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报告注意事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试报告注意事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试报告注意事项

测试报告注意事项范文1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自动测试

中图分类号 TM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183-01

1 自动测试系统的原理与方案

智能变电站智能电气设备通信采用IEC61850标准。按照该标准,站内网络分为三层: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过程层采用SV报文传输交流采样数据,采用GOOSE报文传输遥信和控制信息;在站控层则采用MMS协议传输信息。IEC61850支持智能电子设备的互联和互操作。因此,以IEC61850标准为基础,可以实现实现向二次设备输入故障信息并观测其相应的动作情况。根据IEC61850标准,IED需要对装置进行建模,将功能模块和各类数据信息写入ICD模型文件。ICD文件包含了装置的功能描述和通信接口描述,详细描述了装置的输入输出数据特征。自动检测系统借助ICD文件可以读取装置内部参数。通过读取保护定值,自动设定测试用列模拟不同故障情况,产生相应的SV和GOOSE报文发送至二次设备,结合保护动作接点和动作报文自动评估测试结果,测试完毕后,自动形成用户格式的测试报告

自动测试系统以PC机作为硬件平台,通过交换机与数字式继电保护测试仪和保护装置进行通信。通过网络通信,自动测试系统读取保护装置定值参数,自动生成测试方案,驱动数字式保护测试仪输出故障电压电流,然后监视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并生成测试报告,实现保护装置的自动测试。

上位机采用PC机,实现测试系统的建立、测试方案编制和加载、测试任务下装、测试过程监视、测试结果评价和生成报告等。测试系统通过与被测装置的通信读取ICD文件,获得被测装置的信息模型,从而完成自动读取保护装置的定值、自动投退保护压板、自动读取动作报文。根据被测装置的信息编制自动测试方案或加载已经编制完成的测试方案,并设定需要监视的信号和评价标准。

数字式测试仪是自动测试任务的执行单元。数字式测试仪通过与上位机的通信,接收测试任务,根据任务完成故障模拟,通过SV报文和GOOSE报文将信息输出至被测装置。同时测试仪通过接收被测装置发出的GOOSE报文信息判断被测装置的动作情况。

2 系统软件架构

自动测试系统软件采用Visual C++6.0进行开发。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测试功能模块被设计为独立组件可以单独加载和卸载。组件功能明确,相互独立,便于维护和使用。测试过程中根据需要动态加载和卸载所需的组件,方便实现任意类型的保护装置测试。同时,允许用户根据规程编制测试模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编写,实现了测试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

测试系统主要由测试计划制定模块、测试计划监控模块、试验报告处理模块以及通讯规约解析模块组成。应用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按照检验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保护说明书、设计图纸,按照检验项目和程序编写每个项目的测试模板;基于测试模板,组织测试流程,定义测试方法,计算测试参数,自动实现测试过程。测试模块包括软件功能组件的调用命令、测试数据与定值数据进行链接的公式及数学表达式、程序运行控制参数、试验结果数据的链接参数等,还包括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提示、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一个测试模块可以完成一种保护功能的测试,全部测试模块组成一套完整的测试模板,就可以完成整套保护装置的测试任务。

系统在应用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硬件接口层、测试接口层、测试层。

2.1 硬件接口层

负责与继电保护测试仪硬件进行通讯,控制继电保护测试仪进行电压、电流模拟量的输出和开关量翻转反馈的信息;从测试仪开入量翻转获取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硬件接口层开放电压、电流发生数据接口和硬件通讯接口。

2.2 测试接口层

在硬件接口层进行一次封装,派生出保护的测试功能算法,例如距离定值校验、过流保护试验等。此层根据保护测试功能的需要,计算出测试仪需要输出的电压、电流值,通过硬件接口层接口与测试仪进行通讯。

2.3 测试层

测试层是测试系统在测试标准化、自动测试方面开发的测试平台软件,它通过数据库来管理设备、装置测试方案、测试报告等。测试层包括自动测试平台和模板开发平台等。

自动测试平台应用数据库和模块化结构技术,采用测试模板方式定制测试程序。整个测试过程将全部自动完成,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

模板开发平台是针对具体型号保护装置开发专用继电保护测试程序的平台。依照继电保护检验规程,并结合保护装置的说明书、设备图纸,生成保护装置的测试模板(测试方案)和报告模板(标准试验报告格式)。

3 自动测试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自动测试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测试平台软件的模板文件中,测试参数与保护定值相关联。通过读取保护定值,使用数学公式和逻辑运算式将保护定值转化为测试参数。试验时打开模板文件,通过MMS接口与保护装置建立通讯链接读取当前运行定值后,即可开始试验,不需要人工对试验参数进行计算和设置,大大简化了测试过程。

2)系统通过设置评估判据,可以对测试结果自动进行评估。评估的判据包含:跳闸、重合、后加速是否动作,动作误差是否满足要求,动作时间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以及动作逻辑是否正确。设置了评估判据后,测试结束后,程序将自动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自动测试系统可应用于智能变电站间隔层二次设备的检测。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装置对应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参数各不相同,通过模板开发平台为不同的装置开发测试模板,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类型和型号的二次装置的自动测试。

4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调试和校验直接影响着二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水平。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自动测试系统能够自动完成二次设备的大部分测试项目,极大提高了设备的测试效率;通过测试模板标准化定制,确保测试过程规范、全面,提升了设备测试质量。实现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自动测试能有效提高二次设备的检修水平,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维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测试报告注意事项范文2

(1.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广东 佛山 528000;2.广东昂立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00)

摘要:基于长期继电保护工作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种继保定检标准化作业新方法。设计了新的保护定检测试思路和流程,同时基于昂立继电保护测试仪二次开发了线路保护、主变保护智能化试验模板,将《继电保护作业指导书》标准内容应用于该试验软件模板,作业指导书的全部流程在该试验软件模块中顺序贯穿,使作业指导书的流程变得可视化和标准化。根据定检所需的标准化步骤,系统能自动提示需要输入的定检数据,自动执行相应测试模块、自动记录结果、自动生成测试报告,为实现继电保护定检规范化、标准化及流程化提供了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继电保护;定检;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模板

0引言根据《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的要求,目前,我国继电保护装置的校验主要分为三类: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修、运行中装置的定期检验、运行中装置的补充检验。继电保护装置在设备投产后一年进行一次全面校验,以后每六年进行一次全面校验,每一至两年进行一次部分检验。继电保护装置定检已经成为运行管理单位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目前,常规的电磁型保护装置已全面被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取代,微机保护的软件编程可标准化、模块化,灵敏性高,互换性好;具有可靠的通信接口,接入厂站的微机可使信息分析处理后集中显示和打印。

常规定检方法中每套保护各种试验数值、标准量等参数需要根据操作界面重复性输入;各保护模拟量采样检查需要逐步逐项进行,而且频繁更换试验接线;常规手动测试易产生人为测量误差的缺陷,容易出现人为试验漏项、误判情况,与标准化作业存在差距。此外常规定检完成后需要手动记录定检测试结果和相关参数,手动添加到作业表单文档形成试验报告,费时费力,占用继保工作者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昂立继电保护测试仪二次开发的保护定检新方法。

1新方法

本文克服了常规继电保护测试仪在定检过程需要大量手动输入各种参数的不足,创新提出了一种基于昂立试验仪的继保定检标准化作业新方法。本文依托昂立继保测试仪的联机调试接口,二次开发了一套适用于作业表单本地化应用的定检测试软件。该软件包括了测试模板的编辑平台和测试平台。用户在编辑平台可以事先依据作业表单或者作业指导书编辑标准作业流程,定检过程中在测试平台根据定制好的标准流程按照步骤执行检验步骤,同时通过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提示(如接线提示、告警提示等),帮助继保工作者方便地完成定检任务。借助昂立测试仪对继电保护相关测试功能和测试仪控制接口的标准化处理,通过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定检测试软件,继电保护装置及测试仪之间可以实现相关电气量逻辑的全自动测试;通过Word接口调用和标签技术,能自动生成标准格式的试验报告。

通过笔记本电脑控制昂立测试仪进行逻辑试验的全自动测试,将定检过程中需要手动输入的定值和参数时间关口前移,将作业表单中的危险点提醒和注意事项固化到作业流程,定检完成自动生成试验报告。本文成果能应用于多个电压等级的主变、线路继电保护装置定检,可大大缩短保护定检时间,节约综合停电时间,减少主网非正常运行方式的失电风险。

2主要功能

2.1自动测试功能

本文基于昂立继电保护测试仪平台二次开发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的保护的标准化定检软件。标准化定检软件根据《继保定检作业表单》所列各种电气量逻辑测试分别制作了子模块,各子模块可以方便地排列组合,构成特定设备定检所需的全部逻辑。定检测试子模块编辑完成后,点击软件的测试按钮,系统将自动激活相应测试模块,避免了测试项目的遗漏,整个过程可自由搭配项目并自动执行。

通过测试模板编辑平台能将作业表单的工作内容转换成为顺序排列的测试项目(包括测试仪装置控制参数描述,保护信息采集装置的控制命令描述,对动作信息进行处理的脚本代码等),再通过测试模板运行平台解析运行,从而实现自动定检的目的。

测试模板的核心内容是与作业表单对应的测试项目,因而测试模板开发平台的主要功能都围绕测试项目的编辑而设计。测试模板中所有的测试项目包括:通用项目如分组、提示信息、安全措施、统计本文等;电气量项目如保护的逻辑测试项目,该类项目的主要特征是控制测试仪输出测试量给被测保护,并通过与被测保护的通讯获取保护的相关动作事件;测试仪控制项目,该类项目的主要特征是只需要和测试仪通讯,下达相关配置信息;保护装置控制——保护装置的相关通讯命令项目,该类项目的主要特征是只需要和保护通讯,如读写定值、投切压板。

2.2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功能

通过程序设定Word文档加载界面,用于用户建立“报告数据映射”,即确定测试模板中定义的数据与报告文件中填入位置的对应关系。测试模板的项目编辑完成后将生成一个与测试模板项目同名的报告模板项目。该项目可以下次打开直接使用,也可以导入后编辑修改。

3测试系统设计

3.1系统设计

本文通过对继电保护测试功能和测试仪控制接口的标准化处理,形成相关的标准功能数据和控制接口技术;通过保护通讯模块,继电保护装置及测试仪之间可以形成真正的闭环,实现相关电气量项目的全自动测试。

整个保护定检测试系统分为三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 测试平台层:提供测试模板的开发平台和自动测试运行平台(主控中心),用于测试模板的开发,控制整个智能闭环校验的执行过程。

(2) 设备控制层:外围设备控制模块,包括测试仪控制模块和保护通讯模块等。测试仪控制模块为真实的继电保护测试仪装置的驱动程序,用于接收试验数据,并根据试验要求驱动测试仪输出对应的模拟量,完成真正的测试。保护通讯模块为可选,如果闭环测试,则通过该模块与被测保护装置执行数据交互,获取定值和动作事件信息等;对于开环测试,则测试仪通过保护的相关出口接点获取动作结果,此时不需要保护通讯模块也可以实现保护的自动测试。

(3) 硬件过程层:包括各种智能化的外围硬件设备,如测试仪、被测设备。

3.2测试模板

用于根据作业表单或作业指导书编制对应的测试模板(图2)。通过测试模板编辑平台将作业指导书的检测内容转换成为一系列的测试项目(包括测试仪装置控制参数描述、保护信息采集装置的控制命令描述、对动作信息进行处理的脚本代码等),再通过测试模板运行平台解析运行,从而实现自动执行检测的目的。

测试模板的执行过程如下:

(1) 设备数据配置:测试模板的编写通常不针对被测设备的具体型号,测试前,用户必须首先根据具体的保护型号完成测试模板的实例化,即设备数据的设置(图3)。

(2) 信息提示:测试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保护压板和控制字的投切控制,测试模板编辑时以提示信息的方式予以配置,测试执行过程中,程序将弹出对话框,提示用户执行相关操作。确认后,点击“下一步”继续。

(3) 逻辑测试:保护的逻辑测试项目为自动执行过程,测试系统自动驱动测试仪输出,并从测试仪获取保护的出口动作信息作为测试结果。

(4) 结果评估:当前测试项目执行完成,系统自动执行结果处理脚本,根据需要执行相关处理后给出测试的结果评估,如“合格”或“不合格”等。

(5) 报告填写:测试项目的结果数据经过处理后,根据报告数据的书签映射,自动填写到测试报告,生成用户指定格式的测试报告文件。

4应用前景

佛山地区若干变电站线路及主变保护定检的实践验证了该标准化定检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实践表明,定检时可以自动顺序执行所有测试项目,也可以针对某个逻辑单独调试,大大简化了保护定检的操作步骤,又兼顾了特殊项目调试的灵活性。

本文提出的基于昂立试验仪的继保定检标准化新方法,为继保定检工作的标准化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法和现场试验实施方案,实现了继电保护定检自动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志民,秦立军,刘世民,等.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电力,2002,19(1).

[2]何智平,周玲,张方军,等.国内市场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现状和发展[J].继电器,2005,33(8).

[3]闫晓丽,林韩.基于组件的继电保护测试软件研究[J].继电器,2005,33(13).

[4]周煦光.继电保护自动化测试软件的开发与实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5] 杨瑞平,郭齐胜,赵宏绪,等.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测试报告注意事项范文3

关健词:碳纤维加固技术原理、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房建设备因使用不当及多方面原因而导致房建设备破损、结构下沉、结构构件出现裂缝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上一些因施工缺陷、年久失修等原因而导致承重结构损坏,不能安全使用,需要进行维修、加固或者拆除重建,如果将这些房屋拆除重建,不仅耗资巨大,并因耗时长而影响正常使用。因此如何在规范基建建设质量的前提下,运用先进检测手段进行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提高房建设备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与延长使用年限,已成为房建设备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碳纤维加固修复技术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房屋承重结构构件的加固难题。

碳纤维加固技术采用同一方向排列的碳纤维织物,在常温下用环氧树脂胶粘贴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利用其紧密粘着于混凝土结构表面,使二者作为一个新的整体,共同受力,是一种非常简单且优良的加固补强方法。

碳纤维具有质轻、柔软、高强、厚薄均匀、易粘贴、耐高温、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碳纤维加固修复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梁、柱、剪力墙、板的加固,特别适用于各类曲面结构。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梁、板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抗弯承载力,而且由于它具有施工便捷、工期短、重量轻、不增加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适用面广及耐久、耐腐性好等突出的优点倍受建筑界的青睐。应用目前技术进行加固,只需要用专用结构胶粘剂将碳纤维片粘贴到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即可。因此它比其他加固技术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以工程实例介绍碳纤维加固技术及施工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2013年路局投资对宁西线镇平车站站房的四榀钢筋混凝土梁及镇平牵引变电所的梁板采用碳纤维进行了加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工程概况

镇平车站站房及牵引变电所位于南阳市镇平县,为宁西线开通的配套工程,于2003年9月竣工,2004年投入使用,站房建筑面积为3369O、三层框架结构;牵引变电所825O,为一层框架结构。自建成投入使用就发现牵引变电所控制室主梁裂缝8道、现浇混凝土板裂通缝1道;2008年发现候车室内四榀钢筋混凝土梁出现不同程度的14条竖向裂缝、梁底在箍筋处有多条裂缝,个别贯通,最大裂缝宽度0.4mm,箍筋外露,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原镇平车站站房标高7.2m结构平面图见下图:

2.设计方案及实施情况

2.1结构检测

郑州铁路局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站房和牵引变电所有裂缝的梁、板的混凝土强度及钢筋进行性能检测,下面仅选用镇平站房部分实测资料,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结果

表2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

表3 裂缝检测结果

表4 裂缝深度检测结果

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如下:

(1)站房候车室四榀混凝土梁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但梁的承载能力满足国家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箍筋外露;

(2)牵引变电所混凝土梁、板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但承载能力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2.2结构方案选择及确定

出现裂缝的梁、板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进行加固。经对粘钢加固、包钢加固、碳纤维布粘贴加固等多种加固方法进行比较后,本工程最后采用了对混凝土裂缝的梁、板先进行裂缝封闭再用碳纤维布粘贴加固的方案。

下面以镇平站房钢筋混凝土梁为例,简单说明碳纤维加固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

2.3.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工艺

根据镇平站房检测数据和需要达到的补强要求,采用以下设计方案:先对梁上的裂缝进行封闭,再粘贴碳纤维布。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先对大于0.2mm的裂缝用胶枪进行注胶封闭处理。

(2)清除原构件粘合面污垢,再将粘合面打磨露出新面,要求强度设计值≥C15,含水率值>12。

(3)涂底层胶:主要作用增加粘结面的强度,同时提高碳纤维之间的可粘结性。

(4)找平:用修复材料找平,以便修补表面的缺陷部位。

(5)涂粘结构胶:作用是粘结碳纤维布。

(6)粘贴碳纤维布:碳纤维布现场剪裁,在出现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梁的两个侧面每间隔200mm粘贴幅宽200mm的碳纤维布;梁底满粘碳纤维布。分段粘贴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粘贴时用棍子滚压,挤出气泡,若局部出现空鼓,则可用针筒注胶修补,保证有效粘结面饱满度为100%。

(7)粘结转角处(如“U”形箍)应打磨成圆弧状,以保证碳纤维布与其良好粘结。

(8)待胶指触干燥后,再按上述方法粘贴第二层碳纤维布。

(9)待树脂指触干燥后,用粘贴碳纤维布的树脂胶,均匀涂刷碳纤维布的表面。

(10)待树脂固化后,用小锤轻轻敲击碳纤维布表面,以回音判断粘贴效果,如出现空鼓现象,可采用震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

2.4.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对修复部位先进行凿毛。凿毛时注意不要损坏原构件中的钢筋,遇有松动、松散处应凿除,不能全部凿除时,也应适当凿深。油污一定要清除干净。对于有外露钢筋的修复构件,除必须进行凿毛外,尚应对外露钢筋进行除锈。钢筋除锈时应凿掉锈蚀钢筋周围2cm的砼,在长度方向应凿出锈蚀钢筋5cm。凿毛必须去掉旧的砼表皮。所有凿毛处在修补前,一定要用淡水冲洗干净。

(2)基底处理:利用机械打磨清除砼构件被粘贴面上的灰浆、油污、松散的沙粒、已被腐蚀的砼等,凸出部位要削平,打磨后表面应平整;转角部位要磨成圆弧状,以保证碳纤维布与其良好粘结。

(3)灌缝:用专用胶枪将环氧树脂浆液打入裂缝中,一般应选择在裂缝较宽处,浆液在常温25°左右经16~24小时即可硬化,裂缝打浆完毕待硬化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修补找平:混凝土表面凹下部位应使用修补胶找平,转角部位要用修补胶抹成平滑的曲面。待胶干后再打磨,确保表面平整。

(5)涂刷底胶: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用滚筒刷将底胶均匀涂刷于混凝土表面,待胶固化后再进行下一工序施工。一般固化时间为2~3天。调好的底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根据现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一般情况下2小时内用完。

(6)粘贴碳纤维布:使用滚筒或毛刷、刮板蘸胶均匀地涂抹到混凝土粘贴面上;碳纤维布在确定所粘贴部位无误后,用特制滚子反复沿纤维布方向滚压,去除气泡,并使胶充分浸透碳纤维布。粘贴过程中应平整、顺直,不得有波纹、皱折或位置偏差。粘贴好后用塑料辊子来回滚压,使粘结剂从纤维之间的空隙溢出,碳纤维布表面指触干燥方可进行下一层的粘贴。

碳纤维布长方向上接头搭接长度应为10~20 cm。底层粘浸胶充分渗透后刮涂上层胶,往复涂刮,使粘合剂渗透到碳纤维布中去。常温下1~2小时后,再使用硬橡胶辊或塑料刮板往复碾压,消除可能出现的浮起和错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表面应均匀涂刷一道粘合剂。

(7)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层防护处理:使用界面处理剂配合抹面砂浆。碳纤维布表面应采取2cm厚抹砂浆进行保护。

4.施工验收

2013年12月3日,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使用单位等对镇平站房及镇平牵引变电所的加固工程进行了验收。经现场目视检测,碳纤维布粘贴表面无波纹、缺脂区、间隙产生,用金属锤轻敲测试补强面无空鼓、粘结剂含浸不良现象。对加固资料检查,加固工程所用碳纤维布、粘结剂均有产品质量保证书、产品性能测试报告、书面保证书等相关资料。最后经验收小组成员讨论:一致认为镇平站房及镇平牵引变电所的加固工程满足设计方案,达到设计要求,同意交付使用。从验收至今,经多次检查碳纤维布与钢筋混凝土梁表面粘贴完好,无脱开、裂纹现象,加固工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建议将强度检测结果加上,对工程加固效果更有说服力)

测试报告注意事项范文4

【关键词】高支模 屋面施工 现浇混凝土 安全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及设计方法的日趋完善,设计出许多高净空、大跨度的冲击视觉完美的极限空间。在现浇混凝土工程中,频频出现事故,屋面不牢固、混凝土浇筑不牢固,支架结构无良好稳定性导致的一些危险使得建筑领域的研究者不得不仔细研究施工流程,提出主要一些施工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特别是在与高支模、现浇混凝土此类对施工要求较为严格的技术上来说,掌握施工要点是极为重要的。

二、高支模以及现浇混凝土的特点

高支模施工是指不低于4.5 m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施工。虽然它只是建筑施工的一个模板分项,但要考虑到其他分项(钢筋绑扎,浇捣混凝土等)的施工,更多的是在安全方面的影响,所以高支模施工是一个重要又关键的施工过程。高支模施工难度大,危险性也大,易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因此建筑施工对高支模施工的要求就更高。有些高度、跨度、荷载较大的高支模施工方案审查要求很严,如高度超过8 m,要求在市建设科技委的专家组审查通过后才能实施等。

混凝土现浇施工技术即按工程部位就地灌筑的混凝土施工工艺。由于现场灌筑混凝土常受风雨、温度及湿度等气候因素、场地条件、运输距离、结构形状和结构位置的影响,因此,在原材料的配制、搅拌工艺、运输方法、灌筑方式、养护方法等方面,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条件,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混凝土从制备、成型到硬化的过程中避免或减少各种不利条件的干扰和破坏。

三、基本施工工艺流程

屋面板模板支撑及模板安装进行屋面板钢筋、梁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屋面混凝土拆除模板及支撑。

四、高支模、现浇混凝土屋面施工要点

1.材料准备

材料质量合格,按材料进场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并按规定地点存放,做好遮盖保护,钢管及配件要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对于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得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大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2.模板施工

为确保底模的稳固,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支撑的间距;按照屋面不同部位的标高线标注,严格控制屋面的上下坡顶、坡脚位置及坡面交线位置,在确定其每个转折坡度均准确无误后,在坡屋面底模支撑搭设满堂红脚手架。在转折点、梁位置按标高设置一排脚手架,在紧靠现浇屋面板底模沿屋面坡度方向加设水平横杆一道,模板的顶撑紧固采用木楔顶紧加固。除按一般的搭设要求搭设外,还应搭设剪刀撑来保证坡屋面水平推力带来的影响,支撑系统及附件要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保证不变形;模板采用光滑的新胶合板,板与板之间的拼缝要严密,用胶带粘贴板缝,保证不漏浆。

3. 支撑体系的搭设施工

(一)施工顺序

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梁板脚手架支撑系统安装架设梁底木方龙骨于脚手架顶托板上梁底模及侧模安装架设板底木方龙骨于脚手架顶托板上楼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铺设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除脚手架支撑系统。

(二)安装

脚手架支撑支设前,进行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先弹出立杆位置,垫板安放位置要准确,搭设时可采用逐排和通层搭设的方法,并应随搭随设扫地杆及水平纵横加固杆。脚手架跨距和间距必须按要求设计布置,不得随便更改。支顶安装前,应放出轴线、梁位置线以及楼面水平控制标高。脚手架安装时剪刀撑、双向水平杆及水平加强层要同步跟上。脚手架应垂直,上下立杆应在同一竖直中心线上。纵横向剪刀撑严格按方案要求设置。纵横水平杆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一道水平杆(扫地杆)设在离柱脚200mm处。模板支撑架应与已浇注的砼墙或柱作为拉结节点,增强整体稳定性及整体抗倾覆能力。

4.现浇屋面混凝土

(一)混凝土材料要求

要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确保能够通过粱密集的钢筋。流淌充实大粱的任一部位。且不发生离析现象,其初凝时间控制在7h左右。

(二)混凝土浇筑

现场采用了2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浇筑,由低往高、中间向两边对称施工的方法,严格控制上下层混凝土衔接的时间,并特别注意对粱下部钢筋绸密区的振捣,既不欠振也不过振

(三)浇筑顺序:本工程采用柱、梁、板一次性浇筑,混凝土使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应湿润模板,不得有积水。浇湿模板有两个作用:一是预防粘模,引起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等问题;二是预防模板板底混凝土过快失水,降低水泥的水化进程,使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造成板底的裂缝提前产生。

五、施工过程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施工中须遵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及《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的规定,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坡屋面混凝土浇筑最好安排在白天施工,确需在夜间浇筑混凝土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并防止眩光,同时可在斜屋面的两侧设置移动的铁爬梯,方便施工。

1.模板支架技术要点

(一)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本工程采用单立杆;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杆中间加设一道水平拉杆。

(二)剪刀撑设计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9m设置。

(三)支撑架搭设要求

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规范规定的要求;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

2. 混凝土相关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一)浇注顺序安排

混凝土浇注时应先浇柱墙再浇梁板,避免高支架受不对称荷载。本工程采用先浇注芯筒部位,然后浇注框架柱,最后由芯筒向框架柱浇注梁板。混凝土整体浇注顺序为从南向北收头;并采用汽车泵浇注,避免了固定泵浇注时泵管的固定对排架产生的附加外力。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加强对架体的稳定性旁站监控,遇有异常情况或发现架体立杆局部弯曲应立即停止浇注,商量对策后方能继续,尽早消除安全隐患出现。为能顺利将高支模所用的钢管、扣件、夹板安全拆除至上面施工作业层,经研究平台设置预留洞,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了洞口加固,为平台下宽范围内的模板、钢管、方料等迅速拆运至其它作业区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浇筑混凝土时注意事项

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 5KN/m2,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三)混凝土的养护

覆盖塑料薄膜必须紧跟着二次振捣进行,不得有间歇。利用混凝土表面还有浆水时进行覆盖塑料薄膜,否则,塑料薄膜以粘贴牢固。养护过程中,设专人检查,并作养护记录;在 14d 内发现薄膜内无水珠存在时,或薄膜被风掀起时,应及时揭去薄膜进行浇水养护至 14d,应当特别注意,严禁在经过太阳直晒后的混凝土表面上直接浇水养护,防止由于温度聚降导致板面开裂。

3.安全事项

高支模施工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地基基础下沉或支撑系统失稳引起系统倒塌造成的。所以要提高施工安全系数就要从地基基础和支撑系统两个方面考虑,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证。总之,高支模施工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合理安排好各工序,才能顺利完成。

六、结束语

在对屋面安全牢固要求更为严格的今天,高支模、现浇混凝土技术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要有好质量的屋面,必须有一个强健的施工技术流程以及重点的注意事项。在保证施工要点的情况下,重抓质量,同时进行良好安全教育,这才是现代施工应该最为关注的要点。

参考文献

[1]JGJl62-2008t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2]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测试报告注意事项范文5

关键词:变电站;一次设备;施工安装的安全;质量控制

Abstract: In the actual installation of much electrical substation equipment, involv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safety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is a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is the key. According to the substa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substation; secondary equipment; construction safety;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F0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所谓电气一次设备,就是指配电 输电、发电的主系统所使用的各类设备,例如变压器、发电机、隔离开关、断路器、输电线路和电力电缆等都属于电气一次设备的范畴。电气一次设备彼此间的相互连接构成了配电、输电、发电以及进行其它生产的电气回路,我们称之为一次接线或一次回路。而所谓的二次设备则是指那些对一次设备的工作和运行进行测量、监察、保护、控制的设备,例如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各类按钮和开关、电器、测量仪表、控制电缆、信号设备以及为这些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的,例如硅整流器、蓄电池等供电装置。二次设备彼此间的相互连接所构成的对电气一次设备进行保护、调节、控制、监测的电气回路叫做二次回路。本文主要结合某变电所电气一次设备的安装,对一次设备安装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

2、变电站电气一次安装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变电站电气设备主要有变压器、电气主接线及厂用电、配电装置、变电站设备等组成。由于变电站输入电压较高、电流较大原因,其电气设备安装要求也相应较高。其安装质量以及设备的选型、材料质量等多方面决定了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变电站电气设备接线牢固度、正确性,变电设备接地线的安装,设备固定螺丝的旋紧、电气仪表设备固定架的焊接等等多方面都是影响变电站安装质量的因素.因此在进行变电站电器设备安装过程中,必须通过健全的质量控制系来对安装施工质量进行监控,一次保障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

3、 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的设计

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的设计原则是取决于变电站的电气系统所起到的作用来设计的。要把天文气象,构建的规模,动能的特性,接入系统的设计与布线及地质地形的运输条件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3.1电气主接线设计

电气主接线代表了变电站电气部分主体结构,它表明了变压器、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气设备的数量和连接方式。它的设计直接影响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关系着全站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和经济运行。因此,电气主接线应正确合理设计,必须结合电力系统和变电站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有关因素,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技术、经济论证比较后方可合理地选择接线方案。

3.2防雷接地设计

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合理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重要问题。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接地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变电站接地包含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因此,变电站接地网安全除了对接地阻抗有要求外,还对地网的结构、使用寿命、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转移电位危害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采用建筑物地基的钢筋和自然金属接地物统一连接地来作为接地网;

(2)尽量以自然接地物为基础,辅以人工接地体补充,外形尽可能采用闭合环形;

(3)应采用统一接地网,用一点接地的方式接地。

4、电气一次设备的安装

4.1 母线安装

对于母线安装工程来说,准备工作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必须要引起施工和管理人员的重视。在进行安装工程之前,需要对所使用的工具进行校正,对于那些市面上无法买到的工具,应提前进行制作,避免延误工期。在从生产厂家或经销商运输到工地的途中,部分母线会出现弯曲、变形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的母线数量较少,则可以通过施工人员手工校正的方式进行处理。若出现问题的母线数量较多,则可以利用母线校正机进行处理,以确保工作效率。若需要对母线进行弯曲,则可将母线放置在两个辊轴之间,在校准之后,先拧紧龙门压力丝杆,同时将平弯机的手柄慢慢压下。需要注意的是,在将手柄压下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用力过猛,确保母线不会因此而产生裂纹。

4.2 线缆安装

在进行线缆的敷设时, 工作人员首先要确保其弯曲半径符合施工设计图纸和有关标准、

规范的要求,确保所使用电缆的规格、型号、走向和起始端清晰可辨。需避免在零度以下作业,若必须在此种环境下作业,则需通过提高施工现场环境温度或加以低压电流的方式来对电缆进行预热处理,但是切忌不可用明火直接对电缆线进行烘烤。在敷设过程中,为了避免电缆出现扭伤或过度弯曲的情况,工作人员应注意确保电缆弯曲率与电缆半径的比值在有关标准所允许的范围内。

4.3 变压器安装

变压器安装时,一定要留意检查高压线包有没有破损及移位现象,高压绝缘子有没有擦碰和损伤,湿控装置包括湿度显示仪表是否齐全。施工过程不能让任何杂物进入变压器筒体内,还要看机体铁心和箱体是否接地是否可靠,工作接地截面要规范符合要求,不能弄错变压器就位高、低压侧的方向。变压器要水平放置,安装就位后加装变压器隔振器,然后安装调压器,测温装置和控制箱等附件。整个安装完成后,要检查部件安装是不是牢固,附件安装是否正确。还要按厂家说明书进行调试,来检测变压器的完好与否。试验所用的仪器应该在校验有效期内,测试后结果要如实在测试报告记录。

4.4 断路器安装

在进行断路器的安装工作之前,先要对断路器的信号与其真实状态是否相符、操作手柄是否出现裂纹、绝缘外壳是否出现损坏等进行检查,合格后,先将断路器四角的固定螺丝拧下,后将断路器的绝缘外壳上盖和三相灭弧罩卸下,再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固定四角螺丝。若断路器工作正常,在合上断路器的时候,应该指示在“合”的位置,在断开断路器的时候,应该指示在“分”的位置。

4.5 隔离开关安装

在安装隔离开关的过程中,应注意在运动时,联杆转动机以及操作不能存在任何的转动间隙和框架,根据这一要求,在对操作进行安装和调整时,最好采用锥度联接的方式。另外,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各支撑轴承的位置准确无误,确保连杆和操作不会受到除操作力之外的阻力。

5、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5.1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电气设备安装质量的基础。作为现代化施工安装企业,能否积极应用现代管理理念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作为现代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5.2 加强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及图纸校验工作,确保施工指导材料的准确为了更好地保障电厂、变电站电气安装质量。加强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是工程安装质量保障的基础。在进行技术交底过程中,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必须详细分析工程概况:工程要求以及质量控制要求,明确工程施工图纸中对于质量要求控制的关键。并根据施工要求校验图纸以及其他相关技术资料,确保施工指导性材料的完整与正确,为工程竣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现场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及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负起责任,在每个工序进行检查确认后,签字放行,进行下一工序。

5.3 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及场地内搬运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几点注意事项,同时通过企业对于操作人员的质量、技术培训,贯彻施工注意事项与安装事项,保障施工质量。仪表等设备安装位置应按设计文件图纸规定施工。安装过程中不应敲击、震动仪表,仪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仪表与设备、线路管道或构件的连接及固定部位应受力均匀,不应承受非正常的外力。对于线路管路的安装与链接必须在穿线前对其进行管理吹扫,避免管理内异物。电气设备安装多尘、潮湿的地方时,要注意其密封性。

测试报告注意事项范文6

关键词市政;给水;管线;防腐;质量;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饮用水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老百姓对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旦给水管道发生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给水管道的用材质量是安全供水的保障,前期质量预控,对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有无环境危害影响关系重大。

工程发展简介:

当今原水输水管道及配水管道有铸铁管、玻璃钢加砂管、PE管、混凝土钢衬管、钢管、复合钢管等,但经验用管多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螺旋缝埋弧焊接钢管:材质Q235B标准SY5037-2000,原水输送管线埋地内外防腐要求:管线内外防腐采用内外抛丸除锈sa2.5级,标准GB/T8923;外壁3PE防腐或环氧煤沥青防腐辅以阴极保护联合防腐方案,外防采用3PE普通级防腐,厚度不小于3.0mm ,标准SY/T0413-2002 、GB/T23257-2009,环氧煤沥青防腐五油四布防腐,厚度不小于600微米,标准SY/T0447-96;内防腐环氧树脂涂料或水泥砂浆衬里,当前多采用饮用水无毒无溶剂环氧树脂防腐涂料,干膜总厚度不小于200微米,标准SY/T0457-2000;工地安装焊缝端口内外壁及坡口采用硅酸锌车间底漆或可切割可焊接防腐涂料,干膜厚度20-40微米;防腐管材、管件考虑责任追溯宜厂家加工直供。

防腐形式优化:

外壁防腐:

为确保野外作业施工质量本项目外壁防腐采用3PE防腐管,全称为熔结环氧/挤塑聚乙烯结构防护管,3PE防腐管道结构:第一层环氧粉末(FBE>100um),第二层胶粘剂(共聚胶)170~250um,第三层聚乙烯(PE)2.5~3.7mm。该防腐管生产效率较高,涂层附着力好,具有优良的防腐性能的同时又具有抗冲击和机械损伤性能强的优点,有效保证涂层运输后的完整性,避免了沥青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但前期成本投资大,施工环节对人员素质要求高,管道补口必须采用环氧无溶剂涂料+热收缩套补口,执行标准:SY/T0413-2002 。生产工艺流程:

裸管检查—预热—抛丸除锈—微尘处理吹扫—除锈检测—管端贴纸—中频加热—粉末静电喷涂—黏结剂缠绕—3PE聚乙烯缠绕—水冷、切断—针孔高压静电检测—涂层检验—标记—端部处理、成品保护。

2、埋地钢管内壁防腐:

钢管及钢管件内防腐应先进行喷砂除锈后达到Sa2.5级经微尘处理后,采用饮用水无毒无溶剂树脂防腐涂料进行高压无气喷涂、手工刷涂、轴涂,干膜总厚度不小于200微米,执行标准:SY/T0457-2000。

内防工艺流程:

预热—抛丸除锈—管内吹扫—内喷涂或滚刷—高温固化—涂层检测—成品保护。

3、焊口内外防腐:

接口焊缝管口防腐采用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优良的高速焊接性能,极好的气割性能,能与多种上层涂料配套,优良的长期防腐性能,极好的耐磨损、耐热、耐屈曲性能,是预处理后的临时保护车间底漆。

在确认管口60~100mm范围内外防腐清理干净达到Sa2.5 级并确认表面清洁干燥后进行手工刷涂和辊涂。

三、复合管控制要点:

1、螺旋焊接钢管应符合SYT5037-2000标准,管材定尺12.0米,壁厚偏差±0.5mm,焊缝应平滑过渡,余高不应超过2.5mm;

2、防腐层原材料均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3、防腐原材料使用前均应通过国家计量认证检验机构的相应性能项目检测;

4、防腐管生产厂家应对选定的防腐材料在生产线上做适用性试验,并对防腐层性能进行检测;

5、钢管经40℃-60℃预热后进行抛丸除锈表面处理,达到GB/T8923规定中的Sa2.5级要求,微尘吹扫后4h内进行涂敷;

6、除去管端预留长度60-100mm的聚乙烯层,涂刷防锈可焊涂料硅酸锌车间底漆一遍;

7、管口钝边1.0-2.0mm,单边坡口30±2.5°。

四、质量检验及施工注意事项:

1、喷砂除锈钢管表面质量标准应依据相应照片或标准板进行目视比较检验;

2、防腐层外观采用目测法逐根检查,表面应平滑、无暗泡、无麻点、无皱折、无裂纹、色泽均匀;

3、防腐管采用在线电火花检漏仪进行25KV电火花测试;

4、采用磁性测厚仪测量均布的防腐层厚度;

5、防腐管产品标识应清晰、准确、完整;

6、防腐管吊装不得损坏防腐层,储存堆放DN≥800的管线应小于3层,并露天存放不宜超过1年,做好遮盖维护;

7、补口施工在焊缝检查测试合格后进行基面处理,内壁无毒环氧树脂漆,外壁搭接部位聚乙烯层打磨至表面粗糙,涂刷无溶剂环氧树脂底漆,再预热缠绕热收缩带,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8、对补口位置外观逐个检查,均做电火花检测和粘结力检验;

9、补伤缺陷宜采用辐射交联聚乙烯补伤片修补,当≥30mm损伤还需增补热收缩带包覆。

五、交档资料管理及后评价:

1、防腐管出厂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

2、补口及管件防腐材料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3、补口及管件防腐施工记录及检验测试报告;

4、补伤记录及检测检验报告;

5、业主单位所需其它相关资料;

6、跟踪评价资料。

结束语

总之,在给水管道工程施工中保证施工质量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原材料的卫生安全和质量是管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在实际施工中,要对管道的原材料材质、防腐形式、防腐层厚度、接口处理等都要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进行施工操作,提高技术标准,保证施工质量为安全供水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维华.《城市给水管道》[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吕斌.《浅谈给水管道施工与处理》[J].给水排水2010(12).