的利润率也推动了自身产业的发展。经此长期发展下去,辽宁省的水产品出口必然会滞后,势必会在经济变化的潮流中淘汰。因此水产行业应该加大品牌策略的实施力度且完善水产品的品牌建设。

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开拓国际市场是推动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中心环节。企业应该打开出口市场构造不合理的局面,改变辽宁省水产品出口的市场集中于韩国、日本、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的现状,就要调整好出口市场结构,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全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既要保证传统市场的基础性发展,也要做好新市场的技术型建设发展。将辽宁省水产品的出口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由传统水产行业的粗犷型向技术型、集约型发展。企业不能过度依赖传统的产品出口目标市场,应该加快分散出口的目标国家以及地区,深入调查研究其他区域对于水产品的需求状况、以及其商品产业结构、市场产业结构和相应的对于进出口水产品的管理制度。并且还需要对于这些新市场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做出详细的数据加以利用。

4.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和技术是加快水产品出口贸易转型的重要保障。针对辽宁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的落后,企业应该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技术型人才是开发水产科技研究的先决条件。想要提高水产品的加工技术,就必须让企业重视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战略,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为辽宁省的水产品技术市场的开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政策角度

1.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商品的质量安全与品牌是商品战略的基础。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出口贸易中存在的最基础的问题,也是影响最大的问题。产品质量代表的是企业的商业信用以及政府的可靠程度。近年来,水产质量检测不达标的事件时有发生,监管部门虽然能够立马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但却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在针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政府应该积极做好水产品出口质量安全建设,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体系,推动水产品企业发展。

2.树立水产品牌意识

品牌的建立对于水产企业和水产出口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许多从辽宁省进口水产品的目标国家,利用辽宁水产加工技术进口后加以研究,在经过商标品牌的注册从而变成了自己水产市场中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产品,而辽宁水产出口却只是低利润、低附加值的无名商品。因此在商品的品牌战略方面,政府能够加大对品牌意识的宣传,做好与企业创立自助品牌的交接是十分重要的。

3.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整合出口市场结构对市场战略的实施起到了关键引导作用。进一步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是辽宁省政府为水产业的市场开拓所需的必然性战略决策。政府应该积极地做好战略部署,在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的发展形势下,为企业的发展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做出正确的政策引导。并且政府下的与水产品产业相关的各个部门也要为水产品企业的发展起到带头作用,各司其职,妥善的处理好水产品在出口贸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生产需求、信息渠道、技术支持等方面,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一定程度上给予优惠与支持等。产业发展的部门要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把握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质量安全问题。如今经济发展处于下滑的状态,各国为了提高经济增长都自顾不暇,贸易壁垒更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政府必须对水产品的出口做出高要求,质量严把关,加快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研究,加深与国外水产品市场的交流,调整水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并且对于遭受到的出口问题做出积极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成彪.辽宁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群关系的实证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5(06)

水产市场发展范文5

关键词:宁波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影响因素

一、宁波市水产业的发展现状

宁波是全国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水产养殖捕捞超过全国10%的比例,对全国水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面对全球相当严峻的经济现状,宁波市水产品依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2010年出口总额突破5万美金,之后年年呈现增长的势头,2014年度出口总量22.44万吨,同比增长12.75%;出口总额突破7.75万美元同比增幅为5.01%,这是继2013年首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后再创历史新高。但2015年上半年,据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宁波地区总共完成出口水产品(不含水养殖品、水产罐头)6.35万吨(1495批次),涉检货物达到2.55亿美元总金额,出口批次、重量和金额同比减少13.98%、22.52%和23.13%。水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也暗示着宁波市水产业面临着危机与挑战。

表 2010年-2014年宁波市水产出口情况汇总

通过分析2010年-2014年度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宁波市水产品出口贸易在遭遇通货紧缩、欧洲债务危机、成本上升、资源衰退等多番打击,依旧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以下是笔者对宁波市水产品出口现状的具体分析:

1.持续增多的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近些年已成为宁波市水产品出口的大户,早在2011年,宁波胖大厨食品有限公司就正式取得英国零售商协会的BRC认证证书,可以在欧洲零售和采购市场批准进入,也标志着宁波市场打入欧洲市场。全市近70家水产品出口企业中,作为徐龙、海欣、永兴、飞日等7家的出口额占据总出口额的大部分,约占82%。从龙头企业出口增率上看,出口贸易绝对额比上年同期增加100万美元以上的有5家,分别是新弘、北仑一舟、东方等公司,其中不乏增幅超过100%以上的企业。由此看出,宁波市龙头企业保持稳定发展的趋势,对宁波市水产出口有着突出的贡献,也给中小型水产企业带来信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海资源加工类企业近几年多数都有水海产品出口量大幅下降趋势甚至到了经营困难的境地,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猛增不停,导致中国海产品加成价格甚至超过韩国和日本,不在具备价美物廉的优势。

2.不断增强的市场拓展能力

市场拓展能力不断增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水产品市场中创造了机遇。宁波水产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定分量,就需要通过市场大量调查分析确定国际市场总需求,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产品分析和市场大致定位,在深入分析产品市场和产品的消费群体后,制定详细的市场推广策划。宁波市水产品出口也一直看中市场拓展能力的重要性,坚持两边兼顾的方案:一方面,确保原有的传统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在国际新兴市场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与寻找新的商机。

日本、韩国一直作为宁波市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纵观近几年来出口日本、韩国的水产品市场份额比重占宁波市水产品总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5年度的70%左右下降至2014年度的40%左右,但出口的总金额与总货物数量大致不曾剧烈变动。2014年,宁波市向日、韩两国出口额加加总达到3亿美元,超过总出口金额的40%。占出口总额的总排名是日韩、泰国、马来西亚、西班牙、新加坡、香港、俄罗斯和墨西哥。宁波地区水产品出口市场遍及全世界,分布在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政府大力支持与引导

宁波地区身处海滨,容易遭受台风、洪涝等重大灾害的影响,水产养殖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高危行业,更是意味着水产养殖者与水产品贸易为主要业务的企业面临着高风险。如去年强台风带来的雨灾害,造成大面积完全被淹没的水产养殖池塘颗粒无收,网箱养殖渔网多处破裂,致使大量养殖鱼虾蟹丢失不见,全市水产养殖估计的受灾面积已超过2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吵到8亿多元。然而,水产养殖业的受创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加工与出口贸易。

面对水产业的高风险困境,宁波市一直推行国内首项水产养殖政策性互助保险。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水产养殖政策性互助保险的投保人仅需承担保费的35%,剩余部分是由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分别进行补贴;保费的10%将作为大灾风险准备金是用来帮助大灾风险损失的参保户,已达到转移渔业生产年际风险的实际目的。一方面,给予参保的试产养殖户财政上经济补偿;另一方面,也在技术上帮助他们尽早恢复生产,增强了水产养殖户的经营信心。

二、宁波市水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尽管宁波水产品出口市场目前取得了比较好的市场发展趋势,但纵观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笔者认为依旧不能忽视对宁波水产品出口的潜在或现实阻碍进行深入剖析。经过数据分析与探讨,我们总结出当前宁波水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如下的主要影响因素:

1.缺少品牌效应和国际认证,综合国际竞争力不强

我国水产品市场进入全球化经济贸易以来,一直以价格低廉、劳动密集型为主打,以渗透的方式占据海外市场。但随着贸易壁垒、劳动力成本提高,原先的优势并不明晰,面临的竞争对手增加,一些深层次的不利因素日益凸显,无疑对宁波地区的水产品出口造成一定的压力。宁波出口的主要水产品种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与南美、中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区别并不大,相对优势也集中在数量与劳动力上,但在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上没有任何优势,甚至借助其他品牌推出市场,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由于产品过于相似,被海外市场归结为低劣廉价初级产品,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因此,宁波出口的大宗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商品国语相似,没有属于宁波的自主品牌,更没有在海外市场消费者或商家留下良好的品牌形象。真正进入海外消费市场的水产品货物都是被进口商重新包装,贴上外国品牌商标的产品。因此,宁波水产品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呈隐性下降趋势。

2.宁波水产品的出口比例不高,产品出口结构不够合理

资源问题越来越制约传统水产品出口,加大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很关键,水产品贸易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在2011年中,世界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6亿吨,其中47%~56%的产量进入了国际贸易,而宁波,只有6%~8%的水产品进入国际贸易,大大低于国际水平。

宁波市水产品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为鳗鱼、对虾、低价值冻鱼和冰鲜鱼类。水产品出口中的资源类、低值类占有很大比例。主要因为这些水产品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低、市场价格低,水产企业及经营者依靠低价优势及成本低廉优势很容易抢占市场。这也造成了水产企业长期以来不改变出口产品结构,只重眼前利益的不利局面。现在世界海洋水产资源衰退,海水捕捞水产品产量逐年受限,并且海外市场对于保健性、功能性以及药品性等水产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大,所以宁波的水产品过分依赖于直接捕捞的低附加值水产品出口显然是不行的,企业更应该注意在这方面产品的开发。

3.宁波水产品出口市场有限,出口受销售商制约

宁波水产品出口主要面向日本、韩国与欧洲大部分市场,在近些年向这几大市场出口水产品分别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高达88%。在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虽然也有出口份额,但是并未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也未达到规划中的市场预期。同时,宁波水产品出口依赖于销售方的采购。这种有限的市场供应格局,一旦遭遇极大市场所在国家的设置贸易壁垒,宁波水产品出口必然会受到严重创伤。

4.非关税贸易壁垒高,水产品质量制约宁波水产品的出口

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是宁波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同时这些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较高,如向美出口的水产品企业需取得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需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备案,水产品在进入美国市场前需经严格的抽样检验,对水产品所含细菌种类和数量有严格的限制。2011年3月日本核辐射危机爆发后,各国消费者对海产品污染甚为担心。而后5月份台湾省又发现部分企业在食品添加剂中使用致癌物质塑化剂;5月下旬,德国再爆出消费者因食用蔬菜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不断扩大。国际社会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使各国消费者对于海外产品的选择抱着谨慎的态度。同时,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进口食品的检验标准,这也致使宁波水产品出口贸易受到压制。尽管宁波市水产品质量安全近些年得到逐步提高,但是时有发生的药物残留超标及受上述原因影响,将成为制约宁波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随着日本国内核危机的恐慌退散,其国内水海产品市场将逐渐恢复,重新获得国内消费者的信任,一定程度上减轻对海外水产品的需求。日本也吸取教训,提高一些产品的技术水品,为了保住国内水产品市场,可能会设置技术性进口贸易壁垒,抑制中国向日本国内输入水产品的数量。一方面,由于其国内水产品自给的比例逐步提高,对海外的水产品及加工品依赖程度直线下降,为保护其本国水海产品产业快速恢复,日本极有可能对中国水海产品出口实行严格的技术壁垒,这将对我国的水海产品出口产品质量提出更苛责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日本水海产业的恢复,在欧盟、东盟、美国等国际传统出口市场,与中国的水产品出口企业形成激烈的竞争,势必也会影响宁波水产品市场。

5.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没有有效解决途径

因为水产行业没有组织化和规范化,在海外出口市场上不能有效地做到行业间互相帮衬,真是造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在涉及到企业自身利益时往往会产生不良竞争,破坏正常的商业贸易秩序,严重影响了行业体制的良好发展,也制约了企业的出口市场的拓展。政府相关机构业没有作出相关有益的监督与管制,同时对水产业的投入不能满足当前水产企业的发展要求,致使宁波水产业在技术与口碑上都存在不足。

三、结论与建议

宁波水产业作为宁波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水产品的出口效益优劣直接影响着众多以水产养殖为业的养殖户的直接收入、数万计的宁波市人员就业问题以及国家对三农扶持政策的落实。目前,宁波水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稳定,但是宁波水产品的出口仍然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对巨大潜力的国际水产品市场,宁波水产品出口贸易既面临商机,也遭遇众多挑战。水产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举措,增强自身实力与品牌效应,把关技术加工与质量安全,另外,注重水产品出口的市场拓展能力,积极拓展国际水产品市场。同时,政府部门给予企业政策上的帮助及指导,使企业风险降低,企业利益最大化。通过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构建出一个有利于宁波水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化的出口产品结构与市场。

参考文献:

[1]林崇建.浙江水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浙江学刊,2012(06).

水产市场发展范文6

一、养殖现状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问题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池塘养殖大部分采取精养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放苗密度大,产量高,这样的养殖模式曾给养殖户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剧及苗种品质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频发生,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需要不断用药,如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有些养殖户为了治疗鱼病,甚至使用一些剧毒农药,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进而用药浓度就需不断加大,毒性也越来越大,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相违背,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药物残留也成了水产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地区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片的粮田改造成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使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有水的地方就养上了鱼,造成水源严重短缺,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环境的污染除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养殖本身也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成吨、成百吨、成万吨大量的饲料投入养殖水体中,而这些饲料只有20%左右被鱼虾转化利用,其余80%将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随着池塘换水的进行,这些被污染的养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类赖于生存的大环境。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第四、优良品种匮乏,种质状况退化

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而目前我市的状况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养殖亲体或苗种依赖于捕捞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衰退或破坏。我市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市水产养殖品种除极少数进行过系统选育和改良外,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累代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性成熟提前、品质降低、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实践证明,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发展趋势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如我市已经形成养殖规模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河蟹等,要把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区域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要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海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将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是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比如我市引进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只要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考察、论证,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上下大功夫,就能够不断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情调,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每个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我市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发展独具特色休闲渔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餐饮等)的发展。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的宠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家庭买个小鱼缸,养点金鱼、热带鱼,宾馆安置个鱼缸放点水草、珊瑚已越来越时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将大有可为。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后,将形成新的出口创汇品种。

第二、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优质良种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育种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种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优良品种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选育的种类上,目前应特别注意抓好对虾、扇贝、大黄鱼、牙鲆等海水主养种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它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如大菱鲆、欧洲鳎等,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对新开发和待开发种类,如石斑鱼、半滑舌鳎等,首先应完成人工条件下的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摆脱养殖生产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

建议由政府投入和企业配套为主,建设区域性的养殖优良品种培育基地,重点做好主要养殖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建议由权威领导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水产养殖良种选育计划,按产业发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实施。合理地调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育种变为行业内专家和群众共同参与的行为。

第三、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

首先要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渔业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入世以后,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生产理念将被淘汰。从当今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看,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经常以卫生质量标准为由对我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年欧盟对我国冷冻虾检出氯霉素超标,从而全面封杀了我国养殖冷冻对虾对欧盟的出口,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证。三是依法实施水产养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并提高广大养殖户质量意识,使之能自觉地按照渔业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渔业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养殖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