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媒体的认识和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媒体的认识和理解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数字化信息技术把图、文、音、视综合为一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数字化多媒体优势,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特别是对像“海波的熔化”“电磁波的产生”一类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弥补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数字化实验系统应当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可以将以前做不了、做不好的实验拿到讲台上,通过具体实验现象和量化的实验结果来帮助学生对一些复杂的物理规律进行理解和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使实验准备和数据处理时间大为缩短,为师生节省了大量时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引发物理教学模式变革,为培养信息时代的接班人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优势
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实验系统是一种多功能、智能化测量系统,它以真实实验为基础,通过各种传感器替代传统的仪表,它主要由传感器、接口设备和数据处理器组成。传感器相当于人类的五官,包括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微电流感器、压强传感器及磁感应强度传感器等,它能够快速、高精度地适时采集物理实验中力、热、光、电、磁等各种变化着的物理量数据;接口设备主要接受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并输入计算机,能够同步记录模拟和数字信号;数据处理器是整个数字化实验室系统的核心,具有数据采集、计算、分析和结果展示等功能。
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成功实践
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能够弥补实验的不足,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物理现象不可能在实验室完成,由于条件限制,有些实验也不可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因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动画功能,能解决许多难以表现或操作的物理实验和情景。当然,教师也要正确处理好媒体演示实验与实物实验的关系,因为多媒体模拟实验无法让学生感到实验的真实性,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实验本身。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同时要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份,使两者结合起来,各展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承,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形成优化的教学结构,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信息技术对传统物理教学方式的促进作用
数字化实验将实验数据数字化,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教学实践表明,尽管数字化的传感器代替了部分测量仪表,但引入传感器之后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并不排斥和淘汰传统实验,而是对传统实验进行的改进和补充。因为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初中物理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初中物理概念。
如,关于电流、电压、磁场、电磁波等,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概念。然而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对各种物理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可以从抽象的文字记忆转化为对形象的图文及实验音、像记忆。
五、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实验室等新媒体技术为主的物理教学越来越被广大师生认识和接受。尤其是数字化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对于高效率推进物理教学现代化进程、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已很难离开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环境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空间,把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成为物理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熟悉信息化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发挥新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数字媒体的认识和理解范文2
一、数字媒体与课堂互动的概述
数字媒体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信息载体中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以及动画等感知媒体。数字媒体的应用场合不单单是互联网和IT产业,它将成为全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驱动力,教育产业也不例外。
课堂的互动性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1],同时产生有利于知识传播的效果。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数字媒体的发展将从传播者为中心转向受众为中心。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学模式多数是单向的,即教师讲学生记,是一种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所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对知识的传播均不理想。在课堂中采用数字媒体为教学辅助的手段,将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在此课堂模式中,师生之间极易形成课堂的互动性,其形成的缘由是数字媒体本身的传播多样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渠道的交互化、传播效果的智能化。比如,广告专业教师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将他们的观念融入到动画创意中,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3D动画、产品建模等,形成以虚拟模拟现实的场景,以达到较好的互动效果。
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经将数字媒体如何支撑起课堂,以达到较好课堂的互动效果做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例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强调在各个学段、学科中积极利用计算机等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做法,突出数字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1999年,英国颁布的教科书《美术与设计》中要求,发展和记录思维,运用网络调查艺术家,利用E-MAIL发送作品,在网页上发展课程画廊。[2]其实是在强调通过数字媒体达到学习的多样性,实现多种方式互动课堂的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数字媒体技术也具有激活课堂互动性的内在特征。
二、课堂教学的互动现状
一堂课知识传授效果的好与差,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知识的反馈,而不再是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记。在我们现在传授基础知识的理论性课堂上,采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主要有黑板、实物投影仪、电脑和投影仪等。这些常用的教辅工具中,有些很难展示出知识的生动性,例如黑板;有些则具备了生动展示的条件,但是教师在使用时,成了黑板的替代品,例如电脑和投影仪。总结起来现阶段课程教学师生互动的局限性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直接问答式互动
直接问答式互动又可分为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师个互动,即教师的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一种互动方式。在这种互动中,教师具有明确的对象——学生,直接表现为教师对所传授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很少借助于一定的教辅工具生动地展示知识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种是师班互动,即教师的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的一种互动方式。这种互动中一般多采用回忆法来复习以往的知识点,为新的知识点讲解做好铺垫作用。笔者曾对广西省三所高校的28名老、中、青教师进行调研发现,在这种互动方式中,教师的行为表现在点拨,学生则依靠回忆来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其互动方式单一。第三种是师组互动,即教师的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一种互动方式,这种互动多用于实践课堂。互动的形式也主要体现在师生的口头问答方式上。这些类型的互动方式,都相对枯燥乏味,学生对教师回答的问题也相对难于理解,课堂效果欠佳。
(二)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下课堂的局限性
使用数字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多重的刺激,让学生可以通过眼、耳、手等器官有效地把课堂知识传达到大脑。因为数字媒体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动画仿真、形象生动、动静结合等特点,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可以大大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并以便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好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下的课程教学却跟上述目标存在着很大差距。
(三)教学软件欠缺合理的互动设计
由于合理的、针对性强的课件在制作时需要大量的时间,或者教师本身对数字软件熟悉程度的欠缺,导致课件的互动性较差,很多多媒体课件无非就是黑板板书的电子化、屏幕化,没有真正达到多媒体课件所具备的效果。例如,PowerPoint、Author ware这两款在互动、交互方面较强的教学软件,在现阶段的很多课堂上纯粹就是将课本内容搬上计算机,进行幻灯片的展示。其展示的内容平铺直叙、反馈简单,没有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的空间,也没有对学生的思维加以生动的引导,缺乏交互性。
(四)技术和课程不能有机结合
技术和课程的有机结合,就是要把各种数字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3]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技术手段,也要深刻了解教育教学的本质。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结合数字技术手段所提供的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近年来,笔者对广西省三所高校的教师使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即使教师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软件很熟悉,也并不一定将之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如何提炼重难点,并对之进行生动展示,达到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将成为教师们研究和待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
三、数字媒体技术下的课堂互动性思考
数字媒体技术下的课堂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理念的双重发展、相互呼应所形成的教学新环境。[4]在这种新环境下的课堂,为凸显课堂的互动性,应该在数字媒体技术(设备)的支持下,从内容的互动形式、课堂的互动形式来设计教学的过程,如图1所示。
(一)内容上的互动形式
从视觉传达的角度上来讲,文不如字,字不如表,表不如图。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可以利用多种软件将我们所传授的内容转换为图形或动画,比如Flash、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图形或动画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注意,十几岁至二十岁左右的孩子,普遍具有偏好图形或动画的心理,当课程内容以这种类型的信息展示时,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纯文字。在学习认识的心理上,他们会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认知和识别的过程,是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一种途径。因为图形或动画信息可以很直观地展示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从图形或动画的元素上来看,用它们来说明某个原理、概念,比文字等更容易理解,传达信息也更为直观。从图形或动画的结构上来看,不同的图形或动画本身所包含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组织关系,经由教师提炼、梳理后的信息脉络,通过信息结构的布局清晰地传达出来。学生可以以轻松的方式感受和习得信息的关系。[5]当然图形或动画应该使用简单的、具象性的,便于学生对信息的习得。抽象性的图形或动画应用于辅助教学时,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从而转移学生对信息的习得。
(二)课堂的互动形式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师生的互动方式不再是单一的直接口头问答方式,借助数字媒体技术的多样性,我们可以把师生的互动演绎得具有更为生动效果。John Brown认为,知识、认识的发展与活动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知机能的发展、知识的构建、技能的习得、情感态度等的变化,都可以归功于教学活动中活动的结果。
在课堂的教学中,主要的参与者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学互动所体现出来的也就是教师和学生集体。教师扮演课堂的掌控者和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而学生集体则是“受抑者”的角色,所以在课堂的互动中扮演着遵从者、聆听着、忍受者。在这种环境下的教学,体现最多的是口头问答式的互动方式,这种互动方式未能达到真正的互动和师生共同探讨知识的目的。
而在数字媒体技术支撑下,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播、交流和互动可以是多维度的。不仅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口头是交流互动,也存在学生和机器媒体之间的“人机互动”,这种互动更具有针对性、实时性。同时,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构成上也有了新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角色,还出现了独立的学习个体、学习小组等新的角色,如图2所示。所以数字媒体技术支撑下的课堂,在教学的活动中,更能体现教学的互动。而且可以运用到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这种互动不再是单一的口头问答式的,是一种多通道的、多流向的信息传输方式。
四、小结
数字媒体技术支撑下的教学互动性,借助其多样化,突破了传统单纯的、师生口头式的互动形式,也因为其较好的互动性使信息化教学离最终目的又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 百科名片.课堂互动.百度百科[EB/OL].(2013-12-03)[2014-7-10].http://baike.baidu.com/view/4928
427.htm?fr=aladdin.
[2] 李海雷.数字媒体引入初中美术课程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3.
数字媒体的认识和理解范文3
高中人教版新课改物理教材选修3-1中编入了“简单的逻辑电路”一节,目的是接轨数字化现代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从而培养他们对物理知识的亲近感,是现代化气息很浓的一节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从中可以看出,本节在高考中的要求较低,属于认识和了解的Ⅰ类要求.不过笔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本节或会成为将来高考中一个重要内容,并且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检验标准.
2设计理念
本节主要介绍逻辑电路中的“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电路,对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为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是建立在直流电路的基础上,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像课本上介绍的那样,将它们与能够实现类似逻辑功能的直流电路相类比,这样解决问题就会容易多了,并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3使用建议
本节非高考热点,在山东省考试中没有出现过类似题目,但是目前趋势山东卷要逐渐向全国卷靠拢,建议本节还是要认真讲解,因为门电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某些大城市的热点考题,例如上海高考,相信在以后的高考中,山东也会逐渐重视此方面的教学.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创设情境,希望各位同仁赐教.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符号及真值表;
(2)会用真值表表示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
(3)会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与实验,理解“与”、“或”、“非”逻辑电路中结果与条件的逻辑关系;
(2)通过简单的逻辑电路设计,体会逻辑电路在生活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HJ0.9mm]
(3)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本节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与”门的教学上,因为“与”门的逻辑关系,真值表,工作原理理解了,“或”门与“非”门就容易掌握了,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学难点:本节教学难点是逻辑关系的认识以及应用.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师生互动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PPT投影仪
5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情景设疑】
教师: 我们知道从前年开始枣庄广电局就开始大力推广数字电视,那什么是数字电视呢?那我们以前看的电视叫什么电视呢?[HJ1mm]
数字媒体的认识和理解范文4
语文的读写能力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而读写能力是一种“移动着的目标”,它能不断地随着社会对个人能力的期许而变动,随着技术的不断变化读写内涵也在不断地被重新定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很清醒地认识到对语文素养的理解需要与时展需求相适应。
在印刷媒体主导的时代,即纸质媒体时代,语文读写主要趋向于注重文本的内涵理解,用特定的语言阅读和写作或学习阅读技巧的读写能力培养。目前,这种基于纸媒的传统读写依然是主流,而这种以纸媒为介质的读写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随着广播、电视、媒体播放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对读写又有新的要求,除了对静态的文本的理解外,还要掌握基于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多媒体相结合材料的读写方法。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社会化媒体、智能终端设备运用的普及,语文读写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超链接的跳跃式阅读,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相融合的阅读资料,多方式的言语表达,数字时代儿童的“数字读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遗憾的是,当前一线教师基本不关注对儿童的数字读写能力培养,还沿用传统的学习方式教授数字时代的儿童。
从读的角度看,传统阅读方式是由左至右、从上到下、从前往后,以线性的方式阅读。而数字时代的阅读方式是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通过超链接不断跳跃跟进学习主题,使用不同的解码方式和阅读策略。超文本和超媒体改变了数字环境中的阅读方式和创建搜索路径的方式。超媒体的数字化环境支持文本、图表、声音、视频和超链接来创设信息的非线性收集与阅读,是动态和交互的。从这个角度看,传统纸媒阅读是以阅读材料为中心的“线性阅读”,而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阅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立体化互动阅读”。
数字媒体的认识和理解范文5
媒体一方面受社会大众的影响,一方面向大众输出影响,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然而在数字媒体出现之前,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由于时间空间的原因媒体与大众之间互动很少。然而数字媒体可以使媒体和大众之间的信息传播和反馈瞬间完成,实现真正的即时性沟通和互动,在此基础上大众参与和体验数字媒体的影响可以发挥到最大化。
创意设计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发展
一个具有好创意的设计可以创造和促进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交流和认识。数字媒体环境下,创意设计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艺术,通过数字媒体这个载体才能很好地呈现给大众,因此数字媒体对于创意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而创意设计对数字媒体也有很大的依赖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数字媒体本身也就是一种创意设计。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富于创造、充满创意发展的时代,通过数字媒体每个人都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传播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和事物的创意看法。数字媒体特有的虚拟化和即时性的传播方式,使得任何好的创意设计可以迅速地被大众接收和创新。数字媒体把创意设计带入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数字媒体的特性,创意设计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的互动性。相对于传统媒体形式,数字媒体作为新媒体,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把现实中的各种艺术设计形式结合起来,并且虚拟化。大众通过数字媒体可以参与到其中,与各个艺术创意的设计者进行沟通和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意设计者对于大众诉求的了解,这彻底改变了以往设计者独自表达理念的方式。充分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参与,大众在参与的过程中队信息接收、理解甚至是再创造;另一方面是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是大众有了身历其境的感觉,让他们深入到艺术设计者所营造出的艺术氛围中,也更好地了解了创意设计。
(2)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性。如今,艺术设计和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显现出明显的时代文化特征。按照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我们可以把艺术设计的演变大致分为手工制作时期、机械制作时期和数字网络时期。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创意设计面临一个宽泛的空间。数字媒体艺术有着工学和艺术的双重特质,数字技术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创意设计领域。数字设计不仅是一种工具,其本身也是一种创意。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技术,意味着创意设计新的操作方式、设计形式和设计理念。现在,好的创意设计越来越离不开数字技术,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3)多学科的融合。数字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学科专业划分的限制,使得电影、动画、电视、互联网和流媒体等多种艺术和技术形式有了相对统一的技术形态和视觉艺术。数字媒体将数字技术、视觉艺术和数字文化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并将不同门类的艺术设计者和数字技术工作者在一个共同的平台工作,在融合多学科的技术形态上形成新的创意设计。因此可以说,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创意设计是计算机互联网科技和多种艺术形式继承和整合,也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这对于艺术设计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文化诉求的多元化。数字媒体出现,使得人们更容易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于不同种群的人们文化不同,他们对于创意设计的认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一种新技术被引入社会之后,人们必然要产生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要加以平衡,否则新技术会遭到排斥。因此,数字技术虽然让创意设计表达更加形象,但是创意设计面对不同文化的诉求仍然要重视平衡性,要融合不同文化的特征,在文化诉求方面要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结束语
数字媒体的认识和理解范文6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也同时进入了一个科技不断变化和革新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软件以及新产品被不断的开发出来,并快速的占领市场,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作为新兴艺术形式,数字媒体艺术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逆向思维作为设计中一种常用方法,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对逆向思维以及其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逆向思维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以供人们参考.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逆行思维;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09-0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和互联网、数字电影以及虚拟现实等事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凭借自身所具有的新奇的思维、多变的造型以及先进的技术得到了广大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其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新奇的体验,而且还能够对反思信号进行有效的传达.随着人们审美、消费等观念的不断变化与提高,其对事物的要求也有着时尚化、个性化以及新奇化的全新改变,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将逆向思维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1 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应用.人们利用高端网络以及数字通讯两种先进技术的结合使用逐渐将传统电视、电影以及广播媒体替换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向视频、电影以及音频数字化方向发展.所以,包括数字产业、电脑动画以及虚拟现实等在内的信息产业逐渐在新形势下形成了先进的、新兴的数字传播媒体,而且到现在为止其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知识经济产业中,数字媒体艺术所占据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与突出.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形势来看,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开始接受并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虽然人们的个人观点有所不同,但是大致的理解方向还是保持一致的.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指的是在数字科学和现代传媒两方面技术的基础上,对人和艺术的所分别具有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进行有机的融合,并以此形成一个新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就是指创造和形成艺术的一种过程.其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及目前所具有的图像、信息等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在进行艺术加工之后使用现代化的传媒对其进行传播,这一过程就可以称为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过程,其主要的使用方法和手段就是数字科学技术.另外,在作品设计中应用数字媒体艺术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现阶段的形势而言,在艺术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所具有的发展潜力是不可限量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具有的魅力和个性还会得到更加深入的的发展.
2 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应用逆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
逆向思维也被称为反向或是求异思维,主要指的是一种将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或是观点进行反方向思考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我们俗语所说的“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思维对立面对问题进行相反面的深入研究.人们惯用的思维方式是通过事物的正方向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但是对于某些无法从正方向来进行思考和解决的特殊问题,就需要进行从结论开始反方向思考,进而对问题进行简化并从中得出所需的求解条件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逆向思维的例子非常多,例如愚公移山、司马光砸缸以及电磁感应定律等.
数字媒体艺术在信息时代中可以对全新的艺术思维、技术以及美学进行完整的体现.在视觉艺术中已经开始逐渐对传统美学中的时空和审美观念进行反思,开始对客观世界以外艺术世界进行探索.数字媒体艺术有时为了更好的艺术效果,可以从事物的侧面或是反面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丰富的想象,对其进行更为深刻的强调,增强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为此,我们需要在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的过程中对包括结构、属性以及方向等多个方面的逆向思维,以及缺点型、反转型以及转换性逆向思维进行充分的利用,并对新奇、超乎人想象的情境进行良好的创造.本文将对数字媒体艺术中逆向思维的应用进行从一维到二维的多平面、全角度的分析,从数字广告平面设计、数字摄影艺术以及数字影视艺术设计三个方面来对逆向思维的应用进行研究.
3 在数字广告平面设计中应用逆向思维
数字媒体的改革与创新为广告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新奇的广告创意能够为消费者呈现一场良好的视觉享受.与传统广告相比,数字平面广告所彰显的活力和个性要更加的鲜明和突出,更加能够为人们的视听感受带来冲击,这主要是由于其没有采用正方向的悖逆视觉图形,而是利用逆向思维来进行具体的表现.
例如环保广告,人们利用逆向思维将传统的文字标语“禁止乱扔垃圾”改成“留下的如果无法变成美好,那么就请您将他带走吧”,这种拟人化的反向方式增加了广告语的亲和性,使人们不忍心将“无法成为美好”的事物留下.又如护肤品广告,在同一个平面中,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护肤品使用前如大地般干枯、皲裂的皮肤和使用后的光滑、湿润的皮肤进行对比,由此来反衬该款护肤品的使用效果,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广告效果非常显著;香水广告也是如此,将人体皮肤和丝带联系在一起,由呈现S型律动飘逸的丝带来代替女人在香味衬托下的神秘与美好.这两则广告中应用的都是属性的逆向思维,对广告形象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反向思考,使广告更加的吸引人,宣传效果极佳.与具有强制性色彩和毫无新意可言的电视和平面广告相比,通过打破常规的逆向思维方式来对广告进行设计和制作所产生的宣传效果要更加理想.
4 在数字摄影艺术中应用逆向思维
传统的绘画艺术讲究道法自然,也就是说来自大自然的灵感源泉是取之不尽的,而在数字摄影艺术中可以将这些真实的场景进行完美的再现还原,对人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产生强大的吸引.例如克里斯托弗·吉尔伯特所创作的创意摄影作品,就对逆向思维进行了充分的合理利用.在奔驰的汽车作品中,摄影过程对结构逆向思维进行了良好的运用,将处于奔驰状态的汽车倒置过来,进而在视觉和空间上面呈现出一种非常强烈的矛盾冲突,形成一种新奇的感觉,对人们产生更加强烈的吸引力.又如在路灯与汽车作品中所应用的则是转换性逆向思维,通过人性化、拟人化手法,打破传统路灯固定为行人和车辆进行照明的思维方式,使摄影作品中的所有路灯像人一般“弯腰低头”,为汽车进行主动照明,为汽车提供直接的服务.
5 在数字影视艺术设计中应用逆向思维
计算机所具有的美学意义最为深刻的一点就是它能够使我们对古典、传统的现实观与艺术观产生质疑,此观念认为要想对现实进行充分的认识,我们就必须处于现实之外,而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则是对画框和雕塑底座的存在有所要求.此观念认为艺术需要与其自身的日常环境相分离,这与科学领域中客观性的理想大同小异,都是需要经过文化积淀的.计算机利用认识者和认识对象的混淆,对其内外进行混淆,并对单纯的客观性幻想进行了否定.人们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日常生活和艺术条件的同一性正在逐渐的显现出来.由此可知,新媒体的形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也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例如上文所介绍的数字广告平面设计和数字摄影艺术均和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设计影视艺术的过程中,则更加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后期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视频编辑软件的运用,具体包括After Effects、Adobe Premiere以及蓝图抠像等,通过特效处理及剪辑合成等操作对视频进行后期制作,使视频呈现出各种奇特梦幻的场景,增强影视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在此过程中,逆向思维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影视艺术是将时间和空间两种艺术进行完美结合的一种综合体,它可以在二维平面中进行三维空间的立体展现.在科技和影视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数字电影也可以说是数字电影的视觉特技,可以增强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其已经在现在的影视艺术创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广受人们的欢迎与好评.影视后期制作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剪辑化以及合成化方向发展,这为人们对传统影视艺术的感受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数字电影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美好的画面和音乐享受,而且还带来了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场景特效,这正是数字化影视后期制作魅力的具体体现.不过,数字化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再先进,特效再炫目,若是缺乏创意,人们仍然会感到审美疲劳,因此,在数字化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逆向思维,可以将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充分的挖掘出来.
例如,在电影《无极》中,为了展现“满神”的神仙形象,通过结构的逆向思维使演员的头发打破自然下垂的常规,反而向上飞扬,像漂浮在水里一样飘扬在空中,这样的形象更加突出了“满神”的与众不同之处,为观众带来了奇特、新颖的另类美感.又如,在电影《盗梦空间》中,更是对逆向思维进行了大胆的应用.在梦境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利用结构逆向思维创造出了多种视觉悖异、结构奇特的空间,通过数字特效处理,使梦境空间中的事物可以随着造梦者的想法做任意的改变,完全脱离和颠覆了各种原理和性质,为观众呈现一种荒谬、离奇的感觉.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和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就对人们进行设计的思维方式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改变与创新,逆向思维的应用可以使我们对普遍和共性的东西进行打破和摆脱,以便我们通过更加独特和新颖的方式来增强艺术设计的吸引力,为人们带来更强烈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体系的探索[J].装饰,2011(04).
〔2〕武斌.数字媒体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02).
〔3〕郑芳蕾.浅谈逆向思维在图形创意中的运用[J].当代艺术,2011(01).
〔4〕陈凌.浅谈逆向思维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J].理论与创作,2011(02).
〔5〕张梦晓.数字技术与影视创作观念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3).
〔6〕段雪.浅谈新媒体与新媒体艺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8).
〔7〕吴亚倩.新型传播方式的风靡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时代变迁下的艺术传播[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3).
〔8〕杜娟.新媒体艺术之审美范式论析[J].艺术探索,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